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优惠促销活动方案(案例)实用5篇
【导言】此例“汽车优惠促销活动方案(案例)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山寨草根之恋1
二人转是名副其实的山寨艺术。历史上,它处江湖之远,鲜见于瓦色勾栏。艺人们走乡串沟,官府不许进城,文人不屑一顾。然而,它红遍千山万岭,香飘村村寨寨,成为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花。
从舞台美术构成――传统剧场来讲,二人转艺人们走到哪里,舞台就设在哪里,从不讲究场所条件的高低优劣。历史上,二人转艺人主要是在乡间唱屯场,唱大车店,唱庙会,有的到山里唱林场,唱参棚,唱大烟市,民国后期有的到城镇唱大棚,唱茶社。
唱屯场,也称唱子孙窑,就是在庄稼院演唱。冬天在屋里唱,夏天在外边唱。露天演出,个别地方搭小台子,多数地方搭不起,就地唱。先打地,场上摆一张彩桌子。服装道具放在桌上。桌前是表演区,桌后是后台。桌后放一条长凳,包头的化上妆,坐在这里打板。桌西侧放一条长凳,拉弦的和吹喇叭的坐在这里。桌东侧放一条长凳,唱丑的坐在这里。围着表演区,三面放一些椅凳,所谓老爷一流人物坐着,一般观众围站在后边。在屋里唱,如果有南北大炕,艺人在地当间,朝东摆彩桌子表演,群众坐在南北大炕上看。这个节目朝南炕演,下个节目朝北炕演。
唱大车店,也称唱轮子窑。从农历八月十五到腊月中旬,是农民拉粮季节,大道上车马不断。这也是二人转艺人唱大车店的黄金季节。此外,农忙时,屯场冷清,艺人也常在大车店唱。店老板特别欢迎二人转艺人来店里唱,吃住都不要钱。因为那个店有二人转,店客准多,生意兴隆。在大车店,客人吃饭时,艺人和店伙计一起端碗拣盘,吃完饭,上装包头,下装撤桌,打场子,两个都准备妥了,就开唱。
唱庙会。清道光年间,就有二人转唱庙会的记载。民国年间,唱庙会更普通,名目繁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兴唱戏还原,一逢灾年,请唱庙会的就多了。有老母庙会、岳王庙会、天后宫庙会、财神庙会等。多数庙会,临时高搭席棚野戏台子。戏台搭法有规矩,一般都在庙前搭,台口正对庙门。演出时,台口与庙门之间闪条道,免得挡了神仙看戏。若庙前没地方,戏台搭在别处,也得在戏台正前方搭个席棚,把神仙牌位请去,供在席棚正中。唱野戏台子,观众多,唱双玩艺显得空荡,词也听不清,因此多唱拉场戏。
唱东山沟。清末及民国年间,二人转艺人到松花江以东,长白山里行艺,称为唱江东,唱东山沟。在山里,九月唱赌局,并排两间棚子,一个棚子押宝,一个棚子唱二人转。局散了,就不唱了。又唱棒槌营,即给深山里挖人参的人唱。艺人以山当舞台,以天当布景,以小河当化妆台,虽说艰苦,却很幽然。又唱大烟市,路旁撂地,舞台没遮没拦,观众成分复杂,不好唱。一段唱一个小时,到点打住,把碗往地上一放,观众赏大烟土。唱老洞狗子,老洞狗子指住在用树皮盖的房子里的人,他们隐姓埋名,与世隔绝。艺人背靠大树为舞台,搬来树墩子为坐椅,头上树挂为大幕。二人转艺人还常被抓去唱兵营,称唱刺子窑。被土匪抓去唱山寨,称唱英雄窑。在山里唱,别有一番情趣。晚上没有灯,点松竹明子很亮堂,只是烟太大,唱完脸都熏黑了。
绝大多数二人转艺人,是半农半艺的高粱红唱手,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三五搭班,在家乡附近演唱,围着十里八村转来转去。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兴旺发达,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职业艺人。他们一年到头行艺演唱,称为四季常青唱手。它们不局限于家乡本地,而是走向四方。
二人转艺术的欣赏者,自然是黑土地上的草民:田园里的庄稼汉、村妇、老人、儿童,以及江湖上的五行八作。二人转舞台美术,直接受关东人民审美习惯的影响。东北大地,造就了关东人民粗狂豪放,英武刚健,朴实无华,尽情尽兴的性格特征和喜欢大酒大肉,大悲大喜,大红大绿,大歌大舞的审美习惯。
二人转艺术就是在这种山寨草根的情恋中,培育了自身的舞台美术基因,那就是色彩上的大红大绿,品味上的大土大香,扮相上的大丑大美,表演上的大舞大浪。这是二人转艺术的关东之美,山野之美,农民之美,草根之美,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纯朴之美。东北人有一句俗语:“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是山寨草根对春风春雨之恋,关东黑土地对山花野草之恋,广大劳动人民对优秀民间文化传统之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5篇汽车优惠促销活动方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二人转服装男装哪里买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山花野草之情2
在东北大平原上,有一种多年野生草本,学名车前子,俗称车轱辘菜。它根须深扎,不畏贫瘠。它在田头路边,车道沟里也能生长,任凭车压、马踏、畜啃、自强不息。开淡黄色小花。一到夏秋,漫山遍野,引得蜂飞蝶舞,点缀得大地烂漫。它虽然无牡丹之富贵,玉兰之幽雅,茉莉之奇香,但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娇子,大风大雪中的强者,塞外春天的一道风景,关东人民的至爱。
东北二人转,正好比这压不垮踩不烂的车轱辘菜。二人转这种草根艺术,最接近土壤,接近水源,接近群众,接近大自然,它也有极强的生命力。二人转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经受了时代变迁,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日寇铁蹄,枪林弹雨,自然灾害,__浩劫。然而,它都顽强地闯过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人转的舞台美术造型,具有山花野草般简单朴素之美。
二人转形成之初,主要是二人一副架,扭扭唱唱的表演形式。演员均系男性,一人扮女装,称为上装或旦角。头上包一块青布或勒一条青带子,因此也称上装为包头的。另一人扮男装,称为下装。下装最大的特点是丑扮丑唱,因此,也称下装为唱丑的。当初化妆扮相极为简单。上装青布包天,戴一两朵花,脸上拍粉抹红。所谓拍粉,多用白铅粉。所谓抹红,多是将门上的红对联撕下,随身携带,下场前,用水润湿,擦在脸上。上装上身穿对襟花袄,下身穿一件肥大的绿裤子。若没有这些,就临时跟妇女借件花衣服穿上,或借条花被单系上即可。下装衣服裤子随便,扎腰包,戴丑帽。有的下装勾三花脸,有的本脸上场。勾三花脸得黑色,多用锅底灰。 早期二人转的手持道具,除竹板,手玉子外,下装白天拿丑棒,晚上端灯。丑棒亦称彩棒,多数是椴木的,上边没眼儿,有一端钉块红布。丑须会扔彩棒,在空中能转出好多花样。
唱晚场,丑右手擎灯,照上装的脸。火苗须高不过额头,低不过鼻子。高了脸黑,看不清眼珠;低了会被上装气口吹灭,远了脸上不亮,近了火苗燎脸。艺人说:“吃饺子吃馅儿,看戏看旦儿。”唱二人转,晚上看上装,全仗丑端灯追光的技巧。丑还用灯领唱引路,表演掏灯花绝技。双盘泥灯,下有灯座,上有灯葫芦。顶灯走矮子十分好看。翻跟斗时,顺手扶灯,脚落地同时手离灯,手疾眼快,不注意看不出来,灯不掉,油不洒。
舞手绢。二人转手绢,最早四方形。起初艺人拿手绢,并不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人转手绢多为四方形,真丝面料,耍起来太轻,须喷上水才能转。1963年,辽宁二人转舞蹈专家马力,将手绢用为八角形,双层,疙瘩绸面料,中间加一个圈,周围缀以亮片,既厚重,又美观,拓展了立顶转,回旋转等表演功能。后又改为人造绵面料。
耍扇子。清代及民国年间,乡村没有电灯,艺人都端油灯和蜡台照明。扇子与灯是一对矛盾。扇子一舞,风起灯灭。因此,二人转使用扇子较晚,发展较慢。过去耍扇子,主要在日场,日场不端灯。民国后期,辽北的关金扇使用金漆扇子,翻、转、旋、抛,优美自如,名声大振。
打手玉子。手玉子是上装使用的击节道具。竹板制作,每块约三寸五至四寸长,一寸多宽。共四块,每手两块。有绝艺的,能使五块,六块。手玉子出手,能扔一房多高。
杂耍道具。民国二人转,绝话精湛,丰富多彩。除上述手持道具外,黑山艺人赵富表演打碗叉和打烟袋杆绝活。三个碗拿在手中,敲得磁声磁气,用在唱小帽时异常悦耳,上装和下装连打带唱,不用乐队。三根烟袋杆敲击玩耍,亦十分动听有趣。
建国后,二人转逐渐走上大剧场,大舞台,舞台美术综合发展,变化很大。在大舞台上,二人转与现代歌舞一样,前垂大幕,后打天幕,侧有边幕,中有纱幕,下面立有硬片图案,上边吊有花篮景片。灯光,扩音一概俱全。但这些并非二人转的主流方向,乃二人转涉足大雅的一种样式。专业团在乡间流动演出及广大的半农半艺剧团,仍是舞美简单,精悍轻便,他们保持了二人转朴实灵便的特点,既是客观条件造就,也是应该提倡的根本之路。
总的说来,二人转的舞台美术,具有简单朴素之美。这是中国民间文艺的优秀传统,应该保护与发扬。我们不能把简单朴素视为低级,更不能贪大求洋,丢掉传统,那只能自取灭亡。
车前子花虽小而简单,却无可替代。他是山野的春天,大地的情怀,大自然美之所在,土香土色,美不胜收。
百花争艳之美3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引下,二人转多姿多彩,其舞台美术,发展为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各种样式。
1.土色土香的二人转。仍是传统的演出方式,传统的舞台美术。人物造型,手持道具,演出场所,都是传统样式,农民化。为广大农民喜爱。尤其是老一代观众,他们有传统的欣赏习惯,看惯了固有的丑扮,滑稽相和扭逗表演。广大乡间的滚地包艺人多演这种样式。城市职业二人转剧团也有演出,但又不同程度地有所改革出新。
2.现代清新的二人转。以反映现实题材生活为主。语言、思想、主题、服饰、表演、音乐都与时代同步。大胆改革创新,给人一种清新快感。注重戏性表演和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综合发展。建国后的二人转创作及参加汇演,以这种样式为主。专业剧团在大舞台演出,也以这种样式为主。
3.典雅脱俗的二人转。唱词典雅如诗,音乐抒情,舞姿优美,宛若轻音乐轻歌舞。服装华丽,景饰多彩。如丹东的《江上情歌》、铁岭的《理解之歌》,阜新的《画中人》。这类作品不多,在大型汇演中时有所见,不便推广普及,但多为知识分子和干部阶层所乐道。
4.时髦开放的二人装。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交流,很多文艺追求现代意识,二人转也有很大反映。为适应现代青年的欣赏情趣,很多剧团在二人转中加进现代流行歌曲,电子琴音乐,迪斯科舞蹈。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建国后的二人转舞台,也有所变化。首先是零散艺人,五七搭班,走村串屯演出,被称为滚地包。这种演出散在乡间,为数众多,其舞台美术仍与传统二人转相仿。其次是专业团大篷车下乡。一台大卡车,打开车箱板,下边一支,就是舞台,十分便利。这种演出供不应求。一是专业团少,农村地面广。二是有些剧团捧着铁饭碗,长期附在上面,下去时间有限。随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好转。一些专业剧团经济承包,深入乡间,但偏远地区仍是常年无人问津。第三种是城市小剧场、茶社演出。东北三省很多城镇常年开设二人转小剧场。二十世纪后,赵本山绿色二人转崛起,打入大城市大剧场大舞台,火爆异常。本山二人转还打入电视频道,二人转舞台通过荧屏,送入千家万户。甚至远涉重洋,把二人转舞台搬到海外。
2009年,对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与辽宁省赵本山绿色二人转,孰是孰非,发生一场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歌唱扮演,舞台美术,均是遵循二人转传统,是地道的二人转。而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不唱传统曲牌,只唱流行歌曲,扮相丑怪,表演低俗,不是二人转。
就舞台美术而论,二者各有千秋,又各有不足,应互相取长补短,百花齐放,在保护二人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二人转的多种样式并存。
吉林省民艺团的舞台美术在传统基础上精益求精,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在服饰化妆上刻意求美,俗中见雅;辽宁刘老根大舞台的舞台美术,也是在传统基础上,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在服饰化妆上刻意突出丑角艺术。但这个丑缺少传统丑的“丑中见美,笨中求巧,傻中见乖,呆中求俏”的美学原则。
在舞台美术人物造型上,如果辽吉两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定会培育出一朵既闪耀传统光辉,又闪烁新时代异彩的二人转新花。愿二人转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汽车优惠促销活动方案4
一、活动概况
豪森华府,河东首席英伦贵族庄园领地。
作为河东目前已入住的高档小区,周边娱乐休闲设施相对欠缺,为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突出豪森华府20xx满意生活升级年的服务主体,特面向河东区范围举办本次“豪森华府”消夏夜市活动。
本次夜市是临沂豪尔森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准备、强力推出的一个品牌活动。本次开办夜市是提升商业街人气、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同时为河东广大夜市经营者提供宝贵的场地、客户资源。因此,本次夜市活动是立足豪森华府社区服务河东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商业街人气、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同时为河东区广大夜市经营者提供宝贵的场地、客户资源,为河东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三、活动名称
“豪森华府”消夏夜市
四、主办单位
临沂豪尔森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五、活动时间
夜市持续时间:20xx年6月1日-20xx年9月30日
夜市开业时间:18:30-22:00
六、活动地点
豪森华府“黄金城道”商业街(人民大街999号)
七、媒体支持
(1)电视广播媒体:河东电视台家有喜事栏目报道
河东电视台游走字幕10天(成本:20__元)
(2)平面媒体:百盛信息河东版末版2次(成本:3000元)
(3)网络媒体:临沂在线、临沂信息港、琅琊网、临房网新闻稿报道
活动物料筹备
1.横幅2条:100元(成本:100元)
2.宣传单1000份:河东区内各小区、市场、集贸派单(传单成本:250元)
3、活动电费(成本:300元)
八、活动筹备
A、主办方准备:
1)本次活动由临沂豪尔森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主办。
2)主办方全权负责夜市经营者的审核、合同签订、夜市管理等工作。
3)主办方提供夜市经营场地。
4)活动资金共需:5650元
5)夜市平面图
夜市经营者准备:
1)在进入夜市前,须向主办方报备,在主办方许可后,方可进入夜市经营。
2)报备内容:经营范围、经营人数、身份证复印件。
3)自备经营所需的工作设施,主办方只负责提供经营场地。
B、活动组织框架:
1)在商业街西侧通过卡拉OK大赛、电影放映、小区舞蹈等方式集聚人气。方式,确定一个“主力店”,考虑到小区环境、卫生等要求,建立充气堡垒吸引儿童、电影吸引男性、社区舞蹈吸引女性、卡拉OK吸引年轻人。
2)以商业街现有商户为基础,建设夜市初步框架。(孕婴店、花店、美洁洗化、菜篮子、易购超市初步预定开设)
3)一方面以河东商贩流动集中地(瑞华金都、安居小区、乐泰农贸)进行夜间宣传单页发放,扩大夜市知名度,吸引经营商户。
另一方面通过前期宣传方式加大夜市知名度,吸引客流。
4)夜市经营者在夜市前,经过主办方工作人员确认后进入要求后,按规定进入夜市摊位。
5)在夜市组织过程中,加强管理,一旦不符合主办方要求,立即清退。
C、夜市流程:
1、18:30-19:00准备时间
1)夜市经营者在制定经营区域布置,严禁擅自变动经营场地。
2)未向主办方报备的经营者一律不准进入夜市。
2、22:00-22:30撤市
各经营者必须负责所属场地的卫生工作,在主办方认可后,方可退场。
九、注意事项
1、各经营者要注意维护自己所属场地,并维持好好现场的秩序,出现拥挤或混乱时,要合理地疏散人群,以防止消费者因拥挤而受伤。
2、本次夜市前20名报备者免费(包含第20名),后进入经营者需缴纳50元/月。本着为消费者与经营者负责的态度,特对夜市经营者责任做如下界定:夜市经营者必须向主办方报备,必须服从主办方管理,并自行承担经营所产生的一切责任与义务,进入夜市即代表夜市经营者同意本项。
3、本次活动需提前一天向主办方报备;夜市开市后,严禁私设摊位,所有未在主办方报名而自行现场参与的的夜市经营者,一切后果自负。
4、经营者请严格根据附图明确各自所在位置,严禁变动,请所有参与人员严格遵守主办方统一调度,遵守夜市秩序,直至夜市结束,严禁夜市结束前提前离场。
5、豪森华府商业街入口西侧为车辆停放区,请依次有序排放,听从会场保安安排;洗手间位于999-11商铺。
6、对恶意扰乱公共秩序和安全的,我们保留法律追究的责任。
7、咨询电话:刘先生
红花绿叶之妙5
二人转一丑一旦。旦又称上装,丑称下装。艺人说:“旦是一朵花,全靠丑衬它。”“上装一棵菜,全靠下装卖。”“旦角一条线,丑角一大片。”旦与丑是红花绿叶的关系,好花还得绿叶扶,无叶之花太秃了,不好看,也没生命力。在舞台美术的人物造型上,艺人力求旦扮相漂亮,丑扮相滑稽。一美一丑,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这也是二人转艺人对美的一种追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人转名丑徐生端灯,照二人转名旦蔡兴林,蔡兴林回头望月,灯下如美人图一般,十分动人。丑也不是真丑,而是透着憨厚之气,老乡称为农村的傻哥,丑的天真,傻得可爱!二人转艺诀道:“三分包头的,七分唱丑的。”“有丑转的欢,无丑艺不全。”我们不能反对二人转丑角艺术。
传统二人转由于条件所限,艺人们的化妆十分简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受评戏,梆子等大戏影响,二人转的化妆、服饰有所丰富和提高。一些走南闯北,在城镇窜大棚、唱茶社的职业艺班,更多地效仿戏曲的化妆与服饰,但亦不失简单。
上装化妆。简单的拍铅粉,抹三红:红嘴唇儿、红脑门儿、红眼皮儿。讲究一点的描眉。辽南高跷会唱蹦蹦,有画脸谱习俗,上装脸上画花。
下装化妆。多数本脸,啥也不画。有的画三花脸,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辽南高跷会唱二人转有画脸谱习俗,下装在鼻梁上画小动物,如蝴蝶、蜻蜓、蝙蝠、王八。也有画水果,如石榴、桃子。还有的画大钱。画什么随个人爱好,同班艺人不重样。演拉场戏清官不画,混官画。
上装头饰。民国初期(二十年代),辽宁各地二人转上装大致是青布包头,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讲究的上装改为评戏大扮,带面头,沾水鬓。头面有包头网子,带髻,戴四个大簪,三朵大绒花。还有戴两朵顶花,亦称松树塔花,戴四个蝴蝶,有的戴耳环,琉璃泡穿绳挂耳朵上。水鬓,以温水泡榆树皮贴,三五七片不等。
下装头饰。有两种,一种带丑帽,丑帽是把白毡帽拉直,顶上扎一朵大红花。另一种是头网上戴穿天小辫,辫梢上系一朵小花。有的辫暗中系线,可用手牵动。
上装服装。上穿对襟花布衫,下穿三块瓦或四块瓦的花布裙儿,亦称?子。没有彩裤。脚下是家做的布鞋。到三十年代,讲究的身穿绿缎子裙袄,缀上亮片,满台耀眼。
下装服装。上穿白边蓝布褂,系腰包。下穿红彩裤。脚下是洒鞋或便鞋。
服饰化妆,建国后普遍情况是:传统戏传统扮,现代戏现代扮,拉场戏人物扮。传统扮,上装有大扮越扮两种。大扮与京、评戏花旦相仿,戴面头,贴鬓角,扎彩裙。演武戏时则扮成刀马旦。越扮与越剧古装相同,梳古代仕女头,穿轻纱长衫。下装丑扮,在五十年代被曾一度误认为是丑化劳动人民,摒弃了三花脸,改为俊扮。先是花鼓演员的打扮,扎头巾,穿带花边的彩衣彩裤。后来又受黄梅戏影响,头上用彩布扎成圆球形,身穿蓝衣或彩衣,如同《天仙配》中董永扮相。直到八十年代,才有的恢复了戴毡帽、穿蓝衣、扎白腰包、穿红彩裤、勾三花脸的传统扮相。也有的根据剧情,扮成各色人物,演《猪八戒拱地》,男演员戴特制丑帽,收起帽翅是故事叙述者,放下帽翅是一对猪耳朵。演现代作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女演员多为村姑打扮,梳双辫或剪短发,花衣衫裤。男演员扎白毛巾,穿白小褂,内露红背心、黑裤子。如同秧歌剧《兄妹开荒》扮相。八十年代后,在反应城市生活的新节目中,女演员是烫卷发,穿连衣裙或短纱衫、百褶裙。男演员穿白衬衣、制服裤或着西装。 建国后,二人转专业团的服饰很讲究,县以上民间艺术团的服饰化妆不亚于歌舞团,乡镇散在的二人转团队稍差一些,但也都是行头服饰俱全。很多半农半艺剧团,舞美化妆与旧社会相比,大大发展,由原来的简单粗俗,变得更加细腻讲究。同时也应该看到,业余剧团的舞美与时代相比,远远不够,仍显得粗糙,土气。其美感特征有待提高。
建国后的服饰化妆潜在一个问题:过于靠近角色,当然这个有所得,但所失是不便于转进转出,有碍于一人多角的转换,有待在实践中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