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质量工程;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的实施,启动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计划,确立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具体举措及取得的效果汇总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与协调发展

1、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于1999年开始制订实施由教学计划、辅助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等组成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教学计划作为培养方案的主体,设置了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课程模块,建立了大文、大理公共基础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坚持文理渗透,设立了科学素质、人文素养、外语、计算机、体育公选课程模块;辅助培养计划作为教学计划的进一步拓展,将大学生课外活动有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要求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要在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各类先进、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15个辅助学分方能毕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和条件。实施表明,该培养方案较好地实现了课内课外统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培养,大大调动了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创新教育和质量工程实施的需要,目前,学校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修订方案,确定了修订方案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柔性培养,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突出特色”。为了新的修订方案的实施,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到六个有机融合。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整体设计三个计划,力争实现六个有机融合。一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二是注重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的有机融合;三是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四是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六是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机融合。

(2)坚持四个不断线。坚持外语教学与应用四年不断线;坚持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应用四年不断线;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四年不断线。外语、计算机和实践教学不断线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做法。其中,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语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双语和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计算机作为必备工具的掌握应用及理工科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着重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和效果;文化素质教育四年不断线是新一轮修订方案的重点,主旨强化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

(3)有效开发夏季学期。一方面是利用夏季学期完善主辅修制,特别是文科类学生辅修专业计划的落实。加强文科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复合培养力度,鼓励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增强文科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经历,实现一专多能,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开发实践、创新项目,为学生创新平台搭建和促进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宽广的空间。

2、开辟人才培养特区

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校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多元化的设计以外,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不断完善分类培养和柔性培养机制;针对两个特殊群体(指学习优异生和专长生)开辟了人才培养特区。为保证培养质量,学校将专门制定实施配套措施。如实施了本硕一体化培养试点,制订了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指导教师配备、跨院系选课、实验与创新条件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可行、优越和宽松的条件等。

二、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为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还将启动实践教学模式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完善体系,建设平台,改革模式,健全机制,开发资源,落实载体”的建设思路。

(1)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创造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主动实践。对不少高校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实践环节学时少了,而是实践教学方式和模式有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学生被动实践偏多,主动实践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实践环节的补充取向偏重,独立与融合的取向不足,造成实践教学的验证有余而设计性、综合性不足,走马观花式的认识实习有余,而参与生产实际的探究性实践不足。为此,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如有效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比例,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断改进和调整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独创性实验,支持学生创新团队开展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

(2)开发资源,为学生实践创新搭建平台。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具体包括: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我校启动了实施国家、学校与学院三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实验项目设计、实施教育机制: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配备专门指导教师,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发挥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的作用,为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以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基础,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区;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

三、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主动加强与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厂校密切合作、油地校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办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了坚实的平台。目前,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已成为学校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成为赢得企业和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

学校在继续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中,立足于学科专业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合点,立足于石油行业的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积极服()务与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合作,立足于建好校内基地建设,保持产学研结合的稳步进行。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合作机构或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办学机构,引智入校参与人才培养,依托企业站点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与企业共同探索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之间广泛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师生在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第二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存在着学科体系,在构建课程内容及整体结构上依然存在着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些学校课程改革的进展虽然相对较快,但学生在现有的学习能力基础上还不能尽快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实施的有效措施

我们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开放式办学思路,在培养教育人才、课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创业中的实际性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以期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又有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才能,同时还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新型老板人”。

具体而言,主要有:第一,根据专业核心岗位选择合适的企业共建教学企业。第二,要研究创业创新人才的特征,包括创业人员心理方面的特征,构建创业能力体系与创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内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科学合理地制订创业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三,加大创业创新课程的体系建设,有效地把创业创新教育归纳到专业的教学中去,建立多方面和立体化的新课程教育体系。第四,有效地建立起创业创新教育的监控系统,并选拔出最优秀的教师参与相关课程的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要在教师的考核、人员的分配、职称的评定、创业教育的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洽谈研究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造一个良好平台,利用企业基金项目创建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一个优秀的学习实践平台。

三、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制订科学的适应教学企业运转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与各方面知识的培养组成了创业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与专业知识模块由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模块、实践环节等组成。

2.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实践方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和专业基础性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制订相关实践方案。此实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的教育技能培养;二是设计综合能力培养;三是项目创新能力的实践教育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大家走进科验室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广东省计算机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科技创业中能力素质的培养实施方案。创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创业技能与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和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组成了科技创业中的能力素质和能力培养。创业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保障,是创业知识模块;创业知识模块也是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创业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现路径,是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模块,也是创业创新教育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创业创新的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经营与管理、组织领导、专业技术能力、社会实践交往以及开拓创新等。社会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渠道为主,课堂知识教学为辅的培养方式予以开展。创业创新人才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是创业素质模块,对培养对象创业素质的培养采取以目标甄选、社会实践、文化塑造、群体渗透为主,以课堂知识教学方式为辅的培养模式予以开展。

4.构建创新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加强珠三角地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洽谈,要利用他们的优秀资源,建立各类教学企业。在学校方面,制订关于创业创新教育实验班的管理办法,并设计一套优质的保障体系。

四、结语

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剖析了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总结和吸取国内外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的方案与经验,并结合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促使科技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案,构建了科技创业创新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00-102.

[2]李家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视角与途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31-133.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高年级;培养

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为基础,将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为基础目标实施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培育语文素养的理念,从而构建健康而又独特的个性学习特点。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语文素养课堂。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培育语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的教学对象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对学习也有强烈的欲望,由此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结合现实操作案例,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随着语文素养观念的推广和引用,不管是教学工作中、情感态度还是知识学习等方面,都语文教学工作提出可更高的要求,这不但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在写作、文字、阅读已经沟通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优质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案。

突破传统意义上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约束,是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试教育是依据解决升学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案,虽然在某一方面获取了优质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整体发展而言,教学工作远离了社会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导致应试教育成为应付考试、获取分数的教学方案。随着语文素养理念的推广和引用,促使实际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实际发展中Y合学科、实践活动等,从多方面展现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特点。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虽然依据新课改理念的推官和引用,促使语文素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因为实际教学中应试教学理念过于强烈,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强硬的为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没有注重学生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考试知识,没有拓展课堂知识包含的延伸知识,导致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构建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知识过少。语文本身是一项语言课堂,学生的学部分源自于生活,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语文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获取的语文知识存在限制。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少学习理念,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滋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限制,导致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有些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语文素养中的培育教学重要性[1]。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方案分析

(一)优化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这是因为我国教学系统在培育优质教师人才的过程中,还是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案,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也会收到约束,这样难以引导学生构建优质的语文素养。由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远离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创造新的素质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历史流传的神话故事,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且依据拓展思维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方案。

(二)拓展语文学习视野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践活动,以此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以此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观看新闻联播,在假期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依据春联、对联等形式实施教学工作,同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结合生活中观看到的对联,整合分析和研究。依据实际活动,学生不但可以获取多样化的对联,还可以结合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2]。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市内或者是学校图书馆借阅《西游记》全册,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前因后果,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三)优化教学方案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文件等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现历史背景,但并不只是依据单一的课堂知识解读实施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引导学生实施语言沟通,为学生提供教学依据,明确圆明园在没有受到毁坏之前和火灾之后两者的差异性,这样不但有助于为学生语文知识提供基础,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背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水平[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实施语文素养的培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备优质的引导作用,要教师结合合理的方案实施教学工作,更要关注细节,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王立江(),男,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汉族,一级教师,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榆西小学。

参考文献:

[1]吴蓓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97.

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第四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

立足本区实际,按照“素质引领,均衡发展,管理创新,特色立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将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项工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交流沟通,引导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

发展目标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全面育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我意识、注重行为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让学生成为体魄健康、心理合群、思维积极、双基扎实、生存有法、生活有趣的综合型人才。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2012):启动“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项目,精心编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措施等,为项目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第二阶段(2012—2014):按照实施方案,不断深入推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项目。坚持动态调整原则,边实践、边探索,不断进行阶段小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为项目推进积累实质性经验。

第三阶段(2014—2015):系统总结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五年来的经验,梳理改革成果,提出改进意见,为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措施

(一)与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课程与教学主渠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全面落实课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彻底破除学科教学区分主、副科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认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完善知识结构,获得全面发展;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实际,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全学生人格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人生规划等能力。

2、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扎实推进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等“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贯彻学科思想,充分发挥各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作用;切实落实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积极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批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多种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潜能开发、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机会、营造适宜环境

1、学校层面: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掘潜能。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特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开发提供充分机会和发展平台。学校创造机会并鼓励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或社团组织,委派或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予以指导,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各种课外比赛,使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发潜能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加交友范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2、区域层面:开展专项活动,打造精品项目,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向。根据我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重点,在区域层面,确立重点专项活动、打造精品项目,引领我区素质教育方向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同时促进我区素质教育出亮点、有特色、成品牌。重点开展的专项活动包括:

(1)教育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立足校园,在关注、参与“学校、社区、社会”公共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中,深入体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强化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等公民意识;使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具备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善于运用程序与规则行使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和技能等。

(2)经典诵读活动。在扎实推进经典诵读“进学校、进课程、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的基础上,继续营造“人人能吟诵、班班读经典、校校有活动、家家有书声”的诵读氛围,进一步优化诵读方式,在“常态、持久、实效”上下功夫,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传统、崇尚真善美”等良好品格。

(3)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在充分保证中小学体育学科课时的同时,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继续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以课间操、自编操、综合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运动量,提高学生锻炼质量;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促进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规定各中小学每年在春季或秋季定期举行一次校级运动会,并积极组建校级代表队参加区级及以上体育竞赛,逐步增加更多的专项竞赛,不断强化武术、兵乓球等体育特色。

(4)艺术教育活动。在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同时,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让我区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保证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区教育局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学生艺术活动,举行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各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年、主题月、主题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艺。

(三)转变管理观念,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好氛围、作好指导、服好务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中心工作加以落实,营造好氛围、作好指导、服好务。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学校要花大力气,通过加大宣传、开展研讨等多种途径彻底破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将人的发展机械割裂,将教育等同于教学,把学科知识的掌握等同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师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将教育教学的目的从“单纯地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生分数的提高”转变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授人以渔,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整合素质教育资源:学校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以开放的心态,与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图书馆”等教育场所和设施,拓展素质教育的视野和空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展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3、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及德育工作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现状,站在培养“身心健康、人格独立、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渗透、班团活动、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宣传、讨论、教育、疏导、引导、榜样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等。

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专门的素质教育领导机构,制定全区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开展舆论宣传、进行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评价等;在学校建立由“校长、主任、学生处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机构,将本校素质教育实施工作落实到人,加强教师间的协调配合、与家庭社区间的交流沟通等,使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配套政策,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制度。改变对学校评价过于重视“升学率”的做法,降低“考试成绩”的权重,增加对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质量考核;改变对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分数”的做法,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将规范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自我评价与督导评价相结合。利用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的改革,切实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将更多精力转移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

(三)加强宣传引导,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教育评价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及区教育局、学校、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素质教育的推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区教育局对学校执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素质教育实施较好、取得成功经验的学校和个人“树典型、奖先进”等多种措施,强化学校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行为;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社区的联系,争取家长、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四)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通过多种方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对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的管理,从各个方面消除校内外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学校要将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通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升学的依据。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时间和空间。

(五)建立督导评估及问责机制,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机制保障

加强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督导评估,根据素质教育评价要求,严格督促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对存在违规补课、有偿家教、以考试成绩排名、区分快慢班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及素质教育落实不够、实施不力的学校追究责任的问责机制。

38 74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