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具体实施方案【优质4篇】
【导言】此例“节约用水具体实施方案【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节约用水的建议书【第一篇】
尊敬的校长:
我们学校存在着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下课后就到洗手间玩水,玩完以后龙头一直开着;还有一些学生在洗完手后不关水龙头就扬长而去。而路过的人也视而不见,任由那水“哗哗”地流出来。
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么样?作为本校六年级的学生,见到此情此景,我感到十分痛心。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1、让每周值勤的护卫队员监督,看到没关水龙头的同学,提醒他要及时关紧水龙头。
2、在水龙头前贴上关于节约用水的标语,这样,师生都可以看到标语,养成自觉关水龙头的好习惯。
3、让每个班的班主任拿一节课的时间开一个节约用水的主题班会。
4、在每个公告栏上开办以水为专题的专栏,提高大家对节约用水的认识。
5、让每个班的同学互相监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就直接报告给班长或老师,给予那个同学相应的惩罚。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为了我们能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我真挚地希望您可以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关于节约用水演讲稿【第二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也许同学们会认为,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很受启发:据科学测定,如果“滴水”不停地流,可在1个小时内集到公斤水,1个月内集到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给予一个人半年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的。水对地球和地球上的居民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庭、工厂、还是农村,水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人体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一个人超过四天不喝水就不能生存,而一年要一吨水才可以维持健康生命。我忽然感悟到有位哲人说过的话:如果我们现在再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虽然不能为节约用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例如,看到有人浪费用水,我们可以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看到有的水龙头在滴水,我们可以走过去随手关上;做好水资源的再次利用,收集自己的洗脸水、洗衣服水冲洗厕所等。有人作过统计,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节约一滴水,就会节约45吨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联想到祖国的万里长江和滔滔黄河,不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集而成的吗?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细水长流的传统美德,节约每一滴水,为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吧!
倡议书节约用水【第三篇】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这是个长期错误的观念。尽管地球大部分被水覆盖,但仅有大约3%是淡水资源,且其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大气和土壤深层中不可利用,可见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十大水系中有一半被污染,在全国4778个水质监测点中有60%水质极差,我们正面临着水资源的空前危机。在这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居民倡议:
一、树立节约用水意识。我们要充分认识爱水护水的重要意义,处处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自觉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
二、养成节水习惯。洗衣物时可先用脸盆接水,不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放热水时,先用桶接冷水。用水时,将水龙头调至最小。可再利用的水资源,预先用容器留存。
三、开展节水活动。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当看到水龙头开着时,要主动关掉。
四、居民家庭应坚持一水多用。洗脸、洗手、洗菜、洗衣等用水不要浪费,收集起来用于冲洗马桶、浇花和拖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努力创建节水型家庭、节水型小区。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倡导低碳绿色生活,节约每一滴水,共谱人水和谐,共创绿色幸福社区。
碑林区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节约用水倡议书【第四篇】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社会公民当之无愧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严重,政府决策“引黄济淄”就是为了解决供水需求。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学院所在地,淄博市张店区水资源更是匮乏,属严重缺水城市(据省水资源资料显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0xx立方,淄博市人均1000立方,而张店区人均不到340立方)。政府为了减少用水量采取对各单位严格规定用水指标、上调水价、超标重罚、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等一系列措施,以引起全社会对节水工作的重视。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为了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衷心希望广大师生,提高对节水工作的认识,切实把节约用水和建设节约型院校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彻底杜绝长流水、浪费水的现象,人人养成节水、惜水、爱护水资源良好习惯,大力开展“节约每一滴水”活动,把节约用水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人人争当节约用水的模范。
总务处
20xx年3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