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活用现象【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语文活用现象【通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语文活用现象【第一篇】

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论文

一、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学法,必须通过教师的“教”,教师的“导”。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不是教师死拉硬拽,把学生脑袋填满,让学生学会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方法再来学相近的知识。比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复习引导学生已有的识记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心得生字,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二、注重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

一堂课好课,不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40分钟,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面向全体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情景,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喜悦。说细了就是要围绕学习主线去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认识情趣、主观方向以及意识中去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深入到学习的深处。

三、通过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堂好课之所以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中,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教师的评价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不能简单化、形式化,注重鼓励为主,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四、磨课让每个老师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的课例研究。没有疑问,不会反思,无法使一课课成为精品课。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通过不断的“磨”把我们上课时遇到的疑问一一解决,这样教师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深层感悟都能通过交流产生“百家争鸣”的效果,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远程研修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磨课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团队的能力,让自己做个研究型的、专家型的教师。

语文活用现象【第二篇】

从课文中学点议论语文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文,也即抓人本。文本与人本统一,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具体地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

阅读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读者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后,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信息加工,一是把语言文字具化为形象;二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获取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即透过现象抓本质。然而,阅读教学中,大量存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现象,即学生既没有把语言文字具化成形象,又没透过具体的形象进行理性分析,有的只是对语言文字的一般意义解码,只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之中,更不知道文章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把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统一起来呢?依我看,要抓好四点:

1、虚实结合。1篇文章,有虚处,即用简略的文字概括之,也有实处,即用细腻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人、事、物。如《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写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用笔较实,而最末一自然段写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用笔就较虚。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如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写地球的`句子,可在学生对地球形象有感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指导学生读上述最末一段的那句话,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地球被破坏了,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虚实结合,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2、内隐外显。有的文章,深刻含义藏在语句、段落之中,比较隐晦,有不少微言大义之处。在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内隐外显,在具化形象与理性分析的双向阅读过程中,明其真义。如,《麻雀》中的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句中的落字有着深刻的意蕴。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老麻雀飞下来的情景,再启发他们理性分析:为什么要用落,而不用飞?让学生把隐含其间的深意挖出来。

3、形神贯通。1篇好的文章讲求形神皆备,指导学生阅读也要做到形神贯通,即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从语言文字中具化的形象和理性分析的抽象认识结合起来,领悟其深层次的形象。

4、反思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随时审视、反思自己的阅读,不断总结学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读《我们家的猫》第一自然段后,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不少同学都可以总结出从猫不同侧面性格(老实与任性、贪玩与尽职)对比来读的学习方法,接着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猫温柔可亲与毫不理睬、什么都怕与勇猛的性格,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说第四自然段,把猫小时候的力气与长大后的古怪对比,体会猫惹人喜爱。

二、自读自悟与指导牵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前,最要紧的是实现三个转变:

1、变预设框框为相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教者就先给学生阅读定下了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一般来说,教师的导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应在这几个方面着力;一是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三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所能达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展开师与生、生与生的阅读对话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它不但能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而且有助于让学生从中学会阅读。阅读对话的主要形式有:

⑴交流互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所获,也包括对阅读方法的交流与借鉴。

⑵辩论求真。抓住学生中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和其它材料进行辩论。

⑶质疑问难。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发现问题,再提交同学讨论、教师解答,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尽可能分类集中,先易后难,层层破疑。

⑷挑战权威。这个权威可以是书本、教师和其它,不管这种观点对不对,教师都可以和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阅读和思考。

3、变传播见解为引发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解读,去研究,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如:教《丰碑》一文时,不是告诉学生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

三、文本示范与互文参照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这些示范文本来教会学生读写。所谓互文参照就是指阅读某篇文章,找出与此相关的文章来参考、比较,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示范文本,进行互文参照的方式很多,这里简述几种:

1、求证式。如:《只有一个地球》中写道: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真是这样吗?可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铺垫式。如:读《赤壁之战》前,让学生读一读三国的历史,或《三国演义》中相关的章节,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比较式。如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可找出现代诗《瀑布》来进行比较阅读。

4、延伸式。如,读了《新型玻璃》,学生了解了部分新型玻璃,还有哪些呢?可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5、运用式。如,读了《我们家的猫》,学会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由选择课外读物来阅读。

一言以蔽之,人和文章是阅读的两个基本要素,抓文本,阅读才有着落;抓人本,阅读才有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两个根本,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阅读教学务实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活用现象【第三篇】

语文教学培育素质的方式论文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型的主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启动与实施,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呢?下面有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反复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康的情感和应有的思想境界,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不把报效祖国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那么,他的灵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都会显得平庸,甚至是丑陋。那么,高尚的思想品德如何形成?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1.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工作精益求精;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2.让学生吸收文章中的精华,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语文课本中的每1篇文章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七颗钻石》一文,就是很好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文中叙述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把生命之水让给了过路人的感人故事。在本课结束后,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们都说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他们学习。我接着问:“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这么做吗?”学生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不会。”他们很勇敢,说了真话。“假如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一致认为,替别人着想,互帮互助的精神应该代代相传,而且应该发扬光大。《皇帝的新装》一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倘若十几年以后你身为一方父母官,你会如何去做呢?”“我会替当地的老百姓找致富的道路。“”我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让人们永远记着我”……

二、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净化心灵的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如果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做到三点:就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1.流利的普通话。训练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语音及语法错误要及时纠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准确、流畅。另外,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辩论、演讲等途径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背诵外,我还时常通过讲故事让他们讨论其中的问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规范、美观的汉字。“横竖扛起一个民族,撇捺支撑一个中华。”作为炎黄子孙,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乃是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写字水平得到提高。搞好写字教学,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上课时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好的板书、漂亮的书写,就像一页页活的字帖,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模仿兴趣,我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教师应要求学生把练字作为一项任务,每天坚持下来。我要求学生对照字帖,先描红,后临摹,并开展写字竞赛,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3.漂亮的文章。写作是学生运作语言文字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活动,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教会学生博览群书,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和一些好的报刊,用广泛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平时多看《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实话实说》等好的电视节目。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他们了解社会形势,关注社会焦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总之,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抛弃了低俗的思想,向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高尚的审美情操靠拢,从而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而学生又可以以这种崇高的人生理想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语文活用现象【第四篇】

语文长课文如何短教论文

小学语文教材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教学时也按其他课文一样的教学程序,必然会感到教学课时不够,且讲述过多学生也会兴味索然,甚至掌握不了整体,抓不了重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几点长文短教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抓特点。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组材特点。有的以故事情节动人见长,有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法。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这篇课文具有较强的前因后果的特点,有诸葛亮短期完成任务的前因后果,还有鲁肃帮诸葛亮的前因后果以及曹操送箭的前因后果。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对这些前因后果的`认识来分析全文,了解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既可避免按段落分析的俗套,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又易使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亮出来,中心思想自然就明确了。又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抓住全文围绕着“五要”“三变”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引导设疑:文章围绕哪两个字来写(“要”“变”)?谁向谁要?要什么?每次的“要”有怎样的变化?“变”有几次变化?怎样变化?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在读中议论,在议中懂得,理解了中心。如此,仅用了两个课时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轻松地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标。

抓主线。有些文章线索明确,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找到线索,便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理清层次,把握中心。如《在仙台》一课,主要是通过写藤野先生对“我”真诚的帮助、教诲来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治学严谨的高贵品质和工作作风的,这就是主线。当然,也还可有“我”对藤野先生的尊敬的另一线。寻找出了课文的主线,教师就可以“藤野先生有哪些高贵品质”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明确中心,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同样,在教《凡卡》这一课时也可以“凡卡的悲惨生活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为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这样,长课文也能很快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

抓重点。教学长课文最忌面面俱到,抓住重点便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文中有五次划火柴的描述。我在教学时只着重讲读其中的一次,再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的研究其他。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也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全文的中心词“神机妙算”,分析重点放在第一、三大段上。其中第三段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师将重点段讲精讲透,非重点段则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既重点突出,又张弛有度,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了中心,学生在自学中锻炼了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失为长文短教的一个好方法。

抓突破口。有些文章的结论或题中、文中的引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学时可以其为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中心。如《落花生》文末父亲的话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话问学生:“文末的话有什么道理?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样的发问就打开了分析、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并且有利于对全文的整体掌握。教学《再见吧,亲人》,在学生对全文整体有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我提学生“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什么人说的?”,就这样抓住引话是谁说的为突破口,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搞清楚了这些话含义。

上述提到的一些长课文从重点、特点、线索等处着手分析,不按常规教学,因而是一种变序教学法。不难看出,变序教学法有利于长文短教。今年来,有些教师采用直奔中心法,这也是一种变序教学法。如《詹天佑》一文的教学,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表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詹天佑是如何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在分析这些段落的过程中紧扣词句进行听说读写结合的训练之后再简略地分析首尾段。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性,不至于因课文长而抓不住中心。

语文活用现象【第五篇】

拓展语文课文培养创新精神论文

摘要: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语文的学生,则是摸不着学语文的方法,所以总是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法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将是一种突破性的进展。而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文 创新精神

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同时拓展还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又会作文,写出思想积极,思维新颖,构思富有创意,语言别具个性的文章。那么如何拓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实践。

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拓展

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视野、思维的拓展。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本人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童年的乐趣,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童年时玩水、上山摘野果、同屋场小朋友姓氏大战等有趣的事,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

又如《观舞记》这一课,先叫一个同学表演一段舞蹈,然后请同学说说感受,并讲讲对舞蹈的认识,且请同学做一个动作。经过这个铺垫,再学习这篇文章就象在感受平时生活一样简单了。

二、通过续写课文来拓展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如《最后一课》这一课,在教学可设计让学生续写小弗朗士下课后所做的事情。

如《羚羊木雕》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说“我”从万芳家拿回了羚羊木雕后,回到家中父母对“我”的态度。

通过这样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

对课文的改写,本人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它能够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如《木兰诗》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设木兰在战场上就已经被战友们认出是一个女将,那皇帝将会如何处置?战友们又将会如何看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应是异常活跃的,笔下所涌现的也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令人深思中发笑的结局了。

《福楼拜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作客的情景,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所写的,但却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做些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来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作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组织辩论来拓展

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以及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已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去取回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双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来陈述自己的理由。

五、通过更换课题来拓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在教学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来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来代替课文的标题呢? 如在进行《木兰诗》一课的教学时,就可向学生提问:“可以用其它题目来代替吗?如在人名前加一个修饰词,那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好呢?”学生纷纷回答:“英勇的木兰”,“智慧的木兰”,“可亲的木兰”等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文章主旨的理解,很明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合字词教学来拓展

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就是在字词教学中也可以应用。传统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的枯燥,也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一些尝试。

如在教学《邓稼先》这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有的生字词,到上课时念给同学听。这样的字词教学,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借助艺术来拓展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在心灵上引起共鸣。在教学中如能适当引用它,将能取得很好效果。如教学《黄河颂》时,先放出录音让学生欣赏,然后再由学生说听后的感想,接下来分析课文就很容易了。

广告词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子:高钙片,一片顶五片,方便。明确指出其特征。仿照例子,我请同学分别为“理发店”和“美容店”设计一句广告词。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其中有两个同学写的,真令老师和同学击掌赞赏:“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该看做你赢了面子。”(理发店)“请别对从我们店里出去的姑娘挤眉弄眼,她很可能就是你的外祖母。”(美容店)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 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时刻想着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出健康的、锐意进取的下一代。

48 1925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