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精彩10篇】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需明确目标、资源配置、时间节点、风险管理及绩效评估,确保各环节协同推进,如何实现高效落地?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产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精彩10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2: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1998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和2000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通过长期以来的生产实践,探索了一套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对黄瓜、番茄、芹菜、辣椒、花椰菜、芫荽、茄子、菜豆等蔬菜的周年生产技术有了相当的掌握。种植夏秋无公害蔬菜,取得明显的效益,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并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种植无公害蔬菜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已探索出一条发展大方蔬菜产业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公司协会、连接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方镇果蔬种植是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形成目前规模的,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全镇果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种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单位产量普遍不高,为使全镇蔬菜种植高效、增收,实现100%以上农田亩产万元以上,切实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6块,投入资金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万元。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棚6400O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2000m,dn32mm的2000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
工程投资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
(3)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
(4)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平方米,
(5)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
(6)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32m,面积1280O,总建设面积6400O,
(2)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
(3)可移动苗床架,规格××,热度锌钢架结构,每个平方米,共计200个,
(4)排水管沟,规格80cm×80cm,长度80m,
(5)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
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亩,投入资金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
8、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不足部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担辣椒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800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小,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有较大的产品开发空间,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为了保证蔬菜产区农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拓展经营渠道,建立蔬菜产品直销网点,2015年元月,农业局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宁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重庆盘溪市场,成都五块石市场建立了大方蔬菜营销窗口,采取网上或传真互通报价,进行产品的包装预冷处理直销,有较好的蔬菜流通体系。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3:
茶叶是我区重要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促进茶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我区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茶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xx茶产业,确保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xx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宁区委发〔xxxx〕x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区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向导,发挥茶业产业优势,积极发展品牌茶叶、有机茶叶、生态茶叶、智慧茶叶,集聚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规模、精深加工、品牌营销、龙头企业的提升发展,走产出高效、品质优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
2、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质量兴茶产业战略,坚持“稳面积、提质量、增效益”总体发展思路,以塑品牌、育龙头、强基地为抓手,实施“x天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茶园基地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全面发展现代茶业,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到xxxx年,全区茶园面积稳定在xx万亩左右,茶叶商品总值达到xx亿元;力争到xxxx年茶树品种改良和低产低质茶园改造xxxxx亩以上,生态、有机茶园建设xxxxx亩以上。创建“三品一标”基地xx个以上;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x—x家、省级龙头企业x—x家。
二、产业提升与政策扶持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计划从xxxx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xxxx万元,统筹用于茶园基地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公用品牌打造、质量安全监管等建设。
1、茶园基地提升。一是茶树品种改良。加大对衰老、低产低质茶园的改造力度,对茶树品种退化、长势衰老的茶园,按照统筹规划,持续实施“三改一提”(即:改树、改土、改园、提升管理技术),进一步调整茶树品种结构,提质增效,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具有x天山茶品种优势的`产业基础,到xxxx年完成茶树品种改良和低产低质茶园改造xxxxx亩;二是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产地适种、科学改造的原则,巩固和鼓励天山、支提山、龟山、吴山、白马山等核心区域xxx米以上茶区产地进行适度开发和茶园改造,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重点在xx等茶区各建立x个千亩生态茶园,打造智慧茶园,扶持茶庄园、茶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到xxxx年,建设生态、有机茶园xxxxx亩,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x个以上。
2、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在外茶商、茶企回乡创业,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茶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规模较大的标准化的新建、改扩建茶叶加工厂房;逐步对以煤炭为燃料的茶叶加工厂进行电气化改造。扶持新建或扩建标准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和茶叶精深加工设备。鼓励扶持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研发茶叶新工艺、新产品。培育茶业新兴业态,推行多样化宣传营销,同步推进线上线下销售,重点扶持特色明显、产销结合、农贸一体、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培育打造成为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给予适当扶持。
3、公用品牌打造。着力打造“x天山茶”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在电视、报刊、杂志和新型媒体以及“天山绿茶”微信平台,立体式宣传“x天山茶”品牌;在大中城市主要销茶区茶城、公交站、地铁站或动车站、茶叶商店设立“x天山茶”宣传广告;组织“x天山茶”产品企业参加全国性博览会、展销会以及“闽茶海丝行”等展销活动,举办专场推介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本区内的高速路旁、动车站、公交站台以及xx设立“x天山茶”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扶持企业专版制作使用“x天山茶”的产品包装物。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给予适当奖励。举办xx区斗茶赛活动,鼓励“x天山茶”产品企业参加各类茶叶评比,对获得较高名次的,给予适当奖励。
4、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全区茶叶农资产品准入和报备制度。加强茶叶科技培训,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对新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以及ISO体系、GAP、HACCP、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给予适当奖励;对新建茶叶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SC认证的,给予适当奖励。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由xx区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茶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措施,做好茶产业协调、茶叶公用品牌宣传、茶事活动举办、计划指标下达、督促检查等工作。
2、加强服务指导。茶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开展茶园管理、生产加工、茶叶营销、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茶叶质量抽检,逐步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茶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公共品牌培育服务力度,组织茶企参评参展及参加各类茶事活动,加强与各地乡贤、茶商交流联络,促进茶叶销售流通。
3、增强部门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长期坚持,潜心打造,营造浓厚的茶产业发展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策划,利用各种形式宣传x天山茶;财政部门要加大对x天山茶产业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茶产业发展资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茶叶流通和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全力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区农业、市场监督、供销、茶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监管,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跟踪管理,禁止假冒农资和禁用农药流入茶园;金融机构对具备发展潜力的茶叶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茶产业给予信贷扶持。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现代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措施,引导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二、基本原则
(一)产业带动,主体联结。坚持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盘活和流动社会资源,引导贫困户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就业和参与发展,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增收脱贫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探索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结合贫困镇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富硒产业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做强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富硒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一镇一至二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富硒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复合业态发展,创新特色农业产业脱贫新模式。
(三)市场导向,注重筛选。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重筛选一大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市场主体为合作对象,运用市场化方式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实现产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盈利、贫困户受益、财税增收“四赢”目标。
(四)长短结合,持续发展。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稳定脱贫,持续发展。根据贫困户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确定可靠合作对象,建立互惠共赢合作方式,重点防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精准扶贫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三、实施范围
现行标准下全县建档立卡的21个镇、169个贫困村、万贫困人口;对贫困户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及其他新型市场主体。
四、目标任务
(一)增加扶贫项目效益。逐年把涉农惠农项目向贫困镇、村集中、倾斜,优先扶持具有产业基础的贫困村、贫困户,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贫困村、贫困户快速增收脱贫。
(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富硒特色,长短结合,“造血”发展,快速形成支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打响县域富硒品牌。其中2016-2018年每年在贫困重点村巩固粮油种植2万亩以上、饲养生猪8万头以上、种植魔芋2万亩以上、新建油用牡丹、拐枣等新型产业基地万亩以上,确保农业特色产业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稳定贫困户脱贫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户一技”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长短产业,推广应用新技能,力争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致富产业、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有1人稳定就业。确保到2018年全县万需要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实现产业带动脱贫。通过短平与长效相结合、种养与经销相结合、主体与贫困户相结合,大力实施“111235”工程,即贫困户种好1亩口粮田(解决吃饭问题)、种植1亩魔芋(解决用钱问题)、栽植1亩油用牡丹(解决长期用钱)、饲养2头猪(吃一头卖一头)、种植3亩经济林果园(拐枣、核桃和其他林果解决后续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种植5亩烤烟,力争2018年实现所有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
(五)探索精准脱贫经验。通过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探索可复制、可操作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经验。
五、主要内容
(一)培育“富硒+”产业带动模式。
围绕粮油、烟草、畜牧、魔芋、黄姜、中药材、林下种养等短频快增收产业和拐枣、油用牡丹、核桃与林下经济等新型中长期致富产业,按照“富硒+”模式,延伸农户、基地、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富硒产业发展链条,构建特色产业发展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紧密协作关系,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1、做大富硒产业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整合贫困村、贫困户土地、林地、水产资源,结合市场主体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按照年度规划,逐年分批在169个贫困村中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的短快和中长结合的富硒产业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提高贫困村资源收益,带动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3、扶强富硒产业龙头。扶优扶强一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运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围绕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现代渔业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完善生产示范、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良性互动的复合业态,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富硒产业各个环节生产经营,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3、着力开发富硒产品。紧紧围绕县域富硒资源优势,搭建起科研对接、企业研发、各级推广的富硒产品开发体系与平台,加大富硒猪肉、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茶饮、富硒水产、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食用菌、富硒蚕桑等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富硒品牌”战略,切实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旬阳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富硒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
(二)探索“+贫困户”双赢同富合作模式。
围绕“+贫困户”模式,针对不同合作主体,着力探索创新不同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相关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1、政府主导推动型。按照省市县联动、省级统筹、市县组织、贫困户参与的原则,推行“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政府(供销社)+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选择经营效益好、信誉度高、覆盖贫困户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涉农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经营合作,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供销社经营资金捆绑,集中投资,共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财政扶贫资金折股虚拟量化到具体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每年不低于5%的委托投资股权收益给贫困户分红,在确保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帮助贫困户获得资产收入。
2、龙头企业带动型。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为主导,由扶贫龙头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产业基地,进行集约经营,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发展和优先务工从龙头企业获得多项收入实现“产业脱贫”;以“订单”为联结,由龙头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贫困村贫困户按照合作企业要求,提供生态优质原产品,合作企业托底收购,合作共赢,实现“订单脱贫”;以“技能”为支撑,由扶贫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后签订用工合同、安排上岗就业,在龙头企业取得劳务收入,实现“技能脱贫”。
3、合作组织互动型。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组成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取得劳务、股权收益或分工协作经营收入,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4、景区园区牵动型。推行“景区(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景区(园区)+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景区园区优势,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增收脱贫;支持没有自主生产能力或向外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山林资源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资产收益增收脱贫;引导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各类农家经营主体、能人大户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参与生产经营,优先委托贫困户开展订单生产,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服务等方式增收脱贫。
5、能人大户联动型。推行“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或“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本地群众创业兴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外来人员投资兴业,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劳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成立劳务组织,吸收、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6、干部帮扶促动型。按照“三包三定”要求,推行“干部(党员)+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干部(党员)+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包联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资源、智力、信息和管理优势,以贫困村为载体,依托企业或合作社,带领贫困群众开发资源、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获得经营性、投资性、劳务性和资产收益性等多种收入,实现增收脱贫。
(三)拓展“电商+”现代经营销售模式。
大力推进“电商+”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改善贫困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电商平台、开发电商产品、培养电商人才、畅通物流渠道等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把资源、产品、服务“卖出去”,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1、强化电商基础。依托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的机遇,推进光纤入村入户,扶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信息处理、数据及网站托管、运营和管理等外包服务,提高宽带网络普及和接入能力;大力推广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贫困地区的应用,不断提升贫困村通信业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贫困村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实现有线、无线优势互补,积极培育发展物流服务企业,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2、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为我县特色产品搭建电商展销平台,鼓励电商配套服务企业入驻旬阳,积极培育建设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软件开发、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园区;大力培育区域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支持我市品牌企业、中小商贸企业、个体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创建有特色的网上零售品牌,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安康名优特色产品;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镇超工程”实施企业合作,在中心镇和行政村建立网络商品自提点。
3、开发电商产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适宜网络销售的茶叶、魔芋、腊肉、大米、林果、香菇木耳、蚕丝制品等农特产品,大力开发生态、绿色、休闲、养老等旅游产品,通过电商企业运作,使网络平台成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培育一批集商品销售、交易支付、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商品销售服务综合平台,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一号店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寻求合作,开设旬阳特色分平台,集中展示、推介、销售我县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以电商销售拉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4、完善配送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应用,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自建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配送体系;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快递物流企业在我县设立分公司、客服中心或转运分拨中心,拓展同城快递、乡村配送、生鲜配送等特色业务;积极开发邮政、供销、民营快递公司等物流资源,加快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在镇、村、组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配建物流配送网点和金融支付网点,逐步实现网上订货、配送、结算的农村流通新模式,打通“农货进城”、“网货下乡”双通道,着力构建“买旬阳、卖全国”的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
(四)创新“创客+”新型创业兴业模式。
积极推行“创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创客+基地+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搭建“创客”与贫困村贫困户合作平台,完善协调、服务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支持,鼓励、支持创客到贫困村创业兴业,通过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示范、科技服务、综合配套”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产业互联网发展核心路径,挖掘贫困村特色优势资源,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把贫困村发展成为大众创业的栖息地和万众创新的聚集区,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发展致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做好全县产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县政府成立产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农林科技、国土、人社、经贸、文广、扶贫、供销、农商银行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林科技局,由县农林科技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矛盾问题。各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谋划好区域内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二)全面创新试点。各镇要把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每年至少培育1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点。要按照“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和“六动”产业精准扶贫措施,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创新工作。创新中可以“一+”,也可以“多+”;可以“一动”,也可以“多动”,鼓励形式多样的创新方式,支持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产业模式,加快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三)落实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要把涉农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挥集约效应,逐年度、逐项目地投入贫困村、贫困户建设。财政部门要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的调配和全程监管,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金融部门要扩大财信担保、小额信贷扶持范围和扶持额度,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相关部门要对景区、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实行前置规划审批,对达不到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要求的,不予有关项目扶持。各镇要落实主体责任,重点解决好“扶什么”、“怎样扶”的问题;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为贫困村、贫困户选准发展产业;要对各类自主创业主体,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创建优良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带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四)强化考核奖惩。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旬阳县三年脱贫“三包三定”方案(2016-2018)》和《旬阳县三年脱贫考核奖惩办法(2016-2018年)》工作内容,镇、部门产业精准扶贫成效计入全县三年脱贫考核。对产业扶贫工作表现突出的镇、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重视不够、工作滞后的镇、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在年度考核中不得列为先进,并扣减相应的项目资金。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我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全力打造北方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二、发展目标
全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其中保护地生产15000亩,裸地蔬菜5000亩。新增日光温室4000亩,新增塑料大棚8000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亿斤,实现产值亿元,纯收入达到亿元。同时,启动建设沙日浩来果菜批发市场,组建蔬菜经营公司。
三、产业布局
以国道111线、省道大阜线和县道大库线三条公路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以内为重点,按照区域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旗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全旗蔬菜产业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明确目标,成立组织机构专项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各地要按照20xx-20xx年全旗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将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适宜耕地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按照每个设施农业小区不少于100亩的标准,对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实现小区品种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
(三)普及科技,强化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要大力引进、培育优良种苗,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节水、节能等新技术。要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点保证每个设施农业小区有一名技术人员。要引导农民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认真抓好农资购进、产品销售等服务,把服务贯穿于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
(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以设施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区建设标准、补贴办法和验收方案,通过多种途径予以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支持为补充、政府投入和项目扶持为导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项目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设施农业发展倾斜。二是政府投入。对未列入项目扶持的设施农业小区,旗政府予以适当补贴。同时解决好贫水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集中供水问题。三是信贷支持。继续协调专项贷款,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简化贷款手续,保证农民资金需求。四是吸引社会资金。要引导民间资本向设施农业建设集中,通过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途径,引导涉农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发展设施农业。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指〔20xx〕8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特色产业生产实际,开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努力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围绕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技术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功能多元、运行规范、带动明显的.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点。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用于水果、茶叶、蔬菜、粮食、白莲、花卉、苗木、中药材、畜禽等特色产业。
1、开展试验示范。根据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特点等,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的引进、示范和技术培训等。
2、建立标准化基地。改善特色项目基地生产加工条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普及应用设施栽培、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等。
3、落实优质高效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效技术,推广功能性农膜、商品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应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
4、规范项目基地运行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基地生产档案,加强品牌建设,落实源头赋码,鼓励开展基地数控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等现状,围绕功能目标,把握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内容。
四、补助对象及标准
1、补助对象:财务制度健全、核算规范,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规模较大(有自主产权或合同期不低于10年,水果、花卉、苗木50亩,其它产业100亩以上)、设施较优、技术先进、基础条件好、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经营主体、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2、补助标准: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30万元。
五、申报和建设程序
1、申报程序:项目主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附件1《20xx年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书》,经乡镇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推荐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依照申报主体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经营状况等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提交局务会研究确定建设主体,在市政府网公示无异议后批复实施。
2、申报材料:书面申请报告(1份);《20xx年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项目基地租赁合同(复印件1份);申报主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申报主体企业征信报告(1份);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3、组织建设:项目批复后,建设主体按照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抓好建设。
4、进度安排:20xx年6—12月,为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8—12月,为项目检查、验收、总结阶段。
六、资金用途、管理及补助方式
1、资金用途: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特色产业示范片,组织开展特色产品宣传展示,建设示范基地田间(园地)基础设施,购买相关设施设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用新农药、肥料,新机具等,已享受其他项目资金补助的建设内容不得重复申请补助。
2、专账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设立专账,符合项目建设内容且在补助范围内的、提供正规税务发票数额不得少于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数额。不在项目补助范围内的开支、20xx年1月1日前的开支、现金开支、已享受财政补助的开支、场地和设备租金等不得作为项目资金列支。
3、补助方式:项目采用先建后补方式。
七、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成立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项目日常工作由局科教股负责,具体工作由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扶持政策
依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xx〕82号)文件精神予以扶持。
3、强化监管评价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项目资金监管。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实施完成后,建设主体向农业农村局提交书面验收申请,由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从项目技术指导小组中抽调相关人员成立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按批复金额拨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7:
一、总体规划
(一)建设规模
从2004年起,用二年时间,重点建设1000亩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2007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100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5000亩以上的南北环线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3000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1亿元以上,利润3500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二)区域布局
以长土镇黄桷村为核心区,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
二、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黄桷村地处贡井、沿滩、大安三区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规划区周围无污染源,空气质量佳,是生态型花卉生产及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区域。该村有9个村民组,总人口1789人,总农户数601户,耕地面积11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
有未硬化村道5公里;有提灌站1座,总装机容量45千瓦,渠道总长2公里,山平塘16口,面积50亩,总容量3万立方米,旭水河从核心区穿过。目前,已有广交园艺、静丰园艺等近30家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特色的花卉企业入驻,休闲观光旅游也具相当规模,人气十分旺盛,效益显著。到2003年,长土镇已有花卉栽培面积达640余亩,全区达1000余亩。
(二)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将融花卉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与博览、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围绕增收、保障、益民三大工程和花卉市场开展建设,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体,花卉市场为载体,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塑造都市农业。
1、增收工程
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相对集中成片打造1000亩花卉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和定单生产。产业内部近期以园林绿化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盆栽花卉,远期形成以盆栽花卉为主,园林绿化和鲜切化结合的花卉产业。依托花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娱乐环境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和政府增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2、保障工程
本着让业主“愿进来、留得住、能发财”的原则,除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外,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建设完善水利、道路、排污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
道路:依托现有的`南环路和伍富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硬化干道5公里,农民和生产基地硬化便道20公里,使花卉企业和农户经济园连通大市场。
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一个村级提灌站改造增容,建立输水主管网2公里,改造渠道2公里;建立为解决农民和花卉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并作为景点配置的蓄水池20口,每口不低于250立方米;在花卉生产基地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8: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时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扶贫贡献率高于全市农口各行业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2016年—2017年,重点实施四大脱贫攻坚工程,即优势特色畜牧业扶贫工程、畜牧龙头企业帮扶工程、畜牧专业合作社扶贫带动工程、畜牧科技扶贫促进工程,全市畜牧兽医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就业帮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全市有相关需求的贫困人口通过畜牧产业脱贫。
二、重点工程
(一)实施畜牧优势特色养殖业扶贫工程。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养殖习惯,通过实施畜牧产业项目,引导、扶持、指导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促进贫困群众就地脱贫。一是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以畜禽种业、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粮改饲、畜禽污染治理等政策性扶持项目依托,带动畜禽养殖重点村、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发展生猪、奶牛、肉牛等畜禽养殖业。二是大力发展品牌畜牧业,提高贫困地区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场价值,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三是组织生猪调出大县、奶牛养殖大县等有关畜产品优势产业县做好市场风险防范工作,参照订单生产模式,协助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搞好产销衔接,畅通销售渠道,切实解决畜产品“销售难”问题。一旦发生“销售难”现象,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工作。四是扩大畜牧业保险覆盖面,支持畜禽养殖保险发展,为贫困户争取更多的财政保费补贴。积极争取省、市畜牧产业风险基金或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有关保险,为有关贫困户养殖收益提供托底保障。
(二)实施畜牧龙头企业扶贫工程。一是引导畜牧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发展扶贫。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到重点贫困地区建设养殖基地、冷链物流基地、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及发展生态畜牧旅游业等,通过“龙头企业+养殖户”“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社+养殖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密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实行“以企带户”。二是组织畜牧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投入帮扶。支持协调畜牧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无偿资金投入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贴补生活,凡获得过畜牧业政策性扶持资金的'县和畜牧龙头企业都应承担脱贫攻坚责任,原则上每个企业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少于1O户。三是组织畜牧龙头企业通过吸纳就业帮扶。指导畜牧龙头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凡已承担或准备承担政策性项目的龙头企业,原则上每个龙头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不少于10人。
(三)实施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扶贫工程。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贫困人口入社发展生产、入股分红、打工创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攻坚。没有合作社的扶贫工作重点区域,要根据畜牧产业发展需要,引导畜牧产业能人组建畜牧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农户入社脱贫。评选市级以上畜牧合作社示范社,要将吸纳贫困户入社作为优先条件。每个获得畜牧业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合作社,原则上吸纳10个以上贫困农户入社并脱贫。对于吸纳贫困户入社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时,应当提高项目资金补助标准,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承担的项目建设任务。组织获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示范场积极参与扶贫行动。鼓励市级以上畜牧标准化示范场(园区)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结对帮扶、示范带动、技术指导服务活动,鼓励示范场为当地从事畜牧养殖的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对扶贫责任履行好的示范场,在有关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给予支持。
(四)畜牧科技扶贫促进工程。一是强化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精准识别有畜牧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原则上培训一遍。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畜牧兽医新技术培训等各类涉牧培训为重点,组织贫困户、贫困人口接受各项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培训贫困从业者500人以上。二是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到场,推广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等实用技术为重点,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等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作用,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结成技术帮扶对子,确保实现场场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的目标,为推进贫困户发展畜牧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培育壮大一批畜牧业主导产业。组织市、县两级技术推广人员与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建立创新团队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相衔接的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产业新模式、新途径,培育壮大一批畜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培育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补助项目为依托,建立县乡两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新机制,着力培育畜牧科技示范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畜牧产业。科技示范户要重点在有意愿、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中遴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扶贫工作新要求,把行业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强化指导,整体部署,落实责任,分类推进。市级畜牧部门成立畜牧行业扶贫指挥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谋划;县级畜牧部门要成立行业扶持领导小组,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发挥畜牧行业人才、技术、体系、信息等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把行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职能,围绕做好行业扶贫开发工作,在挖潜、对接、结合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尽快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牢牢抓住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一对一扶贫等重点环节,找准畜牧兽医部门行业扶贫优势,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行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做准。突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凡是能往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项目、资金都要积极争取落地,尽快投产达效。
(三)完善推进机制。完善和落实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和行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完善信息沟通与通报制度,加强工作监督检查,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加强与扶贫等部门的衔接,做好与各片区联系单位的沟通与配合,整合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注重发现培养、总结、宣传扶贫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体扶贫工作开展。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9: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户847人,其中:低保户245户530人,占贫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1980只,家禽出栏数1200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人,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一)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沼(沼气)――果蔬――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来源。
(二)基础设施项目
使自然村通公路,扩大黔西北民居改造范围,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修建饲养肉鹅所需的圈舍及其配套设备。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规模: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地县财政资金万元,农户自筹资金 万元。
(二)投资概算
1、补助标准:
(1)修圈:现标准为25元/O(包括新建圈舍、废弃圈舍改建、搭建简易圈舍)。
(2)种1亩草养50只鹅,1个平方按5只鹅喂养。
按技术部门测算,1年可出栏3槽,每只鹅出栏时在7~8斤左右,每只鹅纯收入在20元左右。
2、产业发展
购置鹅苗:43500只×26元/只=xx31000元
精饲料:43500只×公斤/只=195750公斤
购买精饲料:195750公斤×元/公斤=469800元
3、基础设施
修建圈舍:8700平方米×120元/平方米=1044000元
4、种植饲草
种植饲草:870亩×360元/亩=313200元
六、建设任务
(一)产业发展
完成43500只肉鹅的饲养及其相应的.防疫、出售等工作。
(二)农村社会事业
依托村级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科技示范园,强化农村适用技术宣教工作。
七、项目进度安排
1、种植饲草870亩:20xx年3月――20xx年4月
2、圈舍8700平方米修建:20xx年4月――20xx年5月
3、购置鹅苗43500只及发放时间:20xx年5――20xx年7月
4、整合项目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八、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为项目村的受益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饲养鹅万只,每只鹅重4―5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算,一年三次出栏计算,预计新增产值880万元,受益农民纯收入约87万元左右,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项目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项目管理
(一)资金管理
1、县成立“试点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成立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用以支持农户贷款贴息、农业产业保险、建设农村专业市场、培育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引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3、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条件,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0: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XXX县委 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通过驻村扶贫工作组帮扶和产业扶贫的实施,到2020年,使全县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品能带动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使全县每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当中来,最后达到脱贫的目标。
(二)实施原则
1.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扶贫效应,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集中各类资金和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集中,努力解决好制约贫困人口致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
2.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的原则。立足当地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科学客观分析产业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已有的主导产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培育的产业,注重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4.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扶贫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扶持对象和主要扶持产业
(一)扶持对象
全县建档立卡的省定贫困村、贫困户,辐射带动贫困户明显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村级集体组织实施的贫困户参与程度高的产业基地项目。
(二)主要扶持产业
大力扶持发展蔬菜果业、花卉苗木、茶叶、油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到这些产业中来,脱贫致富。
1.蔬菜果业。重点扶持XXX、XXX、XXX、XXX等乡镇发展蔬菜种植,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2015年带动200户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扶持XXX(蓝莓)、XXX(火龙果、菊花、石斛)、XXX(葡萄)、XXX(板栗、柚子)、XXX(黄梨)等乡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2015年引导200贫困户参与并带动就业。
2.花卉苗木。重点在XXX、XXX等乡镇扶持贫困户发展花卉苗木以及中药材种植,2015年力争新增优良树种和产业基地3000亩以上,扶持带动贫困户200户。逐步建立完善集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于一体的苗木产业体系。
3.茶叶产业。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的要求,结合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及茶叶产业发展潜力等要素,重点扶持XXX、XXX、上埠等乡镇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2015年力争扶持新发展高标准良种茶园面积300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带动贫困户100户。
4.油茶产业。扶持全县所有乡(镇)大力推广应用高产无性系油茶造林,发展油茶基地,坚持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生产,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15年力争扶持新增高产无性系油茶林10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100户。
5.畜禽水产养殖。重点扶持XXX杜仲猪、XXX优质鹅、源南XXX水产等传统养殖产业,重点扶持XXX、XXX、XXX等乡镇的牛、羊、蜂蜜等特色养殖。鼓励建立农民专业种养合作社,采取“公司(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金融”、土地流转、农户参股、合作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2015年力争扶持带动贫困户200户。
(三)产业扶持重点建设内容
1.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2.支持与特色种养业基地配套的机耕路、作业道、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3.支持特色农产品规模种植基地和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4.支持畜禽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特种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5.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
6.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司(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金融”经营模式,发展经济果林、蔬菜、畜禽等特色种养业。
三、政策措施
(一)扶持政策
1.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开发扩大蔬菜、茶叶、油茶等基地,具有一定种养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较多的'贫困村,倾斜安排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
积极引导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类型、规模等,在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种植产品收获前,经结对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及县有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可申请产业扶贫奖补。具体奖补类别标准为:①蔬菜产业:无公害蔬菜1500元/亩;②果业:1000元/亩;③花卉苗木:花卉苗木1000元/亩,中药材1000元/亩;④油茶产业:油茶300元/亩。上述奖补类别为重点扶持产业,未列入的产业类别不予奖补。奖补最低计算单位为上述奖补标准所列单位数。奖补实行总量控制、补助封顶,奖补政策执行期限暂定两年,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100万元,封顶金额为符合奖补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不超过5000元,当年申报因总额限制未能得到奖补的贫困户下年优先进行奖补。奖补资金根据产业特性和进度可在前期、中期、后期申报(不得重复申报),每半年汇总审批一次。6月及12月的20日前,由贫困户提出申请,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审核验收签署意见后,各行政村进行公示并将《XXX县产业扶贫奖补申请表》(附件1)和《XXX县产业扶贫奖补汇总表》(附件2)报所在乡(镇)初审,由各乡(镇)报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批报县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核拨,奖补资金直接从县财政拨付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卡通”账户。如发现有挪用、套取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的,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2.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
3.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可优先享受“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对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农业产业组织,在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对带动辐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享受相关补助政策。
4.积极鼓励贫困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企业。鼓励贫困农户组建、加入各种农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林)场。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到农(林)企业就业。鼓励贫困农户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
5.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安排。
(二)扶持措施
1.加强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畜禽、果业、经作、观光农业等产业技术人员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科技特派团”“特派员制度”“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2.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积极牵线搭桥,引导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3.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
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明确责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实行属地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握重点,亲自协调、亲自调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扶贫产业,帮助扶贫对象脱贫。
(三)强化绩效考核。县、乡两级分别将产业扶贫纳入对乡、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上一篇:营销活动方案优推15篇
下一篇:物业活动方案(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