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篇1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

一、总则

中国社会工作者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文明成果,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己任。中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本职工作,提倡社会互助,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服务。

二、职业道德

(1)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

(3)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

(4)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5)树立正确的服务的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6)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三、专业修养

(1)确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

(2)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

(3)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努力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4)运用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方法技能,帮助社会成员改进和完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5)从广大群众的集体力量和创造精神中吸取专业营养,促进专业的发展与创新。

四、工作规范

(1)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困难和疾苦,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2)对待工作对象,应平易近人,热情谦和,注意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努力满足他们各种正当的要求,并帮助他们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平衡。

(3)对待同行,应互相尊重,平等竞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业务上,诚意合作,遇到问题时,互相探讨,坦诚交换意见,或善意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促进专业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的提高。

(4)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方面反映社会成员需要社会工作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向社会成员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鼓励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6)对待组织和领导,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动献计献策,提供咨询意见,并自觉服从决定,遵守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努力使领导和单位的计划实施获得最佳效果,圆满完成社会工作的各项任务。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篇2

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新趋势

21世纪是一个“文明大转换”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社会在变革:社会成分日益复杂,社会结构再度调整,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在社会职能不断转变与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里涉及到在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调节等广泛领域中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一致,促进社会进步的专业与实践。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者,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必须去了解、去适应、去解决。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上的新发展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产生之日起,各国的社会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等都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去具体实施,并使社会福利等朝着社会工作研究指引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作为活动的准则、作为调动和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有了长足进展。政策理论研究,亦结合各国的实际正逐步深入。中国的社会工作开展尤其是政策的研究,自20世纪初,中国的欧美留学志士,就对社会工作开展及政策作了探索。但牵涉面是局部的,发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尤其是80年代以来,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教育、保健、服务、行政等社会工作政策上,一方面注重对个性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更重视诸多方面的政策理论研究。发展意味着在现实基础上的提升。随着社会各层面的深度改革,稳定、和平、公平、效率等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弱势人群追求,这促使社会稳定机制的必然完善,更意味着作为有效机制的社会工作新政策、新制度的必然安排。根据社会工作的鲜明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社会工作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的事实,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模式和政策研究水平,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在政策上必将有一新发展。

一是根据不同内容,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保障体系。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社会保障体系“在„九五‟期间,要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今后15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城乡差别的社会救济制度将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21世纪,社会互助政策、法规将臻于完善,工作机构和运用体系趋于完整,形成规范化的社会互助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考量及服务评估制度。确立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定位,在法律(制度)保证下开展工作,制定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规划规则等等。

二是鉴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现实,采用灵活的政策制定形式。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海岛、到农村、到山区,我国社会工作的开展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我国各项政策面向法制化,是21世纪一个发展趋势。在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在引进、消化、本土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政策可以制定比较规范的法律、法规,以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形式固定并实施。社会工作政策也可以针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存在的差异性,以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实施范围相对限制的相关政策。社会工作政策还可以注重专项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如结合社会工作资源与特点,民间群众团体制定一些适用于团体内部的条例、规定、指示,具化为符合社会工作对象特点,操作性强的要求、方法与措施,并在实践中完善。如中

国志愿者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与运作,就很有必要将之制度化,健全机制,有明确的章程制度、志愿服务站、扶贫接力、社会招募等志愿服务项目完整的运行规则和制度。

三是提高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能力。改变多头管理的现状,向统一管理机构发展。改变政策制度的实施机制与监督制度较为薄弱的现状,执行与监督分设,加强法制责任制度。改变当前政策实施范围大部分局限于城市的倾向,面向广阔的农村新天地,扩大政策有效覆盖面。在实施过程中,时刻接受社会工作实践的评判与检验,及时作原有政策修订、补充与丰富。及时注意与社会各项政策的配套与衔接。

中国社会工作地域研究上的新扩大

一是城市社会工作新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研究。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未达到工业化初期水平。调整社会结构已是当务之急,亦是趋势。国家也要加大力度,采用适当的政策加快城镇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个体心灵封闭日益加深,心灵对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需求日益强烈。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能保留原来的自我,他们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认同,增加“人”与“域”之间的契合,这对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作为城市基本细胞之社区,随着其功能的完善,人们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采取诸如“新老楼区结合”、“现代化小区”、“高层建筑”、“企业封闭小区”等模式,社区都离不开地域条件,因地理环境(自然的、文化的、经济的)、人员结构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社区工作要正常化、健康化、持久化。这是社会工作新的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

二是农村(包括海岛、山区、水乡)区域社会工作新生长点、新领域、新天地研究。在侧重都市社会工作研究同时,另一个现今常被研究者所忽视的社工领域占地球版图相当大比例的城市之外的农村,包括海岛、山区、水乡等区域社会工作研究,在21世纪,将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领域。各个社区将要根据不同的区情、县情、乡情来确定自己的特色定位,探索建立具有海岛特色、山区特色、水乡特色的社会工作新路子。同时,为大多数人谋求利益的社会活动必须在各地方得以实践,像健全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者的合法权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农村区域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究等,都将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化研究新趋势

一是加强社会工作对象社会化研究。人的社会化,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周围他人的联系与互动,不断反映并调适与他人关系,形成人的社会属性,促其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21世纪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形式将更为广泛。从20世纪的“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乃至更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家,21世纪人的社会化,突出表现首先是融入市场,在更为激烈、更为成熟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更深蕴意;其次是走向社会,21世纪将改变20世纪以来的个体在社会上有单位行政领导,在家庭中依靠家长亲友的状况,跳出行政与家庭亲属网络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实现文化的融合、心理的归依,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新的和谐。社会工作一个突出功能是整合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协调关系,摆脱困境。因此,在人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针对上述特点,针对人们在教

育、生活、就业、成才、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应使“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与“少数人为多数人服务”相结合,遵循个人目标与组织相一致的原则。如社区工作的开展采取联合体、联络站、联谊会等多种形式,不仅仅从管理性、保护性上服务,更从发展性服务着手。

二是强调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工作程度。社会工作主动参与性与社会化工作程度有待提高。如作为21世纪文明标志的环保问题,其关键是建立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机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监督,更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工作的社会化理论,重要一个方面是意欲寻找社会工作的主动参与的准确契合点,以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是探索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模式。这是近年来形成的创新思路。针对人们的衣、食、住、游、购、娱生活领域的无限拓展,社会工作模式值得探讨。如今后社会工作中,政府突出作用相对减弱,但其作用发挥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持续,因此,要发展社会化的、具有一定独立资金与资源的民间机构并探索新型的工作机制。如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又如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增加感召力、号召力与影响力,建立社区工作社会化、自治化的工作模式,形成行政化向自治化发展的态势。

中国社会工作“网上社区”研究新动向

21世纪,更加丰富多彩的internet吸收越来越多的各阶层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成为“网友”,使他们沉湎于“网上世界”。他们为了过网瘾毫不吝惜地加大投资电脑硬、软件。“网上一代”在网络中获得知识、交流思想、参与活动。一个“虚拟”的社会大群体现实地存在着。面对由此形成的更机械的、冷漠的和功能的人际,如何建构“网上社区”结构、机制和功能,把“网上一代”引向高雅而不粗俗、通俗而不庸俗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网上社区”的特殊性,突破行政管理区域,通过建立“网上社区”,发挥其正面效应。社会工作介于以法律、法规、行政力量等对个人与社会实行强制性干预和以舆论宣传、思想信仰、伦理道德等力量对个人与社会产生导向性干预这两者之间,而网络,其涉及领域宽广,很难用完全一致的法令法规去约束网民的行动,何况,“网民”更具有匿名性、间接性等特点。社会工作“网上社区”社区工作的开展由此更具挑战性。“网上社区”社会工作因此更应注意强化对策性研究,找问题、摆原因,更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缓解矛盾。“网上社区”的工作思路要突破传统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说教式的意识形态,结合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采取灵动活泼的形式,融入“网民”生活,激活“网民”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断放大、增加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可探索在新领域建立相应专业化的“网上社区”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广东深圳市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架设在互联网络上的“深圳青少年网”,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通过开放各种学习培训、法律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婚恋家庭、健康生活等信息网点,设立“网上文学社”、“网上学院”、“网上义工站”,将这纳入大范围的、普及的社会工作渠道。浙江湖州团市委推出的“湖州之窗”、“读书网”等,亦发挥强大先发优势、领域优势,“寓教育于服务”,做好引导青年、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的工作。

“网上社区”的社会工作必须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其响应速度、服务效率。将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技术、中介服务、城市救助、再就业等内容引进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以最快捷方式,最大程度满足成员要求,使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中国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研究新态势

目前,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工作实践者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是有距离的。政府部门多从社会工作管理层面来考察,专家学者多从学术、理论高度进行分析,社会工作实践者多从教育、服务细节入手。如何使这三方面有机糅合,使理论研究、实际操作与对策性研究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统一状态?根据国情,应经常组织由党、政、团、院、所等人员参加研讨座谈会;组织省、市、区社会工作的经验会、理论会、观摩会等,使中国的社会工作者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培养造就既具有科学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成功职业工作者。

社会性工作必然以人为本,以前述的社会化为基础,以法制化为保障,以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全面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人才效益。

一是院校的专业建设。建立并扩展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安排实用可行的系列训练课程,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培育学术环境、气氛与条件,为人才的成长与学术的成熟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尚处于恢复发展初期,专业教育的现状远未达到现实对专业的需求(如浙江省)。在高等院校中,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拓展学科领域,扩大招生对象,广泛吸引有志于社会工作的青年学生,使之真正地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用社工的方法和价值观去应对实际问题,从而走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二是专门机构建设。建立有专门从属的社会工作团体及下属从事各类福利服务的机构。既让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有专门的实践部门,又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职业岗位,壮大专门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骨干队伍,并为社会上热心于社会工作的义务者,创造他们投身于社会的大服务中去的有利环境,使之在参与和体会中得以成熟。

三是专业制度建设。建立公认的职业守则和保证守则被执行的审核与证照制度。建立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职业权利保障。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者的录用与聘任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等等。唯有如此,社会工作者才能不是单凭爱好、兴趣而业余的、义务的,亦使社会工作的开展与发展有切合实际的政策依据、法律依据,更让政府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监督如社区等的工作与对象。在历史发展潮流中,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化、职业身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使社会工作不只是专业化的解困救难手段,更为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专业功能。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篇3

迁西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成立的基本情况及工作情况汇报

迁西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于2009年成立,成立时有会员90名,会长王会武,常务副会长张志平,副会长:赵仲元、蒋保川、刘景恭、尹玉臣、赵仲元兼秘书长。现有会员85人(刘景恭因病于2011年8月逝世,同志因故退会)。县老科协办公地点设在迁西县县委党校院内,有两间办公室,为保障县老科协的正常运行,县政府把老科协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迁西县老科协在2010年和2011上半年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一是2010年和2011年共举办林果培训15期,培训1000多人次。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搞好柴鸡养殖培训,开展了20期,培训1500人次以上。三是组织医疗专家开展义诊2次,继续为健康迁西、幸福人民做贡献。

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实效

我会把板栗密植短截修剪持续高产技术研究和柴鸡规范化

养殖作为服务迁西经济的两个重点项目来抓,并建立了实验示范基地。共建板栗密植短截修剪技术实验示范基地2个,面积300多亩,板栗树18000株,今年实验效果显著,板栗又多又大,树木好管理,采摘也很方便,准备在年底拿出实验报告,为下步在全县推广打下基础;抓出柴鸡规范化养殖基地三个,柴鸡饲养20000多只。

三、积极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领办龙头企业和建立示范园区。据统计,共有3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亲自兴办了或参与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如林业组会员尹玉臣和安立春分别在东荒峪和金厂峪兴办了板栗高产技术推广示范园;林业组与县科协合作引进了梨的新品种“考密斯”。农业畜牧组会员赵仲元领办了迁西柴鸡专业养殖合作社,今年全县社员已发展到200多户,柴鸡养殖也发展到40万只,为农民销售柴鸡蛋400多吨,“栗乡”牌柴鸡蛋以申请到国家绿色商标,已打入全市8家超市,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合作社还和迁建办合作给移民搬迁户发放在专业鸡舍养殖半个月大得雏鸡2000多只,减少了雏鸡的死亡率,减少了搬迁户的损失。

四、大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一是引进了“京龙2号”新品种柴鸡1万多只,在全县推广,以提高农民的养殖效益。二是在县内设立了四个示范点培育板栗高产新品种“5158”,接穗3000枝。

五、开展调研,建言献策

我们在会员中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会长和理事深入基层搞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林业组配合县科协及旅游部门对黄岩村果品采摘园进行科学规划,编写了采摘园区果树品种及景观林种配植建议文章两篇。帮助老促会办公室编写了“迁西县围山转的起源及发展”文章。工业组组长刘景恭撰写的《节能灯的普及推广工作要常抓不懈》一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长王正英亲自做出批示,县发改局下达文件对节能灯的推广工作进行部署。

回顾总结这一年多来饿工作,我们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和是老科协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做得还不够,为此,今后我们将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通过走出去,引进高新技术,高新产品,以及成功的经验在迁西示范推广,从而加快科技推广步伐,为加快迁西经济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011年9月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篇4

2009全国社会工作领域十大事件

一、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工作开始

2009年4月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的通知》(民发[2009]44号),北京、上海、广东、沈阳等地陆续开始登记工作,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正式展开。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是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一里程碑性的举措。为及时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和用人单位聘任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得到国务院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关注2009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四川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进行考察调研,并正式启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项目。该工程计划从灾区起步,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的本土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并向全国推广。目前,已选定5家试点社工服务机构,并派专家进行多方面指导。专家组《关于四川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民政部和四川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要批示。

三、首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蓝皮书出版发行

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首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蓝皮书于2009年5月19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对1988~2008年20年间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描述和分析,内容涉及专业社会工作的恢复和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实务和职业化探索、推进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和体制建设,并对社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该书在我国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四、广东东莞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市、镇(街道)财政预算范围东莞市首先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要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体制,并在全国率先明确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市、镇(街道)财政预算范围。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下半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社会工作经费总额达到13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还给予每个试点镇(街道)20万元的专项补助以调动镇(街道)试点的积极性。该市还明确提出社工薪酬指导价,确保社工薪酬不低于同等专业技术人

才平均收入,有力地增强了对社工人才来莞工作的吸引力和留住优秀社工人才的竞争力。2009年下半年,全市共设置社工岗位172个,购买社工服务岗位163个。同时,还专门聘请了9名香港督导对新入职社工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

五、上海成立35家社工事务所,多领域推进社会工作

2009年,上海在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司法、矫治、禁毒等多层次、多领域全力推进社会工作,陆续成立了35家专业社工师事务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9年上海民政局与市委统战部等10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推进社会工作,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11月上海市委召开的社会建设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市进一步加快了社会工作多领域推进的步伐。

六、“两岸四地社区服务工作实务论坛”召开,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共同关注社区服务实务建设

2009年11月14日,“2009两岸四地社区服务工作实务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论坛以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为主线,对我国社区服务的现状与未来;社区服务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运作;社区服务中心的生存与发展;社区照顾、就业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议题进行研讨。两岸四地社工专家对各地先进的实务经验进行了交流。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广东省民政厅、东莞市政府和广东光大集团共同主办,标志着社区服务实务建设受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共同关注和相互联动,对促进两岸四地交流,发展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七、江西万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实验取得重要成果

2009年,万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等11个系列文件,明确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整合现有资源、社工义工联动、公众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受益”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同时在县、乡、村三级设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以专业社工、本土化从业队伍、义工为主的三支社工队伍,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服务活动。万载“三农”问题下的社会工作实验,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继08年12月“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后,全国各地600余人次专家、领导考察、观摩。

八、协和医院率先搭建社会医疗救助大平台,资助病患,促进医患和谐北京协和医院最早在医院设立“社会工作部”,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在为沟通医患联系,解决医患矛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推进,2008年下半年该院成立了“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2009年基金会建立了5个项目基金,其中包括“协和疑难重症慈善基金”、“协和贫困患者救助基金”、“协和早产儿救助基金”、“协和‘粉红花园’乳腺癌患者救助基金”等,一年中筹集资金140万元,用于资助临床患者疑难重症诊治和贫困患者医疗费用,12名因资助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汇集关爱,资助病患的救助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

北京市积极化大学生就业困难之“危”为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之“机”,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2009年面向高校选聘2000名应届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并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委换届选举、面向社会和“大学生村官”选聘等形式,吸纳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工作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由原来的26%提高到60%以上,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专业化、职业化。

十、深圳率先在全市建立并推行社工机构评估监管体制

社工机构作为以社会公众支持为基础、以提供福利性服务为特点的单位,其主要的经费来自于政府购买,因而针对其所建立评估监管体制至关重要。为此,深圳市先后出台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社工机构综合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完善了社工机构评估监管体系,评估结果将作为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有效促进了民办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到目前为止,深圳市已先后展开了三次全市范围内的社工机构评选工作,并于2009年底成立了“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评估与研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并推行评估监管体制,这在中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方面尚属首例。

来源:人民网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守则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 **区妇女工作者协会(jiang men shi shi zhi fu nv gong zuo zhe xie hui)缩写:市妇协。

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是由市直各单位妇女工作者自愿组合的群众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

旨是团结和组织市直各单位和妇女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初值道德风尚,以提高妇女工作者素质为目标,努力把协会办成培养优秀妇女干部的阵地。

第四条 本会接受**区妇联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是市妇联的团体会员,服从**区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活动场所(**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根据市妇联的工作任务,定期不定期布置妇女工作任务,并有计划地举行有关妇女工作报告会,各类知识讲座及妇女工作的业务培训。

(二)组织会员交流妇女工作经验,提高妇女工作信息,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根据会员的要求,开展适合妇女特点的文化、娱乐旅游、联欢等活动。

(四)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关心她们的生活,再就业、婚姻、家庭和特殊利益,争取社会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形象。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的会员种类:由市直各单位专职或兼职妇女工作者组成。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志愿加入本会;

(三)担任市直单位妇委会成员或从事妇女工作相关的工作;

(四)年龄不超过55周岁。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的权利:

(一)在本会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会员如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参加方能召开,其决议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届3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市妇联审查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

第十七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秘书长和各分会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制定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及管理制度;

(八)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参加方能召开,其决议经到会理事 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特殊情况的,随时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年龄不超过52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3年。一般任期一般最长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市妇联审查批准同意后方能任职。

第二十三条 本会法人代表由会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应报市妇联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能担任。

第二十四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五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会开展工作;

(三)管理好协会财务开支及收缴付费工作,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会员每年缴交会费200元;

(二)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七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账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八条 本会配备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如会计人员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交接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市社团登记管理管理机关和市妇联的财务审计。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第三十一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市妇联审查同意,并报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二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三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市妇联审查同意。

第三十四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市妇联及有关部门指导下,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

第三十五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后为终止。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经2013年2月1日会员换届大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理事会。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区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48 2189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