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调研实用5篇
【导言】此例“企业文化调研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文化调研范文1
摘 要 调研,故名思义,即调查与研究。调查研究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获取知识了解社会一项重要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每一个阶段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关键词 企业 文化 调研 培育
从1930年5月,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调查研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2年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并带头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头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不封路、不扰民、不作秀,坐百姓炕、吃战士灶,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起到了“其身正不令而从”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八项规定首要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对于企业而言,要在调查研究活动中下真功夫,全面塑造形成企业调查研究文化,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培育调查研究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代表着企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灯塔”,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当前,国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企业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企业调查研究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调查研究是企业解决经营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工具。有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深入基层了解吃透现状,不深入到基层听取意见与建议,只是开会拍脑袋,解决不了问题怨天尤人,这种现象将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同志在做《兴国调查》时,深入到了八个农民家庭,通过开调查会、面对面座谈的方式,具体摸清了这些农民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据此完善了根据地土地分配的政策。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是作决策、搞论证、干事业的重要基石。
其次,调查研究是增强企业发展凝聚力的有效措施。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调查研究,要伏下身子,打开本子,甘当小学生,将每一次的调查研究珍视为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倾听意见,增进感情、凝聚人心的心灵之旅。在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让广大职工更直接地与领导干部在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建立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反映的生活困难,急职工群众所急,想群工群众所想,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不敷衍,使职工群众切实体会到“当官的在为民做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汇集民智、反映民愿,服务人民,形成合力,将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战斗力。
第三,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越强,其带领职工群众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就越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不仅仅针对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更是领导者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领导者能力的体现归根结底是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领导干部只要敢于实践,善于调研,精于分析、勤于思考、就能够增长才干和能力,成为知行统一的好领导。
二、培育企业调查研究文化要温故而知新
同志极其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并亲身躬行社会调查研究,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对中国革命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鲜明的三大特色。今天企业培育调查研究文化,必须温故知新,每个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层必须平心静气,沐浴其中,学习经典,学以致用。
(一)要研读调查研究的经典。我们要研究学习同志的调查研究的特点与实践的经典案例,结合当前实际,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和水平。在所进行的调查中,寻乌调查最为详细、兴国调查最为艺术。寻乌调查主要采取调查会方式。调查会开了10余天。在调查会上,他自己既主持会议又亲自记录。找了几个中下级干部,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县衙门管过钱粮的小官吏,还有一个穷秀才,此外就是寻乌县的县委书记。 不仅对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土地关系等五大方面作了详尽的调查,具体类别更细化到了人口成份、池塘分配、土地税等三十九项。他写的调查报告,设5章39节共8万余字,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风貌、水陆交通、土特产品、商业往来、商品种类、货物流向、税收制度、人口成分、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剥削方式、土地斗争等等。兴国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八户农民。开始时,他们很疑惧,不知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调查研究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整个调查互动热烈,无话不谈,参与调研的人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同志突出强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积极倡导调查研究,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要领悟调查研究的三大特色。一是全面与深入的有机统一。要注重社会调查研究的全面性,确立的调查对象要充分考虑到了调查的整体性、全面性以及调查结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性。同时又强调“要深入”、“要潜底”,“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二是客观和辩证的相对统一。在调查过程中努力保持调查者自身的客观辩证态度,不搞先入为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把自身融入到群众中去,让自己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尽力取得群众的信任,使群众讲真话、实话。正确地选取典型,召开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座谈会,邀请各方面的人士参加。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一切调查的对象和所得到的材料,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三是事实与结论的高度统一。带着问题去搞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善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达到调查事实和研究结论的高度统一。坚决反对带着观点去作调研,带着结论去找依据。
(三)要结合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地开展调查研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信任危机、员工承受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压力等,企业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及时、有效、深入难度很大,因而企业在新时期要不断地创新地开展调查研究。重点抓好以下环节:一要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全局性与超前性。在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更要紧贴企业发展规划,制定调查研究的规划。企业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系统、长远的调查研究规划,要先于企业发展规划中重大决策等实施前超前做好调查研究,全面对比分析,做到更好地把控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二要加大新时期企业员工思想动态的调研的力度。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酸甜苦辣,员工的诉求与期望,切实加强企业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措施与方法,增强员工的发展的信心;三要在实施调查研究方法与途径方面下功夫,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借助先进的网络等信息手段,扩大调研的范围、拓宽征求意见与建议的渠道。
三、培育企业调查研究文化要找准突破口与着力点
(一)以建立企业调查研究制度为突破口,有效规范企业调查研究
1.建立企业调查研究选题立项制度。根据企业年度经营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专家团队诊断的形式,明确企业调查研究项目计划,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并相应确定与调研项目关联度高、具有典型性的企业来实施,抓住重点、系统展开。
2.建立实施调查研究的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确立调查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调研活动,例如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分别制定不同的实施调查方案,拟定调查提纲,做出阶段安排,明确调研的形式、地点选择、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则、调研小组的组成、调研主持人要求、调研记录要求等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研。
3.规范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全面反映调研的工作成果,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
4.建立领导干部深入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对其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企业要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调研深入基层时间每年不少于30天,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以增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内动力和实施力为着力点,切实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1.增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内动力。首先,内动力的源泉在于领导干部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时刻以赶考精神,检验共产党员的心志操守。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搞研究,作决策、办事情,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放下架子搞服务,做好调查研究,一切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政策把握能力。使调查研究既有政策高度,又符合客观实际。第三,要不断磨练“践履、求是、革新”的个性。不断否定自我,塑造新我,完善自我。要读懂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将读书、看报视为空气、水,不离不弃;另一本书是“无字之书”,不断地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2.增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实施力。调查研究实施力主要包括“三力”,即着力提高科学选题能力。注重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改革发展重点和群众强烈关注问题等方面,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超前对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做到超前谋划,提供决策依据;着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要善于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掌握解剖麻雀的本领,抓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善于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眼光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普遍性规律;着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足,撰写的报告体现不出调研的真实成果,甚至导致调研工作事倍功半或者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企业文化调研,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企业文化调研的相关认知。
企业文化调研范文2
内容提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借鉴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合理设计,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实效。
关键词:供电 廉洁文化 研究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供电企业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联系千家万户,担负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供电企业是腐败问题的多发区,面临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在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中,文化的因素不容忽视。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的、长期的、广泛的。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供电企业应切实增强抓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地制宜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一、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客观需要。“基业常青,文化制胜”。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可焕发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塑造和衷共济的优秀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
廉洁文化建设是端正行风的重要保证。供电行业作为重要的公用服务行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依法、依制度、依程序”办事的思想意识,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这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广大电力客户的切身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企业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员工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廉洁文化建设,强调人文素养,彰显人文关怀,通过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管理,调动和激发员工“尚清廉”的自觉性和“成事业”的创造性,确保员工人生平安、家庭幸福,进而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靠“制度反腐”。而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给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员工确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和感召作用。注重廉洁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减少和反腐败斗争就有了先进文化的支撑,势必增强“制度反腐”的效果。因此,廉洁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深入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
二、吸取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
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廉洁文化,孕育出大量廉洁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周礼》中就对“廉”提出了六种具体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主要是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智等六方面的要求。《吕氏春秋-忠廉》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的论述,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了“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等。一些单位也出现了许多廉洁观的表述,如“明廉志,修廉德,重廉行”、“廉洁是业绩,也是生产力”、“人人思廉,全员助廉”、“洁身自好,公正清廉”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廉洁观念。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廉洁自律方面。郭允礼曾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局名言点出了自律对于廉洁的重要性。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自我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廉洁行为的具体要求。因此,许多单位提出“贵不忘道,穷不忘操”、“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等价值观,从不同侧面阐明了自律理念。二是勤政清政方面。勤政观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理念,有着广泛德认可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受人推崇的一种领导风格。许多单位提出了自己的勤政观,如“恪尽职守,励精图治”、“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淡薄名利,忠实履职”等,都是围绕勤政思想展开的。清政观是指明智执政、清白做人,是廉洁文化的主要价值观表达形式。一些单位提出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领导就是服务”、“真诚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等,都属此类价值观。清政观可以告诉员工,做事头脑清醒,为人一身清白。三是克己奉公方面。廉洁文化强调处事公正,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秉承这一著名观点,提出了“清、正、廉、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 等说法。在生活态度上主张朴素从俭,这更加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些单位提出许多的从俭观念,如“俭以养性”、“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以廉为荣、以俭为美”等,赋予从俭理念以丰富的表达形式。
通过以上研究,可有效为企业廉洁文化定位,为企业廉洁文化的提炼找到方向和思路。
三、合理设计,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
廉洁文化反映了企业管理高层次的追求,是强化企业战略执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才能取得实效。
廉洁文化应明确四项设计原则:一是原创性。廉洁文化要在表现方式和信息内容上具有独创性,要通过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更多地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让广大员工发现习以为常的事务中的新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持久的印象。二是实用性。要注重对企业传统廉洁文化的继承和提炼,确保公司廉洁文化的大众化,使廉洁文化真正成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管理工具。三是系统性。廉洁文化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性。四是人文性。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对员工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最大关心、关怀,运用文化的表达形式,充分发挥人文感召力,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员工如何廉洁、怎样做人,起到熏陶作用。
廉洁文化建设要确定相关模式。在建立廉洁文化体系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建设模式,将廉洁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全过程和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廉洁文化的文件体系应包括理念和行为组成的《廉洁文化手册》及《廉洁文化制度规范》等部分。系列文件需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宣教和普及,为廉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四、注重文化渗透,推动廉洁文化落地入心
廉洁文化从策划、归纳、产生到员工认知、认可,中间有一定的距离。要根据不同群体对廉洁文化多层次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设施、活动载体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文化素养,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注重将集中宣贯和日常宣贯相结合,做到廉洁文化宣贯、普及经常化。组织召开廉洁文化宣贯会议,对廉洁文化体系文件进行集中宣讲。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设立廉洁文化专栏、专题网站等进行媒体传播。通过廉洁承诺、征集廉洁理念、开展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等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建设廉洁文化载体,如廉洁桌牌、廉洁标语、廉洁橱窗等,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二是要注重关口前移,营造尊廉崇廉的风尚。不仅要注重针对全体员工建立通用行为规范,还要注重针对不同岗位的特殊性,实行岗位廉政标准,使廉洁文化深入到员工具体岗位职责之中,起到强化理念的作用。三是注重效果追踪,实现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可在一定范围发放认知度调查问卷,对廉洁文化实现水平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长此以往,达到廉洁文化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实现廉洁文化建设常态化
企业文化调研范文3
1舟山群岛新区企业传统文化因子运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国家电网浙江舟山市电力公司、舟山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舟山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舟山市中天建筑公司、舟山喜来登大酒店、舟山市紫来燃料油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进行采访,发现许多企业对其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因子运用都是持赞成的态度,也已得到重视,但程度与效果各异,也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这对舟山群岛新区企业今后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文化地位逐渐提高,但重视程度各异。通过对10余家企业的深入采访,比较分析得出:大、中、小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的程度各异。一般来说,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就像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在建筑装饰、组织活动、口号标识、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它的标语口号:做人——诚信、合作、善于学习;做事——认真、创新、追求卓越。它们的兴中之歌也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访者表示近十多年中,该公司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的运用,甚至有设专门的机构出版本公司员工展示书法的杂志、内部刊物和专项经费支持,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与培训更是丰富多彩。这使得公司整体素质、凝聚力和员工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在浙江省内多次获奖。但许多中小型企业对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入驻舟山不久的舟山市紫来燃料油有限公司认为该公司目前处于发展阶段,不需要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造成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严重脱节。当然,中小型企业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企业领导阶层的不重视且文化素养偏低;第二,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之下,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传统文化给经济带来的潜在价值;第三,员工的不理解,认为其加重了工作负担;第四,更重要的是融入传统文化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耗时长、见效慢,而企业在未做大做强之前,缺乏足够的资金可供投入与使用。传统文化建设逐步推进,但认识仍过于狭隘化。随着传统文化地位逐渐提高,舟山群岛新区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意识都有所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氛围逐步显现,但认识过于狭隘化、表象化。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企业家将企业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建设,仅局限于过传统节日时,给予员工相应的物品庆祝。亦或是组织许多与舟山民俗相关的文娱活动,例如锣鼓队的成立、剪纸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会给企业形成短时间内较好的工作氛围。但仅局限于此方式,会使得传统文化的应用存在表象化、狭隘化的问题。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推广,但认识存在片面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这一方面会潜移默化或主动地选择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但在运用时未进行一定的挑选和剔除。首先,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受“三纲五常”的影响较大,以致于等级制度较为森严,“官本位”思想较为盛行,在企业当中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员工与领导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断层”,有些企业领导将“领导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或“传统文化”,公司一系列的文化制度只为更好地实现领导阶层对员工的领导。例如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公司会邀请普陀山的大师去企业里讲禅学之道,让员工看淡名与利,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变相地运用传统文化维护自己的领导统治,未从员工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员工也是自由人,他们也有自己想努力追求和改变的东西,毕竟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其次,正如古文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部分企业对“义利观”的认识不够,走向极端化,过于重利,或过于重义,二者未达到平衡,这样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与良性竞争。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小型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上的发展,忽略了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的重要性,员工也缺乏相应的培训与意识。加之,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时间长,见效慢。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身就存在生存难的客观问题,就会更加阻碍企业中传统文化因子的建设。就像舟山市紫来燃料油有限公司一样,领导和员工都过度重利,认为公司不需要这方面的建设。同时,儒家文化讲究“和”、“礼”、“爱人”等,这些思想几乎都延续至今,渗透在每个企业的管理当中,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重感情、面子和人情往来,但很多企业忽视了“爱人”也易导致任人唯亲的问题,殊不知,这样不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公平竞争,不易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与企业内部的和谐。传统文化体系日益形成,但过于分散化和形式化。由于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才传到中国来的,加之日本等国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了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企业发展迅猛,这为后来中国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舟山群岛新区企业而言,前几年刚被开发为新区,跨海大桥的修建、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外来企业的入驻等等这一切,让本土企业与外界交往开始变得密切,为了促进新区经济发展,本土企业纷纷开始重视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但由于起步较晚,企业文化建设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受采访的部分企业会通过企业口号、标志、制度等方面来加强企业传统文化建设,但都流于形式,概念宽泛,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利于相关事项的贯彻落实。同时,部分企业对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请相关专业人士根据其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今后发展的详细规划,领导阶层意见又不统一,员工的不支持或不理解,这些因素都阻碍着企业在这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得企业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就像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的三位采访对象在采访中透露了该公司在这方面的难处——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过于分散化,有些形式化的东西难以避免。
2解决措施及建议
通过总结,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舟山群岛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加大重视及宣传力度。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领导阶层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因子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不能缺乏文化内涵的,像舟山市中天建筑公司老总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都离不开文化的扶持,但是同时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标,所以传统文化也好、企业文化也罢,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但这不等同于我们可以不重视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及制度方面,应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政府角度而言,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加大正面的宣传力度,避免各企业一味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了长远利益,这样不利于舟山群岛新区甚至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特色化发展。尤其是一些企业依靠舟山本土民俗发展的,更应该注重这方面。克服片面化,树立全局思想。企业应树立全局思想,不要一味地误以为过传统节日就是企业传统文化建设的全部内涵,也不要一味地盲目崇拜传统文化,要加以剔除与选择,要使其中国化、特色化、现代化,才能紧跟世界经济步伐,不被淘汰。正如上文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公司请普陀山大师去企业讲禅学之道的事件,这虽然给员工内心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慰藉,但更多的是变相地运用传统文化维护自己的“领导统治”,压制员工对于经济方面的追求。从全局来看,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公司的领导阶层应尊重员工对物质的追求,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保持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形式化,提高凝聚力。对于很多企业的口号和制度等方面过于形式化的情况,国有企业存在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的情况。各企业应克服形式化,干实事,提高企业凝聚力。相对于国家电网浙江舟山市电力公司的诚信、责任、创新、奉献这样高标准、责任不明显的核心价值观,舟山市中天建设公司的口号显得更加实际、具体、明确,例如在公司内部各处贴上“请节约用纸”“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等号召语。关于国有企业会面对的过多强调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问题,国家电网浙江舟山市电力公司的处理方法就很不错,可供借鉴:在员工承受范围之内,进行讲座培训、主题活动的开展,同时公司采用党员积分的形式进行激励。融入海洋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和体系,海洋文化就是人类知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总体上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而在涉及具体的文化构成时,有大致分为海洋物质文化、海洋行为文化、海洋意识文化和海洋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现如今,中国人的海洋意识薄弱,但是海洋文化又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国家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很注重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舟山群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海洋特色明显,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企业而言,这是舟山群岛新区企业的闪光点,具有自身的优势。若能有机地将海洋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定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也是舟山群岛新区企业的另一重大突破点,促进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实现质的飞跃。正如国家电网浙江舟山市电力分公司在世界上的特色就是海缆的建设和海洋输电,近年来,有世界首个多端柔性输电工程在开展。因此,舟山群岛新区的企业应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力度,寻找相关专业人士或团队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相关体现海洋文化特色的活动,例如参观海洋博物馆、欣赏渔民画等,让员工感受到海洋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与选择,从而慢慢树立海洋精神,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海洋氛围。同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他们的海洋能力、海洋意识和海洋精神。因为海洋文化包括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俭朴谦恭的品性操守,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等等。这些文化对提高员工素养与能力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便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好、更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两者结合。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原有的伦理型管理模式,企业应借鉴国外的理性型管理模式。讲究“和”,但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塑造企业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国家电网浙江舟山市电力分公司有借鉴国外的理念,例如ERP管理系统、HR(人力资源)、ACP(频谱扩展或频谱再生),对中国化特色化的转变表现有:KPI(关键绩效指标)融入了中国的特色,如先进党员、劳模的评选。舟山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董经理表示:“将佛教和海洋文化融入舟山本岛公交车的设计,属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运用。外观设计,西方的设计理念需要借鉴;但内在设计要自己把握,不断探索。车身颜色的设计其实是借鉴了西方色彩理念和美学的相关内容,但内核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的,这个不能丢”。只有理智地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才能使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提高竞争力,不被市场所淘汰。
3结语
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个集体的共同价值观,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更能体现中国特色,更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就舟山群岛新区而言,将自己的文化特色——海洋文化融入其中,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对舟山群岛新区企业发展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希望舟山群岛新区各企业能抓住这次机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趋利避害,摆脱形式化,以人为本,制定出自己企业今后发展的规划,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享受文化软实力提高带来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益。
作者:刘佳怡 华海坤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方志华。蓝色报告201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企业文化调研范文4
一、贵在认知。
企业文化概念源于欧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引入国内,但不少人单纯把它理解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或者把企业文化当作阶段性的标语口号,更有甚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实不然,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特指精神财富。既然是文化,那肯定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的;其次文化不应是过眼烟云,它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具有价值的精神。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大体可分为经营文化、服务文化、绩效文化、品牌文化。究其实质是企业全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素质、企业形象等,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它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全方位塑造企业集体作风和企业性格特点、使全员提升自我的渐进的积累的过程。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最受尊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该做,企业文化才有“市场”,才深入人心,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认知系统,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它表现为和谐、秩序、开放、平等、宽容等等。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魅力的,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更有一种纽带力和辐射力,它可以使员工热爱、忠诚企业,愿意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上海盛大网络总裁、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指出,企业文化重在感动员工,感动员工才是企业文化的根本。
二、重在建设。
从基层工作实践中,我感受到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什么高深“玄学”,也不能搞“心血来潮”,更不应该“作秀”,因为企业文化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它是企业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那么它应该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从小事起步,从细节下手。下面结合城东分公司实践,谈谈供电公司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拟从哪些方面精耕细作、有所作为:
1、凝心聚力“铸魂”
实际上是谋求一种合力,培养一种团队精神。供电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特别,造成人员分散不集中,如抄表、收费,受集体约束少、个人活动空间比较大,所以合作劳动与互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开端。合作要凭借合力,合力要依托合心,当书记的就要想办法让大家合心。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目标要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第二要引导员工把眼光放长远,目标适度放大,因为小目标不可能一致,太大的目标又不贴近群众,这就要求用相对长远的眼光去聚集相对一致的目标;第三,当个人目标与总体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要引导大家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最容易让群众接受的提法;第四要培育相互信任的氛围,这点很重要,没有信任的话,合力从何而来?根据以上思路,去年8月和今年元月份,我们把班组建设研讨会放在靖安、梅岭的拓展训练中边玩边开,大家在活动中交流、交心、合作,一回头一伸手,小矛盾化解了,心与心更近了。有趣的拓展训练让大家建立了团队观念,感受了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筹谋发展“导航”
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文化,是很长一段艰难曲折历史的积淀。以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电力行业的基层单位,引领员工众志成城、筹谋发展责无旁贷。2005年,我们支部积极配合行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南供公司的总体目标任务下拟定发展方略,定位管理策略,开拓市场渠道,谋求多经创收。我们在年初就把“四个确保”、“四个推动”作为发展的共同愿景提出来鞭策员工共同奋斗,这“四个确保”“四个推动”是:学习风尚,确保人心思进;安全生产,确保度夏度冬;营销服务,确保电费回收;开拓市场,确保多经创收;先进性教育,推动队伍建设;同业对标,推动一流创建;效能监察,推动廉政建设;团队精神,推动和谐构建。
3、提升素质“育人”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新思想新科技飞速发展,因而启发管理者及其员工的文化自觉,优化企业内部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若不能及时“充电”提高素质,就只能在竞争中落马,所以我们把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2005年,我们根据创一流的要求,及时引入“5s”现场管理新理念,举办专题理论培训班;组织员工赴湖北荆门供电公司实地考察,感受他们营销管理的精细化、优质服务的品牌化,他们的“红马甲”抢修队给我们员工以很好的启迪:品牌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我们也要创出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文化。在历时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总结的“八学”也是在育人方面的积极尝试,通过充分利用“八学”,始终坚持“八学”,在不拘一格的学习中取得了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逐步提升。
4、构建和谐“造势”
助建和谐平安南供始终是城东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好的企业文化是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和”文化。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初,我们就把“助建和谐诚在先”作为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六个先”之一明确提了出来。为了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我们组织员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大造声势,把大家紧紧拧在一块:在去年公司举办的篮球赛上,我们虽然人员少、实力差,却仍然认真组队、积极参与;今年元旦过后,我们以“庆结零、迎新年”为主题举办了热热闹闹的新春联谊酒会,让员工着实体味了一回大家庭的温馨;我们两次组织党员到青山湖供电公司,与兄弟单位党员交流,一起聆听抗日老战士叶林回顾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活动中,员工们既长了见识、受了教育,又结交了朋友,融洽了情谊。
为了倡导传递真情、关爱他人的风尚,我们不仅看望生病困难职工20余户,还专门在去年年关时安排看望了两位特殊的老人:一位是满怀社会责任感、既给我们提过不少尖锐批评,又对供电事业热心扶持的普通老人,另一位是81岁高龄、53年党龄,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并给予供电工作鼎力支持的文化老人。看到我们亲自登门送温暖,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一开春,为了继续实施“春蕾”女童助学计划,我们组织团员青年再次看望了安义县长埠村的失学女童涂燕凤,把关爱和呵护送到了小燕凤的家里。一系列“爱心工程”活动,使“构建和谐南供,建设企业文化”初显成效。
三、成在创新。
中国人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要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这就把创新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创新是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企业生存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也是为企业注入活力的一种文化。看看中国名企海尔,海尔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创新:处处体现创新理念,人人都有创新意识。海尔之所以能在不景气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整个团队具有创新力、学习力,它平均每天可推出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专利个,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海尔在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中学习主导市场的能力,学习快速应变的能力,学习关注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在中国企业界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这就是海尔创新型文化的力量。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纳入创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全面进步。
企业文化调研范文5
一、要有与这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文化与制度的关联及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在倡导新文化,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二是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三是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舆论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
在具有这此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尽管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化和制度最终达到了统一。
下一篇:大学物理论文范例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