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精编8篇

题库 分享 时间:

教育管理是对教育资源、制度、过程和环境进行有效组织与协调,以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性活动。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教育管理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教育管理方法范文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在国家加大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校积极参与其中,成立了一所以培智教育为主要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成立之后,主要以残疾儿童为主。从日常生活入手,逐渐培养残疾儿童的各方面素质。为了使得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的引导以及教育。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可以应用到各个学校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成长,同样是对心灵的洗涤。有人说,一个整洁的校园能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性。就像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是不一样的精彩。所以,美化校园同样是育人特色,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也正是我们学校多数是特殊学生人群,更应该关注到细枝末节,爱护花草,可以教会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将每一个死角打扫干净,也会让他们的自卑心理随之挥去。让他们体会到无论是谁,哪怕是校园环境无人问津的死角,同样是值得关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培养出非常高尚的道德。

二、有效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娱乐活动,这就是在现代各大中小学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实质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多动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事业观,并且提高他们在社会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更好的接触社会,培养出对社会的感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更加的团结友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科学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例如说《给父母的一封信》等等,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美满,家庭更加和睦。

三、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性格完善的课程。不得不说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最传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这就要求每次班会都要定好方向。可以借助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也可以通过近期舆论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班会上增长见识,完善品质。让他们在校园的小圈子里也能体会社会正能量,让他们不仅懂得摄入书中宝库,又能为他们提供一双睿智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在于课件的准备是否充足,老师的讲解是否到位,插播的视频是否精彩等等,这都是开展德育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校园管理制度中分外应景。学校这个大集体想要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广大师生合理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司其职,积极向上,让学校的至高理念深入每一个师生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平台,设立文化小标兵,艺术小标兵,等。让学生们的天分充分被挖掘,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关注到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其多提供表现机会,同时设立奖学金项目,对优秀学习榜样要不吝奖赏,进而增强学生荣誉感与自信心。设立计分制评奖评优,安排值日生并责任到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翁,这样班级会更加便于管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也会蔚然成风。

五、结论

结合我国的现状来分析,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给我国广大的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希望,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社会群体的稳定以及和谐。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应当将德育教育的管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以及能力,引导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以及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德育管理的顺利实行就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众人的帮助下,特殊教育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藏区“9+3”学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J].李小强,周洪,黄明林。当代职业教育。2012.

[2]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探索德育管理模式[J].高友光。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发展[J].李天顺。中国特殊教育。2006.

[4]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王玉琼,王玉娥。中国特殊教育。2003.

教育管理 篇2:

关键词学校 教育 管理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综合国立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步入新世纪之后,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化,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难度,广大教育管理者都在积极的改变工作观念,革新思维模式,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要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紧紧抓住“教育”和“管理”这两个核心,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科学化。

一、坚守职业道德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作,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职业道德在各个领域都倍受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市场经济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个别教育管理者重物质、轻事业,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行为失范,职业道德下滑,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抓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和“管理”,首先必须抓职业道德,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广大教育管理者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操守,不断反省,及时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解决,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加强职业道德不仅仅是职业需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所谓“欲做事,先做人”,一个教育管理者的精神面貌,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要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

二、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

(一)革新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是各项事业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创新是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创新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得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依据实践中暴露的问题,革新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几乎形成了死板的模式,例如一些教育管理者一味的等候上级部门的指令,收到命令后,凭借老套的经验来执行教育管理工作,像“搬砖”一样,把上级部门的命令传达给下属人员,这种工作模式无疑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只负责“搬砖”,要带头去“砌墙”,参与到整个“砌墙”过程当中,进而总结遇到的问题,积累经验。

(二)树立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

在经历了几十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之后,一些教育管理者还没有树立竞争意识,没有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这种茫然的态度,必然会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归根结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办学权力下放,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竞争越来越严峻,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竞争意识,在工作中要遵循“务实”的原则,在竞争中求发展、求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团队协作,现代组织行为学中提倡,群体决策比一个人决策的正确性更高,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树立协作意识,坚持管理服务一盘棋的原则,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寻求发展。除了团部内部的协作以外,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与其它团队进行协作,竞争和协作是对立统一的,竞争是为了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协作同样是为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

(一)加强学习

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存在着一个通病,当自己走上教育管理者的岗位之后,就忽视了自身的学习,也有一些教育管理者过分依靠旧经验,虽然曾经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但是没能与时俱进,另外还有一些教育管理者是因为教学业务过硬,被委任到教育管理的岗位上,上岗之后凭借教学经验来开展新工作。无可厚非,这样的教育管理者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仅是教学人员需要学习,教育管理者更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了解新形势,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好。

(二)运用现代化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笔者认为,教育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力量,目前一些教育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现代化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现代化设备大多价格不菲,多数教育领导者都认为,先进设备应该用于教学工作,教育管理工作没必要浪费财力。可是教育事业需要不断进步,教育管理工作不运用现代化设备,工作效率很难提高,不应该仅仅看到投入的资金,应该看到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效益,应该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充分去运用这些设备,利用它们来创造工作效益。

四、总结

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需要创新,与此同时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要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紧紧抓住“教育”和“管理”这两个核心,在“教育”方面,要革新教育理念,树立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在“管理”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自身学习,将现代化力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进江,秦在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魅力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243-245.

[2]齐渝华。“为理解而教”教师研修项目对教育管理者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9-10+26.

[3]王雪峰。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2,80:175-175.

教育管理 篇3: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育发展创新

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3年,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缓慢;1984年至1988年,旅游管理教育发展速度有所加快;1989年至1992年,其发展速度减弱;从1993至今,旅游管理教育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旅游管理经过有效的分化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学科体系的基本雏形。旅游高等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起点,已有了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这样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展示了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至2004年底,全国旅游院校1313所,其中高校574所,中等职业学校739所;在校生57万人,其中高校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0万人。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院校教育整体规模扩张迅速,旅游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从单体上看,单体规模发展缓慢,高层次教育实力不强、培养人才的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整合。

旅游管理教育的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尤其是宾馆、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熟悉国际旅游业务,以及熟练掌握出入境旅游业务的骨干需求量较大。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未来10年,我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而我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紧缺。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我国已有20多个省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及国际性酒店集团在我国的扩张,将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人才结构分析。目前我国旅游业现状是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旅游行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六类:旅游产业国际化,旅游管理本土化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集团运作,资本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才;紧缺通晓管理、规划的领导人才,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良性运转,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旅游人才开发的质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育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将为旅游行业储备良好的后备力量;紧缺熟悉国内外旅游市场、熟悉客源市场、精通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划的专业人才;紧缺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协作型和应用型服务人才。

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德国《财经周刊》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跨国公司因我国缺少合格的人力资源,而把目光转向其他国家。一直以来,我国重文凭轻技术的现实造成学生所受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缺少有针对性的实用教育和团队工作的技巧训练。教育体制的落后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无法适应企业需要。英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曾指出,我国的问题不在于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而在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我国教育仍被死记硬背的传统束缚,鼓励对老师的无条件听从而非创新,英语差和实用技能低是突出问题。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发展较晚,与西方旅游管理教育相比存在许多不足。回顾旅游管理教育在西方的发展,欧洲重教学与培训、美国强调研究指导实践、德国是双元制教学模式、加拿大以能力� 为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管理教育创新体系。

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 为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应从人才培养创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旅游管理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质量。

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的内容

(一)人才培养创新

旅游管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主动与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适应能力强、有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多层次、多元化人才。

在人才培养与开发过程中,应注意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举。建立起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以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旅游管理教育要拓宽培训渠道,广泛与社会各界接触,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要重视高层次教育,注重管理和实证研究,积极用理论指导实践。注意提高高层次教育的质量,提高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指导我国的旅游实践,为旅游业及其相关部门输送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教育要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教育还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列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完成学历进修;输送部分优秀年轻教师到办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有特色、专家学者集中的国内外院校进行继续深造和进修,以保持办学活力。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旅游院校还可以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引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授本专业的前沿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这是旅游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鼓励或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事业单位实职、兼职锻炼,系统地获取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信息。鼓励教师到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方针、政策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为政府、行业及企业提供可靠、可行的运营方案。

(三)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创新

旅游院校要倡导创新的旅游管理教育体系思想,即“以教学为核心基础,以实践为纽带,以科研探索为发展方向”的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断推出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以科研探索为发展导向的课程设置体系。在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上,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素质为宗旨,加强实训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践和科研一体化是旅游管理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客观性、适应性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应以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教育供给必须满足产业要求,只有与产业实践相关联,旅游管理教育才有根基。在课程设计上突出旅游专业综合性特征,实行宽泛式教育,加大选修课内� 在教学计划的设定上不要拘于形式,要敢于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培养定单式人才。

从教学条件上看,必须实现教学主体的双元化,即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有效合作,并拥有完备的实训手段。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聘任一些在旅游部门、旅游相关行业担任过职务的管理者授课,把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摆脱传统语言培训的束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层级体系,把外语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培养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各语种配套的导游人员队伍及一大批有较高素质、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高等专业人才充实到众多旅游行业中来。要加强学生外语能力、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紧急事件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驾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要均衡发展。

(四)旅游管理教育资源整合创新

完善教学和培训体系,要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体,学历教育与学位教育为方向,在职教育与岗位培训为主要手段,办好职业学校和职工培训中心,各行业内部都应建立自己的培训部,全方位地大力发展旅游教育。旅游人才的短缺,也为旅游院校的兴建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校园与景区高度融合,教学与实践双向互动,集学习、科研、培训、观光、休闲、娱乐、美食、健身、疗养、体育竞赛为一体,涵盖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各个层次教育及各类培训。

整合教学资源还包括要积极引进行业中一些有特色的培训课程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以增强教学的专业化程度,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与国际上先进的旅游管理教育机构和旅游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师进修和互派留学工作,运用国外旅游管理教育优势,共同促进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旅游管理教育要树立开放的教育观,适应旅游业国际化的要求,开展国际范围的合作,走国际联合办学的道路。加强与世界各国旅游校院合作,为旅游业提供全球化、国际性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是各旅游学院发展的方向。

整合教育资源还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从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经验可以看出,要想在短期内快速发展旅游业及旅游管理教育,仅仅依靠教育机构或企业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即使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仍然是必要的。

我国正从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工业向以研究为基础的工业转变和服务业转变。我国旅游管理教育急需进行改革,大胆创新,按市场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方法范文 篇4:

在实践中,我们常看到一些课,容量小、难度大,如在跳箱和400米跑的教学中,需要的场地、器材是比较复杂的,女生的练习次数少,两项教学内容技术动作相对比较难。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被动”状态。这样不仅造成浪费时间,课堂气氛沉闷,还会滋长学生的惰性,课的密度和负荷难以达到。而另一些课则是容量大、难度小,如球类技术教学比赛课,虽说学生应接不暇,课堂气氛活跃,课的安排也很紧凑。但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和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上流于形式,囫囵吞枣,造成了学生不动脑筋机械性的运动。

二、管理时间分配

所谓管理时间分配就是各部分的时间、内容及各个练习的时间安排,对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来进行管理,它的作用是为了强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把课堂时间合理的分配给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保证各部分教学任务定时实施、定时完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避免教师随意地减少内容及拖延上课时间,目前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确定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管理组织教法与手段

合理的教材搭配及时间安排配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管理教研、教改等手段,使教师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活用等特点,强制教师树立教学方法的意识,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探索、改革、创新。特别是重视当前的教学理念的尝试及运用,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改变一个场地一份器材,一本教案打天下的心理,真正实现少时低耗,高效优质的教学途径。鉴于上级教育部门每学期开展的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体育学科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做到务实、坚持每月一“大研”,每周一“小研”,积极开展学法研讨等活动。

四、管理教学效果

教育管理 篇5: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5485

国内刊号:21-1570/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现代教育管理》原名《辽宁高等教育研究》,创办于1980年1月,双月刊,内部发行,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所和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主编为陶增骈,副主编为邓晓春、李放。1991年3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1993年改为辽宁教育研究院和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主编为陶增骈、邓晓春。2000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辽宁教育研究》,月刊,公开发行,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主编为李喜平。2001年至2006年3月主编为张德祥、邓晓春。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9年起更名为《现代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方法范文 篇6:

论文摘要: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它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含人生大智慧的教育理念。任何一个理念的提出,必然有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生命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是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

Keywords:lifePhilosophyoflifeHumanisticConstructivism

Abstract:Lifeeducation-orientedmanagementconcepttotheirownpotentialstudentsbasedonthematrixoflife,,completeconstructionofthespiritofthecharacterandintegrityofthetraining,Isaharmoniousfullness,ophy,humanisticpsychologyandthetheoryofconstruction.

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含人生大智慧的教育。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提出,必然有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是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生命哲学是以人的生命为对象,对其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以期获得生命问题的根本解决的学说。它是更直接的存在主义哲学。该哲学的主要观点是:生命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活力。这种活力又来自精神面,因此,人的生命是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去考察的。从这个角度看,生命哲学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生命哲学进而用生命的发生、演变来解释世界、文化、历史。例如,古代人留下的古籍、文献、民俗(更广的文化)等,那就是他们的生命,那也就是文化,也写就了历史。故而,生命是世界的内在本质,最终根源。生命作为一种活力,又被从不同侧重面去理解,意志、冲动、渴求、期待、体验,不同的生命哲学家选择了不同的侧重面来建立自己的哲学。生命哲学,在认识论上,认为直觉高于理性(或直觉高于分析);在心理学上,认为情意高于认知,这使得生命哲学具有非理性倾向。直觉可获得理性之外的体验,同时,直觉又超过一般感性。生命哲学认为,只有用生命去理解生命。而当体验与直觉被认为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的时候,进而也就认为,生命只有通过内心体验和直觉去把握,自己通过自己的体验和直觉去把握自己。体验是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基本方法,体验也是对他人的存在加以理解的基础。由此,生命之间才得以联络,生命之间才得以沟通,对生命的研究也才成为可能。生命是自身运动、生成发展的过程,生命是生命流、意识流,故此,生命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现象先于本质,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过程而获得自己,获得本质,这是视生命为活力的观念延伸。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育价值观念的基本理念体现为:教学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对话、和谐的关系;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种唤醒教育。即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这种体验性和创造性。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生命化教育价值观念主张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不存在至高无上或权威的知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就是经验的建构,学习就是体验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生命哲学的基本功能是确立人的自我形象,那么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是以生命哲学所确立的自我形象为蓝图,以实现自我为目标的教育管理理念。其基本功能是尊重个体的生命意识,塑造自我的整全人格,塑造自我形象。在二者的关系上,生命哲学是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基础和前提,是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是生命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是生命哲学的实现。二者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人性本质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后天环境适当,就会自然地成长;心理学家研究人,必须以整个人为对象,不能采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了解人;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既不是外在刺激引起或决定的,也不是鼓励或片面的,而是发自内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情感与意愿所作出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中心理念有二:一是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想了解人、研究人,必须从整个人着眼;二是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它自己的痛苦与快乐。人本主义观点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健康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地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人的本性由经验、无意识和情感所滋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决定;人的潜能的发挥是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潜能和人格发展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和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最终不是被浇铸和塑造、教育而成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或帮助,使他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呼吁教师不应该以主宰者的身份自居,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告诉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是应�

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提出,也必然是借鉴了人本主义积极思想。人本主义观点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该观点坚持以人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坚持以机体潜能为基础,强调人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乐观前景;坚持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为重点,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等等,实质上体现为对人及人的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追求人的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其的个体性,帮助学生探讨和理解隐含在他们所有经验中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强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发展,� 即要“目中有人”,即目中有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价值在教育中得以实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先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及其意义的赋予是由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建构起来的。因而,知识不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知识建构。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注重让学习者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并且指出个体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必须建构自己的意义,但建构意义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

第二,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即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根据这个原则,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完整地转移(transfer)到学生头脑中去,相反,是学生自己从他们所听见的话语或所见到的形象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意义。在此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东西(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极为重要。因为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第三,认知的功能在于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对经验建构可行的解释。因此外在世界的知识被看成是人的尝试性建构。建构主义并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实在,但却认为人们只能以个人的和主观的方式认识这一实在。有时人们对这条原则产生误解,以为它主张“什么都行”(anythinggoes)的相对主义,以为人的每一个建构结果都是允许的。其实绝对不是这样。建构的结果必须是“可行的”,只有那些对建构者有用的建构才是“可行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构想,但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思想,正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极大关照,是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精神所在。

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三大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视角来关注人类的生命与本性,给人类的教育活动以极大的启迪。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提出,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在笔者看来,随着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将在教育实践中日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使人类的教育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河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1期。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汪潮。人本心理学的教育思想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1期。

4.杨丽霞。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观。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1期。

5.郑信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前教改实验若干问题的启示。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9期。

6.杨韶刚。人本与科学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整合。教育科学。1999年3期

7.胡纬华。论素质教育中蕴涵的"以人为本"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5期。

8.王铁军。现代教育思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管理 篇7:

关键词心理效应;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32-02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规律和心理效应,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辅助和引导者”,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工作职责,同时也承担着是辅导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任务。辅导员的育人作用非常重要,对大学生的人生起着相当关键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可以借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经验,提高工作效果。

一、互悦机制――辅导员要学会欣赏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普遍的心理规律喜爱引起喜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两情相悦”。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方是否喜欢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希望被人喜欢并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是每一个人的自然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确实也能够自己体会到:当自己被别人喜欢或者欣赏的时候,我们也会对那个人产生喜欢或者欣赏的情绪。可以说,互悦机制是一种对等吸引的心理效应。

“互悦机制”运用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如果我们真心地喜欢学生,学生也就会同样喜欢我们,即体现为师爱生、生爱师,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愉悦和谐。作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做学生大学生活指路明灯的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渗透在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与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育人的基础,在这种关系背景下,辅导员的教育工作才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互悦关系,得不计回报地先付出对学生的爱,同时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心关怀学生成长,细心体贴理解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真情关怀和由衷欣赏。

二、“自己人效应”――辅导员应做学生的“自己人”

心理学中有一种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效应叫“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而自己人效应的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运用在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艺术中,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辅导员的教育、指导,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被学生视为“自己人”。

作为辅导员,如果要在工作中利用“自己人效应”,首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要把学生看作是自己人而非管制对象,怀着一颗关心关爱的心去陪伴和引导学生的成长,然后再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自己人”。

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第一要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放平心态,用平等尊重地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了解并理解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关怀和尊重。第二要善于找出自己与学生的共同点,例如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等,通过这些共同点建立起师生更进一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为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际之间的距离会大大地缩小,辅导员的教育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晕轮效应――辅导员榜样的光环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也独具优势。如果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好的形象,那么就有了一个积极的光环,学生就乐意接近并信任辅导员,以辅导员为榜样。一个有威信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等,都容易在学生眼中形成积极的光环。大量调查表明:品德高尚、学时渊博、工作严谨、态度务实、处事公正的辅导员产生亲和力,辅导员的敬业精神、责任观念、人生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应该谨记这样的一句话:“你能走多元,就能带你的学生走多远”。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者本身的积极光环对教育的有利影响,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的艺术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在教育工作当中,“登门坎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

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也是这样,不宜对学生突然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可以从一个小要求开始,让学生先完成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给予其肯定和鼓励,随后提出一个比之前的要求略有一点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像这样使用目标分解法,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效果更会奏效。

五、破窗理论――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破窗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常常印证着破窗现象的存在。例如干干净净的墙上,如果某天突然有人贴了一张广告,不出几天,这面墙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广告。马路中间的绿化带里本来并没有路,如果有人从中抄近道,不出几天,这条绿化带里就会出现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

实际上,班级管理当中,破窗理论也普遍存在。如果辅导员经常批评学生:我们这个班整体素质差,管不好了。这种暗示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集体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消极情绪,推动学生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久我们就会看到这个班级的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问题会出现得更多。因此,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运用表扬和肯定的激励艺术。表扬是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给学生多一些表扬,能使学生树立信心,强化学生好的行为。辅导员应与学生多交流,及时捕捉学生当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当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学习标兵、进步现象要及时给予好评和表扬,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积极强化,并且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同时,辅导员也要注意及时地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给予其及时的引导,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教育,避免因为小问题的放任而使更多学生接受到辅导员纵容的信号,最终导致更大的问题。

六、结语

在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当中,还有许多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提炼的,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寻更适合自身职业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

教育管理方法范文 篇8:

1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以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给幼儿适合的教育为目标,结合我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客观环境出发,定期进行教师课堂创新能力培训,时时进行课堂监督,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教专家对我园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技能及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关于幼儿教育学、心里学、家族教育等方面的书籍,要求老师们读后要写读书心得。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的把书中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在集体教研时会让老师们把班级出现的一些难解决问题和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然后共同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老师不但增长了教育教学经验,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教师匀实行竞聘上岗。对于招聘来的教师我们首先会进行集体的教育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会要求每位教师先向园里提出自己想要竞聘的岗位申请,并进行就职演讲。然后再由园领导班子对竞聘教师进行综合的考评,最后考评合格的教师才可以上岗。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则待岗学习,待再次考评仍然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竞聘上岗的主班教师负责聘任本班的配班教师,聘期一年。年底测评考核,如:配班教师与主班教师工作配合不好的,主班教师可以向园内提出申请更换配班教师;配班教师同时也可以提出申请竞聘主班教师;同时主班教师如不能通过年底测评考核或经常性评价不达标的同样会解聘其岗位。公开竞聘岗位,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激烈的竞争已进入幼教领域,认识到幼教队伍人才的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

2建立建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我园制定了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制定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确定了两个倾斜政策:第一,向园本教研成果倾斜。由于认识园本教研能力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园本教研能力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 如今幼儿教育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幼儿园再不是过去百姓眼中的托儿所,仅仅是看管孩子。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必须有一支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之匹配。年轻的高学历教师队伍,虽然缺少经验,但是有工作热情,善于思考,知识水平有高度,通过培养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很明显,他们可以很好的把各学科的整合后传授给孩子,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教育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节奏。

3强化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幼儿园管理机制的构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管理机制构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塑造,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园风建设。我园在建园之初就制定了“全过程把握、全天候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身心发展”的管理策略。园里的每位领导都会深入到班级,全程参与并指导班级的保教过程,积极拉进与教师间的距离。全天分时段管理,领导分工明确,以一种为所有教师服务,为所有孩子服务的心态,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这种领导带头干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园内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也使得我园教师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群体意识,在工作中“劲往一处使,活往一块干”的道理,使终贯穿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会时刻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这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时刻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中,进而形成一种优良园所风气。

4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46 3517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