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个人发言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四下基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个人发言1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体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35年来,“四下基层”在宁德传承不断,并扎根八闽、推向全国,已然成为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当前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以“向下之姿”投身“四个上门”,真正把政策讲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事业做实,推动“四下基层”在乡间沃野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向下“推销”,让政策“上门”。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再好再及时,如果企业知悉了解不到位不透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流于纸面;民生新政、惠民举措再多再细,如果老百姓不知晓、没用上,好政策也会止于“最后一公里”。防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沦为“空中楼阁”,就必须注重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政策宣传送到企业的“厂门口”、群众的“家门口”,让政策措施“易得”“易懂”还“易用”。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转变等“顾客上门”的思维,到街头巷尾“推销”,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中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用“接地气”的文字、“通俗化”的语言、“创新性”的方式将抽象语言转化为人民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的真心话、金点子,少一些“曲高和寡”,多一些“雅俗共赏”,让“束之高阁”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江水暖鸭先知”,要向下“把脉”,让调研“上门”。习近平同志指出,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脱离基层开展调查犹如“闭门造车”,脱离群众进行研究终是“无源之水”。“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我们要广泛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沾点“乡土气”倾听群众声音,甘当“小学生”汲取群众智慧。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听声辨位”,将群众的“呼声”视作最好的“风向标”,自觉到基层一线去,以“一头汗两腿泥”的躬身之姿同群众朝夕相处,在“身入心至”中把准群众脉搏,打捞群众意见,带回群众呼声。要善于满分作文网“拜师学艺”,不仅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向“土专家”“田教授”请教,与“民意”接轨,在探索实践中找到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最优路径,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知屋漏者在宇下”,要向下“问诊”,让信访“上门”。习近平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由此形成了“浦江经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做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直奔基层、直奔群众、直奔矛盾,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去,敢于“下深水”“涉险滩”,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民生大事”。更要落实长效机制,不能“图新鲜”到此一游“走过场”,更不能“蹭流量”热度过后“无身影”,要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把好的“下访”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形成治理体系、实现模式创新,把“问诊”好事变成“平常事”。

“广阔天地找答案”,要向下“扎根”,让办事“上门”。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越是深入基层一线,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是全面具体,就能绕过很多“中梗塞”,有效调动各方面要素,直击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处,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将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走进群众“家门口”,深入群众交流的“宽板凳”“小圆桌”,到达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对接急难愁盼的“第一当事人”,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始终锚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目标,攻坚克难,以“真抓实干”的干事精神和“马上就办”的干事效率,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式”推进,做到“稳扎稳打”、现场就办,“小步快跑”、急事急办,在办事“上门”中创造出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下基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个人发言2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0多年来,“四下基层”以走好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为民宗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制度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谋在基层、干在基层,坚持“四下基层”,念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问”字诀,更好地联系群众听民声、依靠群众聚民智、服务群众赢民心。

以“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视群众如亲人,切实“问需于民”听民声。“四下基层”问需在基层,最关键就要走好群众路线。1988年,习近平同志到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一上任,就深入全区9县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形成调研文稿《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并引导各级干部要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真正身入、心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亲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和群众交心谈心,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谈时令农事、谈日常冷暖等,梳理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问需于民,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倾听民声。

以“四下基层”站稳人民立场,拜群众为老师,切实“问计于民”聚民智。“四下基层”问计在基层,最根本的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站稳人民立场,拜人民群众为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汲取人民智慧,用群众经验去破解难题,特别是要用好用活浙江的“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福建的“晋江经验”以及河北正定的“人才九条”等好经验、好做法,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切实问计于民,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汇聚民智。

以“四下基层”践行为民宗旨,请群众当裁判,切实“问效于民”赢民心。“四下基层”问效在基层,最直接就要践行为民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践行为民宗旨,真正把群众是否知晓、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完善群众评价办法、反馈机制、监督渠道,以群众立场看问题、提建议、评工作,推动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影响力更直接的措施,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工作更好地做到群众心坎里,切实问效于民,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赢得民心。

四下基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个人发言3

尊敬的第十四巡回督导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四下基层”的有关文件,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围绕主责主业,聚焦学习主题,我作如下简要发言。

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将工作中身体力行的做法具体化并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也就是中心组今天研讨主题“四下基层”的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殷殷初心和崇高使命,引领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从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到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到发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誓言,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一位伟大领袖的赤子之心和人民情怀,既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真心爱戴,也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切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务实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大力弘扬、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第一,深学细悟“四下基层”的重要意义,必须始终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都必须终身回答好的课题。“为了谁”,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解决的是工作目标问题;“依靠谁”,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充分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解决的是工作方法问题;“我是谁”,就是要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当好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不搞特权,不搞特殊化,解决的是工作态度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镌刻在了党的旗帜上,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从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深深扎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第二,深学细悟“四下基层”的重要内涵,必须认认真真查摆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教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感恩之心苦干实干加油干、不折不扣抓落实,一大批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一大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拔地而起,一大批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短板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一大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被从严查处,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我们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既巩固了不断提高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物质基础,也极大提振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气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虽然已经深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但是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还有差距,比如: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甚至脱离群众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学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扪心自问,有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没有发自内心地把确保我们作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最重要、最现实、最直接的体现?是不是职务变高了,同群众的距离却拉远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知不知道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什么,有没有想方设法去解决?做决策之前有没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政策执行后知不知道老百姓是哭还是笑?答应老百姓的事做到了吗,有没有口惠而实不至?干工作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还是带着为民服务的真感情,有没有处理群众诉求时不耐心、不耐烦,甚至简单粗暴的情况?有没有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姑息纵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天都问一问,这些矛盾短板都值得每天好好梳理查摆。

第三,深学细悟“四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必须倾心倾情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其他发展得更好的地方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也还存在短板,也还亟待补齐,推动高质量发展、补齐各类民生短板依然是全市各族人民最大的操心事、烦心事。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检视整改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特别是在民生这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多到群众中去接接地气,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自身道德感召力。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48 2323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