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救援方案【范例4篇】
【导言】此例“医疗应急救援方案【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疗应急救援方案【第一篇】
>> 矿山应急救援管理特点研究 浅析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 浅析国有企业应急物资管理机制 应急救援研究体系探讨 煤矿水害应急救援预案研究 国家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浅析 社区应急救援自愿者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县级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小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发展及现状 加强城乡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思考 基于WSR的应急救援决策机制模拟分析 浅析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通道拥堵及管理措施 医疗保险基金内控管理机制研究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探究消防应急管理救援机制建设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消防应急救援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贾群林,刘鹏飞。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与协调[M].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9.
[6]李涛,陈登国,孙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手册[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3.
[7]刘杰,汤忆眉,孔玉林。苏州市职业病和化学中毒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构想[C].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43-145.
[8]孟燕萍,黄有方。基于均衡策略的医疗应急救援中心多阶段布局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39-43.
[9]李奇林,蔡学全,周瑛,等。水灾医疗应急救援的组织和程序探讨[C].第17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60-68.
医疗应急救援方案【第二篇】
汾阳医院紧急受命参与救援
2013年9月28日凌晨3时10分左右,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杨家庄镇东南、三泉镇平陆村西的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正升煤矿东翼回风巷发生透水,致10余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时间紧迫,山西省汾阳医院接到吕梁市卫生局紧急通知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院长领导,急诊科参加主要救治,汾阳医院救援车队赶赴现场。至此,一场为期240多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迅速展开。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卫生厅厅长卫小春,以及省内专家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汾阳医院专家组也制定了救治流程及救治方案,并组织参救人员进行煤矿透水事故救治培训。汾阳医院在其他医院的配合下,紧急调配了14辆救护车,并做到每车配备两护一医,以确保被困矿工能得到及时救援。
分秒必争解救被困人员
透水事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排水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时间尽快解救被困人员。而从医疗救援的角度来讲,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则是重中之重。汾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应急办主任王建林参加了救援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正升煤矿透水事故医疗救援大致分为3个部分:井下救援,伤病员的院前救援与转运,伤病员的院内救治与营养。该院急诊科主要承担的是井下救援及院前救援与伤病人员的转运工作。接到紧急通知,汾阳医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救治领导组、救治专家组,并指定坑口现场医疗总指挥、医院救治总指挥,前往正升煤矿集结待命,做好一切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医疗救援情况。为执行此次紧急救援任务,汾阳医院出动了3辆多功能监护型救护车,调动27名救援人员,前往参加救援共计32人次。
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指挥下,医院制定了4套救治方案,包括井下救治方案、坑口救治方案、医院救治方案和重症患者救治方案。
据介绍,井下救治方案是根据井下被困工人的数量,由市卫生局调配救护车,车内必须配备被褥、氧气及常规抢救药品及器材,保证做到一人一车,每车配备至少由一医一护组成的医疗救护队。坑口救治方案就是考虑成功升井的伤病员在井下要确保每人一副担架,手臂戴编号牌,执行平卧位,并给予最初的生命体征监测、保暖、眼罩遮眼或梦魇避光等院前急救措施;然后,成功升井后交坑口医护人员,由医院人员进行救治与分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抬至救护车上,迅速离开现场,以便下一批人员的救援。医院救治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方案要求伤病员上车后,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点滴生理盐水或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滴速不可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荷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对意识清醒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并缓慢饮用适量淡盐水或米汤等;重症患者救治方案,主要是明确院内救治。对转运入院的患者,汾阳医院的救治小组要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同时对病情作出评估,必要时可请部级专家会诊指导。
“对于此次救援,医院从上到下都极为重视。在整整10天10夜的救援过程中,汾阳医院的院领导、车队司机、急诊科医务人员和其他科室骨干放弃国庆长假休息,24小时待命,数十次奔赴现场,任劳任怨,严格周密、井然有序地执行救援行动。”王建林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应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救援团队,汾阳医院每个救援人员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放弃一线希望,被困人员随时都有可能救出,要做到有备无患,呼之即应”,以此确保一旦被困人员救出,救援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现场救援。
千方百计确保两位矿工活下去
山西省汾阳医院在紧急医疗救援中,迅速调配了一批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及救护车司机,成立了一支标准化、军事化的急救队。由于透水后井下人员出现以下情况:因溺水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井下可能坍塌造成被困矿工骨折、脊柱损伤;被困矿工长时间被困,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呼吸骤停等,所以医院特意安排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以及现场抢救技术过硬的急诊科医师第一时间赶往矿难现场,并确保24小时蹲守在井口。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营救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多日,但救援人员并没有放弃希望。经过10天10夜的救援守候,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终于发生。10月8日凌晨3时20分许,两名被困240多个小时的矿工被安全解救出井。“救出来,就一定要确保他们能活下去。”王建林告诉记者,得知这两位矿工被困240多个小时,在没有任何食物、一片漆黑的井下,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后,所有参加救援的医护人员都怀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千方百计一定要让他们活下去。
这两位生还获救的矿工叫张荣飞和朱邦奎,他俩一个20岁,一个47岁。能在井下坚持如此长时间,一是因为他们有要活下去的坚强信念;二是因为他们不会游泳,采取了较为科学的求生、维持生命的方法。
“两位矿工被救出后,医疗急救队现场立即给予眼保护,建立静脉通路及必要生命支持,同时由救护车紧急转入汾阳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在伤员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医院救援护士在颠簸状态下,克服极大的困难,利用过硬的技术,对两位矿工进行了准而稳的静脉穿刺输液,为救援医生进行各种抢救治疗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足以说明,在10天10夜的救援工作中,一支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良好、专业技术过硬、做事有条不紊的救援队伍,在救援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关键作用。”王健林介绍说。
尽心尽责还伤者一个强健体魄
10月8日凌晨4时许,两位获救矿工被以最快的时间安排到了汾阳医院的ICU。患者张荣飞,被困井下,当时被水冲击摔倒,致左下肢外伤,全身多处皮肤被擦伤。入院初步诊断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患者朱邦奎,当时被水冲击摔倒,致胸部及左上肢外伤,入院初步诊断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胸部、右上肢、右髋部皮肤软组织挫伤。汾阳医院院领导及主治医师针对他们所患的不同症状,召开紧急会议后,为他们分配了各自的主治医师并拟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一天,医护人员积极完善了两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化验。为张荣飞做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八项、血镁、血淀粉酶、尿常规等检查,同时对他还进行了鼻导管吸氧,必要时还建立人工气道。此外,还进行了心电监护、重症监护、抗感染治疗、保护胃黏膜治疗等。朱邦奎年纪较大,医护人员为他做了心电监护,监测生化、血气、血常规等检查,同时让他吸氧、抗炎。在保护胃黏膜、早期补充糖盐水及胶体液完毕的6小时后,医护人员帮助他口服流食,以此提升肠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为了确保两位获救矿工能尽快恢复健康,医院要求主管医师均要时刻了解患者病情,了解早期病情变化过程,配合护理人员按时对患者进行服药、拍背、翻身、吸痰、进食及大小便等处理。同时,医院对其病情、诊疗过程随时进行了解。经过紧张的精心治疗,当晚19时13分,主治医师在查房时开始鼓励两位矿工自主咳嗽、咳痰,适当床上活动。
医护人员尽心尽责,第二天两名矿工均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张荣飞虽然依旧鼻导管吸氧,但已无明显呼吸费力不适,无需双眼罩保护,心律也较齐,心音有力。而朱邦奎的双下肢则已无水肿,足部皮肤开始发红,显现生长迹象。两人均可进半流食。医护人员则让他们减少液体摄入量,继续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随后三天,在主治医师和陪同护士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两名患者皆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没有出现呼吸困难,也无明显饥饿感。咳嗽有力,人有了精神、食欲也好了起来。其间,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两位创造生命奇迹的矿工。张荣飞告诉记者,当时井下发生透水后,只有他和朱邦奎老哥不会游泳,其他人会水以为能游出去,没想到水量太大……他俩爬到井下的坡顶,背靠背互相支撑,在黑暗中依靠仅有的水维持生命。“当时我们只想着要活下去。我想家里的亲人,而朱邦奎想见他的女儿。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坚持240多个小时活着出来。被救出后,汾阳医院医护人员前前后后,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对我们进行救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才能顺利活下来,恢复健康。”
据了解,在两位矿工治疗期间,卫厅长还组织省内著名的消化内科、精神卫生科等专家赶赴医院,协助进行医疗救治。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两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在接受汾阳医院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健康状况也愈加良好。对此,上级部门也对汾阳医院在此次救援行动中的出色表现予以了肯定。
从获救矿工质朴的话语中和上级部门的的肯定中,正升煤矿透水事故紧急医疗救援行动无疑体现了汾阳医院是一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合格的医疗救援队伍。由于他们的加入,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让受伤矿工迅速恢复了健康。汾阳医院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作为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让我们在为这些无私白衣天使感到骄傲的同时,也真心地希望这世界从此再没有疾病、没有灾难,不再有救援。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左三),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卫小春(左二)领导现场制定抢救方案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代表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看望伤员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卫小春在ICU病房指导救治
山西省汾阳医院王富珍院长指导救治伤员
山西省汾阳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获救矿工
[相关链接]
矿难透水事故发生后矿工应如何自救?
井下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了透水事故,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避灾自救:
首先要尽力判明水源性质(含水层水、断层水、老空水)并用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定的路线撤出。要手扶支架躲过水头冲击后向高处走,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出井。
假如出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者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等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暂时避灾。如系老空(已采掘的旧巷及空洞)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度过难关,安全脱险。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自救方法是:
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地方,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使肉体的外露部分尽量减少。
要迅速藏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撤离中,要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找到永久避难硐室或自己构造临时硐室暂时躲避,安静而又耐心地等待救护。
避灾中,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并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主动照顾受伤的人员,还要时时敲打铁道或铁管,发出求救信号,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出去侦察。经过探险确认安全后,大家就可向井口退出,并在沿途作出信号标记,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如有可能,要寻找电话及早同地面取得联系。
矿井发生火灾后,任何人发现了烟雾或明火,都要立即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护队救援,同时还要自救避灾。具体做法是:
沉着冷静,迅速戴好自救器,避灾领导要逐一进行认真检查后撤退。
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风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如果距火源较近,且火势不大时,应迅速冲过火源撤到回风侧,然后迎风撤退;如果无法冲过火区,则沿回风撤退一段距离,尽快找到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再撤退。
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绝对不要惊慌,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方和风流方向,然后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地外撤。
井下发生冒顶事故,矿工如何待救和自救:
要千方百计减少个人呼吸量,静卧休息,并注意加强支护以防继续冒顶。
医疗应急救援方案【第三篇】
8月12日晚,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连环爆炸,方圆十几公里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波影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最先两次的爆炸间隔仅30秒,近震震级分别约级、级,分别相当于3吨和21吨三硝基甲苯(TNT)。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因安全生产过错导致的事故,引全国各行业警醒。爆炸事故当前,天津的医疗行业以最快的速度、义无反顾踏上了考验火线。
医者使命 众志成城
“你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里昨天还高耸挺拔的建筑群今天就只剩下耷拉着的框架……”距离爆炸核心区最近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医院工作人员均向《中国医院院长》如是描述他们于次日凌晨抵达现场时受到的心理冲击。
在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布置前线医疗救援之前,医院内部早已笼罩在一片繁忙的救治情景之中。同样位于滨海新区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爆炸声响起的瞬间,正驱车回家的院长刘晓程急忙调转方向盘,第一时间返回医院赶至急诊科,几名副院长也自发从家中赶到医院。
紧急事故牵动着天津全市医疗人之心。包括天津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刘群在内的几家医院领导在当晚即得知了消息,他们心急如焚、彻夜未眠,始终协调、调派多名烧伤科主任前往第五中心医院及泰达医院参与医疗救治工作。许多人连夜租车赶回天津救援,回津后顾不上吃饭休息,毅然投入到紧急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调拨院内储备库的全部急救物资应急,各科室人员迅速向急诊科集结……就在这一夜,位于天津滨海区的几家医院全部进入了应急状态。
医疗全行业受牵动。13日早7时许,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派的第一批共7名部级医疗专家团队抵达天津,他们迅速深入各伤员收治医院,指导并协助开展伤员伤情评估和危、重伤员医疗救治工作。13日上午及下午,又有两批部级专家抵达救援一线。
截至8月13日早上6点,距离爆炸地点较近的泰达医院共接治了431个伤员,多为附近居民,其中收治住院的有60多人。自8月13日凌晨开始,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当天陆续接诊伤员112人,收住重症监护室7人。
践行医者使命,舍小家、顾大家。值得一提的是,滨海区几家医院员工的居住地就在爆炸地点附近的小区,有的距离爆炸发生地仅600米,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但出于医务工作者的本能,在爆炸发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到医院去。
13日清晨,天津市血液中心员工全员提前到岗,抽调人员增开采血点,加班加点组织义务献血,及时分离血液成分,积极备血供血,街头采血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每天工作直到深夜。据统计,仅8月13日,全天接待献血者1673人,采集血液1982单位(近40万毫升)机采血小板186个治疗量,预约登记献血者近千人。
最复杂伤情的应急医疗事件
如此大规模的医疗资源集结,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这是一次怎样的应急医疗事件呢?位于天津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武警医院”)副院长韩惠娟向《中国医院院长》转述爆炸事件发生后,随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医疗队到津指导危重伤员救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和盛智勇对此次医疗救援的总结,“这是建国以来应急医疗实践中,面临最为复杂病情的一起事件。”
“较严重的伤者,面临有爆震伤、化学伤、中毒等因这起事故的特殊性导致的情况,爆震伤中又分外部烧伤、创伤以及内部骨折或内脏受损的情况。而较普遍的伤情,如普通烧伤、创伤之外,又有中暑、热射病、皮肤病等情况。”韩惠娟介绍,错综复杂的病情给现场和后方的检伤分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作为天津乃至全国救援医学的排头兵,武警医院相关团队长期活跃在国内、国际的应急医疗救援一线。2011年,由该院院长侯世科领衔的救援学科被评为“全军重点学科”。2013年,灾害应急救援实验室高分通过全军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心理救援队被国家红十字总会定格为部级心理救援队。
此次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属于发生在医院家门口的事件,“武警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13日上午11:30全部归位,并依照上级指示向爆炸现场派出了‘车载医院’”,韩惠娟补充介绍,“车载医院”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医疗救援,包括50人编制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5辆核心车组。
“我院的现场救援医疗组在塘沽核心区驻扎了共15天,主要任务是现场的检伤分类和一些紧急的救命手术处理;服务对象包括负责爆炸救援的武警部队官兵和负责现场清理的工作人员。”韩惠娟表示,现场保障这一块以外,院内救治是另一大工作版块。
一些受伤居民慕名自发前来,加上“120”急救车送过来的和对口负责的消防官兵,武警医院在13日面临了大批伤病员骤然涌入的情形。“300多名伤员在2小时内涌入医院,医院本身还有千余名住院患者,短时间内构筑合理的就医秩序成为当务之急。”韩惠娟回忆说,“医院紧急启动了院内应急预案,设置了几大块紧急救治区域,应对批量患者涌入,根据伤情不同,分门别类分到不同的区域进行救治。”
事件中,武警医院共收治900多名住院患者,其中包括30多位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复杂与疑难给院内救治带来了挑战,韩惠娟介绍,“爆炸事故伤员身体不仅受到烧伤损害,还有冲击波的损害,属于复合伤,治疗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有的伤者要考虑肺水肿病情下的皮肤外伤用药医治等;针对血氧压低等病情,要利用利尿处理等方法……不断会诊、不断改进方案,医务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因伤致残的情况。”
科学布置后续救治体系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的官网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市共有25个医疗单位、400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救治一线。爆炸发生近10天后,截至8月22日下午,全市各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只有20%得以治愈出院。
治疗周期长是韩惠娟总结的本次爆炸事件医疗救治的另一特点,“一方面,来自爆炸现场的烧伤患者较多,由危化品持续燃烧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疾病患者多,决定了治疗周期比较长。另一方面,危化品爆炸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对金属镁、钠等爆炸残余的燃烧物处理中,容易产生新的伤情。”
医疗应急救援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水平;医疗配合
[DOI]/
1 医疗配合在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俗语云:“人命关天”。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人的性命总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性命若是得不到保证,其余的也就成了无稽之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使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而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也这样说道,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中外消防医疗急救的现状对比
世界各国对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都极为重视,据统计,国外每一次抢险救援工作都涵盖医疗救助的内容,以德国柏林为例,其医疗救护占总出动的74%;新加坡医疗救护车55辆,占其消防车辆总数的66%;日本抢险救援占总出动的95%以上;相比于国外医疗配合的发达,我们国内的医疗配合并没有那么出色,受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各地区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开展此项工作较早,而有的省才刚刚起步,相对国外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国家来说,我国要落后一些。以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为例,青岛支队成立自己的消防医院,在每次火警出动和消防应急救援中,消防医院都会接到相应的指示,在出现重大人员伤亡或有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中,会第一时间启动消防医疗应急预案,出动相关力量进行现场的救援。然而在国内,像青岛支队如此做法的消防部队真是屈指可数,消防救援中医疗配合意识还没有形成,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在技术方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进行技术改造,帮助PC 系统获得了拯救生命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些系统与GPS连接,能找到距患者家最近的救护车并标出到达那里的最快路径。正是这些系统使美国在“9・11”事件中的医疗配合反应时间比未用这些系统前减少了60~90秒,这在用分、秒来计算生死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我国消防部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健全的网络平台,可以对灾害现场实施远程无线图像传输、监控及远程指挥调度。有些省还建立了VAST卫星消防移动通信系统,有的省网络流程只需1分钟。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但是参与消防部队的直接医疗救助的还比较少,而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似乎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人员、设备不足、出救反应慢,最致命的是还没有与119完全联动。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因不懂得如何救护伤员、如何在搬运中保护病人,从而使很多伤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加重病情。
资料显示:在3小时内获救的患者生存的可能有90%,而超过期6小时的则只有50%的希望。例如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受困者或参战人员在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由于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烟雾后即刻至30分钟左右出现症状和体征。开始出现呛咳、咽喉部堵塞感、憋闷感及吸气性呼吸困难。随后渐进性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张口、点头、咧嘴、吼鸣样呼吸,声音嘶哑、失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上腹部、肋间隙凹陷征象,两肺肺泡呼吸音降低,颜面及口唇青紫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因缺氧而至大汗、四肢湿冷、脉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表现。均伴有紧张、恐慌、烦躁不安、窒息感。部分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失常表现,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医疗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因此,提高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水平刻不容缓,它是公安消防部队与国际消防抢先救援医疗急救体制接轨,为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创建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具体体现。
3 建立完备的消防应急救援中的医疗配合方案
机构设置要明确
要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确保任务完成。可以考虑在总队设立消防医疗急救中心,隶属于总队消防指挥中心,下设消防急救培训中心和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下设中队医疗救助点并与社会医疗救助点联动,社会医疗救助点包括:市立医院、医疗救助中心,120急救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等。在火警和应急救援的出动中要实现消防部队与医疗配合力量的联动,受领任务后,通常需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并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灾害发生地点。在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各级救治机构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确保急救工作与现场救援同步,达到指挥有序,忙而不乱,保障及时、高效、迅速的目的。
功能设置要完备
消防抢险救援医疗急救工作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连续性很强的工程,因为不同的人为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危害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既有可能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骨折复合伤,又可能会是烧伤、烫伤、烟雾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等化学性损伤等。消防医疗急救中心负责整个急救的指挥、调度,日常管理,一是要在平时就注重收集资料及畅通信息渠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次重大抢险救援医疗急救行动的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归纳其特点规律,为医疗急救提供参考及借鉴;另外通过多种方式与本级司令、后勤、上级卫生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任务情况及保障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培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省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及各支队消防医疗急救中心应制定预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并经常性的组织消防应急与医疗急救演练,使官兵及医疗急救人员掌握常见伤急救方法、心肺复苏基本方法、创伤现场救护的程序方式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
上一篇:停车场停车管理方案【4篇】
下一篇: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范例【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