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蝉和蚂蚁的读后感实用【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蝉和蚂蚁的读后感【第一篇】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那就是意大利作家万巴写的《露着衬衫角的小蚂蚁》。

一开始我是给书名深深吸引住了,所以就买来看看。哪知道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全篇。原来这个露衬衫角的小蚂蚁原本是一个名叫吉吉诺的小男孩。他跟我一样,是名小学生。但他很不爱学习,宁愿变成一只蚂蚁,也不愿意学习。结果,他就神奇般地变成了一只小蚂蚁。之前他穿了一件妈妈改过的短裤,所以总露出衬衫角,后来变成了小蚂蚁也没能改变,衬衫角依旧露在外面,看上去就像挂着一面小白旗。在吉吉诺的心中,蚂蚁总是列队出行,不干任何事儿,从早到晚地东游西逛,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事实上当上了小蚂蚁还是要学习各种本领。在善良的福斯卡太太教育下,他学会了许多,作为蚂蚁必须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完美无暇的组织性及严谨无比的纪律性,充分展现出蚂蚁一簇的优点——勤劳勇敢。最终吉吉诺由一只默默无闻地小蚂蚁变成了将军,后来又被蚂蚁们拥戴为“小白旗皇帝”,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吉吉诺虽然聪明勇敢,很快就熟悉和适应了蚂蚁生存的环境,但他因为有人的.大脑,就自作聪明,到处指手画脚,以为什么都懂,结果碰了很多钉子,吃了许多苦头,让人啼笑皆非。有时候,也有悲伤。为了他,老教授和福斯卡太太都去世了。“小白旗皇帝”痛哭了一场。吃一堑,长一智,历经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后吉吉诺吸取了教训,终于猛然醒悟,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整本书故事情节惊险曲折,语言妙趣横生。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昆虫知识,好似一本有趣无比的科普读物。大家快来读吧。

蝉和蚂蚁的读后感【第二篇】

“寒风四起,严冬来临,一无所有的蝉便跑到邻居蚂蚁那里喊、求食去了,乞食者不受欢迎,遭到不堪忍受的讽刺挖苦,这反而让他名声大震”这种情节相信大家在小时候看过不少,写出了蝉的懒惰、脸皮厚......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在小时候影响了我们许多。而在事事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1)严冬之时,蝉还在活着?蝉最晚8月份蜕皮完成,周期为30天,也就是刚入秋,蝉的生命到了尾声。

(2)蝉还吃麦粒?蝉一般为刺吸吸收式口器,一般吸收液体,而其口器更是在1mm以下左右,所以更不可能“吸”麦子这种对它来说这么大的食物。

(3)蝉吃苍蝇和蚯蚓?蝉一般来说只会“吃”树的汁液,不会吃苍蝇、蚯蚓这种超级腻的东西。

再看看十九世纪著名法国画家画的:大概是“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勤劳的蚂蚁和像小偷一样臭名昭著的蝉”于是这个错误就一直一错再错。而蝉却一直背着小偷、懒惰,这个黑锅。

讲了这么多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寓言,该说说科学这么严谨精神对两个动物最客观的分析:

蝉并不会去蚂蚁那里喊、要食,而是蚂蚁向蝉要,不,要用抢来形容。将蝉的“家室”掠夺一空,这种洗劫在寓言中仍未更改。

“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靠近水源,这种“强盗”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来到水边,对比大将近好几十倍的蝉不友好的推推搡搡。而大度的蝉便抬起身体,让蚂蚁们先行。”而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得到尊重,迎来的是蚂蚁们的得寸进尺及攻击,这才是真相!

古人云:然则天下之事,但之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现实生活中不要只看事物的表向,看见为实,耳听为虚,用严谨的科学精神对待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明辩事非。

蝉和蚂蚁的读后感【第三篇】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钻研昆虫的法国科学家。我在课余光阴导语了《昆虫记》后,认为特别好看!我最喜爱看的那1篇写的是“战斗狂――红蚂蚁”。

我看了“战斗狂――红蚂蚁”这篇之后,知道了红蚂蚁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如:它不会照应自己的孩子;放在眼前的食物不会吃;干家务活和寻找食物也不会做,这些全都依靠黑蚂蚁来完成。黑蚂蚁要干这么多的事情,真是可怜。红蚂蚁会做的事情只有惟一一件,那就是打仗。它们打起仗来,比世界上任何蚂蚁都要凶猛呢。黑蚂蚁要依靠红蚂蚁来保护他们,红蚂蚁要依靠黑蚂蚁来赞助他们完成吃饭、照应孩子等事情。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红蚂蚁和黑蚂蚁互相依靠,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才干生存下去,蚂蚁如此,动物如此,仁攀类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仁攀类才会不断地进步,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蝉和蚂蚁的读后感【第四篇】

达里是一只普通的小蚂蚁,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但是达里无怨无悔。有一次他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大蟑螂走了800里,当他把蟑螂拖到洞穴时,大家都震惊了,蚂蚁国国王不住地夸她能干,力气大。

在蚂蚁国的食品仓库里,堆放着大量的食物。有一次蚂蚁们齐心协力,把一块儿巧克力拖进仓库,想把它放上去。不知哪位蚂蚁不小心把垛碰到了,垛顶的一个大米包落了下来,真不得了,这还不把蚂蚁们咋个折胳膊断腿的。在这千均一发的时刻,达里一步向前,顶住米包,它高喊着:“快闪开!”那蚂蚁们逃离险区,才放下米包。蚂蚁们纷纷赞扬他的献身精神,达里说:“为了大家,没什么。”

国王上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决定举行一次全国性举重比赛,鼓励大家踊跃报名。第一次全国比赛场面宏大,热闹非凡。达里不负众望,取得了全国重量级比赛的举重冠军,获得蚂蚁国大力士的称号。当它拿到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心里异常激动,心想:以前我脱过蟑螂,顶过下路的米包,卖了那么大的力气,谁给过我奖励?看来我应该注意节省力气,留着重大比赛时用。

达里自认为找到了做蚂蚁的真理,从此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卖力气的干活了。

当全国第二次举重比赛开始的时候,达里自然信心十足,抱着拿冠军在和奖牌的愿望走上赛场。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连去年记录的一半儿也没达到,而让平时不起眼儿的,默默劳动的黑黑得了冠军。蚂蚁国轰动了,蚂蚁们高高举起黑黑,向它祝贺,当蚂蚁国王向黑黑发授奖牌的时候,达里溜到一个角落里,哇哇大哭起来。

到很久很久以后,蚂蚁达里才明白:投机取巧,处处偷懒儿,身上的力气是会消失的',所以才失去了当大力士的资格。

从此达里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争取明年把大力士的称号夺回来。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成绩是刻苦练习出来的,而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

文档为doc格式。

蝉和蚂蚁的读后感【第五篇】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乡下的孩子很野,玩蛇,玩蜈蚣,有时也玩老鼠和蚂蚁。我胆小,害怕蛇和蜈蚣,又讨厌老鼠,于是,蚂蚁便成了我孤独和寂寞时的知己与欢乐。

蚂蚁的种类很多。按其颜色划分,我见过的有三种,一种是黑蚂蚁,另一种是白蚂蚁,还有一种就是红蚂蚁了。黑蚂蚁很懒惰,且喜欢往人身上爬,加上有好几种黑蚂蚁的头上、脚上和尾部都有毒(我们统称之为“蛇蚂蚁”),所以小孩们都很仇视黑蚂蚁,一旦碰上,非置其死地不可,或用脚搓,或用水冲,或用火烧。白蚂蚁很稀少,很难找到成群结队的,即是有,也只能在土层极深的蚂蚁窝里方可见到,又多以墓穴为最,欲近则颇伤大雅。故此,我们只有玩红蚂蚁的缘。

我们通常用苍蝇、青虫、毛毛虫、蟋蟀、飞蛾等“猎物”引诱红蚂蚁。有时,我们将“猎物”弄死,眼巴巴瞧着蚂蚁把它们搬往“地狱”。有时,我们又让这些“猎物”半死半活着,傻乎乎盯着蚂蚁同它们玩“痛苦的游戏”。

红蚂蚁耐力十足,一只针屁股大的蚂蚁拖得动一只死苍蝇,二十只针屁股大的蚂蚁可以“逮捕”一只没有肢膀的活苍蝇。难怪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说。这一古训虽长于贬意,但从另一角度去审示,倒不难察出一种可敬的“蚂蚁精神”来,当然不是“溃堤精神”。

一窝红蚂蚁,像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但没有“国界”,有的只是收获与喜悦,战争与不幸。人类时常有意或无意在伤害它们,自然灾难常常会无情地毁灭它们。不仅如此,它们还要时刻接受同类或异类的挑战。仔细想来,真苦了蚂蚁们。

红蚂蚁也有“投机分子”。当一只“值勤”的'蚂蚁觅到一条拖不动的“猎物”时,便火速回“大本营”带来一列雄纠纠、气昂昂的“远征”队伍,在队伍中总能看到七八只头大屁股也大的“屠夫老爷”是懒得动手的,它们总是“大摇大摆”地跟在背后“指手划脚瞎吹一通”。一旦面对“巨大的猎物”,“屠夫老爷”们爱出“风头”,常欲“露几手”,好似屠夫杀猪,抓这捏那,当然多有“丢丑”,到头来,要么“垂头丧气摸回家”,要么吆喝小蚂蚁们在“巨大的猎物”下面打个洞,建立一个新的“家”。如此投机取巧之流,真可谓红蚂蚁的一大悲哀。

48 2176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