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实验教学设计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滴水实验教学设计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篇1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1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课件出示)要求:

(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

(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篇2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4.初步了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事例,感悟精神。

感受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自由畅谈)

看来同学们真是胸有大志啊。那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努力前行,如何实现理想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课文,肯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一遍)什么叫滴水穿石?什么叫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滴水怎么会穿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又是如何来写的呢?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2.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自谋生计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炉火纯青 给予启示

指读(最好只叫一两个人读得又对又快就好了) 齐读——(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肯定更有味,来一起来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理想。”齐读。(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相信学完课文,对此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品读课文,感受现象。

1.(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师口述:在安徽广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你有疑问吗?(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赶紧读书。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哪些词更值得你细细品味一下。

2.交流,出示语段。“原来……”。你特别留心了哪个词?你为什么“……”读得特别重?“……”是不是让你更有体会?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来说说自己的感悟——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说的同时,相机理解:锲(雕刻)而不舍,日雕月琢)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再出示语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师小结:这仅仅是一种现象?仅仅是一大奇观?不,这更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齐读这一句。

四、学习事例,品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想一想,课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例子,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2)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或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相机朗读。

3.小结学习写法:李时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致力于电学研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达到炉火纯青。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吗?(有)你怎么知道?(课文用了一个省略号)读书真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那你也能说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说,名人、身边的师长、同学都可以)

小结: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不胜枚举,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列举,却只写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呢?(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当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的时候,不必一一列举,只需选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来证明)

4.出示总结句:“古今中外所有……?”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含义)感情朗读。小结:作者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这种证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论证。他们用行动,用事实告诉我们(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 )齐读。

5.作者仅仅用了正面论证吗?他为什么又要写雨水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巩固深化、完成作业。

1.写一写课文中的生词和你喜欢的成语。

1.说一个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给家长听。

2.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篇3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1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一、复习。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课件出示)要求:

(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

(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

(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篇4

1、知识目标: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质疑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纵使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补票问题。

难点:在纵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具:实验报告单、纸杯、矿泉水瓶

学具:每组一装满500ml自来水的矿泉水瓶、纸杯、量杯、大头针、计时器、计算器。

1、出示楼兰古国的复原图和现状图各1张,对比,它发生什么巨大变化?(缺水,导致沙漠化)

2、生活中,我们节约用水了吗?出示滴水的水龙头图片(没有)那这样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今天,让我们来做这个滴水的实验,板书课题。

1、出示问题: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不多少克:

3、设计活动

方案

(1)各小组汇报、汇总:用盛满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个孔代替水龙头,用量杯盛滴出来的水,计算这纸杯平均1分钟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会滴掉多少水。

(2)实验要求: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准备测量的工具。

小组分工,按实验步骤进行。

(3)教师说实验工具,各组学生依次摆好。

4、动手实验

(1)各组领实验单,记录员负责填写实验单(每6人为1小组)

(2)教师巡视,各组人员相互合作,进行1分钟滴水实验,并记录下数据。

(3)交流汇总:大约2秒钟滴1毫升,1分钟滴30毫升。但有些小组的数据偏大或编小。

(4)请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两三次才成功的小组各派代表,谈谈怎么做实验的?讨论发现:未能严格操作计时器,计时时间偏长;扎孔大小不一样,水量大小不同等。

(5)通过这个实验,你了解到什么?

(6)小结:实验应严谨,应做好合理分工,规范操作。

(1)计算时,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时、天、年),每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同。

(3)把得到的数字分级,读一读,算出的数字大不大?你想说点什么?

6、补充资料

(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多少天?(指名反馈)

1576800÷1400≈1126(天)

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

多少天?(集体反馈)

1576800÷1400÷1000≈1(天)

答:这个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1天。

7、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请参照教材90页“自我评价”栏,评一评吧!

1、留心观察身边的水龙头是否关紧,是否滴水,应及时处理。

2、列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建议。

3、在校园内举行第一次“节约用水”宣传,并在班级制定宣传栏。

滴水实验教学设计篇5

3、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质疑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纵使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补票问题。

难点:在纵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一课时

教具:实验报告单、纸杯、矿泉水瓶

学具:每组一装满500ml自来水的矿泉水瓶、纸杯、量杯、大头针、计时器、计算器。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出示楼兰古国的复原图和现状图各1张,对比,它发生什么巨大变化?(缺水,导致沙漠化)

2、生活中,我们节约用水了吗?出示滴水的水龙头图片(没有)那这样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今天,让我们来做这个滴水的实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30分钟)

1、出示问题: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不多少克:

(1)各小组汇报、汇总:用盛满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个孔代替水龙头,用量杯盛滴出来的水,计算这纸杯平均1分钟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会滴掉多少水。

(2)实验要求: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准备测量的工具。

小组分工,按实验步骤进行。

(3)教师说实验工具,各组学生依次摆好。

4、动手实验

(1)各组领实验单,记录员负责填写实验单(每6人为1小组)

(2)教师巡视,各组人员相互合作,进行1分钟滴水实验,并记录下数据。

(3)交流汇总:大约2秒钟滴1毫升,1分钟滴30毫升。但有些小组的数据偏大或编小。

(4)请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两三次才成功的小组各派代表,谈谈怎么做实验的?讨论发现:未能严格操作计时器,计时时间偏长;扎孔大小不一样,水量大小不同等。

(5)通过这个实验,你了解到什么?

(6)小结:实验应严谨,应做好合理分工,规范操作。

(1)计算时,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时、天、年),每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同。

(3)把得到的数字分级,读一读,算出的数字大不大?你想说点什么?

6、补充资料

(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多少天?(指名反馈)

1576800÷1400≈1126(天)

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

多少天?(集体反馈)

1576800÷1400÷1000≈1(天)

答:这个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1天。

7、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请参照教材90页“自我评价”栏,评一评吧!

三、巩固拓展:(3分钟)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3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留心观察身边的水龙头是否关紧,是否滴水,应及时处理。

2、列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建议。

3、在校园内举行第一次“节约用水”宣传,并在班级制定宣传栏。

48 699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