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样例【范例5篇】
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第一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今天上午第二节在我校举行,已经上课了,还有两个学校教师没有来,我想可能时间更改他们不知道,我赶忙通知这两个学校的校长,他们的确不知道时间的变卦,还以为是星期五呢!
课还得照常进行,不能等,执教教师是唐延珍教师。为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他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一个小游戏: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飞呀飞呀,左飞飞,右飞飞…….啪啪。
边说边做动作,刚开始小朋友们有些拘谨,唐老师又一次做了示范,这下小朋友们不紧张了,随着教师做起游戏,这时导入新课。唐老师出示新课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出示读书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后教师检查读书情况和问题。接着学习第一段让学生读后教师提出问题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板书:听说)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识别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这时教师出示课件在说他所做的事时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2.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这时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做指导,然后全班汇报。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4、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5、作者和小孩子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干表达他们的心情。让学生读书,在读书的的过程,学生读书的姿势不对,教师让学生拿起书,纠正姿势(指生读,指名评议。齐声读)教师指导朗读。
6、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识别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7、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出示课件: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8、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0、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11、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识别方向靠的不是超凡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识别方向的天性。)。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看得出这节课还没有结束,教师有些慌,于是自身得出结论: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考虑。
唐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疑问?这时一个学生高高的举起手:“那三只蜜蜂跑哪里去了?”有学生说:“可能迷路了,”“可能还在路上玩耍呢!”“可能被一个顽皮的小朋友踩死了。”这时大家哄堂大笑。这节课超时3分钟结束了。
议课开始了,综合各位教师的点评,归纳出执教教师本节课的优点:
1.听说读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如在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叙述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过程的设计,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2.细节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坐姿不端正,和时纠正,体现教师的认真负责。
3.发散思维的培养。结束课的时候,虽然匆促,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学问题设计合理。让学生小组合作,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给学生讨论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1.教师对学生评价性的语言太少.
2.洼李小学的的郑丽芳教师提出建议,上课激励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她是这样设计语言的:“你读出了激动!”或者:“有那么点点激动!”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听起来赏心悦耳。还提出教师站立的姿势应该如何做,还做了示范。
3.二小的乔丽娜教师说到有位学生在结尾时说:“‘可能被一个顽皮的小朋友踩死了。’这时教师没有进行思想教育,觉得这有点太残暴了,小学生维护动物的意思不强,所以应该随时进行思想教育。”
4.拖堂了。这时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为教师和时下课。
我觉得这节课无论是讲课还是评课,都比较胜利,教师教课中的让学生叙述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过程的设计,更符合小学三年级的特点,值得我们教师借鉴。因为学生刚刚从二年级上来,说话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说,由此让我想到三年级作文教师也应该刚开始用框架式引导学生去模仿写,一段时间训练后,随着知识的积累,放手让学生独立作文,这也不失为好方法。借鉴之二:教师是小朋友的典范,所以无论教态还是说话艺术都要讲究,只有这样,由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小朋友们都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第二篇】
课题: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湘教版)。
授课班级:初一5班。
授课教师:万老师。
授课时间:2010年9月28日下午第三节。
一课程导入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北方。
师:请同学们把其他都放到课桌里,课桌上只放与地理有关的东西。
(强调纪律,集中注意力)好,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暂时不要坐下——。
生:为什么呢?
师:还记得上节课给你们布置的作业吗?
生:找实际生活中的北方。
师:非常好,都记得。那请你们面朝你们认为的北方站立,找到北方,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其它方向就很好确定了。
生:(纷纷按照他们的北方进行站立,绝大部分是仰着头面朝教室的顶壁。)。
生:不啊,我找到了的。
师:很好,那你再次面向北方而站。
生:(转向窗户而站)。
师:很好,看来是老师疏忽刚才没看见你的面向。那你能解释一下你为何这样站立吗?
生:平常我们早上上课的时候,太阳是从门方向这边照过来的。于是我就用右手对准门所在的方向,然后站立,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了。
生:可以。
生:应该左手朝向西,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
师:非常好。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室内生活中判断方向的方法了: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右手指向东方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太阳落下的方向是西方,左手指向西方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
二新课内容1:野外确定地平面的方向。
师:我们学习了在室内如何确定方向,那我们在野外又应该如何确定方向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一遍,“在野外”起。
生:(一起大声朗读)。
师:活动告诉我们有几种方法?
生:4种:一是指南针定向,二是北极星定向,三是太阳定向,四是太阳手表定向。
师:除了这四种方法我们还有什么方法确定地平面的方向吗?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生:可以用石头上的青苔定向。青苔茂密的为南方,稀疏的为北方。
师:这在我国倒是一种不错的定向方法。
生:直接向人求助,让知道的人帮助我们定向。
生:实在没办法,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师:难道生命在你看来就如此的单薄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生命,生命就会创造奇迹。所以你这种方法是绝对不可行的。
生:看年轮来判断方向。
师:在我国,由于太阳、水分等南方较北方充足,所以朝南的树轮显得稀疏一些朝北的显得紧凑一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判断方法。(边讲边作图)。
(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针对这种比较难的判定方向法教师需要适当的进行指导和补充。)。
生:树杆立影,太阳升起的时候,看树杆倒影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西方。
师:要是没有太阳,这种方法就不可行了。除此,你既然已经知道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何还要立竿见影再去判断西方,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呢?所以这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除此,我们还可以根据蚂蚁洞穴的朝向来判断。在我国,蚂蚁的洞穴一般是朝向南方的。
其实,生活中还要很多方法来判断方向,只是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下课后再去独立思考,也可以来和老师探讨。
二新课内容2:比例尺。
生:(思考,3分钟)。
师:看很多同学都已经思考完了?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比例尺?
生: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师:很好,(板书:二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请同学们在第八页勾画出比例尺的概念。
师:第二个问题,比例尺的公式是怎样的呢?
生: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板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对。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又有哪几种呢?(板书:3表示方式)。
生:三种,分别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板书:(1)数字式(2)文字式(3)线段式)。
师:数字式的例子是什么?
生:不知道。
生:我愿意。1:100000或者1/100000。(板书:1:100000或者1/100000)。
师:数字式就是用数字来表示比例尺的形式。那十万分之一是什么形式?
(板书:十万分之一)。
生:(绝大多数认为是文字式)。
师:其实这依旧是数字式,可刚才绝大多数认为是文字式,那究竟什么是文字式呢?把书上的例子大声朗读出来。
生: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1千米。
生:(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作图进行讲解)。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将学生的例子说成: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千米?
生:(有说可以也有说不可以)。
师:注意了,这是不可以的。只能用单位距离,即只能说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坐好记录。
生:(思考一分钟)。
师:好了,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选好了。你们选的是什么?请大声告诉我——。
生:(abcd的都有)。
师:看来大家分歧很大。这样吧,请选a的同学起立。
生:(选a的起立,占一大半)。
师:请选b的同学起立。
生:(又起来了一小部分)。
师:再请选c的同学起立。
生:(只有3个同学起立)。
师:看来坐下的就应该选的是d。这样看来,分歧主要出现在a与b的争论中。这样吧,我们请一位选b的同学阐释选b的理由。
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选b的这位同学意识到了选择的失误,同意选a)。
生:是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的反而越小。这四个选项中,a的分母最小,所以整个分数最大,所以选a.
师:可能很多同学还没有明白,我再复述一遍——。
生:(争论不休)。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疑问,没关系,下课后我们可以再讨论。
生:(依旧没有安静下来)。
师:今天我们5班的.同学表现得很好,但是我期待着你们能够表现得更好。你们安静下来,才能够听得清楚下面的这句非常重要的话。
生:(安静下来了)。
师:请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在第九页的书上:比例尺是个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应首先统一形式(最好化为数字式,最好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重复念了3次,确保学生都可以记下来)。
三课堂小结。
好的,我们最后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首先我们学会了在室内如何判断方向,右手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的就是北方,左手对着太阳落下的方向面向也是北方;其次,我们讨论了在野外如何确定地平面的方向,除了书上给出的方法外我们自己还从生活中例子找到了很多方法;最后,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含义、公式、3种表示的方法以及判断大小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下课后可以来找我交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下课后,看见很多同学围着万老师问问题)。
一、对教材处理的评价。
总的来说,万老师这堂课备课非常认真,对教学内容很少熟悉,教学重难点突出。
二、对教学方法及目标标的评价: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贯彻启发性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教学语言和教态的评价。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教态端正自然,声音是否宏亮清晰,普通话准确。
四、对板书的评价。
板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字迹端正。
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第三篇】
课题: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湘教版)。
授课班级:初一5班。
授课教师:万老师。
授课时间:209月28日下午第三节。
教学实录。
一课程导入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北方。
师:请同学们把其他都放到课桌里,课桌上只放与地理有关的东西。
(强调纪律,集中注意力)好,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暂时不要坐下――。
生:为什么呢?
师:还记得上节课给你们布置的作业吗?
生:找实际生活中的北方。
师:非常好,都记得。那请你们面朝你们认为的北方站立,找到北方,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其它方向就很好确定了。
生:(纷纷按照他们的北方进行站立,绝大部分是仰着头面朝教室的顶壁。)。
生:不啊,我找到了的。
师:很好,那你再次面向北方而站。
生:(转向窗户而站)。
师:很好,看来是老师疏忽刚才没看见你的面向。那你能解释一下你为何这样站立吗?
生:平常我们早上上课的时候,太阳是从门方向这边照过来的。于是我就用右手对准门所在的方向,然后站立,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了。
生:可以。
生:应该左手朝向西,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
师:非常好。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室内生活中判断方向的方法了: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右手指向东方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太阳落下的方向是西方,左手指向西方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
二新课内容1:野外确定地平面的方向。
师:我们学习了在室内如何确定方向,那我们在野外又应该如何确定方向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一遍,“在野外”起。
生:(一起大声朗读)。
师:活动告诉我们有几种方法?
生:4种:一是指南针定向,二是北极星定向,三是太阳定向,四是太阳手表定向。
师:除了这四种方法我们还有什么方法确定地平面的方向吗?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生:可以用石头上的青苔定向。青苔茂密的为南方,稀疏的为北方。
师:这在我国倒是一种不错的定向方法。
生:直接向人求助,让知道的人帮助我们定向。
生:实在没办法,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师:难道生命在你看来就如此的单薄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生命,生命就会创造奇迹。所以你这种方法是绝对不可行的。
生:看年轮来判断方向。
师:在我国,由于太阳、水分等南方较北方充足,所以朝南的树轮显得稀疏一些朝北的显得紧凑一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判断方法。(边讲边作图)。
(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针对这种比较难的判定方向法教师需要适当的进行指导和补充。)。
生:树杆立影,太阳升起的时候,看树杆倒影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西方。
师:要是没有太阳,这种方法就不可行了。除此,你既然已经知道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何还要立竿见影再去判断西方,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呢?所以这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除此,我们还可以根据蚂蚁洞穴的朝向来判断。在我国,蚂蚁的洞穴一般是朝向南方的。
其实,生活中还要很多方法来判断方向,只是需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下课后再去独立思考,也可以来和老师探讨。
二新课内容2:比例尺。
生:(思考,3分钟)。
师:看很多同学都已经思考完了?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比例尺?
生: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师:很好,(板书:二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请同学们在第八页勾画出比例尺的概念。
师:第二个问题,比例尺的公式是怎样的呢?
生: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板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对。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又有哪几种呢?(板书:3表示方式)。
生:三种,分别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板书:(1)数字式(2)文字式(3)线段式)。
师:数字式的例子是什么?
生:不知道。
生:我愿意。1:100000或者1/100000。(板书:1:100000或者1/100000)。
师:数字式就是用数字来表示比例尺的形式。那十万分之一是什么形式?
(板书:十万分之一)。
生:(绝大多数认为是文字式)。
师:其实这依旧是数字式,可刚才绝大多数认为是文字式,那究竟什么是文字式呢?把书上的例子大声朗读出来。
生: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1千米。
生:(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作图进行讲解)。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将学生的例子说成: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千米?
生:(有说可以也有说不可以)。
师:注意了,这是不可以的。只能用单位距离,即只能说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坐好记录。
生:(思考一分钟)。
师:好了,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选好了。你们选的是什么?请大声告诉我――。
生:(abcd的都有)。
师:看来大家分歧很大。这样吧,请选a的同学起立。
生:(选a的起立,占一大半)。
师:请选b的同学起立。
生:(又起来了一小部分)。
师:再请选c的`同学起立。
生:(只有3个同学起立)。
师:看来坐下的就应该选的是d。这样看来,分歧主要出现在a与b的争论中。这样吧,我们请一位选b的同学阐释选b的理由。
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选b的这位同学意识到了选择的失误,同意选a)。
生:是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的反而越小。这四个选项中,a的分母最小,所以整个分数最大,所以选a.
师:可能很多同学还没有明白,我再复述一遍――。
生:(争论不休)。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疑问,没关系,下课后我们可以再讨论。
生:(依旧没有安静下来)。
师:今天我们5班的同学表现得很好,但是我期待着你们能够表现得更好。你们安静下来,才能够听得清楚下面的这句非常重要的话。
生:(安静下来了)。
师:请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在第九页的书上:比例尺是个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应首先统一形式(最好化为数字式,最好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重复念了3次,确保学生都可以记下来)。
三课堂小结。
好的,我们最后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首先我们学会了在室内如何判断方向,右手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的就是北方,左手对着太阳落下的方向面向也是北方;其次,我们讨论了在野外如何确定地平面的方向,除了书上给出的方法外我们自己还从生活中例子找到了很多方法;最后,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含义、公式、3种表示的方法以及判断大小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下课后可以来找我交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下课后,看见很多同学围着万老师问问题)。
听课点评:
一、对教材处理的评价。
总的来说,万老师这堂课备课非常认真,对教学内容很少熟悉,教学重难点突出。
二、对教学方法及目标标的评价: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贯彻启发性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教学语言和教态的评价。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教态端正自然,声音是否宏亮清晰,普通话准确。
四、对板书的评价。
板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字迹端正。
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第四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学校要组织秋游了,高兴吗?校长说了,今年,要分年级组租车去秋游,老师算了一下,咱们五年级共有115人,怎样租车?怎样省钱?(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好迎接盼望已久的秋游。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
(2)我们先来看看第1个问题,你想怎样租车?
(3)学生独立设计租车方案,并和小组同学说说。
(4)汇报,师板书。
(5)你觉得怎样省钱?学生说一说。
(6)学生独立算租金后汇报。
(7)比较哪种方案省钱。
2、引出表格:
(1)出示表格。
(3)学生独立填表格。
(4)汇报。问:第2种方案中乘客多少人怎样算的?第3种方案中3是怎么算的?
(5)强调写答。
3、总结:
(1)刚刚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列表法)。
(2)回顾表格,先尽什么车租?让所有的人都坐大车,共需要3辆,往下呢?再往下呢?以后,我们在设计租车方案时,一般情况下先尽大车租,再像这样有序的租。
(3)小车的辆数有序吗?小车的辆数是确定好大车的辆数以后,剩下的人来确定的。
(4)乘客的人数必须大于或等于一共的人数。
(5)租金要计算准确,最后别忘写答。
三、试一试:
四年级15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省钱?(出示)。
1、学生独立做。
2、汇报,订正。
四、检测:
三年级10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省钱?(出示)。
教师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第五篇】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课文写……。
2)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五、再次朗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一、导入。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优点: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听课对象:三(6)班李音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添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