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具体实施方案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智慧城市具体实施方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1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区域: 华北区域
公司:XXX公司,项目名称分期 : XXXX(1 标,2 标)1,车行大门: 4 个,主大门 1,附大门 2,大门 3,大门 4 2,人行通道: 4 个,位置:大门 1,、大门 2 旁各两个。3,人通道闸机: 4 通道, 4,闸机类型: 无。5,塔吊数量: 12 台
6,塔吊已装摄像头: 0 台,(后期总包打算安装)。7,硬盘录像机: 无,是外围墙监控,总包方的位置:主大门。
8,光纤宽带:原有光纤,100M;接入地点: 售楼处,门卫室没有网络。
位置:大门 1、大门 2 人行通道。
二、塔吊监控
1)监控室在售楼处(项目部),新安装 12 台塔吊摄像头(现 11 台塔吊,后期计划增 1 台塔吊)。传输方式:无线网桥。
硬盘录像机 : 需新装 售楼处。
施工方案: 塔吊摄像头使用无线网桥。
(塔吊)摄像头网线连接网桥 1 client
端(发射端)(门卫室)NVR-交换机-网线连接网桥 2 Acce Point 端(接收端)
塔吊视频监控布置方案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 1#塔吊 项目 2#塔吊 项目 3#塔吊 项目 4#塔吊 项目 5#塔吊 项目 6#塔吊 项目 7#塔吊 项目 8#塔吊 项目 9#塔吊 项目 10#塔吊 项目 11#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塔吊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施工主体
位置
安装位置
监控范围
方式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供应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新安装
传输
电源
备注 12 项目 12#塔吊 塔吊 施工主体 无线 满足 新安装
三、人脸识别
主大门 1:人行通道 : 安装 2 个人行通道闸 , 安装 4 台人脸识主 机联动闸机开门使用。安装方式 : 闸机上开孔安装。传输方式:网线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 2 台进口方向识别 ,2 台出口识别 , 每台闸机开孔尺寸建 议:50mm
附大门 2:人行通道 : 安装 2 个人行通道闸 , 安装 4 台人脸识主 机联动闸机开门使用。安装方式 : 闸机上开孔安装。
传输方式:无线网桥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 2 台进口方向识别 ,2 台出口识别 , 每台闸机开孔尺寸建 议:50mm
(固定示例图,非实际安装数量 ,实际数量下表)
人脸识别设备布置方案
序
号
人行闸机 2 1
大门 1 旁
个通道 人行闸机 2 2 3
大门 2 旁
个通道台
无线
满足台
有线
满足
位置
安装位置
量
式
供应
人脸数
传输方
电源
备注
四、车牌识别
大门 1: 位置:
安装 1 进 1 出,2 台。大门内俩侧地面安装
传输方式:网线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
大门内右侧落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车辆,网线 连接至大门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pvc 管线防水处理。大门内左侧落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车辆,网线 连接至大门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pvc 管线防水处理。
大门 2: 安装 1 进 1 出,2 台。位置: 大门外俩侧地面安装
传输方式:无线网桥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大门外右侧落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 车辆,网线连接至大门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
.大门外左侧落
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车辆,无线网桥连接至门卫室交 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大门 3: 安装 1 进 1 出,2 台。位置: 大门外俩侧地面安装
传输方式:无线网桥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大门外右侧落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 车辆,网线连接至大门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
.大门外左侧落
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车辆,无线网桥连接至门卫室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大门 4: 安装 1 进 1 出,2 台。位置: 大门外俩侧地面安装
传输方式:无线网桥连接到门卫室交接机
施工方案:大门外右侧落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 车辆,网线连接至大门交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
.大门外左侧落
地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识别进入方向车辆,无线网桥连接至门卫室交 换机,水泥地膨胀螺栓固定。车牌识别设备布置方案
序
号 1 2
标 1 大门 1 标 1 大门 2
大门内俩侧 大门外俩侧
位置
安装位置
量 2 台 2 台
式 有线 无线
供应 满足 满足
车牌数
传输方
电源
备注 3 4
标 2 大门 3 标 2 大门 4
大门内俩侧 大门外俩侧台 2 台
无线 无线
满足 满足
五、组网设计
1:(监控室)硬盘录像机 : 安装在售楼处。
2: 标 1,标 2 出入口分别设置交接机连接大门的人脸设备,车牌 设备,以及 2 个标内塔吊摄像头通过无线传输到大门接收端并连入交 换机,3: 标 1,标 2 大门交换机通过网线,无线网桥接入售楼处(项目部)监控室,接入宽带外网 五、实施总拓扑图
标 1 标 2 共 12 台塔吊安装 12 摄像头:(新增)→中心交换机:无线网桥(新增)
NVR: 新加
大门 1 交接机 →中 心交换机:无线网桥
(1 对)固定设备
大门 2 交接机 →中 心交换机:网线
台。(安装方式:闸机开孔)
大门 3 交接机 →中 心交换机:网线 大门 4 交接机 →中 心交换机:网线
标1 大门 1:利旧人员通道闸
机(2)通道。安装人脸主机(4)
标1 大门 1:利旧人员通道闸
机2)通道。安装人脸主机(4)台。(安装方式:闸机开孔)
标1 大门 1: 车牌识别安装 2 台位置:全部门内
标1 大门 2: 车牌识别安装 2 台位置:全部门外
标2 大门 2 车牌识别安装 2 台位置:全部门内
标2 大门 1: 车牌识别安装 2 台位置:全部门内
六、项目设备清单(贴主配备表)序号
产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型号及参数
CloudMinds1000 1 云端智能人脸识别机
5000 人脸库
系列,>2 云端智能车牌识别机
台
CloudMinds2000
台
系列
TP-Link 3
交换机
TL-SL1218PE-Combo4 5 6
无线传输设备
NVR
台 台1
TP-Link TL-CPE500
海康威视 DS-8616N-K8
台
硬盘
4T7 球型摄像机(200W)
块
海康威视
DS-2DC4420IW-D
套摄像机支架(万向节,可调
方向)
通道闸
海康威视4
个 套
单通道
CloudMinds3000 10 云端智能识别预处理机
系列(支
0
台
持二路摄像头)
CloudMinds3000 11 云端智能识别预处理机
系列(支
0
台
持二路摄像头)13
网络路由器 1
花生壳(Oray)
台口 POE 交换机 2
台80M 独立网络服务 1 / 年 花生壳(Oray)七、实施计划(暂可不填)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智慧城市实施方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2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XX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
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和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
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
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17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
验。(牵头部门:市网信办;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
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网信办、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市网信办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
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3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本文是关于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
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20xx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和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
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
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xx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验。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
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
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
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4
2020年4月19日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创立“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立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老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学校概况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早,1997年电教工作专题片《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专题片”二等奖。1998年被山西省电教馆认定为首批电教示范校,曾经的两机一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前发展,虽然中间因配备不充分,导致发展较缓,但也都在逐步向前。现在,我们有多媒体教室43间,建有监控中心,教师人均一台一体机,校园网络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四、存在不足
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校园信息化体系,没有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软件环境也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五、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资源库和共建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学科资源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课件、试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教师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部分信息共享。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尝试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尝试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三)重点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创客工作室,由校长杜建勋任组长,校长助理程小龙为副组长,全权负责智慧校园的创立工作。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资产、科研等智能化管理。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抽调二、三年级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创客工作,率先尝试开设智慧校园创新实验班,借助平板师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高标准录播室和微机室的建设。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平陆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处室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立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2月
2020年4月19日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5
创建“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老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早,1997年电教工作专题片《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专题片”二等奖。1998年被山西省电教馆认定为首批电教示范校,曾经的两机一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前发展,虽然中间因配备不充分,导致发展较缓,但也都在逐步向前。现在,我们有多媒体教室43间,建有监控中心,教师人均一台一体机,校园网络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校园信息化体系,没有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软件环境也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资源库和共建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学科资源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课件、试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教师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部分信息共享。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尝试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尝试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三)重点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创客工作室,由校长杜建勋任组长,校长助理程小龙为副组长,全权负责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3、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资产、科研等智能化管理。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抽调二、三年级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创客工作,率先尝试开设智慧校园创新实验班,借助平板师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高标准录播室和微机室的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平陆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处室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12月
上一篇:医院医改具体实施方案【参考4篇】
下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