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例精编4篇
【导言】此例“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完善一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高职继续教育培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努力做好高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培训招生方案的相关认知。
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2
一是开展专项督查,规范办学行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2013年4月1日至5月10日期间,从省、地(市)、县(区)、学校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自查工作,并于5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教育部。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教育部将从5月中旬起组成督查组对部分省份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二是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入学秩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指导学校依法有序做好招生入学工作,科学划定本行政区域内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并向社会公布,明确招生时间,推进网上招生,主动公开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要加强监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举办任何形式的选拔生源考试,严禁将“奥数”及其他变相培训与入学挂钩,严禁将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严禁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占坑班”。要设立举报电话或其他举报平台,认真受理举报信息,及时核查,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违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对查实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三是完善培训管理,推动行业自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探索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措施。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各类培训成绩与义务教育入学挂钩为名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不得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学科培训,不得有上新课、赶进度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培训行为。鼓励和提倡更多培训机构加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服务、质量和收费,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
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推介“身边的好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新媒体拓展方式,丰富内容,深入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介绍材料要以学生、家长、亲属、教师、校长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以客观、生动地反映被宣传学校的鲜明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引导家长形成“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的正确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教育部将通过设在新浪网、腾讯网的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专栏,对各地报送的“身边的好学校”进行报道,同时也将开展“身边的好学校”微话题及微活动等。
五是探索科学评价,完善考评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逐步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积极开展中考制度改革,推进综合素质评价,鼓励用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扩大优秀初中毕业生保送人数。
六是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典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减负”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科学论证、深入挖掘、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并采取新闻会、采访、专栏、微话题、综述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先进经验的总结交流与推广工作,以点带面,努力把“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各地要将“减负”的有关规定、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予以公告,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要协调有关媒体大力宣传“减负”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一些“减负”工作不力,甚至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地区和学校予以曝光。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3
1、深入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能力。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让全市共享公平优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提升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使教育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需要,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落实好十项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新道德教育实验推进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质量效益双高推进工程、特色学校建设工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程等市教育行动计划十项重点配套工程的落实,强化工作责任制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教育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推动有关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省核定标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按照分担比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普惠性幼儿园3-5岁在园困难儿童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250元,分别达到1250元和1000元,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抓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市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力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县级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建设,加大对教育经费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加强对学校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4、加强教育督导整改。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抓好督导整改,迎接省政府2012年教育工作专项督导,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强化督学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强化学校特色发展。继续做好市政府对县市区教育督导整改的专项督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省“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已创建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指导新泰市做好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省政府验收。
二、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职责,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本政策导向,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省要求,到2012年底,区、新泰市、宁阳县、肥城市、岱岳区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切实抓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建立部门协作和科室联动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加强督导调度,推动全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范化学校建设、“班班通”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确保完成2012年建设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内计划投资3亿元,完成加固、重建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加大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2012年每个县市区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2处以上。
7、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学校微机更新换代工作,提高整体配备水平。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试点开展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全自动录播系统建设,提高“班班通”建设与应用水平,服务教育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8、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制定落实《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建设实施意见(2011-2015年)》,加大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力度,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做好区财源街道王庄小学、徐家楼街道白峪店子小学和岱岳区粥店街道过驾院小学建设项目。
9、扩大教育集团工作覆盖面。认真总结城区初中、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学校共同提升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尽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将城区义务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市农村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10、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进一步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抓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加快推进城区特殊教育资源整合。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指导学校办好内地西藏班。
三、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1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落实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好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2012年,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8处,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占总数比例达到75%,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率达到65%。探索农村地区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提高村级幼儿园办园水平。
12、推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率达到65%。开展幼儿园房舍安全排查鉴定,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特别是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幼儿园,限期进行维修改造。开展无证办园整治行动。指导各县市区建立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无证办园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消除无证办园现象。
四、抓好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13、抓好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全力抓好宁阳县职业中专、新泰市职业中专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以示范校建设引领我市职业教育步入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加快县市区职业教育中心校建设进程,年内确保岱岳区职教中心和东平县职业中专新校区投入使用,肥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完成建设主体。力争再有1-2处学校达到国家示范学校创建标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分级评定工作,年内力争2-3处创建为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14、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抓好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设备配备工程实施,继续落实市级“以奖代补”政策,确保完成2012年度实训设备配备任务。积极争取国家、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和项目,推进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综合实训基地为龙头、专业实训基地为骨干的实训网络,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15、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体系建设。以培养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行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办学形式,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巩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促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16、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举办好2012年全市技能大赛,全力做好全省技能大赛集训和参赛工作,力争在全省大赛上取得更好成绩。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立以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善教材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开展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创新改革,加大学科教研和专业教研力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全面开展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市职业教育学会换届工作。
17、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指导各学校(山草香☆)在专业设置上实行差别化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共同发展。启动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名牌专业建设行动,开展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打造市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18、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继续以全日制长班招生为重点,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制定2012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落实招生工作考核办法,规范联合办学行为,实行招生工作周调度和月通报制度,拓宽招生工作思路,扩大招生对象和招生范围,力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再有新突破。
19、加强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教中心创建工程,提高成人教育办学影响力。举办乡镇(街道)成教中心校校长培训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教育示范区、示范街道(乡镇)建设。规范管理民办教育,严格标准做好新举办民办学校的审批工作,组织对全市民办学校进行年检。
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0、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建立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进行学校办学水平、课程实施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成绩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建立和完善提高质量效益的长效机制,推进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完成小学“双百示范校”、初中“双50强发展提高”、高中“双十”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主题活动,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大力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制度,尽快实现多样化、特色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21、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拓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引导中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讲诚信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纳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和实施素质教育搭建平台。以实施新道德教育实验为载体,大力推进德育创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实现校内外德育有效衔接,构建学校、家庭、村街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22、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录取办法,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继续将高中计划不少于60%的指标生分配到初中学校,引导初中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稳定有序。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段日常考试无分数等级评价,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认真做好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做好首次高考体育测试工作和春季高考工作。认真研究新颁布的《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自2014年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23、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加强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举办首届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向国家体质网站上传测试数据的学校数量90%以上。从健康教育入手,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组织开展好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完善初中学业考试体育测试和艺体特长生专业测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加强教育科研教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信息服务和决策咨询作用,实施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评选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完善“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加强网上课堂等资源建设力度,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文化进校园”、优秀校刊评选等活动,开展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
25、完善“家校共育”管理机制。继续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工作,推广“家长义教”、“家长义工”、“在线班级”等工作经验,做好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对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实施评估。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按照新编制标准,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教师补充工作,根据新编制标准、教师自然减员、学科结构等情况及时补充新教师,2012年全市补充新教师750人以上。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准备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大力推进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认真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全市1500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素养达标提升工程,举办第二届“名师名校长论坛”,加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继续做好近3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全员远程研修。成立“市教师教育中心”,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和省市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开展2012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评选工作。突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鼓励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27、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做好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做好语言文字示范校、汉字书写特色校的创建工作,2012年创建市级示范校不少于20处。加强农村中小学推普工作,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进一步规范普通话测试,完善微机录音系统,深入推进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科学化、智能化。开展好第十五届推普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举行全市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
六、加强党的建设,营造教育发展和谐环境
28、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先锋活动、创建“五型机关”提高执行力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完善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强化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为主腐败体系建设。
29、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两提高一满意”活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活动),牢固树立“五个服务”的思想(教育行政机关要为学校服务、机关行政科室要为事业科室服务、校长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全市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的教育为人民服务),规范机关工作制度,完善督查工作机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清理整治不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类考试、老干部、群团、工会、计划生育、教育产业发展、勤工俭学、审批窗口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实施“六五”教育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省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30、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及各项制度,抓好应急疏散演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校(园)方责任保险。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学生食堂工作。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4
一、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我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的建筑、土木、冶金、环工等专业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具有传统优势,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99年经陕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在校内设立的直属二级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为了缓解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学院积极申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鉴于学校所设专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管理规范、培养培训能力强,陕西省教委确定我校为陕西省四所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之一。“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等4个本科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职教师资班。截至目前,学院共培养职教师资本科生近800人。已毕业的职教师资本科生多数在各大中专院校担任骨干教师,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校开始举办土建类职教师资班,发挥了我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是我校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提高了我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层次,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学院还申请承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计划”的短期培训任务。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给水与排水、工艺美术、钢铁冶炼、校长培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文秘、采矿技术等12个专业方向,对陕西省土建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学院开展的职教师资培训,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针对行业现实需求,适时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依托行业、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为此,学院以行会为纽带,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等行业协会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土建类行业协会活动,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提供土木、建筑等专业的高职培训,在学历层次上既有三年制专科,也有专升本,在招生方式上既有统招生,也有从中专、技校、中技学校录取的单招生。从2000年起,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号召,承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学院开始招收高职大专班,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给水排水、市政工程、计算机及应用、工业设计、机械电子技术工程、工程造价、物业管理、英语、法学、广告、广告与装璜、会计学等16个高职专科专业为行业培养了上万名实用技能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2001年起,陕西省高等学校高职专科班试行“浮动学制”,在二年级专科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转入本科学习。为了扩大我校的办学范围,有利于我校高职专科学生的进一步深造,考虑到我校自身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条件,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承担“专升本”任务。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招生类型逐渐多样化。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但为企业培养了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为了满足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要求,为毕业生和从业人员就业提供方便,学院以双证书为培养目标,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班”。培训班是以建设类八大员为主的建设岗位上岗资格人员的培训,受陕西省建设厅委托,我校从1992年9月首批培训班招生预算员26人开始至2010年下半年,共办35期培训班招收造价员3个专业、8个班、2212人,还有建设类其他六大员培训班641人。学院受陕西省审计厅委托,于2009年5月至7月举办了陕西省审计系统首期建筑工程造价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112名学员,此后又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2010年5月至7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相继举办了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陕西省审计系统建筑工程造价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93人、76人和68人;学校长期以来还经常性地为全国冶建系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和建造师培训班,为陕西省建设系统举办监理工程师培训班等等。18年来共举办了建设类八大员培训班35期,合计培训人数约为28800余人。岗位资格证书班的成功进行,不但提高了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为许多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扩大了学院在行业范围的影响。
三、开展企业高层培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行业发展既要依靠数以亿计的高技能劳动者,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层领导。为此,学院在搞好行业基层培训的同时,还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是受企业委托,为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实现企业人才战略目标而举办的,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05年10月,我校与中冶集团联手共建的“人才学院”揭牌成立,当即举办了首期中冶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有31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至2010年12月,学院先后为中冶集团共举办了8期高管培训班,累计有246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并于2007年5月为中冶集团举办了一期“纪委书记、监察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59人。“人才学院”提供的高质量企业高层培训,为学院高层管理干部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与学院进行合作培训。学院受海螺集团委托,2007年10月举办了首期海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时间40天,46人参加培训学习,此后于2008年相继举办了第二、第三、第四期海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50名、54名、51名,四期班合计培训人数为201人。受陕西省委组织部委托,以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地名义举办了首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市局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管理专题研讨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31名学员,此后又相继举办了第二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市局级领导干部县域城镇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题研讨班)和第三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域城镇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研讨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39人和35人。受酒钢集团委托,于2009年3月至7月举办了首期酒钢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3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此后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和第三期酒钢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34人和35人。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但发挥了我校“划转院校”的优势,服务了行业发展,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而且为学院建立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还为我校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使成立不到10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五、基于办学实践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于2001年开始申报,2003年获批,2004年开始招生。职业技术学硕士授权点是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下设现代职业技能体系与结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与结构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等11个方向。我校教育学二级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学已经有7年的发展历史。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学术梯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培养经验和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李慧民教授主持完成《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相关研究》、《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等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教育管理类学术论文10篇,出版教材3部。主持一门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已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8人,正在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学院指导研究生完成国家、省部级、校级课题十多项,完成硕士论文26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院目前在读硕士生23人,已经培养教育学硕士26人,他们分别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就业,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自从2003年学科点获批以来,为了推动新建学科的发展,学院共投资二百六十万,用于基础资源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管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哲学、教育学专业英语、教育评估学、教育研究方法等。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学院积极准备申请教育学一级学科。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清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为平台,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二级硕士点、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一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一级硕士点做支撑,融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等方法,立足西部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提供咨询与决策支持。今后将在以前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原理等几个方向,并根据时展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下一篇:策划方案(实例)【汇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