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
一、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记录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
2、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3、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和清楚。
4、妥善保管电梯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
5、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6、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救援。
7、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修记录签字确认。
二、电梯司机岗位职责
1、提前到岗做好电梯的日常巡视保养工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2、着装整洁,精神饱满、热情、文明服务。
3、保持轿厢、机房整洁、卫生,及时清除地坎中的垃圾,以保证门的动作顺畅。
4、严格遵守电梯运行中“五要五不要”、“十不开”以及电梯日常行驶中应注意的.事项。
5、应能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减小和消除电梯运行中部正常现象。
6、参与电梯故障和事故排除。
7、在维保人员修理电梯时,应协助维保人员工作。
8、认真填写好电梯运行记录。
三、电梯维保单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尽责尽力完成所承担的电梯维修保养工作。
2、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钻研技术业务,掌握一定的电梯基本知识和电梯司机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按电梯维保工作项目要求,认真负责地进行维修保养作业,并做好记录。
4、正确使用操作工具和防护用品,确保安全生产。
5、严格执行电梯维修保养操作规程、作业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维修、保养质量,满足我公司生产需要。
6、及时反映、处理电梯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2
1、按照国家制定的电梯安全运行规范进行管理。定期参加和接受相关主管单位的'业务培训,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各项工作。分管单位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电梯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做好电梯服务工作,定期巡视电梯运行情况;确保客户及工作人员乘电梯的方便和安全;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电梯年检工作和各项检查考核工作。
3、督促驾驶员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电梯,遇到电梯故障,应立即采取措施,设法让乘客就近安全离开电梯;认真做好电梯运行安检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4、协助特约维保单位检修人员做好电梯安全维护工作,及时通报电梯运行情况,确保安全运行。
5、负责记录电梯维修单位每次维保工作质量情况。
6、完成上级交给的突发性、临时性工作。
7、在电梯定期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做好申请定期检验工作。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3
一、电梯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到安全、文明、经济生产。
二、电梯管理人员应及时参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举办的`取证和换证培训班,并在实际工作中钻研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电梯管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忠于职守,集中驾驶,随时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当班时不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不打瞌睡,不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报。
四、电梯管理人员应做好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巡视检查电梯各部门运行状况,并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五、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期满前一个月内,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并配合监督检验机构做好定期检验工作。
六、对任何有害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应立即制止。电梯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采取应急措施,启动救援预案。
七、电梯管理人员应认真保管好安全技术档案,并做到电梯钥匙专人保管。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4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熟悉并执行电梯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电梯的管理工作,检查和纠正电梯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熟悉电梯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方法。
3监督电梯作业人员,认真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编制电梯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执行。
5负责按国家规定要求向政府部门申请定期监督检验。
6根据单位职工培训制度,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和组织内部学习. 7组织、督促、联系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电梯事故隐患的整改。
8负责组织电梯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电梯事故的情况。
9负责建立、管理电梯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档案。
11负责建立和管理电梯台帐、安全技术档案. 12负责对电梯的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停用、启用等手续申报;
13负责对电梯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进行日常和定期检查,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负责人报告和向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报障
14负责电梯钥匙的保管和使用管理
15负责制订电梯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参与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配合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16配合各级安全监察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紧急救助措施
1当有人员被关在电梯轿厢内时,电梯日常检查、维护人员应先判断电梯轿厢所在位置,然后实施紧急救助。营救工作必须要有两人协助操作. 2电梯在开锁区内故障停机,可用三角钥匙直接打开厅门后营救被困人员.
3电梯停在非开锁区域时
因外界停电、电气安全开关动作造成的停机应在机房实施救助。首先断开总电源开关,告诉被困人员在轿厢内不要惊慌,不能擅自拨门外逃,然后,一个人用电梯专用工具打开制动器,一个人用盘车手轮根据就近停靠,轻便停靠的原则将电梯慢慢地向上或向下盘车(若出现电梯不能控制的现象应立即使制动复位),至电梯开锁区,然后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营救被困人员。
因电梯安全钳动作造成的停机,首先应告诉被困人员在轿厢内不要惊慌,不能擅自拨门外逃,然后断开电梯的总电源,打开电梯停靠处上层的厅门,放下救助扶梯,打开电梯轿顶的安全窗,将被困人员从安全窗救出来.
电梯常规检查制度
1、目的和范围
目的
为规范电梯常规检查的形式,落实电梯常规检查的各项措施,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范围
规定电梯日常性检查的周期,参加检查的有关人员及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施整改措施和落实。
2、电梯常规检查制度
电梯常规检查的分类
电梯常规检查分日检、月检、年检和不定期抽查四种。
电梯常规检查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实施,并负责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年检,协助领导,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对电梯安全情况进行抽查。电梯日常检查与维护人员按照《电梯日常(月度)检查表》内容负责具体日检和月检工作。
电梯常规检查应填写好检查表,并由负责检查的主持人签字,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电梯日常检查和保养的内容、项目参照《电梯日常(月度)检查表》和电梯产品随机文件所带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按照“定人、定时、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就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1、目的和范围
目的
为使电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未遂事故后,迅速消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尽量减少事故带来负面影响,减小事故的损失。
范围
针对事故或事件可能产生的情况,确定抢救及救助方案并使其始终保护有效状态。
2、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的实施.
3、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确定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并报单位领导批准,成员人员必须包括一名单位的行政领导,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人员。
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演习,相关人员都必须参加. 演习内容、时间、排险方法、急救预案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拟定,行政领导批准后实施。
演习结束后,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将该次演习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次演习中进行调整、修改。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电梯必须经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或定期检验,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对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予以确认盖章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一)一般要求
1、不准超载运行;
2、不允许开启轿厢顶安全窗、安全门运载超长物品;
3、禁止用检修速度作为正常速度运行;
4、电梯运行中不得突然换向;
5、禁止用手以外的物件操纵电梯;
6、客梯不能作为货梯使用;
7、不准运载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8、不许用急停按钮作为消除信号和呼梯信号;
9、轿厢顶部不准放置其它物品;
10 、关门启动前禁止乘客在厅、轿门中间逗留、打闹,更不准乘客触
动操纵盘上的开关和按钮;
11、操作工或电梯日常运行负责者下班时,应对电梯进行检查,将工
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检查情况记录在运行检查记录表和交接班记录簿中,并交给接班人.
(二)不安全状态下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电梯在运行中发生下列意外情况,司机(或乘客)应使电梯停止运行,并采取以下措施: 1、电梯失控而安全钳尚未起作用时,司机(或乘客)应保持镇静,并做好承受因桥厢急停或冲顶敦底而产生冲击的思想准备和动作准备(一般采用屈腿、弯腰动作)、电梯出现故障后,司机(或乘客)应利用一切通讯设施(如110、警铃按钮、通讯电话等)通知有关人员,不得自行脱离轿厢,耐心等待救援;
2、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就近层停止运行;
3、发生火灾时,司机人员应尽快将电梯开到安全楼层(一般着火层以下的楼层认为比较安全),将乘客引导到安全的地方,待乘客全部撤出后切断电源,并将各层厅门关闭;
4、井道内进水时,一般将电梯开至高于进水的楼层,将电梯的电源切断;
5、电梯失去控制时,应即按下急停按钮,仍不能使电梯停止运行时,梯内操作人员应保持冷静,切勿打开轿门跳出。
上一篇:小学精细化阵地管理措施
下一篇:公司经营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