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范例样例下载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范例样例下载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构建家校共同体,架起家校同步教育的桥梁。为进一步规范家校共同体建设,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构建家校共同体,执行《国家十年发展纲要》,尊重教育理论和规律。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家长协会”、“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学校教育、提升家教水平、克服家校矛盾、营建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和高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贾旷

副组长:林锡宇、马明东

成员:臧传发、王昉、刘洪肃、陈大龙、焦东兴、李起、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大龙兼任,负责组织家校共同日常工作开展。

2、部门职责:政教处负责德育方面,教务处负责教学方面,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办公室负责舆论宣传,教科室负责调研、指导活动开展,并进行督查、评价,年级组负责组织落实。

3、由各班主任担任家校联络员和教导员,负责日常来访家长的接待和咨询,并通过校信通与家长保持联系。

4、特聘家教咨询师(或由心理咨询师兼任),负责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

5、分年级成立家长理事会。邀请有家教经验、热心家教工作的家长代表参与家校共同体建设,负责收集家教信息、献计献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筹建规划:

1、开设家长学堂,周末开放,供家长集中学习交流使用。

(1)配置电脑和音像设备,收集、下载、播放家教讲座影像和家教电子图书。(2)内设家教阅览室,订购一些家教方面的的报纸、杂志、书籍等。(3)配置桌椅、饮水机。(4)地点建议设在教科室东(三楼会议室)。

2、分年级设家长接待室,由年级组班主任专门接待来访家长(避免班主任在办公室接待家长影响其他老师办公),配置椅子、饮水机。

3、学校专门设家教咨询室或分年级与家长接待室合一(也可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一),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配置椅子、饮水机。

4、召开筹备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上岗培训。

四、活动安排:

1、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会议),由各年级组负责组织。

2、每周日开放家长学堂和家教阅览室,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为家长提供优秀家教视频和电子图书的复制下载服务。

3、开辟“淮滨高中家教大讲堂”,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为广大家长提供便利服务,普及家教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4、平时由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来访,提供咨询服务。班主任可结合本班实际,自主开展主题家教活动。

5、特殊家教咨询,由班主任推荐、年级主任审批、家教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6、利用校园网和校信通平台,开辟家教专栏,交流家教经验,宣传家教新理念,加强家校联系。

7、配合家长理事会进行家教问卷调研,召开专题讨论会。

五、管理评价:

1、各年级组要将家校共同体建设列入学年度总体工作计划,每次活动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每学期写出专题总结材料报给教科室。

2、每学期对家教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年级组)和个人(领导成员、班主任、咨询师、模范家长等)进行表彰。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2

一、目标要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坚持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引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新优质学校,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集团,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模式

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求,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实施“1+N”模式,“1”是教育集团核心校,“N”是教育集团成员校(成员校以不超过6个为宜),大力支持全区优质中小学校与新建校、乡村学校结对办学。通过发挥核心学校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按照核心校与成员校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以优质学校为核心,按照“1+N”模式建立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联盟,组建结对联盟型教育集团。按照教育集团组建目的、合作特点,结合我区学校实际,主要组建城乡共建型和贯通培养型两类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强校扩优行动。在条件成熟后,我区将探索建立紧密融合型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等管理办法,统一法定代表人或设立总校校长,在人员、经费、管理、考核等方面高度融合,形成高度统一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由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快速、优质发展,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广度和深度。

三、主要举措

(一)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集团党的领导,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集团内党组织联合共建,严格落实《临淄区教体系统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

(二)规范建设文化制度。集团内部学校要联合制定办学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建立校干交流长效机制,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程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促进集团内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提升集团校办学水平。每年选派校干到结对学校挂职交流,参与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促进集团内学校管理理念、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合。通过调动、交流、支教等方式,打通集团内校际与学段人员流通通道,实现学校管理的一体化,全面提升成员校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集团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区级培训、集团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师徒结对、跨校教研、评先树优等方式,盘活集团教师资源。集团内的核心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人选、特级教师等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设置“名师乡村工作室”,带动集团内部教师发展。

(四)高效提高教育质量。强化集团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加的现代学校制度。认真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政策,加强作业管理,规范教辅征订,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提升集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集团学校间的'德育干部、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或心理活动课,开展一次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加强德育干部、班主任互助联动,促进集团内德育队伍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

(五)强化教研引领作用。教育集团内的核心校要定期召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捆绑式发展活动;集团内学校间学科教师通过开展集中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同课异构、学科沙龙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六)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体验。组建年级发展共同体和班级发展共同体,定期联合组织素质展示、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四、工作机制

(一)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集团内部协调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理事会制度,制定集团办学章程,创新集团办学治理模式,提升集团办学治理能力和水平。科学制定集团组建方案,合理确定集团组建模式,认真制定集团办学发展规划,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紧密型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校长、党组织书记可以分设,或设置执行校长(享受正职校领导待遇)。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鼓励各集团制度创新,形成各成员学校发展“一校一特色”,充分调动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对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集团化办学品牌和文化。坚持应放必放、能放尽放的原则,给予集团教学改革和评价方面的充分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

(二)评价机制

建立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重点对集团内部治理和运行、优质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水平提升等方面实施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推动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结对双方同步评价,既关注核心学校的支持力度,又关注发展中学校的自身努力程度,指导集团制定内部考核评价制度,对集团内部学校进行考核评价,激发成员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推动集团建设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三)教师流动机制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创新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和交流机制,实行集团内部教师统筹管理,变“学校人”为“集团人”,促进集团内骨干教师在成员校之间双向流动。核心校向成员校派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成员校派出教师到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发展。核心校派出挂职人员应具有较高管理或教学水平,成员校派出挂职人员交流时间每期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不超过2学年。建立集团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集团学校间形成共享优质师资、实现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四)奖励激励机制

建立集团化办学激励机制,集团成员学校、校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教师培训等方面实行奖励激励政策,对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贡献较大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增强集团发展内生动力。对于跨校交流的管理人员及教师,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成立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委员会,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各项工作。区教体局根据优质资源分布及学校办学实际,制定集团化办学整体规划,加强对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各科室、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支持集团化办学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鼓励改革创新,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育集团,引领推动全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发展。制订完善教育集团评估标准,加强集团化办学过程性考核,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估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

(二)经费保障。根据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支持集团化办学。积极对上争取教育集团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推进集团内学校提升办学条件、办学体制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激发集团学校办学活力等,教育集团根据办学协议及办学成效核定办学经费。

(三)资源保障。完善在线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通过开发、征集、购买等多种方式建设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库,并免费向学生及家长开放使用。支持集团核心学校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集团成员网络学习共同体。鼓励名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共享智力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无缝隙覆盖和精准推送。

(四)环境保障。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认真学习外地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总结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集团化办学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六、工作要求

各教育集团要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工作,根据《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组建集团化办学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起草集团办学章程,建立集团管理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集团内班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绩效考评、内部分配等工作,明确具体措施、工作要求、时限目标等,形成集团核心校与成员校一体融合发展机制。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3

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市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发挥教共体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推进。组建跨层级、跨区域教育集团,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和资源共享问题,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2、坚持共建共享。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教共体,推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共用、学生共育、课堂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推动教共体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研究探索教共体的办学规范、工作标准、运行机制,尊重教共体内学校办学个性,打造名校引领下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

(三)目标任务。20xx年,全市教共体建设有新进展,各区、县(市)新增紧密型教育集团2个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学段教育集团;新增名校办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结对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式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覆盖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形成一批以“学段打通、县域互通、师资流通、技术沟通、治理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集团,全市参与教共体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其中参与跨层级、跨区域一体化办学的中小学比例达到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参与城乡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优质协调的教共体发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团建设升级版

(四)加强融合型教育集团建设。根据实际优化集团布局,推动更多集团创建成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快实现主城区及其开发区中小学全覆盖。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按照“一个法人、多个校区”模式实行集团总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师资安排、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基础条件、评价考核一体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育集团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和岗位设置标准,确保集团内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五)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名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跨区域吸纳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支持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跨区域举办、承办或领办新校并组建教育集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的,经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核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高中实施跨层级组建教育集团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六)创新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机制。扩大学生教育选择,推进学生贯通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办学模式。通过以优质学校领办分校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有效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属不同办学体制组建的跨学段教育集团,领办的分校要按规定实行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独立”办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学校领办负责制。

三、创新合作办学新路径

(七)建设强弱学校共建型教共体。各地要根据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指导所属优质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薄弱学校组建共建型教共体。互助教共体采取“1+N”方式,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优质学校向被帮扶学校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在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被帮扶学校办学水平。

(八)名校高起点领办新校。新办学校历史包袱少,群众期望值高,要加强品牌引领,选择合适的名校领办新校,通过选派管理团队、复制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新校与名校之间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实现新校高起点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四、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

(九)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建设,20xx年区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小学、乡村初中受援率达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绍兴品牌。

(十)提升网上教育水平。支持以核心学校为主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鼓励名师“走网”、建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名师公开课”“网上优课”“同步课堂”“微课学习包”等在线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合力提升教共体学校的教学水平。

五、探索教共体建设新机制

(十一)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共体建设的工作责任、运行机制、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落实高起点办学的核心要素,把学科骨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质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输入教共体学校。按照“早介入、早谋划、早宣传”要求,营造教共体办学氛围。

(十二)建立干部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教育集团内刚性交流和柔性交流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任职改革,优化配置师资结构,公平安排交流岗位。对于融合型的.教育集团,要实现集团内部师资统一调配,优秀干部教师刚性打通任职。对于其他类型的集团校区、城乡教共体等,实施柔性交流任职,以名师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干、支教、搭建教科研平台、输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三)完善教共体治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和内部管理权。集团成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方案等由集团统一制定,设备资源、重大基建项目、重要活动由集团统筹,健全更加开放、科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共体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同课程和特色学校课程,推进教共体各学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六、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发展短板和人民群众期盼,制订教共体建设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绍兴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将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对区、县(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十五)优化教师配置。各区、县(市)要在地方事业编制总量中加强对教育事业教师编制的倾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教师编制总量和中小学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统筹考虑推动教共体建设,对教共体核心学校的内设机构、教师配备、高级岗位配置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并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调配权;对在教共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方案由县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确定。

(十六)加大投入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教共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地可根据当地规定制定支教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激励政策,对承担支援任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激励,相关经费由属地保障。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实现县域内小学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体化共同发展原则。注重推动集团内各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融合中主动发展原则。注重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集团化“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全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契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集团内各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动教育集团稳步、持续、高质量发展。

2.实现乡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集团总校有骨干教师、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辐射带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城镇学校交流学习。

4.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分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改进考评机制,优化集团捆绑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团化办学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整体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四、组建模式

(一)集团划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八个乡镇(街道)所有小学,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平,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的组合方式组建小学教育集团,首期分为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设立两个集团总校,确定荔波一小为第一集团总校,荔波二小为第二集团校。

(二)集团法人资格。教育集团以“1+X”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每个集团以 1 所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2-4 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含教学点)为集团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资格不变。

(三)集团管理机制。教育集团实施理事会统筹下的各成员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理事长全面统筹集团管理工作。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管理模式。

(四)集团理事会。设立总校校长任集团理事长,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任副理事长,其他分校负责人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

集团理事长具有对分校校长(负责人)人选的任用和对分校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工的统筹调配建议权。经集团理事会赋权后,分校校长(负责人)作为分校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教育教学和人、财、物进行日常管理。乡镇中心校校长对集团总校校长负责,村校(点)负责人对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

五、运行要求

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充分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校长可以对集团内的教师和财物进行合理调配,按程序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审定后执行。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

(一)创新管理机制。各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分校积极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各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理顺集团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章立制与执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集团各成员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原则上只在集团内部。集团内师资协调由总校牵头,分校密切配合。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根据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与特点采用点对点交流、结构补缺、跨校执教等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集团内教师交流和领导交流机制。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其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分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趋于均衡稳定。

(三)常态教学共研。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集团性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把脉问诊,找出问题,精准施策。总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开展研学指导,通过示范带动,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提振士气,奋发赶超。集团内骨干教师(名师)要一对一结对帮助教学成绩靠后的.教师,从课标把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给予指导,有效提升受助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交流问效。根据集团建设需要,结合《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集团总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周期 1-2 年,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学前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备案。集团总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分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发展,要明确派出人员到分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对应的分校等额输出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跟岗人员要力保任教学科成绩稳中有进。交流期满,将严格考核问效,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的总校和分校校长进行轮岗交流或免职。互派教师的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按《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五)探索学生体验。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方式,各校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总校与分校探索实施部分学生联合培养实验。总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分校结对开展学习互鉴、生活体验活动,分校选派部分学生到总校跟班学习体验,不断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办学效益。推行集团成员学校实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行综合评价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步推进,共同提升。建立课堂教学共研机制。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校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质量。分校学科教师要定期到总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时间到集团总校跟班听课学习,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总校带动作用和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等教育资源共享。探索集团内跨校课程开发、课程共享和课程配送,持续提升办学效益。

(七)塑造办学品牌。各教育集团要把推动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广。注重集团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加强基础教育内涵课程项目研究。各成员校在提升常态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智慧,集中集团专业力量,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在坚持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分校的办学特色,使分学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谐发展的集团品牌。

(八)加强业务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集团化办学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工作。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政工科: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教师流转和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基础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综合科:负责宣传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集团化财务和资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园安全和法规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集团化信息教育工作。卫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建设中心:负责集团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前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附设幼儿班管理工作。纪检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纪检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县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工作组)负责人、总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各集团总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具体工作。各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化办学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疑难问题,切实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县教育局依据《荔波县小学教育集团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按年度对各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捆绑式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实现考评结果与学校或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衔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设立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每个集团不低于 30 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和运转保障等,专项资金必须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激励人才支边。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激励人才支援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机制。鼓励集团总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心校或村校支教,乡镇中心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村校支教。明确支边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补助补贴,实行同等条件评优评先、竞聘岗位职称优先规定,保障支边教师服务期的合法权益,促进集团化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营造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综合科和各教育集团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5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革命,调动广大教师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开展同伴互助和群体性研究,进一步丰富我校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办公会“构建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构建和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李明

副组长:贾旷、马明友、林锡宇、马明东、孙鹏

成员:臧传发、王忠、王昉、刘溪、朱勇、陈乐银、焦东兴、刘洪肃、刘益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臧传发兼任,成员由教科室领导、年级领导、处室领导、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活动开展、成果验收、评价和奖惩等。

二、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

1、分年级、按学科以4—6名教师为团队,组成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设组长一名,负责学习研究的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和成果上报。

2、各年级将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结果于20xx年9月25日前报教科室。

3、教科室对各年级上报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类建档并公示,作为评价验收的对象。

三、学习研究内容的确定

1、教科室根据学校课堂教学革命的实际,发布教学策略研究指导性课题,供教师选择。

2、各学习共同体可根据年级和班级实际和自己的特长自行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上报“淮滨高中教师教学策略学习研究申报表”)

3、教科室对各学习共同体申报的课题进行汇总并公示。

四、活动开展、成果验收及奖惩

1、各学习共同体在组长组织下积极主动开展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并对活动过程做好记录。

2、各年级每月组织一次对学习共同体阶级性成果的评价验收,在此基础上向教科室推荐6项优秀成果。由教科室对各年级推荐的每项优秀成果开展汇报实录活动,并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汇报实录情况进行打分量化,对年级排出名次。学校对第一名的年级奖励壹仟元。

3、每学期各学习共同体将学习研究成果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出优秀成果若干项,学校为优秀成果颁发荣誉证书,组织教师教学策略专题报告会,对成果在校内推广。

38 3004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