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5篇】
【导言】此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范文【第一篇】
2012年2月25日21时22分左右,驾驶人查某驾驶E**10*号大型客车至某县某路段,将行人朱某撞伤,朱某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于2012年4月19日死亡。该交通事故经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朱某负次要责任。经公安局法医鉴定,朱某因交通事故胸部闭合性外伤,左侧肾脏挫伤并肾周血肿等。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混合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双侧胸腔积液,败血症,急性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不全死亡,朱某的死亡原因跟外伤、自身因素均有因果关系。
二、分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某交通肇事的行为造成朱某死亡的后果,且交警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因此,查某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交通事故中,查某的行为只是造成朱某骨折等后果,尽管朱某受伤的事实与其最终的死亡结果有一定联系,但上述损伤一般不会直接致人死亡,朱某死亡的直接原因系伤后并发感染,查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朱某受伤后死亡的后果系由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所致,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朱某在住院期间因并发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不构成刑事因果关系的中断,查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体分析如下:
(1)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被害人朱某死亡这一结果看,正是由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才引起朱某被撞伤住院这一结果,查某的先前行为虽然是在其他因素的介入之下才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但是,如果没有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朱某就不可能并发感染后死亡,因此,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朱某在医院并发感染这一介入因素不足以中断查某交通肇事行为与朱某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中断,指的是一个危害行为引起某一危害结果产生的过程中,因介入第三方因素而导致原既存的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根据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发展过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方得行为或自然力等其他因素,要成立中断的因果关系,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须有另一个因素介入。②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须是异常的因素,即通常情况下不会介入的某种行为或自然力因素;③中途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若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介入的因素就成立中断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体到本案而言,本案的情节不构成刑事因果关系中断的条件。理由:①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致朱某胸部闭合性外伤(多发肋骨骨折并肺挫伤),左侧肾脏挫伤并肾周血肿。朱某肺部挫伤,在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肺部感染这一情形,只要未出现医疗过错及护理不当造成感染情形,则朱某并发感染的原因就不是异常因素介入的结果,朱某的死亡后果与其肺挫伤等受伤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便未被阻断,而是合乎规律地产生了最终的损害结果。②按照因果关系中“即使行为不发生,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那么行为就不是结果的事实原因”之必要条件规则,若本案中查某未撞朱某,或者仅仅是撞倒而未撞伤,朱某的损害结果显然不会发生,即如果没有查某撞伤朱某的交通肇事并担主要责任的先前行为,也就绝不会产生朱某住院及并发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的最后结果发生。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 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员的失误类型分析
很多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关键
在高速公路交通行驶系统中,人、车、公路等要素是相互串联的,在该模块中,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需要根据周边的环境进行具体感知及其判断,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的处理,找到安全性行驶的技巧,保证车辆的健康行驶,从而维持系统的平衡性及其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系统本身就是开放性的,这就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感知模块、判断模块、操作模块等时时刻刻都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人-车-路”系统中,“路”具有不同于其他公路的特点,如封闭的道路设计、道路宽阔平坦、路面情况变化较少等等。因此,处在该系统中“人”这一元素受“路”的因素的影响,也具有不同于其他道路驾驶的特点,如快速行驶使得紧急刹车难以控制、道路情况单调极易造成驾驶疲劳等。
在高速公路驾驶系统中,其他车辆的行驶方式,路面情况等都会经由驾驶员的视觉等传入他们的大脑,驾驶员就会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针对这些信息展开取舍,要进行其大脑所发出指令的判断,再进行神经系统的反馈,从而满足日常驾驶的需要,保证行驶人员工作模块的正常开展。于是在整个车辆运行过程中,驾驶员要循环不断地重复上述“感知-判断-操作”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存在干扰,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迟或差错,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感知失误,主要是由于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而对车内外环境信息感知出现了偏差、疏忽或者观察不清的情况。
感知失误是人因失误的主要原因
在驾驶环节中,感知失误是普遍存在的,这与驾驶员的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就有可能做出不合理的判断及其观察,从而影响其判断环节、观察环节等的正常开展,就导致其判断上的失误出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驾驶员的工作状况的影响,其信息的选择、取舍都受到影响。
在判断过程中,由于驾驶人员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和经验等不足或外界信息的干扰等,会使判断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合,因而造成错误的判断,出现判断失误。操作的动作选择来自于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失误是操作失误的基础。
2 研究方法案例模块的优化
事故分析是了解高速公路事故发生根本因素的重要途径。(如图1是我国历年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数量。)
图1 我国历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
在生活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进行其事故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体系的深入探究,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积极选择,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积极搜集。通过对案例的重点问题,进行事故的整体状况的跟踪。为此笔者重点搜集了我国高速公路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作为具体分析研究对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00年时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为18000起左右,而到了2003年则增加到40000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已经是2005年以前的数倍,而其中由人因失误引发的事故数量占总数67%。
人因失误是引发高速公路事故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事故失误类型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导致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特别是驾驶员自身不具备良好的素质,驾驶员难以适应当下高速车流的状况,就容易导致其精神的紧张,从而影响了对紧急事故情况的解决。这与其高速公路相关交通参数的参与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交通道路环境的单调性,也容易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或者从心理上放松警惕、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感知失误和判断失误;一些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驾驶经验和对行驶规则的掌握,违章超速、超车等操作失控;大雾、雨天等不良天气增加了高速驾驶的危险性,使驾驶员难以安全控制车辆行驶。
通过对驾驶员失误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路面的因素、车辆的因素及其人的因素都导致了日常驾驶模块的不正常开展。这就需要针对路的因素、车的因素及其人的因素展开分析,进行不同案例的事故原因的深入探究,并需要积极做好统计工作,通过对这些操作失控情况的分析,可以得知,造成操作失控导致事故主要与人的因素有关,其次与路的因素有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人因失误引发的事故,我们要充分了解影响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由于人因失误造成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
驾驶员操作失误是人因失误中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实际中所发生的事故案例情况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其行驶失误的情况“人的因素”比较多的是疲劳驾驶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其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素质,从而导致日常安全驾驶模块的正常开展导致其人为失误情况的出现。这与参与者整体驾驶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在失误因素整体性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驾驶员失误的因素具备一致性,高速公路每一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几乎都是驾驶员的操作失误造成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如周围环境的影响、驾驶员自身的能力素质等。因此,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高速公路驾驶员的感知失误、判断失误及操作失误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人”、“车”、“路”三方面因素的控制。
3 结束语
该文通过对高速公路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感知模块、判断模块、操作模块等展开分析,进行失误因素的深入分析,从而针对这些模块展开人为失误情况的分析,保证该问题研究的深入,针对这些失误的方式、机理等展开控制模块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投资咨询网。2007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R],2007: 60.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第三篇】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四、讨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总结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话,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總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60.
[2][M].SimonSchuster,1997.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高校;重点课程;建设;实践;创新
0 引言
普通高校的重点课程是体现一个高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的主要方面,在高校重点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要实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将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全面的整合,利用教学系统和教学方式将额外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
1 课程体系的设置
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以围绕重点课程为核心,在整个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和配备教学资源。高校的重点课程是高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的主要提出,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重点课程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集中点。比如说汽车销售或者汽车维修专业在学校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以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重点教学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样学校的办学特色就能够凸显。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重点课程进行专业的培训,无论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教育、以及教师的教学资源配备都是重点的项目,而且围绕重点课程扩充其他的专业科目。在重点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学校的精品课程和典型课程的训练和发展,将整个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完善。
2 教学理念的转变
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的人才,在高校课程教学的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高校教学理念主要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不断教学和积累,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所以现代高校的重点课程教学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对于实践性和技能性的高度重视,让教师的教学更能注重于实践教学的培养,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培养有更多的关注。
3 教学内容的革新
传统高校的教学内容多是依据教学大纲采用的指定教材,这些教材是权威教育机构和学者编撰的,所以在高校教材的选择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比如说汽车商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法律常识及应用基础知识、车辆识别与估损资料使用、汽车构造、机动车定损、交通事故现场查勘、汽车保险基础、车险理赔流程、车险索赔与理赔技巧、经典交通事故与保险理赔案例分析等,这些指定教材囊括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资深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有效地教学心得,对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过程中,高校的重点课程要结合指定教材和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结合教师专业知识和企业优秀人才实践经验,对于高校重点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促进高校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
4 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高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重点课程的课程资源实现优化整合,提高高校重点课程的不断更新和丰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都是课程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校重点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资源的整合。第一、对于专业的知识。专业的知识主要是一些书籍、教材、报刊、学术论文等方面呈现出来,是经验的总结,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获取途径将与重点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济源收集起来,利用学校专业教师的整理和丰富,成为高校专业课程知识的“自编教材”,这样不仅是给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且体现学校的教学优势。第二、对于实践所得。实践所得主要是聘请企业的资深实践员工在学校授课,这样学生就能够接受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技巧,为学生进来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培养模式,以企业聘请的优秀员工和高校教师的专业合作,为重点课程资源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5 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新课改后教学手段上最突出的方式,在整个重点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现代化多媒体的使用。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构成中主要是充当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利用计算机和显示屏等设备,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的操作性,查找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观点,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影像化教学,加深记忆。教师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辅助之下,对于学生学习的把握能够更加全面,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程氛围。第二、教学实践课程的不断培养。在高校重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增长。比如说利用顶岗实习、暑期实习、教学实训课程、企业训练课程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帮助。
6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在高校重点课程的建设工程中,对于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建设高校重点课程的重要方式。在重点课程的评价体系过程中,评价的时间不固定,采用不定时的评价体系。比如说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在学习完成之后直接采取评价,即使没有到期末是可以结课,这是现代评价体系的创新,这种评级体系主要是针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评价。在对于高校重点课程的评价过程中,不仅适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同时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也要进行评价,对教师的平阿基能顾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高校重点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重点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展开论述,从六个方面对于高校重点课程的改革提出评价,相信一定能够对高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提出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在洲。教学型高校: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5):5.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 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特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48-03
近年来,随着SARS、甲型流感、各种中毒、核辐射与泄露、地震与海啸等影响国内、国际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公共突发事件的频频爆发,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对此倍加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急救中心记录的2007~2011年院前突发事件的特点、趋势进行分析,为加强深圳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系统数据库。
突发事件分类
突发事件可分为交通事故、斗殴、中毒、火灾、塌方、凶杀、爆炸、其他等8类。
突发事件的分级
深圳市急救中心对突发事件分为一般、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共五级统计,群体伤亡3例以上(含3例)9例以下(含9例)的突发事件为一般突发事件;10例以上(含10例)29例以下(含29例)群体伤亡的突发事件为四级突发事件;群体伤亡30例以上(含30例)49例以下(含49例)的突发事件为三级突发事件;群体伤亡50例以上(含50例)99例以下(含99例)的突发事件为二级突发事件;超过100例以上(含100例)的群体伤亡事件为一级突发事件。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深圳市2007~2011年度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深圳市2007~2011年度突发事件的分级统计
3 讨论
深圳市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特点
不同地区的人口构成、交通状况、地理和气象特点不同,其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北京市2000年~2005年突发事件类型前三位是交通事故、外伤事件、CO中毒[1],广东中山市2006年~2010年突发事件类型前3位为交通事故、外伤事件、火灾[2],广州市2001年~2011年突发事件类型前3位是交通事故、斗殴、火灾[3]。深圳市作为连接国内、国际的窗口城市,其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员密度居全国之首、平均年龄最低、出入境人员频繁、工厂林立、城中村密集,是我国发生突发事件的高危地区。本调查发现深圳突发事件前3位交通事故、斗殴和中毒,而交通事故、斗殴是深圳市最主要的两个类型,该两类事件数量、伤亡总人数均最高,而就死亡人数排序而言,前3位是交通事故、火灾和斗殴,这些均与上述深圳的城市特点密切相关。从趋势来看,交通事故和斗殴事件数量、伤亡人数、死亡人数从
2007~2010年均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开始有所抬头,这反映了2007~2010年间交通安全措施特别是酒后驾驶处罚措施以及城市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成效,2011年的回升态势可能是与深圳流动人口和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有关。与广州的报道[3]相似,深圳的突发事件以一般大型事件为主(伤亡310人),占%。
本调查对深圳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启示
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事件现场综合的救援措施的科学实施和跨部门的合作,而且更需要常态下的减灾和准备工作,正如王一镗教授提出,灾害医学的发展应该依照“三七”理念: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处置,七分预防;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研究,七分教育[4]。
预案体系的建立 以上数据表明,深圳突发事件谱前四位交通事故、斗殴、中毒和火灾占绝大多数(%),且以伤亡3~9人的一般大型事故为主,因此应根据此特点制定各种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案体系,并应以此预案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切实加强预案的执行力度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
公众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5年的突发事件数量、伤亡人数和死亡人数发展趋势反映一方面政府整治措施的成效,另一方面公众的灾害意识也有所增强。但从多次大型事故案例表明,目前市民所接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仍是比较有限的,如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火灾导致44例死亡,59例受伤,市民安全意识、急救知识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火灾发生后15 min才接到现场拨打120求救;俱乐部有3个安全出口,观众仅选择正门逃生;场内无人引导撤离;火灾发生后不知道利用场内大量酒水自救,低身逃生[5]。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多种公共宣传和培训方式普及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知识,如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和企业培训等方式。
创伤急救的加强 从5年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中毒(伤亡人数占%),其他突发事件类型均导致创伤(伤亡人数占%),而且创伤多发生在青壮年,其潜在寿命丧失年数远大于其他疾病,因此创伤急救应该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包括深圳在内的大多数地区比较均未开展创伤基础生命支持培训;院前-院内衔接状况不理想;创伤救治定点医院的建立和评价尚未完善,这些均可能导致“创伤白金10 min和黄金1 h”的延迟从而是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故应该成为目前深圳创伤救治体系急需完善的问题[6]。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协助。在以往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急救人员与现场消防人员、民警、交警沟通和合作不够,各部门间工作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事故处置效率不高。平时,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比较有限。令人鼓舞的是,深圳市近2年来在与交警部门的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0年开始通过评审筛选确定了第一批57家交通事故定点收治医院,2011年通过评审增加了12家交通事故定点收治医院,提高了交通事故伤员的收治医疗质量;2013年1月开始经过与深圳交警局的反复沟通,深圳市急救中心陆续在救护车上安装行车记录仪(“黑匣子”),既能够24小时抓拍“霸道车”和让道车,也能够清晰记录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情况,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证据,深圳市交警局同时启动了紧急立法,待条件成熟后,“黑匣子”拍下的视频将作为处罚不让道或申报核销因让道而违章的依据,深圳市急救反应时间的实质性提速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樊琨,王雪里红,吴贵苹,等。北京市突发事件中成批伤病的特点及救治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9):698-700.
[2] 郑伟华。中山市突发紧急医疗救援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63-265.
[3] 林仪,陈晓辉,江慧琳,等。广州市2001年至2010年突发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661-664.
[4] 王一镗。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遵循的若干理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2):1243-1244.
[5] 吕传柱,公保才旦。紧急医疗救援报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