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策划方案(实例)实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电视栏目策划方案(实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法制新闻类电视节目;《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加强,以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的法制类节目迅速崛起,不同类型的法制新闻类节目雨后春笋般涌现。法制新闻节目和其他节目形式一样, 都具有民生新闻的共性,很多法制故事是普通百姓与执法、司法案件等相关的报道,讲述平民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法律问题,从法律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剖,从中引导百姓在法制社会中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放眼生活小事,阐述法理法规。除此之外,法律节目中案件的发生发展和最终侦破,都波澜起伏、疑团重重。这种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叙述手法,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深化了主题,对观众收看法制节目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基于相关和悬念这两个关键点,法制新闻类节目的受众群不断扩大。
一、法制类节目的崛起
(一)法制类节目收视率逐年升高
法制类节目内容平民化和故事悬念化是其迅速吸引受众的拿手好戏。
首先,法制节目每期都会以平民化视角,通过关注发生在社会生活中各类刑事、民事案例来做新闻报道。在对这些新闻报道时,十分注重对案件故事性和冲突性的呈现,对曲折复杂的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对案件侦破或者进展进行层层剖析,民众以案件发生的背景为基础,紧密联系道德、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挖掘背后折射出来的人性和人物心理特征,用法制的理性思维思考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源。
另外,故事叙述的悬念化是当下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常用手法,法制节目也同样沿袭了这一手法。一般是节目一开始就把事件中的对抗性矛盾冲突摆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 (二)法制类节目的分类
1. “故事+演播室访谈”的法制节目
“故事+演播室访谈”法制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以案说法,采用演播室访谈与专题片结合的方式,夹叙夹议,叙事清楚,说理明白,意图以最通俗的节目形式最直接地将案件中的法律知识“挑”出来呈现给观众,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
这类法制节目以《今日说法》最为典型。《今日说法》创办于1999年1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直播法制栏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每天中午12:35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每期30分钟,以新闻事件切入,让百姓参与讨论,并有法律专家评点,每天给老百姓以“说法”方式树立了一种法制类栏目的品牌,普及了法律,推动了立法与监督执法。它的创办是鲜明、突出地将法律知识和法律原理与法律案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电视法制节目全新转型:由“普法”变为“说法”,由宣讲、教化变为传播、交流,从而开辟了以案说法、举案说法的电视法制节目的全新路径和模式。
《今日说法》栏目秉持“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栏目收视排名长期稳居央视前列,影响力持续增强。“他诞生于1999年初――中国电视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斥着竞争、更替、代谢、演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传说、奇迹的时代,因为一年365天每天给百姓讲一个故事,每天告诉大家一个法律点,所以他的名字叫《今日说法》。”①
正是由于《今日说法》的创办,引发了全国各层级电视媒体的纷纷仿效,一大批以“说法”为名的电视法制节目相继创办,从而使电视法制节目迅速成长为最受社会关注的电视类型节目之一。 2.情景再现的栏目剧法制节目
情景再现的法制节目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剧形态,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在和全国普法办等部门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广泛搜集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致力于彰显正义、敲响警钟、普及法律、劝勉世人。
这类法制节目以中央12台的《普法栏目剧》最为典型。《普法栏目剧》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每日晚间8:49播出的一档以普及、宣传法律的法制节目,每期时长50分钟左右。由于该栏目的总体设置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因此,重播时间段设为次日的9:16 、12:42、 18:01三个时段,足见该栏目的受欢迎程度。
《普法栏目剧》栏目通过主持人简明扼要的概述,引出当天所播出的栏目概况,在剧情编排上采取典型的、真实的案例进行易名改编,在保留原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法律宣传,节目采取日播形式,节目播出过程中以少量广告转为分割专场,将节目分为上、下两场,主持人在广告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转场交待,或加深故事悬念,或透过上场故事情节指出剧中人物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通俗易通,为受众所喜欢,达到了其普及法律知识的策划目的及社会教育功能②。
二、两类法制节目的对比
本文以《今日说法》和《普法栏目剧》作为“故事+演播室访谈”类法制节目和情景再现栏目剧类法制节目的代表进行比较。
(一)节目形式
《今日说法》采用“故事+演播室权威评点”的节目形式以案说法,即通过一个短片将案件情景还原,之后请相关专家就此案件进行法律分析: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犯了什么罪,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刑罚,遇到类似情况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和安全。
《普法栏目剧》则是通过主持人简明扼要的概述,引出当天所播出的栏目概况,在剧情编排上,采取典型、真实的案例进行易名改编,在保留原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法律宣传,节目采取日播形式。
相比之下,《普法栏目剧》的故事化情节和悬念的设置更加能够吸引受众,更加通俗易懂,实现了在受众娱乐的同时达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策划目的及社会教育功能。
(二)栏目策划
因为《今日说法》采用“案件+专家点评”的节目形式,因此,各期节目都是独立的。而《普法栏目剧》栏目中策划的综合性更加明显,体现在通过一系列相同或相近栏目剧表现同一主题。如《普法栏目剧》2014年8月23日至9月2日播出的《外乡人的对白》系列剧,以《外乡人的对白―浮城》、《外乡人的对白―遍地开花》、《外乡人的对白―本是同根》为主题的一系列关注外乡务工人员心灵深处的系列节目在贴吧上引起了众多外乡人的共鸣。还有2014年6月27、28日播出的迷你剧《剑斩毒魔》,反映了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
此外,栏目策划的综合性还表现在一个栏目剧中交错反映多重主题,宣传多条法律知识的综合。如《普法栏目剧》于2014年9月5~9日播出的系列栏目剧《冤家路不窄》中,丁大妈和周大爷为了共度晚年,准备结婚,但是遭到了丁大妈两个儿子和儿媳的极力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应该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老年人的子女和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周大爷的儿子周伟把古董盘子在拍卖会上拍卖,委托小姨参与拍卖,故意提高拍卖价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委托人不得参与或委托他人拍卖的法律;丁大妈的两个儿子和儿媳为了占有周大爷的遗产费尽心机,撕毁了周大爷的遗嘱,这一行为违反了我国《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一个案件反映了三条法律知识,《普法栏目剧》将栏目策划的综合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主持风格
主持人作为栏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时候起的是穿针引线、进行新闻信息引导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持人本身也是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而存在的。
《今日说法》撒贝宁、元元两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比较严肃,在对节目内容做一大致介绍后就是和专家对话,通过这一方式传递信息给观众,没有与观众的互动,容易产生距离感。而《普法栏目剧》主持人路一鸣、王筱磊以及屠化三人的主持风格都比较亲民,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板一眼的严肃主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坐在镜头前说新闻、讲新闻,以对话、交流、倾诉、拉家常等形势缩短与观众的距离,从而带给观众朋友般的亲切感和信赖感。③
(四)案件情节
悬念通常是针对故事化情节构建而言的,一个故事必须有悬念才能吸引受众。这种悬念来自法制新闻事件的某件事、物或人的发展和存在状态的期待及探究心理。④
《今日说法》节目中因为要对案件进行情景重现,必须尊重事实,这就限制了节目氛围的渲染。而《普法栏目剧》是对搜集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这就实现了案件的发生、发展和最终侦破,都波澜起伏、疑团重重。这种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叙述手法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深化了主题,对观众收看法制节目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以《普法栏目剧》为代表的情景再现栏目剧法制节目在节目形式、栏目策划、主持风格、案件情节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情景再现栏目剧类法制节目更加符合受众的喜好,将有更大的发展上升空间。
三、如何提升情景再现栏目剧类法制节目的质量
(一)节目故事化叙述更加平民化和悬念化
让普通人了解法律、走近法律,是推进中国法制进程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这方面,媒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从广播到电视,从报纸到网络,与法律有关的栏目和内容处处可见,而这些栏目和内容又普遍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这足以说明人们对法律的关注与渴望。一般而言,法制新闻节目和其他节目形式一样,都具有民生新闻的共性。很多法制故事反映出来的是普通百姓与执法、司法案件等相关的报道,讲述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剖,从而引导百姓在法制社会中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放眼生活小事,阐述法理法规。根据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只有与受众生活足够接近的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相关性。
故事叙述的悬念化是当下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常用手法,法制节目也同样沿袭了这一手法。一般是节目一开始就把事件中的对抗性矛盾冲突摆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这些极其吸引眼球的关键词为标题,可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⑤
(二)节目编排剪辑更加巧妙和真实
电视节目的编排是认真研究观众收视心理,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充分抑制竞争对手,从而出奇制胜的创新过程。通俗地讲,电视节目编排是对电视节目架构的安排,就是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一天天的节目流程,这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关键一环,是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的二度节目创作。而节目编排是指把待播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的节目播出流程,它是对节目播出架构的综合规划,体现为节目播出表的安排。电视节目编排其实是对时间的一种合理分配,它不是把很多节目简单拼凑起来,而是在认真分析每个收视时段目标受众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节目定位,将有限的节目与目标受众找到一一对应的时间关系,想尽办法为观众呈现完美的电视大餐。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述,要靠巧妙的编排剪辑构思,在编排剪辑的巧妙构思中实现故事化叙述,从新闻细节素材中串起逻辑和因果关系,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逻辑表现出来,并巧妙运用细节、悬念、情感渲染来编排剪辑故事。法制类新闻节目的编排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有出色的剪辑编排技巧,同时还要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在编排过程中进行二次检查,保证节目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正确无误。
节目编排的贴近性也是故事化叙述的需要。法制新闻节目不仅要做新闻,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新闻事件本身去阐述法理,要贴近观众精心构思。任何一档成功的法制新闻节目报道,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编排,都要将受众的视听觉和感觉充分调动起来,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多下功夫,在节目的导语、段落转换用语、数据叙说方式及遣词用句等编排方面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法制节目传播效果。⑥
(三)节目风格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是作为欧洲中世纪神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⑦。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报道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关注人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从而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体现人文关怀的情结,传达人民的心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倡导一种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
1.摆正受众位置,满足多样需求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希望电视传播在提供必要信息的同时,能给人以心理和感官刺激,进而激活人的信息获取欲。而新闻的故事化就恰如其分地提供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轻松幽默、应时应景的方式带给人们周围的信息,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随着舆论环境的日渐宽松及受众主体意识的逐渐提高,传播链中的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既定“议程设置”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并在这种互动中实现自己的平民化诉求。具体表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中的有奖提供故事线索、有奖问答等,还有一种新的参与方式就是“拍客”,普通人不管是谁,只要有条件见证了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就可以拍下来在电视台播放。近年来,由于各类相机、手机或DV摄像机等数码设备的普及使得“拍客”大军日渐强大, 2008年,点石“拍客”拍摄西单女孩翻唱的《天使的翅膀》视频被传到网上 ,迅速成为点击率攀升最快的视频之一。这一行为开启了“拍客时代”的大门。在互联网时代下,这种利用各类相机、手机或DV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摄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传播欲望,从而提高了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
2.注重情节表现,凸显人物性格
新闻故事化用讲故事、设置悬念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改变了过去只将主要信息告知观众,其中的细节一笔带过的情况,开始注重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矛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突出电视语言的画面优势,挖掘新闻事件的情节和细节,学会用画面讲故事,充分调动电视的多种手段营造浓厚的气氛,丰富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元素,传递出更多的信息。故事化形式与新闻内容相结合诠释国家的大政方针,新闻节目的喉舌功能由“显”转“隐”,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作用,更有利于观众接受。现在很多的地方台尤其是都市台,用熟悉的本地方言叙述故事化的新闻,不仅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且靠故事的跌宕和与现实的切合来激发读者的视听兴趣。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捕捉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不平凡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
法制新闻两个首要关键点就是悬念和相关。因为节目内容有悬念,才能吸引收受众关注节目;另一方面,因为法制节目中发生的案件都是受众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琐事,从而节目与受众之间产生了相关性,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部分隐形受众。因此,法制节目内容设置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事实本身的逻辑来影响受众,用法律观点透视事件的现象和本质,使受众通过法制报道领悟法律的精髓,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不是让受众被新闻媒体所传播的舆论、道德指向来对案件进行判断。简而言之,法制类电视节目就是赋予受众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法制类新闻节目要求在节目的创意与策划阶段要同时顾及知识性与可看性。成功的栏目策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策划,可在一期节目中利用最短的时间传达最多的信息。如《普法栏目剧》的栏目策划内容丰富,反映多重主题,宣传多条法律知识。而可看性就体现在案件的悬念设置,因为《普法栏目剧》是对搜集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这就避免了受众对于案件真实性的质疑,也就是说完全可以以最波澜起伏、疑团重重、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来制作节目。这种极具悬念性的法制节目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对受众收看法制节目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社会使命就是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入手,以专业的法律角度来报道案件,向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义、帮助民众提高法制意识,推动社会法治建设。
[注释]
①今日说法节目介绍,2006电影网,2013。
②孟继恩:《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得与失》,《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22期。③刘谧:《电视法制类专题节目文本制作浅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5期。
④郭君荟:《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与技巧》,《青年记者》,2010年第30期。
⑤刘英兰:《法制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特征》,《现代视听》,2008年第6期。
⑥&著,苏若译:《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理论和效果的透视》,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03页。
⑦王爱华:《电视法制节目公信力及其提升对策》,《声屏世界》,2009年第2期。
⑧尹力:《谈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顾理平。新闻法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沙莲香,刘应杰,张其仔。中国社会文化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地方台 法制节目 生存保障
赤峰广播电视台作为盟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是主打,专题节目是补充,这已是惯例。《法治时空》栏目是我台四个专题类节目的一个,从内容上说,有央视的《法网》、《第一线》、《今日说法》等金牌节目,从本台看,播出时间和时段也不占优势,可以说这个节目的生存空间很小。但是,自法制节目开播以来,在赤峰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在台里组织的收视率调查中,《法治时空》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在全台自办专题节目中排在首位。我认为要办好盟市级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应坚持做好以下工作。
一、内容是栏目生存的基础
1.内容要有针对性。它是节目所涉及的事件、人物观点、思想,是人所关心的,是他们想知道而不知道的。节目内容角度要有针对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内容要从激发受众的兴趣点上突出节目的个性。增强节目的针对性要注意两点:一是依样画葫芦,选题跟着别人跑;二是闭门造车想当然,选题确立之后没有在深入采访掌握素材上下工夫,而是采用“万能画面”,配以“某人”、“某地”的解说模糊信息。
2.内容要深刻。节目要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发掘,深挖表象下的实质。优秀节目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想人之所想,言人之所言,节目的深刻性就水到渠成。法制节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就是从抓住受众的兴趣点,突出节目的个性入手,取材本地的人和事。比如:观众特别想知道干警是如何把一个个案件侦破的,我们就开辟了《侦破纪实》小栏目,从派出所接到报案,到警察出警到案发现场,收集各种证据,到各地走访查找犯罪嫌疑人,直到最后抓犯罪嫌疑人的现场。在30分钟的节目里,让观众进入角色,和公安干警一起分析案件,一起猜测,直至案子真相大白。同时,还要与观众互动,增强栏目的针对性和深刻性。《法治时空》节目内容丰富,在赤峰地区已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
二、形式是栏目生存的保障
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对形式的依赖远远超出人们的习惯认识,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唇齿相依形容更恰当。电视节目传播的特点是以时间为叠加顺序进行的,节目的开场锣鼓很重要,在开始的几十秒能否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是关键所在。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节目首先吸引观众的是形式。改进《法治时空》节目形式主要有以下方法。
1.注重对栏目的包装。栏目都有专业的电脑技术人员,负责对栏目的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的包装制作。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要换背景和音乐,遇到各个大小长假,还要做特别节目,每个特别节目都要重新包装。目的是一直让观众在视觉上有新鲜感,让观众兴奋,真正做到在开始的几十秒钟就能抓住观众视线。
2.拍摄手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内容,在拍摄方面我们特别注重拍摄手法的应用,抓拍、跟拍的镜头用得很多。比如,有一期讲述110巡警处理打架事件的节目,摄像记者采用了跟拍的手法,从出警开始,一直到现场,把巡警处理事件的过程真实记录下来,打架的场面、巡警制止的场面、周围群众的表情像演电影一样,让观众真实感受,效果非常好。
3.注重电脑制作画面的应用。有些节目内容,比如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只靠主持人讲述,会显得呆板、乏味。用电脑做出一些漫画,在节目中播放,做到了通俗易懂。还有些画面是已经发生过的时效性很强的,不可能补上,这时就用电脑制作一些画面说明问题。还有的内容涉及一些知识比较专业难懂,比如克隆技术,用电脑制作一系列画面就能讲得非常明白。
4.加字幕。凡是涉及采访对象说话的都配上字幕,虽然工作量,却能满足不同观众观看的需要,提高收视率。
三、注重管理,使节目内容与形式达到有机结合
1.注重策划。一个节目只有策划好了,在采访过程中才会顺利,不会丢三落四,才会条理清晰。同时,节目才会“供应充足”,不会出现断档现象。应该是年有年策划,月有月策划,周有周策划。年策划很重要,每年年末,一起讨论下一年侧重的几个大块内容,会让编导做到心里有数。月策划是对年策划内容的具体实施,这两个策划搞好了,周策划就是编导报选题,不会出现冲突。
2.注重对节目主持人的培养。节目的成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要选好和用好节目主持人。有了好的主持人,节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根据《法治时空》栏目的特点,在主持人选择上,定位在一个相对严谨、有一定生活阅历、岁数相对大一些,显得成熟的主持人,有可信度。在节目运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主持人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尽量让主持人与编导一起到现场采访,有时,还让主持人独立当编导,制作几期节目。主持人通过一线的采访、制作对节目把握能力上有了提高,在镜头前,主持人会很自然地娓娓道来,没有固定的播音腔调,让观众听着舒服,看着信服。现在,栏目的主持人已成为《法治时空》的品牌代表。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范文3
余冰冰(江西电视台红色经典频道总监兼江西电影制片厂厂长):红色经典频道黄金时段的自办栏目与其他主流频道存在差距,另外,频道覆盖区域较少限制了频道的发展。建议:一是跟踪创新项目,让多样性的创新栏目和项目生存,培育出多样的品牌节目栏目和活动;二是重奖优质项目;三是优秀人才培养应该打破身份的限制,要让所有在岗员工参加评先评优,提高员工的创新创优积极性。
金石明(江西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创新团队,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推出新的节目栏目,才能出成果,形成广电强势;二是栏目的创新应和栏目相应的活动、策划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三是节目栏目的内容要创新,要体现吸引观众收看心理的要素。
沈欢(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品牌推广部主任):江西电视台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栏目很少,只有《传奇故事》和《中国红歌会》,栏目创新的步伐亟需加快,新节目研发机制需要尽快完善,节目研发的信息渠道需要加紧建立和疏通,栏目自我宣传的水平要提高。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要从解放思想,解放“创意”入手,既鼓励敢干的,又激励敢想、敢试的;在技术、硬件、软件方面实现新的飞跃,为直播的常态化作准备,保证精品节目的创作;要提倡和建设“五名”,即“名频道、名策划、名主持、名栏目、名记者”,发挥策划、形象整体包装、成熟编导队伍等优势,将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建设和推广营销经验运用到新的品牌栏目创造、创新和创优上面来;目光要向外,挖人才、挖创意,疏通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国内外前沿动态和趋势,做到知己知彼;要专人专项负责创新,优化机制,扶持栏目研发和样片制作,提高效率。
万良朋(江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副总监):影视频道2009年第四季度开了多次策划研讨会,把2010年定为创新年。频道即将推出《有才你就来》和《男儿向前冲》栏目,还有几个新栏目即将推出。频道还将丰富创新手段,在推出的栏目里选出有提升空间的栏目,着力打造成品牌栏目,如《娱评天下》等。目前《娱评天下》栏目还存在不足:一是创作人员不足,水平不高,剧本不能保持在高水准的水平线上;二是演员阵容小;三是摄像制作水平不精良。改善的办法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多听各方面的意见,找出差距;借在江西卫视播出的契机,在全国联系一些编短剧的专家;进一步提高节目创作队伍的素质,使创作人员尽快从业余走向专业,从专业走向卓越,打造一支在江西叫得响的制作娱乐节目的队伍。
朱育松(江西电视台台长助理兼都市频道总监):现在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意识不强烈,缺乏创新土壤,缺乏创新气质,缺乏创新氛围;在节目评估上,“裁判员”不够宽容,存在“一棍子打死”的现象;运行机制市场化程度低。
钟定娴(今视网总监):一是江西广播电视系统要在全国唱响品牌,就要推出统一的品牌;二是今视网作为一个实力不雄厚的新媒体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能刻意去追求时效性强的新闻,而应该把精力放到做有价值的新闻上来,体现新闻的实用性;三是媒体的姿态要由单项向多项互动转变。
王平湖(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副主任):打造优秀品牌栏目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善于学习和模仿好的节目,实现跨越式的进步;二是加强对本土化信息的挖掘;三是实行品牌节目的扩张;四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自身的联办和联合;五是采取移植的办法,一些好的节目栏目既可以有广播版,又可以有电视版;六是整合社会资源;七是融合新兴媒体。
王澍(江西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一要多看,多观摩国外节目模式,同时考虑本土化的利用;二要多听,除了从国外引进模式,还要发挥电视台自身的优势,多征集创新方案;三要多问,找出栏目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四要多闻,要有新闻敏感性,反应要快;五要多想,比较创新栏目的各种趋势,明确栏目创新的方向。
居丽娜(江西电视台大型节目部主任):目前江西卫视自办节目含金量较高,影响较大,但数量较少。另外,节目创作人员对新节目的期望值高,但节目创新匹配的人员队伍、体制机制等达不到创新的要求,致使创作出的节目成品很难达到期望值,影响和挫伤了节目创新的决心和信心。解决的办法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好的节目模式,与有实力的公司合作等都是比较可行的捷径;理顺体制和机制,加强新的人员队伍的组建,简化节目生产中的一些程序,创造一个好的节目生产环境。
徐一雳(江西电视台社教部主任):打造优秀品牌栏目要“放水养鱼”。具体措施是:一在急需创新的节目部门中设立策划创新科室,组建专业的策划创新团队;二给每个策划科室拨给一定的创新资金以及至少保障一套完整的技术设备资金、技术保障;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外聘人员、外用技术保障制度。
邓季芳(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要用哲学的理念(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认识论)来谋划节目和栏目的创新。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指导节目的创新,提高整体节目水平,以物质生产的方式来生产节目和栏目,使得生产出来的节目和栏目质量稳定;二要用辩证法的思想来组织节目和栏目生产,正确看待创新中的新与不新、变与不变、否定之否定,有时还需要有坚守的精神;三要用明天的眼光思考今天的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席之地;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建立专门的创新研发队伍,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淡化获奖情结。
李建国(江西电视台副台长):现在我们在打造优秀栏目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机制和节目质量上。要缩小机制的差距,各级领导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不能因为决策问题把栏目创新带向错误的轨道;要赏罚分明,不能让“混世哲学”腐蚀我们的队伍。要缩短节目质量的差距,提升节目质量,就必须具有开放的思维,要知道“创新无定法”;必须在制播分离上加大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制作公司和制作团队生产力,走专业化道路。
邓萍辉(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副总监):打造优秀的栏目要有高明的先期策划,要有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要有优秀的节目生产人才,要有经济保障,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曾素萍(江西电视台移动电视总经理):创建电视品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原创;二是需要一定的自办节目的量,量变才能发生质变。今年移动电视开办两档日播自办节目,通过自办节目提高采编人员业务技能,从而提高节目质量,朝着品牌方向努力。
柳春江(江西电视台精品创作部副主任):江西卫视目前的自办节目较少,真正原创的节目更少。只有保证了一定自办节目数量,才能从中产生优秀栏目。要创新节目,不能仅仅着眼于对节目创新本身,还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改变。另外,在节目创新中,研发机构非常重要,现在江西电视台节目研究人员太少了。
罗峻伟(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音乐频率副总监):要提高频率整体形象,把频率作为一个大的整体的节目来做。文艺音乐频率将在2009年节目类型化改造的基础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求通过个性化的节目,争创精品。建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做主持人宣传广告。
许小平(江西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一是频道在打造品牌节目的同时,要注意与频道其他节目的风格相匹配;二是征集品牌节目不必要求有很详尽的方案、很完美的样片,只要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点子就可以,然后举全局之力,请有关专家和相关制作人员讨论完善。
陈道生(《声屏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一要发挥专家、精英、骨干的智囊作用,为各媒体提供讲座、创优评析,开阔一线工作人员的眼界;二是提供项目服务,如新节目的研发、新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三是在媒体融合时代,局属媒体间的人员可以流动起来,相互跟班培训,也可以相互借用。
吴立芳(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总监):在打造优秀栏目的过程中要引进项目运作的理念。项目运作可以增强打造优秀栏目的目的性,提高效益、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使启动、计划、实施、结束形成一个控制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有效调控,确保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项工作都是精品。
胡小玲(江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宣传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一要保持栏目节目的差异化优势;二要让节目活动化,活动节目化,以活动成就品牌,以此吸引受众眼球;三要充分利用节目自身的资源和平台,开拓市场,打造节目产业链条,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产品的多重销售。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范文4
近年,随着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美食栏目,其美食栏目的火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商家对于此类栏目的参与性提高,同时,也反映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也逐步提高。
“食在广东,食海鲜在湛江”。 2月3日,中国烹饪协会向湛江市政府发来传真,正式命名湛江市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这是国内首个被授予这一殊荣的城市。
虽然湛江海鲜以平靓正出名,但哪个地方哪个品种的海鲜出名?哪个酒家的做法美味?有什么特色的招牌菜?不要说其他城市的人不知道,就连我们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如果长期缺少文化包装和媒体关注,湛江市这个“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冠名不久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本档节目就是要本着以沟通交流美食资讯,让美食与健康相伴的原则,不仅是城市餐饮文化的宣传者,更要做社会健康饮食的引导者。
栏目设定
一.栏目名称: 《美食集结号》
二.栏目宗旨:将湛江市最好吃的美食介绍给电视观众,内容以本土海鲜为主,兼容本地街边和异地特色美食,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了解湛江的传统的美食文化和最新的美食潮流资讯。
三.栏目风格:将实用性、娱乐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实用性就是通过节目主持人的介绍,带领观众寻找最鲜美的食材(如硇洲岛的鲍鱼、龙虾;吴川芷寮所产膏蟹;官渡的生蚝;还有海参、瑶柱、东风螺、花蟹、花螺、沙螺、花甲螺、青口螺、扇贝、等等各类海产);而且季节不同各地区出产的和出海捕捉回来的海产品又不一样。为丰富美食栏目的趣味性,自编与美食有关的情景剧和游戏,用意在于娱乐过程中,获取与美食有关的文化,让观众笑过之后对节目和美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各种形式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达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四.栏目形式:《美食集结号》栏目设置为杂志型双周刊。
按照加大节目信息量和报道深度的原则,整个栏目设置为杂志型的若干板块。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栏目开始按两周一期进行运作,待时机成熟后,再实行一周一期运作。
五.栏目长度: 栏目总长度为20分钟。
20分钟包括有:节目时间17分钟,前中后广告时间3分钟。
六.栏目内容: 《美食集结号》栏目包括
《食材搜搜搜》、《美味我尝先》、《健康美食小讲堂》、《每期一道
招牌菜》、《吃在湛江》等小版快。
《食材搜搜搜》---搜索本地食材,由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亲自寻找或动手采、摘、挖、买最新鲜最便宜的最有湛江市区(各县、市区)特色的食材,此是幽默版块,将结合小游戏、情景短剧等形式,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观众推介本地食材。
《美味我尝先》---上一版块搜罗到的食材,制作成美食,由主持人和嘉宾一起品尝,可结合一些互动环节,用最轻松、最贴近观众的方式将食物的美味介绍给观众。
《健康美食小讲堂》---由嘉宾主持(徐青)扮演“食博士”以情景剧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健康美食的小常识,如:秋冬食补小贴士、食物的营养搭配等等。
《每期一道招牌菜》---搜罗湛江本地知名的菜品、小吃,每期向观众介绍一道招牌菜。简单介绍原料、制作方法等;也可以搜罗各地美食,介绍给观众。
《吃在湛江》---介绍湛江的食文化,如:湛江人最爱吃的是什么?
湛江最出名的酒家;湛江人的饮食习惯;
ps:每个环节都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可以设置有奖竞猜、短信参与等方式。
竞答问题如下: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去到什么地方寻找美食
本期节目中xxxx商家的特色菜是什么
栏目管理
一、人员配置
监制(选题策划)一名, 助理编导执行一名,
摄像两名, 后期编辑一名,
编导主持一名(暂定), 嘉宾主持一名,
商家总协调(广告部)一名,
助手两名(实习生)。
二、营销宣传
1、栏目包装:节目的形象提升,被社会和观众认同的速度和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整体包装。
视觉识别——栏目的名称标准、标识、话筒标志、工作人员名片及其它识别元素。
视觉包装——节目的片头、片花、节目宣传片等。
音频包装——节目主持的语言风格、节目口号、主题音乐及配乐等。
2、节目推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炒作主持人、编导和栏目本身。通过影视和平面媒体及网站的宣传,加大栏目知名度的提高和满意平台的建立。也可以以栏目名义做公益活动,观众互动活动。策划中大型活动等等。
后勤保障:
下一篇:企业推广策划书(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