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活动 社区志愿者活动方案(案例)大全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社区志愿者活动 社区志愿者活动方案(案例)大全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区志愿者活动方案1

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契机,以实践、服务为目的,充分利用社区大舞台,引导青年志愿者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我爱社区”意识,秉承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用奉献点亮青春”的优良传统,全面推动和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主题:

爱在三月情暖社区活动时间:20__年3月4日-3月7日活动地点:凤翔社区。

活动内容:

清扫凤翔社区卫生、环保宣传活动等活动形式:教师带队,志愿者分组开展活动。

具体实施方案:

一、活动启动:(3月4日)。

团委委员杨翼才作活动动员,阐明活动意义、目的;学生会会长彭明娇同学具体安排工作事项。

(一)社区环境卫生调查(3月4日下午)。

会长亲自带队深入社区调查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发现哪些地方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以便在具体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有序。

2、清除小招贴,还社区一个健康文明的形象;3、向居民宣传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知识;3、向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单。

三、活动总结(3月7日)。

整理活动记录,总结活动的经验,反思不足。注意事项。

一、活动准备。

1、活动前将活动方案送交团县委;。

2、清洁工具(扫把、铲子、锄头、水桶、垃圾袋等)。

3、统一形象:队旗、青年志愿者红帽子、胸卡、团徽等二、活动纪律。

统一行动、听从指挥、注意安全、注意学校形象三、安全措施。

1、活动开展前,集中点名再活动;。

2、活动过程中,要集体行动,注意安全,组长监督本小组的活动情况(人员变动、紧急事件等),并及时上报;队员不得擅自中途离开。

3、活动结束后要求准时集中保证全体到位后解散。

清流职业中学团委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0_年三月三日附:

保护环境,我们可以随手做到。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自觉地行动,并坚持随时随地保护我们周边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地方!为此我们恳切倡议:

1、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不用塑料袋,请使用布袋、纸袋。

2、不乱扔废旧电池。

3、双面使用纸张。

4、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

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6、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7、少吃口香糖。

8、倡步行,骑单车。

9、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

朋友,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

社区志愿者活动方案2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平安__”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真正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决定在全区组织开展治安志愿者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平安__”建设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组织开展治安志愿者活动,将此作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群防群治建设的新亮点,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规范化,为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和奥帆赛的顺利举办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管理使用好治安志愿者队伍,区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分局局长修潍青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苏汶源、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程万里任副组长,公安分局其他领导任成员的组织开展治安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公安分局。领导小组要将此活动作为创建“平安__”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切实管好用好这支队伍,使其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辅警力量。

三、统一名称和佩带标志。

统一名称为“__区治安志愿者”,统一佩戴治安志愿者袖标,上书治安志愿者样。

四、治安志愿者的性质、来源和分布。

(一)性质。

不同于协警员、民兵和联防队员,属自愿、义务性质,不计劳动报酬及待遇。区公安分局是治安志愿者的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信息收集和上报、情况反馈等,各辖区派出所负责管理、培训、教育和使用。

(二)来源。

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选用和组建治安志愿者队伍,包括卫生、城管、林业、海洋等部门的卫生保洁人员、马路保洁人员、护林防火队员等;村居(家)委会干部、楼长;物业公司的保洁、水电等管理人员;对社情民意比较熟悉的闲居中老年人;各类农贸、水果、蔬菜、建材市场的管理人员;有关邮政、电信、煤气、矿泉水派送及维修人员;其他相关人员。

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各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和有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本所的治安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安排民警尤其是社区民警深入社区调查走访,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治安状况,真正把那些正义感、社会责任感较强、了解社情民意、有条件为维护当地治安发挥作用的社会治安积极分子征选到治安志愿者岗位上来。征得征选对象同意后,应组织征选对象填写《治安志愿者工作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2)和《治安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1)。

(三)分布。

着眼于辖区刑事、治安案件的规律特点,明确重点、科学分布、兼顾全面,治安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以派出所为单位,招募名额不限。

五、工作职责和形式。

(一)工作职责。

1、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敌情、社情、民情和违法犯罪线索,发挥治安信息员的作用。

2、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遇有紧急状况时,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发挥治安管理员的作用。

3、协助公安机关向职工居民进行治安防范、交通安全、防火知识和遵守公共秩序的宣传,发挥治安宣传员的作用。

4、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救援,接受群众求助,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治安战斗员的作用。

5、利用专长为公安机关侦察破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等各项帮助。

(二)工作形式。

突出实际效果,不拘于固定模式,结合志愿者本人日常工作、生活范围,徒步、自行车、机动车、定点均可,在形成一定震慑作用的同时,发挥出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无须固定上下班时间和活动区域,既可白天,也可夜间,既可在居民楼院、大街小巷,也可在集市商场、公共场所。

六、工作纪律。

1、超越工作职责范围。

2、擅自扣留、收缴他人的财物、证件。

3、利用工作之便索要单位和个人的财物或谋取私利。

4、故意刁难他人。

5、对待群众“冷、硬、横、推”。

6、不得有其它违法、违纪行为,包括有损于志愿者形象的行为。

七、治安志愿者誓词。

“我志愿加入治安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维护__地区的治安秩序,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建设文明、繁荣、平安、和谐__做出应有的贡献。”

八、教育培训。

为提高治安志愿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区公安分局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对治安志愿者进行政治思想、纪律作风、法律知识及治安、户政、消防业务培训,重点讲解志愿者职责,如在工作中如何发现可疑情况、如何处置和报告、如何接受群众报警和求助等。同时,要将加强自身防范,确保自身安全作为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切实增强治安志愿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各派出所要加强与治安志愿者的联系,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治安志愿者会议,进行教育培训,并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讲评,激励其发挥积极作用。公安分局各业务科室应定期到各派出所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各派出所做好志愿者的管理使用工作。

九、表扬激励。

对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治安志愿者,要采取发表扬信等多种形式予以激励。治安志愿者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由派出所及时填写《治安志愿者工作情况登记表》,经审核批准后,视具体情况报区综治委从见义勇为基金中给予适当奖励。

1、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治安案件的。

2、及时报告情况,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分子、逃犯或“__”分子的。

3、及时报告情况,防止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火灾、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

4、协助公安机关监控重点对象,做出突出贡献的。

5、见义勇为,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附件:1、治安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2、治安志愿者工作情况登记表。

社区志愿者活动3

[关键词]城市社区;政府推行;志愿服务

0引言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单位制”一直是我国对城市社会进行管控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城市居民的生、老、病、死,甚至婚嫁等都由单位管理。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转型,由单位制解体所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由政府机构改革所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已成为我国向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大。政府和市场在提供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而社区志愿服务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主要有基于政府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和民间自发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两种发展形式,政府推行社区志愿服务作为我国目前社区志愿服务的主流,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具有政府背景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

民政部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

民政部门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由天津市和平区的社区志愿服务经验发展而来。1988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居委会13名积极分子自发成立为人民服务志愿者小组,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诞生。民政部充分意识到志愿行为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性,对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模式进行推广,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基于街道和居民委员会成立社区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在居委会和基层党组织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活动。民政部所发展的志愿者是我国最早的社区志愿者,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者成为社区志愿服务中最大的一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进行,民政部负责指导。在2007年以前,我国对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社区志愿组织在各自的居委会和街道办指导下自主开展活动,虽然如此,各社区中的志愿组织一般都制定有自己的管理章程,对社区志愿者的义务责任、准入准出、奖惩等进行规定。2007年,民政部开始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把原来概念模糊的、没有身份界定的社区志愿者纳入统一管理范畴。

准政府组织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

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准政府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社区的,但他们开展的活动大多依托于社区而进行,服务内容广泛涉及社区事务。准政府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独立于民政部门,对志愿者的管理也是独立进行。

青年志愿者行动由于1993年发起,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负责指导。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自己的形式,一般由根据社区服务领域的具体需求,以专项服务活动的形式在全国发起号召,地方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青年志愿者是我国目前仅次于民政系统社区志愿者的第二大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来源。

妇联及工会组织的志愿活动主要有“中华巾帼志愿者”和工会志愿者。“中华巾帼志愿者”行动由全国妇联于2001年发起,旨在通过组织发动各族各界妇女群众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针对妇女儿童的扶贫助困、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活动。工会志愿者是各地工会组织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导致的社区中下岗职工众多,生活困难等情况,依托工会开展志愿服务,重点对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活动。工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近几年也逐渐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力量。

诸如团委、妇联、工会等准政府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政治性动员比较强,这一点跟民政部门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一致。但与民政部门推行的社区志愿服务相比,共青团等准政府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在组织性、资金来源上要有优势。

2政府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分析

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首先体现在整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混乱上。我国目前对志愿者的管理是基于发起部门而进行的,民政部借助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区志愿者进行指导与管理,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青年志愿者进行指导与管理,妇联、工会等则依托自身的组织管理体系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基于这种管理架构看似清晰,实际上却容易导致民众对志愿者身份认识的混乱。因为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很多都会涉及社区志愿服务,在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下,一个想在社区中进行志愿服务的青年人,他到底应该注册成青年志愿者,还是成为社区志愿者,或者是干脆两个都注册?组织结构的混乱在造成志愿者身份混乱的同时,也不利于社^志愿资源的整合协调,基于政府推行的志愿服务都有一个缺陷,即若有重大节日或活动的时候便会有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但日常生活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可能就没有那么火热,直接导致社区志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志愿服务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另外,对志愿者管理结构的混乱也不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激励及奖惩制度,吸引和维系更多的志愿者资源。

信息协调机制的缺失

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还体现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信息资源协调机制的缺失上。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但注册登记也仅仅是对社区志愿者进行档案登记,而具体的社区志愿供求信息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无论是政府推行的社区志愿组织还是民间自发成立的社区志愿组织,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信息资源的协调。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中,信息资源的协调工作一般由社区志愿组织进行,志愿服务供求信息的获取一般都是通过熟人朋友、居委会或一些网站中的公益板块等方式来实现,缺乏更高层次的统一、权威的供求信息协调机构。

社区志愿服务效率低

社区志愿服务效率低下首先体现在,社区中虽然发展了大量的社区志愿者,但真正经常开展服务活动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不少社区干脆就流于形式。归其原因,居委会“准政府”组织的性质让社区工作人员更多地从事计化生育管理、流动人员登记、政策宣传等行政工作,无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指导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基于居委会成立的社区志愿组织,其活动的开展强烈依赖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而并不是所有的社区工作者都有比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因此,我国民政部门在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社区志愿者注册多,但整体活动效率却不高的现象。

社区志愿服务效率低还体现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志愿组织数据的真实性上。在不少考核城市、城区或社区的标准中,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都被当作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如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不少城市为达到一定指标,从居委会自下而上上报的社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数据往往容易失真,不能很好地体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水平。

行政化倾向强

基于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建立的志愿组织,其工作是在居委会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受政府行政力的影响明显。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常把志愿服务当成可以随便利用的资源,不尊重志愿者的服务意愿,让志愿者从事对政府有利,但不一定对社区居民有利的工作,最终让社区志愿者组织逐步演化成为政府行政工作的助手。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坏了社区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导致社区志愿服务资源的流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推行了近三十年的社区志愿服务后,很多基于居委会成立的社区志愿组织流于形式,而社区中其他民间自发成立的志愿组织却蓬勃发展的原因。

3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是整个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应该纳入到整个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中来。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来源广泛,除了民政部推行的传统的社区志愿者外,还有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工会志愿者等,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社区志愿者还是其他类型的志愿者,他们活动的发起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相应的管理机构也都是基于当时的背景而成立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涉及领域广泛,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不是几个主管部门联合协作就能有效解决的,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协调组织,譬如成立全国性的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机构,然后在这一机构下再开展志愿服务的相关工作。如针对青少年培养其志愿服务意识、针对民间志愿组织扶持其发展壮大等。社区志愿服务只有在统一管理下,才可以协调各种资源,减少重复与浪费。在与政府协调的问题上,与志愿服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应该进行必要的协助与指导,如民政部门对社区志愿服务应给予物质及政策支持,而共青团则侧重于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不仅能防止资源浪费,还能增进人们对志愿服务管理架构的了解,有利于志愿服务知识的普及。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供求信息的协调机制

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供求信息只有得到充分协调才能让其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社区志愿服务供求信息的协调涉及两个基本的因素,一个是志愿服务供给资源的权威性,另一个是志愿服务需求信息的准确性,目前基层社区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这两方面都难以实现。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但注册工作是在各社区志愿组织中独立进行的,各个城市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对已注册的社区志愿者信息进行统一整合,以获取权威的社区志愿者信息来源,并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统一社区志愿服务供求信息。如此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配对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益。

理顺政府与社区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

政府是宏观调控者,市场是资源的自然调节者,而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对政府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不足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政府行政力过,行政范围过广,不但自身负担加重,服务质量不高,同时也会压缩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空间。政府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除了履行好自身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外,还应注意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应该以引导、扶持为主,切忌对其具体事务进行干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社区志愿组织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协调者。

对于民政部所推行的依托街道建立的城市社区志愿组织行政化过强的现象,首先是加强宣传教育,让行政人员,特别是街道一级的基层行政人员充分认识社区志愿服务的性质,在主观上不主动要求社区志愿组织参加其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其次,完善街道、社区一级的规章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活动中的中立地位,社区志愿组织和行政部门可以互相监督,如果发现行政部门越权,或者发现社区志愿组织违纪,均可上报各自主管部门进行相应惩罚。只有让社区志愿组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才可能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服务中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

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志愿者活动4

论文关键词:志愿者;社区服务;社区志愿服务

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在全国推开社区服务时,志愿服务便萌生于中国大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志愿者服务的足迹遍布社区卫生、扶残帮困、扶老敬老、医疗保健、机械家电维修、知识讲座等社区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为特定人群提供了其需要的有形服务和帮助;在社区倡导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环境;体现出了志愿服务者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管理民主化的程度。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志愿服务在推进现代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服务体制,成为当前社区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与社区建设有关的机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志愿服务的社会结构和功能定位、志愿服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志愿服务的社会公共政策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短缺的志愿者资源。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无论在人员数量还是在人员构成上,都有很多不足。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30%.有的高达60%。而我国,目前以民政部的统计数字看,全国目前有志愿者1500万人,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11%,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再以中国大陆的深圳与香港地区比较,香港的调查表明:在香港地区,参加志愿活动的市民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有100万人左右。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为100万人,目前拥有志愿者2万人左右,仅占常住人口的2%。如果考虑暂住人口(深圳总人口300万),深圳市的志愿者只占该市人口的0.15%再看志愿者构成的比例。我国城市社区的志愿者很大部分都是由离退休人员构成的,在职职工和青年人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离退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和知识结构的老化,离退休人员所能提供的志愿服务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所以如何发动和吸引更多的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今后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二)行政化倾向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在国外是一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队伍,被称为第三域。在我国,社区志愿者组织一直是在政府的直接引导下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我国社区志愿者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事实上,社区志愿者组织往往都是在街道、居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很多地方,社区志愿者活动甚至就是街道和居委会工作的一部分。这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与自治性较低,名义上是民间组织,实质上却是准政府组织。其结果是社区志愿者组织难以真正发挥中介组织的沟通与桥梁作用;难以发挥民间组织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因而也无法及时反映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这与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发挥政府的优势,推广、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之后,政府应逐步从具体的社区事务中退出来.集中精力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让志愿者组织真正做到自我选举、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三)浅表的志愿服务理念。由于志愿服务队伍大多由政府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组织.而很少由社区群众自发产生.因而社区志愿服务往往表现为政府中心工作的点缀。参与者对此类服务也仅仅理解为政府组织和领导要求的义务加班,或者去大街上“学雷锋,做好事”。志愿服务理念的偏差,导致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对于社区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并无裨益。其实社区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慈善性质的活动,而应更多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应围绕这样的理念展开,即志愿服务不是一种是施舍、济困.而是参与者更高的生命价值的体现.他们用良好的态度、较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品质的服务,展现志愿服务的社会表率风貌。

(四)夸大的社区志愿服务数据。按照现行的统计上报渠道.社区居委会把数字上报街道,街道汇总后,上报各有关部门.比如民政部门、文明办等。但是这种统计数字中存在着很大的水份。究其原因,是各类考核评估标准中,对志愿者占小区人口的比例有硬性指标。比如上海市民政局要求.社区服务示范社区志愿服务人数要占小区居民总人口的15%:而上海市文明办规定的文明小区标准,把社区志愿服务人口提升到30%。社区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变统计为算计,导致数字严重失真.资料意义荡然无存。如果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能切实落到实处,那么“到2010年,力争实现10%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全国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志愿服务”这样的目标任务就只能是一个数字游戏。

(五)有限的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尽管10年来我国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社区居民的志愿行为不足.参与程度较低.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广州被称为中国各类志愿者活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但是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关于广州市市民对于志愿者工作认知的调查报告’表明,有55.9%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听说过志愿工作,有43.14%的人则表示从没有听说过”阎。这是在志愿活动开展的比较好的广东.其他地方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提高居民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程度,激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就成为今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议

由于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尚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居民综合素质的限制,因此,行政手段推动的社区志愿服务.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政府应积极扶植和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它来培训志愿者.沟通志愿者与需要服务人群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引导、协助社会机构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使社区志愿服务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

1.志愿者的工作设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时,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空闲时间,如果他们感觉到志愿服务无聊、不愉快、有损尊严,或有其他不满,就宁愿利用空闲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此外,志愿服务不完全是牺牲奉献,参与志愿服务也不应该是过度投入,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基本责任实现和家庭生活.这类为志愿服务而做出的牺牲是不应被鼓励的。因此志愿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考虑志愿者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而容易有成就感的工作,吸引并留住志愿者。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社区公益活动,比如,社区帮困、青少年教育、环保护绿、法律援助、社区治安、医疗服务、文体宣传、家电维修、专业(技术)知识咨询等等。

2.志愿者的招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自愿参与,互利双赢。即不管是加入志愿者组织,还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要尊重本人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志愿服务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让志愿者的服务获得社会回报。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慈善性质的活动,不能替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不应停留在道德情操的构建;志愿者不应只是那些有理想、心地善良、有正义感、勇于牺牲奉献的人。志愿服务应更多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因此可以从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角度重新扩展认识志愿服务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海报、传单、大众传媒进行多种多样的宣传,吸引潜在的志愿者、寻找合适的志愿者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从而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3.志愿者的训练。志愿者与服务工作也涉及质量的问题,因此教育和训练是必要的。现在志愿服务需要。秉持“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观念和态度,志愿服务的发送,也要强调优质、便捷。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服务技术和能力不足导致的服务效果不明显;服务内容单调而产生倦怠;受服务对象生活困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困扰等等。因此,主持服务的正式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和持续地与志愿者沟通和互动,传授相关知识和技术,促进其能力提高和自我成长。训练的内容大致以知识、态度和技能为主,形式上有服务前的训练和服务中的训练。前者主要介绍志愿者参与的服务方案、服务对象、服务程序、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及初级的服务技巧等,后者则是在服务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服务知识和技巧。

4.志愿者的督导。过去志愿服务多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表现为不定期的助人行为,强调爱心服务,并呈现出能做就应该获得肯定和支持。但是,好心办坏事也是志愿服务可能出现的困境。因此志愿服务除了强调扩大参与范围.更重要的是重视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不被侵害,这就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事先规划更有效的服务方案,从中创造、挖掘与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只有在方案中准确评估志愿者岗位及职责,才能妥善运用好社会人力资源。通过制订服务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运用原则,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督导。

5.志愿者的维系。这个管理环节的核心问题是留住志愿者,而直接相关的是志愿者的动机因素。志愿服务是一群人追求公共利益的活动。他们本着志愿和选择而结成志愿团体。因此维系就是尽可能赋予志愿者动机,使他们在从事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得到心理的满足。如对于希望获得工作经验的志愿者,要为其设计或安排使之能学习到希望所学技能的工作;对于喜欢结交新朋友的志愿者,要为其寻找需要合作的服务工作;对于满腔热忱希望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者。要为其安排能体现社会价值的服务工作。总之,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到愉快,就会希望继续从事志愿工作。

6.志愿者的奖励。由于志愿服务是对社会负责态度的行动方式,志愿者付出不求金钱回报,所以他们往往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希望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受到尊重、支持和个人价值的肯定,因此奖励(肯定)是志愿服务必不可少的环节。志愿者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认可和非物质回报。而这也是激励志愿者的有效方法。

(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益

由于当前的社区志愿服务很大程度上仍带有一定的行政推动色彩,而并非纯粹的志愿服务,故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机制来评估和激励这些服务,进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使社区志愿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1.志愿活动效益评价机制。由社区或志愿服务站对志愿服务活动分门别类,根据各项活动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投人大小,受益人(事)现状改变情况以及活动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量化。为了能够客观地评估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效率,有必要进行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

社区志愿者活动5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城市社区;服务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城市的进步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长且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由此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工作变得紧迫而意义深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因素,青年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1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环境,有效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直接促进了社区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影响感召带动更多社会成员加入,能够增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青年就近开展援助活动的最佳基地。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就是志愿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推进,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社区服务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以及其他年龄层次的居民加入此行列,使青年志愿服务走出被人疑惑或缺少喝彩的被动境地;有利于超越以往一些活动仅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局限,克服形式主义;有利于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风尚的广泛形成和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需求,人人自愿参与,人人有所作为,人人热爱的社会事业。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走实践成才之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向受益。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服务社会,有利于他们自觉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维修、咨询、培训、保健、文化、科普等项目的服务,满足社区内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有利于激发青年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区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效能压力也会使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地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新时期青年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丰富了工作内涵,拓展了服务领域:通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基层青年组织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能够探索出在新形式下青年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途径,既能服务青年又能服务社区。对于青年组织本身来说,走出自我世界,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教育青年,也增强了青年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青年组织加强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方式,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直接的手段,是强化青年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形式。同时,通过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使青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引导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反哺学校教育,形成人才培养的整合力量,使青年组织服务学校育人工作中心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2 建立健全有效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机制

我国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内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存在着专门工作力量相对缺乏、志愿者登记注册和开展服务不方便、工作队伍不稳定、项目发展相对单一、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服务内容应多样化、拓展化:从目前的整体现状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还未完全适应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作用与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卫生清扫、扶困济贫、帮孤助残等低层次活动层面。今后,应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把握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发展前景,确定一批适合街道、社区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要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建立开放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大对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估,做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汇总和梳理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要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项目开发和执行作用,克服项目开发与执行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的不足。要确定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要确定几个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做深做实,打响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影响力,并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发现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

服务依托应基地化、阵地化:一是必须要有活动基地:要建立固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对口开展共建,使社区服务工作有持续性和针对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要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应成立相应的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和领导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和联络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并有一定的活动运作经费做保障。三是要有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和宣传阵地:应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和倡导,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营造正面舆论和服务主客体间的友好互动气氛。

队伍建设应专业化、技能化:随着志愿者事业的推进和社区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严把思想道德关,在选拔志愿者时,要注意把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爱岗、踏实进取精神的同学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二是技能素质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展,因而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的常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性服务技能的培训,着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社会事业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服务过程指导。各级青年组织应该经常深入社区,加强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加强社区服务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开展工作调研,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指导;四是强化注册志愿者管理。建立各级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进行分类,做到信息真实、分类合理、便于组织、服务便捷。

管理机制应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等内容。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就是要制定表彰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表彰制度,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表彰力度。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就是要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培养,把志愿者培训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注重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推动制定志愿服务法规和政策,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经费等保障,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进方式应项目化、社会化: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深入社区,面向社会,把普通市民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要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要积极取得社会有关部门的参与,争取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走社会化道路,以此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在继续深化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项目依托、项目保障、项目带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来赢得社会支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人力、智力、资金、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帮助。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发挥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项支柱性工作。在新世纪,各级青年组织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围绕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把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的决定》.中青联发[2004]75号(2004年12月10日)

[2] 刘家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N].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8 308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