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业解决方案(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智慧工业解决方案(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智慧工业解决方案【第一篇】

理论基础。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根据IBM在2009年8月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中提出的“智慧城市”,将这一崭新的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

实践经验。我国在进入智慧化发展阶段后,各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2年,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有90个城市入选;2013年,国家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智慧城市总数达193个。[2]

近两年,许多东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都在摸索智慧城市的建设,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这些城市的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进入了我国智慧城市的第一梯队。以深圳为例,在2010年2月4日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出炉了两个关于深圳未来走向的最新名词――“智慧深圳”、“低碳工业城市”!代市长王荣更是指明深圳要抓住城市竞争能力要害,“不能工业上比不过内地、服务业又不如香港,那么城市将变得不伦不类,没有特点”。[3]因此,深圳一方面打造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智慧深圳”;另一方面,转变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当深圳在科技、人文和生态方面都达到“智慧城市”的标准时,一个洋溢着文化气息的“智慧深圳”就诞生了。

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就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服务和项目都卓有成效。[4]但相对而言,智慧城市的软实力还较为薄弱,城市的信息资源能否满足人们利用,城市的文化价值能否传承,城市的社会记忆能否延续,关系到城市精神、理念、特色、发展战略等竞争力要素。

一个城市,只有硬件发展是不够的。要走向“智慧城市”就不能忽略城市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对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们把档案资源开发孤立化,没有提升到城市建设的层面。其实,档案资源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关。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既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智慧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通过档案的文化价值来实现;近年来反响热烈的数字档案馆,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大本营,是信息化过程中产生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处理、存储、利用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档案资源建设为智慧城市服务的理念,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力。

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强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观念

领导者的观念转变:资源宝贵,必须开发。档案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城市的市政府,特别是市档案局(馆)长及其下级分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领导,这些领导者的档案资源开发观念,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资源的运作,特别是领导层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要求,将最终决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决策。[5]因此,不仅要从外部营造有利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更要从内部主导制定档案信息开发服务政策,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备条件。

一般来说,档案局(馆)除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分管领导外,其他部门对档案信息化的了解不多,认识和敏感程度不高,以至于忽略了档案是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宝贵信息资源。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的档案信息资源视而不见,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闲置或者浪费。所以,档案局(馆)领导者,尤其是分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其观念必须转变为“资源宝贵,必须开发”,[6]而不是“且用且开发”的消极态度。对档案工作者的期望值也要提高,不能要求其只应付日常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就行,必须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多得的、非常宝贵、作用独特的信息资源,[7]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

利用主体的观念转变:解决问题,需要开发。长期以来,档案馆(室)的工作不被社会大众所理解,存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观念的认识误区,第一种认识误区是历史原因导致的,片面强调档案的机要性、保密性,认为档案不能随便加以开发利用。第二种认识误区是缺少沟通交流导致的,认为档案仅是尘封的历史,档案工作就是收集归拢、抄写装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学问,更不要说开发档案资源,或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产品了。

社会大众作为档案信息提供服务和利用的主体,却看不到档案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开发作用,提不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长此以往,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随着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档案部门必须强化公众的档案意识,帮助利用者转变观念,使之正视档案馆(室)的使命和职能。鼓励他们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问题的角度,大胆地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合理建议和利用档案信息开发产品的正当需求。[8]

档案工作者的观念转变:大有可为,积极开发。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许多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档案工作还很落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观念陈旧,导致档案馆(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时常缺位。普遍存在着档案工作者守着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难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有所作为。这种缺位导致了: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许多问题因为档案信息的提供不到位、不及时而难以解决,或者是造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复和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使档案馆(室)失去了通过提供信息开发产品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机会,也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影响到城市生活质量、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又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独特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大有可为,明确“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通过激活档案信息,主动提供服务,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带给档案工作发展机遇,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4 建立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机制

目前很多国家综合档案馆为智慧城市建设做了不少资源开发工作,但基本上是自发的,而不是出于工作机制本身的要求。要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更好地、自觉地、有针对性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开发机制。[9]

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本身就是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积淀的保存、整理、选择和利用,实际上是依据已有城市信息资源整合出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档案工作具有的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智慧城市尤其是城市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精神文明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估办法时,应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在制定、落实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计划时,应兼收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引导各有关单位、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以各种方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纳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范畴。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把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使命,关键在于围绕智慧城市的各项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开发各种档案信息产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途径就是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开发各种档案信息产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如果不纳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规范要求,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就等于没有抓住智慧城市发展的契机,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落实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一要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发档案信息产品。档案馆(室)要与外界保持联系,以获取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向,判断其档案信息产品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二要及时了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档案信息产品的使用反馈信息,评估档案信息产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效用,为下一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做准备,尽量避免因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的滞后而影响实际使用。三要推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级评定活动,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纳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等级评定评估指标体系之中。[10]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时效、质量和数量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所以会出现服务时效滞后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档案馆(室)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缺少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功能的通盘考虑。这当然会造成档案馆(室)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响应不足,容易出现方向判断失准、专业化程度低、缺少专业人员、开发周期长、开发效果差等不良状况。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档案馆(室)的内部机构设置,或者安排专人负责,或者将之明确为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11]一是在档案馆内部设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部、档案编研部、档案展览部等机构,专门负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事宜。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全面推行归档文件信息化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三是需要扩大收集范围,加强体制外档案、民生档案的收集利用,建设成综合档案馆(室)。[12]

智慧工业解决方案【第二篇】

智慧城市不让智慧地球

刘保华:我们注意到,银江多年来在交通、医疗、建筑等领域实施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其理念与我国提出的感知中国以及IBM推出的智慧地球很接近。请介绍一下银江智慧城市。

章建强:银江股份是国内较早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企业之一,银江智慧城市理念的核心是“采用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应用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使得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城市IT基础设施完美结合,并改变政府、企业和市民交互的方式。银江提出的智慧城市强调以一个城市为单位,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应用方案来帮助我们的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

银江智慧城市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物物充分互联,也就是城市里的所有基础设施和物体之间都具备感知能力,同时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第二是信息充分移动,也就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的方式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第三就是信息充分共享,真正实现信息使用的高效率和灵活性。

银江智慧城市的独特方案有助于推动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监管等城市居民最关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的解决,使市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和城市化成果,构建和谐社会。

刘保华:“物联网”是现在IT产业最热的流行词。我们注意到,今年3月底,银江股份在公布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公告中表示,拟成立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这个热词流行到了银江股份子公司的名称上。请问银江股份是如何看待物联网的?

章建强:银江股份计划在北京组建一家物联网公司,设立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公司的目的,是有效满足物联网应用市场的需要,推动银江智慧城市战略的实现。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公司将整合公司现有的物联网资源,形成统一的管理、研发和生产体系。

物联网技术正在兴起,我们认为物联网必将建成,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但是物联网的建设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RFID、条形码以及其他传感技术的简单应用,在这一阶段,会有许多不同行业的独立RFID应用解决方案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联网和基于物联网的整体应用,在这一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更加成熟;第三个阶段是实现无范围、无缝隙的物物联网及应用,真正的物联网应用建成,当然,到达这一阶段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

刘保华: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愿景将引导企业达成远大的目标。银江股份的企业发展理念“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也十分宏大,请问银江股份在提出这一理念时对自己和市场是如何判断的?

章建强:21世纪的城市必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城市。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昆明、成都、广州、沈阳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已正式宣布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应该是符合国情的城市IT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集成。银江股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在城市信息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欲独领。同时,公司在提出智慧城市的应用理念时,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很多准备,我们的业务布局、渠道策略、市场战略等都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我们希望,银江股份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刘保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各种基础设施,涉及面非常广。请问,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如何实施,如何选择突破口?

章建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主要分为两块,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进行智慧城市应用,银江股份主要是帮助国内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在银江智慧城市的实施,银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方法。我们选择的突破口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针对城市信息化应用比较强大的,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侧重基础平台建设,基础平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基础平台建设可以分为云计算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目前,银江股份已经在国内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在实际应用中有非常强的经验;第二种是针对城市基础设施非常好,但行业应用薄弱的,我们主要侧重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帮助实现智慧城市。

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银江股份近几年将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入,我们一方面成立了交通、医疗、建筑、教育、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中心,同时成立了基础平台研发中心和云计算中心,通过强大的研发力量来保证公司解决方案和产品在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城市理念的宣传和推广,让用户认识银江智慧城市理念。

用市场证明实力

刘保华:银江股份专注智能交通领域长达十年之久,在数字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也耕耘多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市场机会非常多,你们是如何把持住自己的?这种专注又给银江股份带来了哪些回报?

章建强: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和智能建筑领域耕耘多年后,也给公司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从技术上来看,银江股份一贯注重自主产品的应用和研发,从而掌握了包括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云计算和信息融合等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使公司始终保持着行业的领先水平;从行业应用来看,我们通过多年的行业应用实践,了解了城市各行业的需求,对公司开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同时也使公司在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上有足够的积累。

说到市场回报,银江在智能交通领域、数字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根据银江股份的201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银江股份的营业收入是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1074万元,同比增长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银江股份在未来的十年里将会不断发展,并将成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优秀提供商。

刘保华:从行业上看,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建筑智能化领域实力雄厚;从市场上看,银江股份在浙江、上海优势显著。银江股份如何面对向其他行业拓展和向全国市场拓展带来的挑战?

章建强:确实,银江股份在2008年以前,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医疗和建筑,在华东地区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全国市场战略,目前成绩显著。

针对业务,公司在2010年对业务布局进行了调整,新的业务布局调整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能源和智慧环保等六大领域,在新的业务领域,公司主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快速进入,实现业务多元化。

在营销方面,2010年,银江股份对营销体系做了新的规划,公司把全国区域分成五大片区,分别设立东部银江、南部银江、中部银江、西部银江和北部银江这五大区域营销中心,通过区域营销中心来管理分公司和发展当地的渠道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全国销售网络。目前,银江股份在全国已经有28家分公司。另外,公司将在2010年加大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力度,对具备良好商务关系和社会资源的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收购和并购等方式,实现分公司改造。

刘保华:解决方案是行业应用的一大特点。解决方案包含着大量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行业知识。在向其他行业拓展的过程中,银江股份将如何打破这一行业壁垒?

章建强:银江提出了一系列智慧城市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有一个共性,就是其核心都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数据融合,也就是说,虽然领域不一样,但在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

针对新开拓行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了解行业,银江股份一方面充分发挥每个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银江具备很好的行业专家和顾问资源,利用这些资源,银江股份实现了行业应用的复制。

创新企业科研体系

刘保华:如果把市场比作为了企业的今天,那么技术开发就是为了企业的明天,而研究型的技术储备则可以看做是为了企业的后天。很多中小企业还在为生存而挣扎,而银江股份却已经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创建联合技术研究机构,着眼于企业的后天。请问银江股份做这种本应该是大企业做的事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章建强:我们始终相信“研发实力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一方面,银江股份非常重视企业研发,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是公司研发的载体,同时,银江股份设立了多个行业研究院,研究各类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研发人数超过了200人,其士、硕士以上人才占有很高比例。

另一方面,银江股份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科研体系,形成了银江股份的技术研发特色。从战略上讲,银江股份与高校合作,借助多所高校的研究力量,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是银江股份为产品与技术的转型换代做出的必要技术准备,也为银江股份在国内市场的开拓提供技术保障。

刘保华:银江股份既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也有二股东英特尔的技术后盾,还有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研究资源,甚至还有摩托罗拉、西门子这样长期的产品技术合作伙伴,请问银江股份在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中,有什么机制来配置这些技术资源?

章建强:充分利用与英特尔以及与摩托罗拉等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对推动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都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我们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信任机制,一方面,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英特尔等公司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行业应用上,银江股份也给英特尔等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在2009年,银江股份就与英特尔合作,共同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移动临床信息助手MCA,引起了行业的震动,同时也显示了这种合作方式的成功。

文化不论企业大小

刘保华:提到浙商,人们往往会想到“会做生意、吃苦耐劳”,很少会联想到高技术。销售商品是最重要的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做企业就是做生意。但商品技术含量的不同,决定了生意的做法不同。置身于浙江,浙商文化会给银江股份带来哪些影响?

章建强:当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回想起了自己的从业之路。从事IT业多年,也算是历经风雨,诚信这一信念始终支撑着我,做人、做事都需要诚信。记得有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说过,“一个机遇或许能创造一笔财富,一位企业家的成长却需要一个时代的见证”,相信做我们这一行的人,为人处事的品德是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银江股份员工的工作态度令我十分钦佩,他们不畏辛劳,不畏困难,谦虚好学。而且他们还都很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

此外,“共创”、“共享”、“共赢”是银江股份的文化理念,银江股份希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合作伙伴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前进的道路上,共同开拓、共同进取、共同获利。

刘保华:企业大学在跨国企业中很流行。但不同企业办的企业大学侧重点不尽相同,有的注重战略层面,对企业高管进行培训;有的则看重战术层面,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银江股份办自己的企业大学――银江大学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智慧工业解决方案【第三篇】

作为我国举办的国际软件交易会,软交会已举办多年。本届展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印度、俄罗斯的知名专家,微软、IBM、思科、WIPRO(威普罗)等世界500强公司企业家进行演讲和信息。展会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25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海外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50家。

本届中国软交会围绕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设立国际合作、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创新、跨境电商、智慧生活体验、VR互动娱乐、智慧阅读体验、院校科技创新等十大特色展区;举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经济、移动互联网、IT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十大精品论坛;召开促进技术产品研发和行业融合应用的30余场会议。此外,还设计了10多项商务交流及赛事活动,满足参会嘉宾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软件会揭幕前,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林会见了出席软交会的部分海内外重要嘉宾,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贝尔・格泽维奇・阿甘别吉扬、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副总裁甘萨伯瓦尔、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权势旭、阿里云副总裁杨名、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张东蔚、酷特集团副总裁柳屹立等。

中俄圆桌会议聚焦安全,共同应对网络威胁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指导、在大连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俄罗斯亚洲商务合作中心、大连市服务外包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俄网络安全产业圆桌会议”于6月15日下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10号会议室举行,共同探讨中俄两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潜在合作领域、新技术与新趋势、人才培养、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工业安全控制等主要议题。

圆桌会议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秘书长陈兴跃和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 IT 管理学院院长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共同主持,来自中俄双方共计3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参与了研讨。俄方参会代表由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阿・阿甘别格扬院士带队,俄罗斯亚洲商务合作中心主任安德烈・蔡连科、亚v山大・雷诺夫教授(X5销售网络集团)、FINTELLER有限公司米罗丝拉娃・彭达莲科等十余位俄方专家列席会议;中方参会人员包括大连软件服务外包协会秘书长倪苏方、8家国内骨干网络安全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熊伟。

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极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来临,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网络空间也已成为与物理世界平行的人类活动领域。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网络犯罪和日益猖獗的网络恐怖主义,面对着共同的全球化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各自承担着保障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的重任,中俄两国的网络安全产业都面对着共同的威胁与挑战、担负着同样的重任与使命,中俄两国网络安全产业的相关组织,应率先携起手来,相互交流、资源互补、共谋发展。本次圆桌会议将成为中俄两国网络安全产业交流合作的起点,期待未来中俄双方进一步开展更加丰富深入的交流合作活动、切实地提升中俄双方的网络安全产业实力,从而为信息社会发展打造更加坚实的安全产业基础,为中俄两国人民谋求更大福祉。

软通动力携手华为物联网联合解决方案

7月4日,软通动力携手华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环保、智慧路灯联合解决方案。这两款方案都是基于华为OceanConnect IoT云平台形成的端到端完整的联合解决方案,方案成功将NB-IoT技术引入智慧环保和智慧照明行业,不仅促进了统一的物联网云平台作为统一环境感知数据的入口,实现了更高级应用;同时,实现了公有云模式下的SaaS化运营新模式,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业务交付和系统运维功能。软通动力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营销官冯表示:“物联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核心,其数据实时且高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未来人工智能的实现,最有可能从物联网数据的积累开始。虽然现在物联网还有网络覆盖、端点建设、应用开发等诸多挑战,但我们将会坚定不移地发力物联网领域,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促进市场的繁荣。让物联网在NB-IoT、5G等多种应用场景,甚至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则表示:“不同行业设备,不同协议标准给后续数据的传输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华为OceanConnect IoT云平台,通过快速接入终端,高效地管理数据,使能合作伙伴行业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软通动力通过智慧环保、智慧路灯的方案,推动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未来,我们和软通动力还会有更多新业务持续开发,共创智慧城市的未来。”

软通动力与华为是彼此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战略、组织、业务、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多个层次拥有非常深厚的合作基础。此前已联合推出智慧商城、能效管理、移动门户等多个联合解决方案。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打破以往合作的边界,形成互惠共赢的行业联盟,打造新型智慧生态圈。

锐捷网络无线安全保障智能工厂不断升级

稳定、高效、易管理是制造企业对无线网络的最大要求。场景化是制造企业无线网络应用的一大痛点。对此,锐捷网络新推出的无线安全保障包括严苛的准入认证、主动式射频防御、安全域隔离三个要素。锐捷网络中大企业系统部总经理王刚介绍,从准入认证方面看,安全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准入认证方案,既要保证业务的安全,又要考虑认证的便捷,做到安全和便捷的平衡。锐捷独家的安全雷达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无线信号检测分类,可视化结果展示以及威胁定位和告警防御,提供7×24小时的持续检测和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进行不同的防护策略,从而达到主动防御,降低安全风险。

此外,在未来的智能工厂网络中,连接设备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在面对未来大量连接设备和实时数据时,如何满足爆发式增长的需求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锐捷网络针对种场景,开发出来Pre-AX抗干扰技术,精密的C-Link接入优化技术,以及独特的AirReorder新型调度技术,充分地优化了AP的无线终端接入能力与信号覆盖能力,使得锐捷AP在这些场景显得游刃有余,在阿里云栖大会以及苏宁之夜等万人规模的高密度场景中,锐捷的无线网络再次给使用者带来了完美的客户上网体验。

2017中国绿色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7月6日, “2017中国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助力绿色转型”。论坛上,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了“中国企业绿色评价研究”。研究采用多层次研究方法,为超过1000家京津冀重点污染监控企业进行绿色排名,并就中国绿色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存在“一不足三失衡”的问题即:企业环境数据披露不足、数据严重缺失,不同区域企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企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同企业绿色发展不平衡。因此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在绿色发展不同阶段应有不同政策导向,尽快出_绿色评价标准和绿色核算制度等制度,企业要具备战略眼光,早做准备。此外,研究还就评估企业绿色发展质量和进程,识别企业真假绿色发展和作为,规范企业绿色发展工作和评级,明确企业绿色发展方向和标杆,鼓励先进、扶持上进、带动后进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智慧工业解决方案【第四篇】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处理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进一步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北京市政府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出了“智慧北京”发展战略,并于2012年3月颁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这标志着北京城市信息化发展未来十年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升华转变。

2012年11月27日,围绕“智慧北京”这一目标,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等部门的指导,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分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云计算产业联盟、北京信息化协会、软件行业协会、通信信息协会及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等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移动杯“智慧北京”大赛,正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动。

据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介绍,“智慧北京”大赛旨在通过赛事评选活动,宣传展示“智慧北京”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促进并带动北京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通过“奖项申报、材料初审、网上公示、尽职调查、专家评奖、颁奖大会”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对于征集和评选出的项目及方案,大赛组委会继进行大力地宣传推广展示,并通过积极组织面向北京及全国的“智慧城市”应用需求对接活动实现推广及落地。

本次大赛共设置了“智慧北京”优秀示范应用、优秀解决方案和突出贡献等三个奖项,大赛将自启动日起一直持继2013年1月中旬。大赛组委会在12月14日接受奖项申报材料之后,组织专家对材料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审,并在大赛官网()、首都之窗网站(),对申报各奖项的企业和解决方案资料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公示并同时组织进行对申报项目的尽职调查。之后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的专家组,结合网上公示以及尽职调查情况,进行专家评审,评选出最终奖项,并拟于2013年1月16日召开颁奖大会。

38 1026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