补差工作计划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补差工作计划通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补差工作计划【第一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创新数学课堂,就要切实抓好班级的培养补潜工作。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潜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做好培优补潜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注意: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专研教材、讲究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复习课时,把知识进行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四。重点对象及其特征:

许多优生成绩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思维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2、课堂教学中,鼓励优等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3、作业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又要兼顾提优补差。对于书本、随堂练习、一课一练等作业,可分层要求。如*号题,有些学生要做,有些学生不要做。有些要求用一种方法就够了,有些学生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4、鼓励学生在爸爸妈****下,另行自我发展。

小儿垂钓古诗【第二篇】

且以上面谈到的两首诗而论,思想情感就不尽相同。先看《望江南》: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这首词中,上阕重在勾勒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用环境衬托出钓翁的凝定宁静和心无旁骛。后阕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就这首词而言,确实表现了闲适自在,但需要指出的是,闲适自在的是渔翁而非作者,只能说作者有对这种生活的倾慕和向往。

再读后者《鹧鸪天》: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这首词虽不在于写钓鱼生活,但结尾处“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对钓鱼生活有所涉及,那么作者在收笔之处写此有何用意呢?下阕先写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哪怕与沙鸥相对沙鸥也不会被惊飞的,连溪南头钓鱼的地方,也很久没有去了,钓鱼台都荒却了。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这表明作者要彻底远离名利争夺,是在暗示不想做官了,想叶落归根了。所以这首词里的“钓鱼”与“闲适自在”无关。

由以上两例可知,同是写钓鱼,心情不一般。那么,在古诗词里,写钓鱼生活都表达哪些感情呢?

首先是表达对渔家快乐生活的向往。如(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何等逍遥自在!这首题画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向往!

再者,借描写渔家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如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人把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渔翁来无踪去无影,何等自由!正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而出岫”一般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

其三,表现隐士生活的闲适自在。如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作者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颇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趣。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又如皮日休《钓侣》: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杰。

皮日休一段时间曾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此此诗作者开头提出严陵滩,即暗含隐逸之士严子陵在内,反映出作者内心中希望超凡归隐的思想。既来到严陵滩,又仰慕其为人,在其曾垂钓之处垂钓,更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企慕之情。

第四,表达雄心壮志,效姜子牙等待时机,得到赏识,一展抱负。如李白《行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憧憬在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体现出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这类钓鱼是假钓,钓的是官;这类钓鱼诗更与心境宁静,闲适自在不搭调。与李白类似的还有孟浩然,请看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结尾两句说的很明白: 我看着垂钓的人(比喻已有一官半职的人),只有白白地羡慕这些人。“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仍是表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读书人钓官,那么,天子钓鱼又为何呢?

明代解缙写过一首《无 题》诗:

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小儿垂钓翻译范文【第三篇】

从重庆出发,不过四十分钟车程便到了合川,而著名的钓鱼城则在合川城东约5公里处。远远眺去,钓鱼城坐落于海拔约300米的钓鱼山上,掩映在一片苍翠绿荫中,山下三面环江。盛夏时节,这里的山水美景却有着吸引你驻足的清凉之感。

我们的车在钓鱼山脚南面停下,来此之前,导游建议我们步行上山,方可感受钓鱼城的防御优势及沿途的美景。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仰望山顶的护国门巍峨雄壮。这座城占地平方公里。山上有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这里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最壮烈的史诗钓鱼城

沿着步道前行,小编进入“合川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一条由两旁郁郁葱葱的绿竹铺就而成的林荫道便跃然眼前,延伸到路的尽头。顿时,炎夏里的高温似乎完全散发,扑面而来的是竹子散发出的幽然香气,让凉爽感直入心底。此竹荫道就是“钓鱼城”的古跑马道。跑马道是当年钓鱼城军民修筑的、贯穿全城军事交通命脉。遇有军情,守城部队即可通过跑马道迅速到达战斗地点。钓鱼城跑马道遗址总长为26公里,路面宽米。可供“三马共道、五人并行”。静静走在跑马道上,我们不禁惊叹于她那“独钓中原卅六春”史诗般的壮举。

公元1243年1279年,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婴城因守,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倾国之师,创造了守土抗占36年-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大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钓鱼城由此以“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伟绩震惊了世界!

最灵杰的佛地钓鱼城

钓鱼城重点保护区内,现存有8公里城垣、8道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较场、天池、泉眼、脑顶坪(蒙哥中炮伤处)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还有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弥勒站佛、和古遗址钓鱼台、800年古桂树、天泉洞、薄刀岭、三龟石、护国寺、忠义词、三圣岩、鱼城烟雨、鱼山八景等名胜古迹。

佛学文化博大精深,来到“钓鱼城”,自然要去参观与佛有关的遗迹。有一处遗迹称为“千佛岩”。此“千佛岩”是由2千尊小佛像组成,很难得!现在,“钓鱼城”还有一处遗迹不仅保存完整而且还非常罕见。那就是唐代名僧石头和尚在钓鱼山创建的悬空卧佛。此卧佛是佛陀“释迦牟尼”涅磐像。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涅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不生不灭,意喻人们要用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世间。

最崇高的精神钓鱼城

来到这里,看似一座小小的钓鱼城,为何能持续三十余年久攻不破?1943年,在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作为中国战场的最高统帅的,在阴雨中登上了钓鱼古城,在昔日炮火冲天的古战场上,感悟和汲取了“坚忍”的意义,手书“坚苦卓绝”4个字,字迹至今仍存古城之中。

钓鱼城的秘密其实就在于城内外地势形制的天造地设,在于守城者的军民一心。

来到“钓鱼城”,当然不仅仅是参观,还有聆听那些关于钓鱼城的故事,才是最大收获。

在今天的钓鱼城忠义祠内,供奉着当年钓鱼城保卫战的历任守将。而当年的遗址如山顶的炮台等成了大家合影必照之地。来到钓鱼城,不妨摄影留念,凭悼将士们留下的英勇事迹,更是激励自己永远保持团结向上的精神。

钓鱼城攻略

门票60元/人,景区热线:023-42822763

乘车:重庆到合川城区,乘区内11路公交车前往。

自驾:渝武高速在合川涪江二桥出口下道。

推荐玩点:品味钓鱼城历史,城墙上俯瞰嘉陵江风光。

号外:游合川――心有所属钓鱼城攻略

好购在合川:全手工黄杨木雕、嘉陵峡砚、钓鱼城活性炭笔筒、儿童画、炭雕磁盘、海贝玉手工艺品等高档旅游商品,让人爱不释手。

小儿垂钓翻译范文【第四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1]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听故事身心体验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例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课标版第五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开头:(老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这时加上老师的体态语言,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老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老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的形象在小朋友的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这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这时,学生已经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比较一下,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

1.目标定位不同

新课改明确打破了三维目标的排列,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验作为首要目标。而传统的讲解法,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目标定在这首诗上。因此,不知不觉中,老师就开始逐字讲解了。故事教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考虑最多的是这样教,学生喜不喜欢。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是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因此,在课堂上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对字词的落实表面看来没有前一方法明确,但长远来看,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们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明显感到,孩子们想学的古诗,在开始阶段很多成份是被古诗中的故事、意趣吸引了。

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有着天壤之别。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文字,老师在教学古诗文时首先想到的是要替学生扫除文字的难关,总会有意无意地去关注字词的意思讲解,学生首先感觉到的是“难”,“弄不清楚”,待基本弄懂,兴致就全无了,再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必须另起炉灶。而且,老师讲多了,学生对诗的理解更多的是“共性”的东西。其实,古诗文本身,就已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描写的意境,在不同的人,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它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同学们用心去读,不断地感悟。

现在用故事引入法,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他们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发挥想象,建构起诗的意境。这时同学们头脑中出现的意境也许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又有何妨?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朗读等手段去再次体验、建构。学习过程中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讲解,不必去担心怎样翻译成现代文,同学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背古诗文,知道个“大概”,不必作精确的口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心理是开放的,没有任何压力。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渐渐理解,慢慢感受。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的诗句,就留着让时间来帮助他们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不同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和“学”的关系问题。传统观念中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在古诗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小儿是什么意思?”“垂钓是什么意思”的一连串问题,及“恐就是恐怕,畏就是害怕,惊就是惊吓,恐畏鱼惊就是恐怕鱼受到惊吓”的小结。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不断地交往,积极地互动着。随着一声“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又马上进入创作状态。“他是怕那人的声音太大,把鱼吓跑了。”“这时肯定是他看到有条鱼游过来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境,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创作。老师的“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我问:“这小男孩可爱吗?”,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心中时时装着的是学生。老师始终是在跟学生交谈,交谈中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老师是不应该受考试的束缚的。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宗旨,重在引导学生去体验,重在让学生朗读、感受古诗文的整体美、节奏美。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不同,故事引入法才真正显示出了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方面的特殊功用。

小儿垂钓古诗【第五篇】

[摘 要]教学《池上》《小儿垂钓》时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教学的重难点。只要循着童真情趣,从儿童的视角入手,行走在儿童的世界里,就能将儿童的心探个究竟,也能让儿童对文本理解得更透彻。

[关键词]小儿 情趣 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3

《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被安排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并合并为一课。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小儿生活中的小事,诗人着力捕捉小儿瞬间的动作、心情,并通过富有张力的细节描写,准确地勾勒出生动烂漫的小儿采莲图、垂钓图。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我在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要走进古诗中的小儿,就要揣摩其动作、情绪,还原童真,重温童趣。

一、还原生活,走进小儿的世界

《池上》《垂钓》两首古诗可爱清雅,是为数不多的童趣盎然的诗作,在古诗海洋中熠熠闪光。但对现代的孩子而言,诗中所描绘的采莲、钓鱼的情境,因为接触较少,缺乏生活经验,因而在情感体验方面会有困难。为此,我从学情入手,先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况,而后抓住文中的浮萍、撑小艇,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在阅读中进行个性感知。

师:说说古诗中你了解的和不了解的词语。

生1:我知道浮萍是一种水里的植物。

生2:我没见过。

师:(出示卡片)这就是浮萍。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它在水里长的,所以是三点水,也是一种草,所以还有个“草”字头。

生4:继续交流:撑小艇就是划艇。

师:“撑”和“划”能够互换吗?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试一下,拿一支铅笔当做竹竿,左右两只手一起用力,把竹竿撑到底部,想想你有什么感觉?(非常沉重,需要使劲才行)

师:我们来看插图。这个小船要撑起来走,是要花费大力气的。你来读读这句话“小娃撑小船”,看怎样才能读出感觉来。

生:小娃 / 撑 / 小船(读得较平淡)。

师:这个小船好不好撑?

(学生再读,将“撑”字读重音,脸上有一种憋着劲的表情)

师:读得真好。想象一下,小娃撑着小船,他会怎么表现?

生:脸会憋得通红。

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了“撑”字,将其作为重点,表现出小儿力不从心的那种沉重感,这样就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将小娃那种可爱天真表现出来。

二、品词析句,感悟小儿的特点

语文阅读讲究因文见义,因义明文。这两首古诗同样都是写小儿,但诗人的视角不同,两小儿的性格也自然有所不同。这就为学生了解两小儿提供了契机。我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寻语文背后的童真世界。

师:这两首古诗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生:《池上》是小娃,《小儿垂钓》是蓬头稚子。

师:哪个词句能说明这两小儿的特点?

生:“偷采白莲回”这句让我觉得小儿特别淘气。

学生接着抓住“蓬头”感知《小儿垂钓》中小儿头也不梳的淘气,而“侧坐莓苔草映身”则表现出小儿天真可爱的样子,他生怕鱼儿被吓跑了,想坐在草丛茂盛的地方将自己遮挡起来。也有学生从“路人借问遥招手”的“遥招手”感受到,小儿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怕鱼儿被惊走了,但又想帮助路人就招手示意让路人轻轻过来,小声告诉对方该怎么走。

通过两个小儿的形象解读和差异对比,学生将古诗中的文字与人物形象建立了关系,使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立在头脑中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三、多元促学,尊重“小儿”个性解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唤醒、激荡、同构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都会在文本的融合之下,积极投入其中,实现语言与意境的同构共生。学生对两小儿的形象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我便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演绎,使其走进诗境,将诗意表现出来。我先播放视频,然后说:“古代的诗歌是拿来吟唱的。大家看看这里是怎么演绎古诗的,然后讨论用哪种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并根据对两小儿的形象的理解,提出要运用哑剧的形式来表现《小儿垂钓》;而《池上》则采用表演唱的形式,让人感受到小儿“偷采白莲”的那种快乐和童趣。

40 509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