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训练实用技巧(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铅球训练实用技巧(优质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原地推铅球训练攻略优秀3【第一篇】

1)抓举、挺举杠铃练习。

2)颈后推举杠铃练习。

3)连续快速跳举杠铃练习。

4)两脚开立,提杠铃于腹部处,然后提肘翻腕,将杠铃置于锁骨处,连续进行。

5)两脚开立,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两手握杠铃向上提拉至胸部,连续进行。

6)双手反握杠铃或哑铃,做连续屈肘动作。

7)在双杆上做负重或不负重的双臂屈伸或屈伸摆动练习。

8)在单杠上做负重或不负重的引体向上练习。

9)负重或不负重的俯卧撑练习。

10)肩负杠铃,做体侧屈运动,体转运动或体前屈运动。

11)两脚开立,两臂体侧垂直各提一壶铃,做左右侧屈运动。

12)仰卧在斜板上,头低于脚,双脚固定,做仰卧起坐练习。

13)在肋木上或单杠上,做悬垂举腿练习。

14)两脚开立,上体前倾,双手握杠铃,做抬上体动作。

15)仰卧,胸部套住另一端固定在木桩上的橡皮条,做仰卧起坐练习。

16)侧卧,同伴压住脚,做体侧屈动作。

17)肩负杠铃做半蹲或深蹲起。

18)肩负杠铃做半蹲或深蹲跳。

19)肩负杠铃做弓步换腿跳。

20)肩负杠铃做弓步走。

21)肩负杠铃用踝关节力量做连续弹跳练习。

22)肩负杠铃单腿蹬上50cm高的台阶或凳子上,两腿交替进行练习。

23)仰卧姿势,踝关节套住固定在木桩上的橡皮条,做连续屈腿动作。

24)身穿沙衣,做各种跳跃练习。如: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多级跳、蛙跳、深蹲跳、单足跳等。

25)两脚开立,向前上方连续快速斜推杠铃练习。

26)向前,向后抛铅球、壶铃或实心球。

27)负重或不负重的俯卧撑推起击掌练习。

28)用手指撑地做俯卧撑练习。

29)站立或半蹲,双手持杠铃于胸前,然后快速推杠铃入沙坑。

30)负重物单腿深蹲跳起,转体180度。

铅球训练计划书优秀6【第二篇】

学生对墙正面开立(距离1米),右手持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伸臂把球推到墙上,中食指用力按住球,稍停,双手把球接回。要求把球推到墙上后,成屈腕、中食指用力拨球状,主要体会扣腕拨指动作。

学生正对投掷区两脚开立,右手反握矿泉水瓶子右肩颈部,瓶内装2/3沙子,大拇指垫在瓶底,屈膝,然后蹬地、伸臂、扣腕、拨指将其推出,要求瓶子在空中成直立状飞行。主要体会上、下肢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推、拨动作。

学生两脚开立,右手持实心球(或铅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把球快速垂直推向地面(砸地)。要求球的落地点在两脚之间稍前处,主要体会快速出手的肌肉感觉。

在的基础上,上体向右后转并屈膝,然后,快速蹬地、转体、收腹、伸臂、顶肩把球垂直推向地面。要求用力顺序正确、动作连贯不停顿。主要体会蹬转快、伸臂顶肩快、拨球快的三快动作。

出手角度练习。

与同伴一起做蹬、转、伸、抬体徒手模仿练习。模仿者做好预备推铅球姿势,同伴在其后面抓住其右手(起固定作用),模仿者反复进行蹬转伸抬体练习,要求提脚跟、蹬地同时送髋。主要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做好预备姿势对墙侧向站立,蹬伸转髋、抬体、顶肩不伸臂,利用蹬、转、抬、顶的速度将球弹出。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蹬、转、挺、抬、顶依次用力。主要解决学生只注重上肢用力,而不会下肢用力的问题。

在距离投掷区5~8米的地方,设置一个平行于投掷圈延长线、高米左右的橡皮筋,练习者用完整技术将球推过橡皮筋,要求推球时展体增加出手角度。

出手速度练习。

用完整技术推矿泉水瓶或垒球。要求尽量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主要体会快速用力的肌肉感觉。

侧对墙(距离7米左右)推实心球。在投掷线与墙正中间设置一条平行于墙,高米左右的橡皮筋,从墙高米处,向下画三条间隔米与地面平行的横线,练习者用完整技术将球推到墙上,在球不越过橡皮筋的前提下,在墙上的落点越高越好(球出手的速度越快,飞行的弧度就越小,在墙上的落点就越高),要求不破坏完整技术动作,主要体会爆发式用力的肌肉感觉。

主持人口才--谁主持谁(主持人口才训练与实用技巧)【第三篇】

以前,播音员播的都是国家大事,距生活很远,使人深感敬畏和神秘。电视银屏上见到的播音员都是那么端庄严肃不苟言笑。他们是那么的正确,正确得没有丝毫发音错误,他们唇红齿白,字正腔圆,眼睛都不多眨一下。播音员的表情是政治的表情,播音员的话语是国家的话语。那清脆快捷的话语是干裂的、强硬的、无可争辩的,那话语要求的不是思虑、犹豫和猜想,而是接纳、吸收和融会贯通。

后来播音员也叫主持人。我总觉得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播音员不强调主体性,对于播音的内容而言播音员永远都是他者。而主持人所说的是自己的话,虽然他不能主持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不能主持经济和文化的走向,但他能主持自己的一张嘴、一个喉咙。

当然主持人概念所含的或许是另外一层意思,它暗示着一种贴近性,那是对播音员与受众的疏离感的反叛。话是说给心的,而不是说给耳朵的,如果只有耳朵这个僵硬的接收器,话或者不起作用,或者起作用,但那是噪音对人的作用。那么在僵直的、神经紧绷的面部增加一点笑容,也就是说在抽象性中增加一点日常性,效果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要问谁呢?要问节目内容。形式不能左右内容,笑容不能左右意识形态。笑容既可以在中国找得到,也可以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找得到。但是笑容以及笑容所捎带而出的个人魅力至少是对高度共性的消解,至少是对虚幻的庄严的消解。非新闻主持人以他们特殊的身份率先得脱藩篱,走入口语化之一途。轻松、自如乃至幽默的主持风格由此滥觞。新闻主持人虽不能与综艺、体育主持人携手共进,但欣羡的一瞥足以使他们自省。

新闻的真实性不是主持人憋红了脸憋出来的,庄严的表情已经没有先前那么管用了。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人没有和中国站到一块儿。莫斯科mitv电视台为了表现新闻的赤裸裸的真实,女主持人斯韦特兰娜·佩索兹卡娅边说新闻边搔首弄姿地脱衣服,浅绿色的夏奈尔外衣和衬衣的钮扣一颗颗被解开,新闻说完了,衣服也脱得精光。现在不光是英国和法国购得了这个节目的构思权,台湾“eee-news”裸体女直播网站也积极跟进,形式进一步丰富,由坐着播,到站着播,再到脱了衣服躺着播。镜头竟也“不顾脸面”,由修长的大腿摇到丰满的臀部。就这样,狂热的形式崇拜把受众的目光从内容上引开,引到了无限妖娆的人体欣赏。真实性的战役并未见得取得辉煌的战果,倒是收视率和市场占有份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们对真实性的紧张期待已经被彻底瓦解了。或者说,新闻的真实性成了人体的真实性,新闻本身退到了幕后。

铅球训练心得体会【第四篇】

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挑战,铅球训练也是其中之一。铅球作为一项田径项目,既需要力量,又需要技巧。在我参与铅球训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训练的艰辛和乐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广大铅球训练者有所帮助。

首先,铅球训练需要坚持和毅力。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铅球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刚开始接触铅球时,我感到非常吃力,手臂和腰腹部的肌肉无法顺利配合,无法将力量转化为弹射力。但是我明白,训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重复动作,才能逐渐掌握技巧。因此,我每天坚持进行铅球训练,不管天气如何,不管疲劳如何。在坚持下来的过程中,我不仅不断提升了我的技术水平,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力。

其次,铅球训练需要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在我开始接触铅球时,我只是照着别人的样子去练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技巧。比如,在投掷时,我需要通过转动臀部和旋转身体来增加力量,同时需要用手臂来控制铅球的方向。这些技巧的运用使我的投掷距离不断提高。此外,我也在实践中发现,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能力不同,适合的技巧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自我观察和不断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铅球训练需要合理的计划和强大的意志力。正如许多训练项目一样,铅球训练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合理的计划。在我开始训练之前,我与教练一起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每周的训练次数和每次的训练内容。在制定计划的同时,我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我不能盲目追求进步而忽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此外,铅球训练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克服困难和疲劳。在训练过程中,我经常感到疲惫和无助,但是我要告诉自己,只有坚持下去,我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铅球训练是一项很有乐趣的运动。尽管在训练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当我成功地完成一次投掷,看到铅球飞出去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满足。每一次投掷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通过铅球训练,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体质和技能,也锻炼了我坚持不懈的品质。在训练过程中,我与教练和队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困难面前共同前进,这正是铅球训练给我带来的乐趣所在。

总之,铅球训练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培养了我的毅力和意志力。在艰辛和乐趣并存的训练中,我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铅球训练需要坚持、技巧、计划和乐趣,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平衡和统一,我们才能在铅球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在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中,我会继续努力和进步,实现更大的成就。

小学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实验研究【第五篇】

[摘要]举重则是一项发展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运动。为了教练员和更多的体育工作者对发展力量方法的机制理解更加清晰,为了使运动员在训练中避免更多的运动损伤,采取较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发展力量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训练机制训练强度力量训练。

一、举重绝对力量来源的生理基础。

绝对力量是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运动的基础。这种力量不纯粹是一种自然力量的存在,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获得。通过力量训练,举重运动员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2)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得到改善。只有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改善,才有可能使肌肉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大脑皮质相应的中枢就须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皮质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3)使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得到改善。由于力量训练可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加,从而增强了肌肉组织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供应。此外,由于力量练习时的不断牵扯,肌腱和违带的细胞亦增殖、长大和坚实,使肌肉组织中的结缔组织增多、增强,脂肪减少,从而提高了肌肉组织的收缩率。

二、举重力量训练理论。

举重力量训练就是要与专项技术相结合,使训练所获力量不断转化到专项技术动作上,做到循序渐进,有效挖掘运动员潜力,确保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力量训练是举重专项能力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每星期训练次数问题虽然有些个别成功的运动员,每星期训练超过5-6次,但他们的训练方法,还未被广泛采用。最近有些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他们每周训练7次。在赛前一个半至两个月,有时还每天训练2-3次,但成绩不够理想。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每天练2-3次才能生效:合理的营养,充分保证有机体力量恢复的物质;教育手段;各种不同运动量节奏和科学训练手段。所以,举重项目的力量也与速度项目一样,要掌握相对于个体而科学的训练方法,在逐步加大力量训练负荷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专项力量训练负荷数量,强度的提高,增加训练负荷。重点抓好与专项技术用力结构一致或相近力量训练负荷的增加,使其达到显著的训练效果。力量素质,是人体或身体某个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举重项目是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爆发力量、速度力量、整体力量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就要把影响力量素质的.各种因素改善和提高,科学的组合成不同代谢性质的专门力量练习。把各种性质的力量进行科学的组合与衔接,才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以确保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举重以发展最大力量为主,其次,是爆发力量,再次是根据比赛第二项挺举发挥需要,适当发展耐久力量。因此在重视最大力量和用力的速度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耐力的训练。把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三、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力量训练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强度、次数组数、速度。发展力量的基本理论是刺激反应法,通过刺激身体机能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产生超量恢复。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力量便不断得到提高。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动力训练法、静力训练法和退让训练法。采用强度小、次数多、组数多、发展力量耐力,采用静力训练,主要发展支撑(承受)能力;采用强度中等,次数中等、组数中等,发展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

1.动力训练法。

(1)发展速度力量和增粗肌纤维的方法。中小强度固定重复法:60~70%重量/3~5次×8~10组,速度快,重点发展速度力量;同强度/8~10次×812组,增加肌纤维,从而也提高有氧耐力。

(2)大强度有效组数法。80~90%重量/2~3次×8~10组,中速度。主要有效发展最大力量。一般训练中重点采用。

(3)极限强度法。95~100%重量/1次×6~8组。主要用于发展绝对力量。极限强度时可使情绪振奋,可使运动单位成倍地动员起来。一般用于有较高基础的运动员。

(4)递增重量法。60%重量/3~4次×2组,60%重量/3次×2组,90%重量/1~2次×2组,95%重量/1次×1组,%重量1次×1组,100%重量1次×1组,随着重量的增加,加重的幅度越来越小。主要用于充分挖掘体内的潜力,求得最良性刺激。

(5)极限强度反复冲击法。发展绝对力量。80%重量/3次,90%重量/2次,100%重量/1次,90%重量/2次,100%重量/1次,冲击三次即可。也可以用100%重量冲击3~4组。

(6)中等极限次数法。70~80%重量/极限次数×4~6组,也可用于增长力量耐力并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2.静力训练法(以后半蹲为例)。

(1)中上等强度静力法。80~85%重量膝关节呈90~100度半蹲静止15~20秒×6~8组。

(2)大强度静力法。95~100%重量膝关节呈90~100度半蹲静止10~15秒×5~6组,随着重量的增加,静止的时间逐步减少,静力训练对肌肉刺激深,强度大。用于发展承受能力和绝对力量。

(3)退让训练法(100~120%重量/2~3次)4~8组。

举重是以举起的重量多少为评价标准的,所以力量是举重的基础。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安排举重项目各项力量训练。根据举重项目特点和身全结构,我们通常把专项所需力量称为上肢、腰部、下肢三大力量,其中腰部,下肢为主要力量,常年训练中要择中安排,一般训练比例可安排为2:4:4,多以动力训练为主,适当安排静力训练,做到先“动”后“静”。一般每周安排上肢力量择重训练一次,腰部、下肢力量各两次即可。冬训中可适当增加。有时根据需要某部位专门练习可增加至每周不超四次,但要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僻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力量训练应安排中专项技术之后,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之前,需要重点突出时可安排在首项。同时要采取不同手段得到不同刺激,如:前、后蹲可采用宽、窄站距蹲,改变常规正常站距;宽、窄拉,可采用垫人拉,以增加杠铃行程,达到重点刺激腰部为目的。

总之,力量训练除要正确选择训练手段、合理安排各种力量训练顺序、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训练中极限强度的保护、训练后肌肉的放松与恢复、还特别应重点考虑是否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即与动作的结构、速度、肌肉收缩的形式和用力的顺序相结合,把所获得的力量转化到抓、挺举技术动作上来,促进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系通用材料.举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2]体育系通用材料.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3]赵竹光.举重运动员的训练[j].体育科研,1983,(07).

48 2877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