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1

关键词:结构概念设计;小高层建筑;应用

对一个小高层建筑来说,与建筑相适应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等概念设计不是绝对的,但合理的结构设计应该是惟一的。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一些互相制约的因素统一协调,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一、结构概念设计的定义和宗旨

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概念设计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采取减少扭转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结构构件,分析结构薄弱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薄弱层过早破坏,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效应,避免设计静定结构,采取二道防线措施等等。

概念设计的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地理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结构总体方案。在构思、比较及选择总体方案时,基本体系力学比较概念起决定性作用,而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小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小高层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大开间剪力墙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开间大、灵活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造价较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特点是平面灵活,适用性强,结构合理。大开间剪力墙结构特点是强度好、工程费用低,结构自重小、分隔灵活。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建筑功能、结构形式、投资效益、节能指标等多方面效果良好。

三、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

1.水平荷载控制

在小高层建筑中,由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对某一特定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水平荷载其数值是随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刚度和抗震能力控制

保证结构沿平面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作用的效应、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将惯性力聚集并传递给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共同承受地震的作用。

3.轴向变形控制

在小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随着变形的加大,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沉陷,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4.结构的简单性

结构的简单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递途径。GB 50011 001《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规定,结构体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只有结构简单,才能对结构的计算模型、内力与位移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5.侧移控制

在小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下结构侧移,随着变形增大,结构的顶点侧移一般与房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在设计小高层住宅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①过大的侧移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②过大的侧移会使隔墙、围护墙以及它们的高级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③过大的侧移会因P一效应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甚至因侧移与附加内力的恶性循环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6.结构延性保证

在小高层建筑中,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四、小高层住宅结构概念设计的方法

1.构造性概念设计

构造性概念设计是深入贯彻结构设诈‘四强网弱”的基本原则,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加强结构的构造措施,使结构成为一个优良的抗震、抗风系统。构造措施主要侧重于增加结构的延性和整体性。在这一点上,不同的结构形式在相应的结构规范中均有明确的规定。

2.整体性概念设计

该方法是将整体结构空间系统简化为杆件连接系统,结合荷载及系统几何体系,近似地求出每一部位的受力状态。例如,若要求出底层及基础承力,可以将整个系统视作一个刚体:若要求出楼层梁、板的受力,可以将系统分割成许多的子系统,再求出杆件的受力状态等。

五、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

1.优化设计的方法

当前,在无成熟的优化设计分析软件的情况下,主要是应用小高层住宅结构分析软件,采用人工分析进行调整,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不同的结构选型和布置不断的进行方案分析比较,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构方案,这是在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优选或者说是优化方法。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所得的方案是较合理、经济的,虽其费工费时、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这种依靠设计人员经验进行人工优化的方法仍是当前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对于同一小高层住宅方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包括基础)布置方案;确定了结构布置的小高层住宅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也不是唯一的;小高层住宅物细部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目前计算机是无法完全解决的,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做出判断。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2.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

(1)四强四弱”。“强节弱杆”是防止节点的破坏先于构件;“强柱弱梁”是防止柱高发生楼层倾移、破坏现象,要求柱的抗震能力高于梁的抗震能力;“强剪弱弯”是防止构件剪力的破坏,要求杆件的受剪承载力高于受弯承载力;对于杆件截面而言,“强压弱位”是为避免杆件在弯曲时发生受压混凝土破裂的脆性破坏,使受拉区钢筋的承载力低于受压区混凝土受压的承载力。

(2)保证措施。其保证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或限制构件的荷载效应;二是强制规定必要的构造措施。

六、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各过程的概念设计

1.截面

截面设计过程中,表面上看只是按照截面的控制内力对构件进行正截面、斜截面等相关计算,而后配筋即可。事实上,概念设计无处不在。在高度电算化的今天,使用TAT软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出配筋并画出平面图后,设计人员一般还会凭经验对配筋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框架梁、柱配筋偏小,设计人员将梁柱钢筋用量或直径调大。但是,这种调整往往是直接在图上进行,且调整后并未进行验算,这样做并不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原则。可见,不同构件、同一构件的不同部位所采用钢筋的粗细、类型是不相同的,配筋时要注意区别对待。

2.地基基础

为了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例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选取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3.构造措施

结构设计过程中,计算分析只能保证建筑物在静力荷载、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整体的安全性,而以往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震害表明,仅靠计算分析很难避免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局部的破坏。开裂特别是在地震过程中,建筑物附属部分严重破坏、墙体整片倒塌、某些构件脆性破坏等现象,不是单靠计算所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情况,应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4.结构布置

布置结构时,整体上应把握整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小扭转效应和刚度突变,使所有的构件共同作用,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局部上可以从单个构件的力学性能及破坏特点出发,使所有构件适得其所、各尽所能、扬长避短,以做好整体的选型和布置。

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结构师应探讨其平面和竖向布置的合理性,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平面布置应规则、对称,尽量缩小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差异,使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太大的扭转效应。竖向布置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竖向承重构件上下贯通;能不使用转换层的就避免使用;竖向刚度最好不要突变。各个受力构件的布置要全面考虑其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应运用力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定性分析,尽量避免构件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能受弯的就不要受扭。

七、结语

住宅设计中的结构设计,必须在灵活运用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小高层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才能提高小高层住宅结构的设计水平,确保小高层住宅结构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磊;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及用钢量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宣伟,朱杰江;上海市某超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年11期

[3]容柏生;高层住宅建筑中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6期

[4]孔峻清;抗震短柱的若干处理技术[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白城建筑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文本2017年最新版本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城建规划设计2

GIS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引起规划领域的新时代,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愈显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基于此,从GIS技术的内涵分析,介绍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优势,利用GIS技术更系统、更全面的把握城市的空间要素,建设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与设计;GIS;城市化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因此,对城市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GIS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严谨。

一、城市规划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全社会带来一场转折性的信息革命,其影响范围涉及到社会、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样也影响到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等技术更好地服务城市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的运作方式,加快了城市规划工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空间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等的提出以及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愈加繁重。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划相关专业工作者们正努力寻找一种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获取城市及其周边空间环境动态特征的有效措施。

二、GIS技术以及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优势

(一)GIS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6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决策与支持功能的地理学研究技术。GIS的原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和数据库对地理空间的信息进行描述、采集及整理,把地球表面的空间事物的位置及其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门集合了地理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高新技术。在传统的“3S”技术中,相对RS与GPS,GIS的突出性在于分析和数据的可视化。GIS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它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多种复杂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并能够实时对信息加以分析,再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的地理分析方法,生成与设计相关的信息。也正是凭借独特的优势,GIS逐渐应用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二)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GIS是一种综合技术,由多种信息技术、计算和分析方法组合形成,为各种地理相关领域的应用服务。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GIS也参与其中,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应用也很广泛,主要在城市规划、规划管理等相关领域。

1、地图处理——改善地图制作。城市规划的日常业务几乎每天和地图打交道,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传统之徒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相比纸质版的地图,屏幕显示器能够更好地显示地图的利用率,不同地块之间的组合、移动、缩放变得更加灵活;GIS技术使得地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等,这或许是规划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GIS技术进行操作的最频繁的途径。当然,毫无疑问,现在我们熟悉的CAD系统在制图方面也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设计图的输入、编辑,反映设计意图、符合工程要求方面有优势,更有效地查询、检索。经多年实践检验,基于查询、分析,以及数据库系统而带来的地图处理能力,GIS特殊优势难以替代。

2、协助日常管理——快速、广泛地获取信息。在城市规划日常管理业务中,城市规划编制城管管理、建设申请与审批过程的记录,日常管理信息流转,GIS的作用已被普遍接受,主要体现在数据管理、地图处理、空间查询,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较稳定的管理机构,依靠GIS技术平台,计算机和日常管理业务几乎是形影不离。除此之外,GIS技术还可运用在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再如,道路交通、电力、燃气、以及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分布遍及到各个角落,管道的工程设计以及日后的维护抢修均可以借助GIS技术来辅助完成,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3、分析、决策和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决策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可能复杂,也可能简单。例如,一个新学校的选址,和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学校的服务半径有关,简单分析后就可判定大致位置,这是比较简单的决策,可借助GIS来完成。又如,某大城市内有若干老工业区需要改造,是引进类似的加工工业,还是变成新型产业区,或者改为住宅区,就要做多项分析,属于比较复杂的决策,GIS也可在其中发挥作用。目前,简单分析、决策支持在规划编制过程,以及日常的规划管理中发挥着作用。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是GIS的主要应用领域,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空间环境在设计过程加以辅助,也可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效控制城市的建设,从而影响城市设计。

4、公众参与——便于和公众、非专业人员沟通。在全民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各种规划的内容,同时可以查询到与之相关的坐标、地图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规划方案提出看法,甚至可以用简易的图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西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行为比国内更普遍,很多西方规划者普遍认为GIS是可以作为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也有部分地区已经把GIS用于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相比西方,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制度还落实的不够完全,但是相邻专业之间、不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交流观点、相互协作、推进规划,GIS会有很大潜力。因此,GIS是有利于多方专业人员参与规划,提高规划过程的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渠道的重要工具。

三、GIS技术的运用对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启示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应结合城市空间自身发展的特点,从GIS专业技术背景的视角出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空间设计提供服务,更好地建设出美丽的空间环境。

(一)多元技术结合,促进GIS发展

GIS的信息数据是和空间地理要素相关的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操作工具,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地理空间要素的管理和查询,因此,完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参考,其次,把我们日常熟悉的CAD与GIS结合在一起运用,可以把CAD绘制的规划图作为GIS的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对空间要素进行分析,更好地指导规划设计;再有,把GIS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加以结合,发展三维GIS的仿真功能,便于为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运用GIS提高建设效率

四、结语

城市规划和GIS相互影响、相互促进。GIS作为复杂的空间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辨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属性,而且还能对复杂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潜力巨大,除了自身独立发挥作用,渗透、融入其他计算机系统之中,也是一个趋势。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它,更应该主动使用它,从旁观者、被动适应者,成为应用主导者,从查询、制图,走向决策支持,从而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美好城市。

作者:张欣 冯四清 吴庆松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卫,王继尧,刘照永等。浅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

[2]刘友欣。浅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3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5004

目前,在建筑项目前期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急需高层次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的大背景下,建筑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元的形势。为了应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经济、建筑与文化、建筑与技术以及建筑与城市诸多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建筑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基本观念,建筑院校普遍以设计专题为核心,同时也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不断整合完善建筑教学体系。建筑经济类课程作为研究建筑经济价值的选修课,部分建筑院校对其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如实行建筑经济专题模块化教学和典型案例教学等[1-3]。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本科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建筑经济分析的训练必须与建筑课程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应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牢固树立建筑经济分析的理念,养成经济分析与建筑设计同步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提高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1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有关建筑经济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将2007年版的“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包括概预算、经济评价、投资与房地产等概念”,以及“了解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中的“了解”均改为“熟悉”,并增加了有关投资估算的内容[4]。这说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经济教育作用的认同和重视。但现阶段建筑经济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学院不重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经济课程知识跨度较大,专业针对性不强

建筑经济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所以不少学校以相关院系的工程管理课程来替代建筑经济课程内容的教学。即便开设了建筑经济课程,也是偏重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关建筑学专业的方案设计及前期建筑策划等内容的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

(二)对建筑经济分析在建筑前期策划与方案设计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建筑经济分析是与建筑策划[5]和方案设计同步进行的,是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优化的组成部分,而非建筑方案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之所以把建筑经济分析看作是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是因为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本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投资估算、概算的,因此产生了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与经济分析分离的状况。

(三)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缺乏有效的联系

目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主要沿用工程管理n程教学的常规模式,教学计划与主干设计课程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心基本上是围绕设计课来进行的[3]。虽然部分高校在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专题模块化,以及引入专题案例分析,看似加强了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的联系,但由于没有直接将建筑课程设计题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因此造成建筑经济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际脱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

(四)重视经济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

传统的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课的模式为主,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是对已定的工程案例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项目方案的产生和方案设计的发展过程无直接联系。建筑经济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建筑经济的理念。

(五)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由于年级人数和教学资源方面的原因,建筑经济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课式的大班教学模式,这种仅仅依靠引入典型案例教学和专题模块化教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1-3],由于课时有限且缺乏实战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综合分析,从而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首先应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应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量身定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心应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经济分析的同步训练上,完善建筑设计学科理论的知识框架,提升建筑经济学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上应注重联系以前所学的设计、构造及结构等主干课程的内容,对建筑经济原理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讲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化和补充相关专业中涉及技术经济的内容,并结合以前和正在进行的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行同步训练(如图1),以提高建筑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建筑策划与方案设计全过程的建筑经济分析应用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了与建筑经济有关的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建筑项目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前期策划等基本内容,这是建筑师拓展业务,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建筑项目从策划到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等前期对设计方案有较大调整的阶段,与建筑学课程设计各阶段对应起来进行经济分析训练(如图1),由此判定在项目各阶段建筑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项目全过程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三)建立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与建筑经济分析全过程互动模式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建筑设计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深化,制定经济分析评价标准并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各阶段课程设计方案适应市场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作用效应。通过对以前和正在进行的课程设计的经济分析,对课程设计进行二次评价(如图1)。

(四)建立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新模式

建筑经济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知识覆盖面广,而且重视社会实践。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为32学时,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期。由于课时有限,要想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经济理念,并培养其应用能力,教学中应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将建筑经济知识和理念引入建筑课程设计中。 同时,将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反馈到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在课程中心网站的建筑经济课程互动栏目中进行交流,形成以建筑课程设计项目为对象的课堂讨论研究+课外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实践向建筑课程设计延伸,使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有效地融入建筑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建筑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解决了建筑经济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建筑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往是采用综合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方式,课堂考勤和提问讨论占20%、案例作业和平时测试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依然偏大,平时考核内容单一,对提升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不突出。

近年来,针对建筑学专业以课程设计为主干的特点,学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考核采用244 模式, 即“ 平时考核(20%)+课程实践作业成绩(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平时考核重内容轻形式。包括平时到课情况(40%)+平时测试、提问和参与讨论(30%)+课程设计作业检查情况考核(30%)。平时到课情况结合平时测试和课程作业检查进行考核,既考查了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课程设计作业的进度情况。

第二,课程实践作业过程与结果两手抓。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经济课程实践作业过程考核成绩(40%);二是课程实践作业最终成绩(60%)。这样的考核不仅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课程实践作业的质量,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课外的实践训练。

第三,期末考试注重知识的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试卷试题

由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两部分构成,其中开放性非标准答案题占70%左右。这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考试成绩,减少或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反映课题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也能检验学生应用建筑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年斫ㄖ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 在采用了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 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使原本不被重视的建筑经济课程,在到课率和学生评教方面均位于学院课程评教前列,教学效果也得以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郭伟,马辉。 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118-121.

[2] 阮连法, 匡亚萍。 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72-74.

[3]苏平。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经济教育初探[J].华中建筑,2011,29 (11):169-172.

[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S].2011.

[5] 杨昌明, 庄惟敏。 建筑设计与经济[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4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设工程;工程报建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对工程项目立项和选址意见书的办理及项目环境、安全的评估

在工程项目立项、选址时,建设单位应书面递交项目架构、项目组成、项目经营内容情况而且要向经济发展局申请报批,同时要向住建局申请并出具项目的选址意见书,要对项目环境、安全进行评估,并交予环保、安监部门审核与审批,这是工程项目最初立项申报的工作。

2 进行项目工程规划总平面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并进行工程概预算,规划总平面图、建筑方案设计报城乡住房规划建设局审批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前,依据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使用合同或者土地转让合同,依据土地使用合同里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等的规定要求,进行建设项目总平面设计、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面积、主要建筑和辅助建筑、总体布局、场地规划设计、建筑的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现场景观的查看、建筑之间的消防间距、日照影响分析、建筑通风影响、建筑物的风格、建筑品位的定位、雨水污水管线布置情况(是否连接市政管线)、综合管线布置情况、道路面积绿、绿化率。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进行规划总平面设计后,再进行建筑方案设计,进行建筑空间、面积、功能、功能分区划分、空间组合、开间进深、建筑通风采光、形体、平面交通、垂直运输、承重体系、建筑造型总体轮构、建筑效果、细部处理等的设计。业主或建设单位可对建筑规划总平面设计、建筑方案设计进行招投标,选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上述内容工作,进行工程概预算比较、分析后选取较优的规划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细化与优化,完成规划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后报规划部门审批。

3 先进行勘察并进行勘察结果的审核

当工程项目的规划总平面设计图、建筑方案设计图通过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后,业主或者建设单位可以先对主要建筑开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业主或建设单位可以选择有资质的地质勘察单位对拟进行地质勘察项目进行招投标,对地质勘察单位的报价、勘察技术作业内容、方案、工程技术人员经验和服务条款进行比较,择优选择性价比高、勘察内容齐全的具备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前,勘察单位要提供勘察方案、从业人员执业资质等,甲方要提供规划总平面图和竖向规划设计图、并提供地质勘察用水、清除场地垃圾、草木、障碍物等。地质勘察单位的技术员和甲方工程师要在现场检查验收钻探深度、土层取样、标贯试验、土层变化情况、土层厚度,控制、检查控制孔和技术孔的钻探深度,场地剪切波、地震波的测试,查明地下水位、是否有不良地质情况、孤石、断裂、滑坡层、溶洞等情况。完成勘察结果后,勘察单位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勘察结果,做出勘察结果剖面图、土层或岩层的3D地形图。地质勘察单位要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所取的土层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取得相关数据和参数。

勘察报告中应有关于基础设计选型的建议和方案,并对地下室开挖、基坑支护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和防护措施。完成后的地质勘察报告要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有效、方能用于工程设计。

4 确定设计参数、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报批送审和审查

项目工程规划总平面图、建筑方案设计送规划部门审批后,选择设计院后,确定设计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建筑方案确立后消防设计、人防设计方案要报消防公安部门、人防管理部门审核并要符合消防、人防要求。结构方案的选择,比如选择基础方案、选择何种桩基,选择何种结构承重体系和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钢材选择何类型,进行承重柱网、墙体和抗侧力墙体布置,确定柱网的密度、剪力墙面积、厚度、间距等,确定楼盖梁高宽、楼盖板厚度。设定结构的用钢量指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确定最佳的柱截面尺寸、剪力墙布置数量和厚度、楼盖的梁高宽、楼板厚度使结构设计合理化、优化,节约建筑成本。完成工程项目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后,进行建筑的给排水、电气工程(强电弱电)、暖通、建筑智能控制系统、消防等配套专业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施工图需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核、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报建和施工。

5基坑设计、施工、监测

由于现在用城市交通量大、土地资源有限,为了有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商场或者高层建筑自身就要求有设地下室,建筑工程基本有一层、两层或者三层地下室。当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4米时,进行地下室基坑开挖前要进行基坑围护设计。业主或者建设单位要委托具有资质的岩土勘察设计院进行基坑围护、支护的设计。基坑设计施工图纸要送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基坑围护、支护施工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基坑支护施工单位施工,施工单位要做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该专项方案需组织专家方案论证,施工组织专项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经监理单位审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要由专业的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监测(土体水平、竖向位移、侧移动的监测),基坑支护、围护的锚杆、锚索、板桩、灌注桩、搅拌桩要经检测,基坑围护、支护工程施工要符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基坑围护、支护工程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地下工程应在基坑工程的使用时间年限内完成。

6 工程预算造价、工程的划分、工程招投标、合同的制定

施工图纸完成并经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业主或者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工程造价、预算单位对项目的土建工程、给排水、电气、消防、暖通、建筑智能工程进行工程预算,根据建筑施工定额计算工程各子项目综合单价、计算工程量、编制预算清单。业主或者建设单位造价工程师要跟踪、对接工程预算工作,清楚、详细介绍工程建设、建造内容和部位,预算过程要防止漏算、少算或者多算。甲方造价工程师要制定内部成本控制价并制定招标控制价。甲方招投标部门要制定商务标和技术标,制定招标文件、制定招标要求和标准并委托招标机构进行工程的招标工作,招标工作完成确定中标单位后,甲方与中标单位协商、签定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工程设计变更签证、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工程款拨付等条款。

7 委托工程项目监理、管理

业主或者建设单位可通过招标方式选取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咨询管理单位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监理、项目管理可以有勘察设计过程监理、施工过程监理和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理,委托监理、工程咨询管理单位对项目建设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合同和信息管理,以完善各个阶段的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执行完成各阶段的项目目标。

8 工程的报建工作

业主或者建设单位要准备好相关的报建资料,如企业营业执照、土地使用证、项目立项批复书、项目选址意见书、环评报告、安评报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查合格的地质勘察报告、经审查合格的施工设计图纸、各施工图审查报告书、工程项目主要执业人员登记表、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组织设计、监理规划、安全监理规划、建筑施工安全保险单、银行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金开户证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人员的备案等。

9 施工过程的监控、跟踪与管理

施工过程分为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跟踪控制、信息反馈比较、执行完成工程目标。项目开始时,一般要先“四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信网络、进行场地清理整理,预算用电量和用水量,并申请开户用电和用水。施工组织设计要从建筑施工总体进度的要求,从人力、设备、机械、物力、施工方法方面考虑安排、组织施工,制定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目标。确定施工机械确定材料运输方式、确定要有几台塔吊和塔吊位置、施工人货电梯。有桩基工程的一般选进行工程桩的施工并施打塔吊的桩基,然后进行基坑围护、支护的施工,然后进行地下室土石方工程的开挖工作,地下室土方开挖进行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先管线预埋施工、后建筑装饰施工。要注意制定施工总进度计划,基础、主体、装修各分部工程的进度进行,关注人力、材料的准备情况和投入情况。

10 工程竣工验收与移交、配套辅助工程的建设

工程竣工后,准备好相关的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内业资料,施工单位要先组织进行工程的自检、相关单位要进行工程竣工的初验收,最后组织由质检站、设计、勘察、人防部门、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参加的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工程需进行消防专项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降工程移交给业主或者建设单位,业主或建设单位接收工程后把工程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项目工程的建筑工程竣工后,业主或者建设单位还需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如道路工程、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区内照明、小区(厂区)监控系统的建设等。

11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非常繁杂、多、繁琐,整个工程系统庞大,涉及的部门多、涉及多个专业,所以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深化项目管理内容、努力吸收涉及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努力深化、积累自己的工程经验和内容,使自己的工程项目管理做的越来越好、深度也越高、越来越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陈秀。如何搞好建筑工程经营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10(4).

38 859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