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第一篇】

为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能力,防范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与健康,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也称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xx〕62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xx〕29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xx〕3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xx)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xx)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xx)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xx)

三、应急准备

(一)日常应急准备

1.风险辨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2.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或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入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并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评审或论证。

3.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

4.装备配备。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风险,配备符合国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和医疗急救器材等,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装备处于完好可靠状态。

5.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

(二)作业前应急准备

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确定联络信号。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符合当前作业安全要求的即时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等。

3.检查装备。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

四、救援实施

(一)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了解受困人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求救,单位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

(二)事故警戒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口),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域。

(三)救援防护

1.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

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入、电能、高温物料及其它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

3.持续通风。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通风排放口远离作业处,直至救援行动结束。当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时,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排放口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

(四)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救,配合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救援人员针对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行动。

1.非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

2.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

(五)保持联络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行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

(六)轮换救援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人员体力充足,能够持续开展救援行动。

(七)撤离危险区域出现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八)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救出后,立即移至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资质或具备急救技能的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施,并迅速送医治疗。

(九)清理现场等后续工作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人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行动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生产经营单位参考本指南,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第二篇】

当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后,为及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制定实施救援措施,并付诸实施,全力以赴进行抢救,使灾害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源危害评估

a、四层煤的掘进工作面,厚煤层遇有地质构造时易发生片帮、冒顶。

b、六层煤的掘进工作面,该层煤的伪顶容易冒落,直接顶常出现较大的节理。

c、146掘进工作面由于在两条断层附近,受构造影响极易出现冒顶现象。

d、五、六层煤回采工作面采用短壁式回采,由于煤层薄而且不稳定,有时会出现大面积冒顶现象。

e、四层煤回采工作面,因为采用老式回采,回采时压力会集中在回采巷道的老塘口附近,回采塘口易发生冒顶事故。

f、128—180石门掘进工作面,此工作面为穿层掘进,遇煤层及遇构造时易发生冒顶事故。

g、老巷道进行维修时,由于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事故。

h、巷道开口时,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顶板事故危险性分析及事故类型

a、顶板事故危险性分析:顶板事故常发生在井下的采掘生产过程中,顶板意外冒顶、片帮、煤炮、冲击地压、顶板掉矸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埋压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顶板事故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破坏性,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如措施不当还有继发性。

b、顶板事故分类: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按冒顶事故发生的力学原因进行分类,可将冒顶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推垮型冒顶和漏垮型冒顶三类。

冒顶事故常发生的区域和地点

a、局部冒顶常发生在采煤工作面靠近煤壁附近,要工作面两端以及放顶线附近,掘进工作面的迎头,以及巷道维修过程中。从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局部冒顶可分成: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掘进工作面迎头的局部冒顶、巷道维修过程中的局部冒顶。

b、大型冒顶事故常中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其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采空区冒矸冲入工作面的推垮型冒顶及冲击推垮型冒顶等,巷道掘进与维修过程中大型顶板事故多发生在局部冒顶附近及地质破碎带附近。

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a、局部冒顶有时仅在3-5架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1-2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远大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冒顶事故的70%左右,总的危害比较大。

b、大冒顶事故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多在3人以上。

c、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d、如果是地质构造造成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带来麻烦,而且有时会引发透水事故。

e、在有瓦斯涌出区附近发生的顶板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然涌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f、如果是采掘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一旦有人员被堵、被埋,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2.现场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原则

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打电话(6233)报告矿调度室人员,然后报告本单位领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抢救。

科学施救原则

处理冒顶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及恢复通风等。

a、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可能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停的抢救方法。

b、迅速恢复冒顶区德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回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埋压或截堵人员共给新鲜空气。

c、采掘工作面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支护处理,维修巷道发生冒顶事故时,可从冒顶两端同时进行支护处理。处理冒顶时首先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和退路。

d、对于极难处理的冒顶事故区由矿领导下达处理决策,必要时可以向遇险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e、早抢救处理中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冒顶区级周围的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并且注意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情况。

3.应急救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矿成立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指挥下设7个小组,分别是:抢险救援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监督检查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理组。指挥所设在矿调度室。

指挥机构及职责

A、指挥部职责

a、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及时向河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冀东分局和承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故及抢险救援计划进展情况。

b、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计划,力争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c、根据事故发生的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计划,并对工作中发生的争议果断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d、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e、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内部救援不足及时联系兴隆县矿务局地方矿山救护队及承德第六医院或兴隆县医院的医疗救护队协助救援计划。

f、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保证救援所需。

g、做好稳定社会工作和伤亡人员善后工作。

h、负责事故调查处理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B、相关组织职责。

抢险组:以矿山救护为主,负责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专家组:负责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方案制定和技术指导工作。

医疗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及后勤保障工作。

监督检查组:负责对抢险工作的安全监督和对入井人员实施有效的控制。

治安保卫组:负责事故井口及矿井内治安保卫工作。

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C、相关人员职责:

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狂总工程师、矿务局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事故处理的工作计划。

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及事故的工作计划。

各个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工作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人员待命,及时调集抢险所需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及入井特别许可证。

矿副总工程师: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某一方面的抢救工作。

矿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具体行动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工作计划所定的任务,完成对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矿务局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联合救护作战部,由矿务局救护队队长担任指挥工作,协调作战行动。

安全科科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工作计划,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援工作的安全及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通风工作,注视主要巷道风机的工作情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生产科科长: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事故的处理。

采掘队队长、班组长:负责查对事故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的组织起来,积极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将现场事故的性质和发生事故的原因详细的报告矿调度室及矿值班领导,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事故处理任务。

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山救护队、矿长、总工程师、矿调度室以及其他有关领导和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并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尚在井下的抢险救援人数。

供应科科长: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材料,并根据矿长的指令运送到指定地点。

机运队队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保障工作面事故地点的通风机的正常运转,掌握井下停、送电工作,及时抢修和安装机电设备,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抢险救援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完成其他有关任务。

地测科科长: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资料,并根据矿长明亮完成抢险救援工作所需要的测量工作。

考勤和矿灯、自救器发放负责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自救器的牌号查清事故发生时井下的工作人员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给调度室。

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当医疗救治资源不足时,及时向总指挥申请外援。

后勤负责人: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抢险救援人员的食宿以及其他生活事宜。

经警队长:负责事故抢险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井内正常秩序,不许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4.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

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

A、培训教育职工熟知顶板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a、局部冒顶的征兆

顶板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底板软时,柱子发生钻底现象,有时出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而发出的闷雷声。

顶板掉碴。顶板破裂严重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并出现顶板掉碴。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煤质变酥,煤壁片帮增多,范围增大,工作面钻眼省力,甚至夹钻杆。

顶板出现裂缝,裂缝张开,裂缝增多。

顶板出现离层。“敲帮问顶”时,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已经离层。

顶板发生漏顶现象,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造成棚顶托空,支架木公动,支护强度降低而造成冒顶。瓦斯涌出异常,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顶板淋水增大。

b、大冒顶发生的征兆

顶板征兆

顶板连接发出断裂声,声音的频率和响声增大。这是由于直接顶和基本顶产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出的声音,有时采空区内发出像闷雷样的声音,这是基本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顶板岩层破碎掉碴,而且掉碴逐渐增多,顶板的裂缝增加或裂缝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下沉的速度增大;底板出现底鼓或裂缝。

煤壁征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出现明显的受压和片帮现象。煤壁受压后,炮质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煤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有时甚至夹钻杆。

支架的征兆

使用木支架时,支架被大量的压坏或折断,并发出响声,肉眼可随时发现支架的变化。

瓦斯、淋水

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B、强化现场管理加强现场巡回安全检查工作

对于采掘工作在面的主要危险源就顶板和煤帮,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在生产过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每个工作面设有专(兼)职安全员。工作面每班开之前,首先由班组长、安全员对工作面的顶、帮及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工作面放炮前、放炮后必须进行检查,班中由班组长、安全员进行循回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隐患、及时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A、工作面局部冒顶的综合预防措施。

a、工作面支架方式要与顶板岩性相适应。

b、采取措施预防防爆破造成冒顶。

根据顶板条件选择炮眼布置、角度、装药量、一次爆破量,防止爆破崩倒支架,形成过大的空顶面积和控顶距。

c、工作面落煤后及时支护。

d、工作面的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

e、采取正确的回柱方法,防止顶板压力集中在局部支柱上,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住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f、严格执行各项顶板管理制度,如“敲帮问顶”制度、支架验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g、保证工作面的正规循环作业,加快推进速度。

B、工作面大冒顶的预防措施

预防采煤工作面大冒顶,除采取预防局部冒顶时提到的预防措施外,还应按以下情况采取措施。

a、了解顶板活动规律,有条件时对工作面顶板进行矿压观测,对顶板来压进行预测预报。

b、对于坚硬顶板大面积悬顶,有大冒顶危险时,要采取顶板高压注水措施。

c、坚硬顶板要采取强制放顶。

d、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e、严格控制工作面采高。

f、工作面在开切眼初采时不要反向开采。

g、掘进上、下顺糟时不得破坏复合顶板。

h、重视初采初放,加强有效的安全措施。

i、对直接顶破碎的大倾角工作面,为防止出现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应采取的措施是,合理造用支架,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和可缩量,顶板背严接实,严防爆破崩倒支架。

C、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a、根据掘进工作面的岩性,严格控制空顶距。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节理发育的煤、岩层时,棚子支护时应紧靠工作面迎头,并缩小棚距,还应采用拉条、撑木等打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殊措施。

b、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顶帮活块必须排下,无法排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c、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接实,必要时安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d、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与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爆破而崩倒棚子。

e、采用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碴、支棚腿,以防冒顶伤人。

D、巷道开口处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a、巷道开口应避开后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b、开口处必须搭设双抬棚,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牢固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在架设开口抬棚。

c、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

d、当开口处围岩及巷帮角被挤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E、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a、在可能的情况下,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尽量避免采动的不利影响。

b、巷道支架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的抗衡围岩压力。

c、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量相适应。

d、尽可能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支架造型时,尽可能采用有初撑力支架;支架施工时要严格按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并特别注意顶与帮的背严实问题,杜绝空顶空帮现象。

e、凡因支护失效而空顶的地点,重新支护时应先护顶,再施工。

f、巷道更换支架时,必须先支新支架,再拆除旧支架。

g、在容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稳定性,可以在巷道的支架之间严格地用拉条、撑木连接固定,增加支架的'稳定性,以防推倒。在倾斜巷道中架棚被推倒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支架间的拉条,撑木的强度,密度要适当加强。

h、在掘进工作面10米内、在断层破碎带附近10米内、巷道交岔点附近10米内、冒顶处附近10米内,都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巷道支护必须适当加强。

、预警行动

a、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的班组长立即打电话向矿调度室、采掘队长汇报,详细报告事故的发生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

b、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用电话通知跟班矿领导及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

c、跟班矿领导接到调度室事故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救援工作。

5.信息报告程序

报告系统及程序

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工作面的班组长→矿调度室、采掘队队长→跟班矿领导→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报警方式

现场报警方式为电话报警,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电话,每天要有专人维修、维护保持畅通。矿内部电话网与市话网联通。

矿应急救援有关部门人员24小时通讯联系方式。

6.应急处置

应急响应及应急预案启动

当调度室收到井下发生重大顶板事故汇报后,调度值班的人员立即向总指挥汇报,请求指示。接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的命令后,迅速电话通知指挥部成员及相关领导单位,指挥部成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指挥部。

应急启动程序

a、井下发生重大顶板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打电话(6233)向调度室汇报,详细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及遇险人员的情况。

b、矿调度室值班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问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范围,现场状况及人员遇险伤亡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c、矿调度室值班员将详细的汇报给矿长、总工程师、主管矿长、兴隆矿务局调度,通知指挥部成员限时到指挥部集合,按总指挥的命令启动顶板及事故紧急预案,迅速进行救援工作。

d、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要服从指挥救援方案,抢救被困人员,同时按其职责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对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后患进行积极排查处理。

e、抢险组、专家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抢救被困人员。同时按其职责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对事故造成的后患进行积极的排查处理。

f、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及时到位并按期职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及抢救工作。

g、当灾害不能有效控制、需要外援时,指挥部应迅速与兴隆矿务局取得联系。

处置措施

A、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打电话(6233)报告矿调度室值班人员,然后报告本单位领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抢救。

B、处置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a、处理冒顶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及恢复通风等。在其他救援队伍没赶到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人员首先要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

b、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其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抢救方法。

c、迅速恢复冒顶区的通风,如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压或堵截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d、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作发生冒顶时可从两端开始向冒顶区进行支护处理,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支护处理。处理冒顶时首先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和退路。

e、对于极难处理的冒顶事故区,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处理决策,必要时可以向遇险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f、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冒顶区及周围的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并且注意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情况。

C、发生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互救

一旦发生冒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自救或互救。但现场营救时要注意:

a、当冒落的煤矸埋住、压住人时,不可惊慌,要在有经验的班长、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严密监视冒落的顶板及两帮情况,先由外向里进行临时支护,打通安全退路,防止顶板继续冒落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在煤、矸下的`遇险者。

b、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冒落煤、矸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救出伤员。若矸石太大,应多人用撬杠、千斤顶等工具从四周将大矸石块抬起,用木柱支牢,再将伤员救出,千万不可盲目用镐刨、锤砸、掀滚、拉扯等方法,以免加重遇险者的伤势。

c、救出伤员后及时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护措施,发生休克时要及时予以抢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d、若跨面、冒顶将人员堵在独头巷内,被堵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混乱。要找安全地点,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自救。

e、若冒顶面积较大,处理时间较长,被堵人员要静卧休息,尽量减少氧气消耗,有压风管路时,可打开阀门,放气工人呼吸,要注意节约使用矿灯、食物和水。若冒落的煤和矸石量不太大,有可能打通出口时,应由有经验的老工人监视顶板,其他人员采取轮流攉扒的方法进行自救,并间断性的敲打金属物,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各采掘工作面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除正常生产施工所用材料外,还应储备不少于三天正常生产所用的圆木、半圆木、背帮背顶所用的板子、杂木及楔等材料,以备急用。备用材料应储存在采掘工作面附近易于搬运的地方。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第三篇】

1、总则

为了预防进入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在事故突发状态下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2、有限空间的范围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或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进入以下三类场所进行的作业。

密闭设备设施: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管廊等;

地下有限空间:如各类检查井(包括城区内各类检查井)、泵坑、格栅等水下设备的安装井(坑、渠道、廊道等);安装有地下设备(包括各类闸、阀、风机、管道等)的井、坑、室;容积较小的构筑物(如沉砂池、初沉池、浓缩池、储泥池等);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地上有限空间:如通风不畅的储藏室、设备间、发酵池、垃圾站等;容积较大但可能局部积存有毒气体的生物池和沉淀池等构筑物区域。

3、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或厂长助理)

组员:各个部门负责人

联系电话:急救电话 120

消防电话:119

4、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组长职责:

负责安全救援事故统筹安排,及事故上报;

副组长职责:

负责现场救助总体安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救助,保护好作业现场,负责救险人力,物资和车辆的。调配工作。

组员职责:

服从组长,副组长的安排,积极参与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组织做好防护物品日常检查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5、污水处理主要危害物质

主要危害物质和因素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危险物质特性及危险性

硫化氢为无色有鸡蛋味的气体。比重 (空气为 1)。在空间易积聚,不易飘散。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硫化氢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 毫克/立方米,人们即可嗅到,当浓度超过 10 毫克/立方米,臭鸡蛋味反面减弱,不易察觉,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窒息性毒气。比重 (空气为 1)。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立方米,呼吸 55 分钟,可引起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了血液的输氧功能,出现窒息中毒。

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 /100g 水(25℃)。在 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 ×106 Pa 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在-℃、×105 Pa 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碱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

“干冰”在 ×105 Pa、-℃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L,约是空气的 倍。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

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为-℃,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除低,容易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 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等,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被冻伤。

6、预防事故的措施

企业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应该包括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和自救知识;相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应该包括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受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比如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灭火器材等。保证其畅通无阻,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便于出入和抢救疏散。

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封闭受限空间入口防止误入。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

通风措施,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作业人员每次进入受限空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受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并在开关上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 V。

潮湿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当用电电压大于12 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作业前 30 min 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小时,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必须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受限空间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检测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受限空间内温度应在常温左右。监测结果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气体浓度报警仪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等。使用供风式面具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供风设备。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在相关工序操作平台挂牌警示,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7、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当有限空间内有人中毒窒息,晕迷或受伤时,监护人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进入救人,其他人员负责在有限空间外接应;

监护人下到出事地点,受伤人员无法站立时,可用安全绳直接往上拉,监护人可一边托着伤者,一边指挥上面的人拉的节奏,同时保护作者不被触伤或刮伤,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其他人员在拉绳子的过程中,要使重心尽量往中心移,用力要均匀,与下面的人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伤伤员;

受伤者被救出安全区域后,才能解下防护装备,让伤者平躺下, 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并用担架并伤者送往医院。

8、中毒表现症状

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或有短暂的晕厥。离开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很快消失;

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程度较浅的昏迷。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及皮肤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噪、此时若抢救及时,可使病人苏醒;

重度:除上述症状外,常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如呼吸中枢麻痹,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9、现场急救

缺氧窒息者的急救

一旦发现有人员缺氧窒息,应立即将中毒者救出,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迅速将缺氧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服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畅通。视情况对窒息者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

中毒急救:

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逼其将毒物吐出;

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眼,耳,鼻,咽喉粘膜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10、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先检测,后进入;

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必须将有限空间内固体垃圾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应急指挥组长批准,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 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并将事故调查结果汇报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第四篇】

1、目的

为保证进入密闭容器检修、维护期间及时发现消除因缺氧、煤气设施及氮气泄露等问题造成的隐患,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炼铁厂所属各单位涉及到的各种箱体、管道、磨煤机等氮气(煤气)介质的密闭容器内。

3、氮气危害分析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

、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人感觉呼吸不畅,窒息感;

、高浓度氮(>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

、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

、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4、应急响应

应急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抢救队员在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可进入事故现场,使窒息人员以最快的时间离开事故现场(以未被氮气污染的区域为准),争取抢救时间。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管理、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后勤部、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等事故救援队伍。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应急抢救

氮气中毒(窒息)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乏力、烦躁、呕吐、腹痛、恶心;严重者出现昏迷(意识模糊)、失去知觉、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跳停止等。

由于发生氮气中毒后,特别是高浓度氮中毒,受害者受到伤害要比煤气来得更快,更难抢救。因此,能够及时发现,然后争分夺秒对中毒者实施有效救援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前提。

发现有人氮气中毒(窒息),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在保证抢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中毒者救出危险区域,判断受害者的中毒程度。若中毒者轻微,可以立即供给吸氧,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若中毒者已经失去知觉,呼吸、心跳停止,应当在救出危险区域后,现场给以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抢救,等医护人员来到立即送往医院供给高流量吸氧(高压氧舱),送入医院途中不得停止供氧。

需要注意的是,在抢救中毒(窒息)者的过程中,抢救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方可进行施救,否则将会导致事故的扩大。

5、预防控制措施

、首先停用所使用的容器,打开通气孔进行通风,并可靠关闭所有有害气体来源,并严格执行检修挂牌制度,挂好正在检修标志牌。

、进入容器前首先进行氧气、煤气等气体检测,检测时首先用绳将检测仪放至容器底部死角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并填写作业许可确认单后,佩戴氧气检测仪和一氧化碳检测仪方可工作。

、进入容器工作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并严格检查其安全性必须达到使用要求,同时现场应当备好救护时必须的救护器材(如梯子、氧气袋、苏生器等)。

、设专人现场监护,现场监护人严禁脱离监护现场,并随时观察现场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在人孔处安装轴流风机向内吹气,布袋除尘箱体在下人孔处向外抽气,并保持轴流风机正常运行,未经负责人允许严禁关闭风机。

、进入布袋除尘箱体前,必须检测煤气(CO含量小于24PPm)、氧气含量(氧气含量不低于%)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

、检修完毕,由主要负责人、班长等人员检查确认容器内无人、工具,并填写确认单后,由主要负责人发出指令方可封堵箱体。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第五篇】

一、演练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认识,普及安全常识,掌握中毒、窒息自救知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各类中毒事故,公司本着以直观、规范的中毒演练观摩,使职工掌握简单的逃生自救常识。以此加强安全生产的建设。

二、危险性分析

进入有限空间前,未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氧气监测、环境分析断电等准备工作,未佩戴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等,有可能发生窒息中毒等事故。

三、参观人员

全体员工。

四、应急演练组织体系和职责划分

(1)演练指挥中心

总指挥:

职责:负责根据事故的`性质、程度决定是否启动

应急救援程序和启动级别。负责应急演练期间总体工作的安排。

副总指挥:职责:与总指挥一起负责应急演练期间总体工作的安排或受总指挥委托行使总指挥职责。

技术负责人:

职责:具体负责应急现场环境评估以及应急措施技术性决策和协助救援指挥工作。

信息联络负责人:职责:应急预案期间保证公司内、外通讯的正常。

协调工作负责人:职责:应急预案期间对各项应急工作所需人员、物资进行协调处理。

安全负责人:

职责:对应急预案演练期间各项救援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2)专业应急小组负责人及其职责

a)应急救援小组:

A、组长:

B、组长:

设两个应急救援小组:

A组主要实施救援行动

B组主要组织人员疏散撤离。

b)人员分配:

A组:

B组:

拍照:

五、需要准备的物资

1、急救箱1个、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仪1个

2、担架1副

3、防毒口罩50个、手套10双

4、横幅标语:xxxxxxx有限公司应急演练实施现场

六、消防应急演练时间

20xx年19月

七、消防演练地点:

公司内厂区虚设一个窒息点

八、应急演练实施步骤

1)20xx年19月10日8:30~9:30召开一次现场救援演

练专项会议,进行应急演练工作的指示和传达。

2)19月12日上午10点物资准备组检查仓库救援物资,并上报演练指挥中心。演练步骤:

1、11点整有人发现公司内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中毒,立查看并报告安全部,安全部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总指挥请示,总指挥下达启动应急救援指令,让通讯组长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在窒息点附近集合进行应急处理。

2、预警信号发布后领导小组成员、各专业组人员、救援人员在五分钟内赶到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向总指挥报告人员到位情况,由应急领导总指挥统一指挥。

3、总指挥视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等级。

4、情况紧急时,总指挥立即安排B组组织人员撤离,自行救援较困难,立即安排通讯组长9527拨打119报警电话并尽最大的努力实施自救。

5、安排人员在119车辆必经路口等待,以最快的速度引导119救援人员到达准确目的地。

6、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点评,请公司安全部、生产部观摩的领导讲话,最后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7、演习结束后,整理现场,安全部根据演练情况写出演练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优化、补充完善。

48 208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