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交流材料10篇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树牢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交流材料(10篇)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

树立正确政绩观,关键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一、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人民群众,既不是一个筒单的思想认识问题,

也不是一个党性原则的问题。为民造福的前提是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民方能为民。首先要始终对人民群众有尊重之心、谦恭之态,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为上走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板凳、同坐一炕头。同时要以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契机,引导干部始终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

谁”的问题,坚持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千在一起。另外,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干部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担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切实增强为民造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要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功成不必在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出政绩而自己去另搞一套。正确政绩观意味着,胸中要有大局,

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正确作为。凡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不管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开花结果,不管能不能在自己任期内出成绩,都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抓未成之事,真正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三、要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强调,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树立“造福人民才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秉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度。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综合考评体系,多关注贴近群众的“微建

设”“微服务”“微治理”,更加科学地评价干部政绩,促进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篇2)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作为组工干部,必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内在联系,更要让“显绩”与“潜绩”齐头并进,做到办实事、谋长远、计未来,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牢牢抓住“强党性”这个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学以致用。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身,常惮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祸、常拂言行之镜,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政治自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作为组工干部,必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内在联系,更要让“显绩”与“潜绩”齐头并进,做到办实事、谋长远、计未来,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牢牢抓住“强党性”这个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学以致用。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

检视自身,常惮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祸、常拂言行之镜,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政治自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政绩观与事业观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时刻把为民造福摆在工作突出位置,既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

“当下事”解决好,更要把群众所思所盼的“长远事”计划好。要把潜绩和显绩相结合,确保党建、干部、人才等工作提出的工作思路、制定的工作方案、下发的政策文件符合客观事实、遵守科学规律、贴近事业发展、解决群众诉求,真正做到“跳出组织工作谋全局”“跳出当下谋未来”。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一言一行都备受

关注,更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紧盯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用干部群众之“矛”去攻重点难点问题之“盾”,既拿出务实有效的办法做好当前的“显绩”,又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夯实发展的“潜

绩”,真正把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和组织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踏上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唯有实干才能做好当下、筹谋未来,唯有实干,才能把准方向、笃定目标,也唯有实干,才能让“显绩”与“潜绩”并驾齐驱,创造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政绩。

(篇3)

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不仅造成国家财力和社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助长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同时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常学常新,真学真信。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外正其行、内修其心。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如何才能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拥有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源自心理深处的坚定信仰,源自坚贞不渝的初心使命,源自始终坚守的纪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能不能”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要经常照一照、时时对标对表,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的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要把正确政绩观落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上,要把正确政绩观落到统筹发展和担当作为上,要把正确政绩观落到实际行动上,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以身作则,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和人民事业长期发展。

三是强化政治意识、深化认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正确的行动,习近平在“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上”指出:“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

(篇4)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入把握检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标准,真正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好政绩”这个重大问题。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是否正确,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清醒认识到,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破除只留痕、不留绩的虚招,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好高鹫远、脱离实际,

做到工作方法和实际效果相统一。狠刹走老路、吃老本的惰性,不因循守旧、急躁冒进,做到守正固本和创新求变相统一;扫除发令多、服务少的官气,不生搬硬套、敷衍塞责,做到大抓落实、狠抓作风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统一,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什么样的政绩观才是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们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哪里有人民需要,

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站稳人民立场,带着群众感情做事情,立足群众观点看问题,心怀群众冷暖解难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广泛

听取群众意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只有为民造福才能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观。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领导干部要彰显历史担当、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历史自觉,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短期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不要禁锢在“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功”的小格局里,而要树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情怀,把小我融入大我,用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处理好发展和安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

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

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公正司法,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领导干部唯有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政绩”是每一位从政者所追求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那就可能出现急功近利、欺上瞒下、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征途上干出一番事业。那么,正确的政绩观该怎样

树立呢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方面给我们讲清了道理,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榜样。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政绩应为人民而树。胡适曾寄语大学毕业生“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般切希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功成不必在我”这一充满满满正能量的寄语,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崇高境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数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感人至深的情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中。当下,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领导干部更当明白:政绩应当为人民而

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脱离了人民的“成绩”都不是真正的“政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政绩应让人民幸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代的官员尚知“为民作主”,何况是以

“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共产党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系列论述告诉我们:唯有让人民群众幸福的“政绩”,才值得肯定。也就是说,真正的“政绩”应该在老百姓的“口碑”里,而不是在上报的材料中,更不是在光鲜的装饰上。正如伟大的脱贫攻坚,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这就是将永载史册的伟大“政绩”。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政绩应靠信念而树。“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斯寸心无愧,不鄙斯民。”这是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撰写的一副自勉联。“与百姓有缘”其实就是一种“信念”,也是勤勉工作的动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强化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是最大的动力。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茶,广大党员干部更当在这场洗礼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彻底服务的人民情怀,才能在“政绩”的建树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才能在“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乐此不疲,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行稳致远。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当年辛稼轩就

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留与后人评说。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大局

角度出发,“好口碑”都是一种历史的自然沉淀。同理,“为官一任”,是否真正“造福一方”,靠的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民心之所向。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彻底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并深入践行,才能干得出经得住群众与历史检验的“政绩”,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

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

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篇5)

XX擘画了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十四五”发展目标,还是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都贯穿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统一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需要强化政绩考核。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中央领

导同志同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政绩考核,

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

知》,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要求,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鲜明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千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GDP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勇破难题、担当奉献。

(篇6)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

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有语重心长的嘱托,也有响鼓重槌的告诫,是我们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根本遵循。下面,我就此次学习谈几点体

会:

一、政绩观的具体表现

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干事、作为,进而取得实实在在业绩的直接体现。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

对党员干部来说,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干出政绩,这是应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有坚强党性才有正确政绩观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强的党性铸就了辉煌的过去和今天的奇迹,也定义着光明的未来。错位的政绩观,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沾染了杂念。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我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从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政绩观问题,把树牢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深刻剖析政绩观错位的思想根源与现实危害,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有为民情怀才有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人民至上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的逻辑起点,也是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价值源头。我们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自己是人民一员,终生恪守人民情怀,才能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牵挂群众的冷暖疾苦;才能不做那些“作秀”不“做事”的表面文章,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形象工程,“造势”不“造福”的虚假政绩,“竭泽而渔”不“泽被后人”的寅吃卯粮;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解决好群众牵挂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有真抓实干才有正确政绩观。

求真务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我将围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大兴调查研究,按照规律办事,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一是规范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给基层单位提供工作便利,如数据统计分析前制定统一的表格说明、调研前制定统一的调研摸底提纲、经营分析分模块制定完整的填报模板,方便基层工作人员快速准确高效报送。同时,借助开展实地业务调研,进一步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真实的情况和问题,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二是按照XX集团“锚定打造国内一流燃气旗舰劲旅的目标,

持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定位,聚焦气源掌

控、资产盘活、LNG产业一体化运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扭亏减亏”、“降减提”、“止损挽损”、

清收清欠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产采运销”一体化战略,以“积

极开拓气源,稳步扩张市场”为目标,持续将“两头在外”业务打造成公司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继续利用好国家管网公司托运商资质,深入省外优质气源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开辟华北地区终端

用户,抢占市场份额,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力度、有深度、有热

度,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践行燃气人的使命和担当。

以上是我的研讨材料,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领导干部能否有效创造政绩,同时也影响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等。树立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要在把握和处理好“三种关

系”上下功夫。

注意处理好“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的关系。“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是从发展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来讲的。显性政绩是指那些较短时间内就可显现其效果、功能的“政绩”。隐性政绩是指那些

虽然在近期不会明显地显示其功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甚至

“几任”接力,才可见效的政绩。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政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显现成绩“政绩急躁症”、爱干“显山露水”的事大有人在,表现为不经科学深入考察论证地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只求一时“风光”,不顾以后“风险”。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些工作,如群众急需、急盼,亟待解决的问题,

都是时间短、见效快的民生实事,就需要作为“显绩”一丝不苟、雷厉风行办好。有些规划的执行实施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长远规划,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因为是“上任”“上届”的事,不能显示、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而弃之,造成劳民伤财。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新型政绩作为追求的方向,正确处理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把隐性工作提到和显性工作同等重视、重要的地位来,驰而不息抓落实,久久为功见真效。

注意处理好“个人政绩”和“集体政绩”的关系。从政绩的

创造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人政绩和集体政绩。顾名思义,个人政绩,就是干部在本职岗位履行职责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最终体现。集体政绩是领导班子集体或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成绩,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领导干部个人政绩既是个人努力进取的结果,也是组织关注、上级关心的结果;集体政绩则是单位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结果。看待干部个人政绩,必须看其是否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是否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观念,其“政绩”群众是否认可、社会是否满意。看干部政绩还必须分清“公私”界限。一个部门单位的集体政绩,是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分工负

责的结果,是干部职工创新落实、执行到位的结果,其成绩来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要看到个体成绩对集体成绩产生的影响,客观分析每个人再创造集体政绩的“功劳”大小,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防止把集体政绩当作个人政绩,把大家的成绩都算到一个人身上。对那些把集体成就当作个人功劳,把个人作用凌驾于集体智慧之上的行为,绝不能视为领导个人政绩。

注意处理好“真实政绩”和“虚假政绩”的关系。从政绩的真实性角度来看政绩可分为“真实政绩”和“虚假政绩”。所谓真实政绩就是所干的事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有效的、对民有利的。所谓虚假政绩则指含有较大水分,虚张声势、应景造势、无中生有、弄虚作假等的“形象工程”“面子项目”。形象工程“气煞人”,虚假政绩“害死人”。有的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项目考察论证不完备、意见建议不统一的情况下,为了取悦上级,早出“政绩”,及早升迁,急于上马,干得

“轰轰烈烈”,最后却“凄凄惨惨”,成“半拉子”工程,甚至“垃圾工程”。有的最终不仅没有得到政绩,反而还因此被调查,受到处分,发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绝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在对待事业、对待群众上一定要去伪存真、避虚就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事实说话、用实效证明你创造的“政绩”是否真实,是否经得起人民的、历史的、实践的检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就要坚决破除急功近利、急功无利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

民作为最大政绩,切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入)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历史也已证明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科学论断。下面,我结合审计工作的经历来谈谈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体会。

一、思想决定行动,要想取得好政绩,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我们所从事的审计行业,有机会接触到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省以下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行政理念,看到了太多的财政行为背后折射的领导干部个人的政绩观。比如,为争取一个地域的排名而虚增财政收入的行

为;有片面的追求GDP而花钱引入指标统计数字存在水分的问题;有为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不惜举借债务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等等。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造成了一方财政运转极其困难甚至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一些工作经历和身边例子,常常警醒我们,履行职责应该树立正确政绩观。当然正面的例子也有很多,但远远不如反面例子所带来的震撼和令人反思。

二、将正确政绩观带入到审计项目中去,在实施具体的审计事项的时候以它来分析判断问题,才是一线审计干部真正践行了正确的政绩观。

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这些闪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的真知灼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如何去践行,尤其是结合本职工作去践行,不能仅仅停留在总结报告中讲到的社会民生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层面上,对于每一个审计一线的干部而言,应该是要践行到具体的审计事项上去,带着正确的政绩观去分析判断问题,才是真正的入脑入心,才能真

正的知行合一,才能形成更好的审计效果。审计人员秉持什么样的审计理念,践行什么样的政绩观,最终会形成效果不同的审计结论。

下一步,财政审计三处将更好地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学以致用,将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具体事项的审计过程中去,努力提升审计成果,通过精心完成每项审计任务,服务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篇9)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集体学习和日常自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书目篇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等,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为了人民;作为政协机关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努力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履职尽责。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就是要始终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方向明确、不出偏差。要把理论武装作为立身从政之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

正解决好权力为谁而用、政绩为谁而树、事业为谁而干的问题,内修其心、外正其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政治本色,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变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就是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体现了党的执政理想与执政信念,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鲜明立场和价值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我将时刻清醒认识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从事的工作,全部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而不是做官享福,更不能以权谋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就要努力增进群众感情,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就是要始终履职尽责为民、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履行政协职能中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把工作的触角向基层、向各界群众延伸,使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机活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履职尽责为民造福,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协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诉求新期盼。政协是政治机关,必须提高

政治站位,自觉把人民至上融会贯通于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政协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多建为民之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紧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坚持资政建言、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的履职着力点,聚焦民生领域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更深程度、更宽领域关注民生,协助党和政府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领域,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纳群言、广谋良策,以人民政协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展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就是要始终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正廉洁。深刻认识打铁必须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守住党纪国法这条线,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和浩然正气,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廉。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监督。要始终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严于律己、

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但也不是法外之地,“举头三尺有神明”,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办法。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纠正“四风”、树立新风。坚决摒除“政协是清水衙门,没有腐败土壤”等错误认识,坚持

以上率下弘扬清风正气、自觉带头抵制歪风邪气。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始终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

(篇10)

地方工作实践中,领导干部如何认识政绩、树立和践行怎样的政绩观,对一个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六对关

系”。

一、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发展是第一要务,把经济“蛋糕”做大,是地方工作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

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关键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速度和质量统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二、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

基本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

益”。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必须提升认知、开阔视野,强化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自觉把地方工作放到全国大局中去谋划、去定位。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定位,走出一条既顺应全国发展大局、又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真正以一域服务全局、支撑全局,让地方与全国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三、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

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

情”。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关键要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坚决摒弃短视思维,努力在矢志不移的接续奋斗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预见性,决不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着眼基本民生需求,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刻认识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长期目标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打好“持久战”“攻坚战”。

四、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地方工作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关键是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在分析形势时,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密切紧盯粮食生产、能源供应、疫情防控、规模性返贫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强化问题导向,注重堵漏洞、强弱项、补短板。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和红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通过提升发展质量、壮大发展成果来巩固和夯实安全基础。将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安全风险的能力水平。

五、处理好有为和不为的关系。

领导干部在处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关系时,一定要秉持历史唯物

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要善作善为,但又不能胡乱作为,知进知止知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经过科学论证和系统思考的,那就必须有所为;反之,则应该有所不为。关键是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能力,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善于审时度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该为时坚决为,不该为时坚决不为。谨守成事之道,深入调查研究,践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克服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尊重客观规律,细致精当地把事情办好办实办出效果。

六、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特别告诫“新官上任要善于

‘瞻前’、注意‘顾后’”。他说,“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千下去”。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为将来更好地继承;没有继承就难有创新,没有创新也不能做好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和实践,从来都是遵循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闪亮的特征之一。

总之,新时代新征程,在地方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强化系统观念,提升全局视野,增强辩证思维,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48 3560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