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热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数、形状和简单的加减法,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希望您喜欢。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第一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二、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

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

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

(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三、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四、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

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五、教师小结

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第二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1、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

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

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

(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

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第三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 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儿操作)

2.学习a- 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 -a- 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

教师指导。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第四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教案流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第五篇】

1.进一步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元、2元、5元、10元纸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1.游戏导入。

游戏哪张纸币不见了(进一步巩固对纸币面值的区分)。

2.幼儿操作:小小美食店。提高纸币的换算能力。

玩法:

(1)美食店开张了,教师出示一样食物,让幼儿根据食物价格取出相应的钱币,又快又准的`为胜。

(2)可以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购物游戏。

(3)幼儿进行幼儿用书操作。

幼儿在商场进行购物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48 3584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