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报告范例【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案例分析报告范例【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

一、时间安排

6月28日至7月28日。

二、目标要求

紧密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个主题,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院校校级领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选择某一院校、某一系(部)、某类教育或项目进行深入调研,撰写案例剖析专题报告,为全市制定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专题报告要站在全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高度认真分析现状,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具体目标、发展路径和实施措施,详细阐明该项目是从哪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撰写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案例剖析专题报告,充分反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教育局机关、各院校普通党员干部根据本岗位实际情况,为全市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教育事业提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干部撰写专题报告提供依据。

三、方法内容

案例剖析阶段共划分2个层面展开:

1、案例剖析: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院校校级领导及高校二级学院或分校领导干部都要紧密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个主题,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一所院校、一个系(部)、一类教育或一个课题项目进行案例剖析,并写出案例剖析专题报告,报上一级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办公室(文字与电子材料同报),汇集成册备案。

2、献计献策:教育局机关、各院校普通党员干部为我市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合理化建议。教育局机关各支部、各院校学教办对合理化建议进行整理,形成《献计献策专题报告》,并报市直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字与电子材料同报),汇集成册备案。

四、督导工作

市直教育系统学教活动督导组要深入各院校开展巡回督导。重点督导检查案例剖析专题报告是否从教育行业或各院校实际出发、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

五、阶段总结

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篇】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汉族、男性、19岁、某高校在校大二男生,性格偏内向。身高米,体重130斤,家庭关系和谐,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父母身体健康,家庭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姥姥上周已去世,外婆又查出患有癌症,家庭经济一般,生源地贷款上学,成绩中等不突出,在校与同学相处融洽,近半个月来因初恋女友跟另外一个男生在一起而分手,导致心情低落,烦闷,失眠,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对其他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很无能,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求助者迫切改变现状,自己独自来咨询。

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去想那些无意义的事情;

2.生理功能:食欲降低和失眠多梦;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低、上课容易走神;不愿意与人交流,影响了人际关系

心理测验结果:测验结果:总分173,抑郁分数分,说明该同学生活兴趣减退,代表症状是情绪情感苦闷,对于某些方面感觉到失望、烦躁和不安,甚至包括自杀的观念;焦虑分数分,说明该同学容易焦虑、烦躁;强迫症状,说明该同学自身无法摆脱某些无意义的行为和思想。其余因子分与常模相比属正常。得分为68分,SAS标准分为50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中度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得分为65分,标准分为53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为中度抑郁。:N65,E38,P50,L25。

结果提示该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安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对除了关系好的朋友之外的其他人都比较冷淡,生活有规律,N分数大于61,说明该求助者焦虑,担忧,郁郁寡欢,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二、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处在青春期,第一次谈恋爱,女朋友跟其他男生在一起了,不能接受,所以比较较真;家庭观念很强,亲人离世对他打击不小,觉得自己很没用。2.社会性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失恋觉得没面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际关系。3.心理因素:(1)认知错误:“女朋友和其他男生好上了,说明我这个人太失败了、太无能了,家庭条件又不好,以后未来的路更是难走”的错误观念。(2)行为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助者迫切想摆脱这种思想但是摆脱不了。(3)个性因素:内向、缺乏自信。

(二)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该同学家族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器质性病史;该同学主动求助,说明其有自知力;符合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统一的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巨大变化,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该同学目前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属于常形冲突;心理冲突的持续时间为半个月;对社会功能只造成轻微影响,能学习、能工作、能人际交往、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尚未泛化;情绪很低落,但是还在其理智控制范围之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心理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心理诊断阶段,时间:2016年3月9日

目的与过程:

1.详细进一步对该同学进行了解,登记相关填写咨询表,并向其说明相关咨询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宜及相关规定。

2.与该同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求助者性格内向,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身边的同学听,所以咨询师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场所,让求助者通过向人倾吐,讲出自己的伤心、失落、自责自怨、委屈、愤愤不平等感受,有助于消除心中郁结。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和真诚关心,使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支持。

3.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一般资料。说明测验的目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

4.探寻改变的意愿,找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反馈测验结果并进行专业的解释。

6.与该同学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7.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放松疗法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

第2次咨询:领悟和修通阶段,时间:2016年3月18日

目的:

1.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与该同学的咨询关系。

2.共同讨论,帮助该同学明确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过程:

1.讨论上次咨询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张某通过放松训练感觉“失眠多梦状况有所改善,心情比上次咨询之前要轻松了一些”。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理解并认识到:1)引起他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失恋和亲人离世这两件事,而是他对这两件事的态度、看法和评价;2)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想走出失恋和亲人离世的阴影,并不是通过挽留女朋友和让亲人起死回生就行的,而是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情绪;3)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摆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绪困扰:我对她这么好,她也应该对我好(绝对化要求、反黄金法则);亲人突然离世,自己也失恋了,都是因为我自己太无能(以偏概全);我真是太失败了,我以后毕业了肯定也是无路可走,太糟糕了(糟糕至极)。

3.布置家庭作业:1)合理自我分析报告;2)正强化,把自己的优点、人生总经历的快乐的事情、自豪的事情记录下来;3)对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第3次咨询:再教育阶段,时间:2016年3月22日

目的: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巩固咨询效果,咨询结束。

1.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家庭作业,让该同学明确是不合理信念让他产生不良情绪。张某的焦虑症状已经基本消失,通过正强化,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让求助者重新找回了自信,让他从这次事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未来主动的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SCL-90、SAS/SDS测验发现该同学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咨询的效果比较显著。

3.结束咨询。

四、咨询评估

(一)该求助者自身评价

该同学表示自己的情绪明显改善,他说“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睡眠状况良好。” “我上课已经可以集中精力了,不像之前那样喜欢胡思乱想了,情绪也比较稳定,又可以和同学开心的交流了。”

(二)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情绪低落,面带笑容,交流的也很轻松,消极情绪已经没有了。通过周围同学的反馈,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某已经接受了挫折与困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定决心,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三)心理测验评估

案例分析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亲人离世;失恋;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238-02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汉族、男性、19岁、某高校在校大二男生,性格偏内向。身高米,体重130斤,家庭关系和谐,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父母身体健康,家庭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姥姥上周已去世,外婆又查出患有癌症,家庭经济一般,生源地贷款上学,成绩中等不突出,在校与同学相处融洽,近半个月来因初恋女友跟另外一个男生在一起而分手,导致心情低落,烦闷,失眠,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对其他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很无能,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求助者迫切改变现状,自己独自来咨询。

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去想那些无意义的事情;

2.生理功能:食欲降低和失眠多梦;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低、上课容易走神;不愿意与人交流,影响了人际关系

心理测验结果:测验结果:总分173,抑郁分数分,说明该同学生活兴趣减退,代表症状是情绪情感苦闷,对于某些方面感觉到失望、烦躁和不安,甚至包括自杀的观念;焦虑分数分,说明该同学容易焦虑、烦躁;强迫症状,说明该同学自身无法摆脱某些无意义的行为和思想。其余因子分与常模相比属正常。得分为68分,SAS标准分为50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中度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得分为65分,标准分为53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为中度抑郁。:N65,E38,P50,L25。

结果提示该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安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对除了关系好的朋友之外的其他人都比较冷淡,生活有规律,N分数大于61,说明该求助者焦虑,担忧,郁郁寡欢,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二、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处在青春期,第一次谈恋爱,女朋友跟其他男生在一起了,不能接受,所以比较较真;家庭观念很强,亲人离世对他打击不小,觉得自己很没用。2.社会性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失恋觉得没面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际关系。3.心理因素:(1)认知错误:“女朋友和其他男生好上了,说明我这个人太失败了、太无能了,家庭条件又不好,以后未来的路更是难走”的错误观念。(2)行为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助者迫切想摆脱这种思想但是摆脱不了。(3)个性因素:内向、缺乏自信。

(二)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该同学家族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器质性病史;该同学主动求助,说明其有自知力;符合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统一的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巨大变化,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该同学目前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属于常形冲突;心理冲突的持续时间为半个月;对社会功能只造成轻微影响,能学习、能工作、能人际交往、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尚未泛化;情绪很低落,但是还在其理智控制范围之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心理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心理诊断阶段,时间:2016年3月9日

目的与过程:

1.详细进一步对该同学进行了解,登记相关填写咨询表,并向其说明相关咨询中涉及到的一些事宜及相关规定。

2.与该同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求助者性格内向,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身边的同学听,所以咨询师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场所,让求助者通过向人倾吐,讲出自己的伤心、失落、自责自怨、委屈、愤愤不平等感受,有助于消除心中郁结。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和真诚关心,使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支持。

3.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一般资料。说明测验的目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

4.探寻改变的意愿,找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反馈测验结果并进行专业的解释。

6.与该同学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7.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放松疗法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

第2次咨询:领悟和修通阶段,时间:2016年3月18日

目的:

1.进一步加强沟通,加深与该同学的咨询关系。

2.共同讨论,帮助该同学明确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过程:

1.讨论上次咨询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张某通过放松训练感觉“失眠多梦状况有所改善,心情比上次咨询之前要轻松了一些”。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理解并认识到:1)引起他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失恋和亲人离世这两件事,而是他对这两件事的态度、看法和评价;2)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想走出失恋和亲人离世的阴影,并不是通过挽留女朋友和让亲人起死回生就行的,而是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情绪;3)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摆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绪困扰:我对她这么好,她也应该对我好(绝对化要求、反黄金法则);亲人突然离世,自己也失恋了,都是因为我自己太无能(以偏概全);我真是太失败了,我以后毕业了肯定也是无路可走,太糟糕了(糟糕至极)。

3.布置家庭作业:1)合理自我分析报告;2)正强化,把自己的优点、人生总经历的快乐的事情、自豪的事情记录下来;3)对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第3次咨询:再教育阶段,时间:2016年3月22日

目的: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巩固咨询效果,咨询结束。

1.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家庭作业,让该同学明确是不合理信念让他产生不良情绪。张某的焦虑症状已经基本消失,通过正强化,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让求助者重新找回了自信,让他从这次事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未来主动的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SCL-90、SAS/SDS测验发现该同学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咨询的效果比较显著。

3.结束咨询。

四、咨询评估

(一)该求助者自身评价

该同学表示自己的情绪明显改善,他说“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睡眠状况良好。” “我上课已经可以集中精力了,不像之前那样喜欢胡思乱想了,情绪也比较稳定,又可以和同学开心的交流了。”

(二)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情绪低落,面带笑容,交流的也很轻松,消极情绪已经没有了。通过周围同学的反馈,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某已经接受了挫折与困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定决心,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三)心理测验评估

最后,我们使用SCL-90、SAS/SDS测验发现该同学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咨询的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冯懿。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3.

[2]马娟。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09):91-96.

案例分析报告【第四篇】

案例:自2003年《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站共对1237人实施了救助;其中:男性825人,女性412人。为354人购买了返乡车票,其中老年人82人,妇女22人,残疾人45人,其他205人(包括流浪乞讨、打工和寻亲找友人群以及路途被盗人群)。转送未成年人25人。

从救助工作整体上看,请求救助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形:一是到城市务工不着、寻亲访友不遇生活遇到临时性困难,面临乞讨的人员;二是流动人口中因钱财被盗、被抢、被骗、丢失,生活遇到临时性困难,面临乞讨的人员;三是因灾、因家庭经济困难,季节性到城市采取乞讨方式获取货币的人员;四是因残疾被家庭遗弃,流浪乞讨的老人和儿童;五是因年老、年幼、残疾以及精神障碍等原因离家迷失,流浪乞讨的人员;六是少数被拐卖、拐骗逃脱,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的妇女和儿童;七是被胁迫以乞讨方式为幕后操纵者敛财,而流浪乞讨的老人、儿童、残疾人;八是专以乞讨为生财之道或者生活方式的流浪乞讨人员。

从乞讨产生的原因和救助工作实际救助的对象分类看,所谓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是到城市务工不着、寻亲访友不遇;因灾、因生活贫困,到城市乞讨谋生的农民;因钱财被盗、被抢、被骗生活遇到临时性困难,“面临”流浪乞讨度日,需要政府予以救助的人员。实际实施救助的主要对象是流动到城市的暂时生活无着的“流动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只是“流动人员”中的极少数特殊情形。

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一是依法甄别与实施救助困难。现行的救助管理制度规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救助的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是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是对在救助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是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是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从求助者的请求来看,自述其确实面临或者正在流浪乞讨度日,急需救助机构予以基本的生活食品救助。针对求助者的这一请求而言,甄别程序是“残酷”又难以操作的程序设定。而救助的“甄别”制度设计一直困扰着救助管理工作,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来自贫困边远地区,通讯和信息交换设施相对落后,通过电话查询一般要打十余次,而且由于通讯成本比较高,往往没有回音。通过公安机关查询,短时间内,至少一天内,难以核实清楚求助人员所陈述情况的真实性。并且电话查询的结果,是否能够作为救助机构做出不予以救助的依据,值得斟酌,客观上浪费了救助管理资源。对于蓄意骗取救助资源的人,救助机构反而拿不出拒绝救助的合法证据。

二是职业乞讨人员比重逐步扩大。通过对受助人员的调查分析,总受助人数中,职业乞讨人员占的比例很高,他们与一般受助人比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主动性。他们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流浪乞讨,而是终年在繁华城市,借乞讨生财,由于救助管理会影响到他们的乞讨收入,多不愿意接受救助,更不愿意返回原籍。二是具有稳定性。他们有稳定的乞讨收入,相对固定的乞讨街区,有重点的乞讨对象,甚至相互划定地界,彼此抢占地盘。三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他们或按家族血缘,或按乡域搭帮结伙,有头目、有分工、有的甚至有帮规,在固定地点集聚、统一乞讨,同居同宿。四是构成复杂。有确因家庭困难外出乞讨的人员;有上访人员;有进城务工未果人员;有财产或物品失窃无法返乡的人员;也有骗吃、骗喝、骗票、骗医人员;甚至还会有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负案在逃,藏匿在乞讨人员之中。

三是突发疾病和“危重病人”产生高额医疗费用高。按照《实施细则》的第九条中有关受助人员在站内突发急病的,救助站应当及时送医院治疗。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进站初期只能对受助人员进行一些简单、常规的体检,无法准确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常常遇到受助人员来站前就患有慢性病、传染病、甚至是绝症。这些病都需要住院治疗,即使是维持病情稳定也需要一笔很大的经费支出。

四是没有配套专项救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由于我县气候、地理条件差,灾情频繁,经济落后,财政压力大,没有配套的专项救助管理经费和工作经费,日常救助工作费用全靠向上级争取资金,以便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专门的救助管理站,这无疑影响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救助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各种原因,我县没有专门的医疗救助、返乡救助、救助鉴别和救助保障等机制加之,救助工作人员少(我县仅有一名专门的救助管理工作人员),严重制约着救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对策:

一是以流动救助队为载体,开展主动救助、现场救助。为了使求助人员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在认真做好站内救助的同时,变“坐等求助人员上门”为“主动走出去服务”,采用各种灵活、高效、快捷方式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服务,真正方便了暂时遇到困难的受助人员求助,使职业乞讨者的行为受到一定制约,城市环境、社会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立足根本解决贫困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流浪乞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贫困,而解决贫困的核心是农村居民,落脚点就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并轨,使农村困难群体的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农民因贫困而外出流浪、乞讨现象。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社会化。民政部建立的全国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于2005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而我县由于资金紧缺等原因,除了电话通讯外,救助工作至今没有启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只有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实现了救助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救助时效,提升了服务质量。

四是建立和完善救助程序。应建立一套正当、严密井具有规范化、公正性、公开性的救助程序以增强对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严格、明确地规定救助条件并缩小现行的“收容遣送”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司法化程序,从而进一步规范救助管理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高效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监督机制。无监督便无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设立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法治原则。建立健全高效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监督机制,是为了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进行救助管理和公民合法权益免受损害的重要机制,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8 1162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