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篇】

它的主设计师便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

初识胡洁,眼前的他,中等身材,衣着简朴,戴着眼镜,显得儒雅谦和,这是记者见到胡洁的第一印象。随着访谈的深入,记者慢慢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才逐渐领悟到这位园林设计师诸多的不平凡之处。

…梦想成就未来…

建筑世家 志存高远

胡洁出生在工程建筑世家,爷爷是位铁路工程设计师,当年曾经主持设计了成渝铁路的建造,胡洁的几个伯伯、叔叔分别在铁路、医学等各自的专业领域也颇有成就。

胡洁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和建筑历史专业的教授,并曾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牵头的国徽设计小组的成员。母亲则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副教授。清华园的熏陶使胡洁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清华大学一座座风格鲜明、历史悠久的建筑感染着他,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想成为像贝聿铭一样的设计师。

胡洁从小就喜爱绘画,在初中时遇到了曾经师从徐悲鸿等几位绘画大师、绘画造诣极深的美术教师――吴承露先生,吴先生将中学美术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之中。胡洁参加了吴先生组织的美术小组,白天绘制“文革”的宣传画,晚上就用苏联美术学院艺术专业的课本学习素描等绘画基本功,3年的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功底,为日后从事建筑及风景园林规划奠定了基础。

受父母的影响,胡洁对建筑艺术情有独钟,大学本科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自己钟情的古典园林,师从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筱祥先生,继续攻读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

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胡洁十分崇拜并关注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熟知他的关于建筑学、建筑艺术方面的报告和作品,十分仰慕贝聿铭先生能够学贯中西、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在建筑设计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建筑艺术上达到高深境界。

1988年,胡洁怀揣儿时的梦想,远渡重洋,到位于美国中部的伊利诺大学攻读景观学硕士学位。1995年,胡洁凭着不凡的才干抓住时机,进入美国顶级景观设计公司SASAKI设计事务所,迈上了事业的又一台阶。在SASAKI公司,胡洁找到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接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也从小尺度,做到中尺度,又做到大尺度。

1999年,胡洁作为SASAKI公司的设计代表回到中国开拓业务,他参与的项目设计方案在大型投标活动中多次中标,如北京东方太阳城规划设计、广州汇景新城方案设计等,国内风景园林界在了解SASAKI公司的同时,也逐渐熟悉了这位优秀的设计师。

胡洁接受过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教育,又接受了美国宏观生态学、区域土地利用与规划、河流流域生态规划等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并深受丹・凯利等美国现代派设计大师的影响。多年的实践使他日渐成熟,视野也越来越宽广。在众多的设计项目中,他一直努力尝试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中国风情。

拳拳报国心 悠悠赤子情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时任SASAKI公司驻华业务代表的胡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自己报效祖国、实践“山水城市”理念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胡洁做了大量工作说服SASAKI公司, 参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招投标竞赛。SASAKI最终接受了建议,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小组,为竞赛昼夜奋战,胡洁作为主要设计师之一,大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入到方案中,他们最终形成的自然式中国山水园林定位、中华文明五千年纪念大道、龙形水系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SASAKI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之后SASAKI公司由于商业原因退出该项目,胡洁则选择毅然回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全身心地投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竞标之中。

整个竞标及修改的过程只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胡洁顶住了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和质疑,执著地坚持,最终迎来柳暗花明,他主持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方案获得了最终通过。 2008年7月初,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首次向公众揭开神秘的面纱。奥运期间,这座被誉为北京后花园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多样的设计手法,让八方客人体验到中国山水园林的和谐灵动之美。

…认识胡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成功让很多人认识了胡洁,让更多的人想去了解胡洁。

听胡洁讲述自己出国求学的奋斗经历、一波三折的创业故事、执著追求的“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让我们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了解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体现着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体现着追求成功、不甘平庸的人生理想。于是,一个丰满而多面的胡洁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

赤子胡洁

建筑世家的成长环境让胡洁不仅从小就喜爱建筑,更让他培养了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操。胡洁不仅推崇钱学森老先生的“山水城市”理念,更把钱老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楷模。2002年,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回国效劳的强烈民族感,胡洁毅然决定辞去报酬丰厚的美国SASAKI公司高级设计师的职务,回到阔别15年的祖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继续完成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和实施。

当问及当初为何如此抉择时,胡洁淡然一笑,谈起自己的初衷。其实,身在大洋彼岸的他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为祖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欢欣鼓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作为旅美华人他渴望能够为国出力。在参与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竞赛时的日日夜夜,强烈的报效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夜以继日的工作,通常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压力大到令他在半夜一身大汗中惊醒,但胡洁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用胡洁自己的话形容当时的信念:“就是一种不顾一切想冲上去的感觉”。

可惜的是SASAKI公司半途退出了项目,为了自己执着追求的奥运梦想,为了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最终落实建成,胡洁毅然选择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国继续自己的事业。在繁忙的工作中,胡洁经常教育自己的团队,“我不是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当一个商业项目,也不是一件个人的成败事情。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洁成功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实现了胡洁的职业理想,同时也是胡洁用满腔的热忱,把自己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绘成了北京地图上最优雅大方的一抹绿色,为北京、为祖国筑就了一块绿色的奥林匹克丰碑。

成名之后的胡洁依旧执着于自己为国效力的理想。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之后,他又主持设计了铁岭市凡河新城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南湖生态城景观规划设计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广场设计等多个重要公共项目。

胡洁虽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归来,但他把自己的事业理想放在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结合西方先进技术,打造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山水园林上。胡洁把对祖国的热爱渗透入他的每件作品中。在他主持设计的众多作品中都闪耀着“叠山理水”的传统中国园林思想。

2008年7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夕,胡洁专程奔赴陕西黄帝陵,拜谒这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作为一名海外华人,倾注六年心血担纲设计、修建、完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胡洁深感自豪。拜谒黄帝陵,既是告慰老祖宗,也了却自己一名海外游子的多年夙愿。

设计师胡洁

胡洁年少时就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像贝聿铭一样优秀的建筑设计大师。 在国内读大学和美国读研究生期间,他深入研究了贝聿铭的设计作品,对贝聿铭先生学贯中西,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高深建筑艺术十分仰慕。

胡洁的设计师生涯始于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读完研究生后,胡洁留在学校做了四年的校园设计师。这段时间,他从校园内道路、停车场、绿化带、植物园等项目做起,一步步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师生涯。

进入SASAKI公司之后,随着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胡洁也逐渐从助理设计师成长为主要设计师之一,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用胡洁自己的话说,在SASAKI公司工作的8年时间,使他终生获益匪浅,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从最初劝说SASAKI公司参与奥林匹克公园方案竞赛,到最终作为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森林公园的主设计师,胡洁将满腔热情都注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之中。作为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熟悉西方先进环保科技的旅美设计师,胡洁将自己推崇的“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上。

建成后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梅花香自苦寒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酝酿的过程见证了一个优秀园林设计师的诞生!然而这个过程的艰苦恐怕只有胡洁自己体会的到。

从胡洁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至今6年多时间内,他率领团队参加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铁岭凡河新城、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内蒙古鄂尔多斯森林公园、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也渐渐在国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先后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奖,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等诸多荣誉,并作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参与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

面对成功后的赞誉之声,胡洁一再表示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内的成功绝不是某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团队合作的结晶。他始终对整个团队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充满感激之情。而他,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努力做到的就是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优势,把所有的人的才能和智慧,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作为设计师的胡洁,才华横溢而又谦逊低调。

教师胡洁

在胡洁给自己的定位里,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多培养一些优秀人才是他一直努力践行着的理想。

自2003年回国,胡洁就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他不仅要带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前进,还担负着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授园林技术和工程两门专业课,并指导多名研究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胡洁注重实践,总是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的调研、设计和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他认为科研、生产、教学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只有经过学习、科研、项目实践三方面的实践和锻炼,学生才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才。

胡洁非常崇敬钱学森,他还记得钱老最后一次跟人民日报的正式谈话,钱老提出中国现在的教育系统还不是培养创新型科学家的教育系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死板地去积累知识,而不是创新。大学应该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摒弃灌输知识的应试教育模式。为此,胡洁在百忙之中,在国内国外的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包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杂志发表文章,对自己在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思想进行总结。胡洁希望在自己将来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一线工作退下来后,可以静下心来系统地写几本书,带几个学生,认真的履行自己“为人师”的责任。

普通人胡洁

在事业成功的耀眼光环背后,胡洁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熟悉胡洁的人都知道,胡洁是一个爱动的人。胡洁喜欢户外运动,对爬山、游泳、慢跑和旅行都情有独钟。之前在美国时,他常和夫人到各地旅行,参加各种活动。他认为,到野外旅行,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对设计的提高很有帮助。他喜欢照相和绘画,闲暇的时候就拿起画笔,记录所见所想。但回到祖国后,他和夫人都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可以休闲放松。这几年来,除了有一年春节期间陪夫人到澳大利亚度假一周外,他从未休过假。他坦诚地表示,由于自己在家的时间很少,没时间料理家务,对夫人一直亏欠很多。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家庭背后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让胡洁最感欣慰的是,父母都看到了自己倾注心血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他(她)们十分自豪。“他们很高兴,父母都是学建筑的,他们一直认真收集各种报刊杂志,剪下所有有关我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报道。”胡洁说,“我的父亲在过世之前,还在森林公园转了一圈,说很为自己的儿子高兴和骄傲。在父亲临终前,头脑不清醒的时候还问我,你做这个项目,是不是为国家争了光?你为清华大学争了面子没有,我说,是。看到在我身上实现了他们的理想和梦想,父母都感到非常安慰。”胡洁满含深情地告诉我们。

…胡洁的杰作…

想要更深的了解胡洁,我们就必须把目光投向他的作品,因为胡洁告诉我们,他所有的情感和观点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他的设计里。

大气磅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但凡到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人,无不啧啧称叹。感叹公园本身的匠心营造,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交融荟萃,龙形水系的磅礴洒脱,满园生态绿色的布局。

这个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是10个北海公园的大小。当你经过北五环时,路旁高大乔木和五彩灌木绵延数公里,犹如置身于一片宜人清新的绿洲中。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在奥运场馆感受了现代设计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之后,再往北走,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长卷。只见一泓碧水横卧面前,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北面的仰山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山上松枝苍劲、巨石巍峨、溪水潺潺,俯首又可以在人造的大玻璃缸“沉水廊道”中与群鱼共乐。总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我们既能找到使人仰目的震撼,同时又能寻见精神悠游的惬意。

由胡洁主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另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世界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为了遵循“绿色奥运”的理念,胡洁巧妙地将森林公园设计成北京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全园种植450公顷绿地,林木覆盖率达到67%,超额完成北京申奥时的承诺(40%―50%)。全园共种植树木53万余株,年产氧5208吨,年吸收二氧化碳32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同时,在公园的细节设计上还体现人类文明对动物的关爱:公园里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奥运过后,这座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已经成为市民的森林和休憩天堂,也是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在国内外荣获了多项殊荣,该项目荣获2009年度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2009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设计类总统奖(一等奖),2008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总统奖(一等奖),2007年度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o)城市绿色空间类一等奖,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同时还荣获了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奥运工程绿荫奖一等奖,北京市奥运工程优秀规划设计奖,北京市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特别奖,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综合成果奖、先进集体奖、优秀团队奖等等。

正如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颁奖典礼上评委所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园林显著成就之一。它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绿色园林城市 铁岭凡河新城

人们因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而认识了胡洁,但胡洁却不只等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7年,铁岭凡河新城项目,胡洁受邀担任核心区景观规划主设计师,不久他的又一件杰作诞生了。

铁岭凡河新城,是东北第一座水城,是我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胡洁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自然基础条件中的山水资源“弯转前行在新城中的凡河、作为候鸟迁徙地中间站的莲花湖湿地、东部凡河发源地的山区”,因势利导形成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构图。具体做法是:将凡河河水通过人工挖掘的渠道引入到北面的莲花湖湿地,作为湿地的补给水源,在凡河、天水河和东侧的高速公路两侧建绿化隔离带,在这两水一路的绿带的南侧交点处挖湖,命名为“如意湖”,在北部莲花湖周围利用南部挖湖的土方围湖堆山,命名为凤冠山,这样就形成了“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新城绿地格局。这样人工山水就起到了对自然山水的补充作用,展示了一幅“龙首凤冠,两湖一轴正礼乐”的充满中国山水情调的新城格局,达到了胡洁一直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铁岭凡河新城中的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项目荣获了2009年第七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的地域改造景观设计类的二等奖和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三等奖。铁岭凡河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荣获2008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化腐朽为神奇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

此外,胡洁还主持设计了河北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景观设计。这座被誉为从废墟中生长出的城市在治理之前,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城市生活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垃圾场。

如今再走入南湖,一片片树林绿意盎然,起伏的山丘绿草如茵,波光粼粼的湖面游船荡漾,气派的广场时尚现代。怎么也不会让人想起这里曾是垃圾成山、污水遍地、私搭乱建的采煤沉降区。胡洁就是使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的风景园林设计师。

胡洁在规划设计中,将场地内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以保留、恢复、重建原有景观要素――山体、水系、湿地为主,遵循中国传统园林“道法自然”的设计原则,有意识地对原有构景要素加以改造和再创造,从而打造出一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和谐生态新城。胡洁的杰作还有很多,青海省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鄂尔多斯东胜区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福州大学新校区景观方案设计。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胡洁匠心独具、天人合一的智慧灵光。

“山水城市”:21世纪中国特色的城市之道

“山水城市”由来

胡洁设计的作品,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都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到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理念。可以说,他是一个“山水城市”理念的大力推崇者和践行者。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可回溯到1958年3月1日,当时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

在钱老的晚年,他时刻关注着中国城市的建设,他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思想,他把中国未来的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

1984年11月21日,钱学森先生写信给《新建筑》编辑部,提出构建“园林城市”的问题。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在给吴良镛的信中,明确提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992年10月,钱学森收到《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后,在给编者、建筑学家顾孟潮的回信中,再次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的迫切愿望。他说:“现在我看到,北京兴起的一座座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

“山水城市”的忠实实践者

对“山水城市”概念,胡洁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是按构架山水、模拟仙境、移天缩地和诗情画意等原则来营造的, “叠山理水”艺术是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与人的品格紧密相连,好的山水让人赏心悦目,也能陶冶性情。中国人在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体现了与大自然相融相生的美好愿望。中国造园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强调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胡洁告诉记者,中国古代在城市的选址与规划上对山水的重视也非常突出,大多城市的选址首先也是考虑城市跟山水的关系。《管子》里面有一句话“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沟防省”这里讲的就是城市跟山水间的关系。中国许多有名的城市都依山水而建,或将山水也包括在内。例如秦都咸阳,它将周围整体的自然山川形胜纳入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是“覆盖三百余里”的超大规模的自然山水结合的宫殿建筑群。古都北京、杭州等都是具有理想风水格局的大环境设计思想的典范。

胡洁深入理解了“山水城市”的理念,他把“山水城市”之道总结为:第一,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第二,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第三,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第四,为人民大众服务;第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胡洁认为,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模式其实就是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在于因地制宜、道法自然。

胡洁认为,“山水城市”诠释了中国人的山水情节,是21世纪中国特色的城市之道。我国未来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借鉴我国传统“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采访结束时,当我们问起胡洁未来的打算时,胡洁站起身来,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坚定的说到,“我个人的理想就是不断做精品,把城市打造成一个个大园林。将来等我们在国内成功之后,把我们中国的园林设计理念推向全世界”。

胡洁的执着让我们感动。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二篇】

此前的2011年5月,第八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o International Prize)从全球44件高质量的参赛设计作品中评选出8个获奖项目,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设计的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规划设计脱颖而出,荣获“地域改造园林设计类”一等奖,成为此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公司。

在2011年1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IFLA APR)公布了本年度的专业奖项,共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3项被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斩获,包括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规划设计、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设计和大连旅顺临港新城核心区风景园林规划。其中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规划设计荣获风景园林设计类主席奖(President’s Award)。

如此累累硕果,确是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雄厚实力的表现,那么清华园林人是以怎样的心血和灵魂铸造的功勋?就让我们一同走近――

清华规划院风景园林所成立于2003年。身为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的胡洁正是该所所长。

胡洁于1983年在中国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风景园林师、教育家孙筱祥教授。

1988年,他远渡重洋,只身赴美,在伊利诺大学继续攻读景观学,学习西方文化和宏观的景观规划。毕业后胡洁进入美国顶级景观设计公司SASAKI担任设计师。

2003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胡洁作为SASAKI公司主要设计师参与规划投标并荣获第一名。中标后,SASAKI公司宣布退出,这使得胡洁毅然回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建风景园林所,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最终完成。

留美多年所积累的学习工作经验使得胡洁归国后的工作如鱼得水,自2005年至今6年的时间,风景园林所完成的项目已荣获13项国际大奖和近20项国内市级以上奖项,其中有10项国际奖项是代表了风景园林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水平。风景园林所只用了短短八年时间,已经走在了国内行业的前端。

百年水木清华正在风景园林行业影响着中国人的信念和理想,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实践结合而成的中国特色“山水城市”正在深入人心,清华规划院风景园林所正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出完美的融合。

百年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诞生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建筑学院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先生一手创办,在他严谨求实、热忱爱国的精神熏陶之下,清华风景园林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昂扬阔步走在行业的发展之路上,给中国风景园林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潮。

岁月腾挪,转眼百年。今年,是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清华一百年风雨兼程的发展中拥有着太多的回忆。

1914年梁启超先生题为《君子》的演讲,以《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学生。他借用古训,以凝练的语言表述了清华人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是使清华人保持其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发展于民族困厄之时,蓬勃于中华复兴之路。从来没有一所大学,像清华这样,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如此契合,这种与生俱来并不断蕴育的爱国奉献精神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清华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关注时代大势,肩负民族希望。百年校庆召开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上,顾秉林校长的一席话掷地有声,道出了清华人共同的心声:“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清华使命的基石。”

梁思成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清华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一生有如此大的贡献与他博大的胸怀、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密不可分的,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勇于担当,执著坚守。那份倾城心碎的痛心疾首让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界人士为之折腰:“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百年沧桑,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传承;中华复兴,舍我其谁的豪迈情怀。这种信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下风景园林行业必不可少的精神信条。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注重实干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清华人从来注重行胜于言。从国际咨询业发展的态势来看,风景园林行业也应恪守“客观、严谨、中立”的原则,归纳在一起,意味着科学的态度与精神。要用科学的方法论使人信服,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诱导别人的逻辑,用具体科学的方法来论证事物的真伪。清华重实干,这是传统文化倡导的“躬行”精神,也是世界主流思潮的决定性理念。风景园林行业是一个智力型行业。智力型团队的核心生命力是研究、研发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构成了团队持久的发展源泉和基本的发展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百年清华中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风景园林所始终以放眼世界的眼光,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理念与先进技术,注重广泛交流与协同合作。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在这里碰撞出灵光四溢的火花,每件作品因为这些灵感的融入得到了凝练与升华,从而光彩绽放。

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百年清华的博大精神早已深深的融入了风景园林所每个成员的心中。

上下求索――山水传神,天人一脉

今年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清华风景园林始终推崇“山水城市”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就源自于对他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的思考,也是世世代代中国人钟情的“天人合一”的山水情结。中华民族对山水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生存、生活环境的研究和营造,发展建筑学、城市学,这就是人居环境学。人居城市必有山林之乐,是中国城市景观规划和居住环境设计的传统美学理想。早在90年代,钱老就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理论,其核心思想即是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城市是高技术的城市,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引用现代技术成果。

山水城市是“可持续的城市”,遵循生态规律,明了自然的变化过程。

山水城市是具有亲和力的城市,洋溢着清新与绿意,生机勃勃,重视行为科学。

山水城市是高层次意境美的城市,意境美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山水城市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水诗、山水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为思想。

钱老多次说过山水城市是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是现代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体现。他把中国未来的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唯物观和传承千年的追求目标。

吴良镛院士将其总结为“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的模式: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

周干峙院士说:“‘山水城市’是一种思想理念,是城市的一种形态模式。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跟自然环境结合,具有高度文明水准的城市。……恰恰要求因城制宜,各有不同。”

胡洁所长把他对“山水城市”的领悟归纳为:(一)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二)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三)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四)为人民大众服务;(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他在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铁岭凡河新城中心区园林规划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进行了深刻而有益的探索。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理念,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严整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将传统帝王园林“一池三山”的思想和中国文人典型代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结合在一起,总体格局以“山水环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的山水组合为独一无二的特色,营造出兼具中国传统皇家和文人园林风格的中国自然式山水园。充分突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辽宁铁岭凡河新城以“富有特色的北方山水城市”为建设目标,采用生态优先策略,充分利用现有自

然基础条件中的山水资源“凡河、莲花湖湿地和东部凡河发源地的山区”,因势利导形成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构图。“人与天调,后天下而美生”,在新城的山水格局中既有自然山水,同时又有人工山水,人工山水起到了对自然山水稍补人事之工的作用,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唐山南湖生态城的规划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将场地内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以保留、恢复、重建原有景观要素――山体、水系、湿地为主,并与人为空间形成镶嵌性的空间组合结构。通过生态基底评价和建设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科学评估土地开发的生态适宜性,以期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过程相融合。这片往日的城市弃地现已成为世人眼中的宠儿:2009年7月,联合国授予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HBI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荣誉称号;新西兰前总理称:“唐山将是世界很好的城市发展公式”(唐山劳动日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认为“唐山生态建设是世界的样板” (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南湖生态城采用的141项指标构成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绿色“指挥棒”(唐山劳动日报)……。

在胡洁看来,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其实更重要的是改造人们内心固有的传统意识,通过“山水文化”园林规划理念的建设,让政府与百姓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还任重道远,但胡洁愿意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奋斗,愿意成为这一理念的先行者和领航者。希望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的园林规划理念有朝一日能插上飞翔的翅膀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让中国人的智慧和灵感挥洒向整个世界。

继往开来――把握机遇,弘扬光大

志同道合,智者相惜。

转眼间,清华规划院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光阴。尹稚院长曾经说:“我们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凑在一起想干一点大事。”这最平实、最普通的一句话却是清华园林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谈起这几年的发展,胡洁所长无不动情地说:“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看得足够远,因为我们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百年清华深厚的底蕴熏陶着我们,科学巨擘钱学森和梁思成等老一辈学者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让我们在风景园林的行业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几年的奋斗之路使得风景园林所强烈地意识到要发展强大,做出一流成果,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更加注重协同合作、团队精神,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副所长王晓阳,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著名风景园林师、建筑师;吕璐珊,高级建筑师、工程师,从事建筑和园林行业几十年,具有丰富的经验;高级顾问安友丰,著名园林工程专家,参与建设的风景园林项目已逾二三百项;前任副所长、高级顾问吴宜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要设计师。目前,风景园林所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具备60余名集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等多专业、高学历人才的综合性设计团队,追求学习、团结、创新、高效的精神风貌。为了一份对风景园林的共同的挚爱,一种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的深切的使命感,一颗为人类文明事业奋斗终身的拳拳之心,大家走到了一起。这一群热忱不渝、真诚执着的年轻人,正为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热潮中,风景园林行业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行业的法规技术、人才管理缺乏,“千城一面”现象严重。这给胡洁以及他的团队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风景园林师,角色日渐突出,究竟要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怎样的责任呢?

胡洁说:“我们践行的‘山水城市’的理论,就是要结合每个地方独特的地形地貌、地方文化。现在景观和市政、建筑行业之间的矛盾严重,我们始终依托清华的平台,打造产学研、施工管理、运营一体的大系统。面对世界的多方面挑战,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来面对。我们注重大尺度生态规划,从区域范围一直到具体设计。我们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协调与交融作用。我们研究国际气候环境的变化,强调生态优先,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当代景观建造技术和环境生态科学技术完美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以科技为主导,以人文为特色,突出中国传统风貌,又与世界前沿技术相衔接,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清华品质的一系列作品。”

正是基于这些理念,胡洁带领他的团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逐步受到国内外风景园林行业的关注与重视。这些骄人的成绩,在国内园林行业中是历史的突破,也从此将中国的风景园林带到世界行业新高点。清华风景园林始终遵循中国园林学会的发展方向,注重东西方思想的融合与贯通,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的艺术理念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经典作品,为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潮,将中国特色推向世界。

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2011年胡洁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2011)风云人物,在评委会颁发的获奖通知中如是说:“胡洁所长深入挖掘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并将其与西方的先进技术理念高度结合,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打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饱含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新型风景园林,蕴天地之形、涵山水之秀、藏人脉之灵、携科技之光,气韵生动,山水传神,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屡获国际风景园林设计顶尖大奖,在业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对本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和2009年他又先后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和(2008)年度人物。2011年评委会评价:“他行走在自然的轴线上,风雨兼程,不辞辛劳。他决心,让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新型风景园林,在国际风景园林中绽放出夺目光彩。”2009年评委会评价:“他出身建筑世家,他来自水木清华,他一心要为祖国建设策马扬鞭;他留学海外,他心系祖国,他用勤劳和智慧向奥林匹克献礼。”

2008年胡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发的科技奥运先进个人和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奖,被选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并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

园林是一条连接的纽带,将不同的元素组合成一个集体,发挥出更强大的能量,使其更具有感召化的魅力。如今,风景园林学科已经正式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这对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园林专业来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比起另外两个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无疑是最薄弱、最亟待提高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把观念、理念、技术、方法融入到园林学科的发展中,使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都是摆在广大园林人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所也将不断寻求发展与壮大。跨学科人才联合、开敞式合作、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都将极大地推动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风景园林所已走在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前沿,并将逐渐在国际上具备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 养生文化;规划原则;设计途径

一 引言

随着社会建设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健身活动来平衡身心,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懂得养生和保持健康的体魄。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为目标,提出了扬 “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绕城转”之长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会区政府与规划分局结合江会路控规要求,在体现该片区的态旅游轴和宜居轴的规划理念上,为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步伐,适时提出了重点规划建设新会区荔枝山(土名)公园,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发展。

如何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如何提高公园的文化品位和适合社会需要,使公园景观具有生态性、多样性、人文内涵及实践性特色。借此,本文结合新会区荔枝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融合文化教育、创造优美景观、提供适宜活动场所和生态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 城市生态公园概念

城市生态公园指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以生态学及相关学科为指导,以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时间等活动的园林。其不仅具备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功能,还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地方文化传承和人文景观的保护、绿地系统、旅游等方面有独特的能动性。因此,城市生态公园既具有“生态性”,又具有“城市性”的园林,有别于普通的景观公园和自然生态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三 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原则

城市生态公园强调自然保护及展现生态、人文景观,通过廊道连接各观景点,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塑造出连续、完善的人与自然和谐园林。因此,在规划与景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在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首先研究区内的地形和原生态、植被等特征,应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为原则,充分利用林地、坡地、水体等资源,保护自然的原生态和维持景观过程、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科学的植物群落系统,是生态公园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也是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物多样性含景观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景观异质性导致其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维持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在生态公园设计中,景观斑块类型的多样性增加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更好地体现了自然生态特性。

(3)景观个性和连通性原则

景观个性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在景观规划中,强调维持不同斑块之间空间联系与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廊道是景观连通性的主要表现结构,如水系廊道、环湖带、文化与休闲走廊等,通过廊道将园内各个绿色斑块联系起来。

(4)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生态公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景观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换季的保护与改善。其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设置合理的休闲场所,将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是近年来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发展趋势。景观资源的永继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城市生态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四 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途径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斑块-廊道-本底”模式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生态保护建设为核心,分析和组织生态公园的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修复,将区域内各级斑块、廊道有机联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发挥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和改善城市生态条件与保护的双重作用。

 融合文化教育

尊重地方文化与历史文脉,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在规划设计中进行培育生态公园的文化意义,将历史、人文融入公园之中,在结合生态教育及实践需要、文化艺术性处理及展示,让生态公园的空间、形式等方面有创新的可能,并作为教育和自然活动基地,让人们体味历史的深远和得到很好的教育。

 创造优美景观

规划设计中要着力将设计理念与地方人脉及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来创造优美景观,突出传统的“天人合一”及现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良好的景观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应避免建设性破坏,使景观更丰富生动来创造自然舒适、优雅的宜人环境。

 提供适宜活动场所

城市生态公园要提供多种适宜人们活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健康休闲游憩及教育实践的需要。因此,在规划设计时,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主动地利用公园入口、园路、步行登山径、水体岸线及其他用地,开辟适宜各种健康运动休闲的公共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园林的社会公益性,使之成为城市园林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和新的内容,创造更富有活力和亲和力的各类活动休憩空间。

 生态技术应用

城市生态公园要充分发挥其生态环保的特性,结合自然资源、场地环境和基础设施等,要考虑应用一些生态技术。如生态恢复技术中的土壤改造、植被恢复、防治土地退化、土地复垦及流域整治等方面的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又采用水循环再利用、地表水采集、太阳能、风能利用等。希望通过一些生态技术应用能减少公园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有效修复景观环境,从而恢复生态环境让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 荔枝山公园设计构想与实践

 项目概况

新会区荔枝山(土名)公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城区北端,南至圭阳北路和会城大道,西至圭峰路,东临新峰路(北段),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圭峰山风景区相邻,与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体育运动公园对望,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资源丰富和发展的前景,结合控规定位建设成为城市绿肺和休闲旅游的城市生态公园。

荔枝山公园范围的基地包括圭峰路东侧荔枝山和都会水库西侧山头,规划总用地面积约公顷,场地基本有大小12个山峰及都会水库组成,主峰绝对高程为130米,较低的山峰为米。场地内山环水绕、藏风纳气,植被覆盖率极高,绿化植被情况良好,空气清新,适合开展多种养生休闲活动。但部分植被较为单调,山谷中有部分的牲畜养殖,对水体环境有一定影响,山体现有道路系统不完善。荔枝山公园作为广东省珠三角绿道3号线区域性绿道首站节点,也是新会城区绿色生态休闲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圭峰山森林公园向城区延伸的最大绿锲,是城区生态绿脉最重要的连接关键点。

 规划定位及设计构想

 概念起源

通过分析新会区城市生态结构,城市规划生态景观轴上已形成了多种主题的城市公园及圭峰山风景区森林公园,但缺乏以生态、特色文化为主的区域性公园。首先考虑利用荔枝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和挖掘出由新会名人伍廷芳所著的《延寿新法》书中先提出了运动养生理论和文化,展示和弘扬新会“海滨邹鲁”文化底蕴衍生出养生文化。再者,从人们注重生命健康和舒缓各种身心压力来看,向往休闲和保健性的活动,并享受其乐趣。显然养生休闲将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带动一种社会潮流。以此提出了将荔枝山公园打造成为“生态的养生谷”的概念,规划定位为城市养生文化的生态公园―让人们享受城市山林中的慢生活。

 规划构想和与景观创造

根据“斑块-廊道-本底”模式,依据基地现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基础上,以自然优先、多样性、景观个性与连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规划中提出 “一轴、两带、十景互动”的规划结构,同时营造出以“养生文化”、“养生服务”、“养生体验”、“养生植物”、“养生教育”五大特色为主题,并以生态养生旅游为主线进行景观设计。“一轴”:核心景观轴,串联公园内山水游线的主要景点和开放空间;“两带”:既山林生态复原带与城市活力开放带。 “十景”:分布于公园中适合建设,并能增加游览乐趣的景点,展示荔枝山公园的休闲养生的特色。(见图1)

 规划功能分区与景观创造

 自然植被保护与功能分区

规划设计坚持自然优先原则和利用边界效应理论,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结合居住、道路、山体植被及各功能特征,划分成三个区域:(1)城市活力区-山林生态复原带。在山林带中以健康绿道为景观引导设计,以养生植物为景观骨架,以展示植物养生为目标打造成运动休闲的景观体验带。同时,基于现有山体部分树种密集单一的情况,在保护自然生态前提下,有计划进行植被更换,补充豆科类等固氮性品种,改善土壤土质,保护生态山林和水体并营造生态密林区,有利于丰富林相层次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维持了山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市民活动带-景观种植区。主要是与城市居住生活相接的边缘地带,充分利用道路、居住区、商业设施及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公园入口广场、服务设施等,以养生服务为主,配合养生教育并强调植物种植的景观性,创造优美城市景观,从而形成养生文化内涵的景观展现带。布局上设有四个入口广场,其中西南入口以心湖饮绿为主题,由现有山谷间引下一条曲线形山涧与水系连接形成动态水景,达到活跃景观氛围;并设有花径寻芳、葵林晨韵和涧影听音等景点。西入口广场以寿山绿谷为主题,利用地势高差建半地下停车,较为平坦地势为入口广场,通过树阵、跌水雕塑、台地等景观元素构成丰富的入口空间,满足人们集散、活动、文化展示的休闲需要,延续了城市广场空间发展。

(3)谷地景观游览-特色植物区。在山林谷地结合自然山水进行特色植物种植,结合养生文化、体验和教育等方面构建特色园区,以养心湖为景观核心,以谷底溪流为景观个性,并通过水系廊道连通起来,也让各生态景点得到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种植特色植物和花草,打造特色花谷,吸引和培育蝴蝶等多种动物,同时沿坡地种植茶园,让人在品茶中学会茶道,感受自然让人体味茶香与花香,再现生态田园气息。(见图2)

 融合养生文化,创造优美景观

荔枝山公园在规划游憩功能方面主要分为五个区,分别是入口广场区、山林游览区、市民活动区、滨水休闲区和谷地景观游览区五大区域。同时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十个养生景点,分别是健康绿道、寿山云台、茅龙石刻、花溪谷、蝴蝶谷、茶园雅径、心湖饮绿、养心湖、天香石径和百家园圃。(见图3)

 道路系统及组织景观游线

规划将主入口分别置于公园西侧与南侧,以此作为市区人流进入绿地的主要空间。同时,规划设置了多个次入口和直接进入公园的道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游览需求。各入口设停车场其中有半地下车库结合现状地形,结合广场空间进行商业管理服务建筑布置。

内部交通除预留的消防通道作为应急车行道以外,公园内不设置车行道。道路结合地形,形成顺地形而行、穿地形而行、切地形而行的三种道路景观效果。局部可供车行的主园路结合绿道宽为米,二级步行主园路宽为2-3米,三级园路宽约米,登山小径宽约米。为更好结合省绿道规划、支持绿道建设,环绕整个荔枝山公园的一条园路,该园路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和自行车通行需要,使游人通过骑车游览能包揽公园全景绿道沿途景观。游人景观游线组织依托于主要交通框架,通过主园路、游步道串起各个主要景点,形成完整的游赏、休憩、养生活动的综合游览路线。(见图4)

 因地制宜,布置生态服务建筑

规划中将园区内建筑的形式与性质、功能和风格上进行协调保持统一,其建筑功能主要以开展休闲文化活动、创造景观、防风避雨为主。建筑采用现有的生态技术进行精心设计,应具有造型艺术感个性化,要求建筑与自然景色高度统一,以植物陪衬的色、香、味、意来衬托建筑,其外墙立面色彩选用明快色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审美价值。

六 结语

荔枝山公园作为新会区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项目,有别于过去公园规划一般仅满足娱乐休憩和商业服务的需要,只从绿地广场层次进行规划。然而本规划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融合文化教育、创造优美景观、提供适宜活动场所和生态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单从生态、绿地建设方面考虑而且涉及面更广,更应发掘城市的内在景观、人文渊源等元素,对城市在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邓毅。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 张任。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倩。 “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山地城市公园改造设计[D]西南大学,2010年。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四篇】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一)强化领导。成立由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治为组长,区综治信访办、建设和环保局、市容局、发展规划局负责人和公安分局、长淮卫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黄泥山区域环境问题综合工作组,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部门分工:

1、区综治信访办牵头负责对黄泥山区域非法采石、加工及相关非法建筑物、构筑物予以强制拆除,清运生产设备和电力设施。

2、区市容局负责黄泥山区域非法倾倒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清理清运,勘护地界,覆土植绿,南入口道路硬化。

3、区建设和环保局负责对该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4、区发展规划局负责做好黄泥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5、长淮卫镇具体负责做好该区域专项整治行动的巡查、整治等相关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6、区公安分局负责受理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移交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为行政执法、现场依法强拆提供警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

综合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时限,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7年3月27日前,依法拆除黄泥山及淮光窑厂内2处非法石料加工作业的场所、建材三厂内2处非法洗砂作业场所、黄泥山西北侧非法洗砂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

(二)2017年4月7日前,督促完成黄泥山石粉厂生产设备自拆,依法拆除黄泥山及周边区域内8处非法建筑。

(三)2017年4月15日前,阻断黄泥山区域非法采石、采砂运输通道,在进出黄泥山主路口设置检查卡口,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看守。

(四)2017年4月30日前,清运拆除的剩余生产设备,清理该区域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

(五)2017年5月30日前,完成对黄泥山区域场地进行平整覆土,撒播草籽、植绿并同步采取抑尘措施。

(六)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对黄泥山区域覆绿后现场进行维护,确保成活率;同时启动黄泥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前期准备工作。

(七)2017年12月底前,启动黄泥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标准及时间要求,严格按照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分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区相关部门、单位之间要加强互通信息,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形成合力,坚决杜绝专项整治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三)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坚持24小时驻点看守和不间断巡查防控工作机制,对新发现的非法采石、加工等行为,按照“露头就打”的工作要求,立即组织力量予以取缔。在巡查及整治工作中遇到重大情况的要及时向管委会分管领导报告。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五篇】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为了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郊野公园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1 郊野公园特点与定位

郊野公园特点

(1)靠近市区, 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市政道路直接连接公园入口, 游客可以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到达, 出入便利; 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 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2)注重保护为主, 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状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 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风格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 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 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 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 以期达到改善城市气候进而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 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 在风格上比城市公园更注重自然和野趣。

如何突出郊野公园的特色是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失去自身特色, 应尤其注意处理好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关系, 使其与城市生态园林紧密地结合, 并采取有效的规划技术措施保证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 郊野公园的定位

性质定位

郊野公园的定位是规划设计的前提, 若定位不准确则与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或主题公园没有区别, 难于发挥优势, 也失去郊野公园的特色。其性质定位应该是以保护生态用地为目标, 以郊野自然

景观为特色, 营造开展户外活动、游览休闲、运动健身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开放性公园。

风格定位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山地、湿地、山川、田园、河流、溪谷、水塘、湖泊、海岸等自然风光区域来筹建, 所以所营造的景观应是自然的、具有野趣的, 人工添加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观颜色都应该是朴实的, 这更有利于与大自然的协调, 形成自然美。

功能定位

(1)保护功能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日益减少的自然地, 确保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如香港的郊野公园 , 其最初设立郊野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并向市民提供郊野的康乐和教育设施, 为做好保护工作, 1976年香港行政局颁布5郊野公园条例6, 为保护、管理郊野公园提供最基

本的法律保障。

(2)恢复功能

郊野公园一般是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自然生态环境受人为破坏很严重, 因此需要恢复, 以构建自然生态的环境。

(3)旅游功能

设立郊野公园的另一个目的是开展生态旅游, 向市民提供郊野的康乐和自然教育活动。

科教功能:在郊野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享受郊游乐趣的同时, 培养市民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习惯, 增强环保意识和增加认识自然的机会, 发挥科教功能。

3规划设计原则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郊野公园的景观环境是自然的环境,要求规划建设的景观是自然的景观,应保持其完整的自然地形地貌,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改善现有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关闭破坏严重的采石场、退果还林,合理安排公园的园林服务建筑、园路和服务管理设施,并使其融于自然环境之中。

生态优先、突出山林野趣特色的原则

以自然山体为骨架,保护山水林泉和动植物形成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让游人于游憩中了解自然、享受自然、自觉保护自然,并获得生物学、地质地貌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市民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园内的各类公用服务、管理设施和游览道路的开辟等项目,均应方便游人利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游人的需求,开创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园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应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持续发展为前提,永续利用为目的。尤其是郊野公园的建设,更应立足于生态、加速用于生态恢复的人工林向自然生态风景林的演化。严格控制游人量使环境容量不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极限。

安全性原则

公园内的道路、观景平台、风景建筑、服务与管理设施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与规范,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以免危害游人安全,此外,路口应设置路标。

滚动发展原则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公园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公园设施逐步充实与完善。

4规划设计理念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是通过感觉来实现的。佛教中称人有“五法”,又名“五境”,即“色、声、香、味、触”,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这五种感觉来达到、体验并升华至“意识”的境界。

现代人在高楼大厦混凝土森林中生存日久,感观的灵敏度大大降低,难以感受自然灵性。充分利用自然的绿色景观,发掘人的感悟能力,增强人与自然的交流,成为郊野公园总体设计方案的理念。设计理念如表1所示。

表1 郊野公园设计理念

5规划技术要点

功能分区

郊野公园功能分区是根据风景资源的属性、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合理分区,将郊野公园划分为生态游览区、生态保护恢复区。将生态景观环境良好、风景资源系统相对较为丰富的用地划分为生态游览区;将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林地和坡度大、植被少、水土易流失的区域等划分为生态保护恢复区。其中公园管理服务区分布在生态游览区内。

(1)生态游览区

设计将生态环境良好、风景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用地划为生态游览区。又根据地形地貌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保持景观及环境特色,便于进行可靠的保护和管理。

(2)生态保护恢复区

保护恢复区范围内不适宜作为景区建设的用地,主要是保护性地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体布局

郊野公园的布局形态,主要考虑景观要素、用地组织、功能关系、交通组织的整体空间形态,反映郊野公园的功能分区、结构、地域、环境等内在联系与特点。郊野公园布局结构形态是以主要山脊线和山谷为骨架的块状结构形态,道路系统主要沿山谷与山脊布局;景区以山谷与山脊两侧用地划分、景点是以资源特点和游憩需求而布局;生态恢复区则以生态敏感度与景观敏感度、果林分布、资源特点而确定。

6 结束语

总之,郊野公园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为主, 所以规划设计构思应以自然、朴实、野趣为原则, 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核心区来保留原生态, 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 开拓郊野游览区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发挥其优势, 规划特色公园。通过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易澄。 浅议生态园林与郊野公园[J].中国林业,2002(05A):42-43

[2] 吴桂萍 张良 孟伟庆;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自然保留地的价值分析[J];四川环境;2007年05期

38 1564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