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材料精选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反思材料精选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反思材料范文【第一篇】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62-06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许多地区的历史考试,融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设计了基于材料的历史论文题(或称材料论证写作题)。该题型在测量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教材知识;在考核目标上,立足历史思维能力而不是史实的简单记忆,希望以测量内容、目标与形式的变化来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些题目的考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命题从实践经验到技术理论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国外先进地区的试题命制,借鉴命题思想方法,以期焕发我国历史材料论文题的活力,使历史测量题型不断推陈出新。
美国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是大学前置课程,课程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他们学习AP课程,并通过AP测试,AP测试的学分可以折抵大学课程的学分。AP世界历史课程内容涵盖各大洲,主要关注五个主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国家的构建、扩张和冲突;经济系统的创建、发展与影响;社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其试卷结构如表1:
从表格和相关资料看,美国AP历史测试中论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其写作题型之一的材料论文题更是颇具特色。论文题基本由情境和写作设问两大部分构成,试题情境可以是文字、图表在内的各种与历史有关的一手或二手资料,也可以是模拟性的视角描述,而论文设问规定了写作的方向、范围和要求,写作的角度基本由情境与考查目标而定。一般地,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考查目标覆盖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重心则偏向于考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请看下面一道AP测试的世界历史试题。①
例题:运用材料,分析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和印度在棉纺织业工业化进程中的异同。请补充一条材料,并说明该材料对论述棉纺织业工业化这一论题的价值。
材料一:印度棉纱和棉布的产量
――来自英国殖民当局的数据
材料二:日本棉纱产量(包括手工和机器生产)
――来自日本内阁统计部门的数据
材料三: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在亮着灯的工厂里上班直到晚上。下班后,我们几乎没有力气站起来。晚上,我们工作到很晚,她们偶尔会给我们一个甘薯。然后,我们还得清洗,弄好头发等等。那时候大概都11点了。即使在冬天,也没有暖气,为了取暖,我们不得不挤在一起睡觉。第一年我们是没有工资的,第二年我的父母会拿到35日元,接下来会有50日元。
我上班不久,我的妹妹阿希也到这家工厂上班。我想她大概工作2年,就病倒在床。那时候工厂里大约有30个人生病。那些已经确诊为肺病的人立刻被遣送回家。每个人都害怕肺结核,没有人靠近这样的病人。阿希也被送回家了,很快就死了。她才13岁,她当时决心成为一个能拿100日元一年的工人,让我们的妈妈高兴。当她面色苍白地离开工厂时,我永远不能忘记她的眼睛。
――来自两个女工对她们少女时代
在日本纺织厂工作的回忆,约1900年
材料四:一个工厂女工挣的钱常常比一个农民的全年收入都高。对于这些农村家庭来说,女孩是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时期,贫穷的农民要把60%的收成上交给地主。因此,这些穷苦的农民只能把拌着野草的米饭当做食物。他们仅有的救济就靠那些去工厂上班的女孩。
――来自一个日本僧人的叙述,约1900年
材料五:那些低廉的工人从哪里来?他们全都来自农村,来自于那些耕种自己的或者租种的土地但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他们来到城市,来到工业区成为工厂工人。农田上的收入提供家庭所需,维持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计。那些受雇于工厂的人与家庭没有多少联系,他所要做的就是挣足够的钱养活自己。那就是为什么工人的工资很低。这说明农业对我们国家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是一支多么重要的力量。
――来自日本实业家鹤见俊辅,约1900年
材料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机器生产的竞争,整个国家手工织布工业迅速下降。尽管许多人仍然穿着用手纺机织出的布做成的衣服,但很多手工织布者已经丢弃了他们的手纺机。
当地纺织业把它们的存在、发展、成长归因于那些有进取精神的本国银行家和投资者,作为股东、投资者、金融家,他们向纺织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本。
――来自印度经济学家拉达卡玛・慕克吉
《印度经济学基础》,1916年
材料七:女性纺织工人百分比
――来自论文“日本的工业化与妇女状况”
1973年
材料八:日本日贸棉纺织厂图片(图片略)
――来自20世纪20年代的一部官方公司历史
材料九:大部分棉纺织厂工人来自于小农、村庄的农业工人和失业的手纺织工。他们居住在租来的小屋里,一个工人通常会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不到两年。工资很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明显改变。
――来自印度英国皇家劳工委员会的报告
加尔各答,1935年
材料十:印度纺织厂图片(图片略)
――来自纺织业主协会国际联盟英国官员
阿尔诺・皮尔斯的关于“印度纺织业报告”
1935年
这道试题让我们感受到AP历史材料论文题所给的材料丰富,阅读量非常大。例题中呈现了数据表格、图片、回忆录、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材料,这些材料阅读上并无太大障碍,但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并合理地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并非易事。此外,材料论文题考查的结论大都是开放的,考生很难从教材和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导致材料论文题“与普遍流行的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不同,这种将材料解析与撰写小文章结合起来的设计尝试,有助于鼓励学生自选角度来分析历史,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①
AP历史考试的材料论文题,不仅有利于命题者抓住重点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评估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弥补其他题型在考查功能上的不足。结合上述例题和相关资料,我们对历史材料论文题的测量功能,可以得出以下五点认识:
1.考查知识学习的深度
从测量和教育理论上看,材料论文题考查历史知识学习的深度,既是指兼顾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史学方法及考生的思维开放与心理水平,提高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又是指考生建构知识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考查较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题目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考生能力呈现收到良好的测评效果。从美国AP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论文题考查知识学习的深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取的材料丰富、来源广泛,为考生对论题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有效平台。二是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在答题中不仅是被引用、转述、复述的对象,而是用来理解并说明问题的;考生要对一些材料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关注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与立场,揭示材料是否存在“价值偏见”。也就是说,考生只有在客观、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方能为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围绕所给材料确定一个合适的论题,而不是漫天撒网的泛泛而谈。写作应该紧扣所确定的主题,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分析论证,从而达到对论述主题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当考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结构(如性质、规律)及该事物的外部结构(即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时,考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材料的内涵,从而把握历史知识的实质。
2.考查历史认知的过程
传统的历史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固定结论,学生自然也死记教材的结论。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考查要求则不同,它要求考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提炼材料中所隐含的历史主题,运用基本的阐释、说明、反驳等史学方法作出较为完整的论证。这种考查要求再现了知识的认知过程,凸显了“过程与方法”。为了引导考生展现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论文往往以某一线索或主题为线轴,形成材料背景,提供开放性的论题,要求考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地论证问题,并得出自己的个性理解和思考,其考查目标集中于考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论证与再创造。在这一认知过程中,融入了探究性学习的思维,即:从已知信息中发现问题――拟定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已有知识材料中收集查证――论述结论。该思维过程完整地再现了考生认知历史的心路,展现了“过程与方法”考核特色。
3.测量凸显人本的复杂思考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获得相应学习方法、促进其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②从美国AP历史题看,考生在作答时,提炼论题、组合材料、理解和运用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展现了考生对试题的思考过程,这种思考过程以论文形式呈现,真实地再现了考生的思维品质,自然渗入了人本精神。美国AP测试历史材料论文题,往往从人类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视角出发,选取有史学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主题,挖掘人本主义的内涵,对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试题蕴含的人本精神主要有: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及历史学界争论的话题,以命题反映热点,让考生分析争论性“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各种情况,倡导多角度、多视角论述问题,审视人本精神的价值,思考当时人们是如何去应对历史难题的;命题还不断引进新鲜的史学观念,倡导考生“同情”地理解问题,关注普通大众的感受和个体体验,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排斥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试题设计者补充并挑战传统的史学观念,修正旧有的历史观念,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义;此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养成以热爱生命为核心的生活精神,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其命题创新追求之一。
4.测量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考量
AP历史材料论文题注重历史学科的思维测量,尤其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提供的材料丰富,考查了考生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上述试题材料来源看,有来自英国殖民者和日本官方的统计数据,也有来自民间普通女工的真实回忆和日本僧人的所见所闻;有来自学者、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有实业家自身的见解;不仅如此,试题还要求考生额外补充一条材料,以充分论证主题。这些材料开阔了考生的视野,使考生洞察历史人物在决策时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全面认识历史事件产生的复杂背景和历史事件中不同群体的真切感受。
二是从AP历史材料论文题的写作要求看,其测量目标归纳起来有三点:(1)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材料;(2)有效整合和分析材料;(3)依据材料进行合理的论证、评价和创作。这些考核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测量。AP历史材料论文题,在理解材料观点的基础上,既着力于求证思维的考查,对历史教材知识和史学观念、基本方法进行整合,然后分析、说明或驳斥一定材料下的某种历史观点;又不断突破求证思维的框架,考查考生发散型思维,在相对开放的条件下,要求考生提出自己对历史文明的个性理解。因此,材料论文题可以真实地展现考生甄别史料、理解和运用、分析和评价等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此外,历史材料论文题要求考生领会与主题有关的文字、图表等史料,以通顺的文字、条理清晰的层次、合乎逻辑的结构,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史学观念和历史研究方法来评价、论证问题。这种呈现方式也是测量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反映了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水平。
5.测量关注评分规则的调控策略
材料论文题能否测量出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除试题本身的影响外,评分标准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地考量出考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不仅如此,评分标准还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进而影响评价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效度等各项测量指标。
美国AP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是基于历史基本技能的核心要素评分,主要样式参见表2:
从AP测试历史科材料论文题试题结构和测量功能看,历史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主要由论题、材料讨论、材料理解、材料运用和语言组织等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评分要素是考生需要展现的基本历史技能。评分标准中有两大类:基本分和附加分,以此来区分考生的历史技能水平。透过AP测试,材料论文题的评分标准可以从论题、观点、史实、结构、文字等方面去规划,并分层次评价判分。结合表2信息,可以设计出如表3的评分构想。
从表3看,考生能够利用试题提供材料以外的知识来完成论文写作,算是其特长的发挥,应该判给附加分。上述评分量规的要素,是根据分析材料所必须考虑的历史技能来设计的。这一评分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具体的知识点来呈现试题的答案,而是以写作题需要的历史技能作为评价的要素。这显然与在评卷中经常使用的采分点给分不同。论文题的评分基本理念,应该是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评卷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评分量规,弹性地评估考生的答题。
随着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凸显,关于学生怎样学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围绕怎样运用测量评价尽可能多地抓住学生的学习表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国外历史考试测量的经验看,我国历史考试的论文题研制可结合下列三个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1.测量目标切实可行,写作设问注重开放
论文题测量目标的具体明确、易于操作,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和序列化原则。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试题研制中,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地、有层次地进行分解,为测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这是我国考试命题首要回答的问题。从国外经验看,测量目标的层次化可以用图表来示意,具体内容见表4。
从表4信息看,历史测量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而确定的,由课标而来的测量目标具有抽象的概念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必须进行定量性转化表述,并界定具体行为,形成历史笔试考查的可操作目标与要求。所以,清晰化的测量目标是历史考试必备的。有了明确、清晰的测量目标,考生作为被测量对象,其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试题的开发。一旦论文题以单一的、统一的价值标准去要求考生,考生就会“不合时宜”地顺应要求。所以,论文题评价主要体现在测量价值观的开放、试题内容的开放和答题过程的开放。当论文题营造出体现价值尊重的考查氛围中时,考生才会乐于参与评价的过程,受益于考试评价的结果,进而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2.命题路径科学合理,价值诉求渗透对话
在论文题的研制中,设问的谋划、问题的制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命题必须符合科学要求的基本程序和条件,建立在一定条件的材料之上,才有助于考生展现测量目标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材料论文题不仅要具备设计的具体条件,还要在考查价值上追求“理解与对话”,试题考查考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要渗透对科学素养的考查,激发考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由此,命题路径与条件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命题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知识内容”的一个三维体系。这种逻辑关系中渗入了“理解与对话”。“命题指导思想”是指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话;“学科能力”是对高校选拔人才的理解;“知识内容”是对历史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应用的反映。理解与对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考生综合表现的改进与发展。考生作为测量活动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可参与到试题解密后的评估中,对“理解”的表达与分享,是需要通过“答题”来实现的。论文题变革的过程,需要有“理解”的彰显,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测评主体、客体双方的心理要求。
3.测量理论联系实践,技术创新海纳百川
传统的历史试题认为只要行为目标规范化,情境创设得当,就可以通过设问操作来再现考生的能力。这样的命题实践往往会把考生看做是“给予”的对象,考查过程也就是一个静态且线性的过程。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考生成长历程,是动态且非线性的,命题者应该能动地使测量过程动态化,不仅要关注考生的知识素养,随着设问的深入,还要重视对考生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表现能力等的诊断。对于国外新的测量理念和考查方式,要不断地学习、引进,以促成当前国内测量研究的欣欣向荣景象。中国未来的历史考试测量研究,理所应当对相关研究进行“何以可能、何以必须”等问题进行论证,对国外测量的研究逻辑应进行定位和思考。结合已有的命题经验与教训,来自各方的有效反馈,改进试题研制的思路,及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反思材料【第二篇】
一、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课堂教学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针对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了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该认识金属及其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选择金属的冶炼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过程与方法方面应该通过有目的的资料搜索,从而提高获得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的学习,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该了解金属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性以及人类进步对金属材料的影响,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于使用铝制饮料罐的调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其中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大量的图片,不仅展示了金属材料在中国使用的历史,还有现代中国使用金属材料造就的辉煌。通过提出相关的讨论,学生自己小结出合金的定义和特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冶炼方法。整个过程中教师根本不用多说什么,只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小结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且知识的接受过程在教学主线(金属的使用历史)的指引下显得很自然。
经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金属的基础知识,学生这时候就完全有能力面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作为教师,我仍然只是充当组织者,在宣布了辩论会的规则之后,学生自行组成正方小组和反方小组,进行有序而有效的辩论。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课堂纪律。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和独立学习习惯,还要养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的习惯。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
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主要平台。学生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访问自己能够接触的人,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讨论,整合收集来的资料,亮明观点,组成辩论的正方和反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帮助全班的同学理清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相关的体验和多种学习方式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思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以及与学生的关系,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得到能力训练的学习方式。
反思材料【第三篇】
通过反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抓落实不够彻底,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突出表现在: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不积极。如在检查班组设备以及日常工作时,对于检查发现的设备问题、职工两纪问题,口头批评多,按规定进行处理少;提出要求多,跟踪检查少。存在着说到了、在干部检查登记本上也登记了就算克服了解决了的问题,对于班组是否及时进行处理,结果如何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和过问,问题跟踪要求没有得到良好落实,致使班组管理以及设备上的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
二是在__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应付心里严重,一些工作停留在传达上,在制定一些措施时,空洞、泛泛,不能认真结合车间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出结合车间工作实际的、针对性强的措施,致使一些活动开展效果不好,也是造成车间管内班组管理不到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在今年开展的____教育活动中,由于自己思想认识的不到位,没能将党委下发的____及时下发班组并组织开展教育,造成党委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再如今年年初,由于我对开展的安全大检查、人身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认识不够、思想麻痹、开展不好,造成职工思想认识不高、安全意识淡薄,以至于发生________问题的发生。
三是安全管理不扎实,表面现象较为突出。突出的表现为班组以及车间的许多管理工作基本处于表面化状态,或者说许多制度、办法只停留在文字上。如班组的月度生产会、__分析、月度安全分析等,表现出来的应付现象比较明显,但在自己以及车间的检查中不能够及时予以纠正,把“有没有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作为评判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认为只要有、不缺少就行,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也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认识产生严重偏差。在车间管理上,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问题库问题管理不规范,对于一些车间无力解决的问题以汇报有关科室代替解决,认为只要汇报了就没事儿了,缺乏保证措施,同时也没有进一步联系有关部门进行解决,造成一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再如班组的安全考试、业务考试以及政治考试等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仍然存在,不能促进职工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不能反映职工对有关知识要求掌握的真实水平。因此在职工教育以及考试组织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是设备管理须进一步加强。通过大检查以及日常设备检查,在设备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__巡视不到位,部分班组__巡视规定要求落实不好,没有按规定进行巡视和做好记录,部分____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2、____制度落实不好,个别班组没有按规定执行每日两次__要求;3、电器特性分析管理不完善,没有落实__分析制度;季度____测试、__接__测试制度以及班组____*分析制度;4、__质量不高,有______现象;5、个别班组__质量低下;6、一些设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____*破损、____破损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不及时解决,进入雨季后,易造成______,进而发生故障甚至造成____;7、__*设备管理不够重视,一些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8、个别班组__利用率不高。
五是车间会议制度落实不够、会议功能发挥不好。主要表现为时间仓促、人员不全、准备不充分、条理性针对性不强,对问题分析不透彻、举一反三不够、安全预测不全面、措施制定不够具体等。同时在布置工作和制定措施时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使班组长难以把握工作重点,因而造成班组在工作落实上存在死角和落实不好。
六是执行__安全制度不标准,存在漏洞。虽然我们已签订了__安全作业承诺书,有效的促进了职工__意识、__意识的提高,在__安全管理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约束作用。但反思车间的__安全管理以及__安全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__不标准、______*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是车间抓__安全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对检查发现的____问题处理不严,导致了职工安全意识的下降。*
七是深入__跟班作业不够,班组各种作业不标准问题依然存在。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机关化作风,一些时候,不能够全面落实*深入班组量化要求,因此造成对班组作业情况不够深入了解、作业质量不是十分清楚、__*作业制度落实情况不能及时掌握,从而造成工作缺乏针对性。同时班组在__*作业制度执行上存在着着装不规范、工具材料携带不全、用语不规范以及作业标准不清楚、__质量不高等问题。
通过一个阶*的反思,充分暴露出自己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工作中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反映出自己没能有机地将工作的重心融入安全生产这个中心,管理中还存在着作风不实、教育引导不利、安全把关不严等问题。反思这些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触动很大,也使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看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这些问题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性,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认真审视,并注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改正。
以上反思只是初步的,肯定还有许多自己还没有反思到的问题,希望领导和大家批评指正。
反思材料【第四篇】
本次作文的要求是挑一个最熟悉的人,把属于他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这次作文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生所选事例过多,主次不够分明
作文要求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只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三件,四件,甚至罗列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他们往往几笔带过,没有展开具体描写熟悉的人的这件事情是怎么做的,人物做这件事情时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很少描写,大部分是些概括记述的语言,使文章非常干瘪,人物的特点很不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讲: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他做事情表现出来的。你只有把他做事情时的细节写清楚了,这个人物的特点才鲜明,读者才能明白你想通过这件事来介绍人物哪个方面的性格特点。但是,学生在写作时还是犯这个毛病。
二、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
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不知道经过筛选,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去想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写的事例往往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所选的材料与所表现的中心风马牛不相及。
写人的文章是写其他文章的基础,如果在这方面学生很模糊的话,学生写起其他文章来会更吃力。今后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我期盼着学生在写作上能多多一些技巧,多一些感悟。
反思材料【第五篇】
一个事物存在是有其道理的,一个岗位的存在也是因为它是社会所需要的,段长主任的岗位很重要,变配电值班员的岗位也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的工作平时看起来很安闲,但是一旦产生异常情况,我们就要在第一时间处理故障,减少事故停电的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不然就可能影响行车,打乱路局的运输秩序。比如所三月份高压保险熔断的事,因为监盘认真所以处理还是比较及时的,防止了断路器跳闸。如果我们的值班人员工作不认真,就很可能无法创造事故预兆,当创造的时候很可能就是跳闸的时候了,那么确定会影响接触网供电的,也很可能影响行车,大乱局运输秩序。所以,我们的岗位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鄙弃,我们都应当爱护自己的岗位。
作为变电所的所长,是兵头将尾,更应当施展好自己的带头作用,但是当所长已经一年了,我身上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处所需要改良。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治理论程度不高。在宣传局及段宣传形势时常常不到位,安全压力转达不到职工,有些职工在工作时仍然非常懒惰,责任心不强,记载填写错漏经常产生,班组工作职责履行也不认真,马马虎虎搪塞了事。
2、好人主义严重。 当所内产生违章违纪或工作不认真的情况,都是以批评教导为主,很少考核,因为想着大家工作还是比较辛苦的,钱也不多,能少扣一点就少扣一点,但是履行下来效果并不好,职工仍然懒惰,踢一下动一下,还动的很不甘心。
3、安全规章不熟。平常自己学习安全规章比较少,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不能真正懂得,使自己的安全戒备程度存在必定的差距。有时候会涌现无法创造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不能创造有怎么能排除这些隐患呢。
4、自己及班组成员与标准化作业的请求还有差距。看看任何一个事故分析材料,无不是由于违章蛮干造成或引起的,比如去年七月四日太原局的这起重大事故,就是由于司机违章睡觉,交由学习司机把持列车,但学习司机也在把持时睡觉,才造成三逝世一伤的货物列车冲突重大事故。这个一方面看出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日常学习规章制度时确定不认真。由此想到我们自己在平常工作中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也很不够,因为班组成员在日常值班中好事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动,而我对班组的业务学习抓的也不够紧。平常学习安全规章的力度不够,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不能真正懂得,使自己的安全戒备程度存在必定的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特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理论学习,进步安全意识。安全稳固事关车站改革发展的大局,事关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安全意识建立不牢,必定给我段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进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确保本部门的安全稳固,保证我段改革与发展的长治久安。
2、 落实安全责任,做好本部门安全工作。今后的工作,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加强自己在本部门工作中的兵头将尾工作,克服好人主义,要认识到对他们不严格就是对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3、 加强业务学习,进步安全程度。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控制现场安全作业方法,进一步进步自己的安全戒备程度。
总之,我要通过这次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进一步明确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格形势,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纠正,以实际举动为路局的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郭明义先进事迹(实用4篇)
下一篇:实用高中青春文案 高中青春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