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策划书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重走长征路策划书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重走长征路1

“十。一”重走长征路

------黎平会议旧址自助游(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

路线介绍:怀化--通道县溪—播阳镇—黎平洪州镇—德顺--中潮镇—古

驿道—羊角岩—黎平县城(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等)

黎平会议简介:1934年12月11至14日,中央红军一路由湖南通道西进贵州黎平洪州、德顺、中潮、佳所进入黎平城。另一路由靖州新厂、平茶入黎平潭溪、十万坪、草鞋铺、五里桥进人黎平城。12月18日,党中央在城东“胡荣顺”店铺内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的会址,位于黎平翘街上。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会址用房原是店铺,建于清代(1616-1911)。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针,改变了长征,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同时也书写了新的历史。(门票:20元级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徒步行程初步安排如下,具体可视实际情况变更:

D1、10月2日07:50乘7269次火车至通道县溪,县溪统一中餐,徒步约20公里至播阳镇,播阳统一晚餐,住:播阳;

D2,徒步,播阳---黎平洪洲,行程约20公里,自备中餐,住:洪洲; D3,徒步,洪洲---德顺乡---中潮镇,全天行程约30公里,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中潮镇。

D4、徒步,中潮镇—古驿道(步道)—羊角岩—黎平县城,全天行程约25公里。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黎平县城。

D5、程车返回怀化

注:本次活动费用自理,需要集中开支的项目,钱款统一交由易运农、肖松青负责开支,每人预交400元,多退少补。户外旅行备用物品:背包、换洗衣服、水壶(或矿泉水瓶)、户外常用药品、雨具、打火机、手电筒等,徒步宜穿解放鞋、运动鞋,应急物品不宜繁杂过多。要注意实用和携带方便。

重走长征路2

再探工农红军长征路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智取腊子口——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1935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毛泽东评价红军长征是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红军长征的起点: 江西瑞金地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贡江镇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桑植县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四川苍溪县红军渡

一、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长汀县

红军长征第一村: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不仅确立了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而且,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5个军的红军部队,诞生了红一军团。闽西是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命从长汀钟屋村出发,开始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长汀钟屋村成为长征第一村。

一、红

五、红八军团长征出发地——江西兴国县

五、红三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宁化县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省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3、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进入通道县境内。此刻,“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湘江战役后兵力折损过半的实际情况和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方针。3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将面临一场生死决战,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12月12日在通道境内恭城书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会上,毛泽东同志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4、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5、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在瓮安县草塘(猴场)镇西一公里的下司宋家湾。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初步恢复了党的优良的政治工作的传统;复活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方针,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了准备;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6、突破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风雨交加,天气阴沉。早晨6点钟,长征红军的先遣团赶到了贵州省乌江渡口--龙溪,准备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城。1月4日,雾茫茫,对岸还在响着稀疏的枪声。8个战士跳上竹排,约定竹排到达对岸时,鸣枪两声作为联络信号。抢渡的战斗开始了。竹排缓慢地离开了岸边。但是,汹涌的江水把竹排冲到了下游,8名战士也被漩涡吞没。第一支竹排渡江失败了,风还在刮,雨还在下。杨团长和黎政委痛悼牺牲的战士,随后坚定地说:“一定要渡过去!”十几个战士又跳上了竹排,第二次试渡渡江成功!第二天上午11点钟,红军先遣团全体指战员胜利地渡过了乌江。

7、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8、青杠坡战斗:青杠坡位于土城东北3公里处,是习水县城到土城的必经之路。1935年1月24日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后,进至黄陂洞、复兴场受挫。红军主力陆续抵达土城。川军刘湘一面调重兵封锁长江,一面派八个旅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一线推进。27日,郭勋旗部尾追至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追的郭勋旗部4个团。28日晨,战斗打响,毛泽东等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由于判断敌情有误,敌参战部队实为8个团,且还有增援部队赶到,我军部队阵地被突破。危急关头,朱德、刘伯承亲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周恩来命令干部团发起冲锋,夺回阵地,同时电令红二师从元厚火速回援。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主阵地营棚顶,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未能达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毛泽东等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

9、扎西会议:1935年2月4日,各路中央红军开始向扎西地域开进。中共中央于2月5日至10日先后在威信境内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为扎西是会议结束的地点,又是威信县城,所以当时中央首长的电文以及后来众多老红军的回忆和专家的论文,统称这三次会议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提出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事关党和红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定和决策,顺利实现了党的最高权力交接。扎西会议是“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

10、娄山关战役:1935年2月26日的娄山关战斗,打通了中央红军前往遵义的最后一道大门。两天后,当毛泽东随军委纵队路过此时,站在浴血后的娄山关上眺望50公里以外的遵义时,思绪涌入这位诗词大家的胸怀,随即在胸中草成1篇传世佳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江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2、再战遵义城:1935年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月24日,红一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

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三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的部队,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

一、红三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13、巧渡金沙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在昆明市禄劝县皎平渡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为了巧渡金沙江,红军在此战前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减少,为红军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调动了敌人的兵力后,红军又以一昼夜行进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赶到金沙江边,并偷渡成功,牢固地控制了渡口,为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条件。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使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14、彝海结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先遣部队于1935年5月21日到达四川冕宁县大桥,经过调查研究工作,找好了向导和通司(翻译),于22日进入彝区。在红军过额瓦垭口时,发现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并发出呼啸,企图阻止红军前进。部队被迫缩短行军距离,走到彝海子,突然从身后额瓦方向传来枪声,也涌出成百上千的彝人,手舞大刀簪矛和棍棒,高声吼叫着向红军掉来。接着,后面传来消息说:“跟在后面的工兵连因掉队和没有武器,所带的工具,器材都被彝人抢光,衣服好剥尽,被迫走原路退回出发地。这地,先遣部队面临着前有包围,后有袭击的严重局面,红军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于是部队停止前进。肖华报告刘伯承、聂荣臻后,刘件承立刻骑马来到彝海子边。同时,要基小叶丹带领当家娃子(即从奴隶中选拔的管家)消马尔各子也来了。果基小叶丹见了刘伯承,便要摘牛黑帕子行磕头礼。刘伯承急忙上前扶住说:”大哥不要这样。“果基小叶丹问:”你是刘司令?“刘伯承答:”我是司令。“果基小叶丹接着说:”我是小叶丹,我们大家讲和不打了。“刘伯承即告诉果基小时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共产党实行汉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团结起来去打国民党军阀,以后红军回来,大家过好生活。这样,通过通司和沙马尔各子作翻译,很顺利地达成了协议。于是,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欣然决定,在彝海子边打鸡吃血酒结拜兄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石棉县安顺场,占领了该地。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岸时,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

16、飞夺泸定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1935年5月25日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17、爬雪山: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寻山--夹金山进军。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6月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英勇的红军战士喝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爬。战士们爬上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重走长征路总结3

“重走长征路,共筑好利梦”活动总结

加入好利公司六年,参与了公司很多次活动及培训。同时很庆幸能够再次参加好利二十周年“重走长征路,共筑好利梦”活动,映国是响应十九大,映司是好利二十周年庆,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接到公司通知,心里是忐忑的,担心又期待,担心--真的就像伙伴们口中所说的又冷又辛苦,期待—不容自己错过团队每次活动精彩片段。

活动地点比较冷,前期进行准备比较厚的衣物及用品。

38 63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