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一篇】

为规范省级自查评分工作,确保2018年度考核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国家考核工作组成员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认真开展2018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发改粮食〔2018〕1142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自评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报送要求。

(一)自评总结报告撰写要求。自评总结报告要全面客观反映本省(区、市)人民政府2018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成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将工作亮点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报告中单独反映。自评总结报告在总结2018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要突出反映《关于认真落实2018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发改粮食〔2018〕561号)的落实情况。为便于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评总结报告的汇总,我们提出了《__省(区、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报告(式样)》(见附件),供参考。

(二)自评总结报告附件要求。自评打分表和自评打分依据材料作为自评总结报告的附件报送。为减轻材料报送工作量,各地要对自评打分依据材料严格筛选,不得简单罗列、堆砌,严禁赶制、补发文件资料应付考核。对于正式文件,仅需提供文件首页、相关内容页和发文机关盖章页,无需提供整份文件;对于非正式文件或无省级相关文件的,由省级有关责任部门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并加盖公章确认。对评分标准中涉及“市县级”等内容的考核指标,只需提供省级相关文件。自评打分依据材料如有涉密文件的,只需注明“文件涉密,未附”以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严禁在考核信息系统中上传涉密文件,严禁在系统中填写涉密文件的文件名、文件编号、文件内容等。市、县级相关文件和涉密文件虽不报送,但各地需收齐备查,待部门评审或实地抽查时根据工作需要另行提供。

(三)文件资料的报送。自评总结报告和自评打分表需同时报送纸质材料和电子版光盘。自评打分依据材料除通过考核信息系统填报外,还需报送电子版光盘。上述文件资料一式13份,统一寄至国家考核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由国家考核办分送国家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前报送的,将列为部门抽查重点省份,并在考核时酌情扣分。

二、工作要求。

(一)各省(区、市)考核办要及早组织开展省级自查评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督查督办。按照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报送省级自查评分结果的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加强进度管理,各省(区、市)需于4月中旬前在考核信息系统上完成自查评分工作;4月28日前将有关文件资料寄送至国家考核办,确保4月30日前由国家考核办分送至国家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

(二)2018年度省级自查评分工作通过考核信息系统进行,请提前组织做好系统评分各项准备工作。在系统填报工作完成后,打印出自评打分表,并按评分点逐项导出打分依据材料电子版,刻录成光盘。

(三)自评打分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未开展或未完成的年度考核任务不得虚报、瞒报,不得刻意抬高自评打分分数。对虚报、瞒报年度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的,一经发现,在部门评审和部门抽查时该项考核指标均不得分;有倒扣分项的,在总分中倒扣相应分值。对自评分数明显高于部门评审评分的省份,将列为部门抽查重点省份。

(四)为及时掌握各地动态,各省(区、市)考核办请于2019年3月15日前,将本地2018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工作亮点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分条列出),以信息形式报国家考核办。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二篇】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日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三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牢牢守护14亿人的“舌尖安全”是重中之重。根据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完成九成,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大局,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万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年连续丰收。“丰绩”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受资源环境、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影响,粮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安不忘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底线,打通“农田丰收”到“舌尖无忧”的最后一公里,关键要做好“增”“减”“转”3篇文章。

增产量。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稳稳端牢我们手中的“饭碗”。一方面,要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避免土地“荒芜化”,有效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举措,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另一方面,要突破农业“种芯”瓶颈,一颗好种,千粒好粮,要突出科技创新硬支撑,集中资源优势推进“好种”迈向“优种”、“优种”迈向“强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减损耗。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减损首要制度保障,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修订实施,节粮减损从“自律”进入“他律”,粮食减损治理法治化逐步深入,为粮食减损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粮食需强化全链条管控,紧盯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通过生产源头管控、储运过程减损、加工水平提升、消费终端节俭等系统推进,构建“产储运加销”全链条减损体系,进而实现粮食兴、产业旺、餐桌丰、生活美。

转观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党的百年不懈奋斗,解决了千百年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靠的是我们党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靠的是我们党始终把勤俭节约作为“传家之宝”。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高了、钱袋鼓了、日子好了,但“传家宝”始终不能丢,要把节约传统转化为思想自律、行动自觉,切实转变“过度追求细粮和菜越多越好客”的旧观念,适应“n-1”点餐、小份菜、“光盘”族、“素食”者等新潮流,用实际行动将“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节约美德代代相传。

大国粮仓稳,国家根基牢。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关系民生福祉。任何时候对待粮食安全都须保持居安思危之谨慎、自力更生之自强、勤俭节约之美德,全社会共同“起而行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更满。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四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五篇】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我国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领会贯彻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切实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正确看待把握国家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中,粮食安全举世关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亿增至亿。这些都表明,虽然近年来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供应总体宽松,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三大经济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复杂严峻形势和历史经验教训警示我们,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端牢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深入领会贯彻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紧平衡”面临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需求增长的压力、资源约束的压力、结构性矛盾的压力以及应对风险的压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整体而言,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总体平稳,从根本上说,得益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主粮品种自给率高,口粮不依赖国际市场,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分品种来看,要突出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面对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必须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从质量分析,要实现“既要保数量、更要重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一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增添保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后劲。二是加快粮食增产向提质导向的转变。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激励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三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适应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革和粮食消费需求加速升级的需要,加强粮食产后服务、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带动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的良好局面。四是切实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立足国内保吃饭的前提下,适度进口,调剂品种余缺,为耕地、水资源等休养生息腾出空间。

发展现实和实践案例启示我们,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们要坚持直面问题和强化底线思维,着眼点和立足点是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更多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涉及多领域、各方面,我们要强化辩证思维,把握好多与少、质与量、生产与流通、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六对关系”,切实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实现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善于运用改革办法和法治思维,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积极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从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出发,在立法宗旨上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聚焦,围绕粮食数量、质量、产业安全的核心目标,重点确定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保障制度,健全粮食产业安全保障、粮食应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规范。要从速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进程,研究起草《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积极支持各省份出台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尽快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依法治理。

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历来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直面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具有创新突破性。要坚持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强化政府储备公共产品属性,厘清承储主体职能定位,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储备规模动态调整和联动机制,完善储备收储轮换,确保国家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调得快、用得好。

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涉及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同等问题,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全链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粮食产销合作、粮食安全决策咨询等“三个机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应急保障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和智能化管理提升行动、粮机装备提升行动等“六大重点项目”。认真总结推广疫情防控期间粮食保供稳价行之有效的做法,修订完善《国家粮食应急预案》,提升安全保障效能。

着力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要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龙头、区域性粮食交易平台为骨干,发展大宗粮食现货交易,打通供应主动脉;统筹推进成品粮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畅通供应微循环。要加快粮食现代仓储物流工程建设,以精准补齐设施短板、优化设施资源配置、服务产销衔接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集仓储、中转、加工、配送、应急于一体的重大项目,推动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要创新完善粮食产销合作,鼓励产区、销区、平衡区签订合作协议,在粮源基地、订单采购、仓储物流、加工转化、销售网络等方面深化合作;发挥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载体引领作用,支持办好区域性洽谈会,促进区域平衡和季节平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对接、协同联动,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融合一体的区域粮食安全新局面。

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监管督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已开展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全面摸清库存家底,首次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数据库。要充分运用大清查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与中央储备垂直管理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组织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大力推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监管,着力办好12325粮食监管热线;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深入贯彻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和“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着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使粮食产业发展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充分发挥“两项考核”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连续三个年度的考核,省级政府履行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开展的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对中储粮系统进行“业务体检”,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控管理,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堵塞漏洞。要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指标、强化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完善“两项考核”,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承储企业积极性,推动形成各级各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六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4月10日下午,国家领导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攥紧中国种子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渠道发力攥紧中国种子。

增强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忧患意识,从思想上攥紧中国种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确保种子安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__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们不能只看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农业发展中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要放眼长远,提高站位,做好时刻应对自然灾害、人为操控等可能引发粮食安全的战略准备,将攥紧中国种子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底线。

发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从源泉上攥紧中国种子。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大部队”。但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亿,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正逐渐减少,相应的,种粮人员也逐渐减少,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本土粮食作物的失种。我国已连续1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足以引起我们对事关粮食安全的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我们常讲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种、藏粮于民,种源要自主可控,就要完善和落实相应农补政策,依靠广大农民朋友,让中国的种子,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农业科技特别是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从技术上攥紧中国种子。现在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农种科技也不例外,育种技术的革新发展,是农作物增产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45%~50%。“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也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提供方向引导和组织保障,持续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和粮种培育中。

完善规章制度为种业发展保驾护航,从法治上攥紧中国种子。种业高质发展、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建立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的种业法律制度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于2022年3月1日施行,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推向新高度。要广泛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都应充分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了解法律确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确保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七篇】

深入阐释了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遵循和战略重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农垦系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充分发挥农业战线的“国家队”作用,积极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推动农垦成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可靠支柱。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艰巨使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对未来趋势的科学研判。我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需求总量巨大,解决吃饭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粮食安全的任何问题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警觉,绝不能盲目乐观、心存侥幸。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理念。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粮食问题上现在是紧平衡,调不好就会失衡。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对粮食的掌控能力,紧紧抓住粮食调控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市场话语权不强,必须用市场化的办法全面提高国家对粮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底线。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重要原则,使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更加明确。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极其错综复杂,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寄予其中很不现实,任何时候都要始终绷紧提高粮食产能这根弦。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支撑。要调动保护好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特别是首次从更高层面,提出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新的战略要求。这些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了如果没有可靠的生产主体、没有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缺乏有效的载体,只能在国内市场调控中捉襟见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处被动。面对国际农业垄断寡头对跨国粮食贸易的垄断格局,在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传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国有农业企业的主导作用,着力培育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强化农业产业的国内资源整合集聚和跨国布局。

准确定位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农垦是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的制度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农垦具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最可行载体。农垦系统要将粮食的战略产业属性和农垦的国有企业属性相融合,坚持不懈地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成为国家实施粮食和农业宏观调控最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骨干作用。

农垦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需要。农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国家战略需要作为职责所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和改革发展年代,还是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非典”、汶川地震等应急时刻,农垦都坚决彻底地第一时间完成国家指令,发挥了抓得住、调得动、能应急的“国家队”作用。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垦是国家可以直接发挥掌控力的载体平台,是任何时刻都可以依赖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是足以抵御任何风险考验的“压仓石”。

农垦直接拥有现代化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农垦现有耕地面积9186万亩,部分已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3年,农垦粮食产量688亿斤,特别是粮食商品率接近90%,并且绝大部分是口粮。据测算,如将农垦系统耕地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标准良田,到2020年农垦土地年生产的商品粮可达到1000亿斤,可以满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需要。如果加上通过各种形式掌握的农村土地和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农垦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竞争中集体崛起。2013年,农垦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亿元(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近12年累计盈利1116亿元。目前,全国农垦已有3大垦区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已经基本具备同世界最雄厚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和较量的实力。从追赶系数来看,到2020年农垦将有2~3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有5~10家企业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随着垦区间联合联盟联营的深入推进,农垦完全可以培植出世界级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农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病虫害统防统治比率达到87%、63%和7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28、12和30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达到,高出全国平均个百分点。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农垦规模化农业区被列为率先实现区域。农垦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垦在农业“走出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目前,农垦农业“走出去”整体规模处于“排头兵”位置,境外产业涵盖粮食、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畜禽等国内主要农产品,经营领域涉及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所有环节。特别是近几年,农垦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在发达国家的农业“走出去”也迈出坚实步伐。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农垦将在全球逐步形成内外相联、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着力探索培育我国本土的农垦国际大粮商。

国际大粮商是通过宽领域、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通过产业高端和资本运作等,掌控利润的分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际大粮商不只局限于粮食的范畴,而是树立“大食物”、“战略产业”的理念,面向整个粮棉油糖胶乳肉等农业战略产业。实践证明,在粮食和农业领域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培育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国际大粮商,以政府的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理清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培育思路。我国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我国的大粮商与发达国家的大粮商有着本质的区别。既不能等同于一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农业跨国公司,也不能等同于发达国家以对外倾销富余农产品为目的的大粮商。我国的国际大粮商是以粮食特别是谷物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拥有自己大基地的生产商、保障国内市场稳定的供应商、带动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主体。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基本目标是要打造全球化、宽领域、全产业链、产业高端、资本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掌控资源、价格和利润分配的话语权,提升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和掌控能力;根本措施是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产业化和股份化大联盟、大集团,行使供求调控、稳定市场的国家职责。

夯实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产能基础。农垦国际大粮商有自己的大粮仓。着力加强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大进展,实现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快推动以大型农业机械、农用航空为重点的农业规模生产工具变革,打造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应急基地。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探索组建水稻、种业等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农垦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转化应用平台。加强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探索搭建全国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农垦主要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垦职工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工的培育。

完善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供应体系。农垦国际大粮商有全产业链的供应网络。科学确定与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配套的供给能力布局,全面加强烘干、仓储、加工和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全国农垦整体的粮食供销体系,确保无论是在平时状态还是应急状态,都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粮食调运。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布局的原则,从资源和市场这两个基点出发,构建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产区为原点,以国内大中型城市群为终点,以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为节点,全面联结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和营销渠道的铁路、汽运、海运、空运网络体系,以及相应的仓储、码头、中转站等配套设施。

强化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掌控能力。农垦国际大粮商是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完善母子公司的双层体制,构建以国有农场为基本经营单元的大型农业跨国集团组织框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和管理服务职能,形成统分结合的农业经营利益共同体。重点推进“产业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探索组建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团队“走出垦区”,带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规模农户发展。围绕世界农业资源状况和国家外交战略需要,着力推进境外优质资源和企业的并购重组,围绕产业上中下游整合形成横跨全球的农业全产业链。在聚焦粮食的同时,逐步在食品、化肥、饲料、物流、贸易、金融等相关领域开展宽领域、多元化经营。

像历史上黑龙江北大荒的沼泽变良田、新疆的戈壁变绿洲、海南云南的炎荒变胶园等一样,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同样是开拓者的艰难事业。这就需要新一代农垦人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南泥湾精神和农垦精神,坚持不懈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跨国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培育道路,为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在我国农垦发展史上续写新的篇章。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论文【第八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大灾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粮食部门围绕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粮油产业发展,粮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立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开展2015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提请省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审定考核结果,通报考核情况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规则、考核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会议报告、信息通报、检查督办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提前部署筹备2016年度考核工作,制定印发考核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部门目标责任,积极做好迎接2017年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首考”准备工作。通过监督考核强化了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有效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突出抓好粮食收储,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应对粮食市场持续低迷、“三高”造成的仓容紧张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影响,主动担当粮食收购的组织、协调、监督、服务职责,积极谋划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年初提请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的通知》,9月省政府召开全省中晚稻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秋粮收购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于6月1日、7月30日、9月23日先后启动小麦、早稻、中晚稻托市收购,中晚稻收购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加强与农发行、中储粮的协调配合,提前做好器材、人员准备,通过新建和维修仓库、集并、轮换、租仓等途径增加有效仓容,保障收购需要;主动参与全省抗洪救灾工作,制定印发了《粮食行业灾后重建行动方案》,及时提出小麦专项收储、托市收购、应急供应等9项措施推进粮食行业灾后重建。全省共收购临储小麦亿斤。安排专项资金为全省32个早稻主产县市配备清理设备。从部门经费中紧急安排210万元救灾物资,捐赠支援给13个受灾最严重县市。统筹安排农户储粮“丰产仓”万套,迅速下达粮食仓储、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减少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损失;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开展联合巡查,保证了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2016年全省累计收购粮食亿斤,其中收购托市粮食亿斤,守住了农民增收底线,大灾之年没有出现“卖粮难”问题。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全面落实了17亿斤新增地方储备规模。

(三)坚定不移深化粮食流通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安排4000万元改革补助资金,支持65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项目。召开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督办会议,多措并举加强督办,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推进改革。到去年底,全省有改革任务的82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整合组建任务;资产确权、土地变性比例达到85%和81%。在地方储备粮经营方式创新方面,建立新增5亿斤省级成品粮储备,确定了28家新增成品粮承储企业,实现了承储主体多元化。出台《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强化风险防控的意见》,修订《省级成品粮油动态储备管理办法》,建立风险准备金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截至2016年底,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创新已全面覆盖所有市县,全省地方储备扭亏为盈,确保了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积极推行粮食流通监管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完成了全省粮食库存检查,查办了一批涉粮案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探索将中储粮轮换、市县地方临储小麦、军供粮竞价采购引入公开交易平台,全年累计成交各类粮油286万吨,年成交总额突破百亿,创历史新高。

(四)加快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管理得到明显提升。加强对2014-2015年新库建设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的督导,基本完成全省亿斤“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和22亿斤新建仓容项目。积极争取和精心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经过积极争取,去年国家再安排我省建仓规模亿斤、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国家粮食现代物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690万元。我省纳入了2016年国家“粮安工程”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支持省份,争取国家补助资金亿元。同时,省级财政下拨资金亿元,分别安排维修改造仓容11亿斤、为中心粮库配备粮食清理和输送设备190套、补助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粮食收纳中转库62个、粮食烘干整理设施建设项目51个、配备重金属快检设备95台套。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省级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按期完成,建成粮库监测项目10个。完成全省中心库、骨干收纳库智能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会同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开展“一卡通”调研,实现了在粮库智能化升级建设中兼容和综合利用。强化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修改完善《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等制度,组织开展“外学柏乡粮库、内学十堰粮库”活动,举办全省仓储管理系列培训。狠抓粮食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组织开展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夏季消防检查、秋季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210多处隐患进行了整改。全省安全粮比例达到99%,粮食系统没有发生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编制完成《湖北省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

(五)大力促进粮油加工业发展,“放心粮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做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2016年共安排80个粮油精深加工贴息项目和119个产粮大县扶持项目,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省粮食局与省信用联合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2016年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3000亿元。大力实施“走出去”行动计划。先后组织省内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到贵州、四川、重庆等7个省市区开展产销合作,签订粮油购销协议207万吨、93亿元。打造湖北粮油公共品牌。安排3000万元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湖北粮油“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宣传广告片,精心组织举办第18届湖北粮油精品展交会,不断扩大湖北优质粮油品牌影响力、美誉度和影响力。完善提升全省“放心粮油”一张网建设与管理。强化“八个一”工作措施,制定出台《“放心粮油”市场体系管理暂行办法》,将“放心粮油”经营网络纳入全省应急供应体系,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维护补贴,落实应急供应网点1653家。结合巡视整改开展了“放心粮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确保补助资金规范使用。

(六)狠抓科技人才兴粮,补齐粮食工作短板。加快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出台《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科技创新十二条措施,承办国家“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签约项目总金额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88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行业紧缺人才培养,联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开展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学历教育。举办了仓储信息化培训班、粮油产业发展研讨班、市州县粮食局长培训班。组织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组队参加全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启动粮食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粮食文化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在郧阳、宣恩、夷陵等重点地区开展了粮食文化调研,推动粮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将全省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绩效评价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一年来,全省粮食部门在抓好粮食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粮食工作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上下联动做好巡视问题整改,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党建、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提升了粮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0 1406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