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议策划方案(实例)【汇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大型会议策划方案(实例)【汇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第一篇】
一、关于环境安全与环境维稳工作
党的十召开在即,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8月15日,市委召开全市维稳工作会议,张雷书记对当前我市维稳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对环境维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要求,全市环保系统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环境维稳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四项排查”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市范围内25项重点环境、环境维稳案件的化解和处理。要结合我市当前环境维稳工作实际,切实强化局领导分工包案、值班带班制度,全面落实好维稳工作职责,确保我市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突发事件,为党的十的召开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环保政策对接工作
三、关于做好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9月下旬省政府将在我市举行的全省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仅是对我市环境应急队伍一次难得的锻炼,更是对我市环境管理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要求市环保局、泰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以赴参与和配合,做好应急演练。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涉及到该项工作的局领导、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合理安排好近期工作,相对集中精力,服从统一组织。同时,要周密制定演练方案,加强协调指挥,提高演练实效,充分展示全市环保系统的高效工作和精湛业务。
四、关于9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会议要求,9月份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制定并落实推动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环保厅对我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
2、配合做好省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相关工作。
3、做好市政协主席走访市环保局的准备工作。
4、全面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加强重点环境维稳案件的排查处理,保障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5、对各市(区)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继续加强对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6、继续开展“三走进”专项服务活动,做好对重大项目、规模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服务工作。
7、现场核查2013年度市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对2013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评审。
8、继续做好“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上争工作。
9、指导各市(区)做好创建部级、省级生态乡镇后督查工作。
10、继续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会议在明确9月份主要工作的同时,还对11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
1、全面完成市区监测能力与能力建设工作。
2、做好全市农村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性监测与数据上报工作。
3、组织开展全市锅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油气回收治理改造。
4、加大挂牌督办案件及专项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开展突出环境、重点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工作。
5、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做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绩效后评估试点工作。
6、对2007-2010年减排“三大体系”项目开展自查。
7、修订《市环保局财务管理规定》,对财务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汇编。
8、推进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继续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整治工作。
9、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并进行网上运行。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第二篇】
挑战并非来自于反对者,而是来自于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分歧。虽然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一个极热的概念,但对于“新型城镇化到底包括什么内涵?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政策?”等多个问题,实际上没有结论。在我们看来,新型城镇化属于发展问题,虽然并无明确的反对者,但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分歧已经对这一战略形成挑战。简而言之,新型城镇化虽然已经有了战略地位,但这个战略却无法变成具体的政策落地。
最新信息显示,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拍板在高层仍未定案。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文件,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草案现在仍未公布。时至5月,但被誉为“最高规格”会议的全国城镇化会议召开时间一再推迟。据知情人士透露,会议一再推迟的原因可能是高层对已具雏形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不满意,草案可修改的空间还很大。据透露,新型城镇化规划草案有望在7月会审。此后,国内将出台总体规划,各相关部门在年末会推行一批配套政策。
看起来,国家发改委对新型城镇化政策出台已经有时间表,但这是否就代表国内对新型城镇化已形成共识、很清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呢?显然不是。在当前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讨论中,“人的城镇化”已经成为有共识的核心。这是相对于过去“物的城镇化”、“房地产式的城镇化”而言,但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虽然国务院已经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列入今年的重要工作安排,但在我们看来,这反而使得新型城镇化成为一种缺乏清晰核心策略的发展理念。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新型城镇化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比如:新型城镇化与发展产业是什么关系?新型城镇化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新型城镇化如何解决“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如果涉及大量建设,钱从何来?如何避免新型城镇化走上房地产化的老路?新型城镇化如何应对城镇化率提高带来的风险?在不同的城镇化率之下,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应该如何制订?……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型城镇化恐怕很难落地。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教育政策分析 决策过程分析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科学规范的教育政策分析包括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过程分析、价值分析和环境分析。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政策分析的成果比较丰富,但主要是教育政策内容分析和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分析相对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教育政策实施后,在具体实践中涌现出来很多问题,有些学者仅从政策文献的内容上来寻找问题的症结和出路,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教育政策本身就是教育决策过程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其质量依赖于整个教育决策过程的质量。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以高质量的教育决策为前提的,实施的好坏首先就受制于教育决策本身的质量高低。[1]因此,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分析,对于提高教育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各族人民对其期待和关注程度很高,其决策过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便于我们总结经验,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一、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的分析标准
根据祁型雨教授的观点,教育政策决策过程的标准,应该包括实然标准和应然标准,教育政策决策过程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实然标准,教育决策过程的应然标准是“合理性基础上的合法性”,最后从应然逻辑出发为教育决策过程构建具体标准。
(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分析的实然标准和应然标准[2]
从实然逻辑来看,由于参与决策的主体不同,其需要或所代表的利益就不同。一般来说,政府决策者通常以维持政权为依归,以政治利益来衡量教育决策过程,关注的往往是教育决策过程是否合法。而咨询者、执行者以及普通民众,他们更关心的是其相关教育利益能否在教育政策中得到表达与整合,教育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因此,合法性与合理性是教育决策过程的两个实然标准。
从历史层面来看,制度的合法性往往是建立在制度的合理性基础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稳定都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因而政府只能通过增强教育决策过程的合理性,来提高教育决策过程的合法性,以合理性来促使和保证合法性的实现。
从逻辑层面来看,教育决策的合理性来源于对内在的教育规律和决策规律的尊重,而教育决策的合法性就来自于对这种合理性的尊重。
因此可见,“合理性”在价值判断上优先于“合法性”,教育决策过程分析的应然标准应该是“合理性基础上的合法性”。
(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分析的具体标准[3]
如果我们把这个应然标准赋予整个《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那么其中每个环节就具有了相应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构成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分析的具体标准。一是教育决策主体构成。决策主体由决策者、咨询牛牛范文者和执行者共同组成且比例相当,具有制度化的决策权限。二是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有广泛收集政策问题的渠道和措施;咨询者和执行者对政策问题认定起重要作用;政策问题来源于反映国民教育意向的实证研究;教育政策问题界定准确而清晰。三是教育政策问题纳入。执行者、咨询者、权力机构及其人员、监督机构及其人员及大众传媒察觉的政策问题能够被主动纳入政府议程。四是政策议案公议。建立政策议案的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和辩论制度及相应的程序规范。五是政策议案裁定。议案裁定的人员构成和比例合理,裁定方法科学。六是教育政策实验。政策实验点的选择具有信度和效度;实验机构及其人员结构合理。七是教育政策议案合法化。重大教育政策议案要经国家权力机关审查通过。八是教育政策监督反馈。
二、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分析
(一)教育决策主体构成分析
从决策主体构成来看,教育决策权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但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下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也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同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学生及家长在调研期间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决策主体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充分调动了不同利益关系主体的积极性。
就咨询主体而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和工作小组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各省市和高校,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教育学会,驻外教育处,相关国际组织和海内外各个领域专家参与调研和咨询活动,从不同学科视角来综合分析现实的教育问题,广开言路,请社会各界充分发表意见。《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制定过程中,将咨询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调研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决策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决策者和咨询者共同参与的模式,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教育决策主体构成单一的问题,决策者、咨询者构成比例不太合理,咨询者往往权利受限,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决策过程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提高需要其更深层次的参与。
(二)教育政策问题认定分析
(三)教育政策问题纳入分析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自研究制定工作启动以来,就受到许多教育界人士和其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对公众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研,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和一刀切,尊重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决策者、咨询者和执行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通过自上而下的决策和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的结合,使各方的利益得到表达和整合。为充分吸收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将公开征求的意见与《纲要》专题调研和文本起草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小组及时将意见建议分类整理,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参阅,并提供给11个战略专题调研组、文件起草组和深度调研课题组,将各方察觉的教育政策问题主动纳入政府议程。
(四)教育政策议案公议分析
2010年2月28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正式,然后就《纲要》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这些意见建议分别被分类整理,吸纳到规划纲要中。但是整个决策过程还缺乏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和制度规范,仅仅是通过征求意见的形式,那么我们会问:到底多少建议被采纳了?采纳了哪些建议?建议究竟是如何被处理的?还是仅仅是走过场,走形式?我们都无从知道。所以,第一,要建立议案公议的法定程序和制度规范,使我们有法可依。第二,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否则剥夺了利益相应人陈述意见和抗辩的权利,忽视了利益相应人的政策诉求。第三,必须建立辩论制度,仅仅通过一些渠道征求相关建议,但建议往往会流于形式,昙花一现,被利益不相关者轻易否决。
(五)教育政策议案裁定分析[5]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议案裁定体现出明显的权力化特征、信息封闭特征。从权力化特征来说,参加政策议案裁定的决策主体一般都是固有的或者是被任命的,其任职不仅仅是因为技术能力的原因,而且还有政治利益的考虑,《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还停留在少数官员和专家参与政策议案裁定这样的程度上,民众对议案裁定过程和内部操作并不了解。从信息封闭特征方面来说,虽然政策议案是由专家建议,由行政职能部门起草,但最后是否吸收、吸收多少或者吸收哪些意见都是由领导决定的,甚至领导的个人喜好也会影响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公开、健全、共享的信息数据系统,提高教育决策质量。
(六)教育政策实验分析
鉴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二是自上而下,强调试点先行,逐步推广。袁贵仁认为,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为此专门设立10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这些方法和措施是在反复的政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先后出台了地方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实施。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进行试点实验,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然后再普及推广。
(七)教育政策议案合法化分析
行政组织法规定,执政党、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可以在各自法定权限范围内使相应的政策议案合法化。2009年1月至2月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2010年2月28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4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过程是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议案的逐步合法化。但是,在议案合法化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法律性政策机构的审查作用,在教育决策的相关程序中是否建立了专门的法律审查程序,法律审查程序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很清晰。因此,需要在议案正式生效之前进行事先审查或预防性审查。
(八)教育政策监督反馈分析
一般来说,教育政策从决策到出台实施,应该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全过程的监督反馈机制,并有专门的反馈渠道且渠道畅通。在该方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专门成立工作小组,面向公众多轮征求意见,并及时负责监督反馈且渠道形式多样。可以说,事前和事中监督反馈做得很好,但事后监督反馈渠道是否及时通畅,又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必须边走边看,继续期待。
三、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的改进建议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本身已释放出教育改革的新信号,民意与决策互动将为今后教育改革开辟清晰、光明的路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不足,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体制[6]
第一,优化纲要决策主体构成,适当扩大决策主体范围。目前我国政策的决策主体基本上是党委、人大及政府,咨询者和执行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低、作用不明显。第二,改革我国教育行政的科层组织结构。国家要适当下放权力,由下属机关及人员对政策问题做出识别、判断,自下而上进行决策,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第三,鼓励行业式的或带有利益集团性质的教育政策咨询组织的发展,并参与决策过程。第四,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对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的规范进行严格规定,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二)发挥咨询者和执行者政策问题认定及纳入中的作用
咨询者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理论基础丰富,对政策问题有高度的警觉并通常以研究成果的形式提出问题、建议。执行者了解教育实际,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熟悉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反馈,又能发现新问题。因此,要重视咨询者和执行者在政策问题认定及纳入中的作用。
(三)建立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及辩论制度
教育政策决策的参与制度包括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辩论制度。政府准备制定什么教育政策、解决什么教育政策问题以及公众如何参与等,需要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告知社会公众。教育决策机构将政策文本进行公示,告知相关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意见,提出观点,这就涉及到听证制度。设置专门的辩论程序,鼓励参加听证的相关利益主体通过辩论陈述观点看法,进而对教育政策决策过程进行充分论证。
(四)运用决策理论方法改进议案裁定规则[7]
改进议案裁定规则需要借鉴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投否决票就是让所有投票者提出自己认可的政策议案,然后汇总,再随机地将这些政策议案排序,让投票者按从全部政策议案中否决一个议案的方式进行,最后剩下的政策议案当选。投否决票特别针对全体一致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进,投票者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爱好,又有权力否决自己不喜欢的政策议案,同时投票者提出政策议案时还需积极考虑他人的利益,避免自己所偏好的政策议案被否决,这样一来投票者之间的“策略行为”就会相对减少,自己的意愿表达就会更为真实。
(五)加强对政策议案的审查功能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反馈机制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和完善政策议案审查的程序和制度并建立配套制度。教育政策从决策到出台实施,应该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全程的监督反馈机制,保持渠道畅通,对决策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做到及时修正。
注释
{1}为表述方便,本文中《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参考文献
[1]祁型雨。论教育决策过程的质量判别与质量保证[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6(2):12.
[2][3]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王晓辉。关于教育决策过程的评价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36-38.
[5]王慧。公开决策问计于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历程回顾。教育旬刊[J],2010(5).
[6]祁型雨等。论教育政策议案裁定的模式选择与规则改进[J].沈阳:教育管理研究,2007(1).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第四篇】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比2009年的比例%高出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第五篇】
重大主题报道,其核心是“重”是“大”。因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百姓利益,党报只有牢牢抓住“重”和“大”,做精做深做高做活报道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现以《湖北日报》2014年11月四大系列专特刊为例,探究重大主题报道大策划大呈现的路径。
重大事件呼唤报道大手笔
2014年11月,大事多盛事多,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即,“武汉会议”,中国歌剧节在鄂举行。《湖北日报》事先注重策划,事中注重落位,事后注重总结,基本上做到有序推进,精彩呈现。其中“武汉会议”、“楚天放歌”和“汉水北上”、“聚焦发力建设支点”大型系列报道连续推出的专特刊,似乎创造了“历史之最”,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座“新闻富矿”,能否大手笔策划大手笔呈现,关键在于能否将“规定动作”转化为“自选动作”,积极主动地按新闻规律办事,善于在“重大主题”的领域里发现、挖掘、处理富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素材。
正因为如此盘算,四大系列专特刊创造了一个共同点:时间长,集中采写;规模大,兼顾统筹;用稿多,鉴别选题,基本上达到了“策划有读者本位,选题讲新闻价值,采写求新活深高,编排破传统习惯”的目标,收到了吃透精神、符合意图、领导满意、受众悦读、业内公认的效果。
重大主题重在选题精策划
纵观11月的四大大型系列报道,看到了《湖北日报》对重大报道选题策划之重之精有与时俱进的轨迹,体现出四个特点。
精心组织,深度策划。湖北作为调水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湖北日报》必须抢前争先发出“高昂声音”,事前集团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拿出报道方案,事中老总带领由农村新闻中心为主力的报道组成员完善于报道选题,扎在一线采访。从10月20日至月底连续推出《汉水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特别报道》特刊,融湖北水源地前世今生和人民伟大奉献于一体,浓墨重彩,角度各异,精彩纷呈,为最伟大的“国脉”工程献上了史誉千秋的“汉水新歌”。有读者认为,这一组系列报道策划体现了独有特质。
主动研究,周密部署。“武汉会议”是若干大小会议的统称,据说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法制领域第一个重要会议。《湖北日报》策划会前预热:推出“深入推进法治湖北建设”、“法治湖北建设系列综述”两个专栏,刊发7篇典型报道和7篇综述类通讯。同时结合宣传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
关键词 ,深入宣传、解读全会公报、决定,刊发消息、专访、评论50余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会中报道:11月3日至4日共派出以政治新闻中心为主力的11位记者参与采访,一方面把准导向,保质保量落实方案任务,一方面根据会议安排及时调整选题,确保新增“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到位、出彩,共刊发消息条10多条、通讯7篇、特刊7个,形成报道高潮。这次“武汉会议”报道篇幅大、手法新、例子活、有文有图还有图表,让读者赏心悦目。
事前介入,精确盘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是荆楚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盛事。作为本届歌剧节的官方合作媒体,做好这种时间长跨度大的报道,最重要的是深刻领会领导部门的意图,细心探寻读者的需求,深入发现和挖掘相关的材料,精心推出一盘盘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文化新闻中心早在年初就梳理了有关歌剧节的信息,安排记者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如湖北大剧《八月桂花遍地开》,记者多次到省歌剧舞剧院探班采访。进入10月再依据歌剧节活动方案,多次修改歌剧节报道方案和报道计划。一系列有准备的深入,使得歌剧节揭幕后,相关报道全方位展开,有条不紊推进。特别是《楚天放歌·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特刊》,保证一天一至两个版,刊发稿件(含图片)近200条,歌剧节盛况得到全方位呈现。
领导重视,部门协力。“规定动作”的特刊如何办得出新出彩需要智慧,策划需要领导重视,呈现需要部门协力。“聚焦发力建成支点”特刊就是多个部门参与研究、策划和采写的大型系列特刊。这组报道既有宏观层面的综述,又有中观层面的总结,也有微观层面的典型,特别是市州一组报道中先期推出的“襄阳特刊”和“宜昌特刊”,四个版的篇幅,用心探索实践,策划特色选题,报道当地亮点,形成当日看点,都会给读者打下烙印。
精心策划贵在落地重呈现
重大事件形成重大主题,重大主题促成重大策划。有主题有策划,落到报纸上的大呈现才是硬道理。
从四个大型系列报道来看,其呈现之在,与其过去的大型系报道比有所突破。
信息——求新求特。好多特刊选择的信息,多是跳出会场,跳出材料,跳出工作,跳出框框,尽量突出新闻性,从领导关注的问题和读者关切的话题切入做报道,所报道的信息新且反映了本身的特色。
篇幅——多为整版。最多的时候一天推出有三到四个特刊(或特别报道),每个特刊最少也是一个版的篇幅,最多用的版面达到四个。给大主题大策划充足的版面,本身就是报道创新的结果。
表现——手法多元。消息、综述、通讯、特写、评论,背景、资料、图表、点评、手记……只要能想到的又能最恰当地表现事实的手法,都在这批特刊中有所呈现,给读者立体的感受。
编排——图文并茂。每个特刊,有相当重的文稿,也有与文稿相一致且又能独立成为一个新闻单元的图片。最多的时候,用的图片超过五张以上,图片成了特刊“两翼”中的一翼。
重大报道如何追求强吸引
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更能吸引读者?《湖北日报》11月四大大型系列报道给人的启示是,关键要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大胆创新,促进报道方式的转变。
其一,大事来了,就要全盘精心策划、上下联动,不断根据变化调整完善报道方案和选题。
如本次“武汉会议”,是一组会议的总称,总计11个会。这么多会议在几天内开完,采访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中,“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次报道组织安排上体现明显。在会前,相关部门要求《湖北日报》大规模、大篇幅、多形式地对会议进行全方位报道,甚至提出要有人大、政协“两会”一样的报道规模,以此展现湖北平安建设成就和办会水平。会上,主办方要求会议低调,控制规模,特别是许多涉密、涉敏感问题的会议,有的要求不报道,有的控制进场采访记者。“会议须知”明文要求,所有参会人员,均不得接受记者采访。《湖北日报》既遵守会议纪律,又通过主动策划,做到“保质保量”。
“汉水北上”也有“计划赶不上变化”之实。南水北调通水时间因故推迟。报道组以变应变,启动了“三千里干渠探访”采访活动,把特别报道的重点从库区转向中线干渠工程,并适当调整了见报节奏,做到了特别报道在正式通水前的连续性不中断,报道质量不下降。前方记者一路向北,实地采访,以见闻、图片形式,反映南水北调工程概貌与技术特点,介绍汉水北上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见报的“三千里干渠探访”多期报道来看,选题坚持了读者本位,报道有看头。
成功的报道与精心策划、上下协调分不开,也与不断调整完善报道方案和选题分不开。
其二,大事来了,就要动用各种力量,采用多种形式,把报道做新做深做好做足,真正给读者打下深刻的烙印。
从报道内容上看,11月“楚天放歌”和“汉水北上”在策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报道方案,采访过程中善于发现,深入挖掘,把读者想知未知和应知的信息,一盘盘端上报纸版面,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记。在写作中以细节呈现故事,以故事带出道理,以道理启迪读者。“楚天放歌”特刊突出歌剧走基层活动,突出读者受众意识,既有利于传播,也有利于歌剧接地气,让歌剧从庙堂之高、曲高和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越是重大的主题报道,越不能高高在上,就必须提高其必读性、易读性和悦读性。以小见大的报道方式,要通过形式的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可读可亲可信。
其三,大事来了,就要把报道做成思想盛宴,重在观点呈现,让各地探索和创造给人启迪、受益受用。
“聚焦发力建设支点”襄阳和宜昌两个特刊,均拿出四个版的篇幅,在规模上就给人排山倒海之势,规定动作做得 “高大上美”,关键在于策划,在于采写,在于呈现。“襄阳特刊”全方位报道襄阳在复兴盛都,走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大路上的发力故事和图强精神。“宜昌特刊”通过四个大标题“宜昌:国家试点”、“大城蝶变宜昌磁场”、“产业创新·宜昌先闯”、“信息惠民·宜昌担当”层层推进,将宜昌的先试先变闯先担叙述得有根有据有事有实。两个特刊用心深,策划精,篇幅大,信息之丰,呈现新,都会给读者打下烙印,也会带来仿效效应。
上一篇:会展策划方案(实例)【优秀4篇】
下一篇:网络营销策划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