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篇】

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1、本课题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2、关于图4-11化学式h2o的教学,最好是从实物水以及水分子模型出发,来认识水的化学式h2o的宏观和微观意义。看整体还是看局部?突出数字还是强调符号?并引申出符号前面加数字的含义。然后来一个节目表演:超级模仿秀,我行你行他也行!完成课本p79讨论题。最后由学生概括总结出符号周围数学的含义。

3、记忆化合价或编写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在第一节课上布置,第二节课前5分钟交流,检查,选取其中琅琅上口的“作品”予以“推广应用”。课后将所有交上来的口诀都张贴在教室里,以肯定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讲练结合。对于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其活动与探究应在课堂上完成,最好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启导学生自学讨论互纠概括小结应用实践形式组织教学。

5、创设问题情景,创新迁移应用。可以改编或自编联系实际的题,培养学生的临场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猜想假设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6、关于药品标签的教学说明。收集一些化学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课后布置学生探究:按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分别收集食品包装、饮料标签、洗涤用品标签、涂改液标签等,从中你了解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将学生们的作品予以展示。此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

含几个原子。

水银。

氢气。

二氧化硫。

硝酸铵。

nh4n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第二篇】

化学这门学科是学生在初三阶段新设的一门课,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没有多少清晰的认识,也许通过教材中的一些图片可以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有很多的联系但是那也只能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强烈地意识到不能按照教材上的安排一五一十地准备这节课,必须重构课程,重新设计。经过深思熟虑,我将这节课的重点目标放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化学的兴趣上面,注重情感目标熏陶,弱化知识目标,因为本身这节课就没有多少知识性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以下课程主线,为什么学化学——化学学什么——怎么学化学。

1、魔术导课——吸引眼球,抓住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化学是充满神奇的,非常有趣的。

2、组织头脑风暴,图文介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展开讨论,感悟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理解化学的重要价值,体会为什么学化学。

3、演示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奇妙的现象尝试分析原因——渲染氛围,谈论归纳化学研究什么。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如何学好化学。

三、教学过程。

过程一:通过有趣的魔术展示“故弄玄虚”制造一种悬疑的氛围,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

课前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喷雾器,分别装有水,现场当着学生的面装水龙头流出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两张事先用无色酚酞画好笑脸的滤纸,晾干后什么都看不见,就像一张白纸,无色酚酞遇水无变化,遇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变红。

师:上课一开始我想和同学们变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喷洒水,看能变出什么我请同学上来做这个魔术,看大家能变出什么,这个魔术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做魔术的同学一定要集中精神,并且心里一直想着我一定能成功,而更关键的是必须依赖全班同学聚精会神,眼睛一直盯着白纸的变化。

生:一男一女分别上台喷洒,其他学生集中精神盯着白纸。

师:同学们看到白纸上变出什么了,成功将学生视线完全转移在白纸上的同时我偷偷换了另外一个装有氢氧化钠的喷雾器,很遗憾,两位同学都没有变出什么东西,不妨让我来试试能否变出什么。

生:惊奇无比,看到红色的笑脸出现的时候心生奇怪。发自内心疑惑,看似同样的操作,为什么同学变不出来,而老师却能变出一张红色的笑脸,纷纷展开讨论。这时我给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展开激烈的讨论。情况也正如我想要的那样同学们兴致很高,个个都像小侦探那样提出各种各样的设。如喷的角度不同,喷的次数不同,喷的顺序不同们的。这假我随即拿出另外一张白纸,现场按照他们的要求。如一定要正面去喷只能喷一次等去做结果大家发现我还是喷出了一张红色的笑脸。这个时候同学们就更纳闷了,探究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这时开始有学生想到会不会是喷的液体不一样。我及时对这名同学做充分地肯定,并且幽默地说该同学观察很细致,善于开动脑筋。这时我将谜底揭开,同学恍然大悟。在这个设计的环节中,我将这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设计成魔术表演的形式,在语言和神态上“故弄玄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不得不认真思考、讨论、假设、因为该年龄段的学生自身具有强烈的探究新事物的欲望营造一种悬疑,有趣、快乐的学习氛围。

过程二:趣味实验演示,结合高科技运用的图片,展开化学研究对象的探究。

实验物品:一张白纸、一钠金属颗粒、一杯自来水、镊子等。

实验操作:将一小颗金属钠、用白纸包住、用镊子夹住放入水中。

师:同学们认为纸能在水里燃烧吗?请一名学生将纸放入水中。讨论为什么我能做成功,而同学们却没有做成功。

师:其实我刚刚再一次使用了障眼法,我的这张白纸里面包有一种物质叫钠,所以,能使白纸燃烧的物质是钠金属,由这个现象,同学们能分析为什么钠具有哪些性质。

生: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在这个环节中,我仍然贯穿增强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主线通过设计“水中生火”这个奇妙的实验再一次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学生的一片赞叹声中引入讨论话题——化学研究的对象,结合对刚才实验现象的分析逐步探究钠金属的性质以及所产生的变化,其次通过展示两幅图——“鸟与鱼儿”、“不怕烫的小猫”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材料的应有性质,一层一层地引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这个主旨,相对直接给出这个概念而言,这样处理更加容易接受,促进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

四、课后反思。

作为新学科的第一节课,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魔术表演、趣味实验、生活实例了解,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有用所以想学化学。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从导入到结课整个过程始终关注学生兴趣的维持,弱化知识性内容,况且本身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很少,只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而学生要真正理解化学所研究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当中涉及的内容不可能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新颖的实验,奇妙的现象,幽默的语言,悬疑的氛围等都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课堂氛围始终是轻松愉快的,我想课后学生仍然会津津乐道,久久不能忘怀那么,我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第三篇】

课题3制取氧气。

执教者课时1。

所属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目录。

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物质,故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实验。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久,只了解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知道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如何将单个的学情分析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所以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

知识与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能力目标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学目标。

情感态。

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在实验中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目标。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方法、反重点教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

学重难难点。

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以观看图片的形式引入课堂。

用途,是不可或缺的物在无形中感受到。

了氧气的重要性。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思考。

课本未涉及,思考,讨论,回答。

但确实是最重要。

自然界中氧气获的制氧方式,培养2.工业上需制取大量氧气,你认为得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开阔孩子们的思怎样制取既方便又经济?光合作用。维,灵活掌握知识4的能力。

物理,因为没有新氧过程介绍,让孩方法。

物质生成。子们了解到一种该过程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分离混合物的方。

学生了解到:过氧法。

3.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去制一化氢中加二氧化锰,加瓶氧气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明确实验室习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出纯净氧气可以制氧气。制氧气的三种方的。法,便于接下来的学生认真观察老学习思路清晰,系说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师的操作方法,实验现统掌握。法。象并做记录。

培养学生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吗?

讨论,总结: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方法解缓慢通过实验探。

究法引出催化剂,按照课本38页实验步骤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培养学生实验探。

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究能力和科学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析能力。

工生产中的重要。

解到什么是催化剂试着学会归。

2、“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

纳总结知识。

有发生变化”是指催化剂没有发生知道催化剂能改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催化剂没有参变(加快或减慢)化学提高分析问加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反。

认真观看,记录思有利于巩固所。

学知识。

认真观察实验现。

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将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

讨论。

根据实例理解概描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放出念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

通过讨论得出结种物质。

论:

指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中的同属于化各个步骤与要点,总结为“查、装、相同点:定、点、收、离、熄”对应谐音“茶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庄定点收利息”

不同的:化合反应。

引导学生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作对比,得出它们的相同的与不同的。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对应题目板书设计。

本节课基本能按课前设计落实了各项目标。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过程中,时刻想着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教到了困难,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时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学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我及时介绍了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反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思课上通过汇报预习结果的形式来代替老师的讲解。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我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的很到位,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第四篇】

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通过实验、图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1.复习检测(投影)。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3.所要研究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实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实验,学生观察、汇报实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学生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扩散实验。提出观察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顺序是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

3)提出问题。

4)学生讨论。

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5)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实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如果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为糖的小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因为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第五篇】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48 1648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