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一篇】
一、人员档案。
从事药品质量管理、购进、验收、养护、保管、调配工作的人员应当建立个人档案,包含资料有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专业技术职称复印件、年度业务考核表等。
二、健康档案。
从事药品质量管理、调配、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每年应当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健康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三、学习制度。
从事药品质量管理、购进、验收、养护、保管、调配工作的人员应当理解药事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
第二章药品管理。
一、药品的购进与验收。
购进药品应当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从具有合法资格药品生产、药品批发企业采购药品,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购进药品及销售人员的资质,建立供货单位档案。
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收人员要逐批验明药品的包装、规格、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贴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
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做到票、帐、物相符。购进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二、药品的保管。
设置与诊疗范围和用药规模相适应的、与诊疗区和治疗区分开的药房、药库。药房、药库的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应光洁、平整,门窗应严密。
在常温(温度为0—30℃)、阴凉(温度不高于20℃)、冷藏(温度为2—10℃)条件下储存药品,相对湿度持续在45—75%之间。对储存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包装上标注的条件及有关规定储存。做好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应及时调控并予以记录。
药品养护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养护,并做好记录,库存药品每季度养护一次,陈列药品每月养护一次,重点品种每半月养护一次;对影响药品质量的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对过期、污染或变质等不合格产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三、药品的调配。
进行药品调配的人员务必具备药学专业技术相关资格。
调配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务必凭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者乡村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进行,非经医师开具处方不得调配药品。
药品发放应当遵循“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发放的原则。
调配、拆零药品,应当根据临床需要设立独立调配、拆零场所或者专用操作台并定期清洁消毒,持续工作环境卫生整洁;使用的容器和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药品;拆零时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应当做好详细记录,至少保存一年。
在完成处方调配后,务必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处方。
四、中药饮片的管理。
从事中药饮片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五、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处置果断、依法处理的原则。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逐级报至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用心配合相关部门查清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原因,如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案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第三章医疗器械管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作记录。
第四章有关档案、记录和凭证管理。
1、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度,并严格执行。
2、相关人员、药品、购药单位等档案由专人负责保管。
3、医师处方按相关规定由专门人员保管。
4、开处方权限及医师签字,经医务科审批后,其处方签字笔迹应在药房备案。
第五章其他。
1、工作人员务必具备相关的专业合格资格证书。
4、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二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
为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指示精神,现就抓好全县年粮食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贯彻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保护耕地、稳定面积,加大投入、提高单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年计划大小春粮食播种总面积。
。
万亩,总产。
14550。
万公斤。其中:小春粮豆面积。
。
万亩,总产。
2750。
万公斤,单产。
122。
公斤;大春粮食面积。
33。
万亩,总产。
11800。
万公斤,单产。
358。
公斤。大春粮食面积中,稻谷。
。
万亩,总产。
5500。
万公斤,单产。
440。
公斤;包谷。
。
万亩,总产。
5743。
万公斤,单产。
328。
公斤;杂粮。
3
万亩,总产。
557。
万公斤。
粮食是事关国民生计的重要物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从无粮不稳的高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切实提高对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把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中央和省、市各级促进农民种粮增收的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形成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各乡镇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能力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由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要建立起粮食生产责任制,细化分解粮食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层层抓好落实,超前谋划并认真解决好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直各部门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发挥部门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粮食生产合力。
“两杂”种子。
30。
万公斤,推广种植优质粮食。
11。
万亩。发挥好示范样板典型带动作用,全县计划举办水稻、包谷示范样板。
3
万亩,县级样板实现亩产。
650。
公斤以上,乡镇级样板实现亩产。
600。
1
个包谷灰斑病监测点,每个点给予补助。
。
万元。灰斑病综合防治面积必须达。
90%。
以上。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土地审批,严肃处理并及时纠正各种违规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建立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控管理。
农业、农资、财政等部门要结合各阶段生产需要,超前做好良种、化肥、农药、资金等生产资料的准备工作,积极组织调运和销售,及时供应到农户手中。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病虫灾害和自然灾害,做好抗灾救灾生产技术、物资的准备,减轻灾害损失,夺取粮食丰收。
各乡镇要重质量、求实效、报实数,防止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行为发生。对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县粮食产业领导小组将组织督查组进行督促检查,保证进度、质量。年底,各乡镇要组织自检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及时上报县农业局。县人民政府将按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任务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任务完成较差、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三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企业展现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实行“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等情形进行人工审查。
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登记审批效率。2021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48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其中:企业52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个体工商户1496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开业)、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服务,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
(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综合监管.一是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推动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制定企业公示信息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紧扣工作实际,从法律依据、基本流程、实施检查中的有关事项等3大类7小项方面,细化了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在食品、药品、商标专利、广告、投资类企业、网络餐饮以及定向不定向抽查等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51项(跨部门抽查1项),基本做到随机抽查全覆盖,合计抽查各类主体1969家,抽取执法检查人员68人。二是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的信息监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量归集各相关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实现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使用覆盖达100%。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请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同心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文件,共召开3次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共添加执法人员211人,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5项,同时将检查结果均按照要求录入“自治区平台”予以公示。
持续跟踪发明专利申请,倾斜扶持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二是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衔接,依法将案件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本地人均知识产权起诉案件量,维护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宣传,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微信、网站、电视、纸媒进行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活动,提升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及保护意识。四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与人行同心县支行、县金融局等部门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政策引导,协调各商业银行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纳入工作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全覆盖,提升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程网办率不高。我县大部分办事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网上申报接受能力差,习惯于到窗口办理,经营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的意愿不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在我县运用不广。二是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中,申请人表示“手里有一张看的见的营业执照”更踏实,更愿意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知度、认可度还有待加强。三是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方面不够深入,对列入经营异常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在贷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限制或禁入还不够严格,没有真正建立部门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失信和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工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注销登记便利化,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和自治权,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对涉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行分类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持续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用户注册、实名验证、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一网通办”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证照共享”的目的。完善登记流程,实行企业登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运用。
四是持续简化企业登记手续。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企业经营场所改革。加大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化营业执照使用的宣传力度,提升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同感。
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强化信用约束,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僵尸企业吊销等工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六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业务培训和宣传。注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工作技能、办案技巧的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以案释法,切实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义效果宣传报道好,为全社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四篇】
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警“五查整顿专项行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问题大查摆活动,深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队伍建设、工作程序、业务延伸、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纪律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为我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法制宣传,助推优化营商。一是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七五”普法内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法治进机关创建,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优势作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用良好的行政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邀请了广西君望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市26乡镇分管法制宣传领导、依法治市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授课,内容包括《监察法》和新修订《宪法》。三是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利企惠民政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好环保专项法治宣传,增强企业和群众法治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截止目前,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发放法律书籍4000多册,接受宣传教育的群众达8000人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6场次。
(三)拓宽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律师为我市企业开展送法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4次。三是拓展公证业务,尽量为企业融资公证开通“绿色通道”,目前xx市公证处还没接到企业融资方面的公证;四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截止目前,已办理各类农民工讨薪案115件。为我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
为贯彻落实好营商环境“加速度”要求,为我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本局实际,对照改进作风要求,我局及时梳理本单位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加强对本单位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培训,增强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群众投诉率已降低96%。
(二)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优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制定细化办事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清单,将审批依据、办理形式、办结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方式及标准、办理流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法律援助办结事项从原来法定的5个工作日,到现在承若时限3个工作日,不断缩短群众办事时限,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三)制定完善“一事通办”事项八统一成果表。及时完善了xx市司法行政系统“一事通办”成果表,确保了本级与上级部门事项统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部门群众满意度。
今年7月份在xx市木乐工业园区内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并指派律师轮流值班,无偿为园区内企业及员工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高度赞扬,截止目前,共接受各类法律问题咨询1354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是组织律师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进企业活动,主动走访相关企业,切实为他们解决在发展上遇到的法律纠纷,及时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为项目落地xx提供法律保障。让企业“走得进、稳得下、做得久”,不断促进xx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及时解决企业欠薪引发的职工讨薪事件,切实维稳社会稳定,如贵通新能源事件、华盛酒店、超市等大规模的员工讨薪案,市司法局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律师参与,及时稳控,确保社会稳定,企业正常健康发展。
一是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尚未成熟,运用互联网+网上服务平台进行法律服务还不到位,下一步,我局将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模式。二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干部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三是协调各方,为开展服务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以来,西湖局积极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将审批提速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杠杆,大力夯实商事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强化信息协同、数字赋能的改革内生动力,优化企业开办、深化“证照分离”、提升服务质量、主动上门服务,全面提升西湖区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持续升级企业开办,优化开办环境。对标世行标准、京沪经验,在环节、时间、材料、成本上上推行更大范围改革。一是数字赋能,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全部纳入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各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互认。二是集成服务,市场监管、刻章单位、税务部门、税控盘企业、商业银行、社保部门全入驻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前台一窗受理,后台综合流转,窗口统一出件。三是扩大免费,实现免费赠送4颗章、免费赠送增值税控防伪设备,免费提供开办邮寄送达服务。1-11月,开办专区累计新办企业9989家,免费刻制公章9739套,免费赠送税控设备1893台。
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准营步伐。瞄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靶心,精准发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加速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通过“告知承诺制”,由企业自主依规承诺,取消发证前的踏勘环节,实现现场秒办出证。环节从“形式检查、现场踏勘、材料审核、制证”4个环节精简至“窗口受理、审核发证”2个环节,企业准营速度大幅加快。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体验。一是优化咨询服务和导办服务,帮助办事群众及时疏堵点、破难点。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有效提高咨询准确率,2020年以来累计接听商事登记咨询电话26355次,接通率基本保持95%以上。实施帮办导办全覆盖,在各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站点均落实专职导办员,提供网上申报指导、全程帮办服务。二是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实名验证、电子签名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指尖上的窗口”。今年全局网上办件量31123件,企业新设网办率达到100%、全流程网办率%。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新增企业档案自助查询机和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企业办事由人工窗口排队办理转为自助机“零材料”、“零审批”、“秒出件”智能办理。
四、主动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组建“双千”服务企业队伍围绕部门职能,重点做好企业登记、复工复产工作,不断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组建商事登记“上门办”服务队伍,辐射全区各重点园区、楼宇和市场,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上门代办、上门收件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集中政策解读、业务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已服务市场主体3500余家次。为网上办理有困难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口述登记服务,由申请人口述、工作人员代为网报,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自我加压,全面提高全流程网办率、新设网报一次通过率。总结借鉴企业新设全流程办理的经验,重点推广向变更全流程登记,充实网报审核力量,积极引导办事群众通过全流程办理变更,加大对全程化电子登记平台、浙里办app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话咨询、网报指导、自助区帮办实施精准帮扶,帮助企业疏通在变更全流程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严格落实“首批责任制”、“一次告知制”,要求网报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加强与办事群众的沟通指导,通过电话一对一服务提高新设网报一次通过率。坚决杜绝“无沟通退件”和“超三次退件”情况,压实审核人员工作职责。
二是继续做好商事登记领域的各项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证照分离”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对标省市“证照分离”改革任务清单,完善“优化审批服务”事项举措,完善“好差评”闭环评价机制。积极筹备外资企业登记,认真做好股份制企业登记,有力提升市场监管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的效能。进一步探索企业“一件事”,强化部门协同、再造业务流程,创新推出更多的企业证照联办“一件事”“一窗办结”。
三是统筹兼顾,坚持两个大厅常态化培训与局所集中式培训不松懈,通过培训统一局所之间、大厅窗口之间办事标准与流程规范,加大对各市场监管所登记业务的指导与检查力度,着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开展商事登记代办员培训,主动宣传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
按照xx区党委、xx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xx区水利厅全面贯彻落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主动作为,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完成xx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部署,取得良好成效,有效推动水利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根据《xx区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单位社会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绩办发〔2021〕21号)要求,为做好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社会评价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欢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和监督。
2021年5月29日,xx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及14个配套文件(1+14),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5月30日,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焱主持召开厅党组第十四次会议(扩大),传达学习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水利厅贯彻落实工作,要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我厅行政审批工作做文章,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会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系列文件的通知》,成立了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杨焱厅长任组长,3名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各处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同时,对照系列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了《水利厅贯彻落实xx区党委xx区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水办行审〔2020〕17号),落实水利厅一张网建设、一事通办、投资项目审批、354560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任务,明确分管厅领导和各部门责任,全面推动我厅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一)推进“网上办事”,加快水利厅智能审批与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xx区“一张网”工作部署,为推进我厅网上办事工作,实现水利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业务的网上办理,我厅将oa办公系统与xx区政务服务中心平台联网,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能力。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厅依托xx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率为%。同时,抓紧组织开发建设“xx水利厅智能审批与公共服务管理系统”,计划于2020年12月初上线运行。
(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水利厅政务服务提速。
根据xx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精神,我厅出台了《水利厅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政务服务大提速工作方案》(水办行审〔2020〕16号),优化再造水利政务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至50%以下。充分授权水利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办理我厅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对政务服务文件统一编号,推动水利厅政务服务大提速。
(三)推进“一事通办”,提供更利民便企的水利政务服务。
1.编制发布“三张清单”。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水利厅政务服务“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张清单和“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我厅依申请类的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共46项,包括行政许可20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奖励1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17项,公共服务事项5项。其中,实现“零跑腿”的2项、“最多跑一次”的43项。除2项行政许可事项因涉及复杂技术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不宜再度压缩审批时间外,其余44项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至50%以下。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已全部进入xx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2.组织开展水利系统依申请事项“八统一”梳理工作。牵头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八统一”梳理工作,对本系统三级“一事通办”事项进行对比和规范,实现相同事项跨层级跨区域事项名称、事项编码、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统一“八统一”。形成《水利系统“一事通办”事项清单“八统一”成果表》并印发各市县水利部门。
3.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按照xx区统一部署,我厅组织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梳理群众和企业办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需提交的各类证明及其盖章环节,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无法律依据的材料、重复材料等不合理受理材料。共清理出xx区本级证明事项9项(4项建议保留,5项建议取消),市、县级证明事7项(4项建议保留,3项建议取消),已报xx区政管办审核。
4.落实“容缺受理”制度。按照《xx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的要求,我厅以《水利厅政务办事“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为基础,针对申请人办理的非当场办结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8月底公布了《xx区水利厅容缺受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按照清单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
(四)推进信息共享,完成电子证照和信用信息归集工作。
按照“无条件归集”原则,做好电子证照、信用信息和政务信息归集工作,顺利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和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推送,目前累计26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和60604条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推送到xx区电子证照和信用信息总库。同时,加强“xx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申请单位及法人对所上传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并按规定在网上进行公开,接受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在xx区政府办公厅《全区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归集情况的通报》中,水利厅是“证照数据归集进度良好”的部门之一。
(五)推进投资审批改革,落实“354560”、“五个优化”和“五个简化”。
1.涉及我厅的“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行政许可事项,明确我厅责任部门,凡并联审批、“多评合一”与“区域性评估”和“4560”事项,我厅及时响应、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和区域性评估,按时办结,需要移交办理结果的及时移交。
2.落实水利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相关措施:一是总投资400万元及以下的审批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二是简化“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申报手续,城市建成区内原址拆除原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公顷以下且挖填土石方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只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不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根据xx区政府印发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0年)》(桂政办发〔2020〕128号),明确我厅的承担主要任务有2项,即“四、营造更加简便减负的税费服务环境中,第128款:对企业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第129款:在《xx壮族xx区财政厅关于降低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降低25%的基础上,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再降低25%”,并列入2021年绩效考评工作内容。
我厅按照xx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措施》的精神,积极会同xx区财政厅做好企业减负的税费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在原来降低25%的基础上,再降低25%[见《关于落实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桂财税〔2020〕9号)];自2021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见《关于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通知》(桂财税〔2021〕19号)]。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上半年,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注册**户,位居全省第**位。二是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简审批环节,再造工作流程,开设“一窗式”综合窗口,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完成,将企业核准名称办理时间压缩到**。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总量达**万户,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位。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实现及时受理审核和当场办理。深入推进“个转企”工作。上半年,完成“个转企”**户。
(二)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是调整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成员,成员单位调整到**家。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三是完成涵盖市县两级**家单位的“一单两库”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执法检查机关的监管网络。四是制定我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和工作计划;联合**等部门启动全市广告监管及网络交易监管跨部门联合抽查。今年以来,全市**家单位对**家企业实施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并公示结果。
(三)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我局也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完成知识产权职能划转、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推动了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上半年,全市申请发明专利**件,居全省第**位;有效发明**件,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位。二是上半年,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件,每万人口发明发利拥有量**件,分别位居全省第**位和第**位。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部门系统数据存在交互不及时、不联通及全程电子化覆盖率不高、办理企业登记后无法关联办理相应行政审批事项等问题。二是不能很好运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办理业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一是由于机构改革,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部门职责和人员调整范围较大,部门协同监管力度还不够强,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一单两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一单两库”单位的监管对象库的精确度、执法人员库的完整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是发明专利授权率低。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有**余家,申请发明专利的基础薄弱,且代理机构业务水平不高,撰写质量不高。二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原专利管理等知识产权职责划转市场监管部门,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划转,知识产权专利管理人员不足,且有的身兼数职,影响了工作开展。三是我市人口基数较大,影响了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数据。虽经努力,上半年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件,居全省第**位,但是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件与全省**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结合“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加大部门协作力度,积极推动部门信息数据融合、网上办事系统整合、统一窗口建设及研究推进各项涉企证照电子化应用。二是在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有序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努力实现年底前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四是积极推进“个转企”工作开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方面。一是全面梳理机构改革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职责,推进执法检查部门“一单两库”建设的精准化。二是加大部门联合力度,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等领域实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进一步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实施协同监管、联合惩戒。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一是加快专利管理等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对专利管理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力争《**市推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尽快出台,确保2019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的目标如期完成。三是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引导社会、企业加大发明专利的研发,提升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指导企业挖掘发明专利,引进高水平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提升专利撰写服务质量。四是加强工作调度,加大知识产权领域执法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秩序。
2021年,我县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系列讲话精神,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中心,利用专项行动求实效。
1、强化了《条例》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后,县委、县政府带头,各乡镇、园区和部门均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让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扎根全县党员干部的心中。2月20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县发改局起草的《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针对《条例》条款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明确了任务、时限。
2、开展了现行政策专项清理。2月20日至3月17日,全县各乡镇、园区和县直单位对涉及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共清理营商环境有关文件25个,均未发现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内容,其中保留文件18个,启动修订文件4个,废止文件3个。
3、推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3月16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发改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改革举措推动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通知》,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改革举措的专项行动,现文件要求全国复制推广的13项改革举措已基本完成;供全国借鉴的23项改革举措,大部分已基本完成,剩余6项正在推进中。
4、组织开展了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印发〈益阳市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后,我县积极行动,由县发改局及时起草了我县的《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4月8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4月13日印发到全县各单位,对22项工作任务列出了《重点任务清单》,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细化了责任落实分工。同时,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起草,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印发了桃江县《“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实施方案》。5月份,县纪委、县委办、县组织部、县政府办、县发改局联合开展了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反馈,两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升主动服务理念,努力做到“有求必应”。
1、努力营造复工复产兴业环境。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桃江县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政策意见》(桃政发(2020)1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在企业社保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指导复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提示》和《关于选派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协助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复工复产企业的“十二个有”工作要求,推出了“专员指导,现场解决”的新举措。明确对每家申请复工的企业派出3名干部、规模企业派出1名副科级指导员,共选派15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坐镇173家企业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处理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各乡镇企业办联合各村(社区)帮助用工企业物色本地健康的劳动力,开具健康证明,组织员工前往企业了解各项防控措施,并对外地员工单独建档,不安排在聚集性车间,安排单独的食宿,以这种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疫情防控的方式完成14天隔离。2月18日下午,由县人社局组织,通过桃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桃江新闻网、桃江融媒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无线调频广播和农村广播“村村响”等六大平台,以网络直播形式举办了2020年“春风行动”招聘会,协助企业招揽人才,共计为全县86家企业招聘员工2660名。
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干货”政策。今年1-3月,各项税费减免合计2972万元;除高耗能行业外,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按原到户电价水平优惠5%;工商业用户2月底至4月共用气21万立方,每立方气价优惠元,为企业节省成本84000元;1-5月为275家参保企业阶段性减免养老保险费1571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710余万元;失业保险所有参保企业已落实1%费率,目前38家企业已全部申报2019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截止5月底,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我县11家企业申请缓缴,缓缴金额达232万元;授信企业复工复产贷款亿元,发放工业企业贷款36笔亿元;“助保贷”为企业提供贷款额度60%的信用增信,不收取费用,累计发放贷款68笔、亿元。
同时,我县还在有限的防疫物资储备中协调出部分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物资,为企业疫情防控提供物资支持,为复工企业消除后顾之忧。
截至3月上旬,全县198家规模工业企业、10家规模服务业企业、161家商贸流通企业、15家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
2、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坚持以制度管事,把权力关进笼子。今年我县修改完善了《窗口服务绩效考核办法》,首次将乡镇和分中心政务服务工作质量纳入考核范畴,以全面提升服务理念,改善政务服务环境。在全市率先出台《桃江县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方便投资者和群众办事,目前已公布首批容缺受理事项81项,涉及17个部门。推行《桃江县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将“好差评”制度落实情况纳入个人和窗口服务绩效考核范畴。
强化教育培训。县政务服务中心将《营商环境条例》及其解读、中心出台的各项制度挂到桃江县政务服务旗舰店,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和学习;编印《便民服务手册》4000本和《政务服务通联挂图》1000份,发放到各乡镇、村(社区)、医院、学校,让企业群众能利用app等现代工具网上办事、呆在家里问询所办之事。
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材料清单减了再减。今年3月,我县所有进驻窗口又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提交材料清单开展了地毯式排查,在法规、文件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有城管执法、人社等8个部门从方便群众实际出发,减掉了15个事项的23项应提交材料。对所有“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行相同材料只需提交一次。办结时限缩了再缩。针对全县重点项目,对涉及的每个事项办结时限在承诺时限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压缩。如不动产登记、抵押对重点项目承诺缩减至3个工作日;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对重点项目承诺缩减至8个工作日;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都改为了即办。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则比承诺时限还要提前,如入园的高胜模架项目办理项目核准、用地规划许可实际用时仅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提前了%。办事流程优了再优。把多个事项当成一件事来办,对一件事只设定受理、审查、办结三个环节,县政务服务中心共确立“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213项。针对重点项目,还按照工业投资类、商贸物流类、旅游文教类制定了分类告知书,项目业主可自主选择需办的所有事项组成一个套餐,县政务服务中心则予以一次性受理,分头派件,“串联”审批、“并联”审批相结合,以最简的程序、最短的时效来为企业服务。开展全程帮代办服务。县政务服务中心主动与园区、乡镇、重点项目落地单位对接,开展服务认领活动,对各认领项目开展全程帮代办服务,提供延时、预约、证书邮寄、上门等服务。
加强考核监督。县发改局开展了行政效能监管工作,及时提醒各单位临期办件,行政效能电子监管系统运行以来,我县无一件逾期办件(除因系统技术原因外)。县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一月一评”“一季一通报”,加强对窗口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了特聘监督员制度,让更多的眼光监督政务服务工作,更多的“金点子”促进政务服务工作。
3、部门深入园区企业问需解难。
4月21日,县优办、县司法局主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桃江经开区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暨“法治体检”座谈会,现场为企业答疑解难。
5月13日,市生态环境局桃江分局在园区组织召开了桃江工业园区91个行业排污许可证登记培训会,上门指导企业申报。桃江经开区联系了多家中介公司,通过竞争性谈判,为企业降低中介服务收费50%以上。
县人社局、县税务局也深入园区为企业宣讲了复工复产有关税费、社保优惠政策。
4、组织开展履约践诺专项督查。
5月份,县优办联合县纪委开展了政府履约践诺专项督查,发现惠企政策兑现不到位问题3个:
《桃江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办法》设立的搬迁费补贴暂未到位;
《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设立的工业企业财税增长奖未落实;
《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政策意见》规定的贷款政策未完全落实。
上述问题已上报县“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
5、及时办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
及时处理了营商环境相关投诉咨询和上级交办事项。上半年受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10起,均已及时调查并回复,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市优办交办的国南矿业用电增容问题及市优办测评、座谈分享的“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力争实现“无事不扰”。
1、落实了涉企检查备案制度。4月17日,县优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涉企检查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涉企检查单位按时上报年度涉企检查计划和分次检查备案相关事项。截止5月底,已有14家行政执法单位上报了涉企检查计划,3家单位进行了分次备案。
2、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备案审查制度。二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县、乡两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情况、查处结果全面公开。三是加大涉及民营企业行政复议维权力度。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及时受理、抓紧审理、尽快办结,并做好释法工作。县司法局还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通知》,要求执法单位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减轻行政执法对企业的影响。
3、开展了重点企业营商环境整治。县公安局对聚众扰乱企业秩序、寻衅滋事、封门堵路、敲诈勒索、欺行霸市、非法阻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严厉打击。今年已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刑事案件立案2起,查处行政案件5起,行政拘留2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根据区、镇人大的工作安排,镇人大将在茶店镇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我所开展专项监督和述职评议工作,我所既是这次镇人大主席团专项监督的单位,也是述职评议的单位。在此,我代表高新区市场监管所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主席团的各位委员、人大代表作工作汇报,并诚恳希望您们在下一步的监督、评议工作中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监督评议工作,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有效途径。接受人大监督评议是政府部门应尽的义务,这既是一次促使我们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升形象的良好契机,也是对我们全体干部队伍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的一次集中检验。当前,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兴衰成败的关键。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远期还是靠环境。营商环境越优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越快。作为与市场主体联系最紧密、服务最广泛的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的份内之责。自去年机构改革组建市场监管局以来,我所根据镇党委、政府和区市场监管局的决策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市场主体的发展工作中,开展创新工业园及个独企业网上办理260家;办理其他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80家。全年度,我所开展各项打假、打劣、打欺违法行为和维权宣传活动共30余次;开展市场专项检查80次,查处过期变质食品、药品及劣质产品共计6种,价值10万余元,受到立案处罚的55起;充分发挥12315平台作用,积极接受群众的消费投诉150余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着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市场稳定、经营有序、公平公正的新型市场环境。
我们将以此次镇人大主席团的专项监督评议为契机,做到思想认识有提升、配合措施有落实、工作责任有监督,主动积极、虚心诚恳地接受镇人大主席团对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评议。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方案》的安排,此次涉及我所监督评议的工作重点在五个方面:一是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市区印发的《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及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三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是进一步优化职能服务;五是加强执法工作。针对这五个方面的重点,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推进营业执照办理提速;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
2、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秩序。加强和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对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
3、进一步优化职能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督检查;整治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此次镇人大主席团对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专项监督评议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我所全体干部将时刻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接受监督评议,坚持自查自纠,边评边改,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力求以评促改,积极配合监督组开展的实地调研、明查暗访、视察调查和公开评议等各项工作。对照要求,我所下一步工作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重点抓好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市区印发的《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学习,把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吃透,任务弄清。
二、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宽准入、降成本、优环境的政策,坚决兑现与企业有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包括对项目的特殊政策,确保不失信于企、失信于民。
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把市场主体当衣食父母,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改进服务态度;办事流程能简则简,速度能快则快,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四、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敢于和企业打交道,主动为企业服务,大胆为企业“站台”,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感到安全、舒心和温暖。
五、进一步抓好工作统筹结合。要把接受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评议工作与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四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禁渔禁捕、执法办案、作风整顿等重点工作充分结合,既要统筹兼顾,也要分清主次,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做好监督评议整改落实后期工作。针对镇人大主席团监督对我们指出的不足和问题,我们要深刻剖析原因,主动查找为企业、为群众办事全流程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整改措施,逐一销号,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位委员、代表,我所全体干部在镇人大主席团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委员、代表的监督支持下,以开诚布公的态度迎接评议,以严肃认真的姿态抓好整改,以精益求精的作风改进工作,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决策部署,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企业展现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并联审批的方式,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企业开办时间由1个工作日压减至个工作日内。二是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电子归档”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网上办理不超过个工作日,实现“不见面、马上办”,选择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的,申请人无需到登记窗口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办理。三是放宽企业住所限制。进一步简化、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和限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便利化措施。市场主体可以登记一个住所和多个经营场所;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实行“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等情形进行人工审查。
(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准营步伐。一是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等重要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目前,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373户。其中,2021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0户,其中个体496户、企业144户同比增长25%。二是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首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乌兰察布市贯彻“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县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并对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523项和自治区地方层面设定的18项改革清单按部门进行了认真梳理,反馈给各有关部门完成了认领工作。其次对涉及我局的6项改革清单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涉企经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予以落实。具体的是取消审批1项(广告发布)审批改为备案1项(预包装食品销售)实行告知承诺1项(6种低风险食品生产)优化审批服务3项(除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低风险食品生产小作坊)。将预包装食品经营备案纳入“多证合一”登记改革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一并登记;对实行告知承诺的6种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遵循自愿原则,在申请人选择告知承诺审批,并作出相关承诺后,当场予以许可;对其他3项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对于能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在线获取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压缩审批时限,食品生产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除预包装外的食品经营9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登记审批效率。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开业),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服务,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
(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综合监管。一是完善“一单两库”,推动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紧扣工作实际,从法律依据、基本流程、实施检查中的有关事项等3大类7小项方面,细化了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在食品、药品、广告、投资类企业、网络餐饮以及定向不定向抽查等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18批次(跨部门抽查2批次),基本做到随机抽查全覆盖,合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94家,抽取执法检查人员192人次。二是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的信息监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量归集各相关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实现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使用覆盖达100%。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请县人民政府印发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通报制度》、《2021年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联合抽查事项清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共添加执法人员74人,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批次,同时将检查结果均按照要求录入“自治区平台"予以公示。
(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应用。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衔接,依法将案件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本地人均知识产权起诉案件量,维护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宣传,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微信、网站、电视、纸媒进行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活动,提升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及保护意识。三是指导卓资熏鸡协会申请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项目和卓资熏鸡地理标志运用工程项目申请,有力的促进了我县熏鸡产业健康发展。
(五)大力推动了印章免费刻制工作,积极推广“政银合作”代办帮办。凡是在我县农村信用联社开户的企业,都可免费刻制公章、财务章、法定代表人名章三枚印章。便利企业开办,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程网办率不高。我县大部分办事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网上申报接受能力差,习惯于到窗口办理,经营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的意愿不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在我县运用不广。二是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中,申请人表示“手里有一张看的见的营业执照”更踏实,更愿意领取纸质营业表照,对电子营业状照的认知度、认可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审批人员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掌握不足,学习培训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办理。四是有时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方面还不够深入,对列入经营异常及严重造法失信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部门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失信和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工作机制。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注销登记便利化,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和自治权,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筒易注销程序,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对涉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行分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持续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用户注册、实名验证、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一网通办"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证照共享”的目标。完善登记流程,实行企业登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运用。
四是持续简化企业登记手续。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企业经营场所改革。加大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化营业执照使用的宣传力度,提升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同感。
五是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市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力争在市场领域实现监管全覆盖、常态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强化信用约束,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僵尸企业吊销等工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六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业务培训和宣传。注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工作技能、办案技巧的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以案释法,切实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效果宣传报道好,为全社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为扎实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精神,我局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研究提出了具体优化营商环境暨“两型”机关建设措施,现汇报如下:
1.优化市场主体审批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有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推动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落实“不来即享”“一网通办”“秒批”等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准营难”问题。对符合“绿色通道”办理条件的困难企业,提供“现场办,上门办”服务。对路途遥远的企业,提供免费邮寄纸质证照服务。2022年完成市场主体增加10%的任务。
2.深化市场主体审批改革。对涉及市县两级办理权限的食品、药品经营、理发、美容、培训、旅行等15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确定由县区市场监管局集中实施,统一办理。依法依政策调整放宽“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经营许可准入条件,取消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学历条件限制,取消“营业场所、库房面积”和“二者同一地址”设置条件限制,放宽单一门店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单设库房”限制,允许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异地设置库房。
3.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落实市场退出便利化机制,放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压缩公示时间、简化办理流程,提升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效率,降低企业退出成本。落实企业歇业制度,对经申请暂停营业或无法联系企业,设置不超过3年的“休眠期”,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注销。“休眠”中止或期满后,依企业申请继续经营的,不予清理;不再经营或仍无法联系的,依法注销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推行创新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和部门联合惩戒,探索多级联动、跨区域联合抽查、跨部门综合监管,科学抽取监管对象和执法人员,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减少入企检查次数,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及时公示抽查结果,提升市场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扩大涉企信息归集共享范围和领域,实现涉企信息“应归尽归”。做好“双公示”信息采集,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及时录入平台,每周通报信息数据,既让合法守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又让违法失信企业曝光无所遁形。
2.推行分类监管。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黑名单”,面向社会公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盯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对社会影响大、投诉举报多的行业领域和风险等级高,以及失信黑名单、重点监管对象、信用评分低的检查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充分运用抽查检查结果,加大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让监管“无处不在”。
3.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打破案件查办固有模式,设立案件“初查”环节。案件线索先由西峰区市场监管局或市场监管局相关业务科室初查,再移交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立档办理,对无主观恶意、客观危害轻、社会影响小的情节显著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审慎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落实“两轻一免”,采取培训、行政提醒、指导、告诫等规范措施,引导、责令企业及时予以纠正;对查明违法违规行为较重,或者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再由分管领导审核后立案查处。
4.推行一体化监管。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流程再造,实行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实施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监管,持续推进“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的加入率和应用率。聚焦重点领域,组织查办一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突破道德底线的违法案件,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员依法严厉处罚,实施食品行业从业禁止。持续开展中药饮片、疫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药械、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药品专项整治,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四类药品”销售监管,督促企业和零售药店落实销售监测和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切实发挥“哨点”预警监测作用。
5.推行公平竞争执法审查。深入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取消针对不同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确保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符合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要求。大力开展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垄断行为,以及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切实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
1.实施纾困助企服务。积极协调衔接相关银行,商洽贷款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采取“厂家+企业+终端”的办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协调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信息发布类网站,帮助企业招录专业人才。着力推动涉企收费“减、免、缓、降”等政策落实,聚焦供电、供暖、供气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涉企收费规范治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惠企收费政策落地落实。
2.实施执法护企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行政指导,开展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帮助企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集中执法力量,开展联合行动,严肃查处商标、专利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依托*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畅通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快速处理渠道。
3.实施维权促企服务。聚焦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大型商品集散地,围绕食品药品、日化用品、装修建材、医药器械、电子商务等侵权假冒易发多发领域,以及重点消费品、重点工业品,积极发挥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基层监管所网格化监管执法效能,依托“12315”、网络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平台,主动开展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线索排查,及时受理举报、投诉、转办,严肃查处侵权假冒行为,对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4.实施品牌兴企服务。以特色农产品和文旅产业商标品牌为突破口,以“*陇绣”“*苹果”“*荞麦”等地理商标、“*苹果”“*滩羊”等区域公用品牌为突破口,继续挖掘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强化地理标志保护,配合健全全省优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源目录(*名录),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做好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提升“*”品牌在全国知名度。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五篇】
为进一步标准乡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运营次序,确保广阔农人群众用药用械平安有用,促进医药经济安康疾速开展,依据盛市局乡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反省任务布置,我局组织药品稽察人员于xx年3月15日开端,7月20日完毕,历时4个月工夫,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药房近况、药房人员天资,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储存、治理等进行了具体的查询,把握了一些医疗机构药房亟等处理的的问题。
一、根本状况。
县辖49个乡、524个村、76万生齿。全县共有医疗卫活力构649个,个中县级医疗机构7个、乡卫生院49个、私立病院3个、村卫生站506个、社团医疗机构18个、个别医疗机构86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医疗机构有药房的单元4个,有药品库房的单元3个,药房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库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单元2个,药房根本设备完备的单元4个。药品从业人员34人,执业药师3人,主管药师14人,初级职称17人,参与了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从业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司法律例常识培训的13人。
(二)49个乡卫生院药房面积40平方米以上的4个,30平方米以上的3个,20平方米的22个,10—20平方米20个;药房根本设备完全的12个。有冷藏设备的12个,有药品库房的12个。
乡卫生院药品从业人员68人,个中,执业药师3人,主管药师18人,初级职称30人,无职称17人;参与了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从业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司法律例常识培训的26人。
(三)私立病院和个别医疗机构药房面积40平方米0个,30平方米以上的3个,20平方米的17个,10平方米的69个,有药品库房的9个,装备有冷藏设备设备的7个,药品从业人员95人,个中:药师及药师以上职称的为0,药士职称的为0,具有中专文明的9人,86家个别医疗机构均未装备药品从业人员,都是执业医师兼职司药任务。参与了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从业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司法律例培训的45人。
(四)村卫生站药房面积均在10—20平方米之间,都只要一个中药橱、药架和药柜等根本设备,药房从业人员与村庄大夫为统一人,均只要村庄大夫资历证书,无药品冷藏设备设备,参与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从业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司法师律例培训67人。
(五)社团医疗机构有药房4个,药房面积均在10—20平方米之间,都只要一个中药橱、药架和药柜等根本设备,药房从业人员与执业医师为统一人,均只要执业医师资历证书,无药品冷藏设备设备,参与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从业人员司法律例培训2人。
(六)县、乡、村医疗机构和私立、个别医疗机构药房设有药品各类标识72个,占11%,严厉按药品剂型或类别进行分类治理的药房4个,占%。
三、缘由剖析。
(一)司法律例认识淡漠。县、乡医疗机构治理人员对药品、医疗器械治理认识不强,标准化、规范化治理的理念还未构成,重医治、重门诊、住院人次的研讨,重药品、医疗器械价钱的调查。对若何增强药品、医疗器械治理的准则树立,若何增强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运用看法不到位,对创立及格药房的积极性不高,对参与市、县药监部分组织的药品、医疗器械司法律例培训进修缺乏热情。
(二)医疗机构安于近况。几十年无转变,特殊是个别医疗机构和村卫生站,药房面积小,设备设备简略陈腐,几十年的'东西至今在用,大大都乡卫生院无药品库房,个别医疗机构和村卫生站药房面积小而乱,诊断疾并打针输液、预防接种等任务都在药房内进行。
(三)对药房建立、设备添置、人员培训投资少。县、乡医疗机构xx年—xx年对药房进行革新的单元14个,占医疗机构药房的%;按三室(冷库、阴凉、常温)结构的全县只要一家,县级医疗机构药房、库房面积契合及格药房要求的3家,乡卫生院药房、库房设备设备,齐备的占乡卫生院的三分之一。
(四)药监部分针对性监管不敷。没有对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贮藏保管前提不完美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针对性的抽验。也没有对不契合保管前提的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展开效价剖析,对医疗机构贮藏保管前提不完美的药品、医疗器械应若何监管无司法律例的明白规则和处置定见。
(五)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部分对病院药房无明白的量化规则。病院达标没有把药房、库房建立、设备设备的装备作为达标、验收的内容。
四、增强医疗机构药房建立的建议。
医疗机构药房、库房建立是病院建立的主要构成局部,关于进步病院条理,包管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进步疗效和医疗程度都长短常主要的。
(一)病院指导必需高度注重病院药房建立,把创立及格药房作为病院的主要任务来抓,按规范建立好药品库房、药房,添置需要的设备设备。积极参与各类病院药房、库房治理的培训进修,不时进步治理程度。
(二)药监、卫生主管部分应尽快制定出医疗机构及格药房、设备设备的量化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应依照规范积极发明前提,争创及格药房。
(三)药监部分要针对医疗机构药房、库房制订出响应的治理规则,增强按期的指点与治理,对长时间沿袭保守、不改善药房、库房近况。不添置需要的设备设备。药品长时间处于不契合保管前提的医疗机构应作出响应的处置,使之推进医疗机构创立及格药房的积极性、自动性,到达标准化治理的目标。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六篇】
为不断优化经营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优化经营环境条例》。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xx区水利厅全面贯彻落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主动作为,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完成xx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部署,取得良好成效,有效推动水利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根据《xx区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单位社会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绩办发〔2021〕21号)要求,为做好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社会评价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欢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和监督。
2021年5月29日,xx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及14个配套文件(1+14),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5月30日,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焱主持召开厅党组第十四次会议(扩大),传达学习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水利厅贯彻落实工作,要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我厅行政审批工作做文章,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会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系列文件的通知》,成立了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杨焱厅长任组长,3名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各处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同时,对照系列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了《水利厅贯彻落实xx区党委xx区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水办行审〔2020〕17号),落实水利厅一张网建设、一事通办、投资项目审批、354560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任务,明确分管厅领导和各部门责任,全面推动我厅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一)推进“网上办事”,加快水利厅智能审批与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xx区“一张网”工作部署,为推进我厅网上办事工作,实现水利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业务的网上办理,我厅将oa办公系统与xx区政务服务中心平台联网,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能力。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厅依托xx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率为%。同时,抓紧组织开发建设“xx水利厅智能审批与公共服务管理系统”,计划于2020年12月初上线运行。
(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水利厅政务服务提速。
根据xx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精神,我厅出台了《水利厅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政务服务大提速工作方案》(水办行审〔2020〕16号),优化再造水利政务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至50%以下。充分授权水利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办理我厅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对政务服务文件统一编号,推动水利厅政务服务大提速。
(三)推进“一事通办”,提供更利民便企的水利政务服务。
1.编制发布“三张清单”。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水利厅政务服务“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张清单和“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我厅依申请类的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共46项,包括行政许可20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奖励1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17项,公共服务事项5项。其中,实现“零跑腿”的2项、“最多跑一次”的43项。除2项行政许可事项因涉及复杂技术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不宜再度压缩审批时间外,其余44项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至50%以下。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已全部进入xx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2.组织开展水利系统依申请事项“八统一”梳理工作。牵头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八统一”梳理工作,对本系统三级“一事通办”事项进行对比和规范,实现相同事项跨层级跨区域事项名称、事项编码、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统一“八统一”。形成《水利系统“一事通办”事项清单“八统一”成果表》并印发各市县水利部门。
3.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按照xx区统一部署,我厅组织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梳理群众和企业办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需提交的各类证明及其盖章环节,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无法律依据的材料、重复材料等不合理受理材料。共清理出xx区本级证明事项9项(4项建议保留,5项建议取消),市、县级证明事7项(4项建议保留,3项建议取消),已报xx区政管办审核。
4.落实“容缺受理”制度。按照《xx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的要求,我厅以《水利厅政务办事“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为基础,针对申请人办理的非当场办结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8月底公布了《xx区水利厅容缺受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按照清单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
(四)推进信息共享,完成电子证照和信用信息归集工作。
按照“无条件归集”原则,做好电子证照、信用信息和政务信息归集工作,顺利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和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推送,目前累计26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和60604条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推送到xx区电子证照和信用信息总库。同时,加强“xx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申请单位及法人对所上传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并按规定在网上进行公开,接受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在xx区政府办公厅《全区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归集情况的通报》中,水利厅是“证照数据归集进度良好”的部门之一。
(五)推进投资审批改革,落实“354560”、“五个优化”和“五个简化”。
1.涉及我厅的“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行政许可事项,明确我厅责任部门,凡并联审批、“多评合一”与“区域性评估”和“4560”事项,我厅及时响应、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和区域性评估,按时办结,需要移交办理结果的及时移交。
2.落实水利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相关措施:一是总投资400万元及以下的审批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二是简化“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申报手续,城市建成区内原址拆除原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公顷以下且挖填土石方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只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不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根据xx区政府印发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0年)》(桂政办发〔2020〕128号),明确我厅的承担主要任务有2项,即“四、营造更加简便减负的税费服务环境中,第128款:对企业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第129款:在《xx壮族xx区财政厅关于降低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降低25%的基础上,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再降低25%”,并列入2021年绩效考评工作内容。
我厅按照xx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措施》的精神,积极会同xx区财政厅做好企业减负的税费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将xx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在原来降低25%的基础上,再降低25%[见《关于落实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桂财税〔2020〕9号)];自2021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见《关于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通知》(桂财税〔2021〕19号)]。
(一)注重作风整治,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警“五查整顿专项行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问题大查摆活动,深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队伍建设、工作程序、业务延伸、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纪律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为我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法制宣传,助推优化营商。一是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七五”普法内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法治进机关创建,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优势作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用良好的行政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邀请了广西君望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市26乡镇分管法制宣传领导、依法治市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授课,内容包括《监察法》和新修订《宪法》。三是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利企惠民政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好环保专项法治宣传,增强企业和群众法治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截止目前,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发放法律书籍4000多册,接受宣传教育的群众达8000人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6场次。
(三)拓宽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律师为我市企业开展送法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4次。三是拓展公证业务,尽量为企业融资公证开通“绿色通道”,目前xx市公证处还没接到企业融资方面的公证;四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截止目前,已办理各类农民工讨薪案115件。为我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
为贯彻落实好营商环境“加速度”要求,为我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本局实际,对照改进作风要求,我局及时梳理本单位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加强对本单位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培训,增强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群众投诉率已降低96%。
(二)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优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制定细化办事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清单,将审批依据、办理形式、办结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方式及标准、办理流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法律援助办结事项从原来法定的5个工作日,到现在承若时限3个工作日,不断缩短群众办事时限,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三)制定完善“一事通办”事项八统一成果表。及时完善了xx市司法行政系统“一事通办”成果表,确保了本级与上级部门事项统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部门群众满意度。
今年7月份在xx市木乐工业园区内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并指派律师轮流值班,无偿为园区内企业及员工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高度赞扬,截止目前,共接受各类法律问题咨询1354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是组织律师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进企业活动,主动走访相关企业,切实为他们解决在发展上遇到的法律纠纷,及时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为项目落地xx提供法律保障。让企业“走得进、稳得下、做得久”,不断促进xx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及时解决企业欠薪引发的职工讨薪事件,切实维稳社会稳定,如贵通新能源事件、华盛酒店、超市等大规模的员工讨薪案,市司法局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律师参与,及时稳控,确保社会稳定,企业正常健康发展。
一是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尚未成熟,运用互联网+网上服务平台进行法律服务还不到位,下一步,我局将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模式。二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干部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三是协调各方,为开展服务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2021年,我县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系列讲话精神,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中心,利用专项行动求实效。
1、强化了《条例》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后,县委、县政府带头,各乡镇、园区和部门均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让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扎根全县党员干部的心中。2月20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县发改局起草的《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针对《条例》条款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明确了任务、时限。
2、开展了现行政策专项清理。2月20日至3月17日,全县各乡镇、园区和县直单位对涉及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共清理营商环境有关文件25个,均未发现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内容,其中保留文件18个,启动修订文件4个,废止文件3个。
3、推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3月16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发改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改革举措推动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通知》,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改革举措的专项行动,现文件要求全国复制推广的13项改革举措已基本完成;供全国借鉴的23项改革举措,大部分已基本完成,剩余6项正在推进中。
4、组织开展了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印发〈益阳市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后,我县积极行动,由县发改局及时起草了我县的《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方案》,4月8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4月13日印发到全县各单位,对22项工作任务列出了《重点任务清单》,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细化了责任落实分工。同时,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起草,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印发了桃江县《“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实施方案》。5月份,县纪委、县委办、县组织部、县政府办、县发改局联合开展了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反馈,两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升主动服务理念,努力做到“有求必应”。
1、努力营造复工复产兴业环境。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桃江县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政策意见》(桃政发(2020)1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在企业社保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指导复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提示》和《关于选派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协助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复工复产企业的“十二个有”工作要求,推出了“专员指导,现场解决”的新举措。明确对每家申请复工的企业派出3名干部、规模企业派出1名副科级指导员,共选派15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坐镇173家企业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处理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各乡镇企业办联合各村(社区)帮助用工企业物色本地健康的劳动力,开具健康证明,组织员工前往企业了解各项防控措施,并对外地员工单独建档,不安排在聚集性车间,安排单独的食宿,以这种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疫情防控的方式完成14天隔离。2月18日下午,由县人社局组织,通过桃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桃江新闻网、桃江融媒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无线调频广播和农村广播“村村响”等六大平台,以网络直播形式举办了2020年“春风行动”招聘会,协助企业招揽人才,共计为全县86家企业招聘员工2660名。
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干货”政策。今年1-3月,各项税费减免合计2972万元;除高耗能行业外,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按原到户电价水平优惠5%;工商业用户2月底至4月共用气21万立方,每立方气价优惠元,为企业节省成本84000元;1-5月为275家参保企业阶段性减免养老保险费1571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710余万元;失业保险所有参保企业已落实1%费率,目前38家企业已全部申报2019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截止5月底,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我县11家企业申请缓缴,缓缴金额达232万元;授信企业复工复产贷款亿元,发放工业企业贷款36笔亿元;“助保贷”为企业提供贷款额度60%的信用增信,不收取费用,累计发放贷款68笔、亿元。
同时,我县还在有限的防疫物资储备中协调出部分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物资,为企业疫情防控提供物资支持,为复工企业消除后顾之忧。
截至3月上旬,全县198家规模工业企业、10家规模服务业企业、161家商贸流通企业、15家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
2、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坚持以制度管事,把权力关进笼子。今年我县修改完善了《窗口服务绩效考核办法》,首次将乡镇和分中心政务服务工作质量纳入考核范畴,以全面提升服务理念,改善政务服务环境。在全市率先出台《桃江县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方便投资者和群众办事,目前已公布首批容缺受理事项81项,涉及17个部门。推行《桃江县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将“好差评”制度落实情况纳入个人和窗口服务绩效考核范畴。
强化教育培训。县政务服务中心将《营商环境条例》及其解读、中心出台的各项制度挂到桃江县政务服务旗舰店,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和学习;编印《便民服务手册》4000本和《政务服务通联挂图》1000份,发放到各乡镇、村(社区)、医院、学校,让企业群众能利用app等现代工具网上办事、呆在家里问询所办之事。
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材料清单减了再减。今年3月,我县所有进驻窗口又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提交材料清单开展了地毯式排查,在法规、文件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有城管执法、人社等8个部门从方便群众实际出发,减掉了15个事项的23项应提交材料。对所有“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行相同材料只需提交一次。办结时限缩了再缩。针对全县重点项目,对涉及的每个事项办结时限在承诺时限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压缩。如不动产登记、抵押对重点项目承诺缩减至3个工作日;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对重点项目承诺缩减至8个工作日;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都改为了即办。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则比承诺时限还要提前,如入园的高胜模架项目办理项目核准、用地规划许可实际用时仅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提前了%。办事流程优了再优。把多个事项当成一件事来办,对一件事只设定受理、审查、办结三个环节,县政务服务中心共确立“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213项。针对重点项目,还按照工业投资类、商贸物流类、旅游文教类制定了分类告知书,项目业主可自主选择需办的所有事项组成一个套餐,县政务服务中心则予以一次性受理,分头派件,“串联”审批、“并联”审批相结合,以最简的程序、最短的时效来为企业服务。开展全程帮代办服务。县政务服务中心主动与园区、乡镇、重点项目落地单位对接,开展服务认领活动,对各认领项目开展全程帮代办服务,提供延时、预约、证书邮寄、上门等服务。
加强考核监督。县发改局开展了行政效能监管工作,及时提醒各单位临期办件,行政效能电子监管系统运行以来,我县无一件逾期办件(除因系统技术原因外)。县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一月一评”“一季一通报”,加强对窗口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了特聘监督员制度,让更多的眼光监督政务服务工作,更多的“金点子”促进政务服务工作。
3、部门深入园区企业问需解难。
4月21日,县优办、县司法局主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桃江经开区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暨“法治体检”座谈会,现场为企业答疑解难。
5月13日,市生态环境局桃江分局在园区组织召开了桃江工业园区91个行业排污许可证登记培训会,上门指导企业申报。桃江经开区联系了多家中介公司,通过竞争性谈判,为企业降低中介服务收费50%以上。
县人社局、县税务局也深入园区为企业宣讲了复工复产有关税费、社保优惠政策。
4、组织开展履约践诺专项督查。
5月份,县优办联合县纪委开展了政府履约践诺专项督查,发现惠企政策兑现不到位问题3个:
《桃江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办法》设立的搬迁费补贴暂未到位;
《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设立的工业企业财税增长奖未落实;
《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政策意见》规定的贷款政策未完全落实。
上述问题已上报县“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
5、及时办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
及时处理了营商环境相关投诉咨询和上级交办事项。上半年受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10起,均已及时调查并回复,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市优办交办的国南矿业用电增容问题及市优办测评、座谈分享的“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例【精编8篇】”,力争实现“无事不扰”。
1、落实了涉企检查备案制度。4月17日,县优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涉企检查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涉企检查单位按时上报年度涉企检查计划和分次检查备案相关事项。截止5月底,已有14家行政执法单位上报了涉企检查计划,3家单位进行了分次备案。
2、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备案审查制度。二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县、乡两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情况、查处结果全面公开。三是加大涉及民营企业行政复议维权力度。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及时受理、抓紧审理、尽快办结,并做好释法工作。县司法局还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通知》,要求执法单位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减轻行政执法对企业的影响。
3、开展了重点企业营商环境整治。县公安局对聚众扰乱企业秩序、寻衅滋事、封门堵路、敲诈勒索、欺行霸市、非法阻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严厉打击。今年已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刑事案件立案2起,查处行政案件5起,行政拘留2人。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决策部署,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企业展现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并联审批的方式,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企业开办时间由1个工作日压减至个工作日内。二是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电子归档”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网上办理不超过个工作日,实现“不见面、马上办”,选择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的,申请人无需到登记窗口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办理。三是放宽企业住所限制。进一步简化、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和限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便利化措施。市场主体可以登记一个住所和多个经营场所;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实行“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等情形进行人工审查。
(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准营步伐。一是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等重要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目前,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373户。其中,2021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0户,其中个体496户、企业144户同比增长25%。二是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首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乌兰察布市贯彻“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县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并对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523项和自治区地方层面设定的18项改革清单按部门进行了认真梳理,反馈给各有关部门完成了认领工作。其次对涉及我局的6项改革清单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涉企经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予以落实。具体的是取消审批1项(广告发布)审批改为备案1项(预包装食品销售)实行告知承诺1项(6种低风险食品生产)优化审批服务3项(除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低风险食品生产小作坊)。将预包装食品经营备案纳入“多证合一”登记改革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一并登记;对实行告知承诺的6种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遵循自愿原则,在申请人选择告知承诺审批,并作出相关承诺后,当场予以许可;对其他3项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对于能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在线获取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压缩审批时限,食品生产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除预包装外的食品经营9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登记审批效率。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开业),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服务,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
(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综合监管。一是完善“一单两库”,推动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紧扣工作实际,从法律依据、基本流程、实施检查中的有关事项等3大类7小项方面,细化了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在食品、药品、广告、投资类企业、网络餐饮以及定向不定向抽查等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18批次(跨部门抽查2批次),基本做到随机抽查全覆盖,合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94家,抽取执法检查人员192人次。二是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的信息监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量归集各相关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实现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使用覆盖达100%。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请县人民政府印发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通报制度》、《2021年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联合抽查事项清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共添加执法人员74人,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批次,同时将检查结果均按照要求录入“自治区平台"予以公示。
(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应用。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衔接,依法将案件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本地人均知识产权起诉案件量,维护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宣传,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微信、网站、电视、纸媒进行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活动,提升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及保护意识。三是指导卓资熏鸡协会申请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项目和卓资熏鸡地理标志运用工程项目申请,有力的促进了我县熏鸡产业健康发展。
(五)大力推动了印章免费刻制工作,积极推广“政银合作”代办帮办。凡是在我县农村信用联社开户的企业,都可免费刻制公章、财务章、法定代表人名章三枚印章。便利企业开办,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程网办率不高。我县大部分办事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网上申报接受能力差,习惯于到窗口办理,经营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的意愿不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在我县运用不广。二是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中,申请人表示“手里有一张看的见的营业执照”更踏实,更愿意领取纸质营业表照,对电子营业状照的认知度、认可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审批人员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掌握不足,学习培训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办理。四是有时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方面还不够深入,对列入经营异常及严重造法失信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部门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失信和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工作机制。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注销登记便利化,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和自治权,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筒易注销程序,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对涉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行分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持续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用户注册、实名验证、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一网通办"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证照共享”的目标。完善登记流程,实行企业登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运用。
四是持续简化企业登记手续。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企业经营场所改革。加大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化营业执照使用的宣传力度,提升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同感。
五是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市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力争在市场领域实现监管全覆盖、常态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强化信用约束,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僵尸企业吊销等工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六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业务培训和宣传。注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工作技能、办案技巧的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以案释法,切实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效果宣传报道好,为全社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为扎实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精神,我局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研究提出了具体优化营商环境暨“两型”机关建设措施,现汇报如下:
1.优化市场主体审批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有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推动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落实“不来即享”“一网通办”“秒批”等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准营难”问题。对符合“绿色通道”办理条件的困难企业,提供“现场办,上门办”服务。对路途遥远的企业,提供免费邮寄纸质证照服务。2022年完成市场主体增加10%的任务。
2.深化市场主体审批改革。对涉及市县两级办理权限的食品、药品经营、理发、美容、培训、旅行等15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确定由县区市场监管局集中实施,统一办理。依法依政策调整放宽“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经营许可准入条件,取消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学历条件限制,取消“营业场所、库房面积”和“二者同一地址”设置条件限制,放宽单一门店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单设库房”限制,允许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异地设置库房。
3.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落实市场退出便利化机制,放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压缩公示时间、简化办理流程,提升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效率,降低企业退出成本。落实企业歇业制度,对经申请暂停营业或无法联系企业,设置不超过3年的“休眠期”,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注销。“休眠”中止或期满后,依企业申请继续经营的,不予清理;不再经营或仍无法联系的,依法注销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推行创新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和部门联合惩戒,探索多级联动、跨区域联合抽查、跨部门综合监管,科学抽取监管对象和执法人员,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减少入企检查次数,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及时公示抽查结果,提升市场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扩大涉企信息归集共享范围和领域,实现涉企信息“应归尽归”。做好“双公示”信息采集,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及时录入平台,每周通报信息数据,既让合法守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又让违法失信企业曝光无所遁形。
2.推行分类监管。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黑名单”,面向社会公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盯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对社会影响大、投诉举报多的行业领域和风险等级高,以及失信黑名单、重点监管对象、信用评分低的检查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充分运用抽查检查结果,加大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让监管“无处不在”。
3.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打破案件查办固有模式,设立案件“初查”环节。案件线索先由西峰区市场监管局或市场监管局相关业务科室初查,再移交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立档办理,对无主观恶意、客观危害轻、社会影响小的情节显著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审慎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落实“两轻一免”,采取培训、行政提醒、指导、告诫等规范措施,引导、责令企业及时予以纠正;对查明违法违规行为较重,或者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再由分管领导审核后立案查处。
4.推行一体化监管。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流程再造,实行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实施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监管,持续推进“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的加入率和应用率。聚焦重点领域,组织查办一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突破道德底线的违法案件,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员依法严厉处罚,实施食品行业从业禁止。持续开展中药饮片、疫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药械、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药品专项整治,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四类药品”销售监管,督促企业和零售药店落实销售监测和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切实发挥“哨点”预警监测作用。
5.推行公平竞争执法审查。深入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取消针对不同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确保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符合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要求。大力开展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垄断行为,以及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切实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
1.实施纾困助企服务。积极协调衔接相关银行,商洽贷款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采取“厂家+企业+终端”的办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协调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信息发布类网站,帮助企业招录专业人才。着力推动涉企收费“减、免、缓、降”等政策落实,聚焦供电、供暖、供气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涉企收费规范治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惠企收费政策落地落实。
2.实施执法护企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行政指导,开展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帮助企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集中执法力量,开展联合行动,严肃查处商标、专利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依托*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畅通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快速处理渠道。
3.实施维权促企服务。聚焦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大型商品集散地,围绕食品药品、日化用品、装修建材、医药器械、电子商务等侵权假冒易发多发领域,以及重点消费品、重点工业品,积极发挥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基层监管所网格化监管执法效能,依托“12315”、网络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平台,主动开展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线索排查,及时受理举报、投诉、转办,严肃查处侵权假冒行为,对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4.实施品牌兴企服务。以特色农产品和文旅产业商标品牌为突破口,以“*陇绣”“*苹果”“*荞麦”等地理商标、“*苹果”“*滩羊”等区域公用品牌为突破口,继续挖掘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强化地理标志保护,配合健全全省优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源目录(*名录),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做好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提升“*”品牌在全国知名度。
5.实施倾心帮企服务。聚焦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扎实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动《*市场监督管理用语规范》《*市场监管工作现场检查操作指南》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落地落实,建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制度》,细化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等9项制度细则,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组成帮办团队,为群众提供业务引导、政策咨询、登记录入等帮办服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西湖局积极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将审批提速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杠杆,大力夯实商事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强化信息协同、数字赋能的改革内生动力,优化企业开办、深化“证照分离”、提升服务质量、主动上门服务,全面提升西湖区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持续升级企业开办,优化开办环境。对标世行标准、京沪经验,在环节、时间、材料、成本上上推行更大范围改革。一是数字赋能,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全部纳入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各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互认。二是集成服务,市场监管、刻章单位、税务部门、税控盘企业、商业银行、社保部门全入驻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前台一窗受理,后台综合流转,窗口统一出件。三是扩大免费,实现免费赠送4颗章、免费赠送增值税控防伪设备,免费提供开办邮寄送达服务。1-11月,开办专区累计新办企业9989家,免费刻制公章9739套,免费赠送税控设备1893台。
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准营步伐。瞄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靶心,精准发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加速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通过“告知承诺制”,由企业自主依规承诺,取消发证前的踏勘环节,实现现场秒办出证。环节从“形式检查、现场踏勘、材料审核、制证”4个环节精简至“窗口受理、审核发证”2个环节,企业准营速度大幅加快。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体验。一是优化咨询服务和导办服务,帮助办事群众及时疏堵点、破难点。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有效提高咨询准确率,2020年以来累计接听商事登记咨询电话26355次,接通率基本保持95%以上。实施帮办导办全覆盖,在各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站点均落实专职导办员,提供网上申报指导、全程帮办服务。二是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实名验证、电子签名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指尖上的窗口”。今年全局网上办件量31123件,企业新设网办率达到100%、全流程网办率%。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新增企业档案自助查询机和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企业办事由人工窗口排队办理转为自助机“零材料”、“零审批”、“秒出件”智能办理。
四、主动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组建“双千”服务企业队伍围绕部门职能,重点做好企业登记、复工复产工作,不断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组建商事登记“上门办”服务队伍,辐射全区各重点园区、楼宇和市场,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上门代办、上门收件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集中政策解读、业务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已服务市场主体3500余家次。为网上办理有困难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口述登记服务,由申请人口述、工作人员代为网报,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自我加压,全面提高全流程网办率、新设网报一次通过率。总结借鉴企业新设全流程办理的经验,重点推广向变更全流程登记,充实网报审核力量,积极引导办事群众通过全流程办理变更,加大对全程化电子登记平台、浙里办app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话咨询、网报指导、自助区帮办实施精准帮扶,帮助企业疏通在变更全流程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严格落实“首批责任制”、“一次告知制”,要求网报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加强与办事群众的沟通指导,通过电话一对一服务提高新设网报一次通过率。坚决杜绝“无沟通退件”和“超三次退件”情况,压实审核人员工作职责。
二是继续做好商事登记领域的各项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证照分离”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对标省市“证照分离”改革任务清单,完善“优化审批服务”事项举措,完善“好差评”闭环评价机制。积极筹备外资企业登记,认真做好股份制企业登记,有力提升市场监管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的效能。进一步探索企业“一件事”,强化部门协同、再造业务流程,创新推出更多的企业证照联办“一件事”“一窗办结”。
三是统筹兼顾,坚持两个大厅常态化培训与局所集中式培训不松懈,通过培训统一局所之间、大厅窗口之间办事标准与流程规范,加大对各市场监管所登记业务的指导与检查力度,着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开展商事登记代办员培训,主动宣传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根据区、镇人大的工作安排,镇人大将在茶店镇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我所开展专项监督和述职评议工作,我所既是这次镇人大主席团专项监督的单位,也是述职评议的单位。在此,我代表高新区市场监管所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主席团的各位委员、人大代表作工作汇报,并诚恳希望您们在下一步的监督、评议工作中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监督评议工作,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有效途径。接受人大监督评议是政府部门应尽的义务,这既是一次促使我们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升形象的良好契机,也是对我们全体干部队伍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的一次集中检验。当前,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兴衰成败的关键。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远期还是靠环境。营商环境越优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越快。作为与市场主体联系最紧密、服务最广泛的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的份内之责。自去年机构改革组建市场监管局以来,我所根据镇党委、政府和区市场监管局的决策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市场主体的发展工作中,开展创新工业园及个独企业网上办理260家;办理其他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80家。全年度,我所开展各项打假、打劣、打欺违法行为和维权宣传活动共30余次;开展市场专项检查80次,查处过期变质食品、药品及劣质产品共计6种,价值10万余元,受到立案处罚的55起;充分发挥12315平台作用,积极接受群众的消费投诉150余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着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市场稳定、经营有序、公平公正的新型市场环境。
我们将以此次镇人大主席团的专项监督评议为契机,做到思想认识有提升、配合措施有落实、工作责任有监督,主动积极、虚心诚恳地接受镇人大主席团对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评议。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方案》的安排,此次涉及我所监督评议的工作重点在五个方面:一是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市区印发的《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及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三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是进一步优化职能服务;五是加强执法工作。针对这五个方面的重点,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推进营业执照办理提速;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
2、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秩序。加强和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对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
3、进一步优化职能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督检查;整治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此次镇人大主席团对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专项监督评议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我所全体干部将时刻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接受监督评议,坚持自查自纠,边评边改,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力求以评促改,积极配合监督组开展的实地调研、明查暗访、视察调查和公开评议等各项工作。对照要求,我所下一步工作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重点抓好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市区印发的《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学习,把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吃透,任务弄清。
二、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宽准入、降成本、优环境的政策,坚决兑现与企业有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包括对项目的特殊政策,确保不失信于企、失信于民。
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把市场主体当衣食父母,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改进服务态度;办事流程能简则简,速度能快则快,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四、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敢于和企业打交道,主动为企业服务,大胆为企业“站台”,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感到安全、舒心和温暖。
五、进一步抓好工作统筹结合。要把接受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评议工作与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四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禁渔禁捕、执法办案、作风整顿等重点工作充分结合,既要统筹兼顾,也要分清主次,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做好监督评议整改落实后期工作。针对镇人大主席团监督对我们指出的不足和问题,我们要深刻剖析原因,主动查找为企业、为群众办事全流程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整改措施,逐一销号,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位委员、代表,我所全体干部在镇人大主席团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委员、代表的监督支持下,以开诚布公的态度迎接评议,以严肃认真的姿态抓好整改,以精益求精的作风改进工作,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上半年,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注册**户,位居全省第**位。二是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简审批环节,再造工作流程,开设“一窗式”综合窗口,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完成,将企业核准名称办理时间压缩到**。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总量达**万户,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位。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实现及时受理审核和当场办理。深入推进“个转企”工作。上半年,完成“个转企”**户。
(二)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是调整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成员,成员单位调整到**家。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三是完成涵盖市县两级**家单位的“一单两库”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执法检查机关的监管网络。四是制定我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和工作计划;联合**等部门启动全市广告监管及网络交易监管跨部门联合抽查。今年以来,全市**家单位对**家企业实施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并公示结果。
(三)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我局也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完成知识产权职能划转、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推动了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上半年,全市申请发明专利**件,居全省第**位;有效发明**件,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位。二是上半年,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件,每万人口发明发利拥有量**件,分别位居全省第**位和第**位。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部门系统数据存在交互不及时、不联通及全程电子化覆盖率不高、办理企业登记后无法关联办理相应行政审批事项等问题。二是不能很好运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办理业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一是由于机构改革,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部门职责和人员调整范围较大,部门协同监管力度还不够强,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一单两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一单两库”单位的监管对象库的精确度、执法人员库的完整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是发明专利授权率低。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有**余家,申请发明专利的基础薄弱,且代理机构业务水平不高,撰写质量不高。二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原专利管理等知识产权职责划转市场监管部门,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划转,知识产权专利管理人员不足,且有的身兼数职,影响了工作开展。三是我市人口基数较大,影响了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数据。虽经努力,上半年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件,居全省第**位,但是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件与全省**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结合“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加大部门协作力度,积极推动部门信息数据融合、网上办事系统整合、统一窗口建设及研究推进各项涉企证照电子化应用。二是在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有序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努力实现年底前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四是积极推进“个转企”工作开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方面。一是全面梳理机构改革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职责,推进执法检查部门“一单两库”建设的精准化。二是加大部门联合力度,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等领域实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进一步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实施协同监管、联合惩戒。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七篇】
1、制剂室必须具有制备制剂的必要设备,配制注射剂者还应具各无菌操作的设备条件。
2、制剂的制备应按照中国药典、卫生部(盛市、区卫生厅局)颁发的药品标准或其他药学书籍之制备手续,定出制剂操作规程,经有关人员研究确定,并经药剂科主任批准后方可配制。
3、为保证质量,配制制剂所用原料,溶媒以及其他附加剂的质量等均应符合药用标准。
4、制剂前后填写制剂单,以便检查并为消耗及入帐的根据,制剂者应签名。
5、每配一制剂时,应将所需药品集中在制剂台土,称量时就仔细核对。
6、积极开展中草药制剂的配制和研究工作,经常与科室联系,了解制剂使用情况,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8、在制剂室制备的制剂,应进行分析检验(大型输液必须进行热源试验),保证质量,井要写明制剂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及制剂日期之标签。
9、药剂科应将经常所配的各种制剂汇集登记,并详细注明调配方法、试验心得,为日后提供生产技术资料做准各。
10、灭菌制剂工作应注意下列各项。
(1)灭菌制剂室与其他各室分开,便于消毒灭菌,以利无菌操作,如果限于条件不能设立专室时,应设无菌操作箱(柜)。
(2)灭菌制剂室内地板、墙壁、天花板的结构,要便于经常冲洗。
(3)灭菌制剂空内家具有简单,桌面用玻璃、水磨石和瓷砖。
(4)灭菌制剂室应经常保持清醒,从事灭菌制剂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穿戴洁净工作衣、鞋、帽、日罩,操作前要洗衣。
11、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制剂室和灭菌制剂室。
药房工作的管理与优化范文【第八篇】
其实做你喜欢做的事,时间就总会有的;写你想表达的内容,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好比你喜欢玩游戏,那么你就总会找到闲暇的时间来玩,苦逼的是,除了电影和美剧,貌似我就只有码字这个爱好了。
我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去获取、收集、整理和输出,但归结起来,大概会是这样一个流程:
1.利用来回的路途、工作的间隙来获取信息。
简单做了一个信息获取的矩阵图,这里面,我现阶段侧重于知乎和微信,尤其是在一些微信群里的交谈交流甚至交锋能产生很多灵感,当然在微博和知乎里关注少而精的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过滤鸡汤代沟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利用午休的时间来整理信息、思绪。
一般来说,信息整理有如上图这样一个过程,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一天的信息整理下来,往往能产生几个选题,把它们记录下来,甚至撰写一个简单的提纲,那么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这种过程如果坚持的话会觉得灵感如潮水,有时候躺在床上了都会想起一个很好的idea然后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如果因为出差、旅游等中断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觉得毫无灵感、毫无头绪。
3.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快速写作。
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沉淀和输出的过程,比单纯的阅读要有效得多。我喜欢在夜深人静,伺候完老婆小孩之后安静的码字,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文章可成。当然,如果要追求更好的效果,则需要自己阅读一两遍,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且,可以减少错漏。
周末的时候我一般不写文章,发一些语音、视频、图片或者单纯的几句文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家人身上。你看,这样子基本上不大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
当年一起写博客的好友,现在还在继续的寥寥无几,有许多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放弃了,甚为可惜。在blog或者微信公众号里写作虽然不能带来太多直观的收入(除非成名),但却可以带来许多快乐,有学习的快乐、有思维的快乐、有畅所欲言的快乐,还有交流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