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优秀4篇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实践与创新,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些目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优秀4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课程改革的概念 【第一篇】
MOOC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模式,在教育全球化、信息多元化背景 本文探讨了在MOOC理念下的社会学专业如何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探讨了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MOOC;社会学;教学改革
自美国发起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2年席卷全球开始,至今势头仍不减。MOOC在中国被音译为“慕课”,因其自身具有作为教育全球化、信息多元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MOOC及其运用正在高校教育中迅速崛起。
一、 MOOC及其相关研究回顾
自2011年起,MOOC开始掀起一起大规模在线课程的风暴,到2012年发展为“慕课元年”,再发展到2013年我国高校开始建立起多个课程共享联盟,MOOC已经开始影响并进入正规的高校教育体系中了[1]。MOOC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中既有课程内容的学习,又有课程学习的时间安排和课后作业,以帮助检验学习的效果。
目前关于MOOC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学术理论层面讨论MOOC的起源与特点、MOOC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挑战、MOOC所需的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教学理念中,MOOC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3],与传统高校教育相比,MOOC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MOOC也能结合各种媒体资源,采取生动、灵活、有效的授课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者研究MOOC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运用。田莉在《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的研究中就提到,MOOC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在引入课堂时,即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存在着学生课程完成率低、课程内容西方化倾向严重的问题[4];戴丽在《基于MOOC理念的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提到,将MOOC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围绕课程讲授安排、MOOC学习、学生课堂总结MOOC学习成果的方式,学生的课堂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5]。
从学者们的研究论述中,可以发现MOOC在发展过程中能引起这么多关注和讨论,而且其理念也被学者们运用到高校课程改革中,由此可见,MOOC确实能为我们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经验。本文拟在学者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MOOC分析在社会学专业改革中引入MOOC的可行性。
二、 MOOC背景下社会学专业改革的思考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广泛性需要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既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又要注重实践的训练和练习。基于MOOC的教学形式,可以从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思考社会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 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社会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社会学概论》为例,这门课程是专业的入门基础性课程,课程知识包含面较广,涉及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对于刚刚接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讲,有些理论知识很难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完全理解,而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概念,如“社会群体”、“社会网络”、“组织”等却又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这样的课程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MOOC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题,在课堂上的时间就是师生共同讨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就需要作出较大的改变。在将MOOC的教学理念纳入到《社会学概论》的教学中时,教学设计就要从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是课前自主学习部分,第二是课堂讨论深化及讲解部分。第一个方面,主要是考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收集和制作,并且与视频相关的练习题的准备。从社会学概论的内容体系上来看,并非所有的章节内容都适合采用视频的方式W习,针对不太适合视频学习的内容,可以在课堂讨论之后适时引入相关内容的课程讲解。课前的视频可以是从网络上收集的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邀请本校或校外社会学团队的老师集体录制相关的内容;课后的习题是在课程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个方面中的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个部分中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二是思考对视频中知识点如何进行深化,并且如何引入其他内容的讲解部分。MOOC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教师引导、讲解的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方式
MOOC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只需要有网络,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摆脱场所、时间的限制,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助式学习[6]。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觉主动性,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MOOC的授课形式也不再是传统的45分钟一堂课,课程视频是以知识点为单位,将每一个知识点制作成6-15分钟的“微课程”,更加符合大脑认知规律[7]。在《社会学概论》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不在是教材中的以章节顺序出现的内容,而是将具体概念分解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专题的方式呈现,例如“社会网络”这个概念,就可以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社会网络基础”、“社交网络”、“小世界研究”、“强关系与弱关系”等知识点。每一个具体的小知识点均以“微课”的形式通过6-15分钟的时间讲解,然后再做课后练习题,检查自学情况。在课前自学阶段采用这种知识点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而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更是有助于深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具体知识点学习讨论完成后,教师再围绕这个专题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梳理总结,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概念及概念的运用。
在MOOC理念下的这种课程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的思考讨论,又有教师的引导思考、总结归纳,同时也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n程内容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三) 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靠教学效果来评估的,而学者们对MOOC的研究发现,在已经实行的MOOC教学中,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MOOC的完成率较低,学生容易中途放弃课程学习。正是基于MOOC的这些问题,我们才思考将MOOC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希望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关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后练习题。提前一周将学习内容的视频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学习情况可以利用相应的技术进行监控,了解学生学习的时段、学习的时长等信息。对于未完成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提示。课后练习题是检验学生视频学习效果的,可以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选择题可以直接做完提交答案,核对答案并得到相应的解释。问答题则采用手写方式答完后在上课前统一交给任课老师批改评价。
课程讨论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没有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为检验学习的效果,可以在每次课堂讨论过程中,随机抽取一到两名同学设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来主持集中讨论,之后在针对其他同学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从讨论的参与程度上面给予评价。
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关于课程的视频学习,都是学生自己在课前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的,� 例如将《社会学概论》的64个课时,可以分为54个课内课时和10个课外课时,这些课外课时就是学生视频学习的时间。另外一个就是课程考核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方式,在考核评价中纳入学生课程视频学习、课堂参与率和课后习题完成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 面临的挑战性问题的思考
在将MOOC理念引入《社会学概论》的课程改革和学习中,在除去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后,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一) 课程视频的选择和录制
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中,视频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寻找合适的视频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从本人的教学经历来看,网上相关的课程视频较少,即使有,也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录制的精品课程,而这种课程视频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所以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重新制作。视频的录制只靠任课教师往往很难做好的,这就需要本专业的老师结成团队,或者和校外的专业老师结成团队,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准备和录制工作。
(二) 课程讨论的内容
课程讨论部分是强化学生自学后的知识内容,并进行知识的思考、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部分除了学生组织的集中讨论和分别提问的方式之外,任教教师的引导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任教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讨论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运用,在这个部分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和组织能力。
(三) 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管控
在这种改革思路下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前视频学习,另一部分是课堂讨论学习。课前视频学习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而要保证这种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都是主动学习者。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学分,而不在于知识的学习和获得。针对这部分学生这种学习的效果和主动性就很难保证。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全面思考我们考核方式,思考在考核方式中如何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的加入学习过程中去;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既然学习《社会学概论》,就将现实生活中相应的案例引入课程中,让学生对社会学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有更好的了解,真正达到米尔斯所说的“将个人困扰和公众问题联合起来”。
四、结束语
MOOC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尤其是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同时也为大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教育者可以在MOOC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课程性质,思考课程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现平,冯键,邹黎。国内外慕课发展及武汉市属高校MOOC建设研究。江汉学术,2015,6.
[2]邰杨芳。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7.
[3]张男星。“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大学,2014,(1):9.
[4]田莉。“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机遇、挑战和对策。传承,2015,3.
[5]戴丽。基于MOOC理念的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人才,2015,1.
[6]徐明,龙军。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9
[7]冯珊珊。从大学英语教学角度看慕课。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15,1
课程改革的概念 【第二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函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9-01
一、前言
函数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容及思想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之中,且高考对函数的考察题型灵活,注重对函数思想和函数概念的考察。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中对原本的函数知识点做了一定的增减,但函数内容依然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认清课改前后函数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变化,对函数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考点与难点做出精细的讲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函数的特点和本质。笔者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后高中函数的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探讨,探讨如下:
二、高中函数教学策略
1.重视对函数概念的教学
函数概念是对函数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关函数概念之后才能掌握和应用“抽象的”函数。函数中的概念有许多,如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是函数的“三要素”,三者相互关联,共同阐述了函数的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因对概念的不熟悉而产生一些错误。例如,一学校打算建设矩形围栏,现有栏杆300米,求矩形栏杆的面积S和矩形长度x的关系?在解这一题时,学生会得出解析式为S=x(150-x),但有许多同学会因对函数概念不够熟练而忘记了对长度x定义域的分析。除上述概念以外,还有函数的单调性与定义域、函数的奇偶性与定义域、函数和不等式等概念,这些重要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关键,在教学中应重视相关函数概念的教学。
2.重视函数性质的运用
对函数性质的考察是高考的一个主要方向,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运用。函数的性质主要有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教师在重视函数概念教学的同时,对这些性质作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有条理性的理解这些性质,然后通过习题加强函数性质的练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并运用函数性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一题多解”教学,让学生在同一题中训练多个函数性质。如一些关于解方程、解不等式、值域的题目时,可以通过函数模型利用单调性解题,但有的习题同样可以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解题,这样“一题多解”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对函数性质的运用。
3.函数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概括了数学理论、概念和事实的本质,是解决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总则。高中数学中,函数问题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而传统的教学则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不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函数学习。新课程改革后,为提高学生函数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在函数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其中主要的函数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归纳总结、分类讨论等几大类。在渗透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数学结合掌握函数图像和函数的关系,通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提高解题思维转换能力,同时在相关题型训练中强化归纳总结思想,让学生在函数教学中训练用数学思想,在熟练掌握函数内容的同时,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函数教学的注意事项
1.强化差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中心,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为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带来了挑战。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自主的去学习,而且函数内容趋于抽象,更加阻碍了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自主学习。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重视对优等学生的培养,而要更多的了解成绩较差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通过了解和分析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瓶颈,及时对他们的困惑做出解答,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做好课程改革后函数教学与高考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对函数的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增减,删去了一些比较繁琐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内容。针对一些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往往不能把握对知识点深度和广度的讲解,导致出现知识讲解与知识考查不一致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课改后删减的知识内容,并不是删减后的知识点就不再考查,有的甚至还是考查的重点。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中,新课改内容删掉了原有的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但在高考时仍会出现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这就说明一些删减后的知识点还会用到,虽然这些知识可以由其他知识演化出来,但在平时强化这些知识点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在高考时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改革后的大纲要求及高考趋势,做好课程改革后函数教学与高考的衔接,让学生达到对函数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的函数教学与传统函数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学习和总结新课改后的函数教学策略,认清与传统教学的不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克服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对函数内容的有效学习。在学习中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函数,从而提高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2)
课程改革的概念 【第三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概论”课;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人类如今已进入到国际互联网传播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传递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速度的不断加快,网络等新兴媒介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了越来越大比重的信息传播功能。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概论”课网络化教学中,“概论”课教师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二、“概论”课网络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三、“概论”课网络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概论”课网络教学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产生真正的实效。为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思想导向的正确性原则性
“概论”课网络教学中,教师要将全面的、客观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掉,引导大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辩证分析,自主作出判断,形成结论。教师提供的信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形成起着内在的影响。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保证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在网络化课堂教学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网络教学平台上,校园网的 BBS 上大学生发表偏激或错误言论时,不能放任自流或一味封堵,而要加以正确、充分引导。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事实、是非概念混淆而在网上表现出来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内外主动回应,发起相关讨论,以正视听。
同时,教师要正确使用教学工具,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概论”课教师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是网络成为“概论”课教学基本工具的前提。教师要具备顺利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避免教学活动受到干扰而停滞,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师生互动原则
“概论”课网络教学师生互动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灵活运用多媒体、“QQ 群”与 “飞信”等方式,采取讲授、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角,使学生从单纯听课和记笔记的被动角色变成主动的探索者。给予学生一个和老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输与导的协调配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交流、探索和教师引导过程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概论”课网络教学实践性原则是指将网络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看教学资料片,组织网上时政要闻讨论,开展网上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组织网上参观活动等等。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探寻人生,匡正自我,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鉴别力。
四、“概论”课网络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概论”课网络教学采取灵活多样、 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育教学中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其中教学方法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概论”课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改革单纯知识传授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以及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这是“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网络教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讲授中穿插录像
在“概论”课有些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授第一章第二节思想时观看大型文献记录片《走进》,让学生对生活、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第一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时,观看大型文献记录片《小平您好》,让学生对邓小平的生活、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第十三章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时,组织学生观看大型文献记录片《外交风云》,让学生切实体会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的外交风采,深刻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形成,坚定大学生爱好和平的信息和决心。既突出了讲课主题,又容易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收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课堂讲授好很多。
(二)课堂师生座谈
“概论”课教学中,对于一些热点问题,例如,贫富两极分化、、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重奖之下无勇夫等现象,或对于一些现实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可在课堂展开讨论, 也可以在课内召开师生座谈会。主要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的,另一种是随机的。有组织的做法通常是根据教学与教育内容的需要, 拟出学生感兴趣并希望讨论的题目,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发言提纲并确定重点发言的同学。 随机的做法则是根据学生听课情况或课堂提问,教师随时穿插网络相关信息,与学生展开讨论。一些讨论未完的话题还可在课后深入到学生中间继续座谈,这种方式既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采用有组织的座谈,题目《当代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名作赏析
“概论”课名作赏析强调的是好读书,读好书,每个学期,向学生推荐几篇文章,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谋略》、《邓小平卓越智慧》《超群智慧》,《他改变了中国.传》等等,读完后写读后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能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email等方式上传老师,由老师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同时选择好的读后感,在班级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写作时的感想。
结语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9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
[2]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记者。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课程改革的概念 【第四篇】
[关键词] 微课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专业 文化类课程
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理念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YG13)。
引言
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国家概况》(后文简称《概况》)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该课程的整体目标是:比较系统的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习俗等。
目前,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我们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19个教学周,班级规模90-120人左右。鉴于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仅探讨英美两国的相关内容,暂不涉及其他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经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学时严重不足。在19个教学周中,教师需要教授英美两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学、文化等章节的内容,其中含盖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但依然觉得很多重点内容无法展开,只可浅尝辄止;而学生对一些难点内容也似懂非懂、难于掌握,对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亦无法深入了解。此外,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日渐程式化,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不够用”,有的学生“吃不了”、“用不了”。
2.班级庞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在90-120人的大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由于课程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和讨论,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以至于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无法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损害。
3.教学层次不高,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大多只满足于记忆课堂内容、通过考试,学习仅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识记层面,对课程内容缺乏宏观把握,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因此,该课程也很难实现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充实心灵,启迪智慧,构建知识结构的目标。
4.该课程与文化类其他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英语国家概况》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内容与其他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息息相关,如《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但在实际授课中,由于师资有限,教师只能顾及各自课程,所以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内容重复、互不衔接的现象。
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相关研究
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将多媒体手段引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堂[1],[2],[3]。
后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一些学者提出了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在文化类课程中体现“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4]。
近几年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向 “内容依托”教学、构建“内容・语言”相融合的课程体系[5] [6]以及构建“英语文学及文化课程群”的方向发展[7]。
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微课理论指引下,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微课研究成果,旨在探索一种适合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 顾名思义,即微小的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通常由时长很短的微课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授课的配套资源组成。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明确提出“微课”的概念[8]。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9]。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在微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找出并确定支撑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
2.以核心概念为主要讲授内容,开发制作若干5-15分钟时长的微型教学视频。
3.开发制作与微型视频文件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教学辅助材料。
4.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资源整理成系列微课程,应用于《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同类课程之间的关联与整合。
研究特色
本研究认为,微课理念的引入将很好的解决《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现存的诸多教学问题。
1.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授课素材,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及相关辅导材料,充分消化重点、难点内容;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答疑解惑、组织讨论、或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课堂讲授,而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当促进者和指导者,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实现“翻转课堂”。
3.微课的引入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费时于较低层面的知识点讲授,而可以更多的引导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由微课开启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生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求。微课教学资源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5. 本课程所开发的微课资源也可适用于英语专业文化类的其他课程,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交流,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并将同类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根据该课程现行的几本教材,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取了57个知识点涉及课程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人物、主要历史时期、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文化现象、社会运动等。
《英语国家概况》系列微课目录:
I.英国地理与人口
英国名称及相关概念
英国及组成部分
II.英国历史
罗马统治下的英国
安格鲁撒克迅时代
诺曼征服
金雀花王朝
大和议会起源
百年战争
玫瑰战争
亨利八世和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一世和文艺复兴
英国内战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
III.英国政府
英国女王
英国议会
英国政府机构
英国司法体制
英国宪法
英国大选和主要政党
IV.英国教育
英国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概况
英国中小学
英国高等教育
V.英国社会与文化
英国宗教
英国媒体
英国节日
英国体育
VI. 英国文学
16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9世纪文学
20世纪文学
VII.美国国土与人口
美国地理
美国人口
VIII.美国政府
美国宪法
美国政府组织机构
美国选举制
美国政党制
IX. 美国教育
美国教育概况
美国高等教育
常春藤盟校
X. 美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节日
美国音乐
美国体育
XI. 美国文学
早期文学
19世纪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XII.美国历史
殖民地时期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二战中的美国
大萧条
民权运动
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微课理念为指导的《概况》课程改革,必将为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变化与挑战。在研究论证阶段,研究者预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寻找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
1.知识点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细化。《概况》课因其涵盖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众多知识点,一向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 “心病”;而这一特点也为该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划分知识点,知识点应该具体或精确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程度进行调整。本文所提供的微课目录,仅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框架式的概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在此框架下对知识点展开进一步的考量与细化。
2.改革后的《概况》课程仍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但更多的将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改革并不能抛开《概况》课固有特点,使学习者完全摆脱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本研究希望能够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生动并富有趣味的形式,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跟进。微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到微课视频的制作,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微视频学习前的指导、学习后的测试、练习和思考题的设计等等。配套学习资源数量不宜太多,但要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练习,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
3.微课的网络学习与应用需要匹配的网络平台。微课学习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只有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展开学习、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年第6期,第80-81页。
[2]尹铁超、刘颖、石敏、吴莉:《超时空多媒体课件对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正面作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第5期,第55-57页。
[3]肖凌鹤:《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英美概况〉课程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36-137页。
[4]蒋红、樊葳葳:《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外语界》,2002年第1期,第42-46页。
[5]常俊跃:《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效果分析》,《语言教育》,2013年第2期,第11-20页。
[6]常俊跃、赵秀艳、李莉莉:《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第24-30页。
[7]李鳎骸队⒂镒ㄒ涤⒚牢难Ъ拔幕课程群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第102-104页。
[8] 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上一篇:秋季小班班务计划【最新8篇】
下一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