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
1、知识教学:了解运用具体事例表达美好思想感情的写法。掌握“崛、脆、楣、沦、惹、轧、桩、泊”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通过具体材料和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救国抱负和崇高的学习目的。
1、重点:初步学会通过具体材料和语言领会文章内容。
2、难点: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
幻灯片等。
[教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生字。
2、熟记注释中几个重要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剧中的周恩来为了革命,历经磨难。他为国为民的做法是久已有之。你们想了解吗?周恩来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总理,少年时代的他有怎样的志向呢?我们学习课文之后就能知道这些情形。
(在讨论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析题。
板书课题。
“为……而……”准确地表达了“目的”与“行动”的关系。
三、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出示幻灯,给加点字注音。
崛起干脆门楣。
千钟粟桩惹轧。
解释几个词语:
光耀门楣扬长而去千钟粟颜如玉。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写了少年周恩来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
2、“一桩桩的事实“指哪些事情?
3、按时间顺序,第一个片段应插在什么地方?把它提到开头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
五、逐题解答。
1、两个片段:
在奉天东关模范小学的一堂修身课和考上天津南开学校后关于为什么上中学的讨论。
2、“一桩桩的事实”指:(幻灯出示)。
伯文告诫、中华不振。
列强分割、蚕食中国。
日俄战争、中国遭殃。
洋人违法、逍遥法外。
3、第一个片段应插在“一桩桩的事实”这段之后,提到开头,有突出中心和点题的作用。
(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3次。
2、完成作业本第一至三题。
3、预习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和通过比较来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课文写了周恩来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
2、“一桩桩的事实”指哪些事情?
二、学习新课。
1、“一桩村的事实”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也照顾到地点转换,“一出沈阳火车站”、“到沈阳后”、“在沈阳租界”等。
(教师要适当地复习小学学过的内容)。
2、“沉重分量”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周恩来对“中华不振”的沉重忧虑和对“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
(提示学生联系本文主旨来回答,答案不要求统一)。
3、课文记叙周恩来考上南开学校后的一次讨论会片段有何作用?
明确:对于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周恩来同样作了响亮的回答,这一回答进一步证明明了他的既定学习目的,不仅是一以贯之的,而且是付诸行动的。
(以学生讨论为主)。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设计一次有关学习的讨论)。
4、给“人各有志”段分层次。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人各有志”到“答案”。
第二层:“书中自有”到“伟大的动力。”
第三层:“周恩来根本反对”到最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5、学习最后一段。
赞颂他那宽广的心胸,并点出宽广的心胸与伟大的志向、伟大的事业之间的联系。
三、了解课文写法。
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和采用比较手法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
(设计问题:从文中找出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和其它人的读书目的)。
(在学生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出写作手法)。
四、课文小结。
五、齐读课文。
六、课后练习辅导。
七、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篇】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
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恩来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1、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生词。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生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分享的“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汇集8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恩来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1、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恩来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恩来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篇】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
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1、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生词。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生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分享的“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汇集8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1、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四篇】
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12岁周恩来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2、读正确词语,理解“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3、积累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4、在说文意的过程中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梳理“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交流有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3、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4、交流在课文中积累的四字成语。
5、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交流朗读在课文中积累到的四字词语并用各自的方式谈理解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说说在阅读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并说说件事给你的感受最深刻
3、朗读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感觉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目的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二)认读生字词。
1、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读第二遍了课文读完了,相信这些词语你也会读吗?
3、“衣衫褴褛”,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她身上的衣服怎样?
衣衫褴褛就是指: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铿锵有力大声读——铿锵有力。
这就是铿锵有力这个词——惩处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出示)。
读第一句突出“闯”从“闯”你知道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也就是说租界不容许中国人随便进入。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1、孩子们,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指名说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先读第一句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你的心,请你再读一读(出示有关句子)。
亲人被轧死,却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妇女此时的心情吗?
我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妇女鸣不平。
我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出示有关句子)。
3、这个中国的巡警局有没有给咱们中国人撑腰啊?
为什么啊?(教师板书:?)。
4、问题的答案就写在黑板上:中华不振啊!(教师补充板书:啊!)。
师:这个把中国人轧死的洋人,最后有没有被惩处啊?
师:那我们又不禁要问,这究竟又是为什么?(教师板书:?)。
我们一定要“惩处”这些洋人。
写好的同学我们再读读这个字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
是呀,在外国租界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衣衫褴褛的妇女——。
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巡警——。
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围观的人—。
1、孩子们让我们走近百年前的中国,感受那段中华不振的耻辱。
(播放电影片段,内容为租界奢侈的生活和中国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对比)。
2、孩子们,谁再来读读这段话?“在外国租界里又能怎么样呢?”
让我们动笔写一写,下节课再交流。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
板书课题。
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3、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3、认读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b.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b.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
c.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b.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
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d.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二、自主习作,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七篇】
1、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1、理解周恩来小时侯是怎样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念头的。
2、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1、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生平的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同学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题)
2、释题:中华 崛起兴起 (先由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3、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四、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练习写字,掌握字型
1、学生说说每个生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做示范和指点。
2、学生练习写字。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周围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让学生说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写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度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是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诗的注释,学生试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小习作。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了总理小时侯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沉思振兴中华
(疑惑不解)(理想、抱负、目标)
2024年中华崛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八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同学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同学独立识字能力。
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同学的思想感情。
让同学朗读课文,激发同学联想。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同学自主识字。
1、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同学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考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小朋友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小朋友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三、诵读。
1、让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上一篇:春小学总务工作计划(最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