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一篇】
协会成立之初即创办了内部发行刊物《沈阳物业》(双月刊)。迄今为止已发行32期200余万字。及时宣传了政府关于物管行业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国内外物业管理信息,定期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工作经验交流等。使全市的物业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质量。
为抓好《物业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市协会组织各区分会在辖区内设立宣传站,向业主发放宣传材料,由居委会组织业主对《条例》进行座谈学习和讨论,重点使业主明确《条例》规定的物业管理活动中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法律主体地位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掌握业主大会的民主自治思想原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全市物业管理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参加的“物业管理条例研讨会”,并通过电视台举办了由业主、物业管理企业人员、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参加的学习宣传《条例》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协会积极组织稿件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发表,使宣传贯彻《条例》活动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目前,协会正在配合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继续深入宣传贯彻《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引导业主树立有偿消费观念,正确评判物管企业服务质量标准,进一步推动沈阳物业管理市场规范发展,以适应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
四、服务于企业的作用。
为使物业管理企业合法经营,依法保障自身权益,协会组建了由懂物业管理的资深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团,旨在依法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物管企业日常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协会参与制定物业管理委托。
合同。
并积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了物业管理纠纷。几年来沈阳物业管理协会与国家建设部物业管理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十一期物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有6400余名物管企业经理和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2003年为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增办了一期学习《条例》培训班。通过培训不仅解决了物管企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资质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物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市场专业化的需求提供了有效保证使全市物业管理工作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我们将继续抓好《物业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夯实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交流,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工作经验和做法,不当之处请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篇】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组织内的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弱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一、人的协作性不仅仅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而且还应该体现实施前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实施前的准备,就不可能真正地是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要赢得市场竞争性的预期目标就必须充分估计将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单一”与“多重”竞争对手的策略应变)并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实施环节和灵魂上做好充分准备。人在市场竞争中的协作性的发挥提前到实施前,体现在实施准备之中。这就决定了团队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团队灵魂面貌,要把培育团队灵魂,作为企业整体营销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具体工作来对待。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有一个雇员要辞职,雇主说:“你不能走啊,你非常出色,之前的做法都是为了锻炼你,我就要提拔你了,我还要奖励你!”可是,雇员却认为是一句鬼话,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反而没马屁精的收入高,让他如何平静!一个想重用人才,一个想为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仅仅因为沟通方式不畅,都很受伤害。我曾经听到一个高级雇员说:“如果老板早一点告诉我真相,我就不会离开公司了。”
四、企业竞争并不像《蓝海战略》所讲的“诗意化”、“理想化”了的那样,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竞争形态的多样化以及竞争空间扩大化,是对团队与不同层面的人的灵魂力的需求。市场竞争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做管理、技术、服务保障工作,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竞争所形成的威胁。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很难承受企业信息化营销变革战略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更谈不上发挥人的协作性。那种在市场信息化条件下只做好本职工作、缺乏灵魂力的认识,显然是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五、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灵魂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滥用惩罚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雇员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雇员,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雇主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雇员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雇主对于雇员的频繁否定会让雇员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雇员也会否定企业。
六、不断赋予团队灵魂新的内涵。团队灵魂,作为企业的特有文化优势有着一以贯之的深刻内涵,如信念、士气、作风等。这些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变。但团队灵魂的内涵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变革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团队灵魂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因此,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中,仅有“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国际视野”、“系统能力”、“智勇谋略”上去培养企业团队灵魂,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素质的.优秀人才,使企业不同层面的人才在实施技能、知识积累、应变能力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三篇】
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的价值充分反映出来,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升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和思想领域,对所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对外形象,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因此,企业要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励、规范职工行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发挥出企业的品牌优势。
(1)引导企业管理方向。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明确经营管理方向,这是由于企业文化既有企业重要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发挥出价值导向作用。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违背,那么会由于不符合企业价值观念而成效不大。例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遵循“观念比资金更重要”的价值理念,始终坚持创新,这也是其十年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原因。此外,企业文化能够影响着职工的行为方式,能发挥出行为导向作用。所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时,需要和企业文化保持一致,这样才会在职工间产生凝聚力,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2)形成员工道德约束。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心理、行为和思想有暗示作用,所以其与企业规章制度不同,是对员工的一种“软”约束。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蕴含的道德规范,对职工的群体行为影响很大,为符合企业发展的行为规范指明了方向。[1]企业文化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上约束职工,利用群体行为的压力让职工行为得到规范,提升职工自觉性并让其进行自我约束。例如,广东惠州lg电子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为激发员工积极性,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帮助职工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这样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3)加强员工精神激励。
只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全体职工力量,创设出团结互助、携手共赢的工作环境,促进职工加强学习和创新,从而将企业职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如此一来,能够将全体职工的潜能激发出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一般通过宣传模范人物、优秀员工及其先进事迹,这样既可以将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同时还能够激发职工争先创优、开拓创新的精神,将他们工作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4)提升企业凝聚力。
通过建设良好企业文化,能够加强与职工的联系,让职工的思想、行为、意识和理念进行融合,形成能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共同行为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必须将自身利益与职工利益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赢。企业通过创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积极情绪,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2]例如,华为以“知识是资本”为企业文化,让职工了解了企业的竞争模式与经营理念,让职工和企业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在华为内部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再如,海尔集团通过建设“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将职工的爱国之情激发了出来,从而将所以海尔人凝结起来,并由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为国产电器著名品牌,其声誉响彻海内外。
(5)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既能够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还可以将经营管理特色展示给社会。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为外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对外影响力,将企业品牌效应全面发挥出来。此外,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市场价值的体现,当前品牌竞争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关键,而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品牌。同时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对产品背后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更加重视。企业只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社会留下较好的印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并真正塑造出企业品牌形象。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只有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作用,而要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简单来讲,就是企业要以职工为中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并满足职工实际需求。职工工作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效益,职工的幸福和利益尤为重要,只有保障职工的正常生活,才会在岗位上全心全意付出,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3]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既要激励职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还要重视培养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如遵守职业道德、关心公益以及保护环境等。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创造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为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对企业文化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这主要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以及企业价值观等内容出发。二是要转变传统的封闭思想,要在思想上加快转变,主动接受与现阶段形势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观念、改革观念和竞争观念。三是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掌握更多有效的管理技能与知识,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和世界接轨,让企业今后进入国际市场有良好的基础。四是保持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思维活力,重视国内外的各种信息动态,及时掌握市场实际需求,遇到的新需求、新信息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制定出新的决策,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发展。
企业文化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入手:一是在精神层面上,企业文化要将企业内在精神要求与价值体系体现出来,这属于企业的灵魂与核心。二是在制度层面上,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职工行为准则,要将精神层面的要求表现出来。三是加快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生产经营和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满足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的需求。[4]要在具体的建设中得到落实,企业必须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策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与经营管理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建设高效团队的目的。此外,企业还要从制定的经营管理策略出发,引入企业价值体系和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表层,在职工内部渗透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观念。
(4)提高全员企业文化意识。
企业员工的文化意识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体现企业文化价值的主要载体与途径。对此,一方面是要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企业要和职工共同建设企业文化,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企业文化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增强职工的参与感和荣誉感,从而让建设的企业文化得到更多职工的认同;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人才在企业竞争中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所以,通过加强培养,提高职工的技能和素质,既促进了职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样职工对企业也才更加忠诚。还有就是企业要加强与职工的信息交流,如在满意度的调查过程中,定期向职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职工对企业行为的意度反馈,并就其不足做出改正措施。在大量的反馈和沟通下,企业能够在与职工的交流中了解其想法,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增强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的核心竞争领域,企业文化以其价值行为导向、精神激励以及道德约束等方式,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上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企业文化建设速度,增强全体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加快企业文化创新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四篇】
摘要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精细化服务可以在目前人工成本高涨的情况下,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精细化服务管理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做到精心服务,讲究细节,降低成本,持续提供让业主满意的服务。本文从物业管理企业精细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具体步骤出发,对物业精细化管理各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服务,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势必会带动物业服务水平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1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基础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业主的满意度始终是反映物业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粗放式的物业管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作为物业管理消费者的业主日益“挑剔”的眼光与要求。
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精细化做起,从提高自身基础管理水平做起,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疏通企业的管理渠道,延伸企业的管理触角,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锁紧企业的管理链条,完善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物业服务的“基本法”,梳理检讨各项规章制度及运作流程,督导各个相关环节的执行情况,堵截管理漏洞,消除服务盲点,全面夯实企业的基础管理。
诚信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要素,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与业主维系关系的重要基础,诚实守信既要体现在企业对客户的诚信,又要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诚信。
只有坚持企业的诚信才能为业主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只有坚持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才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以最大的诚信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规范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相对持久固定,如果没有科学的组织机构、制度流程做保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就很难做到精细化服务。
实际上,物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就是物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表格化、标准化、数据化、理论化。
从实践来看,物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主要体现为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物业管理服务做到有章可循。
把小区物业管理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与物业服务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从制度上充分调动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多种经营是精细化管理的源泉。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企业,经营应是其基本的行为,只有依法进行经营,获取合法的利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良性稳健发展的目标。
通过以物业管理服务为主,同时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各实体依托物业管理这个平台,对业主进行有偿服务,既拓展了服务领域,又延伸了企业创造效益的途径,也为业主提供了方便。
物业管理企业在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员的参与度与认可度,这就要求整个企业从高层到基层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具有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培养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意识,才能在改进管理方法、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上做到统一目标与方向,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有脚踏实地的提高。
从行业属性来看,物业管理不仅要对楼体、设备、设施、场地等不动产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而且扩展到满足广大居民生活需求的各种服务,对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毋容置疑。
此外,物业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对专业分包业务的监控。
有个别企业认为专项业务大多已分包予专业承包公司,就其具体操作制定标准并提出细化量化指标,对专业分包业务施行严格的监控似无必要。
但从物业服务合同的角度分析,不论业务如何分包,在业主面前,物业服务企业对该部分业务的执行效果负有最终的责任,因而很有必要加大对专业分包的监控力度,以使其服务水平与物业管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相匹配。
节约型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要求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好习惯,办公室白天不开灯或少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在复印文件和材料时,坚持双面复印,坚持分类用纸;在办公用品及物资材料领用上,严格审批,减少耗材,杜绝浪费;在大宗物品添置时,实行招投标制,坚持集中采购,货比三家;在车辆管理中,合理调度,禁止公车私用,严格车辆定点维修。
二是加大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对设备定时巡检,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
引进竞争机制,竞争上岗;科学核定用人数量,变人员管理为岗位管理;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适应节约型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真正达到在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员增效的目的,做到人尽其才。
四是提高办公效率,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节约业主时间,为业主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对业主提出的建议快速采取措施也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搞好精细化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机构,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管理链条。
还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明确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日清日结工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
在不明确需求的前提下实施管理肯定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只有对小区的环境、居民的要求以及物业公司承担工作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精细化的工作方案,才能很好地化解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矛盾,使物业管理的质量成为物业公司和居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2结论。
社会在进步,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需求和期望的不断增长,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把精细化服务渗透到物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中,以越来越少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越来越接近客户,超越平凡,不断创新,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客户确实想要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戴文龙.现代企业管理流程体系[m].广东经济出版社,,8.
[2]赵涛.物业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6.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五篇】
摘要: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履行“礼”的准则,从《周礼》到《仪礼》到《礼记》,都倡导人们要学习礼仪,修缮自身,以提高精神境界,达到与周围人的和谐共存。本文对旅游业中的饭店,旅行社,会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饭店;旅行社;会展;服务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大力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中国的这种“礼”,不仅应体现于做人上,更要运用于处世上,特别是要运用于服务当中。旅游业作为一门服务业,更要注重“礼”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信息的传递,更好的联络与客户的感情,更能有效的协调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礼仪不仅可以弥补工作当中的不足,更能招揽潜在顾客和培养回头客,使顾客被企业良好的礼仪文化所吸引并达成一定的信赖,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无非会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同时打造出中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下面我从旅游管理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饭店、旅行社、会展来具体分析旅游工作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礼仪。
一、饭店服务礼仪。
饭店是一个高度崇尚文明的场所,餐厅服务员不但要掌握业务技能,还要遵守服务中的各种礼仪,使宾客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愉快。进入饭店,应能够感受到热情亲切的招待,欣赏到高雅美观的环境和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这样,顾客才会乐不思蜀,留连忘返。
而做到这样的境界,需要饭店服务人员从细节做起,从自身的礼仪规范做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真诚相待,而又要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要谦虚但又不能自卑,言行有度,礼仪适当。另外,灵活性也十分重要,对待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要同等尊重又要区别对待,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要予以特别的照顾。客人的教育背景不同,自然道德修养也有所不同,对待素质较低的客人,要用灵活的言语对待,保留住客人的面子,给客人以良好的印象。
饭店礼仪同样是一种商务礼仪或公关礼仪,要特别注意饭店的外在形象,其中使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运用“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基本会话,说话时要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要使顾客感受到对他们的珍视与尊重。外表的整洁也是服务制胜的关键,服务人员应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整洁干净,女服务员要化淡妆,男服务员要面容清爽。作为服务人员不仅应外表亲切更应注意道德修养,例如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等。对待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顾客,要深入了解其风俗礼仪,特别是宗教信仰,不可轻易犯忌,要注意避免不吉祥的语言、颜色等等。要注意守时守约和工作效率,避免谈及隐私。
二、旅行社服务礼仪。
导游作为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导游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加强导游人员社交礼仪规范,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总是把礼貌修养作为自身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格完善的需要。因此注重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在导游中热情周到、高质量地为旅游者服务。这样的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的导游服务往往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个人也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导游人员与四海宾朋、八方游客交往,掌握一些中外社交礼仪并正确运用,不仅方便工作,而且能获得旅游者的好感,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加强导游人员社交礼仪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尊重原则。礼仪双方首先向对方表示尊重,有利于礼仪环境,使人际关系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则会使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1)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即真诚地看待社会交往中的他人,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才能再交往中与对方和谐地共处。(2)尊重体现在尊重礼仪规范本身。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就礼仪规范本身都不尊重,他如何能能够自觉地按照礼仪要求行事。(3)尊重还体现在尊重他人的礼仪习惯。世界之大文明之丰富决定了不同民族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礼仪形式和规范。尊重他人特有的礼仪习惯是真正知书达理的表现。
(二)自律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要多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在交往要适当的分寸,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具体情境行使相对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要不卑不亢,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媚。“过犹不及”把握适当的礼仪尺度,以双方都觉得自然舒服的方式来遵守共同的礼仪规范。
(四)真实原则。待人以诚心诚意,言行一致,不逢场作戏。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终。诚信是礼仪特征,也是一种精神。
导游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外,灵活处理问题外,还特别注意言语,导游基本是靠嘴来工作的,说话要谦恭礼貌,切勿和旅客开不正当的玩笑,也不可只和个别旅客交流,要公平对待所有旅客。当受到旅客的侮辱,要充当受害者,让其他客人站在自己一边。如果导游犯了错,要当面承认错误并道歉,道歉一次即可。不要去怂恿客人去买商品,也不要对商品的质量随便下承诺。导游过程中不应有情绪化的表现,不要因个人的心情影响旅客的心情,而要使整个旅行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在饭店就餐时,切勿过分评论菜品和对服务员言行粗暴,这样只会降低形象,从而影响到旅行社的声誉。
三、会展服务礼仪。
会议礼仪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参与服务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明确会议目的,听从领导,并能独立进行工作。会场的布置要根据会议内容来具体安排,与内容要协调。座次应统一安排,不同的证件要区分不同的颜色、字体、纸张等。外地代表要去接站并妥善安排。根据主办单位的要求,要提前落实会议场所及主席台、发言席、话筒、签到席、横幅、背景音乐、鲜花摆放、休息室等。提前检测影音设备,并整理好会场卫生,检查服务用品的配备情况,提前开好空调,部署好保安人员。
会议开始时,会议服务人员应在与会人员入场前站立在会议厅两侧,向客人点头致意,为在座人员及时递上茶水、纸巾等。与此同时,随时注意音响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如遇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在整个会议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控制好自身言行。
会议结束后,应礼貌送客,并做好会场清理工作,如发现客人遗落物品应与相关单位联系。和饭店和导游服务礼仪相同,会议服务人员也要保持良好的着装和言行举止,不要和与会人员发生争执,应本着让会议有序平安顺利进行的观念集中精力于服务之中。
如果是涉外旅游服务礼仪,就要在周到服务的基础上了解各国风俗习惯,按照各国不同的文化提供对应的服务,尽量营造一个贴近该国文化的服务氛围,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也曾说过“不知礼,无以立。”可见,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随着时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礼仪文化也越来越重视,;礼仪也渐渐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中国第三产业中的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更要注重礼仪的学习与运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和贯彻旅游业中的服务礼仪。
参考文献:
[1]杜伟岸.论服务作业管理中的生产率提升[j].台声.新视角.2005(04)。
[2]翟家保,徐扬.服务业中顾客参与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10)。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六篇】
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七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社会应尽的责任。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环境与建筑、物质与精神等各种问题,因此,如何从物业管理方面构建和谐社区值得研究与探讨。
古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体现了我国和谐一词的渊源。“和谐社会”是我党工作的重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其含义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物业管理行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部分。物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社区和谐的重要保障。
社区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部分。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有温馨的社会作为基础。物业管理追求和谐是指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管理和服务,缔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物业管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担当“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推动“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下,物业管理所追求的文化集中体现于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秉赋。当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需求就会不断提高,从过去的物质追求上升为物质与精神两者相和谐。当前,物业管理不单是从硬件上服务,还从软件上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比如:在硬件上体现为生活设施、绿化景观、治安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营造方便、舒适的生活港湾;在软件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板报宣传、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引导社区居民陶冶积极健康的生活情操,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和睦相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家庭式物业管理,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归属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负担。
自金融危机以后,各行业大幅裁员,出现大批的下岗职工。我国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也日益增加。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物业管理协会组织举办了物业管理用工专场招聘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或是被辞退的农民工,创造了就业机会。据相关统计,我国的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应该在500万一600万,其中保洁员、花圃维护员等一线操作工人占80%以上,凸显了物业管理的大容量、覆盖面广。当前,房地产业日新月异,物业管理将保持快速发展,对增加就业将进一步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居民主人翁意识。体现了人本意识。
近年来,物业管理业务不断延伸,物业管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居民的物业管理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物业管理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居民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没有依托。并且,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越来越显著,这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社区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的传播器,当社区和谐贯穿于各个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并在社区活动中得到体现和检验时,群体效应便形成良好的社区物业。
物业管理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从管理人员和还是被管理的人员来说,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体现在管理人员的素质、物业管理存在的风险以及物业纠纷等现象。
(一)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物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并且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管理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业务需要。这直接影响物业行业服务能力的发展。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的特点。作为新兴产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弱点。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忽视自身建设,既不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又没有建立严格的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无法形成自身的服务理念。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还不能完全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物业纠纷以各种形式存在。
物业纠纷是指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争议。在多元化的竞争社会,物业纠纷呈现出多样化、群体化等特点。物业纠纷的类型有以下三种:一是业主之间的纠纷。这类纠纷往往是因为乱停乱放交通工具、随意堆放杂物、违章搭建等违规行为所造成,在得不到及时协调和解决的情况下易引发纠纷。二是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这种纠纷是由物业服务问题导致的,主体双方是业主与物业公司。开发商之所以被卷入到物业纠纷之中,主要是开发商在出售住宅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导致的。三是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物业公司非法侵占小区绿地、乱收费、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上。
(三)物业行业本身的经营风险问题。
物业管理发展至今,不再是最初“几块抹布、几杆拖把”的概念。随着行业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产生很大变化。但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管理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业主把物业管理公司当成了小区的“政府”,凡事都找物业管理部门,解决不了就是管理不好。业主动辄以不交物业费相威胁,当出了事故就向物业公司索赔。由于法律赋予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力是有限的,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决定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很有限。目前,物业管理正处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对物业管理承担构建和谐社会责任提出了挑战。
和谐社区体现的是一种充分活力、创造力和秩序井然的人文和谐,而这必然要依赖于良好的物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的社区服务。为了促进物业管理事业的发展,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依法管理。
主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开发商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应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物业管理的基本法规,加快物业管理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业主委员会运作等有关细则的制定和物业管理合同、业主公约等规范性文件范本的制定。政府、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和业主三方共同遵守和协调,同时强化对执行情况的监督,为物业管理提供一个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物业管理有序健康的发展,使我国物业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市场化、科技化、集约化的和谐经营轨道上。
(二)强化物业管理方面的组织建设。
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能提供合同约定、可量化的服务之外,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准还应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要加强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要素。物业管理要大力建设环保社区、绿色社区。一方面应包括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管理等节能环保措施、对旧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美化整治,另一方面应实施立体绿化,因地制宜实行“见缝插绿”,在路边屋旁建花坛,在有条件的街道建花棚,在社区内建立园林景点,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通过各种渠道,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提高组织建设,同时。也要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居民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坚持服务第一,尽最大努力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只有每一个社区个体细胞都和谐,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区的和谐。和谐的社区必须为业主提供全面基础配套设施(如交通、医疗、教育卫生等),满足业主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坚持双方互动,让居民了解、参与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来。构建和谐社区的最大受益者是居民,因此,居民不能置身事外。物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开展“与居民同心,与物业同行”的活动,积极倡导居民参与物业管理,参与和谐社会共建。再次,加强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物业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日常的管理中,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对小区及业主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并且以管理为手段为业主提供完善的服务。最后,搭建邻里沟通桥梁。物业管理部门可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活动、举办“邻里亲情节”等多种方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缓解人们平日里紧张、高速的工作压力,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进而营造出一种氛围,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让业主对社区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提高物业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物业管理部门取得人心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其服务好坏决定着物业公司能否生存和发展,而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公司的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企业要注重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养,为业主提供“好管家”。加强物业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一是要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积极引入职业资格准入制;三是努力提高物业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经理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学术研讨、讲座等活动,使管理者的知识不断更新,加大物业项目经理培育力度;四是狠抓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教育,真正树立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努力提高作业层人员的素质。
(五)加强社区安全建设。
和谐社区的建设对安全保卫的重视不可忽视,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大概涉及到有内部交通安全、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安全、社区内学校的安全、老年人的安全、儿童的安全、家居的安全、社区康体运动的安全。针对此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责任预防制度。首先是针对社区人员以及在社区周边活动的人员,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再者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二是建立安全事件处理分析制度。对于发生在社区的安全事件,诸如盗窃、打架斗殴等事件,物管企业要建立起快速处理的制度,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理,并能及时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进一步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八篇】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对于整体组织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体现在薪酬水平上。
薪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消耗的补偿,因此薪酬水平既是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肯定,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尊重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需要,解除其后顾之忧,很难想象一个组织提倡以人为本,其薪酬制度却不能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管理者不仅要保证其员工基本生活,更要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生活保障,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薪制度。
一个组织有许多子战略,例如市场战略、技术战略、人才战略等,其中的薪酬战略是人才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战略之一。一个优秀的薪酬战略应对组织起到四个作用:
(1)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
(2)保留核心骨干员工;
(3)突出组织的重点业务与重点岗位;
(4)保证组织总体战略的实现。
薪酬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报酬,对于组织来讲也意味着成本。虽然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能简单地以成本角度来看待薪酬,但保持先进的劳动生产率,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发挥既定薪酬的最大作用,对于增加组织利润,增强组织赢利能力进而提高竞争力无疑作用是直接的。
由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性特征,薪酬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同样具有密切的联系,董克用和叶向峰认为主要关系如下:
工作分析是薪酬设计的基础,尤其对于岗位工资制来说,更是建立内部公平薪酬体系的必备前提。工作分析所形成的岗位说明书是进行工作评价确定薪酬等级的依据,工作评价信息大都来自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即使在新的技能工资体系中,工作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评价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仍然要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为基础来进行。
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方面,薪酬政策的变动是改变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重要手段,例如提高加班工资的额度,可以促使员工增加加班时间,从而增加人力资源供给量,当然这需要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严格加以控制。
薪酬管理对招聘录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是员工选择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薪酬水平有利于吸引大量应聘者,从而提高招聘的效果。此外,招聘录用也会对薪酬管理产生影响,录用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是决定组织薪酬总额增加的主要因素。
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绩效管理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激励薪酬的实施需要对员工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时地给予不同的激励薪酬,也有助于增强激励的效果,确保绩效管理的约束性。
在组织的劳动关系中,薪酬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劳动争议也往往是由薪酬问题引起的,因此,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减少劳动纠纷,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此外,薪酬管理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
从总体管理流程来看,薪酬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末端环节,它位于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后,尤其是在职位分析与评价以及绩效管理等完成之后才能得到的一个结果。但是,薪酬管理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分蛋糕”或者是论功行赏,薪酬分配本身既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过程。进而言之,薪酬系统本身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基准、分配规则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会反过来对进入价值创造过程的人的来源以及价值创造过程本身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的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薪酬当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唯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资高,一切都好办;只要支付了足够的薪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比如更容易招聘到一流的员工,员工更不容易离职,以及更便于向员工施加努力工作的压力等等。在这些企业中,薪酬往往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一个撒手铜,加薪成为解决人的问题的一种最得心应手的手段。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主要属于一种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即高的薪酬水平可能会保证员工不会产生不满感,但是并不能自然导致员工产生满意感。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劳动力市场上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发挥,以及寻求适应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而辞去高薪酬的工作,宁愿接受薪酬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工作。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员工抱怨对于企业的薪酬水平不满时,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薪酬本身有问题,很可能是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方面有意见,只不过是借薪酬说事罢了。这时,加薪仅仅是对员工在其他方面不满所导致的心理损失提供一种补偿,却丝毫不会产生企业所期望的激励效果。
从我国很多企业的工资表上,你都能看到多达五六项、七八项甚至十几项的工资构成,看上去甚是复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是一种机械式的设计思路,认为薪酬中应当体现的某种因素比如岗位的重要性、技能水平的要求高低、最低生活费用等等,都必须在薪酬结构中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板块。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的薪酬构成被划分得越是支离破碎,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就越是不容易得到合理的体现,因为既然你单独设立一个薪酬项目,那么大家必然要多多少少都拿一点。不仅如此,薪酬构成板块过多还会造成另外一个不利的后果,这就是,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低到底取决于什么变得模糊了。员工既不清楚决定自己的工资与他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自己怎样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增加薪酬收入,更看不到企业的薪酬系统鼓励什么,与企业的战略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于管理类、事务类以及生产类的员工来说,以职位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起码在现阶段是比较适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即使是在我国一些明确实行了岗位工资的企业中,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作为基本薪酬决定依据的与其说是岗位,不如说是行政级别或者是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比如说,很多企业的部门经理都拿基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差异非常大,你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电信企业以及保险企业中进行实际量化职位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部门经理职位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三到四个不同的岗位等级。
对企业来说,对技术类人员实行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可能是比较合理也比较有利的。只不过在实行技能工资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技能等级评价以及再评价的方案,而不能搞成变相的论资排辈。目前我国企业单纯依赖国家的职称评定系统来界定技术类人员技能等级的做法,已经远远适应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自行研究制定适用于本企业技能资格的等级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价和重新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技能工资制真正落到实处。
在基本薪酬差距一定的情况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主要取决于两大主要工具,一个工具是绩效加薪,另外一个工具是奖金的发放。所谓绩效加薪,就是在员工现有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参考市场薪酬水平,同时主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有时还要考虑员工所在部门的业绩以及整个公司的业绩)来增加员工的基本薪酬的落千丈一种做法。奖金也是一个主要与员工个人的绩效相关的现金奖励。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具有较大差异的特征:绩效加薪会导致员工的基本薪酬不断提高,而奖金则大多属于一次性支付的性质,奖金的发放并不改变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口绩效加薪具有一种刚性特点,尽管每次加薪的幅度往往不大,但是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将员工的基本薪酬提高到对成本构成较大压力的'地步。而与此同时,这种日积月累式的加薪也渐渐被员工们看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既得权利,而不是一种激励性的力量。因此,企业可以在绩效优异时支付较高水平的奖金,而在绩效不佳时适当控制奖金的发放,从而适当控制成本。
当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生产工人的薪酬制度相对来说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接近市场的要求,但是对于管理类、事务类、技术类以及一些营销类员工的薪酬体系设计却仍然有着浓厚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许多企业喊了很久要拉开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知道,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当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
上一篇:建筑企业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