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计方案范例(优质4篇)
【导言】此例“技术设计方案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技术设计方案【第一篇】
从西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了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旨在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改革
1、研究目的
国内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颇少,而关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实现西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内学生与区外学生共同进步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思路,实施研究性学习。
2、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和探讨
2.1以选用适用性教材为突破口,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网络化。
近5年来,西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与服务业、旅游业的教学与实践的实际不符。课题申请者在历年的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和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对于资料和服务的宣传推广也有一定必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来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使用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检索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源,或者直接访问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比如中国期刊网;浏览万维网上的各种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等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实现优质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
2.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采用重点讲解加自学,以在线答疑、网上互动、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来激发学生、教师的双向信息交流,实现教学相长;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同时让学生课后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商业场景,为学生接触和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使学生切实地了解现实中的企业遭遇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注重和理论知识相切合,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特别是一些热点性的话题,学生对于这些话题的参与欲相对较高,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通过案例讨论或辩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找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文字资料形式或视频形式的案例,有学生阅读后进行分组讨论,从中分析出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启示意义。由于答案的非标准性,有助于刺激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同时分组的讨论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案例讨论既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又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互动效果显著,但对于教师的要求较大。教师需提前做好案例的筛选工作及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最后对案例讨论后的结果再进行总结和补充性讲解。除了即时的当堂案例讨论,教师亦可让学生自讲案例,由学生自己收集案例素材,暂时作为教师上台讲授。教师提前拟定范围,由学生自主收集筛选材料、加工制作课件以及上讲台讲解,因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案水平、实用软件运用水平,以及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功力等。
2.3利用信息技术,加大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讲授营销信息系统这一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息中心直观地感受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素质,不仅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与设备,而且要逐步实现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的软件化与直观化,最终实现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4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功能、内容、方式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评价的功能不再是单一地评定学业成绩的好差,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为改进教与学提供参考。考察评价的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开始关注学生的能力及其发展的过程,重视过程的评价;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调查问卷等都成为评价的一部分。这些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经常性地设计课堂评价表、调查问卷、学生自主评价表等,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统计、管理这些评价用的材料和相关信息,这对于过程性评价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评价诊断教学的功能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拟达到的教学效果分析
3.1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态度。
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从正确树立学生的态度开始。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是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继承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上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探索。教师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欲望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教学人员为首先为学生提供进行研究性学的宽松环境、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正面状态,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学人员还要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突破传统教学人员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增强双方之间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模拟旅游市场营销决策的能力。例如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就某一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产品进行整套的市场营销方案设计的能力。通过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计算机软件运用、作业设计制作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市场营销决策的能力。
3.3(山草香★)利用精品课程制作平台,实现课程教学资料网上开放。
在西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完成后,借助于校教务处提供的精品课程制作工具,使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案例习题集以及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相关教学文件与授课内容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供学生网上查询和网上学习的开放资料,建设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系统,使学生可以便利地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选用,以及时进行课前预习、课外复习、模拟考试、综合训练等;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演示教学内容,辅导学生阅读,进行案例分析和理论拓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3.4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与学生的在线交流。
为了与学生实现更多的交流,解答学生与课程有关的或者感兴趣的相关问题,目前,课题申请人主要选用的在线QQ和邮箱两种形式,对学生的疑问能进行解答。进一步应实现的目标是: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实验室电子课堂管理系统,就教师提出的主题进行网上专题探讨,撰写分析报告,通过电子课堂提交或电子邮件提交。这样可以弥补教学课时有限的不足,更好地与学生实现教育学的互动,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作者:徐秀美 王勇 胡淑卉 单位: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基金项目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教改项目~信息技术下的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wjg-2015-04)。
参考文献
技术设计方案【第二篇】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全县核实上报应该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耕面积万亩,按112元/亩,已经发放到农民手中的补贴资金万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大豆、芝麻、果茶等,全县2019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全县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渔业总产值亿元。全年共饲养生猪万头,牛(羊)万头,家禽3318万羽,同比猪牛禽分别增长%、%和%;其中出栏生猪万头,牛(羊)万头,家禽1986万羽,累计产肉万吨、产蛋万吨、产奶万吨,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28户、万羽以上养禽户195户,畜牧业产值达亿元。全县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万元,农机化总动力达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化水平达%,同比增长2%。培育种养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6家。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309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52元。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水稻生产。
全县2019年水稻播种面积万亩,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标准粮田建设”、“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和籼改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全县粮食总产量万吨。
2.河蟹养殖。
螃蟹养殖是我县渔业生产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依托鄱阳湖和军山湖的优秀生态资源,打响鄱阳湖系列军山湖牌大闸蟹的名牌。同时通过种草养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等先进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升。全县全年河蟹养殖面积40万亩,养殖企业(户)共投放蟹苗4050万只,总产量达2150吨,年产值亿元。
3.畜牧养殖业。
畜牧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品种改良和畜禽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年共饲养生猪万头,牛(羊)万头,家禽3318万羽,同比猪牛禽分别增长%、%和%;其中出栏生猪万头,牛(羊)万头,家禽1986万羽,累计产肉万吨、产蛋万吨、产奶万吨,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28户、万羽以上养禽户195户;全县现已形成沿进里、进长、进阳三线公路养猪、沿320国道养家禽、沿文港、长山、下埠、钟陵、衙前、白圩等丘陵地带养牛羊的生态产业格局;全县畜牧业产值达亿元。
4.中药材。
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3000亩左右,产量预计可达3370吨左右,产值13723万元左右,比2017年增加了%。全县中药材主栽品种有芡实、黄栀子、吴茱萸、旱半夏、枳壳、覆盆子、菊花、金银花、白术等,种植乡镇主要有:民和镇、三里、钟陵、张公、泉岭、南台、梅庄、下埠集等,全县中药材百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18个,其中:企业8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3、种植大户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井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已形成了规模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
5.果茶生产。
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果树新品种、实施红壤果园标准化创建、标准茶园建设、大棚葡萄避雨栽培、柑桔园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果茶产业发展,全县实际果园面积万亩,预计2019年水果总产量万余吨,总产值亿元;万亩,主要分布在6个乡镇。2019年茶叶产量预计为4750吨左右,产值4150余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和%。2019年我县新果园开发、休闲农庄及美丽乡村建设(房前屋后)栽植春香柚、甜桔柚等果树新品种75000余株,我县新发展果园面积1500余亩。其中:新发展春香柚、红美人等优质柑桔500余亩,发展猕猴桃和其它特色水果1000亩左右。全县茶叶面积依然保持万亩,今年茶叶采摘面积近万亩,主要分布在前坊、温圳、白圩、张公等6个乡镇。2019年茶叶产量预计为4750吨左右,产值4150余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和%。
(三)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深化体制改革,抓好基层综合站基础建设。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机遇,2011年6月经县政府第6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府办发〔2011〕80号)。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领导小组。至2014年底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在全县得到了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1.整合资源,综合建站。
将全县乡镇农技、水产、农机、畜牧畜医四站整合为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2.核定人员编制。
原县编办重新核定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261名(其中:农技岗93人,水产岗58人,农机岗47人,畜牧畜医岗63人)。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241名(其中:农技岗80人,水产岗54人,农机岗44人,畜牧畜医岗63人)全额拨款占比超过95%,农技人员在岗率超过90%。
3.理顺了管理体制。
落实了“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
4.强化公益职能。
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等。
5.落实财政保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农技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工资已打卡发放到人,并解决综合站农技人员医保、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6.完善内部管理。
实行了站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制定《关于综合站农技人员实行“三方”考核的实施办法》(进农字201183号)和《农业农村局关于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管理办法》以及《乡镇综合站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
7.实行“包村联户”服务机制。
每个乡镇农技人员指导2-3个村,培植15个左右农业科技示范户,联系100个农户,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每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10户农户。
8.自筹资金,改善办公条件。
至今共自筹资金300万余元,改扩建了17个综合站房及配备了办公设备。1个在建中,其他3个综合站因选址用地等因素正在洽谈沟通。
二、年度目标任务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农民需要和产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着力推进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创新优化,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注重发挥产业技术团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提升农业公共服务队伍素质。全面推行“农技推广体系+科研院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围绕我县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和四大新兴潜力产业,以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五个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服务。、
三、实施内容
1.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创新优化的意见》,努力构建县域范围内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站职能配置和服务模式;按照《江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管理和运行,切实发挥好21个基层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产业技术团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资源,创新推广服务,明确推进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县域范围内的集成与转化。
2.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进一步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导向,积极培植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推介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和我县农业特色优势,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点,重点推广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11项(关于做好推介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实施方案)。
3.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县、乡、镇农技人员为主体,在21个乡镇落实农技指导员241名,每个指导员连接一定数量的示范户。农技指导员定期和不定期对示范户及其它服务对象开展农技服务,并将服务情况进行记录。县级相关部门专家要定期和不定期协助农技指导员做好对示范户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工作。全面实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岗位绩效考核与考评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建立县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同时按产业调整完善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五个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重点对面上农业技术开展指导。各产业技术团队要与省、市团队紧密协作,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有机对接,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
4.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围绕水稻、河蟹、畜牧、网箱养鳝、果茶等五个主导产业,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遴选,在全县21个乡镇新培育或再培育1205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贫困户不得少于105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热心公益农技推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或获得信息登记)的新型职业农民,每个乡镇至少有5户以上贫困户应优先作为培育对象。科技示范户选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行政村推荐、乡镇审核并公示后,列为正式示范户培育。对入选的科技示范户做好登记并存档,悬挂示范户标牌,并优先接受各类科技培训、分户指导和技术服务;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并给予一定的物化补贴。通过培育,强化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应用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确保每个示范户承担起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的作用,成为农民身边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加快推动成果应用。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示范主体,把农业生产投入品供给和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发送到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和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5.建设长期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通过合作方式,建设5个长期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将基地打造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示范基地建设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倾斜。规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运行管理,明确年度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技术示范展示档案,并进行考核验收,与基地主体签订技术示范协议。基地要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标明示范内容、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将示范基地名单、认定文件、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照片、技术示范实施方案、示范协议、示范推广总结等按时报送上级单位。
按照“长期稳定、见形见效”的要求,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普基地、农技服务基地等,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领先、设施装备优良、示范带动明显的要求,在全县范围遴选5个技术先进、功能多元、设施配套、带动明显、运行规范的的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统一树立“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每个基地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4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每个基地选择1-3个县级以上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支持力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经乡镇推荐,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公示认定江西芡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军山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进贤中铁中基农业有限公司、江西农旺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春香柚扶贫基地等5家农业经营主体为2019年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情况表
基地名称规模基地位置经营体性示范类型备注
江西芡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9300亩前坊三阳马咀湖公司中药材带动贫困户32户
军山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7800亩南台乡东港湖公司稻虾、稻鱼出资57万、79万按出资额的10%与贫困户分红
进贤中铁中基农业有限公司3000亩梅庄公司弥猴桃出资90万元与贫困户1:1联合开发
江西农旺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2350亩民和镇院泽村500亩、民和城郊350亩、梅庄邹坊湖1500亩公司特种水产
养殖企业扶贫资金10万元
春香柚扶贫基地700亩二塘、南台、前坊等专业合作社春香柚8个产业扶贫基地
6.加强农技人员、产业技术团队和科技示范户知识更新培训。
在前几年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2019年继续组织县、乡农技人员、产业技术团队成员到省部级认定的培训机构超过1/3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10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其他基层农技员的培训,结合其它继续教育由农业农村局或各产业农技推广机构组织培训。
同时由县级农业教育培训部门根据产业分类,适时对示范户进行为期1-2天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示范户带动能力。
7、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支持有条件的乡探索农技服务增值取酬有效路径,允许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的增值服务并获取合理报酬。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在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枢纽作用,通过派驻人员、共建平台、合署办公等方式,实现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引导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支持其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技推广,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加大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可量化、易监管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8、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为基层补充一批年纪轻、素质高的农技人员。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立足需求选准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从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专业技术权威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职人员中遴选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由省农业农村厅统一组织进行脱产业务培训,实行动态认定管理,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成为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支持其进入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站等进修深造,针对性地弥补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提升实操水平和专业技能。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9、示范推广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
结合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求,遴选推介各地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等要求,我县推广3项以上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秸秆高效还田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等。组建5个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开展展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10、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
发挥信息服务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等优势,推动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积极下载中国农技推广APP推广使用,提高其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示范主体培育等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线上动态展示和绩效管理。
11、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重点在衙前、下埠、白圩、张公、罗溪、南台、二塘、七里、池溪等9个较为贫困乡镇,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且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中聘请3名特聘农技员。组织特聘农技员按照增强农技服务供给、支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等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和政策宣贯,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力量,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特聘农技员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进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等程序进行。特聘农技员招募要全程公开透明,广泛进行公示。招募的特聘农技员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或服务协议,约定服务期限、服务任务和服务收入等。
四、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推荐遴选科技示范户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9年9月)。
以每个乡镇按农技指导员的5:1为推荐示范户为主体,经乡镇综合站审核后确定1205个示范户培育对象,每个乡镇不得少于5户贫困户。
2.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备案。
3.遴选指导品种。结合省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调查研究,遴选本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加强技术指导,树立基地标片、发放农技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科技示范户门牌等工作。
4、对各综合站及各农技指导员进行考核并根据相关要求按不同等级发放进村入户补助(2019年12月-2020年2月)。
5、报送补助物资招标采购并组织发放(2020年4月-2020年6月)。
6、完成项目实施(2020年7月)。
(1)根据推荐情况,遴选确定1205户示范户培育对象;安排农技指导员,落实接对;开展对接技术服务活动,做好服务记录并存档。
(2)对按程序遴选确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对接技术服务单位,重点指导和督促试验示范基地及时完成有关建设内容,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
(4)对科技示范户按产业进行分期培训,每期时间1-2天;组织各级农技人员赴省有关基地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每期培训不少于10天;对其它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5)督查考评。一是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及时进度督查及考评验收;二是对农技指导员服务情况进行督查考评;三是按照上级部署,对整个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考评。
五、经费使用安排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万元;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万元;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
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29万元;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58万元。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
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29万元;手段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书屋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以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重点围绕高效创新工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鼓励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促进农技推广多元化。
上述经费安排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允许作适当调整。
六、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如下:
七、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县政府办、县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全县各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推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及项目督查管理的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加强技术指导。
进一步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专家组和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的作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健全技术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提高技术指导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加强项目管理。
要规范项目实施,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责任落实、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到位。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自我绩效评价,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审查,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尤其注重农业试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的考评工作。
4、强化绩效考评。
继续按照市对县、县对乡镇的分层考核原则,对2019年全县各乡镇综合站进行绩效考评,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农业主管部门、各乡镇政府、服务对象满意度、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实效等为主要考核标准,按照《江西省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通过线上考评与线下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会商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等方式,对2019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程绩效管理。建立全程实施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强任务进展情况调度、工作监督和绩效考评,提升项目实施成效,强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设计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研发;薪酬;设计
一、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薪酬的界定
(一)薪酬的具体内容
薪酬的概念,是指企业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部分,从企业单位所得到的各种回报,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非货币的和货币的。详细地说,薪酬是指劳动者努力付出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之后,从用人大碗内一方所获得的实际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福利和服务之和。薪酬范围十分广,既包括直接快速的货币收益,也包括间接缓慢的相关性收益、非货币收益,如晋升机会、个人地位、职业安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员工薪酬中的主要部分是货币收益,即以现金形式直接支付的工资。此外,企业还通过服务和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休假等形式,使员工获得一定比例的非货币性薪酬。
(二)技术研发人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技术研发人员是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在企业中常指在相关岗位上从事产品研发、产品研究、软件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员,他们的工作属于脑力劳动,他们的产品则属于智力产品。
二、单位现有技术研发人员薪酬方案存在的问题
三、技术研发人员薪酬方案的设计
鉴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工作时间无法估量;业绩不容易衡量;工作压力大;工作过程不容易被检查,时间不易估算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在进行技术人员的薪酬设计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很难找相应的方法使其薪金与工作可靠性联系起来,也很难预先知道达到目标的难易,更难精密的测量效果。因此设计技术研发人员薪酬方案的出发点是:①较高的收入水平;②激励和鼓励科技创新;③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灵活形式,在乎实效。我单位技术研发人员的薪酬方案从基薪、奖励、福利三个方面来设计:
(一)技术研发人员基础薪水的设定
基本薪酬由岗位工资、职称补贴(技术知识补贴)、工龄工资三部分构成。按照技术人员的能力确定岗位工资。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提升与其专业技能成长紧密相关,考虑到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成长的规律,可以为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双通道职业阶梯。
(二)单位技术研发人员奖励体系的设计
由于技术人员肩负着为单位开发新产品的责任,而这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对研发人员的薪酬设计上,也要注重长期激励。1、设立科研项目工资制。是指将科研项目费中包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按实行项目费用包干制,它采取的是按时间或任务定工资的办法,如果技术人员提前完成科研项目,可根据项目情况按比例计提奖金。2、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提成制,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结合,多出成果,可采取产品销售收入提成或利润提成的办法。这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技术研发人员的福利设计
由于科技人员的工作特点,他们工作时间往往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多,而他们的压力则要大的多,因此对科技人员的福利要以放松身心为主。因此,对科技人员的福利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1、完善技术研发人员的福利体系。对技术研发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由于单位技术研发部工作特点与别的部门不同,主要承担单位的技术支持工作,大部分工作时间比较轻松,工作饱和度低,以学习和总结为主。2、制定技术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从我单位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规化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会导致在开发语言、技术专长上目的性不强。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杂而博,不如专而精。
四、结束语
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经济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采取了跟随型的薪酬策略,在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内部的一致性,外部的竞争力和员工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技术设计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CloudVR;教育信息化;强交互业务;云VR视频业务
0引言
云虚拟现实(简称:云VR)业务利用云GPU渲染和云服务器架构提供的计算能力,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能确保VR视频流的稳定传输和高精度图像显示,降低了对VR终端硬件计算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降低学校的应用成本,减小本地的维护压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多种多样的VR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体系都有着积极作用,使得传统教育能基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云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案架构设计
虚拟现实的云化,即将云计算、云渲染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到VR业务应用中,借助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将云端的图像输出和声音输出经过编码压缩后传输到用户终端设备,实现VR业务内容上云、渲染上云。云VR是VR产业发展的最佳形态,它将产业的VR内容聚合在一起,快速分发到大众和垂直行业用户。虚拟现实技术产业的发展和5G网络的日趋完善,从VR终端初现,到面向公众和政企用户的虚拟现实业务平台解决方案的成型,虚拟现实业务的内容和规模不断丰富深化。随着中国电信天翼云VR业务的,并有大量用户实际开通业务,标志着云VR产业走向成熟[1]。
云VR解决方案架构。云VR有更大的用户基数空间、有聚合平台、有共享内容,相比本地VR,也更容易规模化发展,云VR解决方案由内容层、平台层、网络层和终端层四部分组成。内容层主要负责向平台层提供VR内容,包含内容提供方和内容聚合方,VR的内容主要包括视频业务和强交互业务。平台层对视频业务和强交互业务提供云渲染、流化、转码、储存、编码、计费、控制等功能。视频业务平台负责VR视频的导入、转码、存储和播控分发处理,包含VR点播系统、直播系统、MDN、CDN等,其架构与当前成熟的IPTV、OTT视频业务平台相似,区别在于云VR视频业务需要支持全景视频数据传输,需要布局FOV传输能力。强交互业务平台负责对强交互业务进行渲染,包含实例运行、逻辑计算、实时渲染、实时推流等功能,为每个用户在云端生成一个应用实例,对其VR画面进行实时渲染、编码和推流。VR投屏系统通过建立可靠的消息同步机制,使得VR头盔和机顶盒之间的消息可以互通,实现VR内容在家庭电视上的同屏显示,也可以利用IPTV机顶盒或头盔无线投屏功能实现[2]。网络层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方案,负责为云VR业务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的稳定传输。有线网络可以选择普通互联网、专线网络,还可以选择更高效更稳定的云专网。无线网络方案可以选择5G网络、5G专网和Wi-Fi6组网。终端层主要实现VR内容呈现、末端网络接入和用户鉴权等功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网络,与平台层连接。
云VR解决方案的关键约束和解决路径。时延是整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约束。云VR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VR内容。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VR应用运行在云端,画面需要进行渲染、编码传输到用户端进行解码显示,这个过程会引入网络传输时延,造成画质损失和增加交互时延,出现画面模糊和黑边问题,降低用户体验。随着5G时代的到来,VR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决定了它将是5G时代的典型应用之一。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essEdgeComputing,简称:MEC)作为5G网络的延伸,是承载5G网络应用的关键。在MEC网络架构下,计算节点下沉到应用场景附近,将数据收集和分析行为放到靠近用户侧,实现数据处理的边缘闭环,从而能够减轻网络传输压力,缩短数据处理的时间周期。MEC的高带宽、低时延和移动接入特性,将是实现VR高体验的最佳方式。实现基于MEC的VR视频内容制作技术;管、端联动,实现VR内容高画质、低时延传输;端、管、云联动,内容快速分发三个关键技术是通过5GMEC网络架构解决云VR关键约束的重要路径之一[3]。
2强交互业务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强交互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交互设备与云端应用进行实时互动,云端进行计算、实时渲染、编码压缩后,以视频流形式将画面传到终端。强交互业务系统的时延更大,如果控制不好,会引起晕动症,为此需要保障媒体传输协议(MediaTransferProtocol,缩写:MTP)不超过20ms,同时约束系统时延保证画面质量[4]。端云异步渲染技术使MTP不超过20ms成为可能,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云渲染及流化和终端刷新显示分离成并行处理,使VR终端每次刷新画面时,使用的是云渲染平台送来的第N帧渲染帧作为基础帧进行二次投影,同时,云渲染平台处理第N+1帧渲染帧,与VR终端处理并行,此时,MTP由终端来决定,不依赖网络和云渲染,从而满足MTP继续≤20ms。端云异步渲染技术如图1所示。虽然云渲染及流化时延不会影响MTP,但该时延的长短仍会影响画面质量和用户体验,为了保证画面体验,需要约束云渲染及流化时延在70ms以内,保证不会出现黑边和画面扭曲现象。云VR强交互业务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2019年初浙江电信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联合建立了5G+VR数字职教试点基地,结合电信天翼云+MEC边缘计算能力以及云渲染计算能力,实现了云VR强交互业务的落地和运用。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的数字职教试点将新能源汽修课程体系通过虚拟工厂、AR教材、VR模拟训练、数字3D课件等数字化技术创新化融入到教学系统中,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学习模式,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拓展学习深度,为建立完整的新一代数字化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输出体系和标准夯实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在汽修、工业、化工、驾驶等操作性要求高、模拟实践成本高、操作安全要求高的专业着手,从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角度出发,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来加以运用5,从而在降低教学成本的同时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质量、实操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3云VR视频业务的关键技术及其在K-12教育中的应用
对于已经具备传统视频业务平台的浙江电信而言,可以基于IPTV平台快速构建云VR视频业务平台系统,只需要新建VR点播和直播系统。对于传统视频而言,VR视频需要更高的码率,当前全视角4KVR视频单用户码率达40Mbps,因此在构建云VR视频业务架构时需要考虑云端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缩写:CDN)系统、网络传输和终端解码能力,对于有实时性要求的VR视频直播系统,则需要提升实时转码和切片能力。在当前阶段,方案的关键要求是要支持全视角传输方案,包括云端全传、终端解码、基于全视角传输的组播方案等。全视角传输方案就是将360度环绕画面都传输给终端,当用户头部转动需要切换画面时,终端即时完成码流解析、视频解码和画面渲染等处理。云端全传+终端全解码方案是当前多数VR终端采用的方案,即在云端准备一个全视角4KVR视频源,对整个全视角内容进行编码后,按4K质量传输,终端解码全部VR内容。云端全传+终端全解码方案的关键功能要求包括支持基于4K全视角内容转码切片的VR点播直播系统,支持至少40Mbps码率的MDN&CDN,支持4K视频流的解码能力的VR终端。基于全视角传输的组播方案,能解决用户并发率高造成的网络拥塞和由此导致的用户体验劣化的问题。云VR视频业务在教育领域主要应用在K-12方面,视频设计主要依据教纲教材进行体系化设计,融入现有的学科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加具象地理解抽象化的知识点。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与知识点同步的VR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知度,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VR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课程满意度上都有明显提升,在认知负荷上也有明显下降。小学低年级段,VR一般融入以安全教育为主的教学中,例如地震逃生、消防演习、急救知识等;小学高年级段,则以地理、科学这类比较抽象或者无法实地观察的学科为主,比如VR观看地质地貌、VR进行科学小实验等;初高中阶段,则应用于物理原理、化学实验、生物现象、科学探索、宇宙探险、海洋科普、航天科学、心理辅导、创客工作坊等多学科领域。教学方式也更为丰富多样,包括直播互动教学、同步课堂、远程教研等。
4结束语
云VR技术架构方案是VR业务得以规模发展的充要条件,云VR在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的基础是解决强交互业务和云视频业务的关键技术难点。在教育教学应用实践领域,云VR技术有更强的沉浸体验和实操体会,有利于全面且便利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强化实践中,云VR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基础性优势。规模化发展VR业务的必需条件是大量的用户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拥有这些优势条件的运营商有能力带动整个VR产业的生态发展,为不断提高云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军,武娟,徐晓青。云化虚拟现实网络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11):38-42
[2]陈麒,陈步华,庄一嵘。基于IPTVCloudVR的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4):7-11
[3]刘红波,赵军。基于MEC的VR关键技术[J].电信科学,(S2):149-154
[4]曹扬晨,朱国胜,祁小云,邹洁。基于5G边缘计算的CloudVR研究[J].信息通信,:1-3
上一篇:开展活动方案(案例)(精编2篇)
下一篇:家庭火灾疏散预案范例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