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研方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社会实践调研方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社会实践调研方案【第一篇】

一、厘清主体对象,建设规范化活动方案设计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各方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所指理解不一,大部分理解为教师组织某个活动的方案设计,还有部分理解为学校课程实施的计划或学生参与活动时制订的活动方案。笔者认为,产生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关键词的界定,活动方案按照制订主体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学校在某个阶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计划,可分为三至五年规划、学年规划或学期规划。因此方案标题应注明“××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如“晋江市磁灶镇尚志中心小学20xx—20xx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保障措施。指导思想,主要介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指导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开展思路;实施目标,主要介绍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学校的阶段实施目标;实施办法,主要包括课时安排、资源的开发策略、教师指导团队;课程内容,主要列举各个年段的主题活动内容及进度;实施保障措施,主要介绍学校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方法以及评价方式。

2、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是指教师组织一个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因此,方案题目应注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如“《做沙包玩沙包》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长、活动过程、实施建议、活动评价,资源支持。活动主题指所要开展活动的名称;活动背景主要简述主题形成起因以及开展此主题活动的价值;活动目标指契合具体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活动对象指进行主题活动学生所处年级;活动时长指整个活动所需课时,是课内课时和课外课时的总和;活动过程指整个活动的组织流程;实施建议指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社区资源等;活动评价包含评价参与的对象、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内容等;资源支持主要提供与本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源。

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界定及设计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是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时在活动前策划的活动计划。因此,方案题目一般为“×××活动策划方案”,如“校园跳蚤市场活动策划方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根据主题和活动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同。如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主题、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内容。项目设计活动方案一般有:作品名称、作品含义、工具与材料、制作步骤、预设草图、注意事项等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成员、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任务分工、所需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明确活动内容,建设规范化活动组织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指向的不同,决定了活动组织方式的不同,因此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流程。

1、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流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综合性、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策划活动――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结论。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积累研究的经验。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流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又常被定位为项目设计活动,它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制作的项目(任务)――寻找资料丰富认知――设计方案――实际制作――获得作品。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锻炼的机会,从而逐步形成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流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开展的任务――制订方案――联系场所和对象――开展活动――获得体验。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丰富了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立足程序方法,建设规范化教师指导内容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指导内容均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基本指导行为应从实践过程和实践方法两方面,进行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和适合。

1、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程序性知识的指导是指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所应具备的常规性方法的指导。如准备阶段括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主题分解、如何组建小组和如何策划活动;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记录原始资料和如何解决问题;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对资料归档整理、如何成果,如何反思收获和如何合理评价。

2、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社会实践调研方案【第二篇】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有别于“985”、“211”等重点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知识面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结合社会需求和我校学生的特点,湖北工业大学提出了“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通过双专业、“1+X”的拓展学习,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针对10%左右的学生,通过产业人才计划、英才培育计划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后备人才。

在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经毕业了5~8年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70%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了改革的举措。

一、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5年来,每年招收4个班,约140人,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这说明人才培养总体上合格的。目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实践教学41学分,创新素质教学6学分。在理论教学中,必修课学分,选修课30学分。必修课包括三个模块: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

实践类课程主要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部分组成。基础实践主要是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等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有创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链式”结构特征。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验实践为补充,注重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为了充分了解社会需求,20xx年7月湖北工业大学制订了毕业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和调查问卷,组织团队分赴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湖北省内等地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校友基本情况、大学期间教学环节调查、实践环节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四部分。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47份,实际回收130份。

1、基本情况调查

基本情况调查中,工作单位性质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23%在科研院所,15%在国有企业,38%在民营企业,继续深造、三资企业和其他各占8%。

从事的工作性质如图2所示,44%的人从事技术工作,从事管理、销售、科研工作的各占14%,创业办公司和研究生在读各占7%。

2、大学期间教学环节情况调查

对工作帮助最大的教学环节排名图如图3所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分别占%、25%、%、125%、%。

大学考试成绩对事业的影响,%认为影响一般,%认为影响很小,%认为影响较大,认为影响很大和较小影响的各占7、7%。

3、大学期间实践环节情况调查

大学期间最遗憾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没学好专业课、没谈过恋爱,分别占69%、23%、9%,认为学科竞赛对职业成长的帮助情况如图5所示。69%的认为学科竞赛对职业成长有较大帮助,15%认为很大帮助,帮助一般和较小帮助的各占8%。

4、社会需求情况调查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按能力的重要性排名,排在前七位的依次是: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相关技能、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个人道德素养、心理抗压能力、业务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占%、%、%、%、%、%、%,详细数据如图6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在大学教学环节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工作的帮助很大,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前提。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至关重要。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升。除此之外,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人文素质也是促进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两手抓、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手硬、课程改革与实践环节改革共存。

三、地方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从校友问卷调查来看,湖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总体上是成功的,但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需要同行们在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引起重视。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学生在基础、能力、发展定位上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自身成长实际出发,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引导学生自由发展。自动化专业在“721”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下,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制定机电创新班培养方案;针对复合型人才制定了自动化专业辅修培养方案;针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体现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不同专业间区分的重要依据。自动化专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深厚的渊源,以至于两个专业在课程体系上相差不多。事实上,两个专业所属的两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方向就能很好地将两个专业区分开来。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自动化专业体现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开设了控制理论及应用、检测技术及装置、机器人与模式识别、系统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将本科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衔接起来,让人才培养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具有延续性。

3、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以理论的应用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内容,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旧课程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贯穿工程意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思想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控制系统工程案例分析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在课程考核中,引入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综合设计、口试答辩等考核方式。通过口试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同时经常性的口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面试的成功率。

4、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

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是学生形成专业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过程,对于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专业知识是学生自身增值的一个重要条件,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培训课程,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参与学科竞赛,以及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等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除了专业实践外,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增设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如社工、志愿者、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了解社会需求、体会人情冷暖,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逐步过渡。

5、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能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虽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专业,但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从技术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设了人文方面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心理学、社交礼仪等选修课程,也增设了系统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运筹学、博弈论、生产计划与调度等管理类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束语

自动化专业属于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需要的人才数量多、知识面广,是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分类培养出技术应用型、多能复合型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分类培养,引导学生自由成长,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自动化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凝练专业特色、调整培养方案,并坚持落实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信自动化专业必将焕发昂然的勃勃生机。

社会实践调研方案【第三篇】

一、社会调查实践对新时期高校文科学生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强其研究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收集本学科研究资料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潮流是跨学科的融合研究,很多人文学科,诸如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政治学、文化学、旅游学等,其研究视野不再拘泥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而是提倡跨越学科的界限。而开展这些人文学科的研究,不约而同地提倡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当中获取本学科的研究资料。例如,历史学研究主张改变过去研究大多集中在帝王将相以及少数的精英人物身上的状况,提倡研究“来自下层的历史”,关注普通民众的历史。而开展这些内容的研究,仅仅依靠传统的官方史书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资料来源,将历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满足史学研究视角转换的需要。同样,社会学研究也常常需要运用到历史方法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需要与历史学、文化学等密切结合。

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可以让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区之中,到村落田野之中,收集一些地方性研究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括政府档案、统计资料、族谱、碑刻、民间文书等文献资料,而且包括通过访谈获取的口碑资料。这种通过社会调查获取资料的方法,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如顾颉刚、梁方仲、费孝通等,已经广泛使用。当前在文科学生教育中采用这种方法,对于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收集与分享的“社会实践调研方案”,必为高校文科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实现学术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社会,更好地理解来自社会的资料

现今高校教育培养的是兼具一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文科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实践机会相对不多。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情况,让他们走出校园更好地感知社会,特别是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来自社会的资料。在高校文科学生学习中涉及很多资料理解问题,对于来自社会的.资料的理解除了有一定的文献功底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例如,历史学专业涉及对基层民间社会资料的理解,如明清的保甲、里甲,民国时期的各种慈善组织、公共组织等资料;社会学专业涉及对档案资料等的理解。尤其是一些从乡土社会中收集到的地方性社会资料,只有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才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寻找地方性材料是第二位的,更好地理解、感知、解读这些来自社会的资料才是最重要的。

(三)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论文选题的多样性

在对高校文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位论文的指导是很重要的部分。而当前高校文科学生在学位论文撰写方面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位论文如何选题。很多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很难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论文题目。一些学生为了完成论文撰写工作,不得不选择一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题目,造成“炒冷饭”的选题现象。论文选题面临种种困难,必然会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导致很多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增加论文选题的多样性。例如,当前历史研究的趋势已不再是开展整个国家层面上的宏大叙事研究,而是强调日益精细、日益细致的区域个案研究,提倡“以小见大”,关注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社会实践之中有取之不尽的历史研究资料,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必将在很大层面上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与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与社会发展、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问题、“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以及民风民俗问题,这些素材经过分析、提炼,都可成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这样写出来的论文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现实感。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爱家的情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一般都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在自己的家乡进行社会实践、田野调查,或开展问卷调查,或集中收集政府档案、统计材料、族谱、碑刻、往来书信、契约等地方性资料,并进行访谈。对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可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家乡所在地的了解,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淳朴情感。同时,开展社会调查的过程,也是学生初步与社会接触,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认识社会现实,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其与人沟通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非常必要,其作用也十分重要。然而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在社会调查之前,应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社会调查工作,不是盲目地开展,而是应有一整套的计划和实施方针。首先,要求学生在开展社会调查之前,对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目标、内容、实施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等,进行通盘的考虑和准备。其次,在明确社会实践地点之后、实践活动真正开展之前,认真阅读与此地点相关的社会文献资料,比如地方志、相关档案资料等。再次,开展社会调查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器材的准备。如前所述,进行社会调查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收集地方性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口碑资料,这就需要准备一些必不可少的现代器材,诸如数码相机、录音笔、摄像机等电子器材,应将其充好电源、调试完毕、妥善准备。最后,开展社会学方面的社会实践,需要尽早开展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以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用。总之,社会调查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异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社会调查的正常开展以及调查的效果与质量。

(二)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调查技巧,调查记录尽量全面、完整

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值得高校文科学生注意。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调查技巧。比如,对一个村落开展调查,需要我们收集一些访谈资料,那么究竟应选择哪些人进行采访呢?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上了年纪的、有一定文化知识、当地消息灵通的人进行采访。因为这些人在当地生活的时间较长,对当地的了解相对较多。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技巧,让陌生人愿意敞开心扉,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展开。采访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认真记录,对于采访的时间、地点、内容都应认真加以记录,最好能对谈话的内容进行同步录音。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做的记录,应尽可能全面、详细、完整。如对调查的确切时间,调查的事件、人物、结果等的记录,都应非常完整。因为这些调查都是不可回续的,不可能等到调查结束之后,发现有缺漏的地方再回去补救。所以,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应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三)在社会调查实践结束之后,应迅速做好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实践结束之后,需要对此次社会实践及时做出总结,最好的方式就是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是在对社会某一专题进行有目的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应在此基础上对所调查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社会实践报告兼具实践性和告知性,结构应完整、严谨,论述的语言也应严密、精练。一般来说,在社会调查完成之后,应立即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活动刚结束之时,自己的直观感受最为真实,很多社会实践中的认识也最为深刻,此时进行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时效性最强,记录也最为完整,不会有太大的疏漏。否则,若是在实践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再去撰写社会实践报告,那么很多实践过程中的感悟、认识等都会或多或少地遗忘或缺失,留下很多的缺憾。

在当前高校教育日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背景下,在高校文科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无论是对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还是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时,应注意一定的策略与方式。在调查活动开展之前、过程之中以及之后,都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而言,需要与时俱进,在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紧跟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潮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果条件成熟,教师最好能亲自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讨论实践活动的结果,真正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调研方案【第四篇】

一、美术类专业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美术类专业实践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创意训练、课题训练、项目训练掌握多元化的环境创业艺术创业运用,充分发挥特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创作及作品创业氛围,努力发挥工作室的教学实践作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创业能力。

二、美术类创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的着力点

(一)创业教育应着力于密切联系实际的实施方案

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本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选取了有利于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相关领域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促进人才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地方发展崛起作出贡献。

1、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应将专业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结合

实践是建立在理论基础知识之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解决创业的问题基础。课堂上不仅有基本技术方法的学习,还有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个单元基础理论知识与创业过程的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通过先进行参观、示范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际创业中的各个环节,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2、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市场调研课程开设必要性

市场调研课程是通过对创业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整理收集和考察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是学生准确了解市场定位,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的习惯。同时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确立课题开展创业

在创业课程实施方案中采用虚拟和实际课题来进行练习。对项目创业的过程必须全面有效的了解。通过市场调研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与解决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在创业方案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能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实施方案中实践基地建设要与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征订、校企合作互动、校企文化对接、顶岗实习轮训、共同研发产品、实训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三)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创业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

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在提高创业实践教学能力,能否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类专业的教师同时担当着美术教育的学科发展的责任,要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参与实际工程的创业、施工和管理,这对提高自身的创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办法。在毕业实践指导中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学生会把老师的实践示范来作为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三、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方向

(一)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的方向选择

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长期停留在“量”的层面上,而没有深入到“质”的层面。要从深层次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固定的、不变的、绝对的唯成绩论成败的人才质量标准。创业教育提倡绝对质量观到相对质量观,从一元质量观到多元质量观这将会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核心地位的巩固。所以说,多元的目标就是结果本身,多方向性也就是多元社会的需求。

(二)美术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专业社会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内外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情况显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就业,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创业人才,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统筹各方合力,才能培养更多知识型高素质创业人才。

四、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的意义

高等院校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研究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和实践经验,并从试点到专业、从专业到学科逐步推广,培养能够创办企业、创造社会财富、拉动社会就业的高素质知识型创业人才。

38 3257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