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最大化【优质4篇】
【导言】此例“效益最大化【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效益最大化【第一篇】
关键词:高校文科课程;考试改革;强化反馈;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87-03
考试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工具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考试,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对各类考试考核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考试改革提出新要求:强化考后反馈系列工作
文科课程考试改革的最终表现特点是广开思路,考题多元化,答案不唯一,即没有“标准答案”,最终目的是鼓励创新。随之出现的突出问题是试卷经教师阅卷判分写出评语后即上交存档,束之高阁。学生看不到教师的评价,只知道自己所得分数,但又不知晓为什么得这么多分。尤其是不清楚学校大力倡导、自己煞费苦心提出的创新见解观点成立不成立,外界认可不认可。这种做法的不良后果是,应试者没有进一步修正、提升自己见解观点的机会,中断了学生激发出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过程,影响了他们继续不断探索发现、发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仍未圆满实现。
2009年10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的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做法是,考试后考生除成绩分数单外,还可收到一份个人成绩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本门课程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建议等。分析报告中指出考生试卷各部分的得分情况、掌握水平,以及与具体知识点存在的差距等。还针对考生的知识结构状况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对未达标者给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补救性措施建议。这项有效指导考生后续学习的改革,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
循着这一思路,近两年我们开始在一些班级小范围进行初步尝试:考后有针对性地对试卷讲评,与学生交流,与应试者思维接轨,引导观点碰撞,引发创新火花,深化考题内容,拓展思考深度,充实完善考试工作环节,充分发挥考试反馈作用,力求使考试考核结果效益达到最大化。例如在新闻教学中,媒介经营与管理课期末考试进行论文考核,考题内容突出开放性,强调个人观点创新,考后有针对性的讲评并选择其中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初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鼓励学生创新,开阔思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然,大面积推广形成制度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需要教学计划、考试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措施配套跟进。
二、厘清考试功能,强化反馈作用
关于考试功能理论,教育界已有较明确的定论。但随着考试改革实践的深入,有些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厘清或强化。
(一)重视考试的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功能
考试首先具有“评价”功能,一方面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进行阶段性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相应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执行结果看,这种评价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定;从学校的角度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而缺少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角度进行完整评价。在上述评价中,实际上学生未占居主体地位。考试应该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在考试工作环节的全过程中,尤其最后阶段,学生是被动的,他们考后不知晓自己试卷的最终情况,看不到教师的评价意见,更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方面的评价信息,考试使学生评价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功能大大衰减。这是当前深化考试改革应该审视的重要问题。
(二)突出高等学校课程考试创新功能
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考试,其目的与作用具体来说是不完全一样的。与高考选拔、岗位资格和水平考试不同,高等学校所进行的各种课程考试应该属于学业考试。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多体现在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的能力上,创新型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需求,考试应该成为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业考试的着眼点要重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鼓励求异思维,使之成为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课程考试要突出其创新功能,这是当前深入考试改革要确立的指导思想。
(三)强化考试反馈作用
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考试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其中的考后反馈工作不可或缺。现实的状况是,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就进入了假期,教师把试卷评阅出来登录成绩,进行简单试卷分析上交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有人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地分析,做出评价,一般也没有反馈给学生的程序要求。这样,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促进功能发挥不出来,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影响。实际上考试结果反馈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整个考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考后试卷分析反馈,讲评讨论,是学生深入下一步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的‘中转站’而非‘终点站’,尤其适应高校文科课程思辨性、学术性的教学特点。要树立考试完结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结束的理念,健全和进一步落实考后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充实完善考试工作,这是当前深入考试改革中的薄弱环节。
三、相应配套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改革考试管理工作
改革课程及考试时间安排,相关课程在期末放假前2~3周结课,留出考试阅卷后的讲评讨论时间。改变以往学生考完试即放假完事大吉、教师评完卷即“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学校工作传统习惯,把考后信息反馈、讲评讨论作为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最后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和质量评价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做好考后系列工作。
(二)革新考试内容
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中,一是要坚持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来命题。一般不考或少考课本上的具体内容,使答案没有现成的,促使应试者动脑动手,独立深入思考,理清思路,编辑整合,而不是被动地按照固定模式的试卷中的问题你问我答。使答案没有统一标准,不唯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解放思想束缚,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展开创造性联想提供广阔空间、探索机会和可能性。二是命题要体现开放性。考题要求条条框框多,会使应试者创新思维的发挥受到阻碍,不利于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考试内容过于追求统一,使应试者不能充分发表其观点和意见,不利于思想火花的迸发和求异思维形成,不利于形成本人特色的学术风格,从而影响其个性发挥。开放性的考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都可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天地。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我们只给出大方面的参考题目,由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个人研究兴趣、对问题的思考成度任选,再细化拟定题目,可突破参考题范围,只要是与本课程相关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都可涉及。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系统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试卷中一部分同学针对当前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一些文化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或见解,其中具有不乏亮点和见地。
(三)把握好评分、讲评、讨论环节
评分注重导向性,鼓励观点创新,强调论文不怕观点不系统、不成熟,但不能重复社会上流行的观点。论文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堂笔记作出论述,尽管语句通顺,论述清楚,但没有个人见解也只给基本分,不能得到更高分;而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观点有亮点有创意并言之有理,即使文字有缺陷,也可获得创新加分,从而得到较高分。讲评加强针对性,讨论强化引导力。首先要把试卷发给学生,使学生本人得到完整的反馈信息。讲评、讨论前教师的学术准备非常重要。要精心设计讲评题,设置议题,引起观点碰撞,引导讨论深化,使大家在思想见解交锋中提升认识,教学相长,师生相得益彰。
(四)注重学生个性张扬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多样化的创新人才,最根本的是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与创造、特长与创新紧密相联,兴趣与创造发明也是密不可分。漠视个性、放弃特长、扼杀兴趣就会制约创新能力的养成。教学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鼓励其根据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和领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学校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内生动力,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在设计试题时,要特别注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和环境。在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期末论文考试中,参考题目要求宽泛,喜爱体育的学生对体育产业感兴趣,就可以写体育产业与经济,喜欢影视并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写影视业改革――只要是本课程范畴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都可以写。这样做,考试竞争中产生的“两极分化”弊端变为“多极发展”的生动局面,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创新智力支撑。
坚持引导有力。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当今时代,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广泛,学生思想非常活跃。面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教师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有力引导。这既是对学生政治上负责,也是对施教者本身政治素质的检验。但在引导方式方法上要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倡导学术自由,鼓励质疑问难,大胆探索,注意保护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何云峰。高校文科课程“研究式考试”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廖瑞斌。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效益最大化【第二篇】
(安徽富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天长 239300)
摘 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了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企业管理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经济效益;促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063-01
1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科学研究证明,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具有促进作用。为了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要求,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而达到管理绩效的最优化。此外,在当代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被计划经济下的旧观念束缚,应该具有一些新的观念,如重视人才,鼓励竞争等。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应当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力起到促进和提升作用。
2企业管理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资源支持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尚未发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只要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就能找到这些增长点,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举个例子,现有两家外部条件完全一样的企业A和B,A的管理者采用的是严格管理,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对所有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严格控制原料的采购等,而B企业的管理者则采用一种放任的管理,显而易见,A的经济效益一定由于B。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企业管理作为企业重要资源,可以为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有效的支持。
3企业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动力
经营管理是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
企业要想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重视作为基础的经营管理。具体做法是:首先,企业必须具有清晰的经营方向,即明确自己可以生产哪些产品,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管理者先指派调研人员对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考察,领导层了解情况后,经过商讨即可确定该企业的经营方向。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管理者还需制定有效的营销方案,以提高收益。其次,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目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销售策略共有四种,分别是市场渗透型、产品开发型、市场开拓型以及混合型。对于已经上市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广播、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加强服务等手段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将刚刚研发出的新产品投向市场,以提高企业的总销售量,这就是产品开发型。企业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客户,这就是市场开拓型。当企业一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规格,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这就是混合型。最后,企业应当制定恰当的价格策略。当两种产品性能相同时,价格低的肯定会更受欢迎,该企业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说,产品的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具有重大影响,换句话说,产品价格在企业的最终经济收益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产管理保证企业的正常、持续运转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持续运行,管理者必须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具体指的是对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所有生产环节的正常、持续运行,管理者必须进行生产管理。有效的生产管理可以使得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进而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基础。
职能管理是经济效益增长的关键措施
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必须做好职能管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完善战略管理,同时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要想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打基础,企业就必须具有清晰的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是管理层的本职工作。所谓的战略决策也就是一种竞争战略,是打败对手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竞争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取得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完胜对手,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最大化。
财务管理为企业持续运转提供资金支持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财务规划、财务监督、财务预测、财务考核以及财务控制。有效的财务规划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证,而财务预测则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前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监督是必须的,其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财务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最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提供了动力。严格的财务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绍波。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J].中国外资,2011,08:122+124.
[2]施小群。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分析[J].企业导报,2012,06:74.
效益最大化【第三篇】
[关键词]人才资源 资源杠杆 资源共享
一、引言
人才资源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以及不可替代的一种宝贵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高级表现形式。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相比,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其在创新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其创造力具有本体性和无限性。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发挥其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具突出意义。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是高校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潜力,发挥人才资源重要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高校人才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一)人才资源的独特性
高校人才是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核心专长组成的集合体,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没有两个人具有同样经验,获取同样的资源和技能,这就是所谓的人才的独特性。常言道术业有专攻,意旨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所具有知识、能力的独特性。由于人才的独特性,使其在某个专业方面是高精尖的人才,而不是面面通的全才。然而,在高校技术创新或者各类活动中往往需要多种技术知识的融合,这种融合随着创新活动集成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这就决定了仅凭某个或某类人才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是不可能的。人才资源是保证技术不断创新的关键因素,如果高校仅有某类人才资源,或者专注于某类人才资源的培养,那么在技术创新中将产生人才资源短板,出现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形。内生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高校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瓶颈。
(二)人才资源的杠杆作用
目前,逐渐转变的资源观,即对于某些资源“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理念,使得外部寻源策略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源杠杆理论也成了有效运作资源的主导。杠杆作用的原理是,利用内部核心优势资源撬动外部合作伙伴资源为己所用,通过资源共享快速构建资源优势,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杠杆借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形象化地反映了资源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撬动外部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有效利用资源杠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能使高校或者学术团体获得互补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因为人才的创新能力蕴含在个人的经验性知识中,它难以通过语言文字传递,而基于资源共享的合作创新活动为获取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充分利用互补关系,能够有效地联合各参与者的资源,实现技术创新活动价值最大化。
三、人才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策略
(一)统筹集聚核心竞争力人才
资源杠杆作用充分地说明了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化,然而运用资源杠杆的前提是必须有优秀的人才资源,只有拥有内部优秀的人才资源才能撬动外部优势资源为己所用,从而获取最大的效益。因此为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化,首先必须培养优秀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地告诉人们,人才资源不是一蹴而就的“速生”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高校首先要调整人才结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广纳群贤机制。用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把优秀的人才集聚到高校教学、科研和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其次,要建立不拘一格,用人所长的优秀人才培养制度。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才还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都有其各自的专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各自的工作中锤炼自身的能力,开发其潜能,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各类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倡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大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脱颖而出。
(二)创造良好的人才从业环境
“种好梧桐树,不愁凤凰来”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和感召作用,而“良禽择木而栖”又说明了人才对环境的选择效应。因此要想培养才人,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必须为人才施展抱负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从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环境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加强办公室、实验室建设,更新先进设备,整合学校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并且要建立使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的激励机制。人才与环境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团结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人才机制,能为人才的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宽松舒畅的工作环境,使鱼水相溶相得益彰。否则就是无水之鱼、无氧之花,出现“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三)搭建良好的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发挥人才资源杠杆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广大管理者的共识。人才资源共享的首要前提是学校制定稳定的政策,创造顺畅的人才共享条件。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实施宏观上的指导和调控,打破部门、单位壁垒,搭建良好的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人才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好人才资源共享的资源信息网。通过它可以使高校各部门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单位人才资源情况,使各部门或者学术团体人才短缺与其它部门人才冗余实现良好对接。人才资源信息网是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健康运转的载体,是资源共享有序、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采取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形式。具体的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来获取外校优势资源,如在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出现人才资源缺短的时候,通过聘任相关高校的教授来主讲、主持或做学科带头人,通过他们的“传、帮、带”的作用,培养科研能力强、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还可以采用基于项目的合作研究模式,明确各方的工作内容,协作方式等,互通有无,共享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达到人才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人才资源共享的关键问题是注意合作成果及其利润的合理分配,包括合作所产生的著作署名权、专利权、技术诀窍和商标权等。因为这些成果融入了各方的辛勤劳动,是人才资源共享的结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是人才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四、结论
效益最大化【第四篇】
投资运营一个项目需要统筹职能部门、发展部门及专业部门。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企业策划与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投资管理部、合约法务部、纪检监察部、审计部。发展部门可以根据项目类别进行划分(我司划分为投资发展一部、二部、三部)。专业部门包括:建设管理部、城市开发部、资产运营部。
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是怎样使得整个项目的投资运营最大效益化?
1. 办公室
负责党务工作、群团组织、行政办公、企业宣传与文化建设。包括党办、工会、共青团工作,综合办公、后勤管理,档案管理,企业文化与新闻宣传等。
项目实施机构办公室通过日常的行政办公管理,提高了上下级沟通效率,起到了日常项目管理的协调互通作用;公司办公室作为公司决策议事办事机构,通过对投资项目的重大决策会议的组织与协调,提高了投资项目决策效率,效率提升有助于投资效益提升。
2. 企业策划与管理部
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并为战略执行提供管理架构支撑、体系支撑与信息化支撑。包括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组织架构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组织目标制定与绩效考核、并购重组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等。
项目投资运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既定目标完成与否,项目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可能会发生延期、违约、效益降低等风险,企划部通过对项目目标的组织制定与绩效考核,保证项目目标的制定合理,实行有效,确保投资项目节奏合理可控,保障项目效益。
3. 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与人事管理。包括党建管理、干部人事、培训开发、薪酬绩效等。
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都是通过人来推进的,员工素质越高,工作热情越高,项目投资运营效率就越高,对项目的投资运营效益也有帮助。人力资源部通过对高素质人才的招聘、培训,有助于公司获得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通过对高素质人才的管理、激励,促使人才愿意为公司所用,提升工作热情。
4. 财务部
负责财务与资金管理,包括财务核算、税务筹划、资金管理等。资金管理中心负责资金计划管理与拨付调度、资金筹集与金融创新等。资金管理中心隶属于财务部,相对独立运行。
资金是有成本的,项目存留资金过多会额外支付资金成本,降低效益;存留资金过少会影响项目投资进展,产生履约风险。财务部通过对公司下辖项目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盘活了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有效避免了资金与实际需要不匹配风险。
5. 投资管理部
公司投管部:负责立项报批与投资管理。包括投资项目立项与可研评审及报批、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投资履约管理与专业支撑,牵头投资策划、投资检查与考核、投资报表管理、投资政策研究等。
分公司:负责区域内投资项目立项报批及投资履约具体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与可研报批、投资策划、项目履约实施与统筹协调、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公司日常管理、检查与考核等。
上一篇:实用高中感想字精编5篇
下一篇: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路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