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作文600样例3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一节数学课作文600样例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节数学课作文600篇1
“锅来了!”“饼来了!”“刺啦——刺啦——饼熟啦!”哈!你以为我们在上劳技课吗?告诉你,不是的,我们是在上数学课呢!
今天,全国高师数学年会在我们学校举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给我们上“烙饼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阶梯教室,我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扫下面来自各省的老师,哇!可真多啊!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呢!徐老师一上来就跟我们开了个玩笑:“三年级的同学们好!”我们听了赶紧纠正:“我们是四年级的!”“哦!那四年级说话可没有小尾巴喔!ok?”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ok!”“真厉害!”徐老师一个小小的玩笑,既让我们消除了紧张感,又帮助我们改掉了说话拖腔的习惯。
玩笑后,我们进入了正题——烙饼的问题:烙一个饼的面要三分钟,两个饼一起烙,要六分钟。哈,烙双数饼容易,那三个饼呢?“12分钟!”大家脱口而出。“是吗?用9分钟行吗?”不可能!那第三张饼怎么也得烙上6分钟呀!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徐老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还是用手心手背当作烙饼的两个面。“锅来了!”“饼来了!”“刺啦——”这时,徐老师将烙了一个面的第一张饼移走,放入第三张饼,“刺啦——”呵,第二张饼熟了!这时,我豁然开朗——这时候将第一张和第三张烙了一个面的饼放进去,烙上一回,不就熟了吗?果然,随着第三声“刺啦——”,第一、第三张饼都熟了!9分钟照样能烙熟三张饼!徐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统筹与优化。
接着,徐老师又追问我们,烙5张、7张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对答如流。突然,他说,烙1张饼呢?我脑筋转得快,6分钟!就一张饼,怎么去统筹优化呢?当我为自己的冷静机智暗自得意时,徐老师给我们看了电饼铛,他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着去优化一下周围的环境。”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就在欢声笑语中,我感受到了数学中的无穷乐趣。就在我深深陶醉时,下课了,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响声。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阶梯教室。
“锅来了!”“饼来了!”“刺啦——刺啦——饼熟啦!”这节课令我终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这节飘满烙饼香味的数学课!
一节数学课作文600篇2
数学课上,同学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是否是随机事件?由此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交流。
“这是必然事件!”有同学自信的大声喊道。
“不对!这一定是随机事件!”另有人反驳道。
“这是不可能事件!”还有同学有这样的观点。
老师在讲台上笑道:“同学们,这当然属于随机事件啊。心想事成,本就是不确定性的事情,这仅仅是我们的美好祝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人会一帆风顺。”
这堂课上的小小插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难免不如意,失意是人一生中的必经之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若没有挫折的垫脚石,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爱迪生经历千千万次失败的实验,永不放弃的他发明了电灯;张海迪自幼高位截瘫,身体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仍挫而不折,最终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大作曲家贝多芬家境贫穷又不幸患病,双耳失聪也没有不放弃创作,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逆境并没有使他们退缩,突如其来的不如意并没有令他们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反而给予了他们更大的动力。他们迎难而上,将生命之火燃烧的愈加旺盛。
成功之路上如果少了风浪的冲击,我们的意志就得不到磨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挫折,给我们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让我们感觉万事不如意,事事不顺心。倘若我们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失败。可从来就没有一直失意的人,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公平正义的`使者,在你失去的同时,总有一些好运来到你身边,或许它在来的路上磕磕绊绊,大雨淹没了道路,山峰阻挡了它前来的脚步,可当它终于找寻到你,却发现你已经被接踵而来的挫折打倒,没有信心和勇气去看到希望,坠入了迷茫的深渊,被阴霾所围绕。
所以,一定要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好运总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我们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失意,不能失志。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对症下药,克服困难。这个过程往往是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带着必胜的信心去碾压挫折,战胜困难,进而体会到克服恐惧的骄傲。
“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我们回首往事,刻骨铭心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挫折留下的疤痕。这将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勇敢的面对挫折吧,相信我,你会看到挫折之后的美丽!
一节数学课作文600篇3
纵观一堂数学课,就像一场妙趣横生的英语会。排排的节奏牵动着课堂。
数学老师是这场音乐会的指挥者。手中的粉笔如同小木棍,随手拨动着一串串数字符号,连成一片,奏成婉悠扬的小曲,耐人寻味。
铃声是这场音乐会的前奏。待澎湃的脚步声落下,便开始了。教师的举止,无形地抹上了一份轻松。数学老师身着一身休闲服装,淡淡的雅致,消淡了课堂本有的严肃气氛。她一手握着三角板,另一首拿着数学课本,踏着急促的短步,走上了讲台。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请坐”。话音未落,伴着挪动板凳时,金属噼里啪啦地响声,老师便匆忙身,依靠着黑板,一边挥挥洒洒地落下几对公式,一边扭着头问同学公式含义。而此时,底下的学生,和着叽叽喳喳的声响,摇着头,晃着脑,有如古人吟诵诗词时一般的韵味,此起彼伏。
缓缓进行的课堂,也终会遇有不料之时。之间老师霎时停下粉笔,抓起三夹板,指着公式,嘴里抛出:“这个公式的逆运算如何进行?”……课堂顿时静寂,只有私下几声只言碎语。同学们突然被麻痹一般,思路戛然而止,一同而来的,是彼此的面面相觑,茫然的脸上一片无知。秒针滴答了几许,课堂有忽地哄堂大笑,重新步入正轨。课堂的小花絮又给这场“音乐会”增添了几缕欢乐与趣味。
接着,老师在黑板上有摆出几道数学计算题,要求同学解答。“有谁愿意试试看吗?”“我!我来……我要这题…那题我要……”顿时课堂沸腾,浪涛涌动一般。晃动的手错乱了视线,跳动的声音模糊了打乱了节奏。反观数学老师,伸着脖子,晃着身子,找着合适的人去完成解答。最后交了六个同学进行答题。有人抛着粉笔,轻松地挥了几下,便得意的离开;有人抓耳挠骚,绞尽脑汁,粉笔“举步维艰”;也有人无奈眼前的状况,只好,歪歪扭扭,迟迟疑疑地将粉笔在黑板上拧动了几下。自然而来的,便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面了:勾勾叉叉在黑板上横七竖八。
“铃铃铃……”下课铃是这场音乐会的结语。“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一会儿,教室又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