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战争与征服国际服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战争与征服国际服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战争与征服国际服篇1

中化新网讯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伪装与仿真工程系教授吕绪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直到现在的核武器、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各类材料尤其是先进材料起了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在某种程度上是钢铁之战。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够发动战争,就因为有了年产800万吨钢铁的资本。进入21世纪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无不是当代高科技以及新材料的大展示。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均配备了新型头盔。这种头盔有6~8层泡沫材料衬垫防震系统,带在头上几分钟后,头盔里的衬垫就会变得松软,最后将完全适合士兵的头形,增强了头盔的防撞击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各国一直把材料、能源和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进入当今时代,高科技材料更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量。

在军事领域,高性能纤维是火箭、导弹、战斗机、作战装甲、海军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的重要基础材料。如战略导弹飞行中温度极高,只有碳/碳复合材料才能满足需要。战略导弹的弹头重量每减1千克,射程便可大大增加。所以,各国都高度重视高科技材料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如碳纤维、芳纶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都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很多的强度和模量,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及难燃性和突出的化学稳定性。

芳纶纤维是当今极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它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重量轻、耐酸耐碱等优异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且绝缘性能良好,抗老化,有很长的使用周期。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目前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防弹衣均采用了芳纶材质。芳纶防弹衣和头盔的轻型化,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战斗力和防护能力。目前,对位芳纶是全球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高科技纤维。可喜的是,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工程化技术,标志我们已有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并为产业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总参某部博士生导师厉新光:近年随着对纳米材料的开发,其特殊性能很快就引起了军事上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纳米技术尚不成熟,但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军事潜力,极大地刺激着人们寻求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继制定了军用纳米技术开发计划。美国开发纳米技术的经费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国防部系统;日本也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长远潜力,建成了第一个分子装配器;欧洲有关纳米技术的一项军事研究计划已在法国一个实验室开始起步。

采用纳米技术,可使现有雷达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其信息获取能力却极大提高;能够把超高分辨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安放在卫星上,进行高精度对地侦察。纳米技术还可以使武器表面变得更灵巧。利用纳米材料作武器的蒙皮,可以察觉细微的外界刺激。用纳米材料制造潜艇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节约能源;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提前察觉来袭的敌方鱼雷,使潜艇及时规避。用纳米材料做军用机器人的“皮肤”,可以使之具有比真人的皮肤还要灵敏的触感,从而能更有效地完成军事任务。

中国化学会某会员:目前战机对雷达隐身的主要方法是机体材料和涂料。根据能掌握的权威资料,中国在军用航空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应用上,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例如,国产歼-11bs多通途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其机体就大量应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新型复合材料。其中,两个高大的垂尾有近五分之四的体积使用了复合材料,而全动平尾则全是复合材料。同时还在主翼、边条、进气口和尾翼以及前缘机动襟翼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在一种战斗机上如此大比例的使用复合材料,这在目前已知的国产战斗机中是极其罕见的。同时喷涂有国产新型雷达吸波涂料。这证明中国在战斗机大规模复合材料运用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从歼-11bs身上,我们可以在某方面管窥到歼-20的部分技术。

歼-20机身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很可能会达到40%~50%。这其中主要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其他部分主要是钛合金和传统铝合金。复合材料主要是做机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肉”,而金属材料则充当“骨架”。从目前的高清照片看,歼-20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多余的突起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机体外表工艺非常好,铆钉等都处理得非常好,而且吸波材料涂层很厚,覆盖了铆钉等物件。二是运用了大面积复合材料外蒙皮一体化整体成型、组装技术。就是首先依照骨架外形,用复合材料制造一整张大面积整体蒙皮,然后整体一次性覆盖、安装在骨架上。其优点就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表面接缝等,可以极大地提高隐身能力。但该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今天的战斗场所已经从露天战场转为城市战争,需要装甲来防护更致命的弹药,抵抗多发子弹的打击。从狙击手射击到劣质简易爆炸设备的危险已经在传统的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装甲领域促进了装甲系统的快速发展。材料一定是优化了重量、弹道防御能力和成本的活动目标。

纤维化学领域的创新同时影响了软、硬装甲的发展,尽管每种装甲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是不同的。软装甲通常是柔软、坚固和轻质的,具有高弹性模量,可以在尽可能大的装甲面积上分散冲击能量。硬装甲通常是坚硬且更厚的,可能含有以层压或纤维形式与钢或陶瓷复合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软、硬复合材料装甲在单一产品中的应用实例是一种坚固柔软的防弹背心,它带有一个或多个硬板形式的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较大的复合材料板用作军用盾牌、车辆装甲和基础设施的爆炸防护。芳纶纤维

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生命防护小组的全球技术经理bruce burkholder表示,现在的kevlar 对位芳纶纤维至少比31年前所测试的防弹背心中的纤维坚固50%。聚对苯甲酰胺中的高定向长链具有牢固的链间化学键,使得kevlar的强度比钢高5倍。

他补充说,kevlar comfort xlt是杜邦最新的以kevlar为基础的弹道产品,与全芳纶防弹背心相比,它将防弹背心的重量减少了25%,同时也减少了背面的层压层数且降低了变形的可能。

burkholder说,kevlar comfort xlt通过将纤维和织物结合接近了单向结构的性能,因此可以在经纬两个方向充分利用纤维强度。这就使所有纱线交叉点分担的载荷达到了最大,同时又以更轻的重量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弹道性能。

burkholder所描述的“近来全世界对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kevlar经过了几次扩产,自2000年以来,已达9300万欧元(12000万美元)之多。他说:“杜邦正与美国国防部紧密合作,以满足市场对kevlar防弹衣、头盔和车辆上层装甲的巨大需求。”

杜邦2006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报告显示,其安全和防护部门的税前运营收入较2005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0%,达24200万欧元(3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kevlar装甲产品。

在今天的战争地区,最知名的一种车辆是坚固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或humvee)。这种吨多用途卡车制造商am general公司的公共关系总监craig mab确定,杜邦kevlar和钢质装甲正被用于这种自1985年开始大量生产的轻型装甲humvee。继第一辆型号为m1114的 “上部装甲的”humvee推出之后,该公司已经生产出m1116、m1151、m1152和m1165几种型号。这些车使用了多种材料,包括增强复合材料。

荷兰arhem市的teijin twaron公司向全球供应twaron对位芳纶纤维和纱,通过几次扩产,也已经在弹道制品和安全产品市场取得了发展。teijin报导说,与全钢材装甲相比,商业化车辆装甲中twaron复合材料和钢材的复合所导致的重量减轻,只将车辆的最高速度降低了5 km/h。该公司新一代的twaron纤维twaron ct含有50%以上的微丝,使得防弹背心具有了较高的弹性模量,而且重量比以前的twaron纤维低23%。在德国军用头盔中,twaron ct比钢质头盔的弹道性能提高了100%。

美国装甲兵的interceptor防弹背心目前是最先进的多功能个人装甲。杜邦的kevlar、teijin的twaron和dsm的dyneema纤维都已被选定用于其增强型侧面防弹插板(esbi)载体以及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和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esapi)组件中。spectra纤维

霍尼韦尔(honeywell)国际公司的特殊材料集团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colonial heights,该公司使用凝胶自旋拉丝工艺生产spectr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并在弹道复合材料中使用spectra防护板(spectrashield)技术。spectra比钢坚固10倍,比大多数芳纶纤维轻,在软硬装甲中都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用spectra纤维增强的是标准spectra shield、spectra shield plus和spectra shield ii材料;用芳纶纤维增强的是gold flex和gold shield材料。

spectra shield产品适用于humvee装甲、美国海军的sea knight直升机、防弹背心、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和增强型侧面防弹插片板和美国马萨诸塞州pittsfield市protech公司装甲控股子公司(amor holdings)的防爆织物。占霍尼韦尔整个公司销售额15%的特殊材料部门今年计划增加93600万欧元(12亿美元)的销售额,部门收益将近42800万欧元(55000万美元)。

过去十年,只有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德克萨斯装甲公司(texas armoring)一直对私人车辆(从豪华轿车到suv)进行装甲。该公司ceo trent kimball指出了大量增强纤维在公司装甲产品中的应用,包括spectra和spectra shield、dsm的dyneema、玻璃纤维和硬化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从重量方面促进了整个装甲行业的进步。用复合材料装甲的车辆减少了磨损和破环,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两到三年。”

kimball估计,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辆装甲系统的重量大约为136千克(300磅),而一个复合材料/钢系统的全部重量为680千克(1500磅)。

dyneema纤维

另一种先进的高模量、高性能聚乙烯(hppe)是来自dsm的dyneema纤维,该纤维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的greenville市和荷兰的heeren市生产。

去年12月,dsm进行了四年之内的第五次扩产,将全球产能翻倍。dyneema系列最新的弹道材料包括硬装甲用hb25和hb26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它们可以比其它传统编织物更快、更有效地沿着纤维传输冲击能量。使用hb26制备装甲的制造商将处理时间减少了一半,加快了生产速度。丹麦装甲兵测试了车辆装甲中的hb26复合材料,发现它们是有效的 ;hb25复合材料在中型战术车辆驾驶室装甲中应用效果良好。

dsm还复合了dyneema hppe纤维和钢丝材料用于防弹背心的刺伤防护,该防弹衣符合英国hg1a/kr1标准。英国国防部将很快把dyneema单向纤维混合在新型osprey防弹衣的陶瓷板背面。dsm还创造了一种dyneema hppe纤维和dyneema单向纤维带制成的混合层压片材,该材料可以抵抗弹药、刀子和针状物的攻击。

dsm dyneema llc生命防护(美国)公司高级副总裁jan grimberg告诉《增强塑料》,弹道市场开发轻质材料是必然的。他说:“dyneema hppe中的碳-碳键创造了世界上最坚固的轻质纤维——与钢材相比表面密度最高可降低75%。现在我们仅仅使用了dyneema纤维强度的20%,因此它在弹道产品中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军事终端用户对hb26的认可来自于对它的期望。grimberg说:“我们期待dsm公司在年底前公布更多关于hppe纤维的创新,降低硬装甲的重量,提高其强度。”

该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的财政报告表明,高性能材料部门的运营收益(包括dyneema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

最近,加利福尼亚州del mar市装甲制造商homeland security国际集团和美国维吉尼亚州dulles市的protective enterprises公司都成功制成了混合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sapi板。

将dyneema和spectra纤维混合在sapi板中,复合材料部件重量平均可降低到千克,而其它复合材料板则为千克。位于以色列herzliya市的rabintex 工业公司使用几种芳纶纤维增强材料生产knightex弹道板。该公司报导说,一块5毫米厚的复合材料防弹背心sapi板重量仅为 kg/m2。

玻璃纤维

尽管玻璃纤维被认为是最重的弹道增强纤维,但其仍然在复合材料装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乔治亚州aiken市的agy公司是全球唯一的s-2(商标)玻璃纤维生产商。其新业务发展经理david fecko认为,他们的纤维平衡了拉伸强度、压缩性能、硬度和疲劳性能,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既具有弹道性能,也具有结构性能。

该公司的hj1硬装甲板材使用s-2玻纤增强的酚醛树脂基织物制成,用于humvee m1114和cav-100 european维和车辆的装甲。agy公司现在拥有23个hj1系统的许可证。

科罗拉多州montrose市polystrand公司的thermoballistic-h装甲板使用公司牌号为x-ply的e和s玻纤/聚丙烯混合片材。这种复合材料板材由0/90°层压板与打击面的e玻纤和背面的s玻纤制成。

polystrand公司总裁ed pipel说:“玻璃纤维可能比芳纶纤维和碳纤维更重,但它更便宜,应用也更广泛。”他指出,x-ply不需要特殊的储藏条件,保存期没有限制,层压板形式比其它弹道学复合材料成本更低。另外,与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弹道板材相比,polystrand材料可以将挤压时间缩短40%~60%,去除了除气过程,并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新型玻璃纤维和纳米防护材料

复合材料装甲的新型增强纤维正快速发展着。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richmond市的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和magellan系统国际公司发现了一种适用于m5的弹道纤维,这是一种复杂的聚亚苯基纤维化学品,magella将其描述为“一种坚硬的棒状聚合物,具有双向氢键,可以产生三维蜂窝网络结构”。

弹道市场的另一种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是增强聚丙烯基材的高度抗拉伸的聚丙烯带纱,这是美国南卡莱罗纳州spartanburg市美立肯纤维公司模压织物技术(mft)的一部分。该公司已经实现了车辆装甲的商业化,而且正在开发用于头盔和个人装甲的mft技术。

美立肯公司的一名利润增长战略专家todd kleman说:“热塑性材料逐渐在装甲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这一市场的买家是不愿承担风险的,因此任何新材料都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才能被鉴定为合格。”

delaware大学复合材料中心和美国军事研究实验室武器材料研究会的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进展,制成了剪切稠化液体(stf):一种独特的“液体装甲”。stf在正常条件下处于一种类似液体的弹性状态,但在冲击作用下会变硬,以便在几毫秒之内阻止穿透。armor控股公司是今年唯一取得stf技术许可的公司。

香港科技大学的纳米技术研发是关于复合材料形式的多壁碳纤维管增强uhmwpe薄膜的研究。研究发现,仅仅增加1%的纳米管,就可以大大提高薄膜强度和模量。这种混合作用似乎还可以减少纺纱纤维中纳米管形成的结所导致的uhmwpe纤维损失。高平教授说,装甲制造商对这项研究显示了相当大的兴趣,该大学和dsm公司正在商讨进行合作的可能。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new bern市lifetek armor公司目前正在其产品中使用聚合物增强复合材料,公司总裁terry nelson认为电子武器可能是下一代的战争威胁。他说:“纳米材料可以为这种武器提供装甲解决方案。”

可以确定,在战火下的生死对决中,未来的装甲材料将包括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对于各种危险环境中的生命保护来讲是很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战争与征服国际服篇2

战争与征服——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一、教学目的: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二、教学要求:

思考两河流域艺术特点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两河流域艺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那些美学上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河流域艺术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2、古埃及艺术与其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五、教学过程:

人类的文明史出入意料地会在两个不同地区同时发展起来,当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创造了他们古老的文明时.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地区也兴起了另一种伟大的文明。今伊克共和国境内的两条注入波斯湾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是古代文明的又一发源地。远古时代.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明.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这儿定居耕种.生息繁衍.两河流域自古以来没有天然的屏障;这片肥沃的土地便成为各个民族长期争夺的地方.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迦勒底人、赫梯人等都先后在此称雄.战争连绵不断,国家或王朝不断更迭。这种不断的冲突也带来了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使这儿的艺术发展呈现出不同于古埃及稳定封闭的程式化面貌.表现出较为活泼多样的风格,由于两河流域缺少石料,这儿也未留下象埃及那样巨大永恒的石建筑和数目繁多的雕刻品。

两河流域下游的文明发展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朴这里建立起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以后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下游.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于公元前8世纪征服了众多的民族、建立起亚述帝国.发展了文明。至公元前6世纪这儿被波斯帝国征服。美术史上,我们选用五个时期的艺术作为两河流域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加以介绍,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叙述。因为两河流的历史太复杂,遗留下来的文物较埃及少,从古至今这儿的战火不断,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一个不稳定的冲突热点地区.考古发掘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所以仅择其耍加以简要介绍。

一.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的艺术(公元前3500年——2000年)

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从波斯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至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形成了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械和乌鲁克械辞小城市国家。他们的社会并不象埃及那样.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围绕种庙形成有机的社会结构,他们崇拜各种自然神,如雷电神、风暴神、植物神、水神替.修建了许多神庙。国王不过是神的旨的执行者.他领导人民为神服务。这个社会的中心是神庙,神庙被用来指挥劳动.举行祭祀活动,发展公共事业,集中分配劳动产品。神庙建筑就成为苏美尔人最重

要的建筑艺术。

因为缺少石料.苏荚尔人便用粘土做成泥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防水,他们又在墙面上镶嵌陶钉.类似马塞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是塔庙.又叫做吉库拉塔”(ziggurat),是一座用泥砖修筑成的巨大人造土山,其面积可以与金宇塔相比.高度由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高高耸立在平原上,十分显眼。这些塔庙是城市的灵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物质文化交流的中心。塔庙上建有神庙、贮藏室、工作房.甚至有交易市场。最早的塔庙迹于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乌鲁克城.今天已几乎荡然无存。圣经中记载的巴比伦塔可能就是这些未保存下来的塔庙中的一个。最著名也最高大的是公元前2500年前边于两河流域南9q的乌尔城塔庙。它由三层梯形平台组成.顶上两层今天已差不多不复存在,底层高的约17米多.每层都有倾斜的梯道和回旋向上的斜道通向高处。塔庙的墒面有规则的凹凸不平的起伏,它在坦荡的两河流域平原上显得十分雄伟。为什么塔庙总是修得如此高大呢?可能苏美尔人认为神应当住在高山顶而不是平原上.因此他们才不遗余力地总是修筑这些人造土山.然后将神庙建在其上。

苏美尔入的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这些作品大多出于宗教目的而雕刻。“苏美尔女神像•’是一件高25厘米的石雕.眼和眉原嵌有彩色石块和金属等材料,她的眼眶很大.表悄严肃,大约作于公元前3500年一前3000年。另一个圆雕“植物神像”非常有趣.它是一件全身像,高约90厘米,身体和四肢都被处理成圆柱形,双手交叠胸前,身着半截羊毛围裙,头上留着长须长发,大眼眶里嵌着彩色石块,显得既贤明又睿智。这一时期还遗留下来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切青木板上嵌有贝壳和彩色石头的“乌尔军旗”,描绘苏美尔人庆祝战争胜利的场面,“公山羊和树丛”是用黄金、贝壳和绿石制作而成的,山羊站立在树丛后向外窥视,显得生动有趣。这些工艺晶中最有名的,要数一件名叫“金牛头竖琴’’的作品。金牛头竖琴

件古老的竖琴有金牛头作装饰,牛选用金、宝石和贝壳制成。竖琴板上用贝壳、天青石等物镶嵌的一组精彩的动物图案最叫人称奇。图案共分四层,最上面一层是传说中的勇士吉尔加美什两只人面牛身怪搏斗,第二层是雄狮和狼正携壶端菜,第三层绘有毛驴弹奏竖琴、熊在舞蹈。最下一层是山羊同半人半蝎的怪物站在一起。所有这些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动物的拟人化,它们都被刻划得维妙维肖,记载了苏美尔人古老神奇的传说,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动物的作品,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以后我们在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中不难看到类似的动物描写。其中毛驴弹奏竖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西方艺术中一种不变的形态。’这件作品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那正是埃及的大金字塔时代,比中国的夏朝还要早五六百年呢。.

当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定居后不久,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这儿又移居来了一个新的民族,即阿卡德人。经过漫长的岁月阿卡德逐渐强大起来,于公元前2500年后取代了苏美尔人成为两河流域南部的统治者,他们继承了苏美尔人高度发展的文明,同苏美尔民族逐步混合为一体,所以在美术史上我们把两个民族文化统称为苏美尔一阿卡德艺术。

阿卡德人统治时期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萨尔

贡一世的头像和纳拉姆辛石碑。

萨尔贡一世头像

阿卡德王朝的奠基人萨尔贡一世头像是一件青铜雕刻作品,形象逼真,面部处理精细,编织的头发和卷曲的胡须刻如入微,有一种威武严厉的气质。从雕铸的技巧来看,当时(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纳拉姆辛是萨尔贡一 师德孙子,石碑上刻绘着纳拉姆辛国王率军翻山越岭同敌人战斗的场面。

二.巴比伦时期的艺术(约公元前1790年一前1600年。)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地区发生**,直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征服其他民族,统一了两河流域下游地区,建立起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巴比伦王国。统治者汉莫拉比相当尊重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和传统。不过这段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极少,最有名的就是汉莫拉比石碑。

汉漠拉比石碑

是一块镌刻着汉莫拉比国王制定的法典全文的闪绿岩石碑,碑上端有国王和太阳神的浮雕像。国王身着长袍,袒露右臂正站在太阳神前,他举起右手向神报告。右边的太阳神端坐在宝座上,头戴海螺形的高帽,身穿层层条纹的长袍,正把权杖一样的东西授予汉莫拉比。如果你细心观看两人侧面的头像,会下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眼睛都被雕刻为具有透视特点的形状,有一定的空间深度。这对于生活在公元前

浑、古朴;较苏美尔的石雕更为成熟。

汉莫拉比去世后,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被其他民族吞并。此后两河流域处于文化的底潮。

亚述帝国时期的艺术(约公元前1000年一前612年)

亚述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两河流域北部的一千国家,它发展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逐步强大起来。这些亚述人骁勇善战,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许多地区和国家,最终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统一了两河流域。亚述的全盛期约从公元前1000年一前612年,历史上称这时为亚述帝国时期。在此主要介绍亚述帝国时期的术。

19世纪中叶以来发掘了大量的亚述宫殿遗址,这些建筑同古代苏美尔人的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取述入的文化艺术主要依赖于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艺术而成长。亚述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遗迹颇为丰富,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宫殿建筑和雕刻。亚述人不像埃及人那样看重死后的生活,也不修建巨大的陵墓,最看重的是现实的享受,用大量的钱财修筑宏伟豪华的宫殿,国王死后也多葬于宫殿之下。亚述宫殿都建在人工台基上。萨尔贡世的宫殿在亚述王宫中首屈一指,它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建在方形台上,宫中有房间二百多间,宫殿四周有高大的围墙。最动人的还是守护宫门的带翼神兽雕刻,这种半人半兽的形象是亚述最独特的艺术遗迹,它有一个人头,有牛的身躯和腿,背上长着鹰的翅膀。奇怪的是它有五条腿,从正面看它立地不动,从侧面看正在迈步走动,构思颇为新奇。

不过亚述最负盛名的要数浮雕板雕刻。公元前9世纪一前?世纪是亚述雕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保存下来的浮雕大多属于这一时期。当时1700多年前的雕刻家来说,实属难能可贵。这块石碑也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整个雕刻手法圆的亚述人用大量浮雕板来装饰王宫,每座王宫中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记载历代亚述王的战功、狩猎以及各种历史大事。这些浮雕既有历史意义,又可作为墙面装饰。很可能,亚述国王们常常面对一幅幅浮雕,追忆他们或他们的祖辈建树的丰功伟绩。这些浮雕板中最令人难忘的有“猎狮图”、“受伤的母狮”等作品。、猎狮图这块浮雕板发现干公元前9世纪的阿苏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殿遗址。浮雕描绘了战车上手持弓箭向雄狮射击的勇敢国王和身中数箭但仍旧扑向战车的凶猛的狮子,表现手法大胆、概括,轮廊清晰,具有装饰性,整个画面充满力量和生气。它反映了热衷于领土扩水和进行激烈狩猎活动的亚述帝王们的生活。

受伤的母狮.

这件浮雕感人致深,它描绘一只垂死的狮身中数箭,血流如注,两条后腿已瘫软,但前肢却竭尽全力支撑着身躯,昂首怒吼,这真是生命最后一刻的悲鸣。雕刻手法相当简洁,没有任何背景的刻划,狮头、狮爪刻得富于起伏变化。这件作品是在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宫殿里发殿里发现的,约制作于公元前650年。

亚述的浮雕大多为国王歌功颂德,保持了较多的世俗性,也体现了亚述人的尚武精神。

三、新巴比伦时期的艺术(公元前626年一前539年。)

公元前7世纪末,随着亚述帝国的衰落,一支迦勒底人逐渐壮大,约在分元前626年占领了巴比伦城,建立起国家。称为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联合其他国家于公元612年攻陷了亚述首都尼尼微,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及叙利亚等地。

新巴比伦的艺术集中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筑上。新巴比伦城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伟大的城市,由当时最强大的统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年一前562年)所建,它是一座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规模宏大的京城,也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新巴比伦城有宽厚高大的双层城墙,城墙上设有塔楼,城内宫殿的墙垣均用五彩琉璃砖砌成,十分华丽。全城有二十四座城门,都以巴比伦神祗命名,其中最负盛名的主门称为伊斯塔尔门。伊斯塔尔门

这座城门以新巴比伦的丰产和战争女神之名命名。它有深蓝色的琉璃砖墙面装饰,墙上还饰有黄、褐或黑色的动物形象,色彩艳丽华美,表面光滑明净。这些琉璃板动物装饰同亚述人首飞牛怪兽相对,更显出它优雅华丽的独特效果。自苏美尔人以来动物形象始终是两河流域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新巴比伦减中还修建了大神殿和献给朝霞女神的高达90米的高塔,有7层螺旋形阶梯,相传这就是圣经中提到的巴比伦塔。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取悦他的王后,在宫中还建造了一座高达25米的梯形高台,底边长120米,共分7层,每层都铺上泥土,种上各种奇花异草。远远望去,花草树木仿佛长在宫中,在乎坦的两河流域非常引入注目,因此人们将它称作“空中花园”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惜在公元前3世纪因地震而毁掉了。

四、古代波斯艺术

古代波斯位于两河流域东部,北至里海,南达波斯湾,在多山的伊朗高原上。这儿很早就有了人类文化。这些早期游牧民族给我们留下的艺术晶主要是随葬品中的小型工艺制品和陶器。其中波斯史前陶杯非常有名。史前陶杯

是考古学家在伊朗西部的苏兹(suas)山区发现的史前陶杯,约为公元前5000年一前4000年的作品。它高约28.5厘米,上面有富于想象力的半抽象动物形态作为装饰。杯子正中是一只精美的野山羊,它的身体已简化成几道曲线构成的三角形,双角变为两道大圆圈,身体反而成了角的附属品。野山羊的上部是简化成近乎干一条水干线的狗,它们组成了一圈图案。如果你细心观看杯口,会发现那儿的竖直线实际上是长颂鸟的脖子组成的,构思可谓巧妙奇特。由此看到,原始人类善于描绘十分写实的对象,发展到金石并用的时代或进入文明时代,人类又从写实步入了概括抽象的艺术领域。波斯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强大起来,居鲁士兴兵于公元前550年灭掉其他国家,建立波斯王国。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居鲁士占领了新巴比伦,征服了整个西亚地区。他的儿子在公元前525年又征服埃及。至大流士一世(前552年一前485年),波斯帝国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古代波斯艺术最有成就的是大流士一世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和雕刻。

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人对被征服领域的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形成多样化的面貌。此外,由于波斯人信奉拜火教,保持了露天燃烧奉祭的传统,因此他们没有宗教性的室内建筑。波斯帝王的宫殿都是世俗性的,极豪华和奢侈。大流士一世时代的宫殿筑最有代表性。

波赛波里斯宫及其雕塑

波赛波里斯宫是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8年修建的王宫,它是一大片建在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其风格显然受到亚i叁建筑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埃及、小亚细亚等民族的风格。这座宫殿最有特色的是迎宾厅,它由36根圆柱支撑,柱头和柱基的装饰花纹是埃及式的,柱子表面的凹槽来自爱奥尼亚式的建筑柱式,天花板横与柱子之间的支撑是波斯本民族的传统——牛型柱头装饰。这种装饰是在莲花型柱头上跪着一对背对着背、两头一体的公牛,显得庄重、结实而大方。

波斯雕塑多以属于建筑,迎宾大厅外两道石阶的墙面上,刻满了各种浮雕,们全是一些礼拜、朝贡、典礼的场面,以人物为主,也有不少动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侧面的造型,他们大多有大胡须,卷曲的头发,动作比较单一。不过这些侧面像同埃及的雕像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头是侧面,身体也是侧面的,不象埃及雕刻那样头侧身正。这些雕刻仍然给人以威严呆板的感觉,它们当初是帝王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今天看来,它们是波斯民族气质和历史的体现。

波斯艺术还十分重视装饰性,建筑普遍采用琉璃砖装饰墙面。不过这些装饰发展变化较少,大流士一世时期形成的风格,一直流传到前330年帝国灭亡也无什么变化。波斯的小型艺术品、尤其是金银器的制作十分精美,其金属制品和丝织品的装饰风格一直影响到后世。

思考作业:

1、两河流域艺术形态的形成原因

2、两河流域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期。

3、两河流域艺术与中国原始艺术相比,具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参考书目:

《外国美术史纲要》 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美术史》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毛君炎等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西方艺术史》贡布里希(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

萨拉•柯耐尔著欧阳英樊小明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译

战争与征服国际服篇3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本课课标要求是: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写出对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而对于文明的两种交流方式,着重侧重于对暴力冲突的看法的教学,另一种和平交流方式重点在第七课。

“生命化课堂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本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都能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以及小组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概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

熟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以及罗马帝国疆域四至。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 “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东侵路线和罗马帝国的疆域”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联系,一般说来,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的传播 教学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相关的图片资料。

三、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战争与文化的联系,着重指出战争对文化的客观传播作用。

2.归纳法。对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有利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由学生归纳其原因。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教材没有详细介绍,教师以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4.图片辅助法。在讲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用多媒体显示亚历山大像;对于罗马文化传播,展示大量罗马文化成就等图片,让学生去感悟。

5.动画辅助教学。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和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容易记忆。

四、评价方案

1、个体评价

对学生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2、小组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评价,以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参与的积极性,团体的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准,激发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最后达到合作共赢。小组长记好本组课堂得分,课后课代表汇总。

3、检测性评价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课堂检测试题,利用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世界古代史可以说了解甚少,一些人名、地名都相对陌生,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尽可能通过一些图片、人物故事、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观印象,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运用历史材料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让他们在史料中认识历史。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结合2012伦敦奥运男子马拉松冠军,简单介绍。2.让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介绍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希波战争中,拥有数万步兵和一万名骑兵的波斯大军在希腊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马拉松有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雅典军队占据了山坡,波斯军扎营在山坡下的平地上。雅典军队约1万人前往阻击。他们采用两翼埋伏,正面佯攻,最后三面包抄的战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雅典的快跑能手菲迪皮茨受命回雅典报捷。尽管菲迪皮茨已在战斗中负伤,但他还是跑回雅典,告诉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雅典人“我们得救了”,说罢倒地而死。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菲迪皮茨,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大致沿着当年菲迪皮茨的路线进行,全程为千米。后来,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确定为千米。)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学生口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3.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今天,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人们通过这项赛事,把战争的碰撞与冲突变成和平的体育竞争,既加强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渗透。

本课主要介绍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战争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事实?它们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从教材中探求答案吧。

一、希波战争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希波战争的相关,对照导学案作读书标记并记忆,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演示课件,让学生通过识图,直观地了解历史: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来了解历史的能力。

2.材料: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是什么意思?结果怎样?(意思就是要求对方屈服。)

3.波斯为什么最终战败?(劳师远征,遭到顽强抵抗等)师强调:希波战争是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第二目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相关知识,对照导学案作读书标记并记忆,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教师先出示亚历山大大帝的图片和他的名言,以图片和名言来介绍亚历山大大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亚历山大大帝其人——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胸怀大志,豪爽,怀有统治全世界的野心。从而为下面的知识作好铺垫。

(二)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

让学生指图讲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多媒体中出示相关的图片(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港口及亚历山大灯塔等)师可补充指出:作战中,亚历山大大帝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给我们留下了亚历山大灯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与其名字一致的历史遗址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亚历山大大帝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和英雄的人格魅力。通过如此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对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一目了然。

教师提问:亚历山大东征的地区都曾出现过哪些文明?学生回答 :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教师: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将不同的文明带回了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 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一是使学生温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另一个作用,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为下面讨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作了铺垫。

(三)出示相关资料并结合亚历山大的名言,引导学生还原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利条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远征是为了迎合希腊和马其顿奴隶主的意图:把劲敌从地中海和小亚细亚地区排挤出去并通过征服新的殖民地来缓和希腊各城邦国家之间的矛盾。“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从希腊到印度的帝国之梦。

提出问题: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波斯帝国的外强中干为东征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亚历山大大帝自身的野心、雄心壮志和对财富、土地的渴望成为他东征的主观原因。从而使学生理解“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行动”的真正含义。

(四)以史料为据,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 展示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

材料三: “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历史教学参考用书》

提出问题: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有怎样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灾难,是一次掠夺性的战争。东征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古代东方文明。

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从客观上也促进了西方与亚非之间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希腊文化优秀的成果也因此逐步传遍当时世界各个文明。亚非文明也被顺理成章的带回欧洲,形成了多种文明的交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此后,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辩证分析历史、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温故知新:罗马帝国的建造者是谁?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 新授: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本目的内容,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对照多媒体展示的《2世纪罗马的疆域》图,指出2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疆域四至。让学生直观的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罗马帝国的繁荣情况,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出示的罗马辉煌的建筑艺术、雕刻、手工制品、法律等内容来了解罗马帝国的繁荣。

出示两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反映了罗马人怎样的心态?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当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

那么,怎样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带来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两段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文明也随之传播,那么罗马和古代中国有往来吗?

多媒体出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四、谈古论今

播放一组现代战争的图片,包括科威特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设问:今天的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什么?作为中学生的你们怎么看待当今的战争?

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现代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意识.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理解了战争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暴力冲突是文明交往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流。我们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了导学案,由于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再加上初三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古代史,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本课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导入环节联系现在的马拉松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在讲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老师呈现的亚历山大的名言以及史料,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亚历山大这个人物的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拓展提升环节,使学史明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史为今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都能获得成功感。动态的地图,“穿越”的情境,避免了平铺直述,历史氛围的“渲染”很到位。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自然,以气呵成。这些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原则,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学习,起到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在从史料中来看当时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利条件和主观动机有哪些?还有通过亚历山大的名言来看亚历山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比我预先想的还要好。由于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所以课堂效果也非常好,课堂检测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能够达标。

不足之处:在合作探究环节,有些同学参与的热情太高了,极少数学生的思维发散的太大,我没有及时的把他们往回收,在这个环节用时稍显多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效的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巩固和运用。但在课堂上质疑的学生较少,以后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八、共同诊断:

通过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观察,发现导入环节联系现在的马拉松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在讲述希波战争时,老师呈现的亚历山大的名言以及史料,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亚历山大这个人物的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拓展提升环节,使学史明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史为今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都能获得成功感。动态的地图,“穿越”的情境,避免了平铺直述,历史氛围的“渲染”很到位。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自然,以气呵成。这些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提高。

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看,各个环节的比例恰当,铺垫型占20%,思考性占58%,提醒性的占10%,过易的占6%,较难的占6%。从课堂效果的有效性来看,98%的同学能够达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效的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巩固和运用。但在课堂上质疑的学生太少,以后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的资源没有挖掘到位。

战争与征服国际服篇4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

本课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本课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二、教法建议

1.本课导入: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希波战争”。(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扩张及希波战争的结果。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展示《公元前6~前5世纪的波斯》图,让学生通过识图,明确波斯帝国的疆界及所包括的地区,从而得出它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2)对于希腊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师可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由学生归纳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3.关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教材没有详细叙述亚历山大的东征,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显示《亚历山大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3)伊苏斯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教材没有介绍,教师可作适当补充。(4)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一段小字,并观看《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的认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教材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教师还可进一步补充,这时的亚历山大城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者、艺人纷至沓来,竞芳斗艳,各显才华。这方面的材料教师可作适当补充,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关于“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2)使学生认识,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至于繁荣的情况,应要求学生看教材《罗马古道》《西班牙的古代罗马时期引水桥》图和小字内容。教材最后的小字部分提到这一时期“罗马帝国与外部也有和平的交往”,“中国的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已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教材后面的“自由阅读卡”有“罗马帝国与东汉帝国”的有关史料,它同样是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3)教材安排有两句英汉对照的古代罗马的谚语,它们实际上是罗马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加强历史学科与英语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可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当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4)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这是学生必须认识并加以理解的。对此教师让学生结合亚历山大东侵影响的学习展开自由讨论,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教材的小字部分对罗马文化的传播主要指出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二是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基督教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它们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此话题和学生进行自由、平等、民主、互动性的交谈,以拓展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最重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罗马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学法指导

1.充分运用本课提供的视觉教材(地图和插图),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既有书前的彩图,又有书中的各类图片。教师应该把教科书中的图片上升到视觉教材的高度去认识,不仅要注重运用这些视觉教材,而且要指导学生努力挖掘其文献价值,这对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历史图片,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指导学生设计《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比较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归类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

答案提示:首先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和《罗马帝国》图,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然后比照当代世界地图,看看它们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收集有关史料,写1篇小论文,评述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影响。提示:可通过查找网上资料、音像资料和书刊资料,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从“暴力征服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加以评述。

(海口市教育局教研窒

傅元根)

参考资料

波斯帝国

在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公元前6世纪初,古代西亚强国米底统治着这一地区。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人在其首领居鲁士的率领下,发动起义。最后,波斯人打败了米底人,并在公元前550年占领了米底人的首都埃克巴塔纳,俘虏了米底国王,建立了阿黑门尼德王朝。此后,波斯人继续向外扩张,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战争,征服了包括亚美尼亚、吕底亚在内的广大地区,还控制了小亚细亚沿岸的许多希腊人城市。大概在公元前539年或538年,居鲁士的军队灭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居鲁士统治巴比伦后,放宽了对犹太人的统治,允许犹太人回到故乡,使他们得以重建耶路撒冷及其圣殿。这样,波斯帝国建立起来。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远征中的战争中阵亡。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并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这时,波斯已经成为西亚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帝国。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从埃及回伊朗途中误伤身亡。不久,其部将大流士登上王位,成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前522—前486年),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对内,大流士一世镇压了米底、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等地的叛乱;对外,他向西侵占了色雷斯、控制了今天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当时称赫勒斯滂),成为第一个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当时,波斯帝国的疆域西至埃及,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到里海及黑海一带。波斯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强大的舰队,拥有的舰只数量大约在600~1 000艘之间。为了维持统治,大流士一世下令修筑了通往帝国各重要地区的道路。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波斯帝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公元前5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最后还是以波斯帝国的失败告终。公元前331年,大流士三世率领的军队在阿尔培拉附近的高加梅拉被亚历山大大帝打得大败,大流士三世本人虽然侥幸逃脱,但仍然在第二年被杀,阿黑门尼德家族统治的古代波斯帝国灭亡。

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征服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当地居民在公元前500年起义反抗波斯统治。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镇压了起义之后,就准备征服希腊本土。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发兵进攻希腊,主力海军在路上遇到大风暴,全部覆灭,陆军遭到色雷斯人袭击,远征失败。公元前491年,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也就是要求对方屈服。斯巴达和雅典不屈。第二年,波斯大军在马拉松平原登陆。米太亚得率领雅典军队约1万人前往阻击。他们采用两翼埋伏,正面佯攻,最后三面包抄的战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统率大军渡过赫勒斯滂(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北希腊。斯巴达王李奥尼达和他所率领的300名步兵在德摩比利隘口(温泉关)英勇战死。希腊人称李奥尼达为“雄狮”,在山口建立了狮子雕像来纪念他。7月间,希腊海军在地米托克利指挥下,在萨拉米斯岛以东的海峡中大败波斯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年,波斯陆军海军再次战败。希波战争基本上结束。这以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时断时续,互有胜负。公元前449年,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以东的海上,雅典海军彻底打败了波斯海军。同一年,双方签订和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独立。

亚历山大大帝和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马其顿国王,腓力三世之子,自幼受过希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崇拜《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溪里(一译阿喀琉斯),在事业中努力加以模仿。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侵入小亚细亚,第二年,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于伊苏斯。前332年占领埃及,第二年回师亚洲,继续对波斯作战,攻占巴比伦等城市,掳获财宝无数。公元前330年,历时200多年的波斯帝国沦亡。亚历山大进军中亚细亚,遭到当地游牧部落的反抗。公元前327年进军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因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气候不适,士兵普遍厌战,被迫退兵。公元前326年,兵分水陆两路撤退,于前325年返回巴比伦。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侵时,建立了亚历山大港,即今埃及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端,以长约1 300米的人工大堤与对面的法罗斯岛联结,从而形成东西两个优良海港,东港是商港和军港,西港是渔港。由于当时埃及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亚历山大港不只是埃及的吞吐良港,也是地中海世界和近东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转运港口。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住有希腊人、埃及人、犹太人等。商旅、学者云集于此。亚历山大港最著名的建筑是一座巨型灯塔,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为争夺地盘展开斗争,经过长期混战,帝国分裂为几个独立的王国,其中三个最大的是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叙利亚的塞琉古王国和希腊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亚历山大死后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为了便利船只夜航,公元前3世纪初在港外的法罗斯岛上建立了一座巨型灯塔,传说塔高130多米,顶层有一个大火炉,每天夜晚点燃,烈火光芒四射,巨大的青铜镜能把火光反射到几十千米以外的海域,极其壮观。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4世纪时因地震坠毁。本课插图《亚历山大铜像》是一尊青铜塑像,大约是公元2世纪的作品。

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因此,19世纪30年代以后,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334年)至罗马灭掉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并由其后裔统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这段历史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作希腊化文化。所谓的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范围之内,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由亚历山大的部将或亲属建立的政权。在希腊化时代,东部地中海、西亚和黑海地区的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也得到广泛交流。在政治上,各国都实行了东方式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同时,有些希腊式城市又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些城市虽然不是独立的城邦,但其自治权确实对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希腊化时代,由于奴隶的劳动,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内外贸易频繁,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就文化而言,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作为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中心,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拥有庞大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众多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在这里探讨学术问题。特别是在科学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数学家欧几里德、科学家阿基米德、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天文学家希帕库斯等。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罗马的扩张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此后,罗马开始了长期的对外扩张历程。罗马扩张的第一个对象是当时地中海一个强国迦太基。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同迦太基军队进行了三次战争,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公元前以迦太基失败求和结束,结果,迦太基人统治的西西里岛被割让给罗马,西西里是罗马第一个行省。此后,罗马人陆续占领了科西嘉岛、撒丁岛以及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一些地方,建立了几个行省。第三次布匿战争以后,迦太基城被罗马人拆毁,迦太基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成为罗马人的阿非利加省。与此同时,罗马还在向东部扩张,通过同马其顿人的三次战争,控制了希腊,然后,又派兵侵略叙利亚,控制了西亚部分地区。在西部,罗马人也侵占了许多地方,今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很多地方都被纳入罗马的版图之内。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凯撒还两次派兵侵入不列颠。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领的罗马军队又灭亡了埃及,把埃及并入罗马。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达莱茵河和多瑙河。

拉丁字母

罗马人属于拉丁族,拉丁人住在意大利半岛中西部沿海(包括罗马)的拉丁姆地区,他们的文字称为拉丁文。随着罗马的扩张,拉丁文成为帝国的官方文字,拉丁语也传到各地。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拉丁语逐渐分化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后来,拉丁文逐渐成为死文字,但它在基督教、法律和科学领域长期留下影响。今天,许多疾病的西文名称和西药的名称都来自拉丁文。拉丁字母简单易写,其他语种如英文、德文、北欧各国和许多东欧国家的文字,以及越南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都采用拉丁字母。

罗马的建筑

罗马人在古代希腊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大约在公元1~3世纪,是罗马建筑的极盛时期,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的高峰。著名的罗马圆形大剧场等许多建筑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筑的。从形式上来看,古代罗马的建筑已经和现代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剧场的设计,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而且逐排升起,观众进入剧场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处到达各区的座位,即使观众人数众多,也可以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台前是乐池,后面是演员的化妆室。古代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大量的拱券结构,这些拱券结构的水平很高,能够使建筑物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罗马还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从公元前1世纪起,这种混凝土不但用于建筑拱券,还用于筑墙。同时,当时罗马人的木结构技术水平也很高,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建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了25米。此外,罗马人还学会了在建筑物中使用玻璃,有人考证,至迟在公元1世纪的中叶,罗马人已经在窗户上安装了有几十厘米见方的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古罗马的建筑师还发展了古代希腊建筑中常见的柱式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特别是创造出了柱式同券式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罗马的建筑中,有的还集中使用各种弧线组成平面,并采用拱券结构。古罗马人还在理论上对建筑这门学问进行了总结和探索,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就是古罗马建筑科学的总结。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逐渐衰落。文艺复兴以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为人们认识,并成为人们学习的范例。欧洲人学习古罗马建筑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罗马法

罗马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当时,罗马的法律有人民大会的法律和平民大会的法律,共和时代的末期,元老院的决议逐渐取代了王政时代的人民大会和平民大会的法律。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执政期间(527至565年),罗马法发展到成熟阶段。共和时期,罗马法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设置了法典编纂委员会,还派人到希腊考察法制。公元前451年,制定了法律十表,次年又补充了二表,构成了所谓的《十二表法》,由于这些表法当时都是由青铜铸成的,所以又称《十二铜表法》,这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惜的是铜表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时被毁。罗马帝国时代,皇帝的权力扩大,立法权逐渐被皇帝掌握,法律和法令都开始采用皇帝敕令的形式颁布。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典包括《格雷戈里安努斯法典》(大约编于公元前294年)、《海摩格尼安努斯法典》(大约编于公元324年)和《狄奥多西法典》(438年颁布)。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纂了拜占廷帝国的第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在公元12世纪开始被人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部法典主要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三部分,人们还把公元534年到查士丁尼逝世时的法律编纂后称为《新律》,作为法典的第四部分。罗马法明确规定了权利主体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其相互间有关亲权、财产权的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这样,罗马法实际上也就是罗马民法。罗马民法分为“人法”和“物法”两部分,前者规定了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后者规定了各种财产权,即物权、债权和继承权。恩格斯对罗马法予以高度评价,称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48页,它对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地方的法律都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甚至欧洲以外的日本以及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制定,都明显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即使是独立于罗马法之外的英国法律和英美法系,在一些法律规定方面也参照了罗马法的某些规定。

插图《安葬马拉松战役中牺牲的希腊战士坟墓遗址》

马拉松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个地名(在今希腊雅典东北),著名的希波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马拉松之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雅典强盛、繁荣之际,在东方,今天的西亚一带,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迅速崛起,以强大的攻势向希腊诸城邦推进,波斯国王大流士开始了对希腊的3次出征。第一次没有成功,大流士又于公元前490年第二次入侵,波斯大军渡过爱琴海,突然在雅典东北马拉松村附近的河谷登陆。9月12日,只有11 000人的雅典军队奔赴马拉松,迎战有数万步兵和10 000名骑兵的波斯大军。马拉松有一三面环山的河谷,雅典军队占据了山坡,波斯军扎营在山坡下的平地上。雅典军队采取两翼埋伏、正面佯攻的战术,以少胜多,大败波斯军队。雅典的快跑能手菲迪皮茨受命回雅典报捷。尽管菲迪皮茨已在战斗中负伤,但他还是跑回雅典,告诉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雅典人“我们得救了”,说罢倒地而死。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菲迪皮茨,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大致沿着当年菲迪皮茨的路线进行,全程为千米。后来,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确定为千米。本幅图画是马拉松战场今天的景色。当年杀声震天的场面已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庄稼地、树木、小路和一个骑牲口的人。远处的小山丘上是马拉松战役中192名雅典阵亡战士墓,高约15米。1890年曾在此发掘出192具遗骨,以及一些武器和随葬的陶瓶。

插图《斯巴达战士》

公元前8世纪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拉哥尼亚地区的幼洛地斯河谷,出现了一个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为了对付外族侵略、镇压奴隶的反抗,斯巴达人长期保持着军事民主制的尚武风气。斯巴达人力图使每一个男子都成为百折不挠、勇猛无比的战士,每一个女子都是养育优秀战士的母亲。斯巴达人生下孩子后,身体健壮的才留下来养育,体弱的则丢到山峡里去。对婴儿进行各种身体素质和胆量的训练。男孩长到7岁,就进入军校学习。在这里,主要是进行艰苦锻炼,发展体力,训练敏捷和耐劳能力,几乎不学文化课。他们常在夏日暴晒,冬日练习抗冷能力,穿粗衣,吃粗粮,甚至接受鞭笞。长到20岁时,进入军营,直到60岁才可以退伍。斯巴达战士沉默寡言,不好文饰,粗鲁,不文明。但他们体格健壮,纪律严明,刻苦耐劳,英勇善战,在战斗中能以一抵十,永不退却,直到最后一口气。他们无疑是最优秀的战士。在很长时期内,斯巴达战士无敌于希腊各城邦,使斯巴达成为希腊诸城邦盟主。本图是一位正在行进中的斯巴达战士的图画,发达的肌肉显示出他受过严格的体育训练。他戴头盔,着甲胄,拿着一个盾牌,护卫着身体。

插图《西班牙的古代罗马时期引水桥渠》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发展灌溉农业,在帝国各地修建了多处高架引水渠,插图所示的高架引水桥建于2世纪初,是西班牙的塞哥维亚城供水系统的一部分,现在仍在使用。罗马最初修建的引水渠总长约90千米,有两层或三层石拱结构。

插图《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

本图是位于今天叙利亚境内的帕尔米兰拉古城遗址,从图中展现的遗址局部残存的建筑来看,明显带有希腊的建筑风格,如多列柱等。

插图《罗马古道》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对帝国境内各地的统治,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这种道路当时称为驰道,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路,它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的高速道路网。这些道路遍及亚平宁半岛和整个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的驰道已经达到372条,总长度大约有8万千米,其中,仅意大利境内就有2万千米。这些驰道连接了帝国境内所有重要的地点,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名副其实的。这些道路的路面多以石块铺成,历经一两千年的风雨沧桑,许多罗马古道至今仍然在使用。在欧洲很多地方还可以见到保存非常完好的罗马古道,本课插图《罗马古道》是今天意大利境内的一段罗马古道。

本课参考书目

陈同燮编著《希腊罗马简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苏]乌特琴科、卡里斯托夫主编《古代的希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邓新裕编译《外国历代一百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原文链接:http:///teacher/jiaoan/zhshd/200701/

战争与征服国际服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利用当代世界地图,查找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

3、探讨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的联系,掌握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思考探究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哪些主要国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存在着哪些异同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有什么联系?

2、议论解疑综合归纳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人文素养增强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课前预习题:

1.现代奥运会中来源于古代世界的战争的一项比赛项目是什么? 2.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4.理解“身在罗马,就象罗马人一样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谚语的含义。5.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1、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长距离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教师介绍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启发学生议论:这项比赛的设立,有什么历史作用? 让人们永远尊敬爱国英雄,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今天,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人们通过这项赛事,把战争的碰撞与冲突变成和平的体育竞争,既加强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渗透。

二、师生双边互动学习新课内容:

(一)、希波战争:

1、出示课件《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全盛版图》,学生识图,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它曾包括哪些地区?

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它已经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西至埃及和色雷斯,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到里海及黑海一带。

2、指导学生观看课件、教材内容,归纳希波战争中,波斯对希腊共发动过几次战争?结果如何?

三次战争。斯巴达和雅典不屈,在马拉松、温泉关、萨拉米斯岛等地英勇抗击,取得最终的胜利。

3、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概括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4、思考、讨论:希波战争中,希腊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指导学生从政治、军事、战争的性质、人心向背等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来思考)

归纳总结:希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希腊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侵略的战争,这样就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

这场战争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与压迫,客观上导致不同文明的交流。而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也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曾一度辉煌的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时,也开始走向衰落。而这时它北部的马其顿后来居上,开始强大起来。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演示课件,出示亚历山大大帝的铜像,了解亚历山大大帝。指导学生看图并阅读教材,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何处?它怎样扩充疆界?

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然后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在伊苏斯大败波斯,接着占领埃及,在埃及建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紧接着回师亚洲,攻占巴比伦等城市,灭了波斯。后来,亚历山大进军中亚细亚时,遭到当地游牧部落的反抗,无功而返;进军印度河流域,又遭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加上气候不适,士兵普遍厌战,被迫退兵,返回巴比伦。此后,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理解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过程中,提出的“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的含义。

3、出示《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和《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地图》等图片,想一想,讨论一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层设问启发)① 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

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4、教师进一步补充介绍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成果。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代”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出示图片,介绍罗马共和国的著名领袖凯撒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

2、演示课件中“罗马的扩张”地图,让学生了解古代罗马的扩张历程和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

凭借雄厚的国力,从屋大维以来,罗马帝国用刀剑开拓了辽阔的疆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也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建立之初,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成为罗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3、运用本课提供的地图、插图、英文谚语、自由阅读卡等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从中提取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有效历史信息。(教师分层设问,学生在书上作标注。)

(1)、时间: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

(2)、原因:战争停止、统治政策加强:

(3)、表现: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4、组织学生朗读在古罗马非常有名的谚语。探究: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心态。

5、分组讨论:怎样评述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影响?(采用一分为二法)

暴力征服造成灾难: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道路建筑、拉丁文字、基督教会、罗马法律等。

6、活动探究:

罗马帝国除了与北欧、印度有往来,还与当时亚洲的哪个国家有往来?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消极的一面: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的一面: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板书设计: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背景:波斯帝国的扩张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结果:希腊军民战胜波斯侵略军,取得胜利。

二、亚历山大东征

1、背景:马其顿的强大和扩张

2、经过: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4、影响: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背景:

2、经过: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3、结果: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4、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另一方面,罗马文化也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奥运赛场上马拉松运动员要跑42千米多的路程,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a.亚历山大东侵波斯 b.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c.希波战争 d.伊苏斯之战

2.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3.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a.古代埃及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是:()① 给被侵入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将拉丁字母传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波斯帝国形成的时期与我国的哪个历史时期大致同时()a.秦朝 b.宋朝 c.隋朝 d.春秋战国时期

一、探索题

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人物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a b b d 二.探索题

(1)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2)凯撒 罗马共和国时期杰出领袖,扩大了罗马版图,增强罗马共和国实力。(3)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8 2015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