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初二语文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游记初二语文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游记初二语文【第一篇】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3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1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1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文章的字词意思及文章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文章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2、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文章有个总体的把握。
5、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1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1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1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班得瑞onedayinspring)。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动,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到画面中的人和动物)。
教师小结:有时候,仅仅投影式的再现画面还不足以显示出描述对象的内涵与丰韵神采,难以显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动化画面,让作品的静态化成为连续活动的镜头,并且要力求读出镜头中的声音与色彩,只有这样,景物才会生动起来,才会充满了灵气,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泼的情趣。
师生共同赏析《满井游记》的第2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我们阅读时应尽量让它活动起来。老人们掬泉水煮茶,从容地细品;青年男子们举杯畅饮,高歌助兴,杯盏脆响,歌声高亢,姑娘们身穿艳装骑驴缓缓而行,很闲适地顾盼留恋。甚至连动物都参与其中,显得喜气洋洋。(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幅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地感受一种融洽而闲适的情景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在满井郊游,也欣赏着这幅美景。
这就是赏景的第二个步骤,要求大家从再现出的静态的.画面中品味出动态的美,感受周围的氛围。
(三)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比喻,作者在写水和山时分别用了一个比喻句,说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说山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细细品味这两个喻体便可以把握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拟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移情入景,心境物化,将自己对春景的喜爱,陶醉之情投射在了动物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感受出满井景物的这些特征,并予以生动的描绘,在于他投身于初春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与喜悦,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所用的修辞,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三个步骤--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四)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经过再现画面、动化画面、品味修辞三步骤之后,我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了。最后我们当然要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全文,归纳文中所描写的景点,理清写景层次。第四步骤--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中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写自然景物,先总后分,分写时由山到水再到万物;写人,先写他人情态后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写物,不仅写出了飞禽游鱼的外在形态,更是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神。这样回过头来归纳一下景点,把握了写景层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对文章的行文结构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那么以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赏析写景文章的四个步骤,当然,不是说在欣赏每篇文章是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今天只是让大家对赏析写景文章初略的有个认识,当遇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大家一同对《满井游记》的赏析,如果再次让大家来做昨天的作业,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所学的四步赏景法实际地运用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
请大家翻开上册课本,也是1篇很短的文言文,请看《湖心亭看雪》,在上个学期我们只是简单地赏析过这课,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这篇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意境,呆会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课堂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以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些赏析景物的方法及步骤,现在我们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四步赏景法: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文章中的画面,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其次,我们不能满足于投影式的静态画面,而是要将静态画面动化,组成一系列连续的镜头,将自己投身进去感受那种情境;第三,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通过它们来把握景物的特征;最后,记得要回过头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归纳所有景点,理清文中写景层次。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久而久之,大家的写作水品自然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美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四步赏景法。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游记初二语文【第二篇】
游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它以表现某一地区的风貌为主,用来记述有关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神化传说和游人自己的感受与情思等等。以下是本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游记初二语文8篇”,一大早,我准备好雨伞和饮水,放进背包,坐上爸开的车,我们出发了。爸爸说由于担心下雨,这次我们选择了一条比较平坦、好走、却比较远的路来上山,但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决定要一口气登上目的地。
进了山门我们一路往上走,还走不到10分钟,我已经汗流浃背了,脸上热辣辣的。我们边走边欣赏着两边的景色,路上人们熙来攘往,大概是因为假期的关系,看来大家都有着加强健身的意识了。我们沿着山路一直往上爬,山路两旁都种满了高大翠绿的大树,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休息点,设满了石凳,到处是绿树成荫,往下看山间的泉水哗啦哗啦地往外流,真是感觉舒服极了,那漫山遍野都开满了不知名的花,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我们走到了一遍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就像一块巨大的绿地毯,到处都是嫩绿的小草,山里一阵清风吹来,小草和小野菊摆动着身体,好像在向我们呼唤,风把烈日下的热浪带走,留下一片清新,真是使人心旷神怡。
大约20分钟后,我们走到了“八卦阵”,爸爸告诉我离目的地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前面是一个很陡的坡,他关心地问:“累了吗?需要休息一会儿吗?”,我在想:“我们要一鼓作气地到达目的地,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不能气馁。”我从背包拿出了饮水喝了两口递给了爸爸,回复说:“我们还是继续吧!”我们继续前进,从大道转入石阶山道,又走到了一处称“平安桥”的景区,走着走着,我觉得双腿沉重了起来,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爸也说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我看了看爸依然在前坚定的走着,我心里也给自己不断的鼓劲“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山顶公园”目的地,看着汗水从我们额角不断地流下来,但掩盖不住胜利喜悦留在我们脸上的笑容,我们站在山顶,俯瞰山下一些小矮房子错落在山间,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的美景,白云山美景使我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这一次登山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毅力,让我们这些整天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管是多年生活在这儿的居民还是路经此地的游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风景倾倒。
金秋十月,我搭乘火车来到杭州。沿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弄得我眼花缭乱。但比起精致、典雅的西湖还是逊色一些。杭州市一个游玩居住的好去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又以西湖最甚。
沿着湿润的青石路面往前走,两旁的参天古树相互环绕延伸至远方,这青石路的尽头,便是西湖十景之一—曲苑风荷。抚摸着别苑的大理石外墙,感受它的纹理,感受它的苍老,凹凸不平的表面诉说着历史风雨的侵蚀,青灰色的表面已被剥落,只留下光秃秃的墙,一尊巨大的青铜鼎架立在门前,更能显出古色古香、人文韵味。越过门槛,成林的竹子映入眼帘,娇小的竹叶挂满了水珠,竹的翠绿像要和水珠一起滴似的,怕是用最好的颜料也调不出如此单纯纯洁的绿吧!“君子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这可爱的翠竹更增添了一分高雅。
越往竹林深处起,四周越渺远,朦胧,无形的水汽像云一样萦绕在身旁,好像漫步在云海,那抹绿又时隐时现,真是神仙的住所了。这就是云栖竹径。
西湖的桥也是很多的。大多是石拱桥,其中以断桥显著。断桥也是西湖十景之一。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便是在这里相逢相识的。起初,听桥名,我以为桥是断的,但看到以后,才知道是座弯曲很大的拱桥。站在桥上,向下俯视,哀残的荷叶在风雨中摇曳,大片积水堆积在荷叶上,几乎把它纤细的腰压折了,偶尔一阵清风掠来,只见它稍稍弯曲将水倾出,又笔直地弹了回来,几株荷叶同时将水倾出,“扑通,扑通”好像在说着什么。如果你够仔细,你会看见金鱼在水中遨游,瞧它们正在荷叶下躲雨呢!
桥的西面便是雷峰塔,纯金的塔尖给人无限的向往,站在断桥上也可以看到。与断桥相连是苏堤,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大道上,这时雨已经停了,两岸的垂杨柳在风中吹拂,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头发。我想到了他,一位失意的政治家,一位豪迈的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感受到他的心了,那种美景带给他的快乐,那种无法说出的满足,他留下了苏堤,让我感受到了这极致之美。宽阔的大堤将西湖水截成两半,而两边自成一番盛景,没想到当年治水之举,竟造就了如此美景。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秋天中的景色也是唯美的。西湖十景,绕胡分布,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西湖盛景精华。
烟雨笼罩下的古巷,犹如那位多情的诗人,残败的古树正摇曳着她的风姿,似乎在努力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渔歌低吟,江南烟雨迷蒙。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一袭书卷,揣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
我仿佛看到了你当初的烟雨迷蒙的小巷。我竟信了你,撑了把油纸伞,走了进去。我想要替你寻到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遗憾。
可如今烟雨笼罩下的雨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民居,大多是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了一片,隔断了天空。那里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这些古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椿、槐、松,它对古巷的遮蔽更使得其更具有神秘意义。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可他们又摇头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样。”是啊,我又怎么能和你一样呢?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正如古巷存在的意义。
可实际上,自从雨巷成为外来者的观看之地,雨巷便逐渐迷失它原来的本性。它所有的摆设,都只为博游览者的一笑。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文化却日渐萎缩。人们为了商业价值与经济利益,不惜把雨巷与文化联系割裂开来。这是何其的可悲!一张门票便可进入的价值是多么地下。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是否有注重精神上的需要。
雨巷已变了样,往昔的烟雨今日已是浓雾弥漫;往昔的多姿多彩今日已失去了它的生活表情;往昔的叫卖声早已被汽车鸣笛所取代。而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呢?我寻不到,我只能站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重温你当初的梦与遗憾。
雨巷忘记了。它忘记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而被人们践踏为旅游胜地;它忘记了自身的封闭悠然的生活,而主动接纳精华糟粕的兼收;雨巷忘记了……雨巷与当今的川流不息,灯红酒绿的城市已然融合为了一体。或许,只有哪个春天的早晨,当渔歌再次响起,当渔民再次出海,雨巷上空,再次梨花落雨,身后响起一串串清脆的风铃,雨巷才会恢复它原本的真实与朴素。
我离开了你的路,离开了雨巷。那条路好深好长,可那不是我的路。那里被我浅浅的足音叩响,那里已太喧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是否还能正视雨巷的价值。请在烟雨迷蒙中还雨巷一个天光!
。
游记初二语文【第三篇】
放假了,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爸爸妈妈骑上了自行车,来到了九溪。
九溪离我们家大概有七千多米,我们往前走发现前面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九溪”两个字,这里很幽静,只听到鸟的唧唧喳喳的叫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股的清香,那是桂花的香气,我向旁边看看全是桂花树,我不禁赞叹到“好香啊!”。过了不久我们就走上了大路,我看到有大片大片的茶树,矮矮的、绿绿的,齐齐的非常漂亮,在茶树的后面是高高的山峰,这里的天空特别的蓝,空气也格外的清新。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旁边的小溪静静的流淌着,清澈的水让人们都驻足痴望,连水底的小石子都清晰可见。这些小溪有时候同我们捉迷藏,它们有时候隐身丛林峡谷之中,只留下一片清脆的流响,它们时而大大方方的流过我们的脚下,露出明亮的姿容,有时调皮似的横在我们面前,从左边跳向右边,一会儿又从右边跳向左边,引着我们经常要覆石穿流而过。
我们一直沿着小溪往前走,突然,我们发现了一个瀑布,远望去,万丈青山衬着白云,像一条白带子,挂在山上,清澈的水流从山上直泻下来,走近看,水流撞击着岩石上的棱角,飞溅起一朵朵水花,整个瀑布好似一个珍珠织成的屏幕,这时候我想起了《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身旁有很多人流连往返,我也被迷住了,最后在爸爸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九溪。
记得俞曲园在《春在堂随笔》中说过:“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啊!九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九溪的美景在我的眼里,九溪的味道留在我的鼻腔里,九溪的鸟叫声还留在我的耳畔,九溪会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游记初二语文【第四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小伙伴一起去游览了黄山。我早已听说了黄山的奇石,早就想亲眼去看看,现在我能去黄山了,真令人兴奋!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其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早上6点多,我们一行6人就坐着黄山的旅游大巴来到了黄山脚下——云谷寺索道站。坐上索道,看着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峰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脚下是万丈深渊,心里是既兴奋又害怕。不知不觉我们到了索道的终点,这里只是黄山的半山腰,剩下的路还很长。于是我暗暗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今天我一定要征服你——黄山!”一路上绿草如茵,丛丛簇簇,林荫蔽天,郁郁葱葱。一棵棵苍天大树定定地立正在那,像一个巨大的园林守护者在保卫这些花草的安全。
黄山的云海非常的有特色。远看云海,朵朵白云像白色的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远望,十里云海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岭淹没,只露出一个个山峰,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漂浮变幻,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我比较喜欢的'是黄山的松树,也是黄山的特色景点之一。有迎客松、送客松、连理松……真的是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迎客松了。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它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
黄山,你以奇松、奇石、云海于一身,这不禁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流连忘返。
游记初二语文【第五篇】
踏上清幽的石阶,迈着轻快的步伐,聆听着鸟儿的欢叫,扑鼻而来的花香,我和同学们愉快的旅程开始了!
走过一个石门,一座高大的天然石雕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就是老君岩了。老君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老子了,据说这是一块天然大石头,民间石匠用巧夺天工的技艺寥寥几笔就雕刻而成的。只见老君端坐在那,眯着眼睛,看起来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仿佛正向我们诉说这他的经历;他的耳朵垂到了肩膀上,这么大的耳朵似乎在倾听着山中的所有声音。听同学说:老子其是道教的创始人了。旁边有孔子拜访老子的雕塑,看过后,我心想:“不愧是道教的创始人,真是厉害,连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孔子都要向他请教问题,这了不起啊!”看到这,我又想起了民间流传的一句闽南语:“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眼,吃百六。”可谓老子如同神仙一般。
看过老君岩走在幽静的古道上,两旁都是花草树木,山林中“处处闻啼鸟”苍翠的树木像是守护山林的神兵,鸟儿像是著名的音乐家,在为这美丽的山林演奏这优美的曲子,蝴蝶穿着艳丽的衣服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一切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要上木桥了,小草低垂着头舍不得我,在唤我多留一会儿;鸟儿也在树上挽留我,不停地叫我六部,是啊,他们舍不得我啊。我也只能挥手相告。
走上木桥,阳光阳光透过密密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石阶上。一转弯,一块大石头立在我面前,上面写着道教圣地。前些天下过雨,石头上布满青苔,一些攀岩类植物已爬满整块石头,向往着阳光。走到尽头,又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真是峰回路转。旁边有一块古木立着,千万条绿丝在其上蔓延,大有万条垂下绿丝涛之势。走近抚摸它时,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走过这条台阶,就是弘一法师的舍利塔了。
顺着草的芳香,我们到达了舍利塔。舍利塔是在弘一法师圆寂十周年时他的弟子为他而建的。这座花岗岩仿木结构的舍利塔,肃穆地耸立在千手岩的后上方。塔的正门顶上用青草石镂刻着“弘一法师之塔”。横批“无相可得”,门的两边刻有“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的对联,是弘一大师的亲笔手迹。舍利塔中安放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子。塔内正中雕刻在青草石上的泪墨画是弘一法师的得意门生丰子恺为寄托哀思而画的一幅线条简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肖像。旁边有弘一法师在圆寂之前写的“悲欣交集”。看过弘一法师的书法,我心中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弘一法师,你真是太厉害了。”
快到中午了,太阳照亮了整座山,我们随着人流下山了,满山满谷的响起了鸟儿对我们的挽留声,微风拂过,花儿也舍不得我们呀,这次旅程真的很愉快!
游记初二语文【第六篇】
10月1日的.晚饭后,我对爸爸说:我要去买两本教辅书。好呀,我们还可顺便走走大桥,参观一下新一百!爸爸边说边起身。这时,表妹也吵嚷着要去,我们也欣然应许了。
很快,我们来到了人民大桥。放眼望去,直觉得这里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人民大桥两塔上的霓虹灯和空中摆动着多束玫瑰灯光配合得醒目和谐;国土大厦等楼房上的灯光让人眼前一亮;人民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也带着星星点点的光芒;曹娥江对岸的开发区的灯光,更是犹如天女撤下的朵朵金花,闪着亮光;还有我们步行来到大桥的主桥旁,只风曹娥江水明如镜,在人民大桥和赵家大桥下的部分,鲜明透彻地映着两座大桥上的灯光,江上微波粼粼,让人不禁深深地爱上了它。在美丽的江滨路上,人们悠闲地走着,被江滨路和大桥的绿色照明给陶醉了。这里的一切灯火亮光哪里只能说与繁星争辉呀,分明那头上的星空已被这一切所迷,星星驻足,云儿停止飘动,都不肯离去了。顿时,我由衷地产生了对百官街道的依恋和自豪。
欣赏完了大桥边的灯光,我们回身走向了大通商城。我边走边睁大眼睛看着这风光,真想把这美景装在眼睛里带走。
走进了令我们上虞人民值得骄傲的大通,我的眼前立刻展现出一个新的购物台星罗棋布,商品目不暇接,灯光流星溢彩,电梯上上下下,顾客面带春风,营业员真诚热心。我也要把这些印在脑海里,等会儿与新一百作比较。走进大通图书城寻觅我的教学辅导书,结果令人失望——我要买的书被卖光了;不过表妹倒是满意地买了一本《新作文大全》。
走出大通,我们雇了一辆三轮车去一百。哇,大街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货摊等,在道路的左侧排成了长龙阵,道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因实在太拥挤,车夫只好把车子骑入左侧的一个小道,往另一条公路骑向一百商城。难怪市政府打算把这段解放街建成一条步行街,只准人们步行逛街!
到了一百,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字——多。在门口,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成千上万地停放着;在商城里,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从中可以体会出顾客对一百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与大通相比,一百商城的营销特点是制造一种良好的购物气氛,商城里的商品多而全,就那么蕴含激情的放在那儿,时常会有顾客驻足问价,你不注意时,还会有营业员拿着扩音器推销。看来,一百繁荣兴旺是错不了的!
走出一百,我有三点失望:1、一百取消了购书部;2、一百的装饰没有大通的精美,尽管够舒适;3、我们无瑕去一百地下超市,没能享受到那条坡道电梯。不过,一百留给我的印象是上虞购物之都。
游记初二语文【第七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1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1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1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班得瑞onedayinspring)。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动,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到画面中的人和动物)。
教师小结:有时候,仅仅投影式的再现画面还不足以显示出描述对象的内涵与丰韵神采,难以显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动化画面,让作品的静态化成为连续活动的镜头,并且要力求读出镜头中的声音与色彩,只有这样,景物才会生动起来,才会充满了灵气,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泼的情趣。
师生共同赏析《满井游记》的第2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我们阅读时应尽量让它活动起来。老人们掬泉水煮茶,从容地细品;青年男子们举杯畅饮,高歌助兴,杯盏脆响,歌声高亢,姑娘们身穿艳装骑驴缓缓而行,很闲适地顾盼留恋。甚至连动物都参与其中,显得喜气洋洋。(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幅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地感受一种融洽而闲适的情景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在满井郊游,也欣赏着这幅美景。
这就是赏景的第二个步骤,要求大家从再现出的静态的画面中品味出动态的美,感受周围的氛围。
(三)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比喻,作者在写水和山时分别用了一个比喻句,说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说山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细细品味这两个喻体便可以把握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拟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移情入景,心境物化,将自己对春景的喜爱,陶醉之情投射在了动物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感受出满井景物的这些特征,并予以生动的描绘,在于他投身于初春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与喜悦,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所用的修辞,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三个步骤--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四)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经过再现画面、动化画面、品味修辞三步骤之后,我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了。最后我们当然要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全文,归纳文中所描写的景点,理清写景层次。第四步骤--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中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写自然景物,先总后分,分写时由山到水再到万物;写人,先写他人情态后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写物,不仅写出了飞禽游鱼的外在形态,更是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神。这样回过头来归纳一下景点,把握了写景层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对文章的行文结构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那么以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赏析写景文章的四个步骤,当然,不是说在欣赏每篇文章是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今天只是让大家对赏析写景文章初略的有个认识,当遇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大家一同对《满井游记》的赏析,如果再次让大家来做昨天的作业,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所学的四步赏景法实际地运用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
请大家翻开上册课本,也是1篇很短的文言文,请看《湖心亭看雪》,在上个学期我们只是简单地赏析过这课,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这篇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意境,呆会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课堂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以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些赏析景物的方法及步骤,现在我们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四步赏景法: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文章中的画面,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其次,我们不能满足于投影式的静态画面,而是要将静态画面动化,组成一系列连续的镜头,将自己投身进去感受那种情境;第三,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通过它们来把握景物的特征;最后,记得要回过头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归纳所有景点,理清文中写景层次。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久而久之,大家的写作水品自然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美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四步赏景法。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游记初二语文【第八篇】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2拉予与王子3往游。时街民皆穿4沟渠淤泥,委积5道上,羸马6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7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8,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9,而飙风10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11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12貂帽,着重裘13以敌14之,而犹不能堪15,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16,坐至丙夜17,口中含沙尚砾砾18。
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出游的人。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
上一篇:四风问题检查内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