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策划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新闻报道策划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1

那么什么是新闻策划呢?它有广义和侠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以及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新闻策划是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

那么如何进行新闻策划,达到媒体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新闻策划虽然无规律可寻,但只要我们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善于分析的头脑,抓住“新闻点”,并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新闻策划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实施新闻采访工作,那么就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 果。

新闻策划从操作实施的程序来说,概括的讲主要有以下3个步骤:

(一)确立宣传目标

要做一个新闻策划,必须要确定的是宣传的范围和宣传的目标人群。这就要求对策划的对象及其相关情况有个深入的了解,了解得越详细,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这为做好下一步新闻采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策划方案

当明确了新闻策划的宣传范围和目标人群后,就要做好组织发动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使参与策划的人员都能自觉的参与到策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来。要充分认识新闻策划方案的重要性,明确新闻采访目的,制定好宣传主题,做好责任分工,安排好采访时间和参与采访人员,这都为完成落实好新闻策划方案提供重要保障。

(三)新闻策划的实施

实施新闻策划,是整个策划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策划方案能否最终获得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策划的效果。因此,在实施新闻策划方案时,只要在新闻采访中能够把握好时效性、合理性、时宜性、可受性和前瞻性这五项基本原则,那么,新闻策划最终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追求时新性上,就是要把握好新闻的时效性和采访手法的创新性。在讲究时宜性上,要以新闻事实的时间性为依据,研究寻找新闻策划的最佳契机,使新闻策划的社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因此,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在实施策划的时候,才不能只一味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在注意合理性上,要将一些分散、无形的事实充分调动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潜新闻得到开发而成为显新闻,产生一种“宣传性现象”。因此,在实施新闻策划时,特别注意在调动、集中这些分散、无形的事实过程中,防止按策划人主观臆想来误导舆论,还要防止歪曲和改变事实的本质,出现虚假报道。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在强调可受性上,要了解受众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实施新闻策划,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将一些读者根本不关心和不喜爱的选题搬进策划中来,影响新闻策划的效果。在前瞻性上,要做到准确把握热点,只有通过精心的安排,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才能采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得到受众的欢迎。

伴随着传媒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各媒体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体现新闻的价值、性能及其功能,就不得不重视新闻报道的策划。富有竞争力的新闻策划活动应做到:有所突破,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所超越,不仅要超越别人,而且要超越自己,且报道未曾报道过的内容,采取未曾采用过的形式,涉足未曾涉足过的领域;在时间和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表现予以报道,实现新闻报道角度和形式等不同程度上的创新与突破。实践中的新闻策划活动也必将更加普遍,方法也会更加高明,媒体也必将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策划运作。

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这是摆在各媒体面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个媒体要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不断的积极进取,创新思路,利用较为科学、符合实际规律的新闻策划手段,更好的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用优秀的新闻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宣传教育作用、信息传播作用、舆论监督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这4篇新闻报道策划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新闻报道策划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闻报道策划范文2

Abstract:Reality is the life and touchstone of news. But with news media’s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benefits cause the news media and journalists participate in the media event, which leads to a lot of “Pseudo-event”。 Finally, reality of the news becomes originally ambiguous.

关键词:新闻策划传媒假事件新闻真实

Key Words:News planningPseudo-eventReality of the news

作者简介:李雅菲(198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伦理。

一、新闻策划与“传媒假事件”的产生

1889年普利策的《世界报》派遣女记者科克兰周游世界,试图打破儒尔・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时间纪录。随着科克兰的行踪,报纸刊发了大量新闻报道,还举办了猜测她到达各地所需时间的有100多万人参加的竞猜活动。此举引起了轰动效应,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发行量。新闻策划在普利策那里得到了充分运用。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策划,二是对新闻事件的策划。新闻报道工作是需要策划的,从版面分工、栏目设立、专题采制到特定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都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和策划,这是保证采编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是媒体的分内事。这种策划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主体活动的策划,而不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客体即现实生活的策划。然而,当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把策划的领域从认识活动扩展到认识客体即新闻事件上时时,问题就出现了――组织某些活动,诱发新闻事件的发生,然后再大张旗鼓地报道。“天下本无事,媒介策划之”,“传媒假事件”就在这种策划中产生,严重地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普利策的新闻策划就属于对新闻事件的策划,媒体和记者通过角色客串,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事实发生的主要推动者,参与到了事件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成了事实的直接操作者,自己制造自己报道,生产出一系列的“传媒假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传媒假事件”是一种假事件,它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活动策划和报道的行为主体都是传媒自身。“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传媒假事件”是由媒体和新闻记者刻意人为制造出来、安排与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特定时间发生并把它们报道出来的新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媒体和新闻记者事先的干预和介入,在自然状态下这个事情可能永远不会发生。这种“事先性”、“主动参与性”、“制造性”违反了新闻的基本内涵,“假事件”与“真事实”对立。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它不是自然发生的事件,而是经过设计、安排、提前策划才存在的;(2)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3)为了立即获得新闻报道,以达到宣传、获利的目的;(4)与事实之间存在暧昧的真实。

二、新闻真实性的分析

1991年1月19日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实情,讲真话,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

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前提,缺少真实性新闻将一文不值。媒体在进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真实:社会真实、媒介真实和受众真实。社会真实指事件的真相,是一种客观真实;媒介真实指媒体所呈现的事件情境。最理想的状态是媒体在报道中完全地反映社会真实,但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新闻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下,媒体不可能完全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境,它只是尽可能地接近事实真相。受众真实是一种主观真实,是受众对事件的主观认识。社会真实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客观对象,是媒介真实的基础;媒介真实则是对社会真实进行选择、过滤和包裹后由媒体建构的真实,它影响着受众真实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又是受众真实的基础。

媒体在策划“传媒假事件”的过程中,制造了一种社会真实;而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则又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本媒体利益的媒介真实。

“传媒假事件”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假新闻”,它里面存在着某种社会真实,并不是凭空想象、捏造的。但是社会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媒体是否参与,它是独立和自然地存在并发展于客观世界中,是不能由媒体和新闻记者人为制造的。媒体和记者把可以成为新闻的事实作为新闻由头,在这个基础上策划、设计并推动他们可以控制和预知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是被动而不是主动自然发生的。在这一点上,媒体是在建构社会真实。而在正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媒体并不存在对社会真实的建构,只是存在对媒介真实的建构。这种由媒体建构的社会真实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又是媒体所掌控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暧昧的社会真实。

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才是新闻的本源,经过媒体建构的新闻事实属于“制造”的事实,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规律。媒体及记者的角色错位使新闻产生高级失实――确有其事,实为失实,故意也好,非故意也好,都有损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值得提倡。

三、从案例中分析“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性的背离

2007年,兰州女子杨丽娟疯狂追星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杨父跳海身亡的悲剧告终。在反思各种社会问题的同时,媒体的角色错位也凸显了出来。在众多媒体一拥而上的过程中,广州某媒体对杨家三口从内地赴港的所有费用以及杨家母女二人从香港回到内地的费用均提供了资助。杨父身亡后,不仅有媒体参与策划 “歌手捐款”,还出钱把杨家母女接到深圳,从深圳接到兰州,再从兰州接到北京接受捐赠。媒体的主动参与使事件愈演愈烈,最终酿成悲剧。

这是一起“传媒假事件”。媒体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记录者,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参与者,推动事件的发生。杨丽娟在接受了某媒体的资助后,这家媒体自然而然就成了消息的来源,同时也是新闻报道者,形成了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这样的新闻第一时间报道出来必定吸引受众的眼球,也就达到了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与新闻真实性的违背。杨丽娟事件的报道有一定的社会真实在里面,即杨丽娟对偶像的疯狂迷恋。但是接下来一系列的社会真实都是人为策划和制造的,如果没有媒体和记者的主动策划,他们的资金帮助、陪同护送、推波助澜,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怎么能辗转那么多地方,最后赴港去与自己的偶像刘德华见面,自然这样的社会真实就不会存在了。媒体的职责是报道客观发生的事实,不能自己制造事实同时又报道这个事实,这种行为产生一种暧昧的真实、媒体制造的真实,是媒体主观赋予的“客观存在”。

新闻要求客观真实,然而少数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主动“参与”各种新闻,只求轰动,并不关注科学常识和客观实际。这样的策划、制造出来的“传媒假事件”,无疑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损害。而且对于报道客体的诱导、干涉也可能改变客观事实的自然发展趋势引起新闻失实。

在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开始策划新闻,以争取更多的受众。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新闻规律。

四、结语

在新闻策划的争论上,有学者认为“从加强媒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功能角度看,活动策划能够弥补单纯新闻报道之不足,使活动与报道形成合力,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收效不是一般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所能取得的,是活动策划与报道相结合,才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走上一个新高度”。

然而笔者认为新闻是不能策划的,新闻的本源是客观真实,不能通过新闻媒体和记者的主观策划,实行自导自演,“制造”新闻。客观与主观本质上是对立的,在策划新闻的过程中极易生产出“传媒假事件”,危害到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通过艰苦的深入采访调研获得,并在真实原则的指导下展开报道。

在1950年元旦给《新华日报》的题词中说“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真实、报道新闻真实以及永远捍卫新闻真实是媒体和新闻记者不变的职责,也是永远要坚持的职业理念和精神。

记者要努力自觉成为李普曼所说的那只“墙上的苍蝇”,静贴在墙面上,不动声色地观察事件。这只苍蝇一旦降落下来,在事件周围嗡嗡作响,事件的自然状态可能就会改变,真实就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允若。新闻策划:辨析与质疑[J].新闻记者,1997,(3).

新闻报道策划3

笔者在新闻报道的具体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绝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却是必须的,它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2002年上半年起,“两节一会”,即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南阳人耳熟能详的新名词。“两节一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它已经成为南阳人民群众最盛大的节目。而节会本身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成果,已真实而又自然地走进了南阳人的生活,在南阳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每一位南阳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地感受到“两节一会”对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在南阳的历史上,堪称大事件。它给南阳带来了划时代的大变化。这些变化,反应在南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观念等各个层面,而为南阳人所深切感受。

对每个新闻人来说,每年的“两节一会”报道都是头等大事。如何成功宣传好南阳的“两节一会”,准确报道“两节一会”,是南阳全市各家新闻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到节会期间,南阳各家新闻单位都在厉兵秣马,精心筹备。

两会前期,南阳电视台组织了一系列的大型报道,例如:《迎节会看南阳》、《辉煌一瞬间》、《各行各业喜迎两会》等,各个栏目有又分别开辟了各自“迎两会专栏”,使得两会前期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南阳市民对两会的期待热情也日益高涨。从开幕到结束,南阳电视台全方位、立体地对两会中多项活动进行了成功的现场直播,完美准确地报道了两会。两会结束,南阳电视台又及时制作播发了两会取得的辉煌成果。整个节会时期,南阳电视台的报道活动声势浩大,首尾呼应,前后衔接,逐步推进,浓墨重彩,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省内外领导、南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

南阳电视台新闻频道曾推出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跨越盆地——312国道纪行》。因为这次报道属于纪实形式,记者边走边看边采访边报道,时间紧、任务重,对即将遇到的、发生的什么情况、什么人、什么事都是未知的,提前做好策划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相关节目的策划人在报道的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查阅并记录了经过地方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风土面貌等资料,对即将报道的各类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哪类新闻采取哪种形式都作了好多种设想,使上路的记者们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历时一个多月的采访报道规模宏大、效果显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试想,如果没有前期的成功策划,报道就不会好评如潮。

重大题材,战役性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宣传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要策划好这类报道,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报道的时间,动用哪些机器设备,选派记者,报道方式,寻找最佳切人点等等,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策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4

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外的新闻媒体,还是国内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党的机关报。或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十分重视报道服务新闻,很多晚报把服务新闻列入改版的重要内容,纷纷扩大版面,延伸服务内涵。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让读者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使报纸赢得更多受众。如何使服务类新闻更好的体现思想性和指导性,使新闻媒体成为受众的参谋和顾问,笔者认为,深人生活,研究生活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报纸作为一种商品,新闻报道首要追求的是服务到位,也就是宣传效应,报纸每天向大众传递各种信息,而提供大量的服务新闻,更能体现出报纸贴近生活,服务读者的直接性与参与性。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务类新闻必将成为现代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观察国内众多报纸,辟有服务内容版面的报纸比比皆是,如休闲版,热线版,民生版,帮办版,互动版,理财版等,这些服务性内容的增加,使报纸变得更耐读,也为当今报纸走入厚报时代做了铺垫。当今报纸与过去相比,明显区别是报纸变得厚了,内容丰富了,每天除了刊登天下要闻和时事新闻外,报纸施展的服务手段越来越明显,报纸增强对读者的服务观念,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调动读者的生活乐趣,当好读者的谋士,为读者的衣食住行玩购的信息提供更多方便.这是报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信息化时展,自身职能的一次变革,报纸要想尽办法使读者对报纸产生好感,亲近报纸。把每天阅读报纸,接受服务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需要。

新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指那些时效性明显的,政策性较强的突发消息或通讯,它们被称为新闻报道的主料.软新闻则是以面广量大的社会服务类内容为素材,为广大读者传递与生活相关的诸多信息,知识和趣闻。近年来。各地报纸尤其是晚报对服务类报道投入了大量精力,调整服务思路,不少服务专版汇集大量生活信息,很受读者欢迎,许多城市建设,科教文卫,商贸金融等领域的报道,做到新闻性强,服务性佳.发挥了新闻宣传和引领的作用,很多服务新闻贯穿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以高考招生工作为例,充分体现了报纸的一贯制服务,从高考政策出台直至高考录取工作全面结束,有关报道贯穿了考前考中考后近两个月,由此可见,报纸重视服务新闻,广大读者就会对报纸产生一种信息依赖,希望从中得到他们需要了解的资讯。

新闻的服务性还可以通过直观的报道形式体现出来,譬如,一条原本政策性很强的会议消息。只要找准了服务的切入点,把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信息或者政策及时报道出来,或者解释清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一个市政规划,一条城建新闻可以写得干巴巴,也可以写得使读者关心,关键是看报道人有没有把握市民的命脉,如果抓住读者最想了解的信息,深入挖掘,服务的含量会大大提高,比如报道某个地区要拆迁,单纯写某月某日这里要拆迁,可能很多市民看了担忧今后的住房问题,甚至少数拆迁户产生抵触情绪,反之,换一种软笔调去报道。效果可能不一样,报道时可先把政府的最新拆迁政策、该地区为啥要拆迁、如何安置好拆迁户,被拆迁人怎样依法维护权益等事项及时详细的告诉大家,就变成了一条很有看头、让当事人关注的服务新闻了。

厚报时代基本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总量的增长需求,随着报纸的扩版,信息的供给总量已渐趋饱和,报纸间的竞争转向信息质量的竞争。这种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信息的有效性上。因此,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有效的信息,将成为人们评价报纸优劣的标准。如何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选择,加工,重组.以产生最高质量和效用组合的新闻产品,成为报纸竞争的焦点所在。在独家新闻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媒体竞争也开始从单纯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初级加工,向信息的精挑细选,有效整合和深加工转移.编辑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追求信息价值最大化和效果最大化。每天,报纸编辑面对的是繁多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如何在其中去粗取精,挑选出适合报纸特色的信息,这就要。求编辑对选定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元素的整合和评点。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面对共同的信息源和众多的公共信息,正是编辑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梳理,整合等信息处理能力,使新闻报道分出了等级,使媒体显示出了不同的功底和实力。因此,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决定报道优劣的关键,而一个成功的选题策划,离不开编辑的眼力,编辑应注意读者新的需求的出现,及时策划出与之相符的版面和内容。

38 1032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