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样例【汇集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样例【汇集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一篇】

《荷叶母亲》是冰心1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入选文篇多年,意在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悟,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母亲特有的热爱.

(二)本文是1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以荷叶护莲喻母亲保护子来讴歌母爱,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这种写作手法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难点定为: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然后品味语言,并通过质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从而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师再通过对汶川感人母爱故事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达到深层理解诗歌感情的目标。

(三)本课虽是1篇自读课文,但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将其改为讲读课。因为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享受着过多的关爱,却忘记甚至不懂得对父母的爱感恩。所以我结合课文所体现的浓浓母爱,再结合学生以切身体验,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散文诗,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学习和鉴赏一种具体形象书法真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诗歌赞颂了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炙热情怀。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语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资料的积累。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思维和构思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取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辩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一)情境导入——说歌曲。

让学生在歌声中,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读雅句。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我首先播放课文朗读的flash,让学生体会诵读的语气、停顿和情感,使学生深入情境,初步掌握本文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再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最拿手的语段,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给予指导,促进朗读教学。通过朗读促进对课文的感知,并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合作交流——品诗歌。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品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而对于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可以及时提问,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谈母爱。

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接着教师讲一个在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母爱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之后,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

(五)写作训练——写母亲。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曾经无抱怨过母亲,但今天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也许您不够漂亮。也许您不够富有,也许您没有满腹的学问,也许您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请您相信。正因为有了您,我便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通过写作,让第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达到说写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点主旨。

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有完美的结尾,为了能引入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促其回味,咀嚼,我用诗一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做到诗已尽而韵无穷的效果。我最后的小结是这样说的:“是啊,纯结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情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寒冷中,妈妈是棉被;饥饿中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却已衰老了,但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却永记于心,因为我们永远懂得您为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二篇】

流程清晰,先整体感知,后精读赏读。在精读环节,有教师示范,启发学生通过抓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处找到事物的特征,结合全文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次《荷叶母亲》的疏漏之处就有:如(1)表达含混。备课组长提到: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语速缓慢些,提问两遍。这一项作为本周亟待整改的地方。(2)字词处理欠当。这节课字词部分超时了。原因在于:(1)字词较多,不但有新授,还顺带复习了上一课的部分内容;(2)第一次在课上使用磁性粘贴的田字格,经验不足。以前都是在黑板上自己画田字格,今天为了落实集备精神,第一次在课上字词环节用上了这个新式武器。方便倒是方便,省得画格了每次,可没意识到四个格子在一联啊!本课有四个学生容易写错的字,我自己示范写了一个,另外三个叫学生上来写,以便更好的反映学情。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写的太慢,写完不对,用手抹去,又反复改了两回才下来,第二、三个学生呢只有在后面干站着看的份儿。耗时较多。

下次,我可以自己直接板书,或是让学生课前写好,上课我再将其贴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纠错。这样,即使有错,改正耗时恐怕也较之前要少得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吧。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三篇】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散文诗的文体特点,以品析为主,以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为基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与学生互动不够。课前我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因此敢于主动发言的同学不多。而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我没有及时地予以鼓励,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二、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够充分。在我范读的时候,应该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模仿我的语速、语调,再结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一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本文是要求背诵的篇目,课堂上应反复诵读,课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后可要求学生背诵下来,其余段落可选背。

三、课文集美环节形式大于内容。此环节本来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红莲的段落,从中选句子,形成1篇先描写后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学生可以找与环境、心情、红莲情状相关的语句,范围太大,学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实只要找出能体现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写红莲的句子就可以了。

四、课文品析不够深入,变式较少。我指导学生从炼字用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课文,让他们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朗读并说出其妙处。显然,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应给出示例,让学生掌握赏析文字的方法,也可采取替换式,让学生感受本文典雅优美的意境。同时,不要囿于单纯的文字赏析,也可从本文象征手法的妙用、三条线索之美、托物言志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深入文本。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在评课老师的批评分析中,也让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口,从而避免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丹棱县何场中学的刘礼群,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1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说我的板书设计:(略)。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五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3.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质疑析疑的能力。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黑板上画一片大荷叶,一朵红莲。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先放几段视频,营造氛围。(顾、昕、钒三段视频)。

三.导入:

看了刚刚那几段视频,我发现很多同学眼眶都是红红的,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感受浓浓爱意吧。

四.请4号贾乙钊同学为我们带来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

我相信,冰心的美文一定能够润泽同学们的心灵。

五.预习检测:

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把这六个词连缀成文,可以适当添加词句,要求能够基本复述出文章的内容。

示例:故乡园院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那天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从窗外往外看,看到一朵红莲,亭亭地立在绿叶中间。我徘徊了一会,仍是不适意。大雨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覆盖在红莲上,成了为红莲遮风挡雨的荫蔽。

六.美读品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体悟情感。

2.文章一共有9个自然段,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些同学的优点就是语速适中,语调舒缓。

3.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忍不住也想试读一下。(教师范读)。

七.美点寻踪:

美文不厌百回读,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到的呢?

先自行思考,再与本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

八.美悟析疑:

1.为什么以“荷叶母亲”为标题?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谢承峰)。

2.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荷花?(谢逸坤)。

3.为什么要写白莲?(曾学成)。

4.为什么多次写到风雨?(刘佳雯)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刘若涵)。

5.作者几次写到心绪烦闷、不适意是为什么?(刘牧杨、吴佳蔚)。

6.看见荷叶覆盖在荷花上,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彭文睿、屈俊豪)。

小结:层层铺垫和蓄势,最终汇成了那段话。请饱含深情地齐读第九段。

九.美写延情:

我们来听听母亲的话(播放逸豪妈视频)。

孩子们,最美是亲情,最爱是母亲,我手写我心,我口言心声。请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话。

可以仿照例句“母亲啊!你是-----------,我是-----------”全班分享交流。

九.课后作业:阅读冰心《繁星》《春水》。

十.教学反思:

1.整堂课学生融情入境,还是比较成功。

2.主问题设置可以更精细一点。

1.黄宇鸿主任:教学准备充分,教态从容,有亲和力。对文本的解读很准确,分析细致到位。

2.张瑞芳组长: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设计精美,唤醒了学生的神火体验。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六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荷叶母亲》,《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安排都有明确的主题.而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这样编排,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和人生,同时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阅读情趣。语文与人生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热爱生命,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与自然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略科学世界的神奇奥秘和无穷魅力,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的陶冶和感染;语文与社会的主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文教育资源,树立学生的“大语文”教育观。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板块.即讲读课文、自读课文、综合学习。讲读课文《风筝》、《羚羊木雕》展现的是矛盾冲突的一面。自读课文《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世说新语二则》则展现了和美温馨的一面。综合性学习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浓浓的亲情。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一、结合理念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荷叶母亲》是冰心1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入选文篇多年,意在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悟,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母亲特有的热爱.

(二)本文是1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以荷叶护莲喻母亲保护子来讴歌母爱,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这种写作手法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难点定为: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然后品味语言,并通过质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从而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师再通过对汶川感人母爱故事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达到深层理解诗歌感情的目标。

(三)本课虽是1篇自读课文,但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将其改为讲读课。因为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享受着过多的关爱,却忘记甚至不懂得对父母的爱感恩。所以我结合课文所体现的浓浓母爱,再结合学生以切身体验,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

二、结合教材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散文诗,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学习和鉴赏一种具体形象书法真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诗歌赞颂了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炙热情怀。

三、结合学情说教法。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语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资料的积累。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思维和构思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取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辩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四、结合课标说流程。

(一)情境导入——说歌曲。

让学生在歌声中,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读雅句。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我首先播放课文朗读的flash,让学生体会诵读的语气、停顿和情感,使学生深入情境,初步掌握本文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再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最拿手的语段,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给予指导,促进朗读教学。通过朗读促进对课文的感知,并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合作交流——品诗歌。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品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而对于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可以及时提问,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谈母爱。

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接着教师讲一个在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母爱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之后,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

(五)写作训练——写母亲。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曾经无抱怨过母亲,但今天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也许您不够漂亮。也许您不够富有,也许您没有满腹的学问,也许您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请您相信。正因为有了您,我便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通过写作,让第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达到说写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点主旨。

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有完美的结尾,为了能引入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促其回味,咀嚼,我用诗一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做到诗已尽而韵无穷的效果。我最后的小结是这样说的:“是啊,纯结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情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寒冷中,妈妈是棉被;饥饿中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却已衰老了,但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却永记于心,因为我们永远懂得您为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七篇】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八篇】

1.教材的地位及本课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讲述了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冰心1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及鉴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歌颂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写歌颂母爱的小诗。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地亲近感,加上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文学的魅力,逐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年龄尚小,阅历浅,在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教学法2、讨论法3、欣赏与体验。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圈点勾画法2.品读法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母爱,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至今吟咏母亲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们将和散发着奇异光芒的一颗进行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共同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去感受《荷叶母亲》这篇课文。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

(二)出示学习目标,分组自主学习。

a、学习目标。

1.复习冰心的生平简介。

2.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4.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写自己心情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

5.品读文中能解释说明标题《荷叶母亲》的一句话,体会文章主旨的含义。

b、在小组长的带领互相欣赏课前自创的小诗,下分组自主学习。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很好的补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交流展示。

此环节学生依据课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老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四)诗歌展示。

1.各个小组推评1篇质量较好的小诗,书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创作者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互相地欣赏点评。

2.创作者写好后,自己先诵读一遍,简单地介绍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与动力。

3.各个小组对自创的小诗经行欣赏与点评,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还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

4.教师对诗歌的特点作必要的解释与讲解。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及渲染的主题思想:即母爱、童真、自然。

(六)小结:

当我们心中的风雨来时,母亲的怀抱总是我们灵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顿:她吻干我们脸上的泪花,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有了她,我们才能活得像块宝。让我们敞开心扉,大胆的向母亲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对我们无私伟大的爱意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段。

2.把自己创作的小诗神情地朗诵给母亲听。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九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丹棱县何场中学的刘礼群,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1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第十篇】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1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8 2280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