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1

锐捷网络品牌总监何成梅表示:“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几年,锐捷的无线、云课堂、交换机、RIIL、网关、安全、路由、认证计费等产品,正是通过不断创新,为各行业企业用户提供最佳产品和方案体验,赢得其口碑和信任。

因“复杂”所以“难驾驭”,一直是传统网络的最大痛点。而锐捷则将“简单”作为创造极致体验的途径,并为此创新不辍。

据锐捷网络交换机产品事业部市场总监翟鹏远介绍,SDN/NFV技术为“极简”搭建了更广、更深的成长空间,基于SDN技术的极简园区网解决方案,让“难以驾驭”变得“顺从自然”。例如,极简中的“策略随行”新特性,可帮助网络管理随时响应用户需求;业务流量可视化,让用户更直观地看到业务运营质量和健康情况;新一代安全协防技术,实现安全资源虚拟化管理,将安全“保护伞”追踪到每条机密数据。此外,经过多个互联网、金融数据中心的成功验证,锐捷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再次精进,提供了网络自适应、业务永续、快速定位故障、弹性扩展等多个让运维人员尖叫的技术特性,轻松应对风云变幻的移踊チ网创新需求,给数据中心的运营带来数百倍的效率提升。

基于场景创新的无线网络,也是锐捷展示实力的一面旗帜。锐捷网络无线产品事业部营销总监黄李辉表示,锐捷“全场景无线实力派”正在走入场馆、酒店、办公和物联网的海量市场中。这些场景技术及方案包括:高密度场馆微蜂窝无线解决方案、具备移动管理和集中运维的酒店无线解决方案、高安全好体验超灵活的办公解决方案和物联网全场景解决方案。在这个无处不“网”的万物互联时代,由创新驱动的新一代Wi-Fi解决方案,以及横空出世的“魔盒”、“魔镜”等产品,正掀起一场追求极致体验的无线革命。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 产业结构 隐私 法律建设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产业结构

物联网,即物的互联网。根据物联网的结构组成和应用空间,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功能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世界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物体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体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①物联网可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首先,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其功能是对物体本身以及周遭环境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感应和收集。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扫描仪、二维码标签和识别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等都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物联网产业链中为物联网的最底层提供各种传感设备的就是传感器/芯片厂商,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必然会给传感器/芯片生产厂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其次,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通过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②对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分析。目前,物联网的网络层是基于现有的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而运转的,因而,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起着中间的信息传输服务功能。

最后,应用层。应用层将经网络层处理过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系统或者服务终端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操控,具体包括提供解决方案和进行系统集成等。物联网并非简单地将各式感应器嵌入物体后联入网络即可,其智能感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每一个特定的应用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需求,针对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设计相应的操作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就是物联网应用层产业的主体。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主体分析

物联网应用的实现最终要靠传感器/芯片厂商、通信网络运营商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商等物联网结构产业主体的合作与协调。

(一)传感器/芯片厂商

各国传感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二维码、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已经逐步得到实现和应用。但是,在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以及各种传感器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传感器/芯片厂商目前仍处于单纯而分散的制造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受益于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巨大。在物联网的未来发展中,须各国通过充分协商来确立统一的传感器技术标准协议,进而须传感器/芯片厂商各自加大在自主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而在传感器/芯片市场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

(二)通信网络运营商

物联网网络层的运行很大一部分建立在通信网和互联网基础上,通信网络运营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

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臻完善、雄厚的资金支持、广泛的客户基础都使得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信息传输和处理服务的提供上本身就占据优势地位。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的选择较为多样:继续其信息传输的传统服务,为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网络连接,收取流量费用;为已经使用了物联网业务的客户提供流量,而不涉及系统解决方案商;与系统解决方案商进行合作,由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服务,通信网络运营商推广业务;开发新的物联网业务,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等等,结合未来物联网海量信息处理和管理需求增加的客观预期,以及通信网络运营商掌握有信息传输与处理关键渠道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预见的经营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物联网的网络层业务,并且很可能形成垄断格局。

(三)系统解决方案商

系统解决方案商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结合特定行业、特定应用环境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属于可以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一环。中国系统解决方案企业目前尚处于生存发展期,业务范围主要专注于为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应用领域提供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预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会日益增多,应用领域的公共化将会向小范围化甚至个人化发展。在物联网产业链中,通信网络运营商现已具有相当的综合实力基础,因而系统解决方案商目前的运营模式多是同通信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利用其通信网络运行业务,向客户提供服务。

三、物联网隐私保护

(一)隐私的范畴

所谓隐私,又称个人秘密,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③隐私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安宁,包括私生活空间、私生活信息、私生活活动等不受他人的打扰和侵犯。不同于互联网实现的人与人的连接,物联网实现的是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互联网隐私来源于用户提供的私生活信息,而物联网信息的来源则主要是物品通过感应器感应并且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信息,其中包含的携带或使用物品的个人的信息,即构成物联网隐私。在物联网时代,可感应周遭环境的物体实现联网,连接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嵌入物品中的各式感应器、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的摄像头、移动终端的应用等等,不仅收集信息的渠道数量和规模上增多,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渠道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实时而广范围地收集任何需要的信息,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路径传输到互联网,互联网隐私的范畴延伸到了现实生活领域。

(二)隐私的存储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物理上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个人对自身隐私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可以自主选择存储的方式。

互联网用户在最初接受网络服务时对其基本信息仍保留有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决定是否将个人信息放置于互联网中;然而,互联网本身具有记录每一次数据传输的功能,用户在实施任何网络行为,如注册网站、浏览网页或发送电子邮件等时,用户的行为数据会逐渐生成并被保留在互联网主机内,这一部分是用户无法完全控制的。物联网时代,物品本身的信息、用户个人信息、一部分由嵌入物品的标签或芯片记录,另一部分则由互联网主机处理并存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私生活会在当事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感知和记录,例如,某消费者购买未消除RFID芯片的商品,芯片会记录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并且该消费者携带该物品时的活动地点信息就会被监测到而存储于定位系统中。

(三)隐私的保护

法律规定未经个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侵犯其生活的私密或干扰私生活的安宁。可见个人对其隐私的保护仅局限于要求他人尊重其隐私,而不能就隐私而主动为一定的行为。

互联网隐私的保护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商家的保密承诺和互联网的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掌控力下降,因而在隐私保护上则采取更为积极主动,旨在起到预先防范和事后救济的作用。物联网隐私安全除依靠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外,相关立法和政策应当确立物联网客户行使隐私权的主动地位,扩大隐私权的行使权限,不但在收集客户信息时须明确告知物联网标签使用情况并征得许可,允许客户有了解权、修改权、删除权,未经客户许可,不得私自公开或出售、分享其客户信息。基于物联网的运作程序来看,这些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应当贯穿于感应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总结

物联网技术最终要成为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现实应用,必然要经历物联网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商品化的过程,从产业运营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确立物联网产业主体的市场地位,其次鼓励技术创新、扶持新兴企业,形成有效运作的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从消费者或个人隐私保护来看,除了从技术上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外,需要我国民法及相关信息安全立法对公民隐私进行新的界定,根据互联网和物联网对隐私的范畴和保护方式要求加强对公民隐私的保护。

注释:

①吴余龙,艾浩军。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

②王春红。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北方经济,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3

物联网给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物联网的产业链中,网络、设备、服务提供、软件/应用、终端和芯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各方都加大在此领域的布局,三大运营商开始把物联网定位基础业务进行投入。

“中兴通讯将物联网作为战略业务之一。”中兴通讯CSO陈杰在MWC上海展期间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谈及中兴通讯发展物联网的思路,陈杰表示,中兴通讯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优势,聚焦于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车联网、工业等领域。

定位:核心战略业务之一

作为中兴通讯M-ICT核心战略之一,中兴通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贯穿于消费市场、运营商市场以及企业市场。

作为运营商实现未来“千亿”连接市场的助力者,中兴通讯以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方案切入市场。业内人士也表示,NB-IoT成为产业链进军物联网市场的关键。6月1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 RAN全会第72次会议上,NB-IoT技术标准终于得到冻结。标准的落地,加快了产业链创新应用的步伐。围绕NB-IoT,全球芯片厂商包括英特尔、高通,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以及全球运营商巨头沃达丰、中国移动、意大利电信等均加速NB-IoT的商用。中兴通讯一直以来是面向物联网的广域低功耗技术NB-IoT的主要推进者,陈杰介绍,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和产业打造了基于NB-IoT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积极投入对芯片、终端、系统和物联网IoT平台的研究;并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均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站式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传统的电信基础网络是以人为核心构建的,要大规模部署IoT,实现联接的突破性增长,面临接入方式、现有核心网冲击以及安全等诸多挑战。中兴通讯提供的端到端的NB-IoT解决方案,涵盖芯片、模组、无线网络、核心网以及NB-IoT物联网平台,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兴通讯的无线及核心网解决方案可基于现网平滑升级,只需软件升级即可,充分节省部署投资。

无线网络部分依托于业内领先的SDR(软件定义的无线)基站,无论现网采用哪种制式(GSM/UMTS/LTE), 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定义NB-IoT;核心网部分也可以通过对现网进行软件升级来支持NB-IoT,或直接部署基于NFV功能的虚拟核心网。

中兴通讯的NB-IoT物联网平台采用开放的云平台技术,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部署NB-IoT业务。中兴通讯NB-IoT平台可以管理海量的NB-IoT物联网连接,并同时提供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

在此次MWC上海展期间,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展示了市政物联网应用――智能井盖方案。该方案通过全方位监管井盖状态,在井盖被打开、移位等情况下,可实现及时告警。NB-IoT技术具有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率、大连接等特征,有效提高智能井盖监控系统的覆盖区域,消除覆盖死角,降低建设维护成本。

“中兴有深厚的研发技术实力,我们期望与IoT产业链一起 ,搭好平台”陈杰表示,“目前IoT产业链中,需要开放的心态。”

在6月30日2016MWC上海主题论坛上,中兴通讯董事长赵先明在《IoT联接万物,联生价值》的主题演讲中也表示了产业链合作发展的观点。赵先明表示,IoT所引发的不仅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对农业、服务业等人类社会基本业态,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和飞速进步。目前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领域显示出显著的进展,各种IoT创新应用还会不断涌现。与此同时,IoT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业垂直整合、商业模式构建、应用创新、安全性、标准不统一等突出矛盾。他表示,我们处于变革的前夜,需要产业链各方加强协同,共同携手促进IoT产业的健康发展。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物联网 二维码 RFID 应用设计

1前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二维码及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应用到IT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建设一个对IT固定资产管理自动识别、智能管理的先进、可靠、实用的数字化平台,高效地实现对IT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和存在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的使用效率, 能有效的提高漯河卷烟厂对IT固定资产管理实时动态管理的能力,并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势在必行。

2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现有的IT固定资产管理错误率高、周期长、效率低、管理技术落后,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优化调配,领导无法及时准备获取设备信息必要支持,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管理水平。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搭建物理设备与设备信息化系统的桥梁,借助无线互联网络传输的功能,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协作资产监控管理环境,提高企业对IT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实现资产监控管理的设备智能化、内容全面化、流程规范化、操作痕迹化、监控实时化,是进行IT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

3 系统总体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使用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具有远距离快速识别、高可靠性、高保密性、易操作、易扩展等特点,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系统。

建立安全可靠地注册资产档案,通过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资产监管,合理调配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防止资产流失。有效、准确地对在线和库存设备资产的数据进行信息识别、采集、记录、跟踪,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

利用二维码及RFID技术采集和GPRS无线传输功能,实现资产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由后台系统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所有资产数据一次行输入,系统根据不同部门及区域RFID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资产状态分类存储(如新增、故障、调拨、闲置、报废等),最终用户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查询等操作。

4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整体架构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前端数据采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数据持久层、Web应用层和客户层等共五个层次组成。

前端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由二维码和RFID读写器读取其射频辐射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上相应电子标签的ID,并将读取结果送往前端数据处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该层读取数据采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经过过滤与处理以后通过TCP/IP网络发给数据库服务器,更新服务器数据库里的数据;数据持久层即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储着所有的资产信息,在本系统中,该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Server2008负责维护。该层既为Web应用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也为数据处理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Web应用层主要完成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在本系统中,资产管理工作由后台Web服务器上的Web应用程序来完成。该Web应用程序一方面为客户层提供Web浏览服务,另一方面实现资产的各项管理功能;客户层面向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各种资产管理操作。

硬件架构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硬件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各部门联网计算机、手持式读写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资产定位管理机、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资产报警管理机、报警装置等。本系统的资产信息、个人信息和部门信息等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它是整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部署在Web服务器上,各部门联网计算机通过IE浏览器进行管理,如资产采购、分配、出库、归库、维修、报废登记等管理。

手持式读写器主要完成资产盘点工作,并把盘点结果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实时检测和记录资产存放的位置,它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定位管理机相连,资产定位管理机获取相应的资产位置信息并实时更新数据库里的数据。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实时检测资产出入库情况,并控制报警装置,同时它也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报警管理机相连,资产报警管理机记录资产报警情况并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

系统平台架构

系统平台采用B/S结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用到的资产信息数据库、部门信息数据库、资产知识库等数据均存放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维护,各用户所能进行操作的功能根据用户的权限而定。平台采用B/S结构的优势在于更加方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对固定资产软件系统的修改只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区域管理计算机上不做任何修改,大大减轻和系统的维护工作量。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上,也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从服务器上随时取出的数据即是当前最新的数据,避免了以往的分散管理方式在不同计算机上可能保留着不同版本的数据,容易出现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系统平台模块组成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照总体功能可划分为八个模块:个人信息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盘点管理,资产定位管理,资产报警管理,资产查询管理,资产报表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

其中个人信息管理主要功能为:用户登录或注册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后都应有一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登记和修改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所属部门、职务等,存入用户信息表,系统管理员会根据此表来分配该用户的管理权限,资产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此表来为其分配个人固定资产。资产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资产采购管理、资产登记、资产分配、资产变更、资产调拨、资产出库管理、资产归库、资产维修、资产折旧、资产报废管理等十项管理操作,涉及资产从购入投入使用到报废退出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变化和状态。资产盘点管理主要功能是为了清查实际资产与帐面资产是否一致,对资产进行盘点,盘点任务管理由手持式读写器完成。资产定位管理主要功能是定位资产的去向。资产报警管理主要功能是防止资产非法出库导致资产流失,儿对资产进行监控。资产查询管理功能可以查询的信息包括登记资产、空闲资产、出库资产、维修资产、报废资产等。

5结束语

通过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漯河卷烟厂建立起统一的、有效的、实时的和流程电子化的资产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了IT固定资产管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大大缩短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整个业务操作效率,大大降低人员管理成本,特有的大批量数据实时采集能力,缩短了统计和清查时间,增强了盘点的准确性,实现了在整个流通环节的跟踪,明确出错环节,实现了对资产的高效准确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项益民。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方案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

[2]孟晓明,基于RFID 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38 1687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