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示范村专项发展方案样例 百千万示范村专项发展方案范例
百千万示范村专项发展方案 1
《方案》提出,xx将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目标,以全区13个镇(街)、285个行政村、85个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方案》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聚焦做强区域经济、加速城乡一体,树牢竞标争先导向,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东部枢纽,以城乡一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区促镇兴村富民,加快把城乡协调发展的短板转化为xx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为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xx样本。
《方案》明确“三步走”目标,即到2025年,xx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普惠同标,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协同、共享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确立。100%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83%,城乡居民收入比力争下降到:1; 到2027年,基本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打造派潭成为“广东乌镇”,新增1—2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初步实现;到2035年,xx全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更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xx实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xx具体怎么干?《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核心任务,并将上述任务又细化为具体措施,凝聚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大合力。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以引领大湾区、联动长三角和京津冀、面向海内外的广州东部综合门户为发展目标,打造成为推动粤港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向“双循环”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立足“黄金内湾”的智能制造引擎,链接科创“双廊”的城市创智中心,乐享美好生活的绿美生态现代化新城。
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扩容提质。聚焦先进制造,培育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核心动能,打造湾区“芯车显”先进制造中心,协同黄埔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xx西站为依托,增强公铁联运枢纽运输效能,扩大中欧、东盟国际班列开行规模,形成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依托公铁联运推动“通道+枢纽+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一带一路”现代供应链国际陆运港枢纽。
推动区域特色差异化协调发展。中南部以产城融合为导引,南联莞惠、西承黄埔,建设联动深莞惠、支撑大湾区、辐射粤东华东的广州东部重要门户。北部三镇以生态产业化为导引,联合从化、花都与清远,推进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镇(街)服务规范便利化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打造便捷的生活圈。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打造兴旺的商业圈。
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新塘、永宁、宁西打造千亿百亿级制造名镇;仙村加快与xx经开区融合提升;中新、朱村与中新知识城、东部公铁联运和科教城等重大平台紧密联动,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荔城、荔湖、增江、石滩高品质建设区域综合服务中心;派潭、正果、小楼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全面改善圩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行动,推动白水寨创建国家5A景区,将派潭打造成为具有岭南风情、广府韵味的“广东乌镇”。
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南部旧村更新项目衔接城市重大战略平台、聚焦做强区域经济,中部旧村更新项目强化城市功能、加速城乡一体,北部旧村更新项目突出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各打造1-2个旧村改造试点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展区域特色乡村产业。构建“三纵两横多节点”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做强做大迟菜心、丝苗米、仙进奉荔枝等优势农业品牌,加快建设朱村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支撑具有xx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村级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全域实施“五美”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强农村基层五级党组织架构,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创建,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议事协商新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深入实施穗农奔富行动。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实施治理稳农、产业富农、就业兴农、改革强农、政策惠农五大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到2025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超过230亿元。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区镇(街)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把公共基础补短板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推动要素资源均衡配置。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集中力量攻坚xx区六项试验任务。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实施农村金融惠民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激活土地要素为农村发展提速,探索推广“点状供地”。
推动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河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升级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医疗健康服务短板,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镇(街)、村(社区)延伸。
四方面措施强化保障
《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城乡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严格考核评估等四方面对加强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制发实施方案,成立一线指挥部。区委书记任“一线总指挥”、区长任“一线第一副总指挥”,成立6个工作专班、5个工作组、13个镇(街)领导小组,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1+5+6+13”指挥体系。
在要素流动、土地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强镇兴村。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强化目标导向,加强考核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展示重大成果,努力为全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xx案例。
百千万示范村专项发展方案 2
13个镇(街道)、225个行政村(社区),在惠州xx的“棋盘”上串连起城市与乡村的纵横线,共同组成了xx版图。这其中,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突出,这既是xx的区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日前,《xx区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制定并印发。
《实施方案》提出,xx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打造“四个xx”(实力xx、品质xx、幸福xx、平安xx)为目标,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建设一流中心区。
高质量发展
构建镇域经济特色发展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把握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增强中心区街道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个城乡协调、产城人融合、职住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推进县(区)域差异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把区的优势、镇(街道)的特点、村的资源结合起来谋划,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镇域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
打造环东江经济产业带,沿东江两岸重点布局金融、生命健康、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丰”字交通引入产业带动发展,沿1号公路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构建总部经济及商务服务业务圈,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和楼宇经济,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构建镇域经济特色发展格局。按镇域边界,划分城市经济发展区、工业经济发展区、三产融合发展区三大板块,推进镇域经济差异协调化发展,支持各镇(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主导产业。
——发展壮大县(区)域经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壮大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强化区级经济“主引擎”。
《实施方案》提出,全力推进xx高新区建设。抓好园区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园区“2+2+2+N”等生产生活配套,推动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未来三年年均增长35%以上,2023年达到55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
全力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产业综合服务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到2025年,实现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板上市企业以及年产值上10亿元企业数量倍增。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用好“摘牌即动工”“竣工即验收”“全链条数字管理”等措施办法,落实“五个一”机制,每年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积极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努力引进50亿元甚至10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
全力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物联网+商贸物流”,推动全区物流园向智能化升级、规模化发展,带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集聚性、辐射性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都市业态,同时探索发展多类型金融业态。
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推动“828”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实施新一轮区级职能下放镇(街道)改革,全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把镇(街道)打造成抓经济、抓治理的基本作战单元。
圩镇连城带村
2025年一批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圩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说城市是“大动脉”,乡村为“毛细血管”的话,那么圩镇则承担了“联结”任务,是城乡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只有通道畅通,才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圩镇连城带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
打造规范化示范型乡村治理中心。2023年,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社工”“一村(居)一警”全覆盖,基本实现党建网格全覆盖,建立一套党建网格运行机制。实施“百村齐进”工程,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全区12个涉农镇(街道)的142个村分别与所在镇(街道)的1个村以及其他镇(街道)的1个村进行结对共建,明确形成长期稳定的联络互助关系,强化交流学习、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构建形成“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到2025年,全区所有党建网格运行顺畅、管理有效,乡村法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不少于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不少于50个。
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服务中心。统筹城镇和乡村一体化发展,打造完善的服务圈,推动各级各领域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联动、服务融合,提升凝聚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益,建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区域综合服务阵地。实施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美丽圩镇;抓好公办学校建设,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实施“头阵计划”“强师工程”“名师工程”,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看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发展镇(街道)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立完善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到2025年,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
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中心。促进汝湖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复制打造一批特色专业镇;支持横沥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建设,推动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增强区域消费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同时,实施美丽圩镇创建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2025年,推动一批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建设和美乡村
到2025年农村集体经济显著发展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造血。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坚持把联农带农富农作为招引农业项目的前置条件,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高附加值的产业,做强做大丝苗米、蔬菜等优势产业,推动甜玉米、花卉、特色水产、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进度,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进园区,形成项目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利用好靠近市区的优势,打造集科技示范、种养采摘、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一体的农文旅产业,让更多村民能够实现就近就地增收。到2025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一镇一业”专业镇2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以上,打造农业品牌100个以上。
提升农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渠道和方式,大力实施乡村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巩固区、镇(街道)、村三级供销社建设,优化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推进电商物流服务流通,加快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农村商品消费融合发展,鼓励举办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丰富城乡市场供给。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加大农村流通产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强化消费领域大数据应用,扩大农村对合格产品的消费使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加快补齐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让农村生活功能更完善、更现代。进一步巩固提升“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翰墨梅香·竹海温泉”示范带成果,扎实推进“东江湾畔·三产融合”“都市田园”两条示范带建设和三栋、汝湖、横沥3个美丽圩镇建设。到2025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基本完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基本建成4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