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论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心理健康论文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清史稿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第一篇】

原文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译文

戴震,宇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他,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问,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只有戴震能获得其全部。

他性格十分正直,家里常常一贫如洗,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都降低身份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勤于思考、兢兢业业,早晚翻卷检阅,寒暑不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依次编排,精确审核过的。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经过详细的审核。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并非别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

戴震的学问主要在三个方面:小学(文字学)、测算和典章制度。戴震死后,他的文字学,传授给了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测算的学问,传授给了曲阜孔广森;典章制度的学问,传授给了兴化任大椿。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他死后十来年,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皇上叹息了好久。

戴震这年(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清史稿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第二篇】

原文: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

清史稿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第三篇】

原文

顾琮宇方用,满洲正白旗人。习农兵书算,不屑章句之学。圣祖开算学,公得与焉。议叙得吏部员外郎。世宗登基,稽核财赋,以公领职。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王疑公亦受贿,遂奏劾公,交刑部一并严讯。吏证公无丝毫染,公得无罪。出为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是时,有奏豫省岁荒者,世宗命山东运米十万石为赈济。总督田文镜讳灾,以为岁熟,民无需米,仍令运官带回。公争曰:“此时民未必不需米。就使不需,然既已运来,留存州县仓中,以有备无患之义。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且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豫省官民即山东官民。为臣子者,当同心心共济,不必自分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恩宠。”田滋不悦,密奏公倨傲,气凌其上。世宗问公,公曰:观察为钦差官,与督抚平行,无所为上也。既无上下,臣何凌灭之有。”世宗笑。公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还京,未行而病笃,意欲出署调养。公力止之,曰:“吾与君同事君父,即兄弟也。弟尚在,兄何忧?”凡一切汤药便旋事,皆公亲自料理。不顷刻高。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后巡漕御史伊灵阿在寓亦病故,公亦典质衣物,为治其丧如送完公时。公虽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性耽花竹,左右侍立校尉、千总皆清俊少年。浙江总督李卫气出人上,而最敬公。又多制漆盘,盛佳砚良墨。闻属吏能诗文者,辄手赠之。其风趣如此。年七十而薨。(节选自《清史稿·顾琮传》)

译文

顾琮字方用,满洲正白旗人,学习农学、兵法、书法、算学,不喜欢儒家的章句学问。圣祖开设算学,顾琮得以参与其中。经考核加以奖励,得以任吏部员外郎。世宗即位后,要稽查核算财税,让顾琮负责这个差事。有一个官署的吏员给某位官员行贿,这位官员向总理局务怡亲王告发,怡亲王命令顾琮审理此案。那个吏员狡辩诋毁别人,顾琮对他动了笞刑。在一起任职的嫉妒顾琮的官员,诬蔑他想要杀掉那个吏员灭口。怡亲王怀疑顾琮也受了贿,就上奏弹劾顾琮,并交付刑部一并严厉审讯。那个吏员证明顾琮没有一丝一毫的沾染,顾琮得以被判无罪。离开京城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时,有人上奏河南省闹灾荒,世宗命令从山东运十万石粮食用以赈济。总督田文镜隐瞒灾情,说年成丰收,百姓不需要粮食,仍命令运粮官将粮食带回去。顾琮争辩说:“这个时候百姓未必不需要粮食。就算不需要,可车船既然已经运来了,留存在州县的仓库中,也有有备无患的意义啊。如果仍命令运回去,那么陆路、水路的运费,仍然要取之于百姓,百姓怎么能受得了呢?况且君王有分开的土地,却没有分开的百姓,河南省的官员百姓也就是山东的官员百姓。做臣子的,应当同心共济,不应该自己分开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望得到恩宠。”田文镜更加不高兴,密奏皇上说顾琮傲慢无礼,气焰凌驾在他之上。世宗问顾琮,顾琮说观察使是钦差官,与督抚的职务是平行的,无所谓上下。既然没有上下之分,微臣怎么会有凌驾他人之上,灭他人威风的意思呢?”世宗笑了。顾琮担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回京,还没有出发就病重了。他的意思是想要离开官署进行调养。顾琮坚决制止他,说:“我和你共同侍奉皇上,也就是兄弟。有弟弟还在,兄长有什么担忧的呢?”凡是一切做汤熬药便溺之事,都是顾琮亲自料理。一刻也不离开。完颜伟去世后的事宜,都由顾琮全力办理,护送他的遗体返回家中。后巡漕御史伊灵阿也在他的寓所病故,顾琮也是典质衣物,为他办理丧事,如同送完颜伟时。顾琮虽然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但他天生喜欢花竹,他身边的侍立校尉、千总都是清俊的少年。浙江总督李卫气焰超出一般人之上,但他最尊敬顾琮。他又制作了很多漆盘,用来盛放好的砚台和好的墨。听说属吏中有能作诗写文章的,总是亲手赠送给他。他就是这样的风趣。顾琮七十岁去世。

《新五代史》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第四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庄宗已郊,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见:拜见

B.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 延:邀请

C.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 望:埋怨

D.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 遗:赠送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契丹□来,非救文礼

②筑垒□必争之地

③庄宗患之,□问诸将

A.①之②于③以B.①且②则③以

C.①且②于③而D.①之②则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B.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C.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D.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崇韬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又才能出众,得到了李存勖的信任和重用。

B.李存勖无论为晋王时,还是称帝以后,在与梁的对垒中,郭崇韬都表现了非凡的谋略。

C.郭崇韬大公无私、嫉恶如仇,直接免去了结党营私兴风作浪的宦者马绍宏枢密使的职务。

D.在李存勖称帝以后,郭崇韬变得位高权重,他收受财物的行为受到了故人子弟的误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3分)

②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崇韬“深谋远虑”的两个事例。(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见,表被动)

(第一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处:于,在;第三处:“以”、“而”皆可,用“因”也可)

(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嫉恶如仇”,文中没有体现;郭崇韬以他人代替马绍宏担任枢密使,马绍宏并未担任此职务;说宦者马绍宏“结党营私兴风作浪”,文中也无直接相关信息)

9.(1)①晋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打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乘,趁着、乘借,1分;遽,仓促、立刻、突然,1分;句意1分)

②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权位…隆”或译为“权势大地位高”,1分;自安,“安自”宾语前置,1分;使自己安全,使动,1分;句意1分)

(2)①围张文礼于镇州之时,契丹入寇,郭崇韬认为宜乘已振之势与之作战,果败契丹。

②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以分彦章之兵,可以图也。

③诸将希望与梁约罢兵之时,他认为不是按兵持久之时。建议庄宗长驱捣梁巢穴,平定天下。

④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以防梁旧将反侧。(一个事例2分,两个事例3分。语意不明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忧虑迷惑。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48 408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