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具体实施方案(精彩8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定期体检,完善慢性病管理,鼓励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社区服务,促进多部门协作,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生率吗?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慢性病防治具体实施方案(精彩8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

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区行动、全民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控机制。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慢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有效防控慢病,减轻慢病负担。

具体指标如下:

(一)慢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以上,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60%以上。

(二)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禁烟;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达到35%以上。

(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建档率达到90%以上;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不低于85%。

(五)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50%和45%。

(六)死因、脑卒中、冠心病和肿瘤监测报告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慢病社区诊断。

收集、整理全区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全区主要慢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重点场所、重点区域慢病防控知识宣传。督促各类文化娱乐场所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禁止吸烟。在影剧院、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定期播放慢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在候车室、高速公路出口播放慢病防治宣传片或滚动字幕,发放慢病防治宣传材料。在长途汽车、公交车厢显著位置张贴慢病防治公益广告。

2、加大媒体慢病防控知识公益宣传。电视台每月至少播放1期慢病防控知识公益广告或科普知识,黄金时段专题报道肿瘤防治日、健康生活方式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卫生日主题活动。利用短信平台定期向全区居民发送健康提示及健康常识手机短信,全年不少于300万条。通过政务网、卫生局网站,定期健康常识。

3、开展社区慢病防控知识宣传。在全区各街道建设1处健康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在社区建立150处健康教育阵地,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卫生部门开展慢病防控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并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

4、开展学校慢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为学生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合理膳食、慢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利用家长学校、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每年至少举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开展重点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肝炎日等为契机,开展合理膳食、慢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动员和发动政府各部门、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

6、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讲堂。成立全区健康教育巡讲团,定期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00场,提高居民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7、举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在各街道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竞赛初赛的基础上,每个街道选拔1个家庭代表队参加全区决赛。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将健身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提高健身场所15分钟步行覆盖率,城区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科学合理,适宜健身。在风景区建设健康标识路,开展合理膳食、慢病防控知识宣传。

2、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建立职工工间操制度,职工每日运动时间不低于20分钟。

3、组织编写《区居民健康教育指南》,每户发放1本。向全区居民发放控油壶、控盐勺、BMI尺,指导家庭控油、控盐、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4、开展中小学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学生营养午餐制度;实施“阳光体育”的中小学校比例达100%,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学校全面禁烟。

5、实施儿童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幼儿园和学校为单位的儿童龋齿充填率达到30%以上。为符合适应症的儿童提供第一、第二恒磨牙窝沟封闭免费服务,封闭率达到50%以上。

6、对餐饮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广泛宣传合理膳食和慢病防治知识。

7、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低糖、低脂和低盐等健康食品。

8、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要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创建示范学校、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餐厅)等50个示范单位,起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居民慢病管理。

1、及时发现慢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通过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查体等途径,积极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实行医疗机构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对所有初次就诊患者测量血压并首诊登记,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0%以上。

(3)机关事业单位每年为职工体检1次,覆盖率达到100%;企业每2年为职工至少体检1次,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各单位体检结束后,及时掌握高危人群状况和慢病患病情况,并提出慢病防控意见和建议。

(4)在医疗机构、社区、学校、机关等场所建立15个健康自助检测点,提供自动血压计、电子身高体重测量仪、健康触碰一体机、膳食宝塔模型等设备。

(5)规范慢病高危人群管理。对发现的慢病高危人群建立个人管理档案,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膳食、慢病防控等健康指导,每年至少开展2次随访。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提高慢病防治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自测血压、血糖、体重、腰围等自我管理和定期检测技能。

2、加强社区慢病防治,规范慢病患者管理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建立管理档案,实现随访信息电子化,每年对患者开展4次随访,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2)在社区中建立并规范管理100个“健康之家”慢病防治自我管理组织,开展慢病防控知识讲座、自我管理技能培训,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提高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3)开展“百名岛城专家进社区”活动,针对社区慢病患者需求,聘请三级医院专家与广大患者开展“面对面、互动式”慢病诊疗服务,为患者解疑释惑、搭建诊疗便捷通道,解决社区居民“看专家难、看大病难”的问题。

(五)开展慢病综合监测。

1、死因监测。根据省卫生厅、公安厅、民政厅《关于使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推断书〉及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xx〕1号)要求,组织开展全人群死亡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收集居民病伤死亡统计信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

2、慢病发病监测。建立医疗机构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疾病发病动态变化情况,评估慢病防控效果。

3、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组织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及时评估慢病干预措施效果,为调整慢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定区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创建要求。

(二)实施阶段。召开全区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动员大会;完成社区诊断;建设完成健康教育标识路、街道健康教育基地、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并开展宣传活动;建设完成健康自助检测点,并开展自助检测服务;向全区居民发放《区居民健康教育指南》和健康生活方式工具;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讲堂和“百名岛城专家进社区”活动;在各行业中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开展慢病高危人群发现、干预和患者规范化管理。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标准。

(三)评审阶段。做好自查报告、档案材料、影像资料、迎检现场等准备工作,迎接市、省、国家评审验收。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积极探索慢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创建任务。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2:

为深入开展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快建立适宜的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按照相关工作要求,20xx年我区将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推进政府倡导、社区实施、医疗机构指导的健康之家,探索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群防群控高血压、糖尿病的工作模式,建立运作规范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二、工作内容

1.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根据辖区人口与患者数,按不同病种类别,组织慢性病患者成立相应数量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按要求确保完成6次以上小组活动任务(见附件1)。

2.每个自我管理小组人员数量为10-15人,在参加活动的患者中设立正、副组长各1名,并配备1名专业指导医生。

3.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要落实固定活动场所,面积在20——50平方米;活动场所应配置黑板、挂图、血压计、体重称、腰围尺、电视机、放松音乐光盘、健康处方、宣传资料等基本设施。

4.每个小组至少每月组织开展1次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拟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学习。

5.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活动小结,每次活动中要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个人健康状况评价(见附件2、3)。

三、工作职责

1.区疾控中心: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和协调区级师资培训,负责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

2.区级医院:建立自我管理小组长培训基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专科病区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示范、引领全区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开展。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小组工作,指导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对小组人员制定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并根据小组要求和建议,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服务。

4.居(村)委会:指派专人协助小组开展工作,负责招募志愿者和参加者,提供活动场所,负责联络与信息沟通。

5.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小组日常活动开展、组员管理;了解、汇总组员各类健康需求;定期与指导医生沟通;做好日常活动的记录和资料整理归档。

四、实施步骤

1.组建小组:居(村)委会发出公告和邀请信(见附件4)发动慢性病患者报名参加管理小组,各管理小组在小组人员中推荐正、副组长。

2.组织培训:各镇社区卫生服务对管理小组组长(每组2名)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手册、指南)等。

3.开展活动:各小组开展自我管理活动,认真填写活动记录(附件5)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资料、影像资料及问卷调查、组员个人健康计划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要求上报区疾控中心。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协调。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康行动,对建立患者主动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新模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协调,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患者自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定期开展交流。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月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小组负责人汇报、交流各管理小组工作开展情况,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认真落实考核。区疾控中心按照区卫生局要求,结合基本公卫工作考核,以查看台账资料、实地观摩、现场走访等方式,综合日常采集信息,对各镇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以工作数量、质量和现场效果为重点,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开展较好者进行适当奖励。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3: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年要在全县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天,我们召开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即是动员会,又是部署会。刚才,卫建体委姬克主任传达了《汝南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集体部署。下面我就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一致,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社会层面来说,慢性病是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对每一个家庭的影响是重大的,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好不好的重要问题。我们身边都不乏因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等慢性病致死、致残的领导干部和普通民众。从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来说,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列为复审考核必备条件。因此,全面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既是政治需求,也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甚至与在座各位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程,非一人或一部门之力能完成,大家要认清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协作,切实增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把示范区创建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各自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安排,落实好各项工作指标。县政府办公室印发汝南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工作目标、工作指标、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并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标进行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工作要求。成立了以刘军民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主管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建体委等1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内容多、要求高、专业性强。请大家会后根据各自目标任务及时安排部署,认真对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做好各项工作。

二、抓住重点、统筹全局,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职责明确、目标清晰

各相关单位要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贯彻落实本单位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将相关指标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定完成时限,责任到人,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按指标体系专档收集相关资料,另外各单位还须指定联络员负责与县创建办公室做好工作对接。

(二)严格规范、务求实效

各成员单位要严格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考核指标标准和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开展创建工作,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印证资料要真实可靠。持续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监测、管理力度,尽可能地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我县慢性防控工作。

(三)积极配合、规范管理

目前我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率,老年人健康体检率等指标离考核指标还有差距。各成员单位要动员患相应疾病的职工或其家属配合卫健体委部门正在开展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到辖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随访指导。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达到控制其慢性病危害的目的`。

(四)加强监测、措施有力

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加大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力度,做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慢性病社会危险因素调查工作,认真分析,总结监测调查数据,为针对性制定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提提供科学依据。

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牢筑保障基石。

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70%的考评指标离不开相关部门参与。各部门要不断改善本部门本单位促进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全面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职工定期体检制度,认真开展控烟活动,制定限酒等规定,各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分工协作各尽其能,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卫生健康体育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实施慢性病防控方案,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控制和监测评估,认真指导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县总工会、教育局等单位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集体健身运动,大力倡导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县教育局要制定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方案,将慢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校、托幼机构开展慢性病和常见病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县医保局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政策。

四、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县卫健体委要充分发挥其业务部门技术指导作用,做好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调查监测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县政府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联合督导方案。按要求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及时掌握我县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相关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4: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增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更好展开,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把握所建档案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与慢性病相干的高危人群情况,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适合技术指导,控制超重、肥胖、血压和血糖水平。

(一)对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与慢性病相干的高危人群建立电子化管理信息档案,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推广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适合技术,下降人群超重、肥胖和高血压、高血糖发生的危险;

(三)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和管理,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管理率和随访率到达90%以上;

(四)展开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进步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使其把握健康生活方式技能,并能主动采取行动。健康指导率到达90%以上。

二、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工作范围

在全乡8个村卫生室办事处已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中展开工作。

(二)工作内容

1、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档案。根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以35岁以上居民为重点: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并动态把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状态,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登记。

2、定期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少每季度随访1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基本体魄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见附表1)。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及管理率不低于80%,提供健康行为指导的比率不低于80%。

对高危人群最少每半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要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的指导,并填写随访表(见附表1)。高危人群半年随访率不低于80%,对失访人群应当记录缘由。随访的.高危人群管理率及提供行为指导的经率不低于90%。

基本体魄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臀围等。

3、展开危险因素控制,干预及效果评价。依照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分类,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参考腰围、血糖、血指、身体活动等综合指标,通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增进血压管理等适合措施的实施,实现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两大核心健康改善目标,采用有关指标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4、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整体方案(20xx-20xx)和实施方案,展开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公道膳食和适当运动为切进点,提倡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适合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三、实施时间

自20xx年起,根据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展开情况,逐渐覆盖全市95%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6:

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推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协同融合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融合的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手抓”,创新医防融合运行机制,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行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慢性病管理、临床诊断治疗、监测评估等一体化服务管理,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在5县(区)基本建立县(区)域医防融合管理体系,纳入管理的患者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各提升5%,群众门诊平均就诊次数逐年下降,人群总住院率下降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并实现年度宁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每个县(区)至少创建一家国家推荐标准的优质服务基层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工作任务

(一)整合队伍,实现医防人员融合。

1. 调整管理方式。在组织领导上,县(区)医疗健康总院要成立“医防融合办公室”(公共卫生中心或慢性病管理中心),统筹负责县(区)域医防融合工作。在管理方式上,树立医疗和公共卫生“两手一起抓”的思想,做到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培训、同步服务、同步督导、同步考核。

2. 优化科室职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医防融合工作需要,规范慢性病门诊的设置,整合公共卫生和门诊服务科室的职能职责及人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门诊服务在科室得到整合,人员上得到融合。

3. 组建服务团队。上下贯通,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生+乡镇(社区)全科医生+县级专科医生+X”的医防融合管理基本单元,组建健康服务团队,明确服务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健康服务团队的任务分配、绩效考核等团队管理工作。服务团队设立队长,负责对团队队员的任务分配、业务培训、绩效考核等团队内部管理工作,团队成员按照任务分工规范提供服务。在任务分配时,工作量要向团队中的乡村医生倾斜,确保乡村医生的收入稳步上升。

(1)县级以上队员组成:按照“千名医生”下基层等活动要求,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下派医生全部纳入服务团队,开展服务的同时,指导培训乡、村级队员。

(2)乡级队员组成:将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医疗、公共卫生人员分别划入具体的服务团队中。负责团队的沟通协调,对村级队员培训指导,在本机构提供具体的服务,参与村级服务。

(3)村级队员组成:所有乡村医生为服务团队队员,负责提供村级具体的服务。无执业医师(含助理)资格的乡级服务团队队员,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发放乡村医生资格证,由县(区)卫健局聘用到村级提供诊疗、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健康服务团队管理。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规范服务,推进医防服务融合。

1. 划分网格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辖区域为单元,将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明确健康服务团队服务网格,原则上一个行政村为一个网格,社区根据实际需要可划分为若干网格。按照人口密度、服务重点人群数量、交通路况等因素,将行政村(小区)分成两类。人员集中、路况良好、工作易开展的列为一类;人员分散、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列为二类。拨付服务项目经费,在县(区)总经费不变的.前提下,核定补助和绩效比例倾斜于偏远、条件艰苦的二类村(具体倾斜标准由县区根据实际确定)。

2. 整合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一般诊疗服务,捆绑打包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由服务团队按户与群众签订服务协议,按需同步提供健教、体检、随访、诊疗等服务。对于需定期提供随访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等,将医疗服务融入定期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对于需提供诊疗服务的人群,将预防性干预措施融入到诊疗的过程中。网格健康服务团队中的乡村医生要切实发挥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作用,提高日常服务频次,提出个性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3. 优化服务内容。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大病认定权限扩大至基层乡镇卫生院。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门诊大病“长处方”下沉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允许医共体内使用同一药品目录,乡级可以使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慢性病门诊大病统筹处方可由家庭签约服务团队中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4. 成立专家团队。县(区)医疗健康总院组建由县级疾控、妇幼、医院等单位人员组成的慢性病、妇幼专家指导团队,通过线上指导或深入基层现场巡回指导慢性病、妇幼疾病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县级专家线上指导的次数,可以冲抵其职称晋级基层工作经历(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三)优化系统,促进医防信息融合。

参照《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功能指引(试行)》(宁卫办发〔20xx〕119号),建立完善县(区)域统一的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共享,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连续记录和服务。

切实发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中的基础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依托全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结合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多渠道完善和丰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内容,推广应用电子健康码和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预约挂号、门诊和住院信息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健康状况评估、用药信息查询和指导等针对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归集和共享,有效提高医防融合管理服务水平。

(四)调整支付方式,推进医防资金融合。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一般诊疗服务,捆绑打包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根据各类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和补偿标准,统筹使用各项目资金,制定服务包的支付标准,向县(区)域医疗健康总院打包支付。县(区)域医疗健康总院要提出二次分配方案,分配比例要向条件艰苦的二类村倾斜,向乡村医生倾斜,向前端健康预防倾斜。

(五)完善考核,实现医防绩效评价融合。

1. 完善评价机制。绩效评价实行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综合评价,由市、县(区)卫生健康委(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制定评价考核办法,考核指标体系由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等组成,考核工作由县(区)医疗健康总院“医防融合办公室”(公共卫生中心或慢性病管理中心)具体落实。参照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评价要求,考核分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平时考核按季度开展,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领导小组细化考核评估方案,按季度对辖区网格健康服务团队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县(区)医疗健康总院对乡级考核结果进行复核、评定,兑现服务经费。年终考核,由市、县(区)卫生健康委(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县(区)医保局,结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一并开展,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医保结余留用资金。对弄虚作假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2. 探索服务积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辖区的实际,探索医防服务积分方案,明确医防服务质量与积分兑换关系,将服务量折算成服务积分,逐步实现考核工作细化量化。

3. 定期兑现奖惩。按照“钱随事走”原则,按季度根据考核办法或服务积分,将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基本药物、一般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经费,经考核合格后,打包支付给网格健康服务团队。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扣减相应服务经费,并督促限期整改完成。网格服务团队要将被扣减的工作经费,根据内部考核,扣减到个人。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固原市医防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督导,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各县(区)要成立相应工作组织,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报市医防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区)医疗健康总院要切实发挥作用,统一调度总院及各基层分院和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协同推进医防融合。

(二)强化经费支持。将全市人群总住院量下降结余出来的医保资金,再按照20元/人的筹集标准核算到各县(区),用于基层门诊大病(慢性病)的诊疗。在慢性病诊疗中城乡居民可优先使用门诊大病保险政策,再使用普通门诊统筹政策,普通门诊和门诊大病两项基金可调剂使用。县(区)财政部门要配套医防融合专项经费,用于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开展个性化服务项目等。

(三)完善药品保障。慢性病用药,优先使用国家集采药品。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推进落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药械统一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县(区)域医共体内建立统一药品采购、供应和配备使用机制,基层按季度提出采购计划,县(区)医疗健康总院汇总全县(区)采购总量,统一采购配送。探索县(区)域药品集中采购二次议价机制,进一步压缩药品价格空间,让利百姓。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功能,推行“互联网+药品”流转和审方药学服务,实现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同质化。

(四)落实责任分工。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牵头抓总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医防融合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制定医防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医保部门要制定服务包支付标准和资金考核办法,加强经费使用督导,确保资金安全。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7:

一、保障对象

我区参加xx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未达到xx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认定标准,但确需服药治疗的人员。

二、用药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用于降血压、降血糖的治疗性药物。“两病”门诊治疗医疗机构应当优先选用目录甲类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选用集中招标采购中选药品。

三、保障待遇

1、支付比例。“两病”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支付比例为60%。

2、支付标准。“两病”门诊医保支付标准,按照xx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规定执行。

3、支付限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高血压门诊用药最高支付限额为200元/人/自然年,糖尿病门诊用药最高支付限额为300元/人/自然年。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合并计算。

四、经办管理

(一)认定流程 “两病”门诊实行认定管理,城乡居民参保患者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站式”备案审核,提供本人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刷卡办理“两病”门诊认定。医疗机构根据患者提供的检查、诊断结论和病史资料等,按照认定标准进行“两病”门诊认定,在参保人员提交的《xx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病”门诊认定申请表》中形成认定结论,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上传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二)认定标准

1、高血压

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出院病情证明书或门诊病情证明书;

同时符合以下各项之一:

(1)门诊病历资料或既往住院病史资料提示非同日3 次及以上血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2)动态血压监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3)纳入家庭医生规范管理3个月以上或2次及以上随访记录提示需长期服用降血压药品维持血压,医生根据随访记录开具病情证明。

(4)通过门诊特殊疾病认定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并自愿选择进行两病门诊认定。

2、糖尿病

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出院证明书或门诊诊断证明书;

同时符合以下各项之一:

(1)糖尿病症状加一次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或OGTT 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2)无糖尿病症状需要两次静脉血浆葡萄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3)纳入家庭医生规范管理3个月以上或2次及以上随访记录提示需长期服用降血糖药品维持血糖,医生根据随访记录开具病情证明。

(4)通过门诊特殊疾病认定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自愿选择进行两病门诊认定。

(三)就医结算

我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两病”门诊认定和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明确、病情基本稳定、治疗方案相对固定的“两病”患者,可实施用药长期处方管理,一次开具不超过三个月的相关药品。“两病”门诊用药实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算管理,属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参保人员个人与治疗机构结算;

应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治疗机构联网结算。

五、责任分工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两病”政策的宣传、认定及治疗,负责对本院开展“两病”门诊认定和治疗的医师进行政策培训。积极引导“两病”病人合理用药治疗,并将家庭医生管理的城乡“两病”患者全部纳入“两病”门诊保障范围。对“两病”门诊认定及治疗的参保群众进行台账管理,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8日(如遇节假日顺延)前将“两病”门诊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区医保事务中心。

(二)区医保局负责“两病”门诊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负责指导相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认定结论上传和费用清算等系统操作,审核医疗机构上传的“两病”治疗费用数据,督促医疗机构合理合规开展“两病”门诊工作。收集各定点医疗机构“两病”门诊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30日(如遇节假日顺延)前将工作落实情况报市医保局。

(三)区卫健局负责“两病”门诊相关政策的宣传,对参与“两病”诊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医疗机构“两病”门诊病种认定、诊疗行为、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对用药质量管理进行考核,确保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学诊断标准和相关诊疗规范,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部门协作。医保部门积极会同卫健部门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两病”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做好“两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加强医疗保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衔接,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城乡“两病”参保患者作为“两病”门诊用药保障重点对象,确保“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落地落实。

(二)加强政策宣传。医保部门和卫健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培训指导,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作用,采取窗口宣传、上门服务等方式,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进行全覆盖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城乡“两病”参保群众门诊购药优先使用“两病”门诊待遇。

(三)落实健康管理。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两病”患者健康管理,对纳入慢病管理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对象,通过“两病”病人合理用药治疗,实现对“两病”病人有效管理。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负责日常健康管理,动态掌握血压、血糖等变化情况,开展常规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及时指导“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对象按医保政策规定和经办服务要求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并引导“两病”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四)规范诊疗管理。医保部门要加强药品采购指导,卫健部门要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认真做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优先使用集采药品,确保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定点医疗机构要畅通“两病”药品入院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两病”门诊用药指南和规范,确保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合理使用,严格核验参保人员身份,做好就医记录,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五)做好监督管理。医保部门和卫健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费用审核工作,及时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列入日常检查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工作内容,切实保障“两病”患者的权益。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篇8:

一、背景

我市于年开始对慢病进行监测,2006年被确定为部级死因监测县及省级肿瘤监测县,同年承担并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任务。年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病综合防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7542份,管理高血压病人14680人,管理糖尿病人2625人,在5个镇(街区)、19个村建立了防治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建立健全了防治工作制度,落实了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初步开展了干预性研究探讨。

二、目标任务

建立有利于主要慢病防治的社会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防治慢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网络版管理软件进行统一录入,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依据居民健康档案,为慢病病人建立档案,定期开展随访,实行规范化管理。掌握我市不同人群慢病的患病率及变化趋势。积极开展慢病防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五进”活动,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落到实处。

四、工作步骤

(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建立管理档案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

(三)到年底,我市人群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5%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50%以上;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0%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四)慢病知识知晓率

1、知识知晓率:示范区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全市社区的示范点要定期设置、更换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

2、市疾控中心、镇(街区)卫生院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发放慢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3、学校要为学生开设慢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4、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要定期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加大对慢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和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其他有关部门、单位也要在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期间,组织人员宣传健康知识。新闻媒体要制作关于慢病的专题片进行播放,充分发挥传媒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5、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要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五、监测工作

(一)死因监测

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按要求进行入户调查,规范填写《居民死亡证明(推断)书》,并录入死因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完成居民死亡原因年度统计分析,分析我市监测人群的`疾病模式,查找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肿瘤监测

建立常住人口新发肿瘤病例常规报告制度,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按要求填写好《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按时上报。

(三)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每年完成1次慢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压、糖尿病)监测调查。每三年完成一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六、社区慢病诊断

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一)内容。本社区主要慢病的现患和发病情况、人口学特征及发展趋势、主要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疾病防治环境支持系统现状、已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及人群防治主要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等。

(二)方法。对本社区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慢病入户调查;进行现有的政策、机构、资源及其作用的科学研究;社区诊断资料的管理,包括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资料的管理、分析、评价和动态观察,疾病和死亡情况登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七、开展“五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进社区:在社区内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栏内容每季度进行更新;在社区主要街道粉刷两条以上的慢病宣传标语,利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咨询,向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控盐、控油活动。

(二)进学校: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板报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学校师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室、无烟学校、健康食堂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理念,当好父母的监督员。

(三)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防治知识宣传栏;主要工作场所张贴控烟宣传画,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场所;为工作人员举办健康讲座;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

(四)进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张贴控烟宣传画;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定期播放防治知识。开展争创无烟公共场所活动。

(五)进家庭: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户均一册、人手一份;健康生活理念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开展家庭血压自测和动态记录活动;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30%、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50%以上;开展创建健康家庭活动。

八、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综合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多方位服务,以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干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主要慢病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建立和推行门诊15岁以上病人首诊治疗制度。

干预原则: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全社区干预,与社区内不同场所、地点干预相结合;强调全人群参与,重视高危人群;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干预策略。

干预措施:全人群干预措施和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相结合。

九、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计生、财政、卫生、科技、广电、教育、体育、妇联、老龄、公安、民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审定慢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协调搞好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各镇(街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来负责辖区的慢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

(二)职责分工

1、镇(街区)。成立慢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病人的监测和管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各村常住人口的监测及防治工作,做好防治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工作。

2、市委宣传部。参与研究制定全市预防和控制宣传教育的原则,牵头部署、协调有关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3、市发改局。根据上级有关预防和控制方针、政策和总体要求,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对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会同科技部门将调查监测研究项目列入全市每年的科研计划优先支持项目。

4、市财政局。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负责安排应由市级财政承担的防治专项经费,为上级安排的防治项目提供配套经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益评估工作。会同市发改、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5、市卫生局。会同市发改、科技、财政、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全市慢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配合、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慢病防治的规范性文件;定期向市政府汇报全市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负责组织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技术指导。负责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现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的“五进”目标。承担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组织防治工作信息的交流,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防治合作项目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药防治的研究。保证病人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负责做好防治知识“五进”活动中“进重点场所”的组织实施工作。

6、市科技局。负责把重点调查监测、预防控制研究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并将该计划作为每年的优先支持项目,加强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会同市卫生、发改、计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有关的技术服务。

7、市广电中心。将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的情况。电台、电视台将防治内容列入日常公益性宣传计划,逐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报刊将预防和控制知识列入组稿计划,定期刊载。加强各种公共场所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积极进行控烟。加强对人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组织各文艺团体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8、市教育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慢病防治知识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落实教学课时,开展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现慢病防治知识“进学校”目标。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健康观念。在学校新生入学体检时,向每位新生发放防治知识宣传单。

9、市公安局。公安部门在做好死亡登记的同时,每年3月份前向卫生部门提供上年全市分年龄组人口数及上年度登记死亡信息。每季度一次与卫生部门核对死亡登记人员名单,防止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10、市民政局。在居民死亡火化时必须凭公安机关、经批准的医疗机构或所在村(居)委会盖章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或《法医鉴定通知单》办理火化手续,并于每月的6日前向卫生部门提供上月居民死亡火化登记情况。每月一次与卫生部门核对死亡人员登记名单,防止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38 3593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